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介绍佛教的视频 要最最基础的 入门的知识

哪里有介绍佛教的视频 要最最基础的 入门的知识,第1张

佛说演道俗业经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菩萨无数。四辈之众。天龙鬼神阿须伦会。

时给孤独氏与五百居士。出舍卫城行诣佛所。稽首足下却坐一面。叉手问佛。居处治家财有几辈。出家修道行异同乎。当奉何法疾成无上正真之道。复以何宜化众生耶。

佛言。善哉问也。开发曈曚将来学施。

佛言。财有三辈。一曰下财。二曰中财。三曰上财。

何谓下财。有人治产积聚钱财。不敢衣食不修经戒。不能孝顺供养二亲。不乐随时给足妻子。欲其消息充饶饱赐。奴客徒使衣裁蔽形食系口腹。抱愚守惜如蜂爱蜜。不信先圣不奉高士沙门道人。不好布施种福为德。心自计常不虑对至。合者必散祸福自追。贪慕身地不觉恼恨。咄嗟没过入泥黎门。其身缘食四大虺盛。神寄其中假号为名。羸弱犹化危脆不固。不解非常倚世之荣。心怀万忧谓亦长生。心存吾我不达悉空。三界尚虚况人物乎。汲汲迭惑贪*嫉妒。如斯行者。

奉养父母安和至心。出辞还返不失颜色晨定暮省小心翼翼。念二亲恩而无穷极。给足妻子应时衣食。恩情归流与共同欢。妻子如是也终无私行。瞻视奴客眷属徒使不令饥乏。不信死后当复更生。谓死灭尽归于无形。供孝所生念乳养恩。给足妻子恋恩爱情。瞻视仆使欲得其力。不能奉敬沙门道人。不肯行善布恩施德。后当得福与众殊特。是谓中财。佛于是颂曰

常能念乳养 孝顺供二亲

给足其妻子 随时不失节

奴客及徒使 慰劳不加恶

下侍皆顺从 遣行不违教

不信后世生 闻之惊不喜

自计身有常 长存不终亡

三界如幻化 当识此辞章

己所为罪福 从本而受之

佛复告长者。上财业者。谓其人若有财宝能自衣食。孝顺父母不失时节。恒瞻颜色不令怀戚。出不犯禁入不违礼。造行清白不使污染。恭敬尊长谦逊智者。启受博闻等心不邪。下劣贫厄咸蒙仗荷。给赡妻子常令备丰。除诸邪念修以正治。消息奴使不令穷匮。不妄挝骂加之慈愍。奉敬先圣至学正士出家顺法沙门贤明。夙夜行礼不失其意。布施所乏使成道德。恣讲经典并化痴冥。以善方便不失其时。自安护彼一切众生。犹如牸牛食刍出乳。乳出酪酪出酥酥出醍醐。醍醐最柔特妙。其自安身愍哀十方。多所慈念多所安隐。诸天人民皆得蒙度。是人最尊无上无比为无俦匹为世大雄独步无侣。佛于是颂曰

若有众财业 以自好衣食

供养孝父母 不失其颜色

出游不犯禁 还返不违礼

造行常清白 顺法不荒迷

供敬奉尊长 谦逊明智者

启受博闻士 等心不慕邪

随时给妻子 各令得其所

慈赐奴仆使 衣食常丰足

奉沙门学士 布施授供养

从受深妙法 弃捐痴聋盲

愍伤十方人 不独为身行

常自安其已 亦解一切厄

譬如酥醍醐 本从刍草出

既可用安身 身和无疾疹

普哀众生类 其心常平一

以是四等行 速逮成至佛

佛告长者。出家修道学有三品。一曰声闻。二曰缘觉。三曰大乘。

何谓声闻。畏苦厌身。思无央数生死之难周旋之患视身如怨。四大犹虺五阴处贼。坐禅数息安般守意。观身恶露不净之形。畏色欲本痛想行识。怖地狱苦。饿鬼之厄。畜生恼结。人中之难。天上别离。不可称计。轮转无休如狱中囚。欲断生死勤劳之罪。求无为乐泥洹之安。但自为己不念众生。常执小慈不兴大哀。倚于音声不解空慧。三界犹幻。趣自济己不顾恩慈。是为声闻学。佛于是颂曰

