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定的关系,但没有根本关系。
说有关系,是指词牌自身的句式、字数、押韵情况,对不同的感情色彩表达会有些影响。例如:
句子短、字数少的小令,方便表达热情欢快的情绪;而句子长、篇幅长的长调,有利于反复吟唱某种曲折而深沉的情绪。
押平韵的比较敞亮、高亢;押仄韵的往往或低沉、或激扬。特别是一些押入声韵的,如“忆秦娥”、“桂枝香”等,因为入声短促,更适合表现悲壮情绪。
但这些不是截然如此,同一个词牌,都可以写出不同感情色彩的作品。
词牌名和词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原创的词(即某个词牌的第一首词),词牌名和词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有联系的,如李白的《忆秦娥》,张志和的《渔歌子》、后唐庄宗的《如梦令》……举例不胜其繁。因为词牌的名称往往是从第一首词中取首句,或某个词,或某几个字,来命名,使之能代表或能联想到整首词为目的。
以后的作者,就只是按谱(词牌)填词就行了,如果你一定要填一首与该词牌有联系的词,你就可以在该词牌的副标题下,写上“本意”。
词牌名与词作内容的什么有关
词牌名和内容很有关联,基本上看词牌就已经把词的内容限定住了。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情感定位,如:破阵子是古时军营之作所以如果写情爱方面的就不行了,从平仄和语感上都不会和谐。
具体的什么词牌陪什么内容得详细了解。是一个很深奥的学问。
词牌名与什么有关
似乎词牌名是限定这首词是如何唱的不同的词牌名唱法不一样,因为古代的词就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歌一样
词的词牌决定词的什么?词的题目和词的什么有关?
词的词牌决定词的曲调,词的词题同词的内容有关
词牌名的用途除了涉及到每句话的长短,还和什么有关?
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
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
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
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原来的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等)
⑵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如"浪淘沙","西江月"等)
⑶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临江仙"----原写水仙,"双双燕"----原咏燕子等)
⑷取别人诗句中几字(如"醉春风"----李白"丝管醉春风","看花回"----刘禹锡"无人不道看花回"等)
⑸取某些历史故事(如"解连环"----出《庄子》"连环可解也","塞翁吟"----出《淮南子》塞翁失马等)
⑹取本词几字(如"忆秦娥","占春芳"等)
⑺词人自制,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们作的曲自己填上词,再根据词意自定;
⑻用原有词牌,增字数后改称(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
⑼根据词的字数定(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
⑽有综合两个词牌定的(如"江城梅花引"等)
⑾用人名(如"西施","虞美人"等)
⑿用地名(如"南浦","伊川令"等)
⒀用乐调(如"角招","四犯令"等)
当然,还应该注意到词牌名的四种情况:
⑴调同名异,也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皆为别名;
⑵调异名同,也就是几个调同名。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外还有"子夜歌"的正调,完全与之不同;
⑶调异句同,即有些词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容混淆也。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三调,均为五句,两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声韵。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却不尽相同,不能把它们视为同调;
⑷调同句异,也就是一调数体。一个词牌之下,有数种不同的词体,当然,其中有正格和别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为正格,苏东波"大江东去"则为别格。
以下流行词谱,足资参考:
⑴《白香词谱》[清]舒白香 收100调
⑵《唐宋词格律》龙榆生 收150调
⑶《汉语诗律学·词谱举要》王力 收206调
⑷《词律》[清]万树 收825调,1670体
⑸《词谱》[清]王奕清等 收826调,2306体
词牌名和饭食有关的
其实这个不一定,相同词牌只是句式,字数要一样,表达的情感可以完全不同!只能是取其代表作,就代表作来说
岳飞的 满江红 收复河山 名句: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厥。
秦观的 鹊桥仙 赞美爱情 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苏轼的 念奴娇 咏史怀古 咏怀三国赤壁人物的豪迈 名句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的 江城子 吊念亡妻 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 水调歌头 思念兄弟 感慨人生 名句: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辛弃疾 清平乐 农家生活的闲适安宁 名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陆游 诉衷情 表达人生的无奈 名句: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
姜夔的 扬州慢 咏史怀古 带着国家衰败的哀伤 名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工作都几年了,很多都不记得了,总是宋词前后期的主流不一样,后期主要是抗金为主题的,前期爱情 怀古的多。难得百度这个专栏有人问点有水平的,不然一天就是小孩子追姑娘藏头诗,恶心人啊!
有关积极向上的词牌名
满江红。千秋岁。一丛耽。天仙子。清平乐。蝶恋花。浪淘沙。定风波。满庭芳。贺新郎。临江仙。齐天乐。永遇乐
词牌名和题目与文章内容是否有关
如果词牌名取自词的内容, 就是词牌名也是词题 ,如果不是就各自为政了
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字句不多,称为令词。北宋后期,出现了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称为慢词。令、慢是词的二大类别。慢,古书上写作曼,亦是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
元 周德清《中原音韵》中关于宫调有这样的论述:仙吕宫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伤悲,中吕宫高下闪赚,黄钟宫富贵缠绵,正宫惆怅悲壮,道宫飘逸清幽,大石风流蕴藉,小石旖旎妩媚,高平条畅洸漾,般涉拾掇坑堑,歇指急并虚歇,商角调悲伤婉转,双调键捷激袅,商调凄怆怨慕,角调呜咽悠扬,宫调曲雅沉重,越调陶写冷笑。
韵部的不同,表达的声情自然也不尽同。如平声韵和畅舒缓,常表达平和婉转的情调;上声韵舒徐徐高亢宜表达清新绵邈、慷慨豪放的情感;去声韵劲厉沉着,宜表达挹怒幽怨、高亢响亮的感情;入声韵迫切逋峭,宜于表达清劲迫切、激越峭拔的情志。
小令:菩萨蛮、浣溪沙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鹊踏枝》唐教坊曲名。后晏殊词改其名为《蝶恋花》。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又名《黄金缕》、《凤栖梧》、《一箩金》、《鱼水同欢》、《细雨吹池沼》、《明月生南浦》、《卷珠帘》、《江如练》等。 很多人填过,其中较出名的有柳永和欧阳修的。也主要是写爱情。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入小石调或商调,以表达低徊掩抑、哽咽幽怨感情为多。
青玉案 ,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适宜表达低佪掩抑、哽咽幽怨的感情,是因为全阕都用仄声字收脚,这就呈现一种拗怒的声容,也包含欲吞还吐的情调。
·《永遇乐》:慢词。《乐章集》入“歇指调”。晁补之《琴趣外篇》卷一于“消息”之下注:“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兹以苏、辛词为准。一百四字,前后片各四仄韵。感情较为激越,表达慷慨激昂的情感(还有满江红、沁园春、水调歌头)。
·《踏莎行》:双调小令,《张子野词》入“中吕宫”。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四言双起,例用对偶。又有《转调踏莎行》,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韵。入中吕宫,常以描景抒情,多为愁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