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的含义是什么

意象的含义是什么,第1张

意象的含义是什么

意象的含义是什么,、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以下是意象的含义是什么,快来看看吧

意象的含义是什么1

1、意象,是认知主体在接触过的客观事物后,根据感觉来源传递的表象信息,在思维空间中形成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加工形象,在头脑里留下的物理记忆痕迹和整体的结构关系。这个记忆痕迹就是感觉来源信息和新生代理信息的暂时连接关系。

2、单一意象的神经基础是神经元簇(群组),意象是一种生理结构体,是一种有效信息的组合体,也可以是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组合体。一组神经元簇相当于一组信息编码体,与特定感觉信息表征相对应(联系),它自上而下的承载着相关感觉信息连接关系,是一种高级的信息载体。意象也是一种承载记忆的结构体,并非幻影。

3、意象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意象是用来指代事物,以唤起相对应的感觉,激发思维活动的涟漪。思维是基于意象单元的互动,记忆中的影象、文字、声音都只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中用意象储存的一种形式,意象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内部构建成的精神体,是思维的工具与元件。

4、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有一个想法(诗歌的主题思想)后,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正如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所说,“用你的想像套上人间的这辆大马车去飞奔。”,不光是诗歌还有其它文体。意象不是神秘的东西。是写作者头脑中灵动一瞬间的想法读者通过写作者的作品读出其中的意象之美感,这也是“审美刺激。

5、意象一词,辞海是这样解释的:表象的一种。即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像性表象。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象亦称“审美意象”是想像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了形象显现。

意象的含义是什么2

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意象的含义是什么3

一、意象是什么?怎么定义

现代西方文学流派。2世纪初由英美等国青年诗人在伦敦组成,他们受东方古典诗歌的影响,提倡一种“坚实”的文风,强调用客观的准确的意象代替主观的情绪发泄。

庞德在《诗刊》上发表纲领,声称应当描绘“意象”即“一种在一刹那间表现出来的理性与感性的集合体”,“准确的意象”能使怀疑找到它的“对应物”要求观察精确,表现具体而简洁,不加渲染,不带任何一般化的评论,用词平易,题材不拘,格律解放,是对英国维多利亚朝代陈腐和含糊诗风的反驳。其浓缩、凝练诗情,藏而不露却又容易感受的特色,对欧美现代文学创作和批评有较大的影响。但其意象在容量和深度上的拘谨,又限制了感情的抒发。

代表人物还有杜丽特尔、奥尔丁顿等。

二、意象是什么意思?如何起源的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表现为阳爻和阴爻两种组合符号,这两种符号组合成六十四卦,原本是用来记录天地万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后来发展到历史、哲学范畴。诗学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但诗中之“象”已不是卦象,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这种创造意象的能力,永远是诗人的标志。

比喻是诗歌(文学)的重要手段,明喻在荷马的诗中比比皆是。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隐喻是诗歌之本。”所谓明喻或隐喻,也就是比喻性的意象,称之喻象(由比喻产生的形象)。黑格尔关于美与艺术的定义,与诗的意象理论也是相通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三、意象对话的分类

意象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一种是间接的。

“一个著者的想像只有一部分是来自他的阅读。意象来自他从童年开始的整个感性生活。我和所有人在一生的所见、所闻、所感之中,某些意象(而不是别外一些)屡屡重现,充满着感情,情况不就是这样吗?一只鸟的啁啾、一尾鱼的跳跃,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一朵花的芳香,德国一条上山路的一位老妇人,从窗口里看到的正在赌牌的六个恶棍——在黑夜中,在法国一条小铁路的交叉站上,那里还有一辆水车。这样的记忆会有象征的价值,但究竟象征着什么,我们无从知晓,因为它们代表了那种我们的目光不能透入的感情深处。”——艾略特《观点》见(《诗探索》1981年2期第14页)。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明白直接的“意象来自他从童年开始的整个感性生活”;而间接的“一个著者的想像有一部分是来自他的阅读”

艾利斯

贝克

认知理论

ABC理论

主张以认知为研究对象;

强调理性、认知的作用;

强调“情从理生”、“以理驭情”。

1、把认知矫正摆在最突出的位置;

2、帮助来访者认知重组:认清并去掉不合理的信念,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和思维方式。

1、恢复了人的意识、内心活动的地位,把人看作理性的人;