畏无量生死 周旋之艰难

心已怀恐惧 唯欲求自安

坐禅而数息 专精志安般

观身中恶露 不净有若干

弃捐三界色 断欲得自安

不能修大慈 唯志乐泥洹

佛告长者。缘觉者。本发大意。为菩萨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以用望想求为尊豪天上天下咸令自归。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德重巍巍堂堂无能及者。不解如来色身所现。因世愚人不识大道。断生死流不能反原。尽生死本故为现身。相好严容。文辞言教以化愚冥。显示大明及著相好。谓审有色像。虽行四等四恩六度无极三十七品。观十二缘欲拔其原。不解本无悕望大道。正使积德如虚空界不得至佛。所以者何。用不达故。何谓不达。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四等四恩有所悕望。念救一切五趣生死。解空无想不愿诸法。晓一切法如幻化梦野马影响芭蕉泡沫皆无所有。道慧无形等如虚空。无所增坏普度众生。佛于是颂曰

本发菩萨意 志慕大乘业

但欲著佛身 不了无适莫

布施戒忍辱 精进禅息智

四等恩六度 惟己乐无为

慕三十二相 八十好巍巍

天上天下尊 脱五阴六衰

但察其粗事 不能观深微

虽欲度十方 心口自相违

不了如幻化 水沫泡野马

芭蕉如梦影 妄想甚众多

正使作功德 犹如江河沙

心怀无上真 不解除众魔

佛告长者。其大乘学。发无上正真道意。行于大慈等如虚空。而修大悲无所适莫。不自忧身但念五趣。一切众生普欲使安。奉四等心慈悲喜护。惠施仁爱益义等利救济十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六度无极无所悕望。以施一切众生之类。观于三界往返周旋。勤苦艰难不可称计。念之如父如母如子如身。等而无异。为之雨泪。欲令度厄至于大道。佛于是颂曰

