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和《蜀相》均写于国家动乱的时代,诗人都借诸葛亮的事迹来表达心迹。但两首诗的传达情感和写作手法都有所不同,《书愤》多用白描和对比的手法,诗风慷慨激昂,抒发了诗人渴望效法诸葛亮、报效祖国的心志与壮志未酬愤懑;《蜀相》借乐景抒哀情,全诗沉郁顿挫,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其功业未遂的惋惜。
《书愤》的创作背景
《书愤》写于公元1186年,诗人陆游时年六十有一,已罢官已六年,诗人想到山河破碎,国家动荡,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写下此诗。
《书愤》的全文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的全文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同时对其未能成就大业就离世感到叹惋感伤,也表达了自己在国家危机时无处报国,一生忧国忧民,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
《武侯庙》表达了诗人对自已怀才不遇的悲凉,对孔明敬仰的同时,希望自己也可以像他一样被识才者发现,被统治者重用的心情,还有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想能向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前侧重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悲哀,后侧重表达自己希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理想
这是本人的理解
内容感情:都是赞美诸葛亮
书愤更多地拿自己和诸葛亮做对比,更明显地感叹自己壮志难酬
手法:两者都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
书愤突出对比蜀相突出寓情于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