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不仅是人类所拥有。小猴子死了,猴子母亲一直把尸体带在身边,直到变成白骨也不愿舍去。狼群中的同伴死了,整个狼群都会哀思,郁郁寡欢很久。小河马受鳄鱼攻击,河边的大象有时会援手救助。在动物界有很多的事例,与动物们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在表达着情感。情感,并不仅仅是同一个种群内的关系问题,而是所有生命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描述。
人类的情感并不是唯一的。只是人类的情感更为丰富,复杂。这直接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丰富与复杂程度。也就是体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复杂接轨。
从两性的情感关系看,有的情侣像鸳鸯,天鹅,天生一对,不离不弃。有的男女像狼群,按社会等级的先后取得交配权。有的男人像狮王,一人包养很多女人。有的男女如昆虫,疯狂的一夜情。动物界的很多两性关系,都会在人类社会中有所投影。但相反的,没有那一种动物能包含人类社会的所有两性情感关系。
人类社会的复杂情感,最终形成了情感文化。用文字去书写情感,渲染情感,预测情感,规范情感。情感文化只是文化中的一部分。文化,片面的说就是文字化。而文字的描述,严格说应该归属于逻辑。所以情感文化,并不完全是情感。情感文字化,大概的意思就是把情感符号化了。而情感的流动性,就被静态符号所管制了。
情感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凝聚力。和任何文化一样,文化本身是为了凝聚个体。上乘的诗歌作品,也只能接近情感的方式,却并不能继承情感的全部内涵。但情感文化,却比较有效的总结了社会群体的情感现象。最终我们看到,一个社会的情感文化会总结成民族情感文化,地域情感文化,时代情感文化,原始情感文化,本能情感文化。而这些情感文化以文字作品的方式,在不断的影响下一代社会公民的情感模式。这种影响是一种继承,但也会带来很多的偏差。
在旧中国,封建情感文化是个典型。它把个体的情感描述世界的方式给管制起来了。在这种情感文化中,一个个体自由的情感必须遵守很多的伦理道德。只到现在,很多人的情感还很传统,很保守。这实际是用自身的逻辑在压抑情感。或者根本就是情感模式的单一,僵化。而情感的专一,是指对一个对象很感兴趣,很专一。而并不是指情感的表达出现障碍,或者根本就不敢去表达。而封建情感文化的单调性,容易造成情感表达方式的障碍。情感的专一是一种兴趣,而情感模式的危机是不会表达,或者不敢表达。
在今天,虽然封建已经慢慢离我们远去。但与封建逻辑不一样的经济市场逻辑又出现了。经济社会,一样会存在那种管制情感的问题。我们虽然从保守变得开放。但开放之后,我们又发现即便我们开放了,但情感的内涵已经几乎被经济化了。大家虽然都不傻等了,却又感叹彼此靠不住。因为经济市场是无情的。很多人绝望的时候,就疯狂的用钱救赎自己。
我在想,如果一个人用情感描述世界,不再有效。那多余的情感只会让人痛苦。这就好比动物园里的长颈鹿,低下长长的脖子去吃草,很累,很别扭。因为以前的食物,是生长在高高的树枝上。怎么就突然的变了呢?人类同样要面临很多这样怪异的变化。自身的情感都用不上,或者用的很别扭,很累。那这个世界一定是在发生巨变。
现在,我们知道是因为逻辑代替了很多的情感。我们人类依靠情感,建立了庞大的社会。这是情感所不可磨灭的历史。如果,如玛雅预言那样,说我们属于第五太阳纪,是一个拥有情感能力的世纪。那么,玛雅所预言的毁灭,就是对情感能力的抛弃吧。当然,这还只是一个的预言。
逻辑与情感,谁优谁劣?这并不是一个好问题。因为两者的作用,都是为了缔结我们彼此间的关系,缔结我们与自然,与宇宙的关系。所以,我觉得逻辑与情感,都是人类该好好去珍惜的财富。
虽然,有一部分的情感被归结成了伦理道德,情感文化,或者政治情感。但还有一部分情感是比较自由的,艺术情感。艺术,有美术的,音乐的,舞蹈的,影视的,等等。还有一部分对自身身体热爱的情感,成为养身术,健身操。这些都归功于人类的情感能力。
逻辑,其实可以说成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也就是一种新时代中所激发出的新的能力。我们与自然,与宇宙的接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很多的组织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从哲思开始,到数学,到物理学,到化学,到生物学,到心理学,到社会学,等等的学科。无不是我们在与自然,宇宙,进行一一的对接。我们的这种新情感,所追求的是与未知的世界良好的一一对应。唯一的问题是,这些学科并没有同时的被每一位社会成员所理解与掌握。这样造成了历来的高低贵贱,意见不合,演变成人类社会内部的大浩劫。
这种浩劫,社会的内耗,难道真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吗?它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多个体生命所难以承受的。个体生命又是否因此而显现价值呢?这些矛盾将集中到美学问题的描述里,一种特意的哲思范围。
