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咏梅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陆游的咏梅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第1张

诗人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思想,同时表达了不愿意和世孰那些污浊的人争夺荣华富贵的感情,最后一句话说出了诗人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体现了作者即使化作灰尘也要保持高洁傲岸的不和那些人同流合污的思想

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向往闲适而又不能闲居的心情。虽然诗人赞美沙鸥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他要放眼远望,而又无楼可登。诗人之心何曾清闲得了倒是种种矛盾想法在心中纠缠;使得他更加郁闷。

《秋思》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表现了作为爱国诗人的陆游心中无时无刻不惦记着民族的兴亡和国家的盛衰。陆游还创作过多首五言、七言《秋思》的诗作。

表达了陆游其实并非真意想过与尘事无干的飘逸生活,而是造物主别有用心的安排,让英雄白白等闲而老去从中可见陆游对朝廷消极抗金的抱怨,和自己收

复中原的理想不得实现的惆怅之情

《暮春》陆游

这首诗记叙诗人的家居生活。首联写回到家乡的拮据,颔联写岁月蹉跎,颈联写读书生活,尾联写自己愿意报效祖国。这首诗语言平淡凝练,既抒发对岁月蹉跎的感慨,又表达献身报效祖国的决心,意味深长。

原文

数间茅屋镜湖滨,万卷藏书不救贫。

燕去燕来还过日,花开花落即经春。

开编喜见平生友,照水惊非曩岁人。

自笑灭胡心尚在,凭高慷慨欲忘身。

注释

1暮春:旧历三月为暮春。

2镜湖:又名鉴湖。乾道元年(1165),陆游以京口俸,在三山西村买宅筑屋,临鉴湖,次年移居于此。

3万卷藏书:陆游《书巢记》云:“吾室之内,或栖或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不救贫:不能避免贫困。

4开编:打开书籍。

5曩(nǎng):以往,从前。曩岁:往年。

6凭高:登高。欲忘身:希望能舍身报国。

译文

数问茅草小屋坐落在镜湖之滨,虽然藏书万卷却不能救济家贫。

燕子飞去又飞来不知不觉间就度过一日,花几开了又落了忽忽悠悠地又经历一春。

打开书卷令人欣喜就象遇到了平生好友,但当临水照面则不禁惊异自已已不是壮年之人。

自笑我平灭胡虏的雄心直到而今还在,每每登高就会慷慨患歌又要为了报效国家捐献此身。

陆游,南宋爱国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晚年退居家乡。所著诗词有激昂慷慨的爱国之志,也有失意苦闷和抑郁情绪。陆游咏梅词,即《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中,陆游以梅花自比,表现出孤芳自赏的凄凉情调。词中的梅花虽然清香无比,但为“群芳”所妒,更兼“风”“雨”的摧残,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清香依旧。这里的梅花无疑是陆游自己的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遇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全词悲剧气氛浓重,“断桥”、“黄昏”、“风”、“雨”,一片落寞孤寂,凄凉压抑,读之使人感到阴郁低沉。时代的悲剧,个人的不幸,使陆游《咏梅》词蒙上了深重的阴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948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