2、关注人的认知、信念;

3、对情、理关系的见解与处理。

1、不太重视咨访关系的作用;

2、具有价值干预的倾向。

朋友,这实际上研究“认识、情感与意志”的内容,即“知、情、意”,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只是针对市场营销来讲的。

在心理学理论中,“知”指的是认知、观念;“情”指的是情绪、情感;“意”指的是意志;

市场营销认识层次:指的是市场营销的认识层面,是指人对市场营销的认知和观念,有的是正确的、合理的,有的是不正确的、不合理的。

情感层次:指的是对市场营销的情感层面,有爱的情绪,也有恨的情绪。

意向层次:指的将市场营销的思想内化成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地运用层面。

明白了吗?

请采纳,谢谢支持下!

春天的意象,如桃花、杏花、绿草、新柳,黄鹂、黄莺、蝴蝶等,万物复苏、大地春回,传递喜庆、希望,美好的情思

夏天的意象,如蝉、荷、黄梅、鸣蛙、子规,石榴花,往往写生机勃勃、青春热烈、畅舒的情思,如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通过“明月”、“鹊”、“蛙声”、“稻花”等意象描写了夏天月夜丰收前富有生机的景象

秋天的意象,如黄花、梧桐、冬雁、落叶、菊花、荻花、霜月、蓑草等,来渲染一种凄清、悲苦、萧条、冷寂的气氛,如南宋李清照《声声慢》中写“黄花”、“梧桐”,写诗人自己的孤寂的感情

冬天的意象,如江雪 、琼枝、梨花、梅等,常用来写傲寒、旅景、行路艰难,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描写边塞的意象:关山、大漠、落日、胡天、羌笛、芦管、狼烟等,要么表达戍边将士生活的艰难苦楚,要么表达思乡之情,要么表现对边塞雄浑景象的赞叹欣赏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这些意象就描写了一种边塞壮阔的景象

描写江南的意象:桃花、流水、芳草、黄鹂、白鹭、江水等常用来描写江南春天的美景,表达诗人对这种江南美景的喜爱及赞美之情如张志和的《渔歌子》

暖色调的意象,常表达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欢欣、喜悦的情绪,如杜甫的《绝句》中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就用了四种鲜明色彩,组成了一幅明丽的图景,传递出欢悦之情

冷色调的意象,要么代表冷漠、低沉的消极颓唐、孤寂凄凉,要么表现一种清幽淡雅,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昏鸦”写出了秋天的萧条诗人的心境的孤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清泉”又写出了诗人对这种静雅、恬淡的喜爱之情

动意态的象往往只有生机而不枯寂,有气势、飘逸、豪迈、壮阔如《如梦令》中的被“惊”的“鸥鹭”就写得很有生气

静态的意象要么宁静,要么孤寂、凄凉,如李煜的《乌衣啼》就通过写静态的“西楼”、“月”、“梧桐”写出深秋月夜独处的情景,孤苦寂寞,无限悲哀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写动是用以衬静的,这叫以动衬静,以声写静如王维的《鸟鸣涧》,动的景物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动又显出“春涧”的幽静

急风、哀猿、寒蝉、冷月,“衰” 、“急”、“哀”、“寒”、“冷”这些修饰语,常表现孤寂、凄冷;明月、清泉,表达明净、幽美,及一种雅致的情调;娇莺、新燕,显得富有生机,欢悦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离别、游子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凄凉悲愁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高洁隐逸

美人 神女 灵修——国君

杜鹃 磁针——坚贞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思乡

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音信、书信

白雪 玉壶 冰心——高洁

  摘 要:语言不仅是种自然现象,更是种文化现象。不断发展的现代物质文明造就了语言范式的极大改变,新兴语言现象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当下流行的“小清新”的用词、体式、意象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尝试着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并力图从语言学层面透析其反映的文化心理。

关键词:小清新;文化心理;文化语言学

何谓小清新?

