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境育情,激发道德情感体验
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产生,极大部分是受外界影响。而这个外界则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几个方面。如果一个青少年生活在良好的社会风气里、良好的家庭环境中、良好的班级中,他会轻松愉快地将自己主要精力用于实现自己美好目标之上。会用实现自己理想的决心,和指导自己行为的道德准则去认识、去控制、去调节自我内心
二、以知育情,促进道德情感发展
情感是随生活环境,社会影响,后天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认识需要随着知识水平的增长而增长。因此首先要用科学的文化知识去充实学生认知的内容,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开拓思想,满足求知欲望,运用知识的力量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其次,必须在学习知识,开展活动的同时充实新的教育内容。
道德的社会功能是通过其人的个体功能来实现的。道德对个体来说,具有认识、调节、评价和教化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些作用,道德才能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们之间关系,从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
1道德具有认识作用。道德就是要使人认识到个人在社会、职业和家庭中应担负的责任,也就是认识到社会、职业和家庭对个人的道德要求。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天生的,如进食、求生、占有等欲望;社会属性则是后天的,是渐渐形成的。人需要自然属性,更需要社会属性,因为人是不可能脱离于社会存在的。如果人不对自己的自然属性加以必要的约束、克服,人的社会属性就不会形成,社会也就不会存在。要使一个人形成社会属性,对其进行道德塑造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进行道德塑造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社会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要求我们在道德范围内做哪些事情?比如,“八荣八耻”就是社会主义道德观对我们的要求,就是我们在道德认知上的参照物。
道德的认识作用还体现在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上。社会对各种角色都有相应的系统的道德规范,如企业家有企业家的道德规范,教师有教师的道德规范……任何一个人只要进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就必须遵守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我国公民的社会道德规范,“八荣八耻”使这一道德规范更为具体化和生动。社会道德规范明确了,社会公民都能够按照其要求去规范自身的角色行为,就会在进行社会行为选择时认识到对自己的要求,从而能够按社会道德规范进行道德选择和行为选择。
2道德的调节作用。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交往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交际关系和多种多样的利益关系。怎么交往?用什么态度交往?用怎样的责任心去交往?只有通过道德调节,才能协调好各种关系,让自己的行为更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如果道德调节作用消失了,人们都按照本能去选择,按照人的自然属性去解决问题,社会就会变得一团糟,因此,人们必须按社会属性去交往,道德感就是社会属性,如果没有道德感,一切都从本能去选择就容易犯错误。
3通过道德的评价而形成社会舆论作用。人的社会属性要求每个人不仅要关注自我,更要关注社会。关注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情进行善恶评价、道德评价。这些道德评价积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变成道德舆论。现在,社会的一个隐患,就是人们在道德上的麻木——对社会上违背道德规范的事情不发言,不表态,有些人甚至根本不产生道德情感,这是非常危险的趋势。我们必须要对社会行为进行评价,要分清善恶,明辨是非。如果每个人都来参与道德评价,就能形成一个强大的道德舆论力量,就能使社会道德规范更为完善,也就能充分地发挥出道德的评价作用。
4道德的教化作用。道德是后天的,人的道德是可以教化的。道德可以把坏人教育好,可以把不成熟的人教育成熟,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可以使人的自然属性渐渐缩小和社会属性渐渐放大,可以把不文明、野蛮变成文明。正是基于道德的可教化性,中央、公务院才几次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公民、大中小学生道德建设的意见的文件,以期通过道德教育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
道德为什么能规范人的行为和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呢道德作用的核心是利益。但是,这种利益不仅是个人利益、物质利益或经济利益,而是多方面的利益和各种层次的利益。比如,个人、他人、整体、单位和社会的利益;眼前和长远的利益;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利益;有形和无形的利益;经济、政治、社会利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观,有不同的利益价值判断与选择,由此而区分出一般道德标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每时每刻都首先维护他人、整体、社会利益的人,不苛求个人利益,甚至牺牲个人利益,就是很高尚的道德行为;不侵犯他人、整体和社会的利益则是对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良好的道德观念是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最高尚的、最能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形成良好道德观念的原因:
1
自身的环境。一个人的良好素质和身边的环境紧紧相连,如果生活在一个教育世家,那么个人的学识才华也会从小就被培养。
2
良好的人际关系。朋友是我们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通过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以及对事物的了解程度,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
3
较好的做事态度。态度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拥有端正的做事态度,才会有正确的品德素质。
不良品德并不是特定的某个时期促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期拥有不良道德,性格生活等都会受到影响。
形成不良道德观念的原因:
1
从意向(如态度、情感、意志等)开始。一般是个人消极,从而进一步定型。
2
不良的环境条件。通过个人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内因)而逐渐形成的。
3
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上的无知。
4
盲目模仿消极的东西。
5
意志薄弱。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求,以及不良的行为习惯成了定型。
个人品德良好的特征有哪些
一、正能量
这一概念近年来非常流行,特别是在快乐心理学的许多主题中,这些主题认为人类生活的本质是一种快乐和进取的状态。这个人是否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决定了他通常的行为模式,他看待问题的方式,以及整个人对周围人的影响。
具体来说,如果你是一个积极的人,你会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你会愿意拥抱生活,当你遇到问题时,你会敞开胸怀。相反,如果你整天充满消极的能量,你会经常失去能量,更加关注事物的消极信息,变得不快乐和毫无生气。
不仅如此,情绪也会受到感染。当你处于积极状态时,你也会驱使周围的人积极生活。当你一整天都不开心的时候,它也会影响你周围的朋友和家人的情绪。渐渐地,因为你带给别人的是消极的感觉,其他人不太愿意和你接触。

第二,信守诺言
聪明的人都知道做出承诺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去做他们对他人承诺的事情。心理学中的“光环效应”提到我们对某人的整体看法会受到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的影响。当你觉得这个人因为某事而不可信时,你可以给这个人贴上标签,并认为他不会在任何事情上信守诺言。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我们用这种方式评价和判断一个人的原因是我们的记忆有限,所以我们的大脑会尽可能简洁地思考,并通过一两个印象来定义这个人的整体。可以看出遵守诺言有多重要。不要让别人对你整个人的印象下降,因为你没有一次信守诺言。
第三,谦虚
骄傲和傲慢是一个人最大的恐惧。当你沉浸在自恋中时,你很容易忽视别人的感受。这样,不管你周围的环境如何,其他人都会认为你傲慢自大,以自我为中心。谦虚是一种好品质。当你骄傲的时候,它可以让你保持清醒,不浮躁;当你沮丧的时候,它可以让你保持谦逊。

四心胸开阔
大气中的人往往是心胸开阔的人,他们不总是与小事斗争,也不总是与小事摩擦。当我们心胸开阔时,我们会觉得世界变得更广阔了,心情也不同了。我们看待事物和解释事物的方式自然会随着心情而改变。当你敞开心扉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更加友好。
五、情感的合理表达
品德高尚的人通常能够很好地表达他们的情感,而不是通过叫喊或哭泣。
六、理解换位思考
他们知道他们不是世界的中心,其他人没有义务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他们可以从彼此的角度思考,而不是固执地以自己的方式行事。此外,他们有更好的“共情能力”,能够理解和理解对方的处境和感受,并且更善于自我管理。
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
道德品质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最高尚的、最能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
道德品质,也称“德性”,简称“品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