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课文赏析评点

《陈情表》课文赏析评点,第1张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开篇述异常凄苦的身世,即能撄人心,动人情,已有堕泪之冲动矣!)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独立,形影相吊。(“门衰祚薄,茕茕独立”进一步强化了身世之苦,同时也交代了与祖母刘相依为命,不能废离的根本原因。)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开篇之所以动人,一是因为特,二是因为真。特指的是作者的身世独特,让人感叹嘘唏;真指的是将乌鸟私情置于苦难的身世背景下,越发显得其真诚。情真是陈情的内在动因。)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一前一后,中无间隔,营造一种急迫的氛围,作者内心尽忠与尽孝进退两难的矛盾因而形成。)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一特一寻,一拜一除将诏令出仕的急切气氛进一步强化,也将作者内心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一责一逼,一催一临,真有将作者架于火上煎烤的味道。)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将内心之矛盾之情直接点化,进退狼狈表达的确是实情。)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当忠孝难两全时,化解这一矛盾的还是一“孝”字。既然治理天下以孝为先,那么忠与孝也就不存在矛盾了,此处作者将“孝”字挑明,既是肺腑之语,也直抵矛盾的症结。)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在此作者言明,他想尽孝并非不想尽忠,这样打消了当政者内心疑虑,无疑也强化了说服的力量。)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其情恳切如此,直近乎哭诉了,作者情感的抒发也达到了一个高潮。此情此景,谁若见了还不动情,岂不近乎草木?)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短长相较,尽忠与尽孝之缓急立明,又增强了几分说服力。)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鸟私情”照应篇首,点化题旨,与文脉相承。“愿乞终养”点明陈情之目的,情理交融,水到渠成。)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忠孝之心,可以举天地为证,尽孝是尽忠的前提,尽忠是尽孝的延展,在矛盾纠结中,二者终归于谐。)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简评: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 一种情感想要打动人,其力量之源在于它的真诚,深挚。通阅《陈情表》,有与祖母刘相依为命的乌鸟之情,有尽孝与尽忠难以同时两全的矛盾彷徨之情,有欲先尽孝而后尽忠的恳求哭诉之情,贯穿始终的则是一孝字,是作者对祖母不离不弃的孝养之情,这是情的根底。想尽孝当然是真,想尽忠也未尝就是假,由此推出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纠结之苦也是真,想先尽孝然后尽忠更在情理之中。有人认为作者是想借尽孝为名躲避尽忠,以求保身,恐怕不是恰当的评价。如果这样,作者通篇沉郁慷慨的表达变成了一种明哲保身的掩盖,成了一个幌子,一种工具,不仅无所谓真,简直近于伪了,这样文章的抒情力量将大大弱化,又能让谁临文堕泪,嘘唏千古呢?)

  摘 要李密的《陈情表》自古以来备受文人志士的推崇,其情动人,其理严谨,并寓法于情理之中、层层铺排,委婉渐进对现代公文尤其是请示文种写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至诚说理;以情动人;寓法于情理之中;启示意义

“表”是封建社会里臣子对君主有所陈述或请求时所使用的一种上行文书,也叫“疏”或”奏疏”、“奏议” [1]。请示是现行的2001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13种中的一种,行文对象是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两者都是下级对上级的行文,因此,在写法上有相通之处。笔者认为,李密的《陈情表》为这种有一定难度的请求批准请示的写作提供了典范。

《陈情表》的写作难度非常之大:忠孝两难全,选择尽孝,就要违抗圣旨,这可是杀头大罪,而且对于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文人来说,本身也有一道心理的坎得要越过去。但李密自如地驾驭了“表”的文体特点,直面皇帝这个特定的读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寓法于理,完满地把事、理、情、法融为一体,并绵里藏针,最终不仅得到皇帝同情,收回成命,而且“赐蝉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一、《陈情表》出色的陈情艺术

李密在写这篇表时,循序渐进,委婉铺排,分4个层次一步一步获得了读者的认可。

第一步写祖孙情深,相依为命:“夙遭闵凶,躬亲抚养。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文章第一段,作者欲擒故纵,并不急于正面提出自己的要求,而是大力陈述自己与祖母的感情,以人伦之情让皇帝感动。如果一开始就推辞,势必造成晋武帝感情上的不快,陈情肯定会失败。作者先从自己的坎坷遭遇说起,从情感上控制住了晋武帝,让对方找不到反对自己的理由。而且,也为下文“辞不赴命”的请求,埋下了伏笔。段末的“臣待汤药,未曾废离”已暗含推辞之意。

第二步写沐浴圣恩,两难处境。先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心耿耿,以免皇帝怀疑自己“辞不赴命”的原因。然后讲述自己被推为官但,想要报效朝廷,但祖母无人照顾的进退两难。一面是自己辞不就职,是情非得已:二是自己深感皇恩浩荡,诚惶诚恐。作者将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托出,使晋武帝也不能不考虑他的为难之处。

第三步写圣朝国策,岂敢盘桓,用朝廷的国策来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解释。作者以晋武帝宣扬的“忠孝”思想出发,使晋武帝无法拒绝自己的要求。朝廷宣扬“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而自己的情况不就刚好符合朝廷的宣传吗?利用朝廷的政策来为自己的行为做解释,如果晋武帝再推辞,岂不是自相矛盾,要失去天下士人的心了吗?

