名词解释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
2、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3、动机:是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推动力
4、成就动机:人们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力求取得较好成绩的内部驱力。
5、兴趣:是在探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6、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7、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俩个基本特征。
8、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9、绝对感受阈限:就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0、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11、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2、错觉 :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它与幻觉不同,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13、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14、短时记忆:信息在头脑中保持只有1分钟左右的记忆,一般15-30秒,甚至更短。
15、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重现,或者错误地再认或重现的现象。
16、思维:是以感觉知觉为基础、以已经具有的知识为中介的高级复杂的认知心理活动。
17、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18、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19、情调:即伴随着感觉而产生的情感。
20、情操:即人对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所怀有的复杂情感。
2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且具有渲染性的情绪。
22、人格: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23、气质: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24、运动心理学: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3、核心特质:是指渗透性较首要特质稍逊,但具有相当概括性、并由一般意义的特质。 4、成就动机: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5、自我效能:只一个人完成一项任务的信念,它影响人对活动的选择,人的努力,人的坚持性和人的成就。
6、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某种行为或倾向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推论或判断其原因的过程,也是指人们在主观上如何把某种行为表现或倾向归因于内在的或外在的属性,建立他们之间的逻辑联系的认知过程。
7、选择性注意:是指注意优先选择需要加工的信息,忽略物管信息的过程。 8、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9、运动技能:是指通过学习,以最好的准确性、最少的时间和能量消耗达到预定目标的能力。 10、心理技能训练: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帮助运动员掌握心理调控技能,
四.简述题
1、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方法有: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实验法e个案研究法
2、说明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答: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方面。
3、简述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构造主义 铁钦纳 机能主义 詹姆斯
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 行为主义 华生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认知心理学 西蒙 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
4、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
答: 维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引起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并进而对后继行为有促动作用。包括三维度六因素:稳定性、内外在性、可控性;能力、努力、任务、运气、身心,外界;实际应用:
1)、了解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因果关系。
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
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5、简述自我效能感理论。(观点及影响因素)
答: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个体成败的经验也有俩个:一类是个体成败的亲身经验或直接经验,这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另一类是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它对自我效能感也有一定影响。2个体的归因方式。个体的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5、简要说明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内容。
答: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额,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困难时,学习动机较低可达最佳水平。
6、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答:(1)刺激物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2)人本身的状态、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当时的情绪状态、精神状态、人过去的经验
7、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
答: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对任务:加深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活动;对自身: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对环境:创造习惯的工作条件
8、简述注意的特征
答:注意的品质也叫注意的特征,主要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9、简述如何培养注意品质。
答:自我暗示法,情境想象法,培养间接兴趣,自我奖励法,训练听课技巧
10、简述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答: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注意教学环境、避免干扰;教学内容丰富、新颖;教学方法生动、灵活(2)培养学生有意注意的能力,使
学生明确目的任务,并理解它的意义;突出重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3)两种注意交替运用,因为有意注意容易引起疲劳和注意力涣散,而单凭无意注意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11、简述感觉的基本规律及知觉的特性。
答:人的感官并不是对所有的刺激随时都能感受到,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的感觉。刺激强度与感觉的关系可以从感受性与感受阈限上反映出来。
特性: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12、简述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合理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直观:实物、模象、言语直观,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二)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感知对象与背景要有一定的差别,运用对比规律,采用对比教学(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2)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3)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4)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5)要经常进行观察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观察的条理性、敏锐性、精确性、创造性
13、简述影响识记的因素。
答:识记是通过对事物反复感知而获得事物的信息,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影响因素有1、活动的目的任务和性质2、材料的数量和性质3、识记方法影响识记效果
14、简述记忆的三种系统及其基本特点。
答:1)感觉记忆:时间极短(2秒钟以内);容量较大(76%);形象鲜明(以刺激的物理特性进行的编码);信息原始
2)短时记忆:时间很短,不超过1分钟;容量有限,为7±2个组块;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经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
3)长时记忆:容量无限;保持时间很长;以意义编码为主
15、简要说明遗忘的规律,及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由遗忘曲线可知,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主要影响因素有:①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②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③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④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过度学习(150%)有助于保持识记材料。⑤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重要的影响。
16、简述思维的过程。
答:也叫思维操作,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抽象与概括是最关键的步骤
17、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有哪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1迁移的作用。迁移是已有的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2原型启发。
3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他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4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过程具有増力或减力作用。
18、什么是情绪?情绪的种类有哪些?
答: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情绪的种类:第一类是原始的基本情绪 第二类是由感觉刺激引发的情绪 第三类是与自我评价相关的情绪 第四类是与别人有关的情绪 第五类是与欣赏有关的情绪 第六类是最持久的情绪状态,即心境。
19、简述情绪情感的作用。
答:情绪情感 作用主要在3个方面:学习工作效率,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适当的焦虑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因为适当的紧张情绪状态往往可以维持人们对任务的兴趣和警觉,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认为只有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发挥最高效率的观点是不科学的,人际情感是在人际交往中与彼此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相联系的内心体验,一旦形成或产
生就具有稳定持久的特点,直接影响和反应人与人交往关系的亲近程度。
20、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答:四点:1、正确的人生追求2、宽广的胸襟3、理性的适应生活4、寻找身边的欢乐 因此,健康情绪的养成或保持对一个人的工作、学习或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简述情商的主要因素(组成部分)
答:情商主要因素有五部分: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折承受能力
1、简述影响运动员成就动机的因素。 答:(一)成就动机的高低与童年所接受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 (二)教练员的言行影响运动员成就动机的强弱。 (三)运动员对训练任务难度的看法影响成就动机。 (四)个性因素影响成就动机。 (五)集体主义精神影响成就动机。
2、简述注意的功能。 答:(一)选择的功能:感受并注意各种刺激,选出符合需要的刺激;
(二)维持的功能:对获得的信息加以注意,使其保持在意识中或进行精细的加工,转换成更长久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中; (三)调节和监督功能;在注意状态下,人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和活动进行调节和监督。
3、简述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 答:(一)心理技能训练有助于运动员心理品质的发展、保持心理稳定。 (二)心理技能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掌握运动技能、形成运动技巧,增强自信心。 (三)心理技能训练有助于克服消极情绪状态、形成最佳竞技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运动潜能。 (四)心理技能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调控心理能量。
4、心理技能训练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一)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运动员要认识到心理机能训练的作用和价值,积极主动地参与心理机能训练。 (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是指心理技能训练要由简到繁、由学习到实践有条不絮的进行,并要长期坚持进行练习和实践。 (三)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进行心理技能训练时,要根据运动员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特点进行有针对的训练,并将心理技能训练与运动训练有机结合,贯穿于训练和比赛之中。 (四)个别对待原则是指在进行心理技能训练是要根据运动员个人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做到因材施训,有的放矢。
5、在运动领域中,目标设置有何作用? 答:目标设置作用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目标帮助改进竞赛表现;目标帮助改进训练质量;目标分清不同的期望;目标是训练根据挑战性,以消除厌烦情绪;目标可以强化实现目标的内部动机;目标可以提高自豪感、满足感和自信心。
6、放松训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主要的放松训方法有哪些? 答:通过放松训练,可以引起肌肉紧张降低,心率下降,呼吸放慢,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降低等生理上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是个体由生理心理的激动状态转变为平静放松状态。放松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是生理的紧张降低,打断它与心理紧张之间的循环恶化,从而使心理得到放松。 放松训练方法有多种,包括渐进放松一起简化程序,自生放松等。
7、运动员损伤的五个悲伤反应阶段是什么? 答:(一)否认阶段。由于感到震惊他们不相信损伤已经发生在自己生身上,有贬低损伤和它的重要性的趋势。 (二)愤怒阶段。运动员可能会猛击自己和他周围的东西。 (三)讨价还价阶段。试图用合理化的理由来避免承认受伤的事实。 (四)沮丧阶段。承认受伤的事实,随之产生沮丧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感觉。
(五)接受和重新振作阶段。接受事实,把注意力集中在康复和重返运动领域中。 8、影响团体凝聚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在凝聚力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它的因素可以归纳为环境因素、个人因素、领导因素和团体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团体规模、合约责任、外来压力、团体成员相处时间的长短等。 个人因素有满意度、团体成员特征的相似性以及团体成员角色等。 领导因素主要包括领导行为、领导者的决策风格。 团体因素主要包括团体目标、团体状况和运动项目等。
五、论述题
1、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层次一:生理需要,如:吃饭、睡觉生育等;层次二:安全需要,如:加班、学习、锻炼等;层次三:归属与爱的需要,如:恋爱、交友、娱乐等;层次四:尊重需要,如:助人、行善等;层次五:求知的需要,如如何找到食物,如何摆脱危险。层次六:审美的需要,如对秩序的需要既是审美的需也是安全的需要。层次七:自我实现的需要,如:献身于自己独特的理想
2、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设立合理目标;有效利用反馈作用和评价;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表扬与批评;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增强自我效能感;进行归因训练
3、阐述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答:(一)合理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直观:实物、模象、言语直观,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二)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感知对象与背景要有一定的差别,运用对比规律,采用对比教学(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2)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3)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4)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5)要经常进行观察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观察的条理性、敏锐性、精确性、创造性
4、阐述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及提高记忆的方法 P129
答:主要影响因素有:①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②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③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④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⑤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重要的影响。提高记忆的方法:直观性想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
5、阐述记忆的含义、基本环节及如何根据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果。
答: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基本环节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记忆的三个环节是彼此密切联系的统一的完整过程。识记是保持的前提和基础,保持是识记的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二者往往难以分开。
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必要条件,识记和保持的质量决定着再认和回忆的效果。
反之,再认和回忆又是检验识忆和保持效果好坏的指标,而且它还能进一步加强识记和保持。 提高记忆方法:1)联想记忆法: 做法:对要记忆的材料进行联想,使材料各个部分发生联系,这种联想越离奇古怪记忆痕迹就越深,效果也越好。多角度展开联想的高效记忆法2) 口诀/歌诀法: 把记忆材料编成口诀或压韵的句子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口诀记忆法。3) 组块记忆法: 在短时间内要记住一列长数字并不容易,因为受短时记忆容量的限制,一般只能记7±2个单位。要想在短时间内增加记忆数量,可以通过组块方式来记,这就是组块记忆法。4) 归类记忆法: 根据材料的性质、特点等进行归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掌握记忆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记忆训练,是可以增强记忆力的,记忆方法要灵活运用
6、阐述影响识记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三至四种有效的识记方法。
答:识记是通过对事物反复感知而获得事物的信息,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影响因素有:活动的目的任务和性质、材料的数量和性质、识记方法影响识记效果。实际方法: 第一,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效果好。在意义识记时,学习者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地进行思维,弄清材料的意义及内在联系,有时还要找出识记材料和已有知识的联系,对识记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组织,使之纳入学习者已有知识系统中,因而,意义识记的效果好,保持持久,且易于回忆。第二,让识记材料成为活动直接对象,有助于提高识记效果。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要求两组试识记同段文章,第一组还要求编写提纲,第二组无此要求,九天后检查。结果发现,编写提纲组只遗忘248%。而不编写提纲组却遗忘了432%。可见,让被试直接操
作识记对象,动手画、写、计算、分类等能提高识记效果。
7、结合实例分析思维的过程。
答:1)分析与综合(思维的基本过程)2)比较3)抽象与概括(最关键的步骤)4)具体化
8、结合具体问题谈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a.问题情境因素 b.定势c 功能固着,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很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d 动机e 情绪f个性特征,具有远大理想、意志坚强、勇于进取、富于自信、有创新意识、等人格特征的人,常常能克服各种内外困难,善于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g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气质类型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方式 。
9、教学实际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辅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信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
10、结合实例分析自卑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克服方法。
答:产生原因: 1 )自身出现了某种不如他人的因素, 2 )好胜心受到挫折, 3 )自尊心的不到应有的尊重, 4 )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 5 )意志薄弱的性格软弱是自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病源, 5 )不能全面的看问题。
克服方法:从正确看待客观现实和克服自身心理弱点两方面下功夫应当把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和缺陷看作是正常的事,把精力集中于如何克服自己的缺点和缺陷上,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另外,别人瞧不起自己时要把别人的看法当做良药以此激励自己,振作起来以自己的行动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宗旨,不要让虚构的自卑感压抑自己,要坚信自己能够改变、经常保持充分的自信心,只有这样,一个人的自卑情绪才会得以抑制。
正确看待客观现实。
使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相符合,调整"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距;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自己接纳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评价自己的成就与价值。
克服自身心理弱点
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把别人对自己的消极看法化为动力,激励自己,赶超他人
发现自身优点,增强自信心
结合具体方法,克服自卑心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由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种隐性的教学目标,不像“知识和能力”那样容易把握,再加上还没有相应的评价指标,因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落实这上目标,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少有方法途径上的探索。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究竟如何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充分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目标意识
钟启泉教授在《学科教学论基础》中提出的语文素养“冰山模型”告诉我们,正如冰山由浮出水面与未浮出水面两部分组成一样,学生的语文素养也由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组成。“知识和能力”等显性部分,只是语文素养的冰山一角,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隐匿于水面之下的不可见部分才是支撑浮出水面部分的基础。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有目标性质,又有实现目标的驱动力性质,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能够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也是学生和谐发展的体现。
事实上,《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的各项目标都贯穿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在各阶段目标中,也都特别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如,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中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的识字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第四学段“口语交际”中的“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都是必须作为正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予以培养的。设计教学时必须有意识地强化这些目标,并把它们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二、激发情趣,唤起体验,深化理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案例1:《掌声》(语文社S版二年级下册)教学片段:
教师:今天老师从别的学校来到这里,跟大家一起学习,同学们欢迎不欢迎?(部分学生说“欢迎”,声音小,也不整齐。)
教师表示怀疑,再次问学生:是真的欢迎吗?(又有部分学生回答“真的欢迎”,仍不整齐。)教师引导说:真的欢迎应该怎样表示?(有学生开始鼓掌,其他学生跟着鼓掌。)
教师进一步引导:听了大家的掌声,老师知道同学们真心欢迎老师来给大家上课,但老师对能否上好这堂课还没有信心,是不是请大家再用什么方式来鼓励一下啊?(掌声再次响起。)
大家热烈的掌声,使老师对上好这堂课充满了信心。掌声的作用可真不小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掌声》,看看掌声对一个人究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在这个案例中,借班上课的教师紧扣课文内容,通过富有创意的导入,创设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唤起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既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自己展开教学活动的基础,又将课文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予以落实,体现了追求综和效应的语文教学理念。
三、把握标准和尺度,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正确的导向应该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目的是“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虽然语文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尊重个性化的理解和有创意的表达,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人生的引路人,必须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尽量避免消极的、反面的情感态度体验和价值认同。我们要在认真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找准目标的切入口,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课文所传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案例2:《穷人》(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片段:
教师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总结课文,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学了《穷人》这一课,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1:我觉得文中的桑娜和渔夫都很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学生2: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制度不公平,劳动人民的命运很悲惨。
老师正准备归纳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桑娜和渔夫穷也不能怨别人,他们的孩子太多,有五个!再加上西蒙的两个孩子,一家九口人,怎么能不穷?就是放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也很难让他们富起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全班热烈的争论……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独特的见解是值得重视的,但这种见解与课文“尽管自己穷,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主旨是相背离的。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任何时代都有穷人,桑娜和渔夫的可贵之处在于心灵的富有,孩子多也不是穷的根本原因。否则,正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有可能被“消解”殆尽。
四、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概念化说教
语文的人文性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主性、体验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育目标的达成不能靠外在的灌注,而必须靠学生内在的自我建构,语文教学就是一个细雨润物、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过程。
案例3:《青花》(语文社S版六年级下册)教学片段:
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在古筝《高山流水》的音乐伴奏中欣赏一组青花瓷,并作简要介绍,然后借助课文后的“学习链接”,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瓷、花、釉、色等方面的特点。
(1)在初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文中大量使用“?”和“!”的段落。
(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引导学生弄清“我”是怎样修补“残缺”的青花,寻找祖传秘方的。
(3)引导学生讨论:在我修复青花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表现?父亲的表现对“我”有什么作用?
