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剧的表演情绪

舞台剧的表演情绪,第1张

表演情绪,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没有经过与对手的交流和体验而直接将生活中情绪的外在表象呈现出来的表演状态。这是非专业演员和学生在表演学习中最易走入的误区,因为这种表演方式似乎不容易被观众指出问题所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我们首先注意的不应该是情绪的外部表现,而是情绪产生的内在逻辑,情绪的真正本质及其自然发展规律”。

演员在舞台上的情绪是通过以下表情体现:第一,面部表情。由面部肌肉和腺体变化来表现情绪,由眉、眼、鼻、嘴的不同组合构成,包括七种基本表情:快乐、惊讶、生气、厌恶、害怕、悲伤、轻视。最易辨认的表情是快乐、痛苦,较难辨认的是恐惧、悲哀,最难辨认的是怀疑、怜悯。惯于“表演情绪”的演员对这七种基本表情掌握得比较好,他们可以在这几种表情之间自由转换,也熟悉这几种情绪的表情体现。但是他们忽略了人类情绪情感的复杂性,很多时候并不是简单的快乐、单一的害怕等,所以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是刻板的、不完整的。第二,身段表情。即用人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在生活中人所遇到的情境都是真实的,而人也是其本人;但在舞台上,一切都是假定的,人也非自己,如果只是机械地运用演员给这个人物所设计的身段表情,就会走入“表演情绪”的误区,表演的实质在于表演“行动”而不是“情绪”。第三,语调表情。即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情绪,它也是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学习处理台词的时候都知道,语调是传达人物内心的重要手段,同样的话、不同的语调表达的意思可以是截然不同的,而相同的语调也可能表达不同的意思,也许这种区别是微妙的,但它却是必需的。只有这样,句与句之间的语调才可能谐和,语意才丰满。

情绪与情感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差异: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更多的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的是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从发展的角度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人出生时会有情绪反应,但没有情感。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从表现的特点看,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浅表性、外显性,如遇到危险时会极度恐惧,但危险过后恐惧会消失。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如民族自尊心、父母对子女的爱等。

但是,演员要表演的内容是有社会性的,要创造的角色也是有社会性的,这些角色一般来说是带有某种“情感”的,所以在很多表演理论的文献中都把二者联系在一起,统称为“情绪情感”。情绪情感与行动的关系是:行动(意志行动),也叫动作,是由意志产生的,有一定目的的,属于人类行为的活动。行动的目的永远是想要改变动作的对象。按照自然规律的法则,任何行动在开始前都必须有足够的要这样行动的愿望,比如我想让你留下来陪我,于是我挽留你;我想说服某人,于是我才去说服。因此演员不可硬向自己要求情感,拼命地外逼感情,也无需努力地“表演”这种情感、模仿这些情感的外在表达形式。正确的方法只有一个:准确地决定自己的态度,用自己的想象来给自己所采取的态度找到依据,并且用这种方式唤起行动的愿望(内心行动的要求),进而行动起来。切勿等待情感,因为在行动过程中,情感会以最需要的表现形式自动出现,这样的表演演员自己相信了,对手相信了,观众也就相信了。

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赋予作品生命力

声乐作品是演唱者的依据,当拿到一首作品时不能乱唱,更不能随意改变歌词及旋律,要尊重每一位作词、作曲家,因为声乐作品中包含的风格、形式和内容,有其自带的属性和演唱要求,这些都体现着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音乐家在创作声乐作品时,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推敲才定稿完成的。这不像物理化学实验一样需要测量,而是来自作者人性的光辉和生活的积淀,是情感体验促使完成的。作品不论是一两天完成,还是日积月累完成,都倾入了艺术家大量的情感。在正式上台演唱之前,演唱者通过自主学习乐谱来了解创作者的意图,这种审美体验就是演唱者的主观感受,并且是领先于听众的。

在一份原谱中,作者和表演者是不同的主体,他们的意识形态本不相同,但在演绎作品时情感表达必须是一致的,这种相同的情感还要贯穿于演唱者表演时的整个过程。只有表演者具有恰当合理的情感表达时,才能完全正确的展现作品。表演时情感渗透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这时就需要保证情感表达的正确性,换句话说来说,在自己有限的知识储备中最大限度感知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加入歌者正确的情感观、价值观,才得以使作品被完整充分的展示。在这里,情感的正确表达对作品有着重要意义。

(二)传达歌者情感、促进听众的感官享受

声乐作品不同于绘画作品,它是通过演唱者表演来把情感传递给观众的,在这里演唱者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一些歌者理解能力有限,相应的诠释的情感也不够到位,还有一些歌者表达情感过度强烈,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这些都会影响演唱者传达情感。

