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评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心理评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第1张

(1)心理评估的含义。

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是指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心理评估既可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如各种心理测验;也可以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如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等。

(2)心理评估的意义。

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是一项高度个别化的教育工作,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制定正确的辅导与咨询方案,首先必须正确找出个体的问题症结,了解他所处的环境的特征,准确地把握他认识世界的独特的观念系统,否则,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只能是无的放矢。

②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心理评估不但是了解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表现的工具,也是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绩效的工具。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如何,只能从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症状的减轻、心理素质的改善加以确认。

③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途径。辅导教师如果能采用恰当的方式就评估中了解到的事实与当事人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用新的思维方式对过去意欲逃避的生活经历重新加以领悟,将有助于心理障碍的消除。因为心理障碍、情绪困扰往往是由当事人缺乏自知、拒绝接受某种情感而产生的。从积极方面讲,学生从评估结果中了解自己的潜能与优势,也有利于自己在这些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答案:A,C,D,E

情感结果评估主要是考评受训者在心理上对培训项目所灌输的内容的认可程度,多用于关于企业文化、职业心态等精神层面的培训。对受训者情感结果的评价主要涉及的维度和指标包括:①创造性;②责任意识;③学习成长;④沟通协调能力。

主观幸福感分数一般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测量。在进行主观幸福感测量时,可以使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三个维度衡量。具体方法如下:

1 生活满意度:使用评分量表(例如一分到十分)评估受访者对自己生活满意度的程度,例如:请问您目前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是多少分?

2 积极情绪:使用情感评估量表(例如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来评估受访者感受到的积极情绪(高兴、满意、幸福等),例如:您是否经常感到开心和愉悦?请用量表对此进行评估。

3 消极情绪:使用情感评估量表来评估消极情绪(悲伤、焦虑、愤怒等),例如:您是否感到压抑和焦虑?请用量表对此进行评估。

将三个维度的得分进行加权平均(例如,将生活满意度得分的权重设为50%,将积极情绪得分权重设为30%,将消极情绪得分权重设为20%),就可以得到一个具体的主观幸福感分数。

需要注意的是,主观幸福感分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人对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定义和体验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主观幸福感测量时,需要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去分析数据和结果,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准确的反映受访者的主观感受。

它们三者的区别已经如你问题补充中阐释的很清楚了,下面我想就联系上,简单的说一说:

情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但凡为人都会有,只是有些人会暂时的隐藏或丢失,比如某些罪犯。我们之所以不能打动他,是因为没有找对合适的切入点。

情感需要的是平淡与持久,接触地久了,彼此就会生出感情。感情是一种升华了的情感,或高尚或鄙陋,或优雅或猥琐。

感情在发展的过程中,倘若得不到回应与支持,甚至被拒绝,就会被激起一种因自己的缺陷或条件达不到而采取强制占有的欲望。

上面是一种恶的欲望。当两情相悦,发生共鸣时,好的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为共同的利益奋斗,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是一种干净纯粹的欲望。

而在漫漫人生的路途中,在人生情感的这条主干道上,偶尔出现的有益搅扰或有害搅扰引起我们驻足·逗留·观望的时刻,我们可以把这一过程称之为“情绪在线”。

什么是情绪情感和二者的关系

定义:情绪和情感 是人对于客观事物的 态度体验和行为反应 。人的情绪情感是由于 刺激情境 而产生的。但是,刺激情景本身不会引起人们的情绪和情感,而是当刺激情境发生的时候,人们根据 自己的需要对情境进行评估或解释 ,当其 符合人们的需要 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反之则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关系: 情绪和情感既 有区别 ,但是又 相互依存,彼此交融 。情绪和情感统称为 感情 。情绪是较为 低级的感情 ,适用于人类和动物;情感是较 高级的感情 ,只用于人类。

稳定的情感是 在情绪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通过 情绪反应 表达出来。情绪的变化反应情感的深度,情绪发生的过程中, 深含 着情感。

1 情绪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情感是人 与社会需要相联系 。

2 情绪 变化快 ,受情境影响大;情感相对 稳定持久 ,受情境影响小。

3 情境 外显和冲动 ,情感 内隐和深沉 。

Lover physical needs, then social needs; ONS changes constantly, but relationship stable ONS impulsive and obvious, relationship implicit and deep

情绪的外在表现 / 表情的基本内容

表情emotional expression:与情绪情感有关的外显行为。

1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情绪伴随面部肌肉的变化,有些变化是微小的。

2 姿态表情gesture expression: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态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如高兴时,捧腹大笑;恐惧紧张时候紧缩双肩等。

3 语调表情intonation expression:语音语调表情是表达情绪的重要形式。

几种重要的情绪理论:

詹姆士朗格,看吧(卡巴),阿拉杀了一只(沙)腥龟(辛归),顿汤,一扎,喝了德了。

1 詹姆士朗格:James Lange Theory

刺激情景-机体反应-情绪,认为 情绪体验在生理反应之后 。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2 卡农巴德: Cannon Bard,认为 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同时发生 。

3 阿诺德拉扎鲁斯:Arnold Lazarus

刺激-评估-情绪。 认知评价情绪理论。 强调认知评价在情绪体验中的作用。

4 沙赫特辛格: 激活归因情绪理论。 即情绪的 双因素理论 ,认为情绪来源于 生理唤醒 和 认知标签 两个因素,人们对同一生理唤醒可以作出不同的归因,产生不同的情绪。

5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Tomkins & Iszard :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汤姆金斯认为: 情绪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太长了,虽然这种内容我看不大懂,但翻译应该是基本到位的,并杜绝机译,请楼主明鉴。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appraisal-emotion relationships hypothesized in the appraisal theory formulation of Smith and Lazarus (1993) occur in daily life本研究旨在研究在Smith和Lararus(1993)的鉴定理论形成中假设的鉴定-情绪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程度。

Our study was guided by two interrelated questions First, are the appraisal-emotion relationships posited by Smith and Lazarus the dominant relationships Second, to what extent do such relationships vary across individuals

我们的研究受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所引导。第一个是,由Smith和Lazarus假设的鉴定-情绪关系是占主导的关系吗?第二个是,这样的关系在不同个人中变化的程度如何?