高级逻辑,固然简洁优美,高效实际。但要遵守的原则与框架,让很多人窒息。低级情趣,虽然能放荡狂欢。但给群体制造的麻烦,又让很多人不屑一顾。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农村中流传着很多俗语,这些俗语,多数是在过去几千年中,依靠人民的生活经验传播下来的,所以农村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是以此为标准的。
它们不仅在农事生产上有帮助,对于一些生活常识,也有很大的作用。
但是,对于其中的一些话,我们常常就会对它的描述感到不解。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这样一句俗语。
一、农村俗语“富不回乡,男不办三”
听到这句话,很多人可能都会感到疑惑,这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就是老一辈人给年轻人,为人处事的一个建议罢了。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故土情结,年轻的时候出去闯荡,就想要混出一个名堂来,好“衣锦还乡”。
那么,依照这个逻辑,为何又说“富不还乡”呢?
这就涉及到古代的一个典故了。
话说在秦朝末期,项羽和刘邦揭竿而起,推翻了秦朝的社稷,当战争胜利的时候,他就想要回老家显摆一下,最后,他也留下了沐猴而冠的名声。
其实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想法,如果好不容易混得出人头地,却不能回家扬眉吐气,那就少了很多意思了。
但是,其实,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人心难测。
不要说身边的村民,就连很多朋友都是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
这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在所有的情绪中,嫉妒这两字,就是给人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的。
即使两个人关系很好,他看到你过得很好,再对比自己,难免就会有落差感,即便他可能不会做出什么,也会在心里留下嫌隙。
既然我们还乡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看看自己的现况,现在反而可能会影响亲戚们之间的关系,岂不是得不偿失吗?
而关于这句话的下半句,男不过三,就更好理解了。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在这个描述中,三十岁就是人生中很重要的年纪了,这时候正需要成家立业,沉淀下来去为自己的人生奋斗了。
对于男生而言,尤其如此。
三十岁的男生如果还不想着拼搏奋斗,那么对于男生而言的黄金年龄,就要过去了。
都说男生的心理年龄成熟的比较慢,三十岁以前还可以说是孩子,那么到了三十岁以后,就需要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了。
这句俗语说,“男不过三”,并不是真的说男生不过三十岁的生日,而是要提醒我们,到了三十岁这个年纪,是该沉稳一点了,脑子里应该惦记的,不能再是生日这样的小事了。
这时候开始就应该要低调行事了。
二、不过,关于这句话,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
从上句的“富不还乡”来看,其实理解得比较片面。
在现在的新闻中,我们也经常能看见有人富裕后为家乡捐款、修路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来让乡亲们记住自己,这样,就很少会有背后恶意中伤的人存在了。
这也是告诉我们,并非不能衣锦还乡,而是要选择对的方式。
试想,如果一个人突然富裕了,他回家所做的事情就是炫耀和卖弄,他所想要的就是听到别人的奉承,你会喜欢和这样的人交往吗?在任何时候,保持谦逊,要得到尊重的前提是尊重他人,这样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至于说“男不过三”,男生三十岁时,可以好好过一个生活,意味着自己成熟了,应该要向过去的自己好好告别了,跨过了三十岁这个年龄大关,接下来他将要承受的重担,可能是过去几十年加起来的总和。
那么,为什么不能在生日这天好好过一次呢?同样的道理对于女生也是如此,过了三十岁,就要好好冷静下来思考别的人生大事了。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句话的一些简单的看法。
当然,这些看法,仅代表自己的想法,不能作为大家评判的标准。
老一辈人留下来的经验,对于我们总归是有一些借鉴意义的。
通过对以上两句话的探讨。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许又会有新的体会。
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呢?你还听过哪一些平时听了不太理解的农村俗语呢?欢迎留言分享。
什么是情绪,什么是情感,这是一个困惑了人类好几千年的问题。中国人对情绪其实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古代的中国人就知道人有七情六欲。什么是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但是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知道喜、怒、哀、惧、厌恶是情绪,但爱它就不是一种简单的情绪,它是一种复合的人类的感情,欲望更是跟人类的动机相关联的心理活动,所以它不是一种情绪。
