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既然不合适,想放弃就决断点,犹犹豫豫,藕断丝连只会折腾死自己,别自虐。
2既然放弃,那么沉默是金,慢慢的也就过去了,打破沉默只会让你显得不够男人,让事情没完没了。
3这世上少了谁都可以,没有她你一样活得下去,也会在未来找到另一个她。
百度文心一言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短文本情感分析产品,它能够针对输入的短文本,分析出其中蕴含的情感,并给出相应的情感标签和分值。文心一言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短文本信息,并为企业提供情感分析类的数据支持,促进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一、更加准确的情感分析。文心一言不仅能够高度自适应,精准分析自然语言,还能够识别语境,抓住写作的情感、倾向以及沟通目的。采用更先进的算法和技术,让情感识别更为准确可信,提升应用的实用价值。
二、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我期望文心一言能够应用于更广泛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社交媒体、舆情监测、新闻报道、广告营销、客户服务等领域。例如,可以结合社交媒体的实时数据,实现更全面的舆情监测和反馈。还可以为广告商提供更精准的广告投放策略,提高广告投放的效果和ROI。期望文心一言可以通过与其他工具和产品的结合,为更多行业解决情感分析及管理问题。
三、更完善的应用支持
百度文心不停完善产品本身和其应用生态,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和应用效果。具体来说,文心一言需要提供更加丰富、灵活的情感分析API,同时为开发者提供更完善的文档和技术支持。
此外,还需要不断完善产品的用户界面和易用性,方便非技术人员使用。根据用户反馈,及时更新算法、修复漏洞,优化集成流程,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情感分析类技术正在逐渐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心一言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必将不懈努力,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以先进的技术为基础,为用户和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情感分析服务
情感的起源
最后,情感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情感可以影响人类的决策和行为,使人类更加理性、稳定地面对各种情境。在人类的生活中,情感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
情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进化史。人类最早生活在野外,需要面对各种危险和挑战,如狩猎、战斗、自然灾害等。这些危险和挑战需要人类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否则就会面临生命威胁。情感就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反应机制,它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危险。
总之,情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适应环境、理解他人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情感的起源和意义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产物,它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情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适应环境、理解他人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情感的起源和意义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产物,它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情感的意义
2019年7月,毕业后的那段时间,读了万维钢老师的书,当时最震撼的一点正是在于这个题目: 自控不是理性对感性,而是感情对感情。
2021年8月,我在得到学习了一节《会沟通》的高手课,课程分享的内容质量很高,我们班有同学将这门课程的知识写成了一篇文章 《艰难沟通,如何应对?》 ,通篇讲述了很多我们与人沟通的艰难困境,以及好的方法,我先把文章链接放在这里,供大家去学习和了解。
作为一个心理学背景出身的人,整个课程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童曜老师最后的升华:
所以我写这篇文章,是想从长达3个小时的高质量分享中,深入探讨我最有思考的一个话题:
理性和感性,究竟谁说的算?
这么说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抽象,我讲个自己的感受,是这样的,最近我一直在情绪里打转,是什么呢?
我身边的朋友,甚至是我自己,在认知里都认为我是一个相当自律、优秀的人,但现在呢,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发现这点的时候,我其实有点崩溃,我之前不是非常自律的嘛??
理性告诉我:这些事情都是你坚持要做的,你要继续自律地维持住
但感性告诉我:每天躺在床上看看动漫、刷刷手机多幸福,明天再说吧~
为什么明明时间空出来了,之前也有非常自律的经验,但结果却比以前更加倦怠了呢?
那么什么是“自律”呢?
在开始之前,我觉得首先我们要给这个词下个定义。
自律,我觉得是“计划+自控”的组合,简单来说就是你能通过: 自我控制来实现之前设定的计划进度。
设定计划其实很简单,只要开口就行,那么显而易见: 控制自己完成计划才是最有挑战的部分。
因此, 生活的最好方式不是计划,而是自控。
所谓“自控”,就是能管住自己,去做“该做的事”,不被短期诱惑所吸引。
更专业一点的人,会给其引申出“理性”和“感性”两个概念。
那么要解释“自控”这个概念,就得先从心理学讲讲, 理性和感性的生理机制。
心理学专业分割线
1981年,斯佩里因“左右脑分工理论”成为诺贝尔奖得主。其研究得出“ 斯佩里左右脑分工理论 ”,结论大致如下:
那么, 两个半脑跟感性、理性又有什么联系呢?
