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个人内心的成长,科学的理性和哲学的深思皆有无法到达的区间,或许,(高超的)小说和**可以为我们打开另一片视野,获得心灵成长的类似经验。这是阅读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作者=大河
来自《时代广场的蟋蟀》原书插图
这个学期我们带中级班的孩子们精读美国作家乔治·塞尔登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时代广场的蟋蟀》。
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地铁车站里,在一根废弃的排水管道中,住着一对绝妙好友,它们是塔克鼠和亨利猫;离它们的管道不远处,是白利尼爸爸和妈妈经营的小报摊,他们的儿子玛利欧在周末和假期的时候,也会来帮忙。一只康涅狄格州的乡下蟋蟀,偶然地落入了报摊旁的一堆垃圾里。蟋蟀成了小男孩的宠物,也跟猫和老鼠成了莫逆之交。蟋蟀柴斯特在这里遇到了生命中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机会,展现了不凡的天赋,最终它又要如何选择自己的命运呢?暂且不再剧透……
以下将要介绍的是这本书的第十一章《不祥之物》。
报摊遭遇了火灾,妈妈对柴斯特的厌恶到达了顶点,之前柴斯特吃了半张两美元钞票的事也被旧帐重提。“不祥之物”的说法一锤定音,似乎柴斯特已注定了要被赶出这户人家。但本章最后,情势逆转,妈妈被柴斯特演奏的音乐深深打动,完全改变了对柴斯特的看法。如果我们把这一章看作一首乐曲,妈妈的情绪线无疑是强劲的主调,而围绕着这个主调,每一个角色的旋律线,同样细致而精彩,可以说,这首曲子丰富而感人,且相当完整。
白利尼一家来到火灾后的报摊。爸爸的安慰基本是徒劳的,妈妈立即陷入了哀号、绝望、啜泣,一心认定他们一家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哪怕爸爸告诉她,只不过损失了几堆《淑女杂志》。玛利欧走在最后,当他看到柴斯特安然无恙地待在笼子里,便决定最好还是先保持安静。
保罗跟他们说了灭火的经过。当妈妈听到保罗说动物们从燃烧的报摊里逃出来,绝望顿时变成了愤怒,她说:“我就说过蟋蟀会把它的朋友都找来的吧?说不定就是它点的火。它是个纵火犯!”柴斯特成了替罪羊,妈妈的情绪已经不可阻挡!她给柴斯特定了“吃钱”和“纵火犯”两大罪名,她认定了柴斯特是个“不祥之物”,必须滚蛋!这时,妈妈的一腔怒火,又岂是玛利欧的辩解和央求,可以熄灭的?这里,我问孩子们,妈妈的结论是否有证据?柴斯特吃钱的事和报摊的火灾是否有关系?妈妈有否关注事实?有小朋友脱口而出:妈妈并不是在说事实,她只是在发泄情绪。直击本质,真是太精准了!