曾几何时,“小清新”还只是指一份单纯的宁静美好景象。然而,不断发展的现代物质文明在重塑群体精神文化的同时,也造就了语言范式的极大改变,使得“小清新”也已不单是感官上的清新、静美之代名词。

现今所谓“小清新”是从都市和网络亚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代表的是一种审美趣味,一种生活态度。小清新是指喜爱阳光、雨露、蓝天与白云,追求淡雅、自然、朴实与静谧,想象着在精神世界中自我陶醉的一群受众。作为形而上的意识理念总是需要有一个出口来表达情感,释放自我。于是,无论是在**、小说、音乐还是话语方式,抑或生活情态中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找寻到他们的痕迹:**中有“老清新”鼻祖宫崎骏的纯真动漫系列;小说有充满“萌点”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音乐中亦有干净清澈,低鸣浅唱的小众音乐风与之相衬;时尚教母Lady GaGa总以“出现都要放倒一片”的夸张姿态示人,但同样也有仿佛洁净到不染尘埃的一众人群在执着着棉布裙、海魂衫、帆布鞋。

通过不同形态的文化范式,小清新们多元地向大众显露着他们的追求。语言,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反映着“现实世界”。英国语言学家约翰·莱昂斯曾说“特定社会的语言是这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一种语言在词语上的差异都会反映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事物、习俗以及各种活动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不同范式反应的文化心理,都需要通过语言来寻求出口。小清新作为一种新的潮流文化现象,同样也在用语言来塑造他们的文化价值,播撒着他与众不同的温情与文艺的情怀。

关键词——雅致

索绪尔认为,汉语属于“超等词汇的典型”,词汇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突出。词汇本身就是一个文化成果,每一个词都是对客观事物认识、概括,即思维的结果,词汇反应了话语人的心理情态。

语汇是有情调的。就像人说“屁股”是粗俗的,“臀部”像医学术语,如果你说“臀”就稍微有了些调感,而用“人体腰部以下的后侧位置”,那么就显得准确又雅致了。

小清新的话语构成,就是一系列清新标签的集合。小清新们最擅长用淡漠而不失雅致的词藻来描绘其生活的小世界,其语言仿佛缺乏一种现实细节,却是乐于构筑内心世界的自我感知。事实上,用来构筑小清新话语的词应该有两类:一种是刻意的去寻求语言的“萌”化,另一种是用本身细腻优美的词汇来描绘。所谓“萌”在现代词义中是指“幼小”“娇嫩”的意思,常用来形容可爱的女性,以指低年龄阶段的人为主。语言“萌”化是指将言语表达故意低龄化、稚化,以时间概念上的“小”来表达自我定义的“清新”感。于是,他们将“漂亮”说成“漂漂”,把“东西”说成“东东”,把“吃饭”说成“饭饭”,到处都是“好好可耐”,“好好喜欢”,“真的也”和“人家”这类词更是屡见不鲜。这样一种集体装可爱的方式,形成了一种“圈话”,以此来表明你属于这个圈子,也就拥有了很潮、很幽默、很年轻的心态,符合了小清新的“萌化”态。但是通常更为认可的小清新语言,是另一种自然朴实的表达方式,但求如沐春风。语言在他们笔下变得神秘而空灵,用雅致而含蓄的形容词进而使其话语充满了无限情调,有一种淡然而忧伤的美。这类小清新们所选用的词汇都尽量避免口语化,而是多用一些繁难的文言词,如“缱绻”“酴醾”,以彰显文艺的功力深厚;一般也不会用感情色彩过于浓烈的词,否则就不够清冽;而鄙俗之词更是留给重口味们去肆意吧。

语言体式——银镯体

小清新首先是由一种网络现象,进而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就是说其属于网络时代的产物。小清新的语言实际上也可归属于网络语言的一种,就目前的网络流行语来看,除了新词新语的层出不穷,各种“格式化”的话语类型近年来也纷纷涌现,成为一种新的语言范式。网络语体特指在网络聊天、网络论坛、各类BBS及网络文学中表现出来的风格、格调、气氛。相比于单一的字词来说,语体的形式更加新颖,内容更加充实,整体性更强,能更好的表情达意。银镯体就是现今流传最广的小清新式语体。

所谓“银镯体”是一种以词藻空洞华丽,使用生僻词语,频繁地利用句号,表现出略带矫情特征的文体。但同时又由于其文字流露的清新、小众、高品位,或间有的高文学性以及内涵的丰富性,逐渐成为一批年轻人竞相效仿的对象。“银镯”一词源于安妮宝贝的《清醒纪》,文中安妮宝贝表达了对银镯的喜爱与敬重之情,语气神秘空灵。银镯体而后滥觞于80后畅销书作家郭敬明。银镯体之初实则是温婉、淡雅,清丽脱俗的,行文间满是诗意与唯美,这和小清新们的审美范式形成了强烈的契合。也因此银镯体成为小清新的代表性语体。

