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鹧鸪

古诗词中的鹧鸪,第1张

鹧鸪

朝代:唐代

作者:郑谷

原文: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译文

鹧鸪在温暖的烟色荒地上面嬉戏,只见他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

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象。

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

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

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们的情怀水乳交融;

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注释

⑴戏:嬉戏。

⑵烟芜:烟雾弥漫的荒地。

⑶锦翼齐:彩色的羽毛整齐。

⑷品流:等级,类别。

⑸雨昏:下雨天空阴沉。

⑹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

⑺黄陵庙:祭祀娥皇、女英的庙。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

⑻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⑼乍(zhà)闻:刚听到。

⑽征袖:指游子的衣袖。征,远行。

⑾翠眉:古时女子用螺黛(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画的眉。

⑿湘江阔:宽阔的湘江。湘江:长江支流,在今湖南省。

⒀苦竹:竹的一种,笋味苦。

⒁日向:一作“春日”。▲

鹧鸪

(554人评分) 81

朝代:唐代

作者:郑谷

原文: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鹧鸪在温暖的烟色荒地上面嬉戏,只见他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

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象。

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

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

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们的情怀水乳交融;

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注释

⑴戏:嬉戏。

⑵烟芜:烟雾弥漫的荒地。

⑶锦翼齐:彩色的羽毛整齐。

⑷品流:等级,类别。

⑸雨昏:下雨天空阴沉。

⑹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

⑺黄陵庙:祭祀娥皇、女英的庙。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

⑻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⑼乍(zhà)闻:刚听到。

⑽征袖:指游子的衣袖。征,远行。

⑾翠眉:古时女子用螺黛(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画的眉。

⑿湘江阔:宽阔的湘江。湘江:长江支流,在今湖南省。

⒀苦竹:竹的一种,笋味苦。

⒁日向:一作“春日”。▲

赏析

作者:佚名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其鸣为“钩辀格磔”,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郑谷咏鹧鸪不重形似,而着力表现其神韵,正是紧紧抓住这一点来构思落墨的。

  开篇写鹧鸪的习性、羽色和形貌。鹧鸪“性畏霜露,早晚希出”(崔豹《古今注》)。“暖戏烟芜锦翼齐”,开首着一“暖”字,便把鹧鸪的习性表现出来了。“锦翼”两字,又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在人的心目中,鹧鸪的高雅风致甚至可以和美丽的山鸡同列。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雕细镂的描绘,而是通过写其嬉戏活动和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勒,从而启迪人们丰富的联想。

  首联咏其形,以下各联咏其声。然而诗人并不简单地摹其声,而是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韵。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这一带,历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怀。这样的特殊环境,已足以使人产生幽思遐想,而诗人又蒙上了一层浓重伤感的气氛: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此时此刻,畏霜露、怕风寒的鹧鸪自是不能嬉戏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鸣了。然而“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反复吟咏,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二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对此,沈德潜赞叹地说:“咏物诗刻露不如神韵,三四语胜于‘钩辀格磔’也。诗家称郑鹧鸪以此”(《唐诗别裁》),正道出这两句诗的奥秘。

  五、六两句,看来是从鹧鸪转而写人,其实句句不离鹧鸪之声,承接相当巧妙。“游子乍闻征袖湿”,是承上句“啼”字而来,“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鹧鸪声而发。佳人唱的,无疑是《山鹧鸪》词,这是仿鹧鸪之声而作的凄苦之调。闺中**面对落花、暮雨,思念远行不归的丈夫,情思难遣,唱一曲《山鹧鸪》吧,可是才轻抒歌喉,便难以自持了。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在诗人笔下,鹧鸪的啼鸣竟成了高楼**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了。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最后一联:“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诗人笔墨更为浑成。“行不得也哥哥”声声在浩瀚的江面上回响,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这是颇富想象的。“湘江阔”、“日向西”,使鹧鸪之声越发凄唳,景象也越发幽冷。那些怕冷的鹧鸪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然而在江边踽踽独行的游子,何时才能返回故乡呢?终篇宕出远神,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清代金圣叹以为末句“深得比兴之遗”(《圣叹选批唐才子诗》),这是很有见地的。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难怪世人誉之为“警绝”了。▲