(4)教师:“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听周杰伦是怎样咏唱青花瓷的。(多媒体播放歌曲《青花瓷》,并显示歌词。)
(5)教师:“我找到了自己的青花!”关于“青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你心目中的青花是什么样?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一篇短文,或写一首诗,或写一段歌词将它表达出来。
这个案例最突出之处在于抓住文章特点,创设学习情境,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适当延伸,通过欣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歌曲,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去体悟,实现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语文教育的魅力,或许正在于此。如果总是在理性的条分缕析之后,加上概念化的“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该怎么办”等说教的尾巴,不仅难以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还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者单位
马龙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徐桥◇
我和你一样的理想,下面是人家给我的,你可以参考一下
虽然长了一点,但是一定能帮助到你噢~~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
说 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三个等级,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四、本《标准》是在各有关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参加编写的人员有:郭念锋、张建新、姜长青。参加审定的主要人员有:陈蕾、李克、许又新、张伯源、刘福源、胡顺之、李鸣杲、皇甫恩、黄铎香、马建青、何缨 、陈学儒、马欣良,在此一并致谢。
五、本《标准》业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自2001年8月3日起试行。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心理咨询师。
12 职业定义
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心理咨询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观察能力:非常重要
理解能力:非常重要
学习能力:非常重要
思维判断能力:非常重要
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
自我控制能力:重要
自我心理平衡能力:重要
交往控制能力:重要
计算能力:一般
16 基本文化程度
中专毕业(含同等学历)。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心理咨询员不少于720标准学时,心理咨询师不少于520标准学时,高级心理咨询师不少于32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具有心理学及相关专业副高以上职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者,或取得高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3年以上者,经心理咨询师执教培训后,可担任心理咨询员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教师;具有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正高职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3年者,可担任高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教师。
173 培训场地及设备
教学条件完善的标准教室,心理咨询示教设备。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心理咨询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毕业证书,经心理咨询员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者;
(2)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满5年并能出具可靠证明者。
——心理咨询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心理咨询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毕(结)业证书者;
(2)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大专毕业;或其它专业本科毕业,经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者;
(3)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的中级职称,经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者。
——高级心理咨询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具有本科学历并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高级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在国家核心学术杂志发表论文两篇以上者;
(2)获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硕士学位,见习本职业工作半年以上,经高级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在国家核心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一篇以上者;
(3)获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博士学位,经高级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毕(结)业证书者;
(4)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副高职称以上,经高级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者。
183 鉴定方式
本职业各级别的鉴定都包括理论知识综合考试和实际能力考核两项内容。
(1)理论知识综合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题目从题库中随机提取,按标准答案评分。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
(2)心理咨询员和心理咨询师实际能力考核,采用专家组面试评定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心理评估,案例分析,咨询方案制定和交谈技巧。评分标准按百分制,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高级心理咨询师的实际能力考核,采用专家组综合评审方式进行,考生应提前三个月上报个人业绩资料(著作、论文、专利和研究成果证书)和单位出具的推荐意见。
(3)单项成绩合格者,成绩保留2年。
(4)已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正高职称,正在从事心理咨询临床和教学工作的人员可不参加理论知识综合考试,由单位推荐并直接向专家组提交个人业绩资料申报高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由专家组进行综合评审。
184 考评人员和考生比例
(1)理论考试:20名考生配1名考评人员。
(2)实际能力考核:1名考生配3名考评人员。
185 鉴定时间
理论考试120分钟,实际能力考核60分钟。
186 鉴定场所设备
标准教室。
2 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211 职业守则
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12 职业道德
(1)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3)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4)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5)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6)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①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时的限度;
②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或与其他心理咨询师进行磋商,但应将有关保密的信息暴露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内;
③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均属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不得列入其他资料之中;
④心理咨询师只有在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求助者的有关信息。
22 基础知识
221 普通心理学
(1) 普通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普通心理学简史;
(2)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思维、语言),心理活动的意识性特征——注意,情绪和情感,意志,能力,人格。
222 社会心理学
(1)社会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简史;
(2)社会化与自我、社会认知与归因,社会动机,态度,人际关系,社会影响,助人利他与侵犯,人际吸引、婚姻与家庭。
223 发展心理学
(1)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发展心理学简史;
(2)基本理论;
(3)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4)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224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1)心理健康的标准;
(2)心理异常的评定标准;
(3)常见心理障碍;
(4)心理卫生问题。
225 心理测验学
(1)心理测验学简史,心理测验的概念与分类,心理测验的应用价值;
(2)智力测验;
(3)人格测验;
(4)心理评定量表。
226 咨询心理学
(1)咨询心理学的工作对象、任务与方法;
(2)咨询心理学的工作范围;
(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
(4)心理咨询的分类。
227 与心理咨询相关的法律知识
(1)劳动法基本知识;
(2)民法通则中与心理咨询和治疗相关的法律条文(如隐私权、人身权等等);
(3)现行婚姻法、妇女儿童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与心理咨询相关的条文;
(4)治安条列中与心理咨询相关的条文;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与心理咨询相关的条文。
3工作要求
本标准对各级别的工作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内容。
31 心理咨询员
一、心理诊断
(一)初诊接待
1能按心理咨询原则完成对求助者的初次接待工作
相关知识:
(1)咨询员的仪态和礼貌语言知识
(2)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知识
(3)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和工作方式知识
(4)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
2能进行摄入性谈话
相关知识:
(1)心理学的谈话法知识
(2)摄入性谈话的技巧
3能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相关知识:
(1)主意心理测验的性质和使用范围
(2)心理测验的针对性原则
4能进行初诊资料的整理
相关知识:
(1)咨询材料的整理格式
(2)初诊中应收集的资料内容
(二)初步诊断
1能依据初诊资料,做出精神病和非精神病的判断
相关知识:
(1)变态心理学知识
(2)发展心理学关于不同年龄段心理特征的知识
(3)普通心理学关于注意品质和情绪的一般知识
(4)精神病与非精神病判断原则
2能依据所获资料和心理评估结果判断
相关知识:
(1)判断心理测验结果的知识
(2)心理健康水平的判断指标
3能向上级咨询师提出诊断报告
相关知识:
(1)心理——行为障碍不同程度的划分标准
(2)心理——行为障碍系统分类诊断
二、心理咨询
(一)咨询方案的制定
1能把握心理咨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关知识:各类症状相关性的知识
2能进行咨询失误的处理
相关知识:处理咨询失误的知识
(二)咨询工作的实施(个体咨询)
1能运用谈话法,做心理疏导
相关知识:治疗性谈话法知识
2能进行咨询效果的初步评定
相关知识:咨询效果评估标准的知识
3能协助上级咨询师整理咨询案例
相关知识:心理咨询文档工作的知识
(三)心理咨询的实施(团体咨询或小组咨询)
1能在指导下见习团体咨询
相关知识:团体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
2能实施团体咨询
相关知识:团体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
3能进行见习咨询效果鉴别
相关知识:团体咨询效果鉴别的知识
三、心理测验
(一)智力测验
1能进行韦氏测验
2能进行瑞文测验
3能进行比奈西蒙测验
(二)人格测验
1能进行MMPI-2测验
2能进行16PF测验
3能进行EPQ测验
4能进行CPAI测验
5能进行UPI测验
(三)心理评定量表
1能进行SCL-90测验
2能进行SAS测验
3能进行SDS测验
(四)群体心理测验的实施
能在指导下见习团体心理测验
相关知识:群体心理测验的基础知识
四、其它
工作内容:心理咨询的其他辅助工作
技能要求:能协助上级咨询师进行文档处理工作
相关知识:文档工作的基础知识
32 心理咨询师
一、心理诊断
(一)初诊接待
1.审查心理咨询员提交的各类报告
(1)申请心理测验的报告格式的知识
(2)诊断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方面的知识
2.能使用谈话法外的方法,深入了解求助者的心理
相关知识:
(1)神经症专用测验知识
(2)精神病专用测验知识
3.能鉴别一般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相关知识: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二)初步诊断
1.能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表现定性
相关知识:精神病学基本知识
3.经过综合分析给出初步诊断
相关知识:
(1)心理诊断学、精神病诊断和临床心理鉴别诊断的知识
(2)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病鉴别的知识
(三)确定诊断与鉴别诊断(除外重型精神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并转诊)
1.能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给出诊断
相关知识:中国和国际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知识
2.一般心理问题、神经症和精神病做出鉴别诊断
相关知识:
(1)症状的外在表现、内在体验和动机之间一致性和不一致性的心理学知识
(2)心理紊乱的系统分类诊断的知识
(四)病因诊断
1.能寻求引发心理问题的生物学原因
相关知识:
(1)躯体疾病的心理特点的知识
(2)身心反应的知识
2.能寻求引发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原因
相关知识:
(1)生活事件与疾病的关系知识
(2)个人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知识
(3)个人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知识
3.能寻求引发心理障碍的认知因素
相关知识:
(1)判断不良认知倾向的知识
(2)判断不良人格倾向的知识
二、心理咨询
(一)咨询方案的制定
1.能确定心理咨询切入点和切入方式
相关知识:
(1)临床心理学关于心理咨询的知识
(2)各种不同心理活动之间相互联系的知识
2.能进行咨询阶段的划分
相关知识:
(1)不同心理问题改善过程的知识
(2)判断心理问题轻重程度的知识
3.能确定咨询效果指标并进行效果评估
相关知识:效果评估的基本知识
(二)咨询工作的实施(个体咨询)
1.自然导入引导性心理咨询
相关知识:谈话法自然导入的知识
2控制咨询方向,占据主动地位
相关知识:
(1)临床心理学有关谈话法的知识
(2)社会心理学人际吸引的知识
3能启发、引导来访者独立思考独立
相关知识:社会心理学人际互动的知识
4能捕捉来访者心理活动的积极因素,激励主动性
相关知识:动机激励的相关知识
5能正确指导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相关知识:心理卫生学知识
6能对心理咨询进行阶段性总结
相关知识:临床心理学效果评定的知识
7能提出进一步咨询的问题,布置“作业”
相关知识:
(1)临床心理学关于咨询反馈信息的知
(2)自我激励、自我强化和自我管理的心理学知识
8能确定下一阶段咨询的方向
相关知识:
(1)咨询关系影响咨询成败的知识
(2)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应用知识
9能进行咨询过程结束后的效果评定
相关知识:
(1)咨询关系与疗效
(2)被社会接纳程度与效果的关系
(3)自我接纳程度与效果的关系
10能根据效果指标进行咨询失败的处理
相关知识:
(1)咨询效果鉴别的基本知识
(2)心理咨询相关法律的知识
11能确定远期咨询的效果
相关知识:
(1)社会心理学关于随访调查的知识
(2)心理学关于自身比较行为测验的知识
(三)心理咨询的实施(团体咨询或小组咨询)
1能进行团体咨询的设计
相关知识:
(1)心理问题归类的知识
(2)个体心理问题归纳原则与步骤的知识
(3)团体心理咨询的知识
2.能进行团体咨询实施
相关知识:
(1)社会心理学人际互动和人际沟通的一般知识
(2)社会心理学从众与引导知识
(3)归因与决策的社会心理学知识
(4)小团体文化作风的形成与功能知识
(5)咨询师在团体咨询中角色与作用的知识
(6)团体咨询与个别指导的知识
3.能进行咨询效果评估
咨询效果评估的心理学知识
三、心理测验
(一)量表的分数与转换
1.能编制量表
相关知识:测验的常模及分数转换知识
2.能进行测验分数的转换
相关知识:测验的常模及分数转换知识
3.能把握建立常模的过程
相关知识:测验的常模及分数转换知识
(二)测验的信度、效度与项目分析
1.能进行信度分析
相关知识:心理测验的技术分析知识
2.能进行效度分析
相关知识:心理测验的技术分析知识
3.能进行项目分析
相关知识:心理测验的技术分析知识
(三)测验结果的解释
1.能根据智力测验的一般原则进行解释
相关知识:心理测验结果的基本分析方法
2.能根据人格测验的一般原则进行解释
相关知识:心理测验结果的基本分析方法
3.能根据心理评定量表的一般原则进行解释
相关知识:心理测验结果的基本分析方法
(四)群体心理测验的实施
能进行团体心理测验
相关知识:团体心理测评的知识
四、其 他
工作内容:指导心理咨询员工作
技能要求:能示范心理咨询过程
相关知识:国内外本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33 高级心理咨询师
一、心理诊断
(一)初诊接
1.能向下级心理咨询师示范初诊接待的全过程
相关知识:临床心理学全部诊断程序和理论依据的知识
2.能够向下级咨询师示范并讲解如何形成初步诊断、如何考虑下一步处理意见
相关知识:临床心理学全部诊断程序和理论依据的知识
(二)会诊
1.能主持会诊
相关知识:
(1)会诊的各项原则、会诊方式的知识
(2)区分不同变态人格的知识
2.能参与会诊
相关知识:
(1)心身疾病的知识,躯体疾病的知识
(2)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疾病的知识
(三)病因诊断
1.能挖掘并向下级心理咨询师解释引发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原因
相关知识:
(1)人类社会属性的理论知识
(2)生活方式影响心理与行为的知识
2.能挖掘并向下级心理咨询师说明引发心理问题的认知原因
相关知识:认知对情绪和行为调节作用的知识
3.能挖掘并向下级心理咨询师讲解引发心理问题的生物学原因
相关知识:
(1)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内分泌学知识