进一步研究发现: 人的左脑称为“学术脑”,是理性的、逻辑的;右脑称为“艺术脑”,是感性的、直观的。
而视觉的机制,又巧合的与左右半球对身体的控制保持了一致性,双眼左侧的神经连接到大脑的右侧,双眼右侧的神经连接到大脑的左侧。
这些听着好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生理机制,却被学者研究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 裂脑人 (左右脑半球联系隔断后所分离所引起的思维、行为相矛盾的现象)和测谎参考技术。
裂脑人由于较为复杂在此就不做讲解,关于测谎这块其实很多人也有所耳闻,即根据一个人说话眼球的转动方向来判定你是否在说谎。
每当我们思考的时候,都需要运用我们的内感官, 激活了哪一个内感官可从眼球转动得知 (更详细可见链接)。比如,当人们在回忆或思考某些事情时,激活的是关于左脑(学术脑)过往经历的回忆,眼睛通常会向右上方转动;而当人们在构想一些画面或未来时,激活的是关于右脑(艺术脑)创造和想象的部分,其眼睛通常会转向左上方。 (这里眼睛转动方向指的都是面向你的人的视角方向)
心理学专业分割线
关于理性和感性的关系,有以下两个比喻较为常见:
两种描述中,后者相对比较准确高手课分享时,童曜老师也有提到象与骑象人的比喻,骑象人的确可以引导大象的行为和前进方向,但却不能“控制”,一旦大象发起怒来,骑象人只有被甩出去的份——这也就对应理性和感性的关系。
在得到有个很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同学都是临近交作业的最后一天才开始写,更有甚者直接放弃掉。
大家都知道,不写作业会被通报拎进小黑屋,还要遭受学习官和班班轮番的消息轰炸,但更多人的选择还是不拖到最后不罢休。要知道一个背景,得到高研院的这些同学大都是自律上进的高知人群呀,都可以理性分析各类问题,推论相应行为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可却依旧有很多人没有做出自控的理性决策。
这么一对比你会发现,好像 理性根本不等于自控呀!
请注意!!核心到了!
咱们很多人对前文左右脑的描述都有所了解,但殊不知其后续,在经历了40年的发展后,人们发现虽然左右脑分别对应理性、感性,但人体理性思维系统对应着大脑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而且并不独立,与之紧紧相连的是控制人体愉悦感的多巴胺系统。
一句话来说就是: 其实理性是受到情感调控的,理性从属于感性, 根本不存在理性能操控感性这一说。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测试,给每个被试100美元,要他们去购物网站上按照自我意愿购买商品,实验者通过磁共振观测他们的大脑活动。
结果发现,在被试进行购买决策时,大脑有两个区域起了关键性作用。
伏隔核——提供愉悦感
岛叶——提供痛苦和不快
伏隔核越活跃,用户就越可能买这样商品;岛叶越活跃,用户就越可能不买这样商品。
而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这里说的 “活跃”,是相对概念,在用户做购买决策时,这两个区域都会是活跃的。
基于此项研究,心理学家提出了“模块说”,即人所做出的决策其实是两种情感的决策,哪一块的声音大,就听那一块的。
理性的作用,只是为感情提供理论支持而已。
拿大家写作业拖延的例子来说:
看似个体的考虑是理性的,但实际上每个感情都是打着“理性”的幌子,帮自己说话。
因此,从其机制分辨, 自控的关键不是调动理性,而是调动感情。
前面我们提到过,自控参照的模式不是“肌肉说”,而是模块。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了,既然自控不能像肌肉那样越练越强,那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自控力呢? 难道是天生的?
