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觉得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喜欢是占有,但爱是克制,这句话我一直都觉得事实是很对的,因为如果真的是非常爱一个人的话,会很多事情都为这个人着想,只要想着她能开心就好,而不会去想着其他的事情了。
“克制”自己对另一半的依赖 女人爱上一个人时,多半都是比较感性的,会想要依赖对方,会想让对方帮自己做决定。 若在热恋期,男人尚且可以接受。但若过了热恋期,还是如此的话,容易让人反感。因为,男人是最怕麻烦的人。无论这个人,是谁。 最重要的是,这样容易让女性失去自我。失去自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意味着,你把对方看的比自己重要,你把对方当成人生的目标。 却忘记了,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是得不到他人的爱的。 一段亲密关系中,女人必须要精神独立、经济独立,要“克制”对另一个人的依赖。 如此,你便不会怕离开他。当你不怕离开他的时候,就是他怕你离开他的时候。 适当索取,增加对方的“沉没成本” “克制”付出,适当索取 人们都喜欢说,爱一个人,是只要付出,不要回报。但当真的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发现,爱是自私的。谁都想让自己的付出,得到满意的反馈。 心理学上,有一个“沉没成本”效应。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件事,已经无利可图,你很想放弃。但你之前在这件事上,投入很多的时间、精力、金钱、感情。 这些已经付出的成本,让你即使知道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依然不想放弃。 就像很多在亲密关系中的人一样,不想放手的一方,往往是付出多的一方。 想让一个男人越来越爱你时,就需要适当索取,如时间、金钱等,增加对方的“沉没成本”。 爱人爱到7分满 “克制”自己的感情流露 吃饭吃到8分饱,爱人爱到7分满。 就像上文中说的一样,大多数男人其实都是不知好歹的。最喜欢的,永远都不是完全能得到的。最爱他们的,反而会被认为是倒贴。 因此,在一段感情中,女人一定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情感流露。不要让对方觉得,自己被吃的死死的。 异性之间交往,其实就是在打太极,需要刚柔并济。爱一个人,付出是对的,但不能一味的付出,还要一些“小心机”方才完美。 你们如何看待越是“无情”的女人,男人越爱? 克制感情的人最可怕2 男人克制感情的表现 1、男人喜欢你却疏远你。 男人明明喜欢那个女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只能是远远的观望。男人克制自己的感情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主要表现为遇到你以及和你相关的事情,他总是默默地关注着,但是却从来不插手。 2、他无意识的经常叫你昵称但是不表白。 如果他每天都是在你的央求下,而亲热的叫你昵称,那么你小心了,他不一定是爱你的,即使爱你,也有很多受迫感;如果他总是在你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出乎意料的叫你呢称,那么他一定是真的很爱你,甚至让他情不自禁和不分场合,不过如果你没发现他是不会说的。 3、他会保留你发给他的'每一条信息。 如果男人偷偷爱上你,他会保留你发给他的每一条信息。虽然你发给他的信息多半没有什么营养,但是他却视若珍宝,每天都会翻出来咀嚼。因为他已经偷偷爱上了你,这份爱让他变得格外地敏感和细腻。 4、不经常和你联系。 他不会经常和你联系,你是不是很想知道他在干什么,是不是很忙。那我告诉你,他绝对没你想象的那么忙,很多时候其实他都在跟其他的女人逍遥快活,更多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想到要联系你偶 尔的慰问也只是闲得难受,突然想起有你这么个人而已。一个人如果真的喜欢你,怎么会隔几天才跟你联系一下,或许你只是他的调味剂,你还天天想着他,想着他怎样怎样,其实你只不过是他的玩物之一。 5、欲言又止。 不知道怎么说,又或许是想说的话太多了,不知道该不该说。总之,内心很矛盾,很压抑。表现为欲言又止,难以开口。如果此时,你对他说你是不是有什么话想对我说呀不要紧的,说吧,也许会化解他一半的内心折磨。 6、从眼神看其对你感情的压抑。 内心的压抑通常在眼神上表现为不安或许焦虑。当你的男朋友看你的时候有以上症状的时候,你要想到,也许此时的他内心相当煎熬哦,他的眼神在盼望你的开导,盼望你的交流。 看看你的他是不是这样 1、对你和别人不一样 男人喜欢一个人,就会觉得你是最好的,永远不会把你和其他人比较。你在他的心中就是完美的,他会对待你和其他女人是不一样的。会给你特殊的爱,宠溺的爱,所以他对你一定会比其他人更加上心,你在他心里永远是最重要的。 