The results clearly supported Smith and Lazarus’s (1993) contention that certain appraisal-emotion relationships are stronger than others Appraisals of Other-Blame led to feelings of anger, appraisals of Self-Blame led to feelings of guilt, and so forth

结果明确支持了Smith和Lazarus(1993)所持的论点,即一定的鉴定-情绪关系强于其他的鉴定-情绪关系。“其他过失责任”的鉴定导致了愤怒的感情,“自我过失责任”的鉴定则导致了内疚的感情,等等。

This finding is important because appraisal-emotion relationships were examined in vivo, during the ebb and flow of people’s daily emotional lives, and most previous research has relied on vignettes and autobiographical recall, methods that we believe are prone to

various biases

这一发现很重要,因为鉴定-情绪关系是在人民们日常生活感情生活的低潮和流动过程中,在活体内研究的,而过去大部分的研究都依靠简介和自传体的回忆,即我们相信有各种偏见的方法。

Our results provide mixed support for the type of invariant appraisal-emotion relationships such as those suggested by Roseman and Smith (2001)

我们的结果对不变的鉴定-情绪关系的类型(例如由Roseman和Smith(2001)建议的关系类型)提供了混合的支持。

In support of such invariance, we note that although there wer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onprimary” (ie, not hypothesized) appraisals and emotional responses, with the excep-

tion of Joy, these relationships were not as strong as the predicted, primary relationships

在对这样的不变性的支持中,我们注意到,虽然在“非基本”(即非假设的)鉴定和情绪响应之间存在一些关系,欢乐是例外,但这些关系并没有预计的、基本关系那样强烈

Not only were such nonprimary relation-ship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primary relationship, they were also meaningfully weaker in absolute terms All were less

than 50% as strong, and most were much less than that

这样的非基本关系不仅在统计上与基本关系不同,而且在绝对项上也明显要来得弱。其强度都只有50%不到,多数要比其小得多。

Moreover, follow-up analyses in which only primary slopes were analyzed found coefficients ranging from 4 to 5 Keeping in mind that all coefficients in these analyses are unstandardized, this means that experienced emotions changed about half point for every point change in appraisals

而且,只分析基本斜率的随访分析发现,系数的范围在4到5。请记住,在这些分析中的所有系数都不是标准化的,这意味着所经历的情绪对于鉴定的每点变化来说改变了大约半点。

On the other hand, specific emotion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other, nonhypothesized appraisal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lthough the appraisal-emotion associations described in the cognitive appraisal theory of emotion are the dominant

associations, an appraisal may be associated with more than one emotional response

另一方面,特定的情绪和其他的、非假设的鉴定也明显相关。这些结果告诉我们,虽然在情绪的认知鉴定理论中描述的鉴定-情绪关系是主导性的关系,但一个鉴定可能与一个以上的情绪响应相关联。

As such, these findings do not suggest that

appraisals are invariantly related in one-to-one relationships to

emotional experience Rather, they suggest that emotions can b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appraisal contents and that appraisals can

elicit different types of emotions

照这样,这些发现并不能告诉我们说,鉴定与情绪的经历是在一对一关系上不变地相关的。相反,它们告诉我们的是,情绪可能与不同的鉴定内容相关,以及鉴定可能引起不同类型的情绪。

心理测试其实又叫心理测验,其实它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的原理,采取一定的操作方式,来对人的心理、人格、情绪等进行测试的过程。

就是人的心理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所以用心理测验的方法来对人的心理进行测试,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心理测试一定是相对性的,就是它反映的现实并不一定是真正的人的心理过程,因为我们只能通过对人的外在的一些行为,或者说对题目的一些反应,来间接的推理这个人的心理过程,所以它是间接的,并且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真相。另外,因为心理过程其实是主观的过程,那么心理测验就相当于把人的主观的过程,把它客观化,所以心理测验它有这样三个特点,就是相对性、间接性和客观性。当然心理测验包括有很多种,比如说可能有能力测验,还有成就测验,还有人格测验,其实我们临床上基本上用的最多的就是人格测验和能力测验。能力测验就是比如说我们要知道我们智商有多高,那么比如说我们去测韦氏智力测验,我们就会知道智商是一百几,是多少了。另外一类测验是人格测验,人格测验就是要了解人的整个心理的过程,包括情绪、行为,你的认知等等。另外还有就是成就测验,成就测验就是我们去测一些人的职业倾向,比如说你适合做什么,这类的测验,大致这个测验就是分为这三种。

自我概念评估属于心理评估内容。心理评估的内容有自我概念评估、认知评估、情绪与情感评估、个性评估和压力与压力应对评估。自我概念评估即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是人们通过对自己的内在、外在特征,以及他人对其反应的感知与体验而形成的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是个体在与其心理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动态的、评价性的自我肖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20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