发无上大意 行慈悲喜护

大哀如虚空 行等无适莫

立德不为己 唯为十方施

度脱诸群生 使至大道智

又有四事得至大乘。

一曰 布施给诸穷乏。

二曰 不择豪劣行轻重心。

三曰 所可施与无所悕望不求还报。

四曰 以此功德施于众生。

佛于是颂曰

布施摄贫穷 不行轻重心

志慧无悕望 不求还得报

愍念于群黎 往来周旋者

以此功德施 悉令至大道

佛告长者。奉戒有四事疾成大乘。

一曰 守口护身心不念非。

二曰 出入行步不失礼节。

三曰 不愿生天转轮圣王释梵之位。

四曰 以是禁戒惠施众生。

佛于是颂曰

常护身口意 心坚如太山

若出入行步 未曾失礼节

不愿生天上 释梵转轮王

则以此正行 用惠一切人

佛告长者。忍辱有四事疾成大乘。

一曰 若骂詈者不计音声。

二曰 若挝捶者计如无形。

三曰 若毁辱者谓如风吹。

四曰 有加害者常怀大哀。

佛于是颂曰

挝骂令默然 自计本无形

设有恨意起 心辄还自止

和心颜色悦 众人咸恭敬

用是得成佛 三十二相明

佛告长者。精进有四事。

一曰 夙夜奉法未曾懈废。

二曰 宁失身命不违道教。

三曰 勤讽深典不以懈惓。

四曰 广欲救济诸危厄者。

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夙夜奉大法 未曾有忽忘

宁自失身命 不敢违道教

诵习深经典 不以为懈惓

救济众危厄 不使心怀怨

佛告长者。禅思有四事。

一曰 乐习精修闲居独处。

二曰 静身口心令不愦乱。

三曰 虽在众闹常能定己。

四曰 其心旷然而无所著。

佛于是颂曰

恒好于精修 志闲居独处

静其身口意 未曾念愦闹

数处众乱中 心定无忽变

一心见十方 道慧起神足

佛告长者。智慧有四事。

一曰 解于身空。四大合成散坏本无主名。

二曰 其生三界皆心所为。心如幻化倚立众形。

三曰 了知五阴本无处所。随其所著因有斯情。

四曰 晓十二缘本无根原因对而对现。

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悉解其身空 四大而合成

散灭无处所 从心而得生

五阴本无根 所著以为名

十二缘无端 了此至大安

佛告长者。智慧复有六事。

一曰 解色如聚沫。

二曰 了痛痒如水泡。

三曰 思想如野马。

四曰 晓生死如芭蕉。

五曰 察识如幻。

六曰 心神如影响计本悉空皆无处所。

佛于是颂曰

解色如聚沫 痛痒如水泡

思想犹野马 生死若芭蕉

了识假譬幻 三界无一好

分别悉空无 尔乃至大道

佛告长者。慈有四事。

一曰 慈念十方。

二曰 如母育子。

三曰 极愍念之。

四曰 如身无异。

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慈念于十方 如母育赤子

常怀极愍念 如身等无异

佛告长者。哀有四事。

一曰 愍之。

二曰 为之雨泪。

三曰 身欲代罪。

四曰 以命济之。

喜有四事。

一曰 和颜。

二曰 善言。

三曰 说经。

四曰 解义。

护有四事。

一曰 教去恶就善。

二曰 常训诲归命三宝。

三曰 使发道意。

四曰 开化众生。

是为四。

佛于是颂曰

愍念为雨泪 身欲代其罪

舍命而济之 不以为怀恨

和颜演善言 讲法分别义

教去恶就善 诲归命三宝

佛告长者。有四法疾。成无上正真之道。

一曰 解空学无所求。

二曰 无想无所悕望。

三曰 无愿不慕所生。

四曰 常等三乘之业无去来今。

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解空无所求 无想悕望报

不慕愿所生 常等三世行

佛告长者。有四事法疾成佛道。

一曰 一切皆悉本净。

二曰 而解万物普如幻化。

三曰 生死断灭皆从缘对。

四曰 计其缘对本亦无形。

佛于是颂曰

一切悉本净 解物如幻化

生死从缘对 计本亦无形

佛告长者。有六法疾成正觉。

一曰 身常行慈无怨无结。

二曰 口常行慈演深慧义。

三者 心慈仁和调隐哀念十方。

四曰 护戒不造想求大乘之业。

五曰 正观见十方空道俗不二。

六曰 供足乏食救身之业以济危厄。

是为六。佛于是颂曰

身常行慈心 未曾捶怨结

口恒修言愍 演深慧之谊

心和仁调隐 哀念诸十方

护戒不起想 正观十方空

佛告长者。有四事疾成佛道。

一曰 奉精进业悉无所著。

二曰 教化众生道心不断。

三曰 游于生死不以患厌。

四曰 大慈大哀不舍权慧。

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精进无所著 教化未曾断

不患厌生死 不废舍权慧

佛告长者。开化众生有四事。

一曰 不信生死者则以现事祸福喻之。

二曰 不信三宝显示大道。

三曰 迷惑邪径指语三乘。佛道独尊而无有侣。

四曰 三界所有悉如幻化无一真谛。

是为四。佛于是颂曰

不信生死祸福示 堕邪见者显大道

佛道独尊而无侣 三界悉空如幻化

佛告长者。开化复有七事。

一曰 悭贪者教令布施。

二曰 犯恶者诲令奉戒。

三曰 嗔恚者劝令忍辱。

四曰 懈怠者化令精进。

五曰 心乱者诲令定意。

六曰 愚冥者教令至学智度无极。

七曰 不知随时显权方便。

是为七。佛于是颂曰

悭者教布施 犯恶令奉戒

嗔恚劝忍辱 懈怠劝精进

乱者使定意 愚冥教令学

智慧度无极 随时发善权

随时菩萨问佛。何故学者有上中下。不悉普等至大乘乎。

佛言。学者其心见有远近 解有深浅 志有优劣 故示三乘。计本无三假引为喻。譬如有人为国大臣聪明智慧。王之所重参谊国事。一以委托不怀疑虑。又斯大臣有三亲友。一曰太子。二曰尊者。三曰凡人。大臣举治国之政颇有漏失。众人潜入白之于王。谓图逆辟王闻怀疑问诸臣曰。当何罪之诸臣得便各重罪之。或言斫头。或言截手断足或言割耳及鼻。挑眼去舌。王察众臣所议甚重。告曰不然。此人明达偶有小失。不宜乃尔当捉闭著狱。诸臣唯从不敢复言。告边臣曰。速下文书令收敕臣闭在刑狱。时凡亲友闻之悲念。欲使出狱力劣不任。唯以衣被饮食所乏日日供之。亦不能令不见考治。尊者又闻心用辛酸。往至其所解喻狱吏。不令搒笞痛苦休息不堪出狱。至太子闻以为罔然。是吾亲亲无有重罪。众臣憎之谗之于王。不宜取尔。往诣王所具陈本末谓无逆肆。当用我故愿赦其殃。王用爱子即赦使出狱。与王相见令业如故。其国王者谓如来。其太子者智慧度无极善权方便菩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权慧之宜。乃能得出于三界狱。得成为佛广济众生。尊者亲友谓行净戒。免三恶趣不助三界。可受天上人间福不得至道。凡知友者。谓布施业。此适能脱饿鬼之界。不免地狱畜生之厄。所以者何。如其所种各得其类。发无上正真道意。奉于大慈无极大哀。开化一切故得至佛道。本典大道不达深法。不解进退中止自废。故为缘觉畏生死难往返周旋。但欲自济不念苦人故堕声闻。各随本行而获致之。

