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说明各个因子之间没有区分好
感知价值这一块的问卷题项没有设计好
如果说你问卷的信效度都可以的话,那么就要分析分析是不是要考虑重新设计题项
但是我觉得这五个价值你可以就直接把它归纳成一个因子“感知价值”
具体情况还要结合你的模型具体分析
享乐主义(Hedonism),又叫伊壁鸠鲁主义(Epicureanism),出现在 18 世纪的一种动机学说。是动力心理学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认为人的行为由人的趋乐避苦欲望所引起。
现在的享乐主义主张当前的快乐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人的行为目的是寻求当前的快乐或逃避眼下的痛苦。18 世纪和 19 世纪的享乐主义属于未来的享乐主义和社会的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之先驱是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所有行为皆是基于要给最多的人数获得最大的快乐。
扩展资料
对社会的危害:
1、造成人们的精神颓废。
享乐主义使人们尽情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肉体上的快乐,容易使人们陷入意志消沉的状态之中。
2、造成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人们用一切手段进行享受,用一切办法刺激自己的感官,必然造成人们的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使本来就已经很紧张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更加紧张。
李清照的爱情价值观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作家,不仅她的作品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她的爱情也是至今受人关注和向往的。李清照的两次婚姻中,既有难得的幸福,又有不可避免的不幸。而在她的爱情中我们可以发现她毫无封建女性的卑顺之气,本着男女平等的意识,抛弃了封建传统强加于女性身上的束缚,追求志同道合的爱情。因此,她的爱情体现出突出的女性意识。 一、李清照爱情中突出的女性意识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个男权社会,文化传统也是男子本位的文化传统。女性处于边缘地位,被排除在社会的名利场之外。她们只属于家庭,不属于社会。“嫁人”几乎是向她们敞开的唯一“职业”,因此她们对婚姻有更多的憧憬和设想。如黑格尔所说:“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和推广成为爱情。爱情成为整个生命。”[1](P327)而在这种极力宣扬男尊女卑的时代里,婚后女子大都老实服帖地接受丈夫的辖制。司马光也宣扬这种男尊女卑的观点,他在《训子孙》中说:“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阳也;妻,阴也。天尊而处上,地卑而处下。日无盈亏,月有圆缺。阳唱而生物,阴和而成物——故妇专以柔顺为德,不以强辩为美也。”(《训子孙》) 对女性而言,禁忌颇多,防范弥严,出现了“诸妇必须恭敬,奉舅姑以孝,事丈夫和,无故不出中门,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如其*狎,即宜屏放”(《郑氏家范》)等禁锢说教。妇女处在卑下位置,坚守着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支配自身命运的权利。而李清照没有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女子那样逆来顺受,恪守女子以含蓄温柔、敦厚顺从为美的传统道德,而是以清醒的女性意识向世人宣告自己是作为有内心感受的活生生的人的存在,积极争取爱情中的人格独立平等。这种爱情理想超越了时代,确切的说是对时代意识形态的超前。 1、清晰的自我形象。 首先,自我形貌形象的关注。当女性从沉重的男权社会中觉醒,以自己的视角观察人生时,她们发现的第一个美好形象就是她们自己。李清照的词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她的心路历程记录。因而词中对自我形象的描写是其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描写爱情的词中。如“绣面芙蓉一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开”(浣溪沙),将自己比做一株出水芙蓉,亭亭玉立,袅袅娜娜。更多的时候这种形貌形象的描写是通过咏花委婉含蓄地表示出的。如《减字木兰花》是对自己美貌的自信,“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犹带彤霞晓露痕”。这是多么美丽的花呀!含苞待放,红艳欲滴。词的下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李清照写花是为了突出自己容颜之美,这里可见其对自己容貌的自信,才会有“云鬓斜簪”,“让郎比并看”。李清照在写相思之苦时,也没有忘记对自我形象的美化。如《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西风中,满蕴着愁苦,无力摇摆的菊花,正是被思念煎熬的容颜憔悴的女词人。这里没有因相思而起的蓬头垢面,没有百无聊赖,而是像菊花一样,虽有愁苦不能摆脱,但仍有一种凄楚的美丽,这美让人怜,让人痛。人们在花上看到自己的青春美貌,也感悟到青春美貌的短暂和脆弱。对大多数女性来说青春美貌是她们获得爱情和婚姻的唯一资本,李清照虽然是个才女,青春美貌仍然是她的一笔巨大财富。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中表达了女词人对花的怜惜,对青春红颜易逝的无限伤感。 其次,人格形象的关注。几千年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灌输和压抑,无数次自我选择斗争的失败,使女性的自我意识渐渐沉寂了。自我意识的彻底丧失带来的是对生活的“责任式”对待和知天乐命的生活态度。生活对于她们不再是一种生命的追求、幸福的体验、享乐的获得,而完全的外在于她们,变成一种负担、一种折磨。这种情况下女性往往只是卑弱、屈辱和依附的载体,在她们的爱情婚姻中只有卑顺、服从。而李清照的爱情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她特别看重人格的独立。她在情感中体现的是一个真正属于女性的自我,是一种独立的人格形象。她在情感中有女性的娇羞,但仍保持着女子的自尊自爱,她也因爱而失落惆怅、幽怨和痛苦,然而这绝不是作为依附者失去依附对象的愁苦埋怨,是主体自我情感的流露。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极写相思之深。但从“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话语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情是双向的,是女性同所爱之人的相互交流。又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词人极写相思、孤独、寂寞,而我们看不出任何人格依附的痕迹。同时“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人比黄花瘦”等话语中,可见一个清冷空寂、吐着幽香的美学意境中孤影伶仃的女性形象,这是李清照自我人格清幽高洁的体现。作者以爱菊的陶渊明自喻,这不是她的女性意识的失落而是独立人格的展示,同时也是平等意识的体现。 总之,在李清照的爱情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独立的人格,如果说第一次婚姻中她的形象还有点柔弱的话,那么在第二次婚姻中则体现出她更明显的人格特点。在第二次的毫无半点爱情的婚姻里,李清照便以决绝的态度,不惜身受牢狱之苦,甘心冒世人讥笑之耻,与之(张汝舟)离异,这里可见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强个性和追求男女平等的高洁人格。
界观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体的看法,包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又称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型别,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世界观和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关系。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
人生观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⑥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价值观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发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定势,或曰社会行为模式。