(2)生物周期节律性的生物学知识
(四)疑难案例分析
技能要求:能进行剖析案例并讲解
相关知识:人类的生物、社会、心理属性之间辨证关系的知识
二、心理咨询
(一)咨询方案的制定与修正下级心理咨询师的方案
技能要求:能审定下级心理咨询师对疑难案例的咨询方案
相关知识: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
(二)咨询工作的实施(个体咨询)
1.能正确使用权威效应实施各类催眠术
相关知识:
(1)暗示理论
(2)清醒状态下暗示作用的理论知识
(3)心理咨询以及催眠的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知识
2能对下级心理咨询师的阶段性咨询效果进行评价
相关知识:疗效鉴别的理论知识
3能对心理咨询师最终咨询效果进行评定
相关知识:疗效鉴别的理论知识
(三)咨询的实施(团体咨询或小组咨询)
1.能进行团体心理咨询的指导
相关知识: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操作知识
2能评估咨询效果
相关知识:团体咨询效果评定的理论知识
三、心理咨询
(一)翻译国外测验工具
1.能翻译项目
相关知识:相关专业外语知识
2.能翻译国外编制的量表
相关知识:相关专业外语知识
3.能翻译国外制定的常模
相关知识:相关专业外语知识
(二)编制心理测验
1.能建立项目库
相关知识:心理统计学知识
2能进行项目选择
相关知识:心理统计学知识
3能掌握量表分数标准分
相关知识:心理统计学知识
4能建立常模
相关知识:心理统计学知识
5能编手册
相关知识:心理统计学知识
(三)群体心理测验与特殊问卷的实施
1.能参与修正和编制团体问卷和量表
相关知识:社会心理学关于社会特殊群体划分的理论知识
2.能实施群体特殊问卷
相关知识:社会心理学关于社会特殊群体划分的理论知识
三、其他
(一)业务督导
1.能制定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计划
相关知识:
(1)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的知识
(2)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
(3)心理问题分类和心理疾病诊断的知识
(4)临床心理学国际、国内最新发展动态知识
2.能指导心理咨询师的理论学习和审核下级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方案
3.能组织心理咨询师进行个案分析、专题讲习班和点评难点
4.能参与心理咨询师业务考评和年检
(二)工作实践督导
1.能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和业务能力进行检查、指导
相关知识:
(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互关系的知识
(2)各类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方法的知识
(3)咨询效果的鉴别知识
(4)国际、国内最新咨询手段与心理治疗方法的知识
2.能对心理咨询师的业务能力定期评估并指出努力方向。
3.能指导下级咨询师咨询过程中咨询关系的正常发展
(三)下级心理咨询师个人心理健康的督导
1.能评估下级心理咨询师个人心理素质,指出薄弱点。
相关知识:
(1)督导的职责与责任界限的知识。
(2)本职业活动对从业者个人心理健康影响的知识。
2.能指导下级心理咨询师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并协助排除因职业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
3.能指导下级心理咨询师,提高个人心理平衡的能力
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与立场
高峰强
科学主义心理学力图将心理学建设成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它采纳了传统自然科学安身立命的法宝:机械主义和实证主义。构造主义、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可视为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典型代表,这种心理学坚持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和研究任务的可描述性,恪守以方法为中心的原则,采取元素分析与机械还原的立场,注重客观方法与定量研究。
(一)强调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
实证主义者所信守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可被观察原则。孔德主张科学的任务在于描述一切可能观察到的事实,然后根据这些事实所发生的频率,抽绎出因果关系的规律,达到预测和控制自然的目的。至于企图利用那些无法观察的东西作为解释的工具,那就会重返于神学的和形而上学的阶段而背离科学的阶段。马赫也主张对直接经验的观察和研究可以给科学提供根本的资料——感觉,逻辑实证主义继承了马赫的经验论原则,也标榜反对一切形而上学,承认最后的证实活动要经过对事实的观察和直接经验。
科学主义心理学家从新、老实证主义那里继承了这一原则,他们所谓的观察分为两类。
一类是指通过感官所进行的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一类是指通过内部知觉所进行的内部感受或自我观察。冯特将可内部观察的直接经验(感觉、感情)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及门弟子铁钦纳以为可被观察的事实只有内省所及的感觉,反对由意识的意象推论意识背后有任何不是内省所能揭露的某种东西的存在,他认为在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中包含着统觉、意志等既不能观察又不符合经验证实原则的概念,理应加以摈弃。华生的行为主义则主张心理学不应研究不可捉摸、不可接近和不能直接观察的内在意识,而应以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他说:“观察人类,这是行为主义的根本出发点。你们不久就可以知道,自我观察并非研究心理学的最容易、最自然的途径,这个方法简直是不可能的。你们对自己所能观察的,只有几个最根本的反应形式。而在其他方面你们也会知道:你们着手研究你们的邻人所做的事情时,你们可以迅速而且巧妙地解释他的行动的所以然,并布置情境(提供刺激)使他发生你们所预期的行为。” 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仍不以之为满足,认为华生的行为主义十分简单,而且出于反对意识的激情,而不顾及可证实、可观察的客观原则,比如华生关于感官系统的论述及言语报告法等。斯金纳对自己的新行为主义体系定性为:“从科学方法的角度看来……这个体系是实证主义的。它的任务以描述为限,不企图提出解释,它的一切概念都由直接观察的结果来给以定义,不涉及身体部位或生理的特点。”
现代认知心理学以研究人的内在认知过程为己任,从而与行为主义有所区别,但认知心理学还是继承了行为主义的衣钵;坚持从观察行为入手来进行所谓客观化的研究。因为现代认知心理学所研究的人的认知过程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所以它保留了“行为论心理学的入手方法,旨在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推论出认知过程的规律。”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认知心理学实际上排斥了对内部机体过程的研究,只从外部行为观察着手,搜集人在行为反应中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报告,以此推断出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科学主义心理学由于强调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原则,有意无意间给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后果。在冯特和铁钦纳等构造主义者那里,心理学被牢牢地束缚在“直接经验”上,难以摆脱简单内省法和描述主义的羁绊,诸如思维、想象等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都被拒之于研究大门之外,使得心理学研究长期停留在肤浅的水平上;而行为主义则为追求可观察且确定无疑的事实,把心理从心理学研究中排挤了出去,最终成为一门“无头脑的心理学”,将人类的心理与行为降低到了动物的层次上。现代认知心理学由于把研究对象限定为人的认知过程,这样一来人的情感、意向、动机、人格等心理现象便无力问津,这在无形之中就缩小了心理学应有的研究范围。
(二)笃信客观普适性真理
实证主义作为一般的科学方法论或者说元理论,所奉行的根本原则就是坚持用现象的不变性和恒常性来解释现象,以取代以往对现象的神学的和形而上学的解释,具体说来就是坚信客观的普适性真理。科学研究就是发现这种真理。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卡尔纳普以物理语言系统作为统一科学的语言。他认为物理语言有两个特点:其一是“主体间性”,指在该语言系统中,使用这种语言的任何人,都能理解这种语言的意义,不会产生误解,也不会不具有通约性;其二是“普遍性”,是指采用物理主义的语言中的基本命题所描述的事情,是人人可观察的物理现象,它所用的语言是通用的,因而是公共的,各门科学的语言都可翻译成物理语言。
科学主义心理学体现了实证主义的主旨,努力使心理学跻身于自然科学的行列,强调自己的理论观点与学术主张及所得规律是普遍适用的,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视为具有高度普遍性(即高度概括性)和高度普适性(即高度解释性)的知识,并以之作为对心理与行为作出统一性解释的基础。冯特以元素分析作为心理学的任务,以实验内省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建立起自认为是最严格的经验科学的个体心理学体系,他曾指出:在心理学中,只有直接受物理作用所影响的心理现象可以作为实验的题材。这样他便把实验内省法限定在对简单的心理现象,诸如感知觉、联想、注意和反应时间等的研究上了。所以,当其弟子屈尔佩在其实验室里研究人的思维问题时,不仅令冯特大为光火,而且将之驱之门外。铁钦纳把心理学看成是一门纯自然科学,是一门规范科学,他坚决反对把心理学看作是一门应用科学。这样虽然他建立了严密的心理学体系,但其研究范围是十分狭窄的,而其研究方法及结果也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
行为主义的创立者华生的观点更是旗帜鲜明,他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由行为主义者看来心理学纯粹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客观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内省并不是它的方法的主要部分。它的资料的科学价值也不有赖于这些资料是否容易运用意识的术语来解释。”他在《行为主义》一书中更明确地指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任务,可以说就是能够预知人类的行为及支配人类的行为。为了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类行为的目的,华生还根据其行为主义的原理,设计了一种社会改良计划,即建立一门实验伦理学。他说:“当存在一种独立的、有趣的、有价值的,而且有权利存在的心理科学时,它必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探索人类生活的基础。我认为行为主义为健全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基础。它应该成为一门科学,为所有的人理解他们自己的行为的首要原则作准备;它应该使所有的人渴望重新安排他们自己的生活,特别是为培养他们的孩子健康发展而作准备。”激进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的观点与华生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根据行为科学原理,对传统的人文研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指出:人只是环境的产物,根本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和尊严可言。在他看来,人类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便是设计一个最适合自己生存的文化与社会。他早在1948年出版的小说《沃尔登第二》中就设想了一个以操作强化原理进行社会控制,建立理想的公社生活的计划。后来他在《自由与人类的控制》《超越自由与尊严》中,则公开谈论控制人类生活的问题。
仅使一个人认识的前结构具体化,而且会掩蔽使前结构深陷其中的评估设定。
(三)坚持以方法为中心
科学主义心理学从传统自然科学和实证主义那里承继了物理主义与机械论的观点及其实证的研究方法和实证科学的理论规则,高举科学主义的大旗,将客观、实证、实验的研究方法推向了极至。在具体的研究方法层面上,科学主义心理学坚持认为,要想使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实验的分支,就必须采用曾经使自然科学获得巨大成功的研究范式,这便导致了心理科学对物理学、生理学、化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盲目照搬和简单移植,走上了“以方法为中心”的道路。科学主义心理学家投靠和依赖实验主义和操作主义,“他们信奉实验方法,他们在实验室中像对待其他自然现象那样来捕捉和严密定义心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实证主义的立场使心理学只能以特定的研究方式来考察人的心理。”①在孔德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使社会学成为一门严密的科学的同时,也将现代主义和科学主义推向了极端。当心理学家们把实证主义作为哲学的方法论基础来分析和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与机制时,就将本来丰富多彩的人的心理世界人为地简单化和约缩化了。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直接运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心理学的生命力。
在19世纪,“EH韦伯等首先把实验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由于在心理学中采用实验方法,以后的研究者就创立了一种可以明确列入自然科学之列的心理学。”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素养的冯特,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创建实验心理学的历史使命,并由此推动了心理科学的独立。他认为心理学研究有两条途径可以遵循:“第一条途径在于扩大至今一直在使用中的观察方法;第二条途径是利用实验作为研究的工具。”铁钦纳的方法中心倾向则更加明显。
真正使实证、实验的研究方法日臻成熟和逐步精致,并将之奉为神圣不可侵犯、唯一不可僭越的则为行为主义。华生既然以客观外显行为而不以主观内在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那么在研究方法上,他就必定会反对主观内省法而力倡客观实验法。他所倡导的行为主义坚决主张以客观的研究程序代替主观的研究程序,并认为唯有如此方能确立心理学的科学地位。他曾不无自豪地宣称:“行为主义是一种用以解决心理学问题的令人满意的方法,它找到了用以研究心理学问题的方法……行为主义的公式正在成为‘心理和道德科学’领域里的核心论题。”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赫尔诚心诚意地以他们自认为是适宜的科学途径从事心理学的研究, 他们继承了从华生那里学来的客观化原则,他们信奉自己从逻辑实证主义那里学到的客观化理论与操作程序,并由此建立了各自的行为主义体系。斯金纳的观点更为明确:“我们可按照物理学和生物学的途径来直接探讨行为与环境的关系,而不必去理睬臆想的心理中介状态。”在新、老行为主义者眼中,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是利用精密的科研仪器、严谨的数学处理、严格的实验控制等手段和程序的客观方法。而内省法“只能提供主观性、私人性、个别性、随意性的资料,而不能提供客观的、可以公开被验证的材料,因此它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现代认知心理学以实验法、观察法和计算机模拟法为研究方法,在严格的实验条件控制下,通过精密的仪器来观察某些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探讨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尽管不像行为主义那样走极端,但也存在着以方法为中心的倾向。美国著名心理学史家黎黑也认识到了认知心理学对行为主义的继承与弘扬,他认为认知心理学在方法上深化了行为主义的客观化原则,它是行为主义在新技术、计算机科学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形式。
(四)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
休谟很早以前就对“是”与“应该”作了区分,认为“是”作为实然,更多地表现为科学认识的对象,“应该”作为价值规范,则首先指向人文之域。后来M韦伯又对理性作了进一步的区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科学主义所推崇和关注的主要是工具层面的理性,在拒斥形而上学、扬弃超验实体等要求下,世界似乎只剩下各种经验的呈现和数学、逻辑的规定。而价值原则以及与之相关的人自身存在方式和意义的确认和设定,便构成了价值理性的主要内涵。科学主义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所予以否认的是价值观意义上的信仰。在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之后,是对工具理性有效性的乐观确信:一旦达到了理性的知识,便意味着获得了作用和支配外部世界的力量。
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很多人都信奉“价值中立”的立场,认为科学研究所探讨的是事实,其目的是为了获取客观真理,因此与功利或善恶等价值评价无关。实证主义也极力主张科学研究的价值超越性,逻辑实证主义者施利克甚至认为伦理学也与价值无关,他为了摆脱“自我中心的困境”,硬说有一种“无主体的”“中立的”经验,其实这完全是马赫“中立的要素说”的翻版。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研究是用不以任何价值系统为转移的证明方法来建立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它假定价值观念不应该影响研究活动,研究应该是不偏不倚的,研究者应该是超然的。
科学主义心理学以自然科学为顶礼膜拜的楷模,以实证主义作为方法论的基石,必定会受到价值中立观念的影响。科学主义心理学价值中立倾向的典型特征是:强调研究方法、程序、结论的客观性;认为所探讨的是心理和行为的事实与规律;所达到的目标是真实地反映意识与行为的本质;实验的设计、进行及结果的分析都不应涉及个人的任何主观倾向与价值判断。铁钦纳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不能涉及心理的功用与意义。他认为心理学不论是治疗“精神病”还是改造个人和社会,它唯一合法的研究对象是一般正常人的心理。在他看来,心理学研究的是“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他明确表示:“科学并不涉及价值、意义或功用,而仅涉及事实,在科学里并不存在好或坏、有病或健康、有用或无用,当科学的成果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时候,它们就被转变为价值。可是科学本身的工作仅在于确定真理、发现事实。”所以,铁钦纳也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之为“写实的心理学”。
华生的行为主义把人的行为看成是客观的自然现象,并可以对其进行严格的实验研究和价值中立的理论描述;斯金纳认为,传统人文研究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截然分割是一个极端的谬误,他主张任何价值判断都是关于事实的判断。他还认为传统人文研究以主观感觉来判断价值,感觉好的东西有价值,否则便没有价值。事实上,人们认为好的东西不过是能产生正强化的东西,即正强化物,坏的东西则为负强化物。在他看来,一味地用主观的良知、善恶感等来解释人的价值与道德,不可避免地要走进“心理主义”的死胡同。应该承认,斯金纳在此问题上的观点还是比较公允的。
现代认知心理学尽管以揭示人的心灵工作原理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但它仍沿用行为主义的研究方式。“认知心理学开创了实证地考察人的内在认知的新手段,但没有改变行为主义遗留的那种追求实证性和价值中立的研究方式。”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试图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揭示人脑的信息加工过程的事实与规律及人的认知结构,并以此推演出一般的、抽象的和普遍的定理与结论来,似乎所揭示的事实与规律,不受社会、文化、历史和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五)固守人为机器的模型