2、会止不住的想念 男人心里放不下一个女人,就会时刻的想念对方,想要跟对方相处,想要知道她在干嘛,有没有想他。遇到任何事情总会第一时间和你分享。会主动的联系你,聊天也会秒回,他会在没话题的时候想方设法找话题逗你开心。 3、总会主动联系你 如果他心里面有你,就会一直想着你,只要他觉得开心的事情,就会马上和你说。只要有一段时间没有和你见面,他的内心就会很难受,难以克制。想要试探他,你可以不定时的给他发消息,如果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回复你,就说明他依然很在意你。 4、包容你的无理取闹 如果愿意包容你所有的坏脾气和坏习惯,那一定代表他很喜欢你。感觉除了你,别无选择。就算别人说你再不好,他也觉得你是最好的。当男生真的爱你时,会对你格外的大方。会想要包容你的过去和现在,想要看到你发自肺腑的笑容,甚至觉得生命中不能没有你。 5、想要进入你的世界,成为你的专属 男人真正爱一个人,他不会允许别人欺负你,也不会让别人有伤害你的机会。他不会让别的男人跟你有过的接触,他会想要成为你的专属,因为爱就是自私和占有。所以一个男人有这种体现,那么真的是很爱你,他会害怕失去你。男人虽然会克制自己的感情,但无意间流露出的感情也会有很多,所以也是能看出来的。 克制感情的人最可怕3 一、男人喜欢却不说爱的原因 男人喜欢你,却从不说“我爱你”,是因为并不想对你负责任。 责任这两个字,对于现在的好多小情侣来说都太过遥远,时代在进步,情感却在淡薄。 情侣只是互相占有,把喜欢挂到嘴边,却不会考虑未来会怎么样,对两个人的以后有什么打算,更不要说结婚生子,白头到老。 莎士比亚说过: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两个人在一起,就要对自己负责,对对方负责,对这份感情负责。 爱是责任,当一个男人发自内心的爱你时,他会是你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挺身而出的人,是不论什么情况下,都会抓紧你的手,陪你走下去的人。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是一辈子的事,从青涩少年到耳顺之年,真正爱你的男人会十年如一日,深情地对你说“我爱你”。 在日本动漫大师新海诚的新作品《天气之子》中,男主帆高为了解救心爱的阳菜。 不惜站在世界的对立面,哪怕日本会因此陷入连年暴雨,他也不在乎,正如**的主题曲一样“爱能做到的还有什么”。 爱情应该是两个人心与心的碰撞,那些只是对你抱着喜欢,只想图一时欢乐的男人,做不到发自肺腑的对你说出“我爱你”,他们只会用这句“情话”敷衍你。感情是需要两个人相互扶持的,如果男人对你并没有爱的意思,女人也要提前看清,寻找真正爱自己,能够对自己负责的人。 喜欢一个人很容易,离开一个人也很轻松,两袖清风。 如果一个男人只想看到你身上闪闪发光的模样,拒绝接受你不好,拒绝你的坏脾气,不愿意对你负责任,那他对你只可能是喜欢。 二、男人真心爱你的表现 1、真正的爱,是一种包容,而不是脾气的释放 看一个男人是否对你真好,看的从不是他好时候,对你有多好,而是他坏的时候,对你有多坏。 吵架的时候,往往是一个人情绪失控的时候,而这个时候最能看清一个人的内心,能看清一个人最真实的面目。 真正的爱,是一种包容,是一种迁就,而不是脾气的释放。 真正爱你的男人,即使再生气,即使和你吵架的时候,也懂得考虑你的感受,也会克制住自己的脾气,做到理解你,体谅你,而不是肆无忌惮对你乱发脾气。 因为有爱,所以他能接受你的一切,就算是你的缺点,他也并不会很介意,你的那些小毛病,他根本不会放在眼里,没有看不惯你的地方,所以并不会对你不满,也不会因为小事和你斤斤计较,发生不该发生的矛盾。 而一个把你当撒气桶,总是对你乱发脾气,而从不会在乎是否让你难过,是否伤害到你的男人,说白了,这就是最真实的他,一个不爱你,心里并没有的人。 他任性地对你发着脾气,在你身上释放他的不愉快,把所有的不满,内心的不爽,都朝你发泄,似乎这一切,都是你应该承受的。 不要把男人对你乱发脾气,认定他是脾气不好。即使脾气再差的人,真正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也会变得温柔,没有脾气。 2、真正的爱,是一种陪伴,而不是需要时的消遣 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爱一个人,就忍不住要陪伴,在给予对方陪伴的同时,也会得到对方的陪伴。 男人若是真心爱你,他就会想方设法陪在你的身边,不管有没有时间,都会尽可能和你呆在一起。他为了陪伴你,会推掉各种聚会,因为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你。 因为爱,所以他舍不得让你孤单,不忍心让你一个人,而是希望能时时刻刻守护你,保护你,并替你处理一切事情。 而不爱你的人,只是把你当作了一时的消遣,只是在他需要你的时候,才会出现在你身边,而大多时候,你都找不到他的人,就算是你需要他,他也不会出现。 他才不会在乎你孤单与否,他才不会在乎你的需要,你只不过是他需要时,或是无聊时的一种打发方式罢了。 