小清新银镯体的经典句式“……的人,本来就是……的人”,“·……的男子/女子”、“45°仰望天空,笑着流泪,明媚而忧伤”。

具体来看,银镯清新体的特点有三:其一是句号的使用,给人以耳目一新,缱绻隽永的艺术感。一个句子,一般以词或短语为单位,用句号隔开。例如:

喜穿。棉质的衣裙。看。好看的**。读。平静的书籍。

她是。那样一个。左手银镯。右手红线的。凛冽女子。

其二,词汇的运用。小清新所推崇的词汇亦是银镯体所惯用的词汇。由于句号的非常规运用,致使银镯体的句子就像一个个词汇堆砌起来,像是词汇的语言。

带花。海藻般的长发。妖冶。颓然。冷峻。沉静。倔强。决绝。坎坷。洒脱。我行我素。——形容女子

萌动的。青春。在藏青的草地。以。45°仰望。湛蓝的。苍穹。——描写青春

其三,为了达到清丽脱俗,超然决然的境界,银镯体的句式也避免较多的口语化,多用文言句式,多用短句,以期清冽。多用排比,多用倒装,以期妖娆。如此来看,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为其一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亦可算作小清新派的鼻祖了。

艺术与情感的关系在古代中国被广泛探讨。许多艺术家和理论家都试图通过艺术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以下是一些关于艺术与情感关系的中国古代理论和观点:

1 “心画派”理论:心画派”理论是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他认为画是画家“意思”的表达,是“心画”。

2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论:这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他认为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艺术家内心的感悟和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造化”是客观自然,而“心源”则是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3 “气韵”理论:这是南朝齐、梁间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他认为“气韵”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特殊的美学品质,它既包括外在的形式美,也包括内在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4 “意境”理论: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的,他认为诗歌的意境是诗人的情感和客观景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超越具体物象的艺术境界。

5 “情感”理论:这是明代文学家李贽在《焚书》中提出的,他认为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是艺术家内心的自然流露,艺术家应该摆脱世俗的束缚,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以上是一些中国古代关于艺术与情感关系的理论和观点,它们都试图说明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和表达,是艺术家内心的自然流露。

意向特征与表达诗人情感态度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是(表达人的情绪感受和内心情感的,是人的内在心灵的象征。)

诗词离不开“意象”,诗词要借助意象组合来抒写人的性情,衍生诗美效果。

“意”借“象“出,“象“中含“意”,意象才能成为浑然的一体。诗词的意象,是作者“神与物游"的结果,一方面受“物色“感召,摹写自然之象;一方面运主体之思,在创造的意象中渗透心境。意象是构成诗歌的最小形象单位,它是经过作者情感、想象、思想、美学、趣味等重新处理过的感觉。意象化合了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外部世界是建构意象的客观基础,强烈、真挚、深刻、独特的感情是诗人鼓起想象的翅翼,创造意象的动力。

南北朝时期,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神思》中有“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即诗人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它是在情感的驱动下产生与变化的,也就是托意于象,以象言意。明何景明在《与李空同论诗书》中也论及了意象问题:“夫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曰离”,指出“意之象”就是诗人之意所赖以寄托的物象,以及意与象的契合与否的艺术效果。阮葵生《茶余客话》:“作者当时之意象,与千古读者之精神交相融合”,指构思中出现在意识中的被感觉陶铸整构的物象。可见,我国诗人和学者们很早就开始重视意象的作用。

古典诗词意象的审美意蕴“象意互生”一一意象的审美触发意象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在创作过程中相互撞击、相互融合的结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诗人以"月、“人"、“江”为中心意象来呈现情感,每一个意象都是诗人心理和情感的符号。春、江、花、月、夜五种意象,由于它们特有的审美意蕴,其中每两者之间的互动都会形成多样的审美意境,意象互动所形成的审美效应是多层次的、变幻无定的。诗人将这些亦虚、亦实、忽此、忽彼、跳动、断续的意象用情绪的线索和心理空间贯串安置,使诗人心中不可捉摸的情感空间逐层弥漫开来,使意象更贴近人的心灵本质……供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604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