早在17世纪,笛卡尔就从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根据力学原理和解剖实验结果以及哈维关于血液循环的机械解释,提出了“动物是机器”的著名论断。在他看来,人的肉体按照严格的机械力学的规律运动着。正像没有精神的动物是一架自动机一样,没有精神的人体也是一架自动机。霍布斯的观点更为激进,他认为人完全是一架按力学性质运动的机器。他将人的心脏比作发条,神经比作游丝,关节比作齿轮。拉·美特利在18世纪更振聋发聩地提出了“人是机器”的命题,他认为人与动物相比,只不过这架机器多了几个齿轮和几条弹簧而已。
随着英国经验主义心理学、法国唯物主义心理学和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人的心理可以用物理学、生理学、化学的术语来加以解释,而且逐步认识到,不仅人的肉体是一架机器,并且人的心灵也是一架可以操纵的机器。这些主张为行为主义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华生将心理学的任务界定为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并将条件反射法作为最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便表明他是将人看做一架机器的。在他的视野中,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帮助和指导人这架机器能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更好地运作下去。他开诚布公地宣称:“我们要把一个人之各方面的行为,完完全全地合拢起来,并把这样一个人看做一个复杂而又活动着的有机的机械。”行为主义者拉什利曾设想构建一架“有意识的机械”,来理解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他指出:这架机器能作出人的一切神经、分泌腺和肌肉的活动。这架机器是按照反射的原理构成的,它的各部分都能有积累、助成和抑制的作用,它能对外部和内部的机械势力起反应。新行为主义者赫尔在其庞大的理论体系中并没有给意识、目的或任何心灵主义留下地盘,在他眼中,人毕竟不过是任由他人摆布的被动受体。斯金纳虽然将人看作是按一定的法则行动的复杂系统,但人仍是机器,而且他企图通过控制人的行为来达到其预期的目的。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将人设想为一架机器,“具体地讲,是把人看成信息处理机,或计算机。他们认为这样的机器当然就是有意识的(!)它能选择性地注意某些环境事件,对这些事件的信息进行加工,它能用符号的形式表示外部环境事件和它自身的一系列操作过程,它还能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信息加工。” 目前,学术界对能否用电脑的信息加工过程来比拟或说明人脑的信息加工过程提出了质疑,这直指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安身立命之要害。如果此问题无法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那么,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基础的可靠性与合法性就将大打折扣。
我们认为心理学是关于人的科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学问。科学主义心理学由于坚持机械决定论、还原论、客观论和人为机器的模型,无形之中便消解了人的形象和人的主体性地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现代心理学工作者重新张扬和推重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比较接近的。尽管科学主义心理学所奉行的基本原则和立场,体现了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时代精神,也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乃至有目共睹的长足进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为心理学直面人生、服务社会、揭示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本质隐设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与后现代思想大师对科学主义的合法性危机进行的深刻剖析与无情揭露相一致,一些有志于后现代心理探索的学者,也将审视的目光聚焦在了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合法性危机上。他们主张心理学研究不以可观察的对象为限;淡化对普适性真理的追求;终结实证方法的霸权;关注事实与价值的融合;推重人的创造性与独特性。在他们的努力下,心理学正逐步实施着后现代的转向,其前景与命运如何,人们将拭目以待。
人文主义心理学与人文主义课程
人文主义心理学也称人本主义心理学,其根源于欧洲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重视人的理性,强调人的价值,尊重人的需要,发展人的潜能。人文主义心理学崛起于本实际50年代,它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只注意可以测量的人的外部行为,而不顾人的内心世界。认为,机械论的行为主义忽略了人类行为中更为复杂的也是更加重要的心理现象,而生物性决定论的心理分析却又忽略了人类行为积极的一面,都存在缺陷。应该大力发扬人的积极性,重视推理、内省、创造、想像,强调人性。人是主动的和具有反应能力的动物,人的行为具有意识性,人可以预测未来,自我是行为的中心。人具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即具有发展内在潜能的倾向。
按照孔布斯(AWCombs)等人的说法即是,每个人都在寻求圆满的自我,一方面在积极地保全自己,同时又在积极地扩展自己,追求着自我的圆满实现。所谓圆满的自我是指,个人能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自己,有积极的自我观念接纳自己;能接纳别人,能与别人发生有效的关系,与人合作;具有安全感,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具有创造性。
罗杰斯(CRogrs)认为,人类具有一种自我导向的潜能,个人不但赖此潜能维持生存,也依赖此潜能获得发展和充分实现。自我实现的人具有三种特性:对经验、内在和外在的刺激均能采取坦率的态度;具有比较强的适应性;对自己充满信心,是具有创造性的、社会化的个人。罗杰斯是人本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人文主义心理学领域,最著名的人物当数马斯洛(AHMaslow),他的需要层次说和自我实现理论为人尽知。他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一种需要都是在前一种需要获得满足是基础上发展的,前一种需要是后一种需要的基础。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他通过研究提出自我实现的人的人格特征有:崇尚实际,有创造性,爱惜生命,能包容,坦诚,重公益,富幽默,悦己信人等。具有上述特征的人是健康的人,换言之,心理健康的人也就是自我实现的人。
总之,人文主义心理学重视人性和理性,重视人心理的统整性和内在潜能的自我实现,以人为本,把人当作“人”来对待的积极态度,正在为大家所接受,其影响力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人文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巨大,给人们不少启示。
(1)教育的目的在于追求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教育就是价值引导与价值创造的过程;(2)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达成教育目的的基本条件;(3)教学应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和情意的陶冶;人文主义心理学也直接地影响了课程领域,它启示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注意统整性,并能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帕得逊(CHPatterson)在其所著的《人文主义教育》一书中主张,人文主义教育的课程以发展人性为目的,并能促进个人的自我实现。因此,课程设计应顾及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儿童的社会需要,课程内容应照顾儿童的经验,承认儿童是具有人性的人。具体表现在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三个方面。
(1)关于课程设计人文主义重视儿童的成长,重视建立民主的生活方式,重视个人的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重视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致力于建造一个能保持人性和改善人性的社会。因此,在设计课程时强调统整性和儿童性,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并注意师生共同设计课程;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应照顾个人与社会的需要;课程内容应具有弹性和多样性,能适应教学之需,内容应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活动有关,能解决实际问题。
(2)关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人文主义主张,学校所实施的教育应生动、活泼、有意义,应是一种能培养全人的、生活化的、具有人性的教育。因此,应根据以下原则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有用,即课程内容要与日常生活有关,并与儿童的认识经验相符合;课程内容要具有普遍性,选择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课程内容应使儿童感兴趣,能增加儿童学习的快乐;应选择一些关于人类生存的内容和促进人心理与精神健康的内容。
(3)关于课程的组织人本主义课程组织包括:每日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单元的实施,课程实施时的注意事项。在制订每日教学计划时要思考: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课程内容是び械是否照顾到儿童的个别差异,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后能否有满意感。教学单元包括由教师事前拟订的各科目单元,又师生共同拟订的程序单元等。在实施教学单元时,必须考虑:所选单元内容是否与儿童的经验有关,儿童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学时间是否与单元的功能相匹配,等等。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儿童具有安全感;教师应关心爱护儿童,尊重儿童的需要,给予适度的自由;应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为任务,多提供角色扮演和游戏的机会;教师之间也应彼此了解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表现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儿童提供好的示范和榜样,运用各种条件,促进儿童自我价值的实现。
情绪、情感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和欲望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没有过多的观念思考和认识过程,因而通常被人们理解为是非理性的表现形式。
情绪与情感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简明牛津英语词典》从心理学的角度把情绪定义为:“情绪是一种不同于认知或意志上的情感或感情。”显然,当我们运用情绪概念时,它总有一个含义是指个人的、主观的情感。就人脑的活动而言,情绪、情感是同一物质过程的心理形式,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侧面或两个着眼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往往不加区分的,在同等意义上使用情绪、情感两个概念。
可是,这两个概念仍然有着彼此之间不可置换的内容。
英国哲学家G赖尔指出:“情绪被说成是意识流中的涌浪,有情绪的人,无法避免直接流露出情绪,而对于外在的目击者来说,情绪因此必然是隐秘的。情绪不是发生在公开的物理世界中的事件,而是一些发生在你的或我的秘密的心理世界中的事件。”[1]这是因为,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与认识活动不同,情绪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如喜、怒、悲、惧等感受色彩)、外部表现形式(如面部表情),以及独特的生理基础(如皮层下等部位的特定活动)。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CIzard)认为,为情绪下定义必须考虑生理基础、表情行为和主观体验等三方面的参数。情绪与有机体的需要相联系,在种族发生上具有明显的生物学适应价值;情绪又是有机体在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从而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因此,人既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情绪体验(如疼痛引起的不愉快情绪),又具有社会文化意义上的高级情绪或社会情操(如道德感、审美感)。情绪影响着人的心理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着人的一切交往行为。
情感(feeling)一词包括一个“感”字,有感觉、感受之意;还包括一个“情”字,有区别于感觉的感情之解。可见,情感作为一个感情性反映的范畴,着重于表达情绪过程的感受方面,即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美国心理学家普里布拉姆(KPribram)提出,人的体验和感受对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的作用。如果说,情绪侧重于表明情感的过程,侧重于表明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及其可测量的方面,那么,情感往往在描述人的高级社会性的活动时加以使用。
情绪与情感都是外部环境刺激与内在生理状况相互复合的过程。从主体系统来说,它们包含三个相互关联的组成成分:神经活动、面部--姿势活动、主观内在体验。并有两个重要的辅助系统:网状激活系统,它放大或减弱情绪;内脏系统,它为情绪、情感准备了场所并维持着它的活动。情绪、情感的一般过程通常是同认知系统和行为行动系统一起按整合的方式起作用,人的具体行为的发生则依赖于三者间的平衡。应当指出,情绪、情感并非是人的单纯心理的体验形式,它的激活与发动,与社会因素密切关联。不同人格的情绪、情感差异,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情绪、情感产生的社会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氛围、文化传统、习俗风尚、宗教信仰、政治态度、人际关系、生活条件等。因而,我们应当更多地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考察人的情绪、情感问题。
关于情绪--情感的非理性辨认问题,学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多数人对情绪--情感归属于非理性因素不持疑义。但也有人认为,情绪--情感不可完全划归为非理性因素,唯有基于无条件反射的本能的反应,从而产生愉快、愤怒、燥动、拒绝、接受、欲求等种种表现,方可称为非理性。还有人认为,任何一种类型的情感,既不是纯非理性,也不是纯理性,而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依笔者之浅见,正确辨认此问题之前需要搞清楚两个问题:第一,抽象因素的分析与具体因素的活动应有着两种不同的理解视角。就人的精神系统现实的具体活动而言,任何系统内的要素、因素都是理性与非理性交互作用的统一。我们不可以说,此时此刻人的感情是完全理性的,也不可以说,此时此刻人的感情完全是非理性的。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在理论研究中区分出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呢?我以为,理论的抽象不可缺少知性的分析阶段,即,对对象性的规定确认一定的概念区间,以便使认识达到相对稳定的清晰的状态。就因素本身的定性而言,情绪--情感属于非理性因素,因为它是一种心理体验,没有过多的观念思考和认知过程,与人的生理机制和人的心理机制有关,没有丝毫理性逻辑的成分。就因素的活动而言,它离不开人的认知因素的介入,因为现实人的精神系统是不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被机械地肢解为某一要素或因素片段的运动,精神系统的活动是极为复杂的,又是系统交感、相互作用的。第二,就是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有时表现为高级的思维性情感,如审美感、道德感、正义感、崇高感等,也不可把它完全表述为理性情感。尽管这些情感的内容掺杂着理性因素的成分,但其表现形式仍然是非理性的。情感的表现与理性的认知表现毕竟不同。
情绪——情感的非理性特征突出表现为:一是紊乱性。情绪--情感的紊乱是由能量水平极高或极低的行为而引起的。情绪涉及到我们如何感觉和如何向预期的情境去行动。预期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如果主体的愿望受阻时,就会出现愤怒或恐惧的情绪,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情绪状态必定包含有一种能量水平的变化。兴奋代表一个高的能量水平,抑郁则代表一个低的能量水平。应当指出,情绪--情感的紊乱性不是由于情绪的功能所造成的。因为当能量水平还没有达到情绪状态时,也能发现这种紊乱现象。二是波动性。人的情绪--情感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时而低沉,时而冲动,时而平和,时而暴烈。情绪的波动性主要来自情绪在人的精神系统中充当着最直接的本能反射功能,它是外部刺激所引起的最初的心理感受形式。受纳于人的感官,又通过感官来传递、“消化”和反射外部刺激信号。情绪总是随着外部刺激信号变化而波动,所以,我们在准确的分析和把握主体情绪--情感状态参数时,难度是很大的。三是突发性。由于情绪的变化受外部环镜的影响,故情绪的发动是难以预测的。另外,情绪过程是心理体验过程,一个人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兼容着几种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绪形式,由于外显的情绪形式总是掩盖着心灵深处所包容的多种方向矢量的情绪内容。一旦该形式被潜在的某种形式所置换时(这种置换往往可在瞬间完成),对于任何他人的记忆来说,这种变化乃是突发性的。经济学家很少关注人的情绪、情感与市场的关系,不少人持有如此的偏见:从情感的角度研究市场主体行为“不过是‘人格化’的方法,这是败坏政治经济学的毒物。实际上,如果我们要在内心的情感的意义上来了解,我们就人格化。在其他科学里,这种人格化是占星学、炼金术、活力论。就是说,占星家、炼金术士、活力论者用他的感觉、意志、智慧、理性--总之,用他的理想的模型--描写自己,而不用观察到的运动,并且向为什么它们这样地动,而不是像天文学家、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后来所问的那样仅仅问他们怎样地动以及动了多少。”[2]显然,理论家们对经济学方法的理解似乎只限于市场运动的过程描述及其量化方面,至于市场行为主体的自深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则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也有少数理论家对情感与市场有着浓厚的兴趣。被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阿尔布称为“感情经济学”的研究者--莫里斯奥巴迪亚,就曾撰写《不花钱的经济学--关系经济学导论》著作。[3]就理论研究的范式而言,马克斯韦伯似乎更为重视情感与市场行为、情感因素与经济学家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