不愿意给你陪伴的人,在你需要时,从不会出现的人,女人还是断了吧,长痛不如短痛。 3、真正的爱,是一种忠诚,而不是情感的欺骗 爱上一个人之后,心里就再也装不下别人。情人眼里出西施,自己爱上的人,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那个,最美的那个,而任何人都无法比拟。 因为爱,所以会忠诚,不会对你有隐瞒,会用一颗真诚的心,和你相处,对你足够坦诚,而且心里只有你一个人,而不会背叛你,伤害你。 真正爱你的男人,他对你没有谎言,如果有,也是善意的,而没有伤害的欺骗。他对你的心,日月可鉴,一心一意只爱你一个。 而敷衍你感情的人,对你满是欺骗,你都不知道,他到底哪句是真,哪句是假。他对你撒过的谎言,就如同蜘蛛网一样,早已密密麻麻,根本无法数清理清。 他口口声声说只爱你一个,可却背着你,又和别的女人打着情骂着俏,纠缠不清,无比暧昧。他无视对你的伤害,继续肆无忌惮欺骗着你。 当你发现,他欺骗你,或是已经伤害你的时候,那么不要犹豫,放下才是唯一的选择。
对于感情上克制的关望者,这个描述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一般来说,这指的是那些在情感和亲密关系中表现出克制、保持冷静和谨慎的人。
这些人可能有以下特点:
1 保持冷静:他们能够在情感激动或紧张的场景中保持冷静,并通过理性思考来控制情绪和行为。
2 克制感情表达:他们可能会控制情感的表达,很少表现出过度的情绪或亲密的接触,甚至可能在情感表达上表现保留。
3 谨慎考虑:他们倾向于在建立亲密关系或表达情感之前进行深思熟虑,因为他们害怕受伤害或承担风险。
4 保持独立性: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保持独立、自我依赖,并保持一定的个人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对感情的处理方式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情感表达和亲密程度都有所不同。此外,这个描述并不一定代表一种消极或积极的特征,而是反映了个体在情感和亲密关系中的个人风格或偏好。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汇评〕
它是以两组具体物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位置的调换,隐藏了诗人关于人生、事物、社会等存在的相对关联关系的普遍性哲学的思考。在诗人看来,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它事物相对关联而存在的。事物相对关联与运动的变化是永恒的规律。(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赏析〕
《断章》写于1935年10月,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标题名之为《断章》。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
李健吾先生曾经认为,这首诗“寓有无限的悲哀,着重在‘装饰'两个字”,而诗人自己则明确指出“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对于自己和诗人的分歧,李健吾先生又说:“我的解释并不妨害我首肯作者的自白。作者的自白也并不妨害我的解释。与其看做冲突,不如说做有相成之美”(李健吾《答〈鱼目集〉作者》)。实际上,无论是诗人所自陈的“相对”,还是李健吾所指出的互相“装饰”,都是对于“确定性”的消解。“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这里的“你”,无疑是在从确定的主体视角观看“风景”,有着一定的“确定性”或“主体性”;而在“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一诗句中,“明月”在“向你”或“为你”而存在,这里的“你”,无疑亦有着明确的“确定性”或“主体性”。很显然,该诗两节中的首句,都显示出某种确定性的“喜悦”。而每节中的第二句,却又是对“确定性”的消解。“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在首句所获得的“确定性”与“主体性”,却又被这两个诗句所“相对化”与“客体化”,“确定性”的“喜悦”演变为“相对性”的“悲哀”。如此种种,却又落入了“诗人”的“观看”之中,诗作以“你”这样的第二人称写成,又使前面的一切落入了另一重的“相对”。从这首诗中,我们无疑能够领略到悲哀、感伤、飘忽、空寂与凄清的复杂情绪。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从这首诗中领悟到宇宙万物包括现实人生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哲理性思考,却又能够获得某种人生的欣慰……。短短的四行诗句,给了我们相当丰富的感受与启示!