说是经时。给孤独氏居士五百长者。皆发无上正真道意。有数千人远尘离垢诸法眼生。箜篌乐器不鼓自鸣。飞鸟走兽相和悲声。当是之时。莫不欢喜自归佛者。

居士复问。初学道者始以何志。

佛言。先习五戒自归于三。

何谓五戒。

一曰 慈心恩仁不杀。

二曰 清廉节用不盗。

三者 贞良鲜洁不染。

四曰 笃信性和不欺。

五曰 要达志明不乱。

何谓三自归。

一曰 归佛无上正真。

二曰 归法以自御心。

三曰 归众圣众之中所受广大。犹如大海靡所不包。

复有四法。一曰道迹。二曰往还。三曰不还。四曰无著。缘觉至佛无上大道。得天人身皆由之生。次行四等四恩四辩六度无极大慈大哀得成大道。前知无穷却睹无极。教训十方何智不逮。

阿难问曰。此经何名。云何奉行。

佛言名曰解俗家。业三品之财出家修道无上正真。其要号曰演道俗业。

佛说如是。贤者阿难。给孤独居士。五百清信士。莫不欢喜。

菩提:观世音菩萨的故事

是根据《悲华经》、《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等诸多观世音菩萨经典改编而成。从2009~2011年,我们依次创作了《不眴太子》、《童子发愿》、《六字大明陀罗尼的故事》与《大悲心陀罗尼的故事》。大家经常听到的大悲咒,即是大悲心陀罗尼。这流传数千年的

阿菩提:童子发愿

本片根据《观世音菩萨授记经》改编制作。在过去无数劫以前,善根深厚的宝意童子和宝上童子在“金光师子游戏如来”前初发了“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这两位童子就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阿菩提:地藏菩萨的故事

在过去很久以前,地藏菩萨有一世生为福德深厚的婆罗门女。她为了超度曾诽谤过佛法的母亲,端坐思惟佛号一日一夜,经佛力加持后终于来到母亲的所生之处……

阿菩提:不眴太子

本片根据《悲华经》第三、第四品内容改编制作。在过去无数劫前,有位转轮圣王有一千个儿子,长子叫不眴,次子叫尼摩,父子供养宝藏如来并修习佛法。不眴太子发下了成佛大愿,如来命名他为“观世音”。

阿菩提:弥勒菩萨上生经

本片将佛经原文再现,详细描述弥勒菩萨的形象、转生兜率陀天的美景、弥勒法门的修习方法与条件等,值得每一个与弥勒菩萨有缘的众生了解。

阿菩提: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当大水严重威胁着你,却用尽办法也无法脱困时,请不要放弃,一定要试试这最后的救命之法。《观世音菩萨普门品》8集动画短片是根据《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内容改编制作。用8个故事分别讲述了观世音菩萨循声救苦(救水难、火难、风难、鬼难、刀难、刑杖难、囚难)、满愿

阿菩提:两个国王

在久远以前,那时的地藏菩萨和好友分别是两个小国的国王,他们的国家富足安定,可邻国人民却生活在恐惧和饥饿中,为了一切众生的安乐,他们决定……

阿菩提:弥勒下生成佛记

本片详细描述了未来弥勒菩萨下人间时的美好国土,国土中众生的生活状态,弥勒成佛的传道法会,以及迦叶尊者交付法衣之后入涅槃的动人故事。

阿菩提:婆罗门女

在过去很久以前,地藏菩萨有一世生为福德深厚的婆罗门女。她为了超度曾诽谤过佛法的母亲,端坐思惟佛号一日一夜,经佛力加持后终于来到母亲的所生之处……

阿菩提:六字大明陀罗尼的故事

六字大明陀罗尼,被称为观世音菩萨的心咒,是所有密咒的根本。长久以来有无数人歌咏传唱着它,因而广为人知。虽然如今,我们能常常听到这美丽的咒语,可又有谁知道,曾经它是那样得来不易。

