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墨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诗人自己不畏权贵、蔑视功名利禄的高洁情怀。所以诗人看来,他画笔之下的梅花不需要有美丽的颜色,只要能长久保留住她的清香之气就足够了。这是诗人对梅花精神的独特体会,也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

该作品是白居易在经历了痛苦的思想斗争后,他内心蓄积着的愤慨和忧伤、思想上的矛盾和牢骚,除了付之庐山山水,只能诉之笔墨,因而满怀真情,写出了这封深挚动人的书信。

这封信表达的感情十分真挚动人。在抒写别情、絮道家常时,语言淳朴自然,充满深情,使两人深挚的友谊跃然纸上。在描写草堂景物时,以写景如画之笔,细致入微地把草堂周围的景物真切地描摹出来了。

而且情景交融,借助骈句,巧妙地传达出了自己的喜悦之情。还有,信中两首抒写彼此相念的赠诗,更使信增加了感人的力量。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白居易与元稹久别重逢,两人经常畅谈达旦,喝酒吟诗。但时隔不久,元稹就因为直言劝谏,触怒宦官,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彻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嫉恨,宪宗听信谗言,遂将他贬为江州司马。

这封书信体散文写于元和十二年(817 年),白居易47岁。是年,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已经度过了三个年头,也是他进士及第后从政的第十八年。司马,历来是中唐时期安置朝廷贬官的职务,隶属刺史,有职无权,形同虚设。

这对于一个积极进取、才华横溢且有着远大抱负之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三年来,孤独居住在偏远的贬谪之地,作者内心满腔怨愤,无处倾诉,一旦找到出口,作者的情感不可遏制,因而满怀着深情写下了这封沉郁悲痛、感人至深的书信。

王冕的<墨梅>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托物言志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李清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也被很多后人广为传颂,都在赞扬项羽的精神。项羽之勇,千古无出其二,如果当时选择回到江东,重新招兵买马,东山再起也不是没有可能,可是为什么项羽说自己没有颜面面对江东父老,从而选择自尽呢?

第1个原因是项羽太过于高傲自负,自己本来应该成为天下的霸主,可是这千载良机却被自己错过,反而迎来了如今的败局。其实这与项羽的出身也离不开关系,他本身就是一个贵族出身,平日里都是一个爱好面子的人,如果不是注重面子也不会逼走韩信,更不会有如今的惨败。所以今日的失败最大原因就在于项羽自己,家乡人本来对自己寄予了厚望,但是自己却辜负了家乡人,所以项羽才会说到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第2个原因是项羽觉得自己对不起一起征伐天下的江东子弟,当初那些江东子弟们跟着项羽,对他给予了信任,可是如今在项羽的统领之下,江东子弟们纷纷丧命,这都与项羽有着莫大的关系。与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江东子弟们大都战死,如今只剩下了自己一人,又有什么颜面回去面对父老乡亲呢?

如果换做是一般的将军,可能会选择忍辱负重,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是项羽不同,西楚霸王的称号早已响遍天下,就算是要失败也要败得轰轰烈烈。项羽真的是一个非常可惜的将军,天下应该是他的,可惜被他弄丢了。当深爱着自己的虞姬自尽之后,项羽的内心恐怕也没有多少求生意志了吧,对此大家都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

流年芳华(血色残阳同人)

江湖红颜

今夜墨色

守候的濡沫

醉红尘

流年醉

逐浪杀

花开花落

斜辉脉脉水悠悠

陌上花落

你能接受我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430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