在艺术上,这首诗所表现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但是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加以表现。诗作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深邃悠远,又有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使得诗歌含蓄深沉,颇具情调。(南京师范大学何言宏)
《断章》的主旨曾引起歧义的理解。刘西渭开始解释这首诗,着重“装饰”的意思,认为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哀。诗人卞之琳自己撰文回答不是这样。他说:“‘装饰'的意思我不甚着重,正如在《断章》里的那一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看来,诗的“言外之旨”是不能字面上一两句话完全捕捉到的。它的深层内涵往往隐藏在意象和文字的背后。诚然如作者说明的那样,表达形而上层面上“相对”的哲学观念,是这首《断章》的主旨。
这首短短的四行小诗,所以会在读者中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首先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象征性的美的画面。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诗分两段独立的图景并列地展示或暗喻诗人的思想。第一幅是完整的图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围绕他,有桥、有风景、有楼上看风景的人。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当你被这单纯朴素的画面所吸引时,你不会忘记去追寻这图画背后的象征意义,这时才惊讶地发现作者怎样巧妙地传达了他的哲学沉思: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一切事物又是互为关联的。是啊,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你”理所当然的是看风景的主体,那些美丽的“风景”则是被看的“客体”;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里,人物与景物依旧,而他们的感知地位却发生了变化。同一时间里,另一个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的主体,而“你”这个原是看风景的人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景了,主体同时又变成了客体。为了强化这一哲学思想,诗人紧接着又推出第二节诗,这是现实与想象图景的结合:“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画面,但已不再是一个构架里,但就大的时间与空间还是一样的。两句诗里的“装饰”,只是诗歌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法,如果写成“照进”,“进入”,就不成为诗的句子了。也许是看风景归来的人,或许径是无关的另外的人,总之这“你”可以是“他”,也可以换成“我”,这些不关重要。重要的仍是主客位置的互换所表现的相对性。第一句诗,“你”是这幅“窗边月色”图中的主体,照进窗子的“明月”是客体,殊不知就在此时此夜,你已进入哪一位朋友的好梦之中,成为他梦中的“装饰”了。那个梦见你的“别人”已成为主体,而变为梦中人的“你”,又扮起客体的角色了。诗人在隽永的图画里,传达了他智性思考所获得的人生哲理,即超越诗人情感的诗的经验: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在感情的结合中,一刹那未尝不可以是千古;在玄学的领域里,如诗人布莱克(W·Blake)讲的“一粒砂石一个世界”,在人生与道德的领域中,生与死、喜与悲、善与恶、美与丑……等等,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对的、互相关联的。诗人想说,人洞察了这番道理,也就不会被一些世俗的观念所束缚,斤斤计较于是非有无,一时的得失哀乐,而应透悟人生与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这首《断章》完全写的是常见物、眼前景,表达的人生哲学也并非诗人的独创,读了之后却有一种新奇感,除了象征诗的“意寓象外”这一点之外,秘密在哪里呢?我以为,关键在于诗人以现代意识对人们熟悉的材料(象征寓体),作了适当的巧妙安排。诗人说过:“旧材料,甚至用烂了的材料,不一定不可以用,只要你能自出心裁,安排得当。只要是新的、聪明的安排,破布头也可以造成白纸。”诗人所说的“新的、聪明的安排”也就是新颖的艺术构思和巧妙的语言调度。《断章》中的事物都是常见的,甚至是古典诗歌中咏得烂熟的:人物、小桥、风景、楼房、窗子、明月、梦……经过作者精心的选择、调度安排,组织在两幅图景中,就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关联性。两节诗分别通过“看”、“装饰”,把不相关的事物各自联在一起,内容与时序上,两节诗之间又是若即若离,可并可分,各自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充分发挥了现代艺术的意象迭加与**蒙太奇手法的艺术功能。