其实我把答案说出来你可能会有点崩溃哈,决定自控力的因素我觉得有两个:
可能你听不太懂,没事~我来给你举个例子。
回到文章的开头,来分析我遇到的那个“闲下来之后自控力下降”的现象。
在忙碌工作的那个阶段,决策天平的两类情感分别是 :1选择健身能够给我带来完美的肌肉线条和身体,能够炫耀让人心情愉悦;2选择不健身可以刷刷手机,早点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享受早睡晚起的快乐
因为过往我有过练出6块腹肌时强烈的自信和骄傲感的情感经验,所以睡觉和多花25min健身所带来的让身体健康愉悦的感觉,是前者的情感更加浓烈。
在闲下来之后的阶段,决策天平的两类情感分别是 :1选择健身能够给我带来完美的肌肉线条和身体,能够炫耀让人心情愉悦;2选择不健身可以一直躺在床上刷手机到凌晨,而且也不用出汗洗澡了,明天不上班还可以睡懒觉
这个时候,健身获得腹肌的感受虽然也很快乐,但过往在床上躺一天,该吃吃该喝喝打游戏和看动漫的这种已经延续了一整天的安逸和快乐突然要被打断,健身前后一共要耽误我一个小时的安逸时光,人相比于获得,更厌恶失去的负面情绪就更加突出了。
所以你看,很多事情和动作本身包含的情感是固定的,就像是一个固定重量的砝码,这件事情是过往的经验和环境所决定的,在你重新建立了新的情感经验后,情感的基础值才会有所改变。
按照情感的基础值来看,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我所做出的决策,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咱们很多人都在焦虑自己自控力不足的问题,其实本质的原因是,大家在通过理性强行说服自己执行带有很浓负面情绪的动作或事件,越是想要说服自己,负面情绪也就越严重,行为就越会偏离。
所以, “理性”真正的作用不是“强迫说服”,而是让我们觉察到“情感”,并且做情感想象,改变天平的比重。
如果我要改善现在的状态,那么我就可以做几件事情:
1在自己运动健身前1H,提前远离床和手机连续剧,降低原先安逸满足的正向情绪
2让自己出一身汗,甚至是故意把自己身上弄脏,阻断“因为健身而要去洗澡”的负面情绪连接
因为在我的认知里,洗澡是很麻烦但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更多时候引动的是负面情绪,通过理性建立对比,将其转变为“我本来就要洗澡,刚好可以健个身”,在情绪层面就成了:虽然我要经历洗澡的麻烦情绪,但还能顺便健身,去接近过去那种身材和自信的情绪就会更加凸显~
3在实现了“自控”的结果后,不断强化这种情景状态下,建立的情绪认知,使其成为一个稳定的经验模式,让这种本来靠“理性”来调整情感的“刻意做到”,变成“本能”。
同时呢~这样还能增加我们改变决策的成本和厌恶情绪。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嘛~ 人总是倾向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心理学上称为“避免认知失调”。
比如你在大街上,别人让你填写调查问卷,你很可能会因为抵触而拒绝,但如果他在前面加一个问题——“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吗?”,当你回答“是”之后,再让你填写,你会为了避免与过去的自己做出不一致的选择,造成认知失调(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分歧,从而产生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而难以拒绝了。
黄、赌、毒的上瘾机制均是如此。
最后呢,也分享一个很系统和科学的方法—— 正念自控法。
正念自控是由耶鲁大学医学院的贾德森布鲁尔提出,并被证实真实有效的方法,主要流程包括四步。
留下来两个问题讨论:
1既然说,理性是情感的工具,那么非理性是什么呢?
2在理性成分中,还包括逻辑、推理的部分,那么它们也属于情感的武器么?