阿菩提: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本片出自《楞严经》第五卷,在楞严法会上,大势至菩萨解说了自己得证圆通的方法:唯有“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有间断,如此念佛一心不乱,必能得三摩地,以这个法门最为第一。

阿菩提:大悲心陀罗尼的故事

大家经常听到的大悲咒,即是大悲心陀罗尼。这流传数千年的咒语到底从何而来?我们熟知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又是如何诞生的?本片将给您一个答案!

阿菩提:普贤行愿品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普贤行愿品〉位于全经之末,由善财童子的请问而引出了普贤菩萨具体宣说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内容,这一卷经文被列入“净土五经”,具有深远的意义。

阿菩提: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王舍大城中的阿阇世太子受到恶友提婆达多的唆使,想要害父篡位。他的母后韦提希无法营救老国王,悲痛哀伤地向世尊请教自己与恶子的因缘,更不再眷念阎浮提世界,想要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于是佛陀详细为她宣说了观想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和往生到那里的九品阶次。到了佛陀晚年时,太子

阿菩提: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在过去无数劫前,有一位法藏比丘勇猛精进地修行,在佛前宣说了四十八个宏大誓愿。他成佛名号为“阿弥陀佛”(无量寿佛),他成就的“极乐世界”佛国,宽阔广大,具足一切庄严之相,能令一切众生成就功德。

阿菩提: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佛说十善业道经经文摘自《乾隆大藏经》第六十七册、七九五页。)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

阿菩提: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佛从禅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二国之间。有一大树。名尼拘类树。高百二十里。枝叶方圆。覆六十里。其树上子。数千万斛。食之香甘。其味如蜜。甘果熟落。人民食

阿菩提:微妙比丘尼的故事

《微妙比丘尼的故事》在佛教《贤愚经》第三卷中的《微妙比丘尼品》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些妇女出家后,深感过去的各种欲念、邪思乱想依然强盛。她们便结伴向一个叫作微妙比丘尼的尼姑请教。微妙比丘尼回答道:人的贪欲念头和行为就如山泽之中的烈火一样,

其实讲佛教的故事您听了可能更容易了解佛教。因为佛教不是迷信,也不是虚无缥缈的,佛教很现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佛教的故事您可以到新浪网的爱问知识共享里找叶曼的佛教故事,和其他讲座,高清的MP3压缩文件,很好的。

现代高僧,我知道的有家喻户晓的净空大德,当代的达摩祖师宣化上人,五台山的梦参长老,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台湾慧律法师,深圳本焕长老,河北净慧长老,江西东林寺的大安法师,马来西亚法宣法师,他们的视频网上随时有。

我是专门看他们的讲座的,感觉很好。愿佛保佑您~

您好,末学向您推荐几部佛学入门在线电视:

《了凡四训》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740883html

《俞净公遇灶神记》http://wwwfodizicom/fofa/list/377htm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的“婆罗门女救慈亲”故事http://wwwfodizicom/fofa/list/2085htm

《逆缘》http://vyoukucom/v_playlist/f2765656o1p0html

还有很多佛家故事都以卡通动画片的形式在这个网站上:http://wwwfodizicom/fofa/5_1htm 非常的好,通俗易懂,老人和孩子都看得懂。

《逆缘》尤其适合中老年人看,《俞净公遇灶神记》和《了凡四训》,各各年龄段的人,不论男女,都很适合的。给孩子和年轻人看看《弟子规》也是非常好的,都在我给您发的佛教卡通的网站里。望您全家都能够对佛法有所了解,信佛念佛。

另外净空法师的讲记都很通俗易懂,在对佛法有了一些认识后就可以看了,到时可以从先看净空法师讲的《认识佛教》、《重视因果》、《人生苦短》、《地藏菩萨本愿经》看起。网址是:http://wwwfodizicom/fofa/1_24htm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普愿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236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