价值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著关键的作用,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 ,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著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这种价值冲突的结果,总的趋势是前者逐步让位于后者。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社会改革的前提,又是社会改革的必然结果。
怎样认识自己的三观?怎样才知道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什么是人生观这个话题,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
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其实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够写明白的,也是需要一段时间去认识自己。。
做义工,帮助残障协会,救助穷困人家。。等。若能了解,体会民间疾苦就会有爱心,我觉得有一颗善良的心,和大爱,无私的心是基本的做人道理。。慢慢的你自然的会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你能提问这问题我认为你已经朝这方向走了。。。。让我们一起学习。。
如何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其实人生的价值观是在经历了不同的事物之后产生的。并不是一定要保持一样的,因为很多时候人生中的大事都会改变你的态度,所以这就相当于不是一个定值一样
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那都是他们/她们自己的事,素质,人品。
他们/她们父母素质都不行,子女还行嚒!父母的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会影响到孩子们一生的。
他们/她们所接触的所有事情,和所处的环境更加会影响到他们,行为,习惯等等之类的。
对于他们/她们根本无法说,他们/她们就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罪恶,真是造孽啊!
但是没有办法,人要要繁衍生存,发展。
时间和空间都在慢慢的变化、消逝,人类也是要继续发展的,在这个空间中也是不可忽视且是必须存在的一种物体,是客观的,我们无法改变!
呵呵,所以,关于他们/她们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能在于他们/她们自己如何去看待了。
上面那位朋友的回答似乎是照搬书本上的东西哦,没有啥意思,说的那些上过初中的人都知道,都是空幻虚无的东西,哎!没有办法,大家还不都是照着那样在做,一成不变的那样,呵呵。
我都不驳斥,我也是过来人,只要自己做到自己满意的那种程度就足够了,又何必在乎别人的所作所为,甚至是所想呢,那都是更加无聊的东西了,毫无意义!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么认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什么是人生观这个话题,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而世界观通常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世界观不同,表现为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是一种根本的改变。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我们党把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的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络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的最具体、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以及我们认识世界和世界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循这一思想路线和科学的世界观,做到在实践的基础上,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尊重客观规律,注重调查研究,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总结经验,使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唯物而辩证地统一起来。正如 所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得的一切胜利,得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就是一个工厂……,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 同时价值观则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价值,还有综合性、复杂的价值,如人的价值(或称人生价值);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特点: 第一:直观性:即中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是直观的,往往就事论事,而很难对人生和社会的复杂问题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去理解。第二:粗浅性:中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观察往往是粗浅的,只对客观事物进行和粗浅的理解,基本上还是以个人的经验和理解去评价,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也不能从纵横经纬方向进行深入透彻的判断。 第三:固执性: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社会经验,但由于其心理水平还比较低,所以他们在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后,往往会坚持很长时间,不会轻易改变。 要加强对我们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自我进行人生观教育。 一、灌输理论指导 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我们形成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理论基矗而这些正如列宁所说都必须灌输给我们。因此,学校要发挥政治课在人生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政治课教师要有效地联络学生实际,进行人生观基本理论教育。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团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人生观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划清无产阶级人生观和资产阶级及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的根本界限,为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奠定正确的理论基础。 二、联络实际,引导疏通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不能光讲大道理,空动的说教,必须坚持联络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联络英雄模范人物的实际进行教育外,还要注意通过联络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疏通障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节。比如在新旧体制转轨期,社会上出现某些消极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我在调查中发现,一名学生就是因为受社会某些腐败现象的影响,而产生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错误看法。这名学生在座谈时,还列举了一 些腐败现象的例项,论证他的看法。由此可见,在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过程中,必须联络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不能把个别的区域性的问题看成是普遍的全域性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克服片面性,疏通障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节。