这时“爸爸竖起食指放在唇边”,他让玛利欧别再说了,带着玛利欧着手清理现场。慢慢地,妈妈也动起来,“把报纸摊开来晾干”。一家人刚收拾好,也就到了地铁第一批早高峰时间了。此时的柴斯特目睹着这一切,怀着无比愧疚的心情反思这些日子以来发生的事,“它也开始相信自己真是不祥之物了”。
早高峰时间里,玛利欧特别卖力地吆喝,爸爸也比平常更积极。“妈妈却只带着一副阴沉、坚定的表情,闷声不响地坐在板凳上”。生意很不错,然而,妈妈的心情仍然毫无改变。过了早高峰,爸爸出去买新锁。
在这个过程的每个阶段里,一家人面对问题时的情绪和思维模式,非常清晰地勾勒出来。我们边讨论边在一张图表上列出了关键的行动和语言,这一点变得一目了然。这时,一位同学说,妈妈像个女王。她什么也不做。我简直被惊到了,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发现她帮我引出了另一个话题。
阅读社课堂板书
我问他们,在这个故事里,你们觉得妈妈希望这个家好吗?她愿意做些事情来让他们家的报摊更好吗?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我问,那现在她什么也不做,是因为什么呢?他们说,因为心情太差了!我说,你们有没有发现她实际上是被困住了,被什么困住了呢?就是心情!所以,你们觉得她像个女王,我反而觉得她像个囚徒,像一个情绪的囚徒。我看到他们都笑了。(读过哈里·波特的小朋友在下面说阿兹卡班的囚徒,好吧,无论何种联想,加深印象起见,都有积极的作用。)为情绪所困,是多么司空见惯、而难以应对的问题!这时,我们再回过去看爸爸是怎么做的,就不得不佩服他的明智。
经过了这些讨论,探讨人物性格的时候,他们说爸爸的特点是冷静、关注事实、行动派;妈妈是不关注事实、大惊小怪、情绪化;玛利欧关心柴斯特、冷静、愿意接受现实。我想,他人是一面镜子,发现是改善的契机。如何同小朋友们谈情绪模式,这样的过程可谓自然而生动,这是文学作品春风化雨的魅力。妈妈的困境,爸爸的理智和行动,玛利欧的平静,或许会在那么某一个时刻,给与他们某种提醒,帮助他们增进了解和应对情绪的能力。情绪和情感是完全个人化、经验化的认知,除了生活本身,大概也只有阅读是扩展这种认知的最好方式了。
本章的下半部同样精彩,柴斯特和妈妈的情绪情感的转变非常细致而感人。柴斯特带着愧疚和悲伤的心情,偶然演奏起一首悲戚又甜美的意大利民谣《重归苏莲托》,谁知这正是妈妈最爱的歌。在塔克鼠的鼓励下,柴斯特尽情地演奏,令妈妈回想起往日美好的时光来,“泪水充盈了眼眶”。当妈妈轻轻地唱和起来,“柴斯特也运用了前所未有的最佳技巧来配合演奏”。玛利欧看呆了,妈妈“竟然像只夜莺一样地婉转歌唱着,让人忍不住要流出泪来”!
这是本章的高潮,柴斯特的音乐天赋展露无遗,妈妈完全逆转了自己的情绪,也展现了从未有过的美好!难怪一曲结束,塔克鼠立即催促柴斯特继续演奏。接下来,柴斯特演奏了一段歌剧《阿依达》,让买好锁回来的爸爸也大吃一惊,这次是妈妈摆手说“嘘!”。“妈妈的眼睛里带着梦幻般的神采”,她告诉自己的儿子,“一只能把《重归苏莲托》唱得这么动听的蟋蟀是不会故意去放火的”!
至此,妈妈的情绪之火完全消散,整个氛围转为美好而欢乐,塔克鼠自荐为经纪人,柴斯特最辉煌的一周即将开始。如果说,本章的前半部分,让我们看到情绪之火的熄灭,那么后半部分,为我们揭示了悲愤之情的转化,音乐唤来了美好的记忆,也唤回了美好的感觉。眼中那梦幻般的神采,正是心中升腾起来的温暖啊!此刻,妈妈的内心又变得柔软了!
小朋友说,妈妈终于改变主意了!我说,你们再想想,之前柴斯特刚来的时候,妈妈也不想让它留下来,可是结果怎样!他们家谁最有办法?谁在最终做决定?他们心领神会,笑着说“爸爸!”