第四步表明决心,并为晋武帝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动之以情后,再晓之以理,“臣密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这个小小的心愿在任何人看来都是愿意帮忙让其实现的。作者在这一番陈情和说理之后,才缓缓道出自己的请求::“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唯恐武帝不信,又写道:“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使晋武帝彻底打消了疑虑,也为他的孝心感动。而在请求后又表示,终养祖母之后再为朝廷效命。李密这的陈情表看似近乎哀求,但又柔中有刚,合情合理,任谁也不忍心去破坏一颗想要尽孝的心。

二、对请示公文写作的启示

拟写和呈送请示的目的是使请示的事项能够得到上级的帮助、批准或指示。那么,如何恰当地阐明写作缘由,使上级领导充分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首肯的答复。这就要求请示的写作者一定要明确写作目的,了解请求难度,注重写作受体的心理,恰当运用写作技法,突破请求难度,从而使请示这一公文文种更好地为现代工作服务。

(一)意识到所写公文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李密《陈情表》的成功关键在于此次上表非常重要而且紧迫。如果不成功他不仅不能为祖母尽孝,更有可能身首异处,潜在的危机促使他必须绞尽脑汁,采取有效的说服方法,用尽一切可能的办法说服至高无上的权威人物。同样在高效、务实的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写请示公文的时候也应该注重这一点,受文对象也要有同样的紧迫感,把每一次的请求都看成是无比重要的公文来写,认真对待行文,缜密的构思,严谨的措辞都必不可少,每一次请示都在势在必行、无路可退的前提下完成,这样才可能充分体现请示的紧迫性、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陈述理由要明白晓畅,方式得当,从受文者的立场出发

无论请示还是“表”,都要明白晓畅地提出自己的理据。“理”由充分才能让人信服,才能得到上级的批准。李密由一己私情上升到国家大政,晓以大义,明以大理。于己,“孝”字当头,是文章在道一方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于国,“圣朝以孝治天下”,这是自己这一切请求的根据;这样就让晋武帝这个读者能够自然而然的理解他的苦心,并且接受他提出的请求。而且作者在提出请求之后又给了皇帝一个台阶,自己只是暂时服侍祖母。这样,终养祖母的请求便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势。请求批准的请示,除了提出请示事项,也要着重分析说明请求批准的理由与依据,理由与依据越充分,上级批准支持的可能性就越大;否则,希望就越小。因此,有理有据是请示能否批准的关键,而且,公文的读者“人”都是有感情的,在请求的同时适当的运用感情这个砝码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请示内容要客观真实

公文写作注重严谨客观,所以一定要讲述真实情况,不能为了获得领导认可而捏造谎言。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摆事实”往往比“讲道理”更有直接的说服力。而且材料本身的真实性、除了具有说服力之外,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陈》文中李密孝忠祖母的“辛苦”确是事实,有“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为证。李密和祖母的悲惨遭遇、进退两难的处境就是最真实感人的材料,最终勾起了皇帝的怜悯之心,同意了陈情,而且“赐婢二人”。请示中一定要把本单位的实际困难,或具体或概括如实地告知上级单位。但要一定不能夸大其词或无中生有,给上级传递虚假信息,如果违背了真实性这一原则,那么公文被批准的可能性就小之又小了。

(四)注重求尊心理

李密在写《陈情表》时,处处谦卑自抑,就是为了让晋武帝感受到他的衷心与虔诚,从而让他在阅读这份公文时心情愉悦。写请示也一样,一定要注意受文对象的求尊心理。现代公文写作中虽然没有必要再卑躬屈膝,阿谀奉承。但是,尊重,是任何一个人的心理需求,对于请示的写作受体——上级领导更是如此。在需要向上级讲道理时,下级可以采用或摘引文件,或点明性质,或指出后果,或揭示联系,只作适当判断性点拨,不作推理性论证的方式进行沟通。在请求的结尾应该写上“请批准”、“请予审批”之类的结语。这些表明对受文对象的尊重的细节也是请示获得成功的关键。

三、总结

由以上可见,请示公文的写作并不是生搬硬套固定的公文模板,在写作时,要权衡安排各种利弊关系,使受文对象能够清楚了解呈文机关的意图,并且感动受文对象,以达到行文的目的。李密的《陈情表》就是这样达到成功的。在想晋武帝陈述事实之余,他动之以情,并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为自己增加砝码,是晋武帝在感动之余又多了一份慎重。最终权衡各种利弊关系而恩准了他辞不就职的请求。因此,在撰写请示公文时,也应该开动脑筋,陈述一切可以为自己增加砝码的理据和因由,使上级机关能够充分的考虑下级机关的处境与情况,从而批准下级机关的呈文。

参考文献

[1]李燕凌,王金琼,何世全新编大学语文[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0:58

[2]李运抟中国语文[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132

[3]江少川大学语文导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1

[4]《晋书·列传第七》

[5]《晋书·列传第十一》

[6] [7] [8] [9]《晋书·列传第十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887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