在韦伯看来,经济学家的研究对象不是一种机械体或有机体,而是人类。这些经济行为人,既是主观的又是受环境支配的。他们的情感、动机、痛苦、快乐等都是主观的,而他们与别人的交易则是受环境支配的。经济研究要了解他们的真实活动,除了测量市场活动本身或者它的结果以外,研究者必须“设身处地”,去研究行为活动主体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精神因素,尤其是情感因素。在自然科学里,人们只问“怎样”、“什么”、“多少”这些问题,可是,在经济科学里重要的是了解“为什么”这一问题,因为我们所需要的是了解那发生作用的动机,了解为什么人们那样行动的理由。人们求购商品的行动,在商品多的时侯不如在商品少的时侯那样急切,因为它符合于我们自己在同样情况下情感变化的经验。如果我们要真正了解为什么人们那样行动的理由,所必须研究的正是这种情感的作用。经济学应建立在对人的情感作用分析的基础上。这是一种经济学家必备的“历史意识”:要着手研究,只有造成一种心像,不仅显示人们怎样行动,而且显示他们在所选择的特殊情况下为什么这样行动。只有这种“历史的意识”,方能解释市场行为者的经济行为,不仅是过去的行为,而且是在和他自己不同的情况下的行为。我们不可能把自己放在一个机械或者有机体的地位,来了解为什么那样的行动,因为它缺乏像我们自己的情感。韦伯如此重视人的情感因素,原因在于他把人的基本行为取向划分为四种类型:目的理性(purposively rational)行为、价值理性(value rational)行为、情感性的(affectional)行为、传统型的(traditional)行为。[4]所谓情感性的行为是指行为在某种感情状态的波动下发动的。位于有意识行为与无意识行为的边界中。在韦伯看来,情感性的行为和传统型的行为不过是理念型的一种解释图式,旨在说明:透过理性类型的应用,需要测算出非理性的偏离程度,以达成对社会的最佳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考托瑙,[5]致力于对市场消费行为的研究,他受格式塔心理学行为模式,尤其是库尔特莱温解释的行为模式的影响,提出了“消费者感情指标”这一理论。他认为,市场行为作为生活空间的功能,他是由人格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C=F(P,S))。在他看来,市场购买行为不仅取决于经济形势、可使用的资金和购买者的财力,而且取决于他的心理情绪、他对形势的感情,这些构成了经济人格的特点。这种感情(乐观主义或悲观主义)是大部分人都有的,它影响着人们的购物、储蓄或投资的决策。为了获取消费者的期望,用韦尔纳利德的话说也就是“对未来事物的带有情感色彩的主观观念”,考托瑙根据汇集技术制定了消费者的感情指标。他是在大量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其调查表共设8个项目,每个项目后面都有一个问题,要回答:“为什么?”调查要求被询问者指出:他是否认为一年来自己的情况已有所改善,是否认为明年乃至5年后自己的情况将会发生进一步好转,是否认为当下购买某商品是适时的。对调查结果的计算,考托瑙尽可能将情感的消费态度算术符号化,如用(++;或=+;或-+)表示消费者的乐观情绪,用(+-;=-;甚至--)表示悲观情绪,用(+=;==)表示谨慎态度。百分率是根据答案的总数计算的,因此有助于更好地从市场调查对象所处的形势中来了解他的消费个性。有材料表明,人们在10年中所作的统计似乎已证实了这样一种想法:这些情感指标的主观取向支配着具体的市场行为,只要在时间上6个月至1年,就能作出预测:在1973至1974年间和1978至1980年间,早在汽车销售量下跌以前,消费者的感情指标就已出现了下跌。正如下图考托瑙1981年制定的消费者的感情指标所表明的那样,消费者的感情指标的变化是和美国30年来出现的经济衰退一致的。因此,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考托瑙的感情指标的图式可以作为表示市场商业周期中出现变化的报警器。
类似于马克斯韦伯、考托瑙的有价值的观点还可以引述一些,如西蒙的现代决策理论中“直觉与情感”的论述,梅奥的“社会人假设”理论中的“情绪”概念,道格拉斯麦葛瑞哥的“理性人和情绪人”的论述等等,笔者在此不在一一赘述。下面就情绪--情感与市场行为者的关系、情绪——情感在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当前我国初级市场发育时期情绪——情感影响力的评估等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1.情绪——情感与市场行为者的关系
这个问题涉及到市场的人性问题,也是行为的情绪方面的特性问题。经济学家、哲学家休谟,在《人性论》第二卷“论情感”中曾深刻地揭示了经济行为者为什么不断追随财富积累的人性原因。他说:“财富的本质就在于获得生活中的快乐和舒适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本质在于它的发挥的概然性,在于它使我们借一种真的或假的推理去预期那种快乐的真正存在。这种快乐的预期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快乐;这种快乐的原因既然是我们享有的,并因而是与我们有关系的某种所有物或财产,所以我们在这里就清楚地看到前面体系的所有各个部分(指人性的心灵知觉中情绪情感的诸表现形式--引者注)都极为精确而明晰地在我们面前展现出来了。”[6]休谟实际上已明白地指出人类追逐财富的原因之一恰恰在于人性中存在着不可泯灭的情绪、情感因素的作用。
情绪——情感成分从市场行为者的角度来说,乃是行为人对态度对象的感受、体验和心情,是对象引起的主体在感情上的反应。厂商对生产某一产品项目的选择、投资者对某一投资对象的定位、营销者对某一商品牌号的推广、消费者持有某一消费品的观念等等,都离不开他们各自对对象存在的一种情感的态度。在市场上,各种媒体所传播的广告作用,实际上就是给予消费者、投资者、营销者对某商品或某项目的感受和心情上的导向。态度对象刺激了主体,使人们获得情感体验:喜好或厌恶、尊敬或蔑视、热爱或仇恨、同情或冷漠等等。它是人们市场决策的一个首要组成部分,也会激励市场行为者的各种动机和兴趣。情绪--情感成分表明市场行为者对市场运作客体的喜欢或厌恶有着一定的强度和方向。如果情感是反映一种积极的感觉,就可能导致消费者、投资者、营销者的良好反应,而若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则于生产商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了解市场行为者的情绪(既有个体情绪又有群体情绪),将会为市场的运作目标和趋势的测定,提供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市场上,我们很难区分出两类人:一类似乎是“理性人”,是能运用逻辑推理,信息完备、善于准确计算,能够推演出纯粹客观的结论的人。另一类是“情绪人”(emotional person),是缺少理智、感情冲动、蔑视事实,而且具有高度偏见的人。事实上,任何一个市场行为者都不可能绝对地把自身划分为“理性人”或“情绪人。”有人说,人的理性信念完全可以消除人的情感因素,当你在作出市场决策时,只要你奉守如此原则:“让我们不要把个人因素带进问题里去”,“让我们只考虑事实吧”,“让我们冷静下来,客观的考虑这个问题”。那么,你就能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意愿、焦虑、敌意和侵犯等等因素对自身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但是,这种作法受到了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理论的挑战。
研究者们认为,人的行为,不管他是在思想、在分析、在推理,还是在与他人作交易、从事商务谈判,总免不了要受到情绪--情感因素的影响。心理学家麦独孤指出,所有有目的的行为都是由人的复杂情感来决定的。达菲对此作出进一步解释: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动机的,没有动机就没有行动,而情绪就代表着极端的动机--能量。美国学者PT扬(Yang PT)指出:人的行为不可能离开人的感情,当有机体趋向于行动时,就有一个积极的中枢感情过程在工作。感情过程的作用是产生动机并影响行为。人的行为发生实际上遵循着如此原理:一是刺激引起感情和感觉。二是感情的唤醒使有机体接近或离开刺激。三是感情过程导致动机。四是动机的强度与感情的各个方面有关(如持续性、强度、频率和新鲜性)。五是感情过程靠影响选择而发挥着调节作用。六是从积极感情的激活到消极感情的激活的组织模式是广范围的神经行为模式本身所遵循的最终原则。
从消费行为学角度来分析,情绪--情感是消费者对某一对象商品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是个人行为的心理准备状态。如果消费者能从购买某种商品中得到一定需要的满足,对该商品评价较高,有一种积极购买的行为倾向,这就是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情感,商品就是情感的对象。情感作为个人行为的心理准备状态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动力,激活着个人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作用于对象。行为学家费希宾曾提出多属性态度--情感模式,明晰地揭示了情感与行为的内在关系。见下图:
注:—— 影响-------- 反馈
在费希宾看来,消费者对商品的情感(态度),是以对此种商品的信念为基础,又有消费者进行各种行为的意向有关,而消费者的各个意向也与其对应的行为有关系。反过来,消费者的行为反馈于消费者的信念,而且一旦形成对商品的一种情感(态度),又将作用于新的信念的形成。 费希宾还进一步对消费者的情感(态度)提出了如下公式:
N
Ab=∑WiBib
i=1
其中:Ab=消费者对特定牌号b的情感(态度)
Wi=消费者认为该牌号所具有属性i的重要程度
Bib=消费者对牌号b的属性i所持有的评价性信念
N=消费者选择某一特定牌号所考虑的重要属性的数目
费希宾模式告示我们:人的情绪反应,虽然有时处于不自觉状态,但是却对人的行为极有关联。人的外显行为离不开个人的意向作用,而个人意向又直接受消费者情感(态度)的驱动。没有情感的存在,便没有人的消费行为。
需要指出的是,情感对人的市场行为支配作用,并不是“独来独往”,不受任何理性约束和控制的。费希宾的模式,一方面强调了人的情感因素对外显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并没有把感情因素视为行为驱动的最终因素,人的情感态度还要取决于信念的支配。信念往往以目的、动机的形式贯穿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并与情感、意志相结合,形成一种稳定的观念意识支配人们的行动。众所周知,人的信念说到底,不过是人们对理性认识和实践行为的正确性的内在确信。理性不可等同于信念,但理性在信念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强调理性不能取消行为决策的感情因素,并不等于理性对感情因素没有制控功能。实际上,市场行为者还是能够通过掌握市场的理性逻辑来调控人的情绪和情感,从而达到对行为的制控作用。这种过程是发现情感的存在和减轻理性决策途径中情绪障碍的过程,也是变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的转换过程。在证券交易所,政府有责任通过交易的理性原则来调控交易者波动起伏的不健康的交易情绪,从而保持积极的投资情绪以便产生规范的交易行为。通常说来,市场运作的规范机制要求所有参与市场竞争或从事消费行为的人尽可能的压制或弱化的情绪有:敌对的情绪、对抗的情绪、阻抗的情绪、反竞争的情绪、蔑视的情绪、不合作情绪、不忠实的情绪、背信弃义的的情绪等。此外,还有与心理有关的情绪力量:如狠恶、自私、不成熟和不合理性的行为等等。
2.情绪--情感在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作用
其一,情绪--情感可以影响和调节市场的认知过程。
市场信息总是通过市场行为者的知觉和记忆来进行选择和加工的。情绪--情感是一种监测机构,随时都在注意着信息的流动。它能促进或阻止市场行为的发生、市场运作的过程。这是因为情绪--情感体验所构成的恒常心理或当下的心理环境,都对市场的信息加工起组织与协调作用。按照情绪--情感的适应性而言,它协助市场行为者选择信息与环境相适应,并驾驭行为去改变环境。当投资者在各种条件已基本成熟时,他的良好心情有可能带来良好的投资心态。良好的心情与良好的外部形象相配合,使他人对投资方的信任度大大增加,缩短由于陌生感而带来的心理距离,有助于合作意识的强化。在项目决策时,往往能达到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决策果断的效果。当投资者心情处于极度恐惧、郁闷和低沉时,它的投资心态往往是十分糟糕的。有可能在投资谈判时,对细支末节问题过于钻牛角尖,人为制造障碍,甚至导致谈判的中断,不利于项目的成功。当然,思路阻塞、操作迟缓的反效果就很明显。“恐惧”一词在此仅指对亏损的恐惧,假如投资者过分担心投资额的回报率,那么,亏损的恐惧感往往影响投资者的行情分析和理智判断,结果,往往是“当断不断,反为祸乱”。
当投资者心情处于过分冲动并达到激情状态时,往往易出现反常态思维或反常态行为。一方面,激情有助于冲破思维惰性,拓宽投资意向的空间和压缩投资决策的时间,有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调动一切参与市场投资的积极因素,排除投资环境和投资条件中某些障碍,持久而炽热的激情甚至能激发足够的能量去完成预期投资工程。另一方面,冲动的情绪也极易带来决策的不冷静、计算上的粗糙、操作上的失误和风险系数加大。
其二,情绪--情感可以协调市场交往和人际关系,提高经济人的工作效率。在市场经济中,人与人的关系、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极为复杂和多样的。而情绪--情感,在人们的市场活动中又经常处于极为敏感的前沿地位,情绪因素对于协调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有着很重要的心理作用。众所周知,市场行为者总是带着一定情绪与其他经济人进行交往的。情绪是主体的基本生存状态,没有情绪的主体间交往是不存在的。主体的情绪正是通过对其交往效果的影响而间接地影响着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交往首先是语言交际的存在,然而,情绪对于交往的作用一点不亚于语言。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情绪--情感总是通过表情的中介作用来达到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彼此沟通的效果。它可以为经济人建立相互协作的感情纽带,并及时传递着彼此知晓的市场信息。还可以为经济人去辨认当下所处的不十分明确的市场环境和交易人的态度。人们也常说,情绪--情感是“润滑剂”,做生意讲究“一回生、二回熟”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厂商来说,注意从情绪--情感方面协调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企业里,情绪——情感就是职工作为人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的一个函数。满足程度越高,职工情绪就越高,情绪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职工的满足度依存于两个因素:一是职工个人情况,即职工由于其个人历史、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个人态度和情绪;二是作业环境情况,即职工通过与自己共处作业环境中同伴和上级的接触而形成的情感氛围、人际关系的影响。一位称职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应当具备两种技能:技术——经济的技能和人际关系的技能。前者是企业效率逻辑,后者是满足职工感情逻辑。学会情绪--情感逻辑的技巧,可以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是取得高效率的关键。职工通过社会机构来取得别人的承认、安全感和满足感,从而自愿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合作。学会情绪--情感逻辑的技巧,就使缩短厂商的最大化目标与企业职工最大化目标之间的视角距离成为可能。
其三,情绪——情感对市场行为者的认知动力、价值取向、对象性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情绪——情感可以通过放大或弱化主体的需要来影响场行为者的认知动力。经济人的活动总是受自身的需要所驱使,然而,人的需要总是在一定情绪状态中产生和变化的。在情绪中产生和变化的需要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情绪的影响。九十年代的中国大陆,股票热、债券热、房地产热、土地批租热、期货热、外汇热等等,一个接着一个,在众多的投资者中,有人一年内改换了几种投资形式,其需要形式的改变与波动身起伏的市场投资情绪的影响密切相关。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主体在某种需要的驱使下去从事某一对象的认识活动时,如果其需
二、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理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 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 普通心理学B心理、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5、()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
6、()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
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D、1897
10、()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B、洛克
C、笛卡儿D、缪勒
11、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创立的。
A、笛卡尔B、华生
C、弗洛伊德D、罗杰斯
12、"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
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
C、认知D、人本主义
13、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
A、眼睛B、耳朵
C、鼻子D、舌
14、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限B、绝对阈限
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
15、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
A、大小恒常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D、亮度恒常
16、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感觉B、注意
C、记忆D、思维
17、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18、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
19、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
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 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20、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
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2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
A、需要B、动机
C、兴趣D、理想
2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气质B、性格
C、兴趣D、能力
2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荣格B、华生
C、斯金纳D、班杜拉
2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
A、荣格B、谢尔顿
C、威特金D、霍兰德
2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B、卡特尔
C、哈撒韦D、霍兰德
26、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
C、黏液质D、抑郁质
27、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
C、安静型D、抑郁型
28、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
29、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
A、l个月B、2个月
C、3个月D、4个月
30、心理学一般把解决问题划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和检验假设。
A.推理想象B.概括过程
C.证明和实验D.提出假设
3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
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3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
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3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
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34、()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A、同化B、顺化
C、平衡化D、自动化
35、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36、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
A、布卢姆B、加涅
C、奥苏贝尔D、奥斯本
37、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38、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