阅读社课堂板书
这节课上得有味,不觉到了下课时间,意犹未尽的小朋友,还在和我讨论。我索性再问问他们,“爸爸为什么对妈妈那么好呢?”“当一个人情绪爆发的时候,到底怎样能帮到他们呢?”“妈妈似乎很容易被打动哦,这样的人有什么特点呢?”呵呵,你们可以想想哦!我们下次再聊吧。
10 多岁的孩子,逻辑思考能力正在走向纵深的发展,对一些问题甚至开始了哲学意味的追问和思考,对情绪、情感的认知和探讨,可以帮助他们渐渐养成健康、理性的情绪和思维模式。
对于个人内心的成长,科学的理性和哲学的深思皆有无法到达的区间,或许,(高超的)小说和**可以为我们打开另一片视野,获得心灵成长的类似经验。这是阅读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其实有些道理大家都懂,只是爱情这东西一但身陷其中就容易迷失方向,我曾经和你差不多,当时我就想,她什么都好,就是不懂事,任性.也许我们都应该痛一次,才会懂的珍惜.但痛过后彼此都还可以坦然的接受对方吗?当时心里很矛盾,但现在想想,其实如果两个人真的彼此相爱,那不管发生什么,经历过什么,都无所谓,你们最后都会回首相望,拥抱对方,重新走到一起.也许这是一种考验吧,只要真心的去爱,就会无怨无悔.
当你为爱伤心痛苦时,你并不孤单,因为还有很多人和你一样.
关于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
我们这里主要为大家介绍一则关于 小学心理 健康方面的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这是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由于父母到外地打工,心理状况发生严重变化的真实案例,下面来看一下具体情况。
关于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
个案基本情况:
林林,10岁,三年级学生。该生一至二年级,品学兼优。自从升入三年级,他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问题学生。究其原因:林林的父母去年暑假都到深圳打工,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时间回家看望儿子。虽大还小的林林跟随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奶奶教育观念落后,对林林的生活与学习照顾的不如父母那样周到。
辅导方法及成果:
1、消除敌意,建立信任感。
2、帮助提高,增强自信心。
(1)心理引导。在上课时只要林林听课,读书,我就不断激励、表扬,使他的学习积极、主动意识增强。一点做的好,通过表扬,树立他的自信心,使他有追求更高目标的意愿。
(2)辅导功课。他很厌恶做作业,特别是作业较多时就非常的不愿意做,我将他独自留下,一个一个指导他,当他写对了的时候及时肯定鼓励,他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认真,速度也快了许多。
(3)营造温暖的集体环境。每当林林有了点滴进步时,我就在全班极力表扬,让全班同学改变看法,愿意和他做朋友。让同学们也越来越关注他的变化。
3、与家长沟通。我多次与他的父母沟通,委婉地建议,希望他们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林林的父母接受了我的建议,都回来看望林林,林林重新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与温暖,性格又回到了以前。
经过几个月细心辅导林林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学习成绩稳步提高,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慢慢的容入到集体生活中。
通过以上这则关于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对一个小学生来说,父母的关爱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我们也希望广大的家长朋友们,在工作之余,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小孩动不动以死相逼!专家快救救我们吧,该怎么办?
只要一提写作业,9岁男孩就要跳楼!
“乖儿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困惑的妈妈刘女士求助本报。
“没招,儿子还和全家对着干”
陶陶(化名)在沈阳市沈河区一所小学读二年级,在上学前,他一直是妈妈眼中的乖孩子。
“我儿子小时候很听话,邻居们都夸他!”昨日,陶陶的妈妈刘女士说,可上二年级后,这个乖孩子却性情大变。
“干脆就不写作业了,咋说、咋奖励也不行……老师发8张卷子,他一个字都不写,还把卷子卷成团扔了……老师以为他没卷子,就帮着复印,结果他一看到卷子,就气得脸通红。
”刘女士说,9岁的儿子聪明,学习成绩也还可以,可是在学校,他却是老师们公认的淘气包,不听讲宁可出门罚站!
不过,最让刘女士无法忍受的是,这孩子经常寻死觅活!“一让写作业,就暴跳如雷,用玩具砸脑袋,拿菜刀抹脖子,头往墙上撞,还气得朝窗户跑,抬腿就要跳……”刘女士说,儿子的这种行为让她不知所措。
刘女士还告诉记者:“因为学习,儿子没少挨打,现在我一打他,他还敢动手打我呢,还和姥姥对着干,骂爸爸,简直是不像话!”
分析 : 孩子内心封闭渴望被呵护
昨日9时许,记者陪着刘女士和陶陶来到了沈阳市心理研究所。
陶陶告诉记者,他上课也说话,他不爱学习,一提学习,心里就难受。“但我没办法,我爸总打我,我比别人慢写两行,他就打!”
