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的思想感情

木兰诗的思想感情,第1张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此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木兰诗》是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诗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从军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木兰完满具备了英雄品格与女性特点,天性善良勇敢,沉着机智,坚忍不拔,是木兰英雄品格之必要内涵,对父母对祖国之无限爱心和献身精神,则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力量源泉。同时,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从“不闻爷娘唤女声”到“木兰不用尚书郎”,从“木兰当户织”到“著我旧时裳”,始终不失其为女性之特点。故木兰形象极为真实感人。

《木兰诗》创具一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其特质,乃是中国人传统道德精神、乐观精神及幽默感之整合。这种中国气派之喜剧精神,实与以讽刺为特征的西方喜剧大不相同。《木兰诗》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歌之天然特长,铺排、夸张、象声、悬念的突出运用,对于渲染气氛、刻划性格,效果极佳。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这两句是详写,详细描写了声音人物动作表情及心理, 表现了木兰对父亲被征兵,身体羸弱、又无长兄的担忧与思索。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两句也是详写,描写了木兰每一个动作,表现了对家的思念与回家后的欣喜

《木兰诗》从木兰所走过的和平——战争——和平的曲折的生活道路,不自觉地反映了木兰在特殊条件下所创造的奇迹,并热情地歌颂了它。这正是作者忠于现实生活的表现,也是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相通之处。 《木兰诗》的思想倾向是什么?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它对于普通女子所禀赋的智慧和才能表示了肯定和赞赏的态度。而且也要看到,这种态度是在烘托(“火伴惊忙”),隐喻(“双兔傍地走”)等描述中自然流露的。直到明朝末年,人们才能用“海内灵秀或不钟男子而钟女人”这类明确的语言把它说出来。但是,在《木兰诗》中,却没有明朝人那种明显的尊女卑男、矫枉过正的倾向。而明朝人对于妇女潜在的智慧、才能有力量做出那样大胆的估计,除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条件外,从历史思想源流来看,《木兰诗》是有启蒙作用的。

其实都是写同一个人,写木兰从军。如果是说她们都提到木兰相同的特点的话,都提到了买鞍马,易男装,都写到了木兰英勇气概,渡黄河,越黑山,立奇功。最后十年之后归来。最后以两篇文章最后的点睛之笔,都是说其实男女之间是平等的,男人能做的的,女人又何尝不能做呢。这都是在追求一种平等思想吧。所以了,最重要的相同之处乃在三点,木兰很是孝顺父亲,为父亲付出了十余年的青春年华,这种替父从军的高尚品质不是能用词语来形容的。第二点,是木兰英勇善战,体现了她的聪慧,自强,不畏艰险。第三点,是木兰以女儿之躯却比很多男儿更加优秀,也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民间的朴素思想,男女不应该有太多区别

额,其它的你就自己思考了,呵呵,我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

木兰诗

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

(又名《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木兰诗》讲述了

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

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581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