什么是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我们对于外在刺激的一种主观的反应。这种主观反应,包括我们的主观的感受,是愉快,是放松,是积极,是兴奋,同时也包括我们的客观的评价,我们生理的反应,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为的倾向性。
设想一下,你心仪已久的一位男生,或者女生,突然有一天对你粲然一笑,你有什么样的反应。你肯定会有心跳加速、面红耳赤的生理反应,同时你一定会有愉快、积极放松的一种主观的体验,可能你还要评价一下他今天为什么对你笑,因为评价的结论不一样,你的情绪的反应可能就不一样。如果她的笑是由于你而产生的,那您一定非常的开心,但是如果他的笑是由于旁边一个人而引起的,那你一定非常的尴尬。
所以,人类的情绪的活动其实由多种元素而引起的,这种元素可以通过外部的表情来体现,也就是我们的面部表情,就是我们面部肌肉所表达出来的人类的心活动,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姿态,我们的体态,我们的手势,我们的各种各样的行为的表现,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说话的方式,我们的语调,我们的语速,我们的语气等等语言的线索来体现。所以,人类的情绪是一个多元素的、多过程的、多方面的整体的反应。
什么是情感
情绪与情感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情绪和情感都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相联系的一种整体的反应,所以我们有时把它叫做感情,情绪主要指感情的过程,及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人的脑的神经生理机制反应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机动性和暂时性,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的、直观的、生理的方面。情感相对而言是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的主要的作用:
它具有深层进化的价值,它也能够让我们和人联系在一起。情绪的功能,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几种:首先情绪可以激发我们心里的能量。有了情绪,我们就能够记东西记得更快,我们就会行动得更加有意义。所以,情绪是激发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一种很强烈的动机因素。
情绪也是我们组织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因为有了特定的情绪,我们就把有关的很多的心理活动组织在一起。
情绪也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和手段。人在开心的时候,一定是喜笑颜开,能够鼓励大家的接近和接触,人在悲伤的时候,我们用感情来增加我们之间的关心爱护和支持。
情绪也是连接人心的纽带,我们的同仇敌忾,我们的万众一心,我们的共赴艰难,其实就是一种连接人心的纽带
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人类的情绪其实是对我们自己的外周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种反应,换句话说,很多人往往以为因为有了一种情绪,我们就会有一些生理的反应,他们俩认为,我们是因为有了生理的反应,然后才有对这种生理反应的一种知觉,这种知觉就是情绪。因为我们逃跑,所以我们意识到这种逃跑才变得害怕,因为我们身心激动,所以我们才觉得我们爱上了一个人,这就是詹姆斯-兰格的核心理论。(刺激—生理反应—对生理反应的觉知—情绪体验)
坎农-巴德(Cannon-Bard)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过分强调了生理反应的作用,人类的情绪,其实是首先对我们的丘脑进行了刺激,然后传达给我们的大脑,大脑产生了情绪,再传达到我们的内脏到我们的骨骼,到我们躯体的前端。坎农-巴德理论纠正了詹姆斯-兰格理论的不足,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理论也不是完整的理论,现代心理学已经发现,人类的丘脑确实对我们的情绪活动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的下丘脑有快乐中枢,有痛苦中枢,说明丘脑确实在情绪的活动中间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人类的大脑皮质,可能是我们情绪活动的最重要的指令中枢。
沙赫特-辛格理论:
到七十年代,心理学家发现情绪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认知判断,外在的刺激引发我们的生理反应,但是需要我们的认知评估,才能够产生相对应的情绪的活动,著名的沙赫特-辛格理论就是讲人类的情绪,一定要有评价的成分在里头。同样的生理反应,属于我们的评价不一样的话,我们的情绪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对情绪的认知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另外一位心理学家,就是我伯克利大学的同事著名心理学家理查拉扎勒斯(Richard Lazarus),拉扎勒斯认为所有的情绪活动,其实首先是由评估所引起的,认知评估是情绪活动中间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也是决定我们情绪体验最重要的一种因素。如果我们的评价不一样的话,我们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虽然是洞房花烛夜,可是是隔壁,虽然是金榜提名时,可惜是他人,久旱逢甘霖,发现原来只有一滴水,他乡遇故知,原来是债主。由此可见,评价才是决定情绪活动最核心的要素。
达尔文的情绪进化理论:
人类所有的情绪活动,其实都是六千万年进化的产物,人类的各种情绪都是我们选择出来利用我们生存适应的有效的工具。达尔文甚至认为人和动物都有很多相对应的情绪的体验。
著名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教授的基本情绪理论认为,人类的情绪都是通过面部表情表达出来的,它可以由同样的心理的因素所激发,它在中央和自主神经系统中,都有独特的生理信号。这种基本的情绪,可以发现于我们的生存有特别大的意义和价值,有哪些表情是进化选择出来的基本的情绪表情呢,艾克曼在全世界做了很多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发现对愤怒、厌恶、恐惧、快乐、悲伤、惊讶的表现和认识、辨别都是基本上一致的。
情绪反应的文化差异:
第一个差异就是不同文化的人对情绪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Tsai就提出情绪价值理论,她认为在西方文化下情绪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必须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如果不喜形于色的领导,在西方社会认为是没有领导魅力的人,在我们东方社会,不喜形于色是做领导的一种很高的要求,所以东方社会对情绪带有排斥、压制、瞧不起的作用,这就是情绪价值理论对东西文化的情绪意义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文化对情绪活动的生理定位也是不一样的,美国人通常把情绪定位于我们的心脏的活动,我们中国人也把情绪定位于我们的心脏,所以我们有心情这样的说法,日本人通常把情绪定位于自己的内脏和腹部,所以日本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一定要剖腹自杀。当然欧洲人很多人把情绪定位于我们脑区的活动,自杀采用的是枪击脑区的方法。
情绪发生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下的频率差异。羞耻文化是我们东方文化的一个特点,所以我们中国人经常有害羞的时候,害羞这样的情绪体验,根据很多学者的分析和判断,就不是一种在美国文化下经常出现的情绪。
情绪表现规则差异。我们不能表现出过分的狂喜,我们也不能表现出过分的骄傲,这就是对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限定。情绪的表现规则有的时候还需要我们掩饰自己的情绪,偷偷的笑,默默的恨,这都是掩饰后的情绪反应。有的时候我们还得伪装一些情绪,就是它不存在,但是我们得要装出来,我估计我们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飞机上,在服务场所,在旅馆,我们的服务员有的时候,得伪装出这种积极快乐微笑的心情,这都是职业性的微笑,都是伪装出来的情绪体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们所说的情绪的表现规则。著名心理学家迈克尔科尔(Michael Cole)他发现这样的情绪表现规则,是我们从小就学习到的一种行为的方式,中产阶级的美国女孩,三岁的时候就知道当你收到一个不太令人高兴的圣诞礼物,你必须面带微笑,感谢人家,欣然的接受这样的礼物,你不能生气的把不喜欢的礼物摔在地上。我们中国文化也有很多这种从小就教育我们待人处事的情绪的表现。
不同文化的人对负面情绪的表现差异。受到了一种侮辱和挑衅,发现加拿大的白人一定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愤怒情绪,而且延续很长时间,大概十分钟之后才能够安静下来,而这些加拿大的华人在受到挑衅和侮辱之后,虽然也很快的表现出愤怒的情绪,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平静要来得比较快一些。
情绪反应的文化差异还体现在不同的阶层。有心理学家发现中产阶级的家庭强调对自己情绪控制,采用间接的替代式的方法,在孩子痛苦的时候,中产阶级的父母亲往往希望孩子更快乐一些,更积极一些,而低层的阶层的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情绪控制方面,往往采用的是直接的粗鲁的控制方法。
