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南渡》尾联“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是表达作者放浪江湖的归隐之意,这也是作者失意后的一种无奈。
《利州南渡》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这是一首寓意于景的抒情诗,诗人以朴实、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声色并茂、诗情画意的晚渡图,抒发了诗人欲步范蠡后尘忘却俗念、没有心机、功成引退的归隐之情,反映了诗人淡泊仕途、厌倦名利的心境。诗的开头写渡口和时间,接着写江岸和江中景色,进而即景生情,点出题意。全诗脉络清晰完整,色彩明朗;用词朴实无华,清新自然;境界闲适旷远,极富神韵。
利:用典用的好了,可以让诗词内容包罗万象,在较为短小精悍的字数中,可以纵横古今,有博大的感觉
弊:用典过多或者用典邪僻,会给阅读的人带来很大的理解障碍,必须依靠评注等较为专业的书籍才能大概把握住诗词内涵
其实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用典要把握住一个度在这里举一个用典很好的例子:辛弃疾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其实这首词中,为写离别之苦,几乎是句句用典词中先用啼鸟作为引子点名主题,纵横古今生离死别的典故,引用了5个,行文气势如虹,扶摇直上,而后止于悲,又以啼鸟收尾,回归到主题中,可谓妙极
不过同样是贺新郎,这首词似乎并不如另外一首流传得更广:
辛弃疾 贺新郎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这首也是用典的佳作,不过主要是引用陶渊明的典故,多数人读来并不会感到太难懂所以这首似乎更易被大众所接受,且词人自己也对这首词颇为偏爱可能因为更直接、爽快的抒发了自己的感情读来畅快淋漓,有词中李白的洒脱之感
就以上这两首词进行对比,其实第一首无论从结构还是抒情或者衬托渲染等艺术手法来看,都非常完美,但是它引用的典故数量过多,5个,这就给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我当时为了比较准确的把握这首词的内容,查了整整一个下午的资料但是这首词在抛除了理解的障碍之外,其实在感情传达上也非常的饱满,读来感人至深
如果单纯从用典和抒情的角度来说,我觉得,用典其实有它的优势,但是相对而言,想要写好的难度也更高如果掌握的不好,化用的不当,那还不如不用但是一但掌握的适度,用的好,用典反而可以大大提高词作的艺术水平,就像议论文中加入了有力的论据,抒情文中夹杂了华丽的词句,感觉是一样的它让诗词的内容更丰满,感情也更浑厚为什么读辛词就会有一种非常耐读的感觉,词中感情表达饱满而复杂,不仅仅是简单的豁达、悲伤、沉郁、洒脱,这些简单的词都难以涵盖他词作中的丰富感情,大约就是因为用典纯熟,信手拈来的化用其词作之间,所以才让人回味无穷吧
以上为某人一己之见,仅做参考
诗词中典故的作用:\r\n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r\n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r\n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诗歌中使用典故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n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r\n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r\n1.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r\n2.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r\n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r\n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从抒发情感类型的角度,我们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r\n1.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r\n2.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r\n3.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r\n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r\n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n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r\n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还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
典故如下:
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化用李白诗《把酒问月》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出自唐人传奇《周秦行纪》(托名牛僧儒所作)。其中有诗云:“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三、“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脱胎于石曼卿以李贺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为出句的对句“月如无恨月长圆。”
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化用了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以及许浑《怀江南同志诗》:“惟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
诗中描述的意境: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表达的情感:
作者因政治失意以及和其弟苏澈的离别,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阔达的胸襟。
《水调歌头》原文如下: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用典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
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典的作用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泊秦准 (杜牧)
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指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4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
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正是用典的魅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典还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严谨。在增加诗歌内涵的同时,还增加其外形之工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