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三、坚持多途径、经常性地开展教育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坚持经常并通过多途径开展教育。主要途径是政治课教学、班会、团队会和各科教学活动,社会的其它方方面面工作及各种活动也都要渗透人生观教育。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这样叙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知义”——即对封建人格的教育,而“近朱赤,近墨黑”中的“赤”和“墨”则是封建社会传统的人格标准的两个极端象征。以后的《训蒙文》更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它听倡导的“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时,“勿富,勿骄贫”,“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至今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启蒙以后的进一步教育中,作为课本的《四书》《五经》里,固然有很多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理论,但也不乏以历史上优秀人物为榜样的人格教育内容,这些优秀人物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楷模,这样的教育造就了我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高尚的中流砥柱,成为千古流芳的俊杰。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统,文化观念形成的人格标准来进行人格培养工作。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功地完成对人的培养任务的典型,则是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严格的要求、从人格培养入手,使那些流浪儿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按社会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为。 那么,人格到底该怎样表达呢?人格应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表现,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人格之鼎就站立不稳,显示的人格就缺损,就低下。这就是说,所谓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情、态体现的对真、善、美追求和达到的程度,并且被别人感知,受到社会准则的定位。例如,当某人遇险,有人挺身而出营救、相助,人们称之为高尚;有人则扬长而去,人们斥之卑下。为集体为国家勤勉工作,分毫必争,社会评价为优秀;为个人和小家无孔不入,无利不图,社会评价为自私。这是当今社会的人格内容之一。 另外在对人格有正确的认识之后,还必须培养自己对人格的评价能力,用优秀范例和低劣人格表现进行比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对比感,反差感,在心理上产生震撼,从而形成评价能力,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我们实践自己对人格的认识,并自我评价,使我们把自己对人格的理论认识和行为行动统一起来,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而老师、家长自身的人格行为也无时不对被教育者产生强烈的影响。社会风尚是社会成员总体人格的展示,不仅表现在国家危亡之际,更表现在日常生活的责任和义务。人与人关系中,与其坐叹世风日下,不如从检查自己的人格行为开始认真、负责地教育,培养自己的子女、学生,使他们都成为追求真善美、具有圆满人格的,那么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文明!
如何正确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种观点来自人们自身生活实践的结果,而在一般民众那里往往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思想家进行自觉地概括和总结并给予理论上的论证,进而上升成为哲学理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人生观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主要体现在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人生观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们认知事物、辨别是非的思维或价值取向,是人、事、物在人们自身意识里体现出来的的价值和意义。 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都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 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实践出真知”,只有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丰富自身的知识和经历,通过这种学习与生活经历的实践过程逐步获取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为形成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充分的实践基础; 2、首先做人应该有目的,有目的人生才有努力奋斗的方向(理想),拥有努力奋斗的方向人生就拥有了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其次要保持“遇喜不骄、临危不惧”的人生态度,因为无论“喜”或“忧”都是人生的常态,只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与己悲”这一点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同时还必须具备“实事求是”处事态度才能避免出现重大的人生挫折。最后必须建立以社会公道德为基础的人生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只有符合社会公道德的要求才能形成自身合法有效的权益基础,如是所获取的利益才能获得社会公知的认可与保全; 3、人生总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成长的,并在这一基础上去伪存真、取其精髓、去其槽粕而形成自身的价值观。个人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必须秉持利己不损人、牟利正道取、待人如待己、谋事谋全域性等原则,只有达到基本道德层面以上的价值观才能在文明社会的环境里获得一席容身之地。
怎样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您好!以下是本人浅见: "人生观":是您的人生态度也就是您想如何走完这一生那么在不同阶段可以设立不同的人生目标,或坚持或改变,完全取决于您自己的选择 "世界观":就是您对自己所处的这个空间的整体的认知也就有了"唯心"与"唯物"这两种观点 "价值观":在明确了人生观和世界观之后,就应该知道什么事情是主要的,什么事情是次要的,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也就是做人做事所应持守的道德底线 做法则各有不同,我只谈谈个人观点: 对于"人生观"可以从对生与死的思考入手(如果有所领悟就应该知道这一生该怎么活着了) 对于"世界观"可以从政治结构与经济结构入手来巨集观地了解一下这个世界的大体执行方式 对于"价值观"可以从物质与精神入手它们主要讲的还是对待名与利的态度,以及个人的道德修养 由于这三项包含很广泛,不是三言两语能讲得清楚的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选择的道路也不同所以不能灌输,只能自己去领悟!推荐<<道德经>><<南华经>><<论语>><<坛经>>,重要的是多听专家学者的讲解,推荐<<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最后就是多和别人交流心得 (纯属个人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
采纳哦
大家谈谈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吧我觉得我的价值观就是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人生观呢平平淡淡的过一生,不会去追求大起大浮的生活。 爱情观就在于找个对自己衷心,并且爱家的人!
我觉得人要走怎么样的人生并不是由我们单个人的意志去决定,因为好多事情都是“歪打正著”。我觉得人在生活肯定有不如意的时候,那时候我们会对生活失去意义,但是总的来讲,人还是要在生活中去体会生活的意义,即使一点小小的感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