3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40、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4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42、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43、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B、动机
C、情感 D、意志
44、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观察力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45、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 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46、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
4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
A、归因B、印象
C、自我认知D、态度
48、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
49、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50、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
A、从众B、顺从
C、暗示D、模仿
51、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
A、服从B、从众
C、模仿D、暗示
52、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
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
53、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
A、熟悉性和临近性B、相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
54、问题难度很大,解决问题最佳动机水平是()。
A、越强越好B、中等强度
C、弱动机D、较强动机
55、下面的心理表现不属于气质范畴的是()。
A、活泼好动B、正直勤奋
C、精力充沛D、沉默寡言
5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心理是()。
A、脑的机能B、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D、来自客观现实
57、感觉适应和对比现象是发生在()。
A、同一感觉中相互作用的结果B、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
C、几种感觉综合起来相互作用的结果
58、()对性格形成有直接影响。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D、自我教育
59、在同时进行两项或几项活动中,一个人能自如地把注意力指向不同对象上,这是()。
A、注意范围大B、注意转移好
C、注意分配好D、注意稳定性好
60、短时记忆中组块的意义在于()。
A、能被意识到B、有利于编码C、增加保持时间D、扩大记忆容量
1、A2、D3、D4、C5、B6、FEDCBA7、C8、A9、B10、A
11、C12、A13、B14、B15、A16、B17、D18、C19、B 20、A
21、C22、B23、D24、A25、B26、D27、C28、C29、B30、D
31、A32、B33、D34、C35、D36、B37、A38、B39、D40、A
41、C42、C43、A44、C45、C46、D47、A48、D49、A 50、C
51、C52、B 53、A54、C55、B56、B57、A58、A 59、C60、D 回答者: 福缘涛哥 | 一级 | 2010-12-22 16:52 | 检举
我也在找呢! 回答者: 黎莹198841 | 一级 | 2010-12-24 22:39 | 检举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
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
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2、心理过程包括(C,E,G)
A、感知过程 B、知觉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E、情感过程 F、行为过程 G、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情感 E、性格
4、心理学可分为(A,D)
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 E、社会心理学
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
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
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
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
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
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
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
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
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E、机械唯物主义
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
A、客观性原理 B、系统性原理 C、发展性原理 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
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
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 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 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 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
A、每次尽可能长 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 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
A、自变量 B、因变量 C、人脑 D、客观世界
15、实验法可分为(A,D)
A、实验室实验法 B、情景实验法 C、参与实验法 D、自然实验法
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
A、实验情境 B、控制被试 C、控制实验刺激 D、控制被试的反应
17、调查法可分为(B,C,D,E)、
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 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 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 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 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
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
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
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 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
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
A、实验和研究设计 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 C、抽样法 D、逻辑思维法
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
A、孕育阶段 B、转折阶段 C、确立阶段 D、发展阶段
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
A、心理学的确立 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
A、意识 B、前意识 C、潜意识 D、后意识
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
A、潜意识理论 B、梦的解释 C、泛性论 D、本能学说 E、人格理论
三、判断题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应。
3、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5、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有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6、以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为任务的是应用心理学。
7、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
8、心理学是对人进行研究的,而人是社会性的,所以心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
9、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依据。
10、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1、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能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得益于哲学本身的发展。
12、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13、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14、在实验法研究中,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因变量。
15、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
16、个案研究法把个案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
17、调查法是直接对研究总体的全体进行调查。
18、调查法的研究对象可来源于志愿者。
19、调查法中只有保证总体中每一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才能使样本情况代表总体情况。
20、内省法是依靠对自己或他人的意识经验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2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22、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脱离出来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具有重要作用。
2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24、洛克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25、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
26、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7、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28、人本主义的兴起被称为第二次革命。
29、实验法是在消除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 回答者: kekelvcha | 一级 | 2010-12-27 19:56 | 检举
大学心理学考题
名词解释
遗忘规律 P7 :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减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
(先快后慢:先遗忘的快后遗忘的慢)(先多后少:先遗忘的多后遗忘的少)
个性倾向性 P10:是个性中的动力系统,是最活跃的因素,对其他心理活动,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方向性和制动性的作用。
能力 P11: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饿个性心理特征。
复演说 P20: 人类个体的发展完全重复着人类种族进化的历程。
顺应 P29: 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自我意识 P48: 指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组成。
趋避冲突 P61: 接近——回避冲突。一个人对一个目标产生了既吸引、又排斥这两种互相矛盾的动机时,会产生趋向与排斥的动机斗争。
言语信息 P86: 指能用言语表达的信息,掌握用语词或命题陈述的事物名称或事实。
概念同化 P90: 以定义形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理解新概念,从而掌握新概念意义的过程。
迁移 P100: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前一种为顺向迁移,后一种为逆向迁移。
学习动机 P105: 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指向学习目标的心理倾向。
信度 P128: 指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即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多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
个体内差评价P136: 对同一个学生在同一学科领域不同能力的测验成绩或不同学科间的成绩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其优势和弱点,或者,对他前后不同时间的成绩进行比较,以了解其进步的情况。
晕轮效应 P150: (又叫成见效应,或概面效应)当一个人对某人产生了良好印象或不良印象后便以偏概全,以点概面,认为这个人一切都很好或一切都很差,形成了某种成见,好象月晕一样,把月亮的光扩大化了。
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 P151: 由于受社会影响,对于某个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叫定型化效应。
从众 P166: 指个体由于受到群体的压力,放弃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在认知或行动上表现出与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公平理论 P207: 是美国心理学家于60年代提出的,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他所得到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相对报酬(自己与他人收入的比较)的影响。
简答题
心理的实质 P2:
(1)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
(3)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
(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知觉的一般特征 P5:
(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P31:
(1)阶段性;(2)连续性;(3)顺序性;(4)联系性;(5)差异性。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P32:
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心理发展的动力 P36:
在儿童和青少年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征 P44:
情绪和情感丰富多彩,复杂多样;
情绪、情感不稳定,易激动,具有明显的两极性;
情绪、情感表现具有内隐性、文饰性与表现性并存;
情绪的心境明朗化;
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一个方面;
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并逐渐成为个性特征的一部分。
动机冲突的类型 P61:
(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冲突。
影响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 P90:
(1)经验与智力;(2)本质特征与无关特征;(3)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4)变式与比较。
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P97:
(1) 准备阶段;(2)孕育阶段;(3)豁朗阶段;(4)检验阶段。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P101:
理论:奥苏伯尔——认知结构的特点有可利用性、巩固性、清晰性。
教学含义:“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问题。为此: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教材中必须有一种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改进教材呈现,促进迁移。应根据“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组织与呈现教材。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P153 :
(1)交往动机的迫切性;
(2)交往的对象以同龄人为主;
(3)交往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泛;
(4)交往的标准。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P156:
(1)平等尊重原则;(2)互利互惠原则;(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
心理健康的标准 P173:
(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乐观;(3)意志健全;(4)行为正常;(5)人际关系良好;(6)自我意识明确,并能悦纳自己;(7)与社会生活协调一致。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P200: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
(2) 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大学教师激励的基本原则 P209:
(1)三种动力同时发挥作用;
(2)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3)与大学教师的需要特点相适应。
教师的角色 P224:
(1)教学的设计者;(2)学习的指导者;(3)知识的传授者;
(4)言传身教的教育者;(5)学生集体的领导者;(6)伙伴与师长;
(7)人际关系的协调者;(8)心理辅导人员。
校园文化的心理功能有哪些 P257:
(1)感染功能;(2)暗示功能;(3)同化功能;(4)激励功能;
(5)心理调适功能
论述题: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P113:
动机的培养方法:
(1)进行人生观和学习目的的教育;
(2)发展学习和专业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
(4)因势利导,利用动机的迁移。
动机的激发方法:
(1)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2)引入竞争机制,适当开展竞赛、评比活动;
(3)适当运用奖励与惩罚手段。
心理测验学考试001(60分钟)
1、单项选择题(30题)
1提出“离差智商”这一概念的是?