因此,恰当的情感表达能唤醒听众的回忆及经历,煽动气氛,使听众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与演唱者形成一种无声的默契,从而促进情感交流并达成共鸣。举个例子,歌者在演唱《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时,就需要把歌曲中塔吉克族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特质传达出来,让观众一边欣赏,一边想象出美丽的云雀自由自在的飞翔于秋日美景中,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听众对帕米尔高原美景热爱与赞美之情,又很好的调动了观众情绪,真的达到“余音三日绕梁不绝,曲散情未尽”。

声乐这种表现形式相对其他乐器来说显得有些单调,演唱时以人声为主,情感与内容也是通过不同歌者的不同音色呈现的,演唱者要运用自己的音色来塑造不同歌曲的情感及故事主线。比如在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时,歌者要考虑一下,这首歌曲的整体旋律跨度不大,平稳的音色就足以渲染浪漫的气氛。相对,在演唱《一杯美酒》时,需要明亮欢快的音色,因为音乐想要表达的是新疆人民热情奔放、对爱情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合理运用音色,能更好的把情感传达给听众,从而刺激他们的感官。

小提琴演奏的主要目的是让聆听者享受视觉、听觉、情感等方面的体验,这要求小提琴演奏者以熟练的演奏方法,更好地诠释曲目中蕴含的内在情感,这是小提琴演奏的主要目的。

因此,小提琴演奏要有扎实的基础,而且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人生阅历,从而为演奏者的提供更多的灵感,用个人曲风来表达每一首曲子的内在情感,形成自己的独特演奏风格。小提琴演奏中,情感表达的有效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加强基本功练习

众所周知,扎实的基础功是小提琴演奏方法提高的基础,也是小提琴演奏过程中面对突发情况的保障,而且基础功越扎实,其演奏过程中技能运用的越熟练和自然,情感表达也更加流畅,使听众能充分了解。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提前检查小提琴,并适当的调试至个人熟悉的角度,根据音乐的情感和节奏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例如,当演奏欢快的曲目时,小提琴可以加快曲子的速度,这时这演奏前适当的调整琴弦,进而使聆听者被小提琴演奏者带进听觉盛宴。

(二)加强对生活的观察

艺术源于生活,因此,生活也是音乐艺术的灵感来源,通过生活的阅历能使小提琴演奏者更具感染力,进而使演奏曲目深入人心,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在小提琴演奏开始之前,演奏者需要对作品进行赏析,并结合个人的见解与生活体会,演奏出属于自己的曲目风格,进而带动聆听者的情感,从而加强演奏效果。

(三)学会调节自我心态

小提琴演奏者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可以让其在表演中做到心态自然,从而使得演奏游刃有余,将演奏方法完美地发挥出来,避免演奏过程中出现失误现象,同时,也能把小提琴演奏过程与练习过程、生活经验、个人修养等完美的融合,使演奏效果更具情感,进而激发聆听者对作品的欣赏。此外,小提琴演奏者需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进而完善自己的演奏方法,保持一个常态和心境,将这种效果更好地在小提琴演奏中表现出来。

(四)科学处理演奏情感

小提琴在演奏过程中,不仅要求演奏者掌握完美的演奏方法,而且要求演奏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常规化的心态,而且在表演时,首先要消除紧张感与负面情绪,从而达到最好的演奏效果,以提高演奏者的水平。其次,小提琴演奏者不仅要将全身的精力投入演奏过程中,而且还要了解音乐作品,使演奏者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充分的展示作品的情感。此外,在演奏过程中,要把演奏着的个人情感贯穿到整个演奏曲目中,充分的发挥个人与曲目的感染力,让聆听者感受到演奏者的情感,使曲目与聆听者产生共鸣。

(五)揉弦演奏方法与曲目情绪表达相一致

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揉弦方法应该与小提琴演奏曲目应该处于一个情感世界,这样才能将演奏曲目中的各种丰富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这需要将揉弦方法的使用程度、手指变化速度与小提琴演奏者的心态,处于一个空灵且上升的趋势,这样才能将小提琴的演奏内容与艺术情感表达的真切。例如,在一首音乐中,每一个乐章的变化,音乐场景的变化,都需要以音乐情感为基础,来完成揉弦方法的演奏与运用。因此,揉弦方法需要配合乐章的节奏以及要在整个音乐内容中表达的演奏情绪,适当地将揉弦的放慢与加速相交替、揉弦面积放宽与变窄相转换等手法,来调整小提琴演奏中要表达的演奏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596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