To be continued
想了解我: 初入,寻志同道不合简友
思想文: 教育不怪中国环境,只是败给了中国家庭
攻略爱情: 在恋爱中如何浪漫而不直男
影评: 《流浪地球》本质上就是53亿人的国际春运
有趣的心理学: 爱情心理学——谈大学恋爱最常见的三个送命题
心理学——通俗讲解睡眠与梦
我的成长故事: 上海篇Ⅰ—启程 我们与父母,都不愿成为彼此的负担
进入职场,一定要理清楚的四个问题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新研究显示,使用社交媒体与高风险决策之间存在联系,这种决策模式通常与药瘾有关。
糟糕的决策能力通常与药物成瘾者和病态赌徒有关,但过度使用社交媒体的人呢?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新研究显示,使用社交媒体与高风险决策有关,这种决策模式通常与药瘾有关。研究领导者达梅西(Dar Mesh)教授呼吁进一步分析,是否将过度使用社交媒体视为一种成瘾症状。
调查71 名受试者 决策实验找关联
根据《医疗x媒体》报导,研究团队对71名参与者展开调查,利用类似药物成瘾的问卷形式,测量他们对脸书的依赖程度。问题内容包含对平台依赖度,无法使用时的感受,戒除社交软体时对工作或学习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行为成瘾》期刊上,是第一个研究社交媒体与风险决策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
接着研究人员让参与者进行「爱荷华州赌博作业」(Iowa Gambling Task),这是心理学家常用来衡量决策的实验。受试者要从4副牌中做选择,其中2副能获得大额奖赏,但也常伴随较大额度的惩罚,另外2副则奖赏较少,风险也较低。正常受试者在摸索后,通常都能判断哪副牌获利机率高、哪副牌可能受罚,最后获得最大效益。
越依赖社交媒体 决策能力越差
研究发现,决策表现越差的人,社交媒体的使用时数就越多;若实验表现较佳,社交媒体的使用时数就越少。此结果与药物滥用者的结果有异曲同工之处,滥用鸦片类药物、可卡因、甲基安非他命等毒瘾者,也有类似的结果。但达梅西强调,团队没有探究决策力不足的原因。
达梅西向《卫报》表示,社交媒体成瘾者和药物成瘾者类似,出现过度依赖社群媒体,干扰工作、日常生活的注意力。「当他们不使用这些平台时,他们会不断思考这些社群媒体,甚至失去睡眠,因为他们挂在社交媒体上。」
社群媒体使用者众 专家求关注
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使用社交媒体,过度使用的情况引起各大媒体注意。社群网路公司吸引使用者重复使用平台的策略相当成功,虽然根据脸书2016年数据,每名用户每天平均仅花50分钟在脸书、IG等平台上,然而科学界对于社交媒体成瘾没有太多研究,大多局限在电玩对孩童的影响。
达梅西表示,社群媒体有许多好处,但也有黑暗面,社会大众必须好好认识这项缺点,决定是否将过度使用社群媒体视为一种成瘾症状。
人们期盼着能拥有并使用更为人性化和智能化的计算机。在人机交互中,从人操作计算机,变为计算机辅助人;从人围着计算机转,变为计算机围着人转;计算机从认知型,变为直觉型。显然,为实现这些转变,人机交互中的计算机应具有情感能力。情感计算研究就是试图创建一种能感知、识别和理解人的情感,并能针对人的情感做出智能、灵敏、友好反应的计算系统。
情感被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内心体验(如情绪、心境和偏好),情绪被用来表示非常短暂但强烈的内心体验,而心境或状态则被用来描述强度低但持久的内心体验。情感是人与环境之间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与人的需要和愿望符合时会引起人积极肯定的情感,而不符合时则会引起人消极否定的情感。
情感具有三种成分:⑴主观体验,即个体对不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⑵外部表现,即表情,在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表情包括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所组成的模式)、姿态表情(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和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速度等方面的变化);⑶生理唤醒,即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是一种生理的激活水平,具有不同的反应模式。
概括而言,情感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人的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基本情绪是先天的,具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以及不同的适应功能。人有五种基本情绪,它们分别是当前目标取得进展时的快乐,自我保护的目标受到威胁时的焦虑,当前目标不能实现时的悲伤,当前目标受挫或遭遇阻碍时的愤怒,以及与味觉(味道)目标相违背的厌恶。而复杂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情感测量包括对情感维度、表情和生理指标三种成分的测量。例如,我们要确定一个人的焦虑水平,可以使用问卷测量其主观感受,通过记录和分析面部肌肉活动测量其面部表情,并用血压计测量血压,对血液样本进行化验,检测血液中肾上腺素水平等。