1施太伦
2韦克斯勒
3推孟
4比内
2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是什么量表?
1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216PF
3MMPI
4瑞文测验
3比率智商可以表示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它( )。
1最早由韦克斯勒提出
2即使针对成人被试,仍能正确地反映实际的智力水平
3由斯坦福正式引入到“斯坦福--比内量表”的记分系统中
4可以使不同年龄者的智力水平相比较
4在我国使用MMPI,当T分高于( )分时,可视为可能有病理性异常表现或某种心理偏离现象。
140
250
360
480
5SDS分( )评分。
13级
24级
35级
47级
6( )均是人格测验。
116PF、SCL-90
2MMPI、SAS
3EPQ、CPAI
4TAT、瑞文测验
7关于操作测验的特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1操作测验适合团体施测,有利于被试者之间的互动。
2瑞文推理测验就是一个典型的操作测验。
3操作测验不受文化因素限制,因此适用对象更加广泛。
4被试在操作测验上的成绩受教育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8( )不是因为缩小了评定分数分布范围而使评定信度、效度降低的误差。
1严格误差
2宽容误差
3趋中误差
4逻辑误差
9EPQ中E量表的高分特征是( )。
1情感易于冲动
2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
3人格内向
4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
10T分在多少分在中国可视为可能有病理性异常表现或某种心理偏离现象?
160
270
380 心理测验学考试001(60分钟)
1、单项选择题(30题)
1对“标准化”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1同一个测验,针对不同的被试者测验的条件也应该不同。
2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使不同的被试者所获得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3对理解能力较强的被试者进行测试时,主试者可将指导语进行适当简化,以提高测试效率。
4获取常模时,只要被试数量足够大,即可不按随机分层抽样的原则挑选被试。
2使用罗夏测验时,( )提示被试者可能存在刻板的或不依习俗的思维。
1整体反应
2空白部分反应
3特殊局部反应
4细微局部反应
3对常模的理解,正确的是:( )
1只要掌握常模资料,就可以对分数做出确切合理的解释。
2常模的功能是给测验分数提供一个用于比较的标准。
3任何测验都有常模。
4一个测验只能有一个常模。
4( )不是心理测验的定义所包含的要素。
1行为样本
2标准化
3难度的客观测量
4效度的检验
5对不同测验分数进行比较时,说法错误的是:( )
1两个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比较。
2量表测量的内容不同是分数不具可比性的重要原因。
3分数不能比较的原因还可能与常模团体不同有关。
4即使将两个测验都对同一样本施测,做线性等值转换后,两个测验的分数仍然没有比较的可能性。
6( )不是因为缩小了评定分数分布范围而使评定信度、效度降低的误差。
1严格误差
2宽容误差
3趋中误差
4逻辑误差
7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包括几个分测验?
12
25
36
411
8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包括多少个分量表?
12
24
310
414
9使用TAT测验时,最重要的是( )。
1内容的分析
2有关形式分析
3症状分析
4情绪分析
10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是什么量表?
1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216PF
3MMPI
4瑞文测验
11T分在多少分在中国可视为可能有病理性异常表现或某种心理偏离现象?
160
270
380
490
12比率智商可以表示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它( )。
1最早由韦克斯勒提出
2即使针对成人被试,仍能正确地反映实际的智力水平
3由斯坦福正式引入到“斯坦福--比内量表”的记分系统中
4可以使不同年龄者的智力水平相比较
13相对来说,心理测验中客观性最低的测验是( )。
1神经心理测验
2智力测验
3人格测验
4投射测验
14对心理测验看法正确的一项是:( )
1测试者可以根据两名被试在人格量表上的得分差异,确定他们在个性上的差异程度。
2心理测验有绝对零点。
3实施某一心理测验时,既可以在安静环境下进行,也可以在嘈杂的环境中进行。
4测试者的测验分数,只有在与其所在团体的比较是才有意义。
15EPQ中E量表的高分特征是( )。
1情感易于冲动
2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
3人格内向
4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
16团体测验的优势在于( )。
1可对被试者的言语情绪状态进行细致的观察。
2能够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资料。
3测验结果较个别测验准确可靠。
4临床上使用较多。
17EPQ中E量表的高分特征是( )。
1情感易于冲动
2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
3人格内向
4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
18( )正式在测验中引用“智力商数”这一概念。
1施太伦
2韦克斯勒
3推孟
4比内
19( )不是因为缩小了评定分数分布范围而使评定信度、效度降低的误差。
1严格误差
2宽容误差
3趋中误差
4逻辑误差
20提出“离差智商”这一概念的是?
1施太伦
2韦克斯勒
3推孟
4比内
21MMPI基本量表中共有14个分量表,其中( )是效度量表。
1疑病量表
2诈病量表
3精神病态量表
4偏执量表
22关于瑞文测验,说法错误的是:( )
1瑞文测验是心理学家比较乐于采用的跨文化研究工具。
2瑞文测验的结果通常使用百分位常模表示。
3瑞文测验分标准性和彩色型两种。
4我国尚未对瑞文测验进行国有和有效修订
23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是根据( )编制的。
1逻辑分析法
2因素分析法
3经验法
4综合法
24关于人格测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1人格测验主要分为自陈量表和投射测验两大类。
2投射测验主要探讨个体内在隐蔽的行为或潜意识的深层态度、冲动和动机。
3人格测量是测量一个人在一定情境下经常表现出来的典型行为与情感反应。
4最著名的以经验法编制的人格测验是EPQ。
25SCL-90中,有9类因子结构,如( )。
1疑病
2社会内向
3精神衰弱
4偏执
26首创智力测验的理论和方法的是谁?
1达尔文
2卡特尔
3高尔登
4比内
27SAS评定的时间范围是自评者过去( )的实际感觉。
1三个月
2两个月
3一个月
4一星期
28关于MMPI,说法错误的是:( )
1MMPI测验要求被试对题目作“是”、“否”回答。
2某维度T分在60以上(中国常模),可认为测试者在该维度上可能存在某种偏离。
3年龄在18岁以下的人不适宜进行MMPI测试。
4分析MMPI分数结果时,不仅要看各维度的标准分,还需结合得分剖面图全面分析测试结果。
29让被试者通过绘画、游戏或表演来自由表露他的心理状态。这是使用了( )投射技术。
1联想法
2构造法
3表露法
4完成法
30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中Pd是哪一个量表?
1疑病量表
2精神病态量表
3妄想狂量表
4精神衰弱量表
2、多项选择题(20题)
1罗夏测验的记分因素有( )。
1反应的部位
2反应的决定因素
3反应的内容
4反应的普遍性
2按测验的功能分类,测验分为
1智力测验
2人格测验
3操作测验
4特殊能力测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应用评定量表的效果与评定者是否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有关
2应用评定量表的效果与量表编制的好坏有关
3评定的等级越细越好
4不同的量表适合于不同的对象
4测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为( )。
1智力测验
2文字测验
3操作测验
4图形测验
5常见的客观化测验编制方法有( )
1逻辑分析法
2因素分析法
3经验法
4综合法
6以下对智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1智力在童年期迅速增长
2智力在青春期增长缓慢
3智力约在25岁达到顶峰
4老年期开始下降
7常用的自评量表有那些?
190项症状清单
2抑郁自评量表
3焦虑自评量表
8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测验分为
1智力测验
2文字测验
3操作测验
4图形测验
9心理测验的性质包括( )。
1间接性
2相对性
3客观性
4主观性
10评定量表按评定的方式分为
1诊断
2症状
3自评
4他评
11瑞文测验的类型包括
1标准型
2彩色型
3普通型
4高级型
12罗夏测验的记分方法有?
1反应的部位
2反应的决定因素
3反应的内容
4反应的普遍性
13EPQ量表中依据的是那些艾森克人格结构维度?
1E(内向-外向)
2N(神经质)
3P(精神质)
4L(掩饰性)
14关于行为样本的说法,正确的有( )。
1行为样本是指根据某些条件所取得的标准样本。
2行为样本是能够反映被试者行为特征的一组行为。
3行为样本可以反映某些心理功能的全部。
4取样研究有效与否,关键在于样本的代表性。
15投射技术分为
1联想法
2构造法
3表露法
4完成法
16使用逻辑分析法编制的人格测验有( )。
1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
2詹金斯活动调查表(JAS)
3显形焦虑量表(MAS)
4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MMPI)
17使用因素分析法编制的人格测验有( )。
116PF
2SCL-90
3EPQ
4MMPI
18因素分析法编制的人格测验有哪些?
1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
2詹金斯活动调查表(JAS)
3显形焦虑量表(MAS)
416PF
5EPQ
6MMPI
19常见的评定误差有那些?
1严格误差
2宽容误差
3趋中误差
4逻辑误差
5“光环”效应
20对智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1智力在童年期迅速增长
2智力在青春期增长缓慢
3智力约在25岁达到顶峰
4老年期开始下降
490
11SCL-90中,有9类因子结构,如( )。
1疑病
2社会内向
3精神衰弱
4偏执
12使用罗夏测验时,( )提示被试者可能存在刻板的或不依习俗的思维。
1整体反应
2空白部分反应
3特殊局部反应
4细微局部反应
13( )是人格测验。
1韦氏量表
2罗夏测验
3SCL-90
4SAS
14MMPI基本量表中共有14个分量表,其中( )是效度量表。
1疑病量表
2诈病量表
3精神病态量表
4偏执量表
15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包括多少个分量表?
12
24
310
414
16关于瑞文测验,说法错误的是:( )
1瑞文测验是心理学家比较乐于采用的跨文化研究工具。
2瑞文测验的结果通常使用百分位常模表示。
3瑞文测验分标准性和彩色型两种。
4我国尚未对瑞文测验进行国有和有效修订
17使用TAT测验时,最重要的是( )。
1内容的分析
2有关形式分析
3症状分析
4情绪分析
18相对来说,心理测验中客观性最低的测验是( )。
1神经心理测验
2智力测验
3人格测验
4投射测验
19提出“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的准确性。”这一观点的是?
1达尔文
2卡特尔
3高尔登
4比内
20第一次修订《中国比内-西蒙智力测验》的是?
1吴天敏
2陆志伟
3潘菽
4朱智贤
21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中,反映被试者社会朴实或幼稚水平的是( )。
1维度E
2维度N
3维度P
4维度L
221890年,( )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中。
1达尔文
2卡特尔
3高尔登
4比内
23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有多少分测验?
16
27
311
412
24关于MMPI,说法错误的是:( )
1MMPI测验要求被试对题目作“是”、“否”回答。
2某维度T分在60以上(中国常模),可认为测试者在该维度上可能存在某种偏离。
3年龄在18岁以下的人不适宜进行MMPI测试。
4分析MMPI分数结果时,不仅要看各维度的标准分,还需结合得分剖面图全面分析测试结果。
25正式在测验中引用“智力商数”这一概念的是?
1施太伦
2韦克斯勒
3推孟
4比内
26( )不是心理测验的定义所包含的要素。
1行为样本
2标准化
3难度的客观测量
4效度的检验
27EPQ中E量表的高分特征是( )。
1情感易于冲动
2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
3人格内向
4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
28以下量表中,只能进行个别施测的是:( )。
1韦氏智力量表
2瑞文测验
316PF
4UPI
29关于操作测验的特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1操作测验适合团体施测,有利于被试者之间的互动。
2瑞文推理测验就是一个典型的操作测验。
3操作测验不受文化因素限制,因此适用对象更加广泛。
4被试在操作测验上的成绩受教育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30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
1达尔文
2卡特尔
3高尔登
4比内
2、多项选择题(20题)
1常见的客观化测验编制方法有( )
1逻辑分析法
2因素分析法
3经验法
4综合法
2瑞文测验的类型包括( )。
1标准型
2彩色型
3普通型
4高级型
3在解释分数时,应当注意的是( )。
1测验成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2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
3测验必须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4测验必须具有足够高的难度
4因素分析法编制的人格测验有哪些?
1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
2詹金斯活动调查表(JAS)
3显形焦虑量表(MAS)
416PF
5EPQ
6MMPI
5关于行为样本的说法,正确的有( )。
1行为样本是指根据某些条件所取得的标准样本。
2行为样本是能够反映被试者行为特征的一组行为。
3行为样本可以反映某些心理功能的全部。
4取样研究有效与否,关键在于样本的代表性。
6罗夏测验的记分方法有?
1反应的部位
2反应的决定因素
3反应的内容
4反应的普遍性
7EPQ量表中所依据的人格结构维度包括( )。
1E(内向-外向)
2N(神经质)
3P(精神质)
4L(掩饰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应用评定量表的效果与评定者是否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有关
2应用评定量表的效果与量表编制的好坏有关
3评定的等级越细越好
4不同的量表适合于不同的对象
9使用逻辑分析法编制的人格测验有( )。
1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
2詹金斯活动调查表(JAS)
3显形焦虑量表(MAS)
4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MMPI)
10在心理咨询中使用心理测验时,( )。
1心理测验是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重要工具
2为保证对测验结果解释的准确性,心理测验必须由咨询者本人来实施
3心理测验在咨询和心理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4心理测验最好在咨询关系尚未建立之前实施
11投射技术分为
1联想法
2构造法
3表露法
4完成法
12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
1罗夏墨迹测验
2主题统觉测验
3艾森克人格问卷
4行为风格问卷
13评定量表按评定的方式分为
1诊断
2症状
3自评
4他评
14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1罗夏墨迹测验
2TAT
3MMPI
4MBTI
15瑞文测验的类型包括
1标准型
2彩色型
3普通型
4高级型
16解释测验分数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
1测试前的学习、经验和历史事件
2测验的情境
3测验后的重大生活事件
4被试者的遗传特征
17以下对智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1智力在童年期迅速增长
2智力在青春期增长缓慢
3智力约在25岁达到顶峰
4老年期开始下降
18罗夏测验的记分因素有( )。
1反应的部位
2反应的决定因素
3反应的内容
4反应的普遍性
19EPQ量表中依据的是那些艾森克人格结构维度?