一首《断章》实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断章》中语言形式的安排与内容的暗示意义有一种协调的不可分离的关系。这使我们想起了一些古典诗歌名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商隐《子夜郊墅》中有:“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清人陆昆曾在评解后两句用了“对举中之互文”这个说法,这两个人的两行诗,都有这种“对举互文”的特征,即前后两句主宾语在内涵上相同而在功能上却发生了互换的倒置。卞之琳《断章》语言安排即用了这样的方法。“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看”这一动词没有变,而看的主体与客体却发生了移位;“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也是同样的句法。这样做的结果,不单句子的首尾相联,加强了语言的密度,主语和宾语、主体意象与客体意象的互换,增强了诗画意境的效果,在视觉与听觉上都产生了一种音义回旋的美感效果,隐喻的相对关联的哲理也得到了形象的深邃性和具体性。
卞之琳很喜欢晚唐五代诗人、词家李商隐、温庭筠、冯延巳等人的作品。他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性吸收与转化的能力。翻开俞平伯先生的《唐诗选释》,我们读到冯延巳的《蝶恋花》后半阙:“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不禁惊讶地发现,《断章》中的立桥眺望、月色透窗两幅图画的意境,与冯词的“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之间,有着多么神似的联系啊!但是,卞之琳毕竟是现代诗人,他的创造性吸收与转化达到了不露痕迹的程度。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断章》即是冯延巳《蝶恋花》中两句诗的现代口语的“稀释”,正如不能简单地认为戴望舒的《雨巷》就是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口语的“稀释”一样。冯词《蝶恋花》写别情愁绪,没有更幽深的含义,《断章》拓展成意境相联的两幅图,画中的人物、桥头、楼上、风景、明月、以及想象中的梦境,不仅比原来两句词显得丰富多姿,且都在这些景物的状写之外寄托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自然景物与人物主体的构图,造成了一种象征暗示境界。每句诗或每个意象都是在整体的组织中才起到了象征作用,甚至“断章”这个题目本身都蕴有似断似联的相对性内涵。这种幽深的思考与追求,是现代诗人所特有的。其次,冯词“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还是以写情为主,友人别后(“平林新月”之时),一种无法排遣的忧愁含于诗句之中,而卞之琳的《断章》则以传智为主,诗人已将感情“淘洗”与“升华”结晶为诗的经验,虽然是抒情诗,却表现了极大的情感的“克制”,淡化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增添了诗的智性化倾向。诗并不去说明哲学观念,《断章》却于常见的图景中暗示了大的哲学。它包蕴了诗人对宇宙人生整体性思考的哲学命题,而“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精致、优美,却陷入了个人窄小的感情天地,不能与《断章》的意境与思想层次相比拟。第三,由于诗人“淘洗”了个人感情,即实践诗的“非个人化”,而增强了诗的普遍性。如作者说明的,由于“非个人化”,诗中的“你”可以代表或换成“我”或“他”(她),就与读者更为亲切,因为用了“你”,又使读者有一定的欣赏距离,诗人于是跳出了艺术境界的小我,诗本身的思想境界也具有了更大的开放性,为读者美丽的想象留下了更开阔的创造空间。一旦读懂了《断章》,哪一个富于想象的读者不会在自己的精神空间升起一座“灵魂的海市蜃楼”呢?(孙玉石文,见《中国现代诗导读》)
(1)(母亲)临近小镇,要去拜祭被作为小偷打死的儿子,女人心中悲痛又矛盾,用命令的口吻克制自己的脆弱,所以语调上显得特别强硬。 (2)(神父)一方面神父是怕她们晒坏了,而最主要的是,神父看到窗子外面净是人,想她们晚点去墓地,免受街上人们流言蜚语的伤害。 |
题干已经给出了信息:情感的处理,节制胜于放纵。围绕此观点作答即可。 |
克制,指克服、制服,适用于不好的或不应有的情感、思想。克制感情,有条件去做而强制自己不去做。
-----------------------------------
为你解答,如有帮助请采纳,
如对本题有疑问可追问,Good luck!
把自己的故事藏在心里,当你倾诉的时候,你的风险就在于,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可能还会把你的故事当做笑话去传播,本来在自己心中非常美好的感情,为什么非要让别人当做笑柄去传播?她不是你,别人永远也不会懂得什么是你们之间的爱情感觉。
就像割破了手指,钻心的疼痛,而朋友也只能说已经上药了,有那么疼吗?你不是我,永远也不会懂得我的痛和甜。
把自己的感情打包收好
爱情里头没有对错,没有公平。如果结果就是爱而不得,真的是要把自己的感情大包收好,才能抑制住对一个人的想念。就这样,轻易不要去触碰,但他又是在你心底最重要的位置。就像晒太阳一样,偶尔把自己的小甜蜜拿出来晒一晒,坐在桌前那微微翘起的嘴角微笑,就是自己最美好的时光。
你坐在那里无故微笑,那种甜是不由自主的漾出来的,每个经过你身边的人都能感觉到你仅属于你自己的快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