确定情感维度对情感测量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确定了情感维度,才能对情感体验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情感维度具有两极性,例如,情感的激动性可分为激动和平静两极,激动指的是一种强烈的、外显的情感状态,而平静指的是一种平稳安静的情感状态。心理学的情感维度理论认为,几个维度组成的空间包括了人类所有的情感。但是,情感究竟是二维,三维,还是四维,研究者们并未达成共识。情感的二维理论认为,情感有两个重要维度:⑴愉悦度(也有人提出用趋近-逃避来代替愉悦度);⑵激活度,即与情感状态相联系的机体能量的程度。研究发现,惊反射可用做测量愉悦度的生理指标,而皮肤电反应可用做测量唤醒度的生理指标。
在人机交互研究中已使用过很多种生理指标,例如,皮质醇水平、心率、血压、呼吸、皮肤电活动、掌汗、瞳孔直径、事件相关电位、脑电EEG等。生理指标的记录需要特定的设备和技术,在进行测量时,研究者有时很难分离各种混淆因素对所记录的生理指标的影响。情感计算研究的内容包括三维空间中动态情感信息的实时获取与建模,基于多模态和动态时序特征的情感识别与理解,及其信息融合的理论与方法,情感的自动生成理论及面向多模态的情感表达,以及基于生理和行为特征的大规模动态情感数据资源库的建立等。
欧洲和美国的各大信息技术实验室正加紧进行情感计算系统的研究。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飞利浦公司等通过实施“环境智能”、“环境识别”、“智能家庭”等科研项目来开辟这一领域。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情感计算小组研制的情感计算系统,通过记录人面部表情的摄像机和连接在人身体上的生物传感器来收集数据,然后由一个“情感助理”来调节程序以识别人的情感。如果你对电视讲座的一段内容表现出困惑,情感助理会重放该片段或者给予解释。麻省理工学院“氧工程”的研究人员和比利时IMEC的一个工作小组认为,开发出一种整合各种应用技术的“瑞士军刀”可能是提供移动情感计算服务的关键。而目前国内的情感计算研究重点在于,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由人的情感所引起的生理及行为特征信号,建立“情感模型”,从而创建个人情感计算系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脸部表情处理、情感计算建模方法、情感语音处理、姿态处理、情感分析、自然人机界面、情感机器人等。
情境化是人机交互研究中的新热点。自然和谐的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的沟通能力特征包括:⑴自然沟通:能看,能听,能说,能触摸;⑵主动沟通:有预期,会提问,并及时调整;⑶有效沟通:对情境的变化敏感,理解用户的情绪和意图,对不同用户、不同环境、不同任务给予不同反馈和支持。而实现这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科学和认知科学对人的智能和情感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我们需要知道人是如何感知环境的,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图,人如何做出恰当的反应,从而帮助计算机正确感知环境,理解用户的情感和意图,并做出合适反应。因此,人机界面的“智能”不仅应有高的认知智力,也应有高的情绪智力,从而有效地解决人机交互中的情境感知问题、情感与意图的产生与理解问题,以及反应应对问题。
显然,情感交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受时间、地点、环境、人物对象和经历的影响,而且有表情、语言、动作或身体的接触。在人机交互中,计算机需要捕捉关键信息,觉察人的情感变化,形成预期,进行调整,并做出反应。例如,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建模(例如,操作方式、表情特点、态度喜好、认知风格、知识背景等),以识别用户的情感状态,利用有效的线索选择合适的用户模型(例如,根据可能的用户模型主动提供相应有效信息的预期),并以适合当前类型用户的方式呈现信息(例如,呈现方式、操作方式、与知识背景有关的决策支持等);在对当前的操作做出即时反馈的同时,还要对情感变化背后的意图形成新的预期,并激活相应的数据库,及时主动地提供用户需要的新信息。
情感计算是一个高度综合化的技术领域。通过计算科学与心理科学、认知科学的结合,研究人与人交互、人与计算机交互过程中的情感特点,设计具有情感反馈的人机交互环境,将有可能实现人与计算机的情感交互。迄今为止,有关研究已在人脸表情、姿态分析、语音的情感识别和表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情感计算研究面临的挑战仍是多方面的:⑴情感信息的获取与建模,例如,细致和准确的情感信息获取、描述及参数化建模,海量的情感数据资源库,多特征融合的情感计算理论模型;⑵情感识别与理解,例如,多模态的情感识别和理解;⑶情感表达,例如,多模态的情感表达(图像、语音、生理特征等),自然场景对生理和行为特征的影响;⑷自然和谐的人性化和智能化的人机交互的实现,例如,情感计算系统需要将大量广泛分布的数据整合,然后再以个性化的方式呈现给每个用户。
情感计算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计算机通过对人类的情感进行获取、分类、识别和响应,进而帮助使用者获得高效而又亲切的感觉,并有效减轻人们使用电脑的挫败感,甚至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世界。计算机的情感化设计能帮助我们增加使用设备的安全性,使经验人性化,使计算机作为媒介进行学习的功能达到最佳化。在信息检索中,通过情感分析的概念解析功能,可以提高智能信息检索的精度和效率。
展望现代科技的潜力,我们预期在未来的世界中将可能会充满运作良好、操作容易、甚至具有情感特点的计算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