1E(内向-外向)
2N(神经质)
3P(精神质)
4L(掩饰性)
20心理测验的性质?
1间接性
2相对性
3客观性
4主观性
有这么一种说法:“一个稳定平和的情绪,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情绪,其实是 人的内心世界外在表达方式 ,是由身体内部的明显变化体现出来的精神状态。
古人常说,人有七情六欲,就是七种情绪和六种欲望。人的欲望在古人看来不过也是一种人的自然情绪之一。食色性也,再正常不过。
最早的出处见于《礼记礼运》:“ 喜、怒、哀、惧、爱、恶、欲 ,七者弗学而能”。说的就是这七种人的基本情绪,是与生俱来的人的本能,不用学就会的情绪表达。人的欲望是七情之一。
佛家智慧里也有七情六欲的说法,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 喜、怒、忧、惧、爱、憎、欲 ”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
情绪复杂多变,自古至今想知道究竟有多少种的人很多。但不得不说 七情六欲只是是一种朴素的、原始的说法。
剑桥大学心理学家西蒙拜伦-科恩发现 英文语境中有412个独立的情绪概念 !社会心理学家达彻尔凯尔特钠研究证实,人类拥有 27种情绪表达 。
如果能用准确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腔调信号来表示出来的有22到25种。不同种族、地域、政治体系下,人类也有20种左右的情绪表达是相通的。 每个情绪都不是一个孤岛,通常与其他情绪共存 ,比如痛恨和悲伤、怀旧和浪漫等。
每一种情绪的变化都会使肌肉、血管、内脏和内分泌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和随之而来可感知的精神状态就是情绪 。没有这些身体变化,就没有情绪。
没人能对情绪引起的疾病免疫。
在这个世界里,恐怕没有什么比 生理紊乱 更让人捉摸不透的了。
对医学常识缺乏了解的人常常将这种疾病的起因错误地描述为“神经紧张”。直到1936年,医学家们才开始对能够 诱发疾病的情绪 作用机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功能性疾病,或情绪引发的疾病等。
美国著名心理咨询师约翰A辛德勒,在全球率先提出“ 情绪决定健康 ”的医学理念:与情绪有关的这部分神经系统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它不受意志控制。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情绪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目前正显著流行的功能性疾病EII(由情绪诱发疾病的简称)就是最明显的病症之一,如今很多人都因为它而在寻求医疗援助。也就是说, 如果你感觉自己像要快生病了,或者已经病倒了,你患的很有可能是情绪性疾病而不是生理性疾病。
对于不了解它的人来说,要相信此言有一定困难,但实际上,患这种病的概率很大。几年以前,位于新奥尔良的奥克斯纳医疗机构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指出每 500名 持续进行肠道疾病治疗的病人中,有 74%的病患 被发现患有EII;耶鲁大学的医学诊疗部也曾于1951年在一篇研究报告中表示,有76%的病人被诊断曾得过EII。
每一个人,无论是谁,都有可能在某个时间患上情绪诱发病 。如果你曾因为患了情绪诱发病去看过医生,而医生却没能给你确切的诊断结果,之所以出现这个结果是出于以下两种原因:
不愉快的情绪通常表现为 骨骼肌紧张 和 内部器官肌肉紧张 ,如果这些使肌肉拉紧的情绪 持续足够长时间 ,或者如果它们 单调重复得过久 ,那么参与到其中的 肌肉就会受到伤害 。
胃是最能体现情感变化 的人体器官之一。每个人每天的情感变动,胃都能感受到。而与其他任何器官相比, 结肠就是人们情感的探测头 ,它对情绪变动的反应非常敏锐。所以几年前,费城一位医生就发表了“结肠是人类情绪的一面镜子,当精神紧张时,结肠也会紧缩”这样的观点。
任何被赋予相同情绪的人,每次情绪爆发时,都会以相同的方式来体现 。例如某人焦虑时颈后肌肉都会向下挤压,当相同情绪出现时,这些颈后肌肉会一直有同样的反应。
我们所知道的偏头痛,皆因情绪引起血管变化所致。 85%的头痛都是情绪引起的 。在一些人群中,情绪困扰和头痛之间的因果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另一种情绪性疾病是神经性皮炎。很多疾病包括皮肤病,都会因消极情绪而恶化。
因此,如果我们将所有的注意力和意识都集中到每天都会经历的任何一种常见的“痛苦”上,那么 痛感将成为其生活的主要经验 。使轻微“疼痛”变得更加糟糕的做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其上。如此一来,“疼痛”将开始变得更加明显,放肆并且蔓延,直到你的身体停止工作。相反,当我们 有意识地“预见”疼痛范围在缩小,痛感神经将逐渐断开连接 。
许多人不了解疾病的根源,往往认为自己有高超的才智,因而对情绪诱发的疾病是免疫的。事实上, EII.在责任更多、警惕性更高和能力更强的人身上更容易出现。
这可能是因为清醒的头脑可以同时找到十件需要担心和关注的事情,而在同样的时间内,糊涂的心灵所想到的只有一件。 智商越高的人,需要承担的责任越大,这通常意味着伴有更紧张的情绪。
有智慧的人不容易患情绪诱发病 ,因为智慧不仅包含了智商,还包含了 知识运用能力和情绪掌控能力 。但很显然,智商高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聪明人,并不一定具备情绪掌控能力。再加上他们脑子运转得很快,因此聪明的人往往是那些引导他们情绪走出低谷的能力最低的人。
总而言之,发泄情绪之前,想想这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
情绪,其实是一种 信号 。它提醒我们问题出现,令我们立刻采取行动 避免或逃离 这个场景,这种情况下,它可以 为我们所用 。
但当情绪 反应指向“自我” 时,试图通过找出自身问题来处理情绪的方式,比如:
这种情绪反应的本身就会成为真正的问题,将情绪的矛头指向了自己,长此以往, 抑郁 也会来到身边。当我们 把情绪当做敌人时,我们就会与自己做对 ,把自己推入了陷阱。
情绪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通常在意念的湖面之下运转,就像一条在水下穿游的鲨鱼。如果我们不引导情绪,它会搅乱整片湖水。
故,尽量从容地去留意有什么 念头 经过你的脑海,或者是什么 画面 。这些念头是我们 对情境的解释 ,它们会产生不同的 情绪反应 , 对情境的解释才是引发不同情绪的原因 。
我们可以发现 那些经过我们头脑的思维,它们是怎样影响我们的 。同时,也会发现,想法只是想法, 想法不等于我自己 。
觉察我们内在世界-情绪变化是对自身关注的,这种行为可以激活儿童时期被他人关注和关爱所激活的神经回路,也就是说,觉察/静观锻炼就是在此时此地 赋予你那些在儿童时期就应该得到的东西 。他会让我们跟别人保持亲密密切关系的时候,感觉更加加安全。
我们会发现对情绪的反应是怎么影响我们的,更重要的是这提供另一种 更合理的情绪处理方法 :将旧的心理模式转变成全新的模式。
而如果我们在觉察中能 理解这些情绪波动是怎样激发旧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又是被过去的感受累积起来的 ,那么就会容易放松一些,对自己更宽容和理解。
事情从不会给我们压力,压力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和反应。情绪也从不是来自某人的言行或环境里出现的转变,而来自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也就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我们的身体是进化过程的产物,它帮助我们 最早感知 环境中的危险,并做出 应对 。身体和我们的无意识连接非常紧密,身体是一个高度灵敏的 情绪接受器 。
但是,生活中忙碌的我们容易察觉到心情的变化,但常常无法觉察它对身体的影响。如果我们 不想 应付这些对身体的 紧张感 ,就会对身体和头脑的 无意识 造成更多的压抑和问题。
当我们对身体觉知时-描绘出感觉,你就会注意到身体的每一部分并认识你的感觉,而不用努力去放松或是做出任何改变。记住,除了紧张相关的感觉之外,还要注意到哪些感觉好,哪些感觉宁静。
事实上,研究发现,我们 关注自己的身体 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方式,觉知正念的瞬间,如同黑暗中的烛光,刹那中将我们带出痛苦的深渊。因此,觉察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情绪总是给我们一份推动力,让我们在事情中有所学习。学到了,情绪便会消失。没学到,同样的事情还会再来。当我们能够成功地把思想、情绪和行为协调起来,便可达到更佳的表现。
它代表着我们需要:
事实证明,让情绪消散比我们预想的要简单得多。和普遍的认识相反,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处理这些情绪,恐惧、沮丧和愤怒看起来是很通情达理的。当你得到这些 “负面”情绪背后的信息,并因此做出反应后,这些情绪就会自行消散。
当你学着把情绪当作信息时,就不会情绪化。你看起来很投入、很有思想、存在感强,因为你没有用无意识、低效率的方式对恐惧、沮丧、愤怒和失望的情绪做出反应。你开始采用一种镇静的解决问题的姿态,同时利用对环境中的人际挑战和不时的威胁产生的身体信号。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 真正地不再害怕恐惧本身 ,并得到了 让滋生恐慌和斗争的环境中的其他人冷静下来并保持专注的能力 。
最终,因为你不再浪费精力却压抑情绪,你就解放了自己的身体、思想和精神,找到了解决其他人的问题的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你对生活和工作的激情开始传染,同样被传染的是你用 优雅、轻巧和不时的快乐驾驭生活的情绪过山车时,得到的自信所带来的深刻的安宁感 。
在努力引导情绪的过程中,你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耐心。 如果你不敢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那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你应当审视所有的恐惧,这时你会发现,大多数恐惧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荒谬无理。之后你会进行自我反思。渐渐地,你就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具备检视思维过程的能力了。
每个人都有情绪,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关注自己的情绪,还可以辨别自己是否被情绪勒索—— 对方没有处理好自己内心的空间,反而试图控制我们,希望借由我们不要违反他的价值观与准则,以此减少自己内心的恐惧。
他们一贯的做法:“我会有这种感觉,都是你(行为)的错。”
他们非常坚持,无视我们的感受与底线,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贬低我们或我们的能力 、引发我们的 罪恶感 、剥夺我们的 安全感 ,会 放大自己的需求 ,将 压力和焦虑转嫁到我们身上 ,恼羞成怒时还要把 羞愧感投射到我们身上 。
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这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内在,指摘掉自己,一味推卸责任,总感觉自己被亏待。
但,为什么你容易被情绪勒索?其实,当我们习惯自我怀疑、想当个“好人“、过度在乎别人的感受、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被“你应该”的教条压抑时,就容易被情绪勒索。
而终结被情绪勒索的怪圈唯一的手段便是:提高自我价值—— 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感受、设立自己的界限。
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同时不接受他的行为。 接受动机和情绪,便是接受那个人 。那个人也会感觉出你对他的接受,因而更愿意让你去引导他做出改变。任何一次行为不等于一个人。而接受另一个人的动机与情绪的前提是, 你同样接受自己。
压力和情绪诱发病不是因为众多的麻烦,而是因为不懂如何处理。
事实上,据我们所知, 良好的情绪对于人类的健康来说是最伟大的力量 。比如平和、镇定、勇敢、坚强、愉悦,都会刺激脑下垂体分泌激素以达到最佳激素平衡。这种平衡所产生的效力可能比世界上的任何药物都更加理想。
通常,一个随心所欲放任自己情绪宣泄的人,我们会给其贴上“不成熟”的标签。情绪紧张是一个孩子面临危险时会有的反应,而一个 成熟的人在相同的情况下却会沉稳地应对 。
换言之, 成熟,意味着情绪稳定 ,等于能够保持镇定、顺应自然,拥有勇气、决心和快乐。能够以有效的方式处理日常生活不同状况的能力,也就是说, 以创造最大程度的享受和产生最小的压力的方式来处理,就是所谓的成熟 。
此外,成熟意味着给予,而不是索取。一个典型的幼稚心态就是一定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不成熟的人做事: “这样做我能得到什么?”这样的态度是就是一个容易引起易怒情绪的跳板 。
事实上,站在中立立场,不断索取的人永远不懂得给予带来的享受,他们的局促不安、贪得无厌以及紧张的情绪让他们总是处在不健康的状态,疾病不断。
当然,心理学表明, 很少或没有人是完全成熟的 。大多数人个性中的某些地方会使他们带着幼稚的紧张情绪,因此他们在紧急情况时仍然有像孩子一样的反应。
如孩子需要成长,成熟也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遗憾的是,目前没有可以学习如何变得成熟的地方。
希望以下 成熟所包含的品质 ,能供大家参考:
1.良好的责任感和独立感;
2.给予而不是索取的态度;
3.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争强好胜,与人为善、友好合作;
4.承认和接受关于性的社会制约性,并让性行为成为幸福婚姻生活的一部分;
5.认识到富有侵略性的敌对情绪、愤怒、悔恨、残忍和乐于争斗都是弱者的表现,拥有温柔、善良和良好意志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6.灵活变通,面对无常命运;
7.能够分清幻想和现实。
最后:
萨提亚家庭治疗中,把自我比作一座“冰山”,我们所能看到都只是“冰山一角”,更大一部分隐藏在水面以下。所有我们看到的行为或应对模式都与底层密切相关。而 引发不愉快情绪的最常见的原因都与“渴望”层面有关 ,例如爱、安全感、被认可、创造、新体验和自尊心等。
每个人都有6大基本心理需求。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中, 任何一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他的生活就会不快乐、紧张和不安,而且还不明所以、不知所措 。这些需求是对爱、安全感、创造力表现、认可、新体验和自尊心的寻求。
如果缺少爱——给予别人你的爱。
缺乏安全感——没必要忧虑,忧虑只会使情况更糟;树起健康情绪的旗帜。
缺乏表现创造力的机会——开始去寻找,没有什么能阻拦你。
缺乏别人的认可——先给予别人认可,你也会得到认可。
缺乏新体验、新生活——走出去,寻找新体验;时刻为新生活做好准备。
丧失了自尊心——记住:你跟我同样优秀,而我们跟他们也同样优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