全诗通过描写鹧鸪的习性、羽色和形貌,并咏写了鹧鸪的啼叫引起过往行人的共鸣,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描绘出一幅清幽凄冷的景象。诗人着重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

您好。

和谢豫章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 曹邺

碧树杳云暮,朔风自西来。

佳人忆山水,置酒在高台。

不必问流水,坐来日已西。

劝君速归去,正及鹧鸪啼。

天仙子 皇甫松

踯躅花开红照水,鹧鸪飞绕青山觜。行人经岁始归来,千万里,错相倚。懊恼天仙应有以。

鹧鸪词的诗词有:《山鹧鸪词》《山鹧鸪词》。

鹧鸪词的诗词有:《杂曲歌辞。鹧鸪词》《吹柳絮(鹧鸪词)》。拼音是:zhègūcí。结构是:鹧(左右结构)鸪(左右结构)词(左右结构)。注音是:ㄓㄜ_ㄍㄨㄘ_。

鹧鸪词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1亦作"鹧鸪辞"。2唐教坊曲名。又称《山鹧鸪》。《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录《鹧鸪词》有唐李益一首_李涉二首。李益所作曲辞_《全唐诗》卷二八三题作《山鹧鸪词》_题下注曰:"一本题上无'山'字。"参阅任半塘《唐声诗下编.格调一》。3词牌名。《瑞鹧鸪》的别称。宋汪_有《鹧鸪词》一首。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__辞”。⒉唐教坊曲名。又称《山鹧鸪》。《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录《鹧鸪词》有唐李益一首、李涉二首。引李益所作曲辞,《全唐诗》卷二八三题作《山鹧鸪词》,题下注曰:“一本题上无‘山’字。”参阅任半塘《唐声诗下编·格调一》。唐高骈《赠歌者》诗之一:“酒满金尊花满枝,双蛾齐唱《__词》。”词,一本作“辞”。宋王安石《春日席上》诗之一:“今日樽前千万恨,不堪频唱《__辞》。”明徐霖《绣襦记·襦护郎寒》:“挥笔写就了龙蛇字,把摇槌唱一个《__词》。”⒊词牌名。《瑞鹧鸪》的别称。宋汪_有《__词》一首。

三、网络解释

鹧鸪词(李益诗作)乐府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近代曲辞》收录李益的《鹧鸪词》。这首诗清新含蓄,善用比兴,具有民歌风味。抒情手法全靠气氛的渲染与烘托,很有特点。鹧鸪词(汉语词汇)词语释义鹧鸪词,亦作“鹧鸪辞”。⑴唐教坊曲名。又称《山鹧鸪》。《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录《鹧鸪词》有唐李益一首、李涉二首。李益所作曲辞,《全唐诗》卷二八三题作《山鹧鸪词》,题下注曰:“一本题上无‘山’字。”参阅任半塘《唐声诗下编·格调一》。唐高骈《赠歌者》诗之一:“酒满金尊花满枝,双蛾齐唱《鹧鸪词》。”词,一本作“辞”。宋王安石《春日席上》诗之一:“今日樽前千万恨,不堪频唱《鹧鸪辞》。”明徐霖《绣襦记·襦护郎寒》:“挥笔写就了龙蛇字,把摇槌唱一个《鹧鸪词》。”⑵词牌名。《瑞鹧鸪》的别称。宋汪_有《鹧鸪词》一首。

关于鹧鸪词的诗句

隔江人唱鹧鸪词那时同唱鹧鸪词南兰陵郡鹧鸪词

关于鹧鸪词的成语

强词夺正片词只词冗词赘句

关于鹧鸪词的词语

出言吐词义正词严枝词蔓说潜台词遣词措意故甚其词强词夺正造言捏词官样词章枝词蔓语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鹧鸪词的详细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241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