东西文化的情绪调节还有很多的差异,在我们的表现强度上其实也是有很大的差别,东方人情绪的表现强度,实际上是要弱于西方人的情绪表现的强度。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差异,就是我的研究领域辩证情绪的文化差异。长时间以来,达尔文艾克曼和美国主流的心理学家,不承认人类有悲喜交加这样的复杂的混合情绪,他们认为人不可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体验和情绪活动,这更多的是一种外在的社会的要求和行为表现,但是我和我的同事发现,美国人其实和东方人一样都可以体验到辩证情绪。比如说父母亲把孩子送上上大学的火车,这个时候他们经历的一定是一种骄傲,同时也是哀愁的复合情绪。我们的同学离开自己心爱的大学,走向社会的时候,在毕业典礼上,也一定会体验到一种离愁和一种向往,这就是辩证情绪存在的实际的证明。
情绪智力:
在情绪活动、情绪理解、情绪体验方面,有没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在情绪的管理、情绪的感受、情绪的利用和情绪的理解方面,有非常大的个体差异,他们提出情绪智力这一个有趣的概念,情绪智力可以来自于个人的气质的差异,有些人天生比较能够容易理解他人和自己的情绪体验,有些人相对而言,对情绪的体验情绪的理解就比较笨拙。
还有我们经验的差异,有特殊工作经验的人,比如说教师和演员,他们的情绪体验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多彩,也能够理解别人的情绪,有些人没有这样的经验,所以他们的情绪智商相对而言就要弱一些。
这种情绪智力的高低,还可以由于我们采用的认知策略不同而不同。同样一件事情,如果你的判断分析不一样的话,那么你的理解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有些人关注人类的情绪活动,有些人不关注人类的情绪的活动,所以这些认知策略的差异,都会造成我们情商的高低。
情绪智力这个概念是由著名记者丹尼尔高曼(Daniel Goleman)提出来的,其实这个概念的首先提出,还是他们的老师Peter Salovey和Mayer在耶鲁大学的研究所提出,这两位学者提出来人类的情绪智力,主要在四个方面表现出个体的差异:
(一)是我们感受情绪的能力的差异;(二)情绪智力的差异还表现在如何监控管理我们的情绪,当一定的情绪体验出现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办法去控制它,去改善它,去替代它;(三)情绪智力的差异还表现在我们会不会利用我们的情绪来帮助我们思维生活和工作,情绪它对我们的生活不是完全的破坏作用,其实往往也有很多帮助的作用。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可以利用情绪来帮助我们记忆,无动于衷、无动于情的学习,其实不一定能够让我们记得更加深刻,不一定能够让我们学习得更加有效;(四)情绪智力的高低还表现在对情绪意义的理解方面,当你的朋友在流泪的时候,你如何去应对,你是直接的鼓励他,不要流泪,还是陪他一起流泪,还是拥抱安抚你的朋友,这就是我们对情绪的意义的理解其实是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情商的能力还表现在我们能不能利用情绪来建立有效的社会关系,来帮助我们思考和决策。
情商又有什么办法可以得到提高,首先学习心理学,了解情绪的意义价值,它的生理的规律,它的心理的规律,对我们情商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会控制我们自己情绪的方法,也会提高我们的情商,培养自己观察他人、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习惯,会让我们能够从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去思考问题、去看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我们形成同理心同情心,这对我们的情商也有很大的帮助。
培养积极活动的习惯,体育锻炼听音乐,和朋友在一起,做社会的公益,都会对我们的情商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培养我们正确的分析问题解释问题,判断问题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的情商得到很大的提高。一件负面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从环境、外在去找一些可以解决的策略和答案,就会让我们能够有正面的态度、正面的心情应对社会生活中间复杂的焦虑的,甚至有些时候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商是可以提升的,需要我们自己的修心修炼和修行。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世上的万事万物无所谓对错,关键在于我们喜欢不喜欢。这就是情绪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这就是情感对于我们行为的限定。
(彭凯平教授 清华大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