在近半个小时的交谈中,沈阳市心理研究所心理专家发现,陶陶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不想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说出来。心理专家让陶陶在一张白纸上画两幅画(一张是自我发挥,另一张是要画出人、房子和树)。
在第一张画上,记者看到陶陶画了太阳、大海、海鸥、鱼,还有蝴蝶。“这是小鱼,后面两条鲨鱼,他们想吃它,后面3条小鱼是来救的……”陶陶解释着。
通过两张图画,心理专家分析:“这个孩子的想法很多,心思细腻,画中能表现出他虽然很阳光,但自己心是封闭的!并且希望得到呵护。”
支招 : 换种方式和孩子沟通
通过和陶陶的交流,专家说:“早期生长环境造成孩子行为偏差!”
心理专家分析,老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时可能是不经意间使孩子产生挫折感。而家长打骂孩子,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也会使孩子干什么都没兴趣,甚至出现逆反。
“孩子要跳楼,往往是想向家长示威,让家长担心。大人不再过多地要求,孩子的目就达到了,他们就以为找到了获胜方式。”专家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独立,想展示自我,但又缺乏是非观念,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行为偏差。
专家给刘女士支招:“别轻易激怒孩子,找到孩子的亮点,多鼓励他。此外,家长要和老师勤沟通,引导孩子带着兴趣学习,别强行逼他写作业,换一种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专家还建议陶陶做心理疏导和行为训练,彻底解决“低自尊”问题。
一种最优的迎考心态
众多考生的实践表明,迎考的最好心态就是在塑造并保持一种不骄不躁的平和心态。以下,心理专家给出五条措施帮助你调整自己的心态。
1.正确评价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把以前的卷子拿出来看看,主要是看那些答错的题,并根据此判断哪些是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哪些是自己不会且短期不能学会的知识点。由此做到对自己的水平心中有数。
2.期望要合理。根据自己的客观评价,确定一个正常发挥的分数标准,并给予上下20分的浮动空间,作为自己允许的波动范围。期望过高会加重你的焦虑,不利于考场正常发挥,期望太低会影响你大脑的兴奋程度,也不利于挖掘你的潜力。
3顺其自然的心态。告诉自己,现在,我只需要去做自己能做的事,至于考试结果,是以后的事。将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事情上来。
4 重温成功的体验,排除杂念,培养自信心。自信可以唤醒个体成功的愿望和动机,可以赋予个体冷静的头脑和积极的自我暗示。所以在考前,有意识的用过去的成功体验来激发个体的自信心有助于考试发挥。
5 注重细节和答题过程。在考试过程中,专注于答题过程和细节,有助于个体忽略外界的环境变化和内心的情绪体验,这样可以最大程度排除干扰,做到超水品发挥。考生在考前一周就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关注细节、关注过程的能力。
如何做到上课不走神?
在学习中,同学们也常有分散注意力的现象出现。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有的同学却偷偷地玩玩具,或者想着未完成的作业,想着**、电视中的情节,想着运动场上激烈的比赛。结果,当老师课堂提问到他时,就往往站起来答非所问,弄得哄堂大笑。要知道,注意是心灵的'警卫,学生上课时分散注意力,就等于注意这个警卫失职了,它将该接收的信息拒之门外,而让不该接收的信息闯入人心灵,使正常的学习受到了影响。
导致学生走神的原因因人而异,也有很多是由于突发事件引起,从一般情况来看,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上不喜欢或感到乏味、没用的课程时,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动辄走神;而遇到那些内容新、感觉好的课,则学起来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不分神、听课效率高。
二是学习上存在困难。有的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老师讲授的内容,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反应比较慢,思想容易“开小差”。
三是过重心理压力造成的。在工作中发现,学生中的走神现象大都是消极心理造成的。比如,有的学生父母离异或病重、有的学生与同学和老师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等,此类心理因素也会造成走神现象。四是学生自身性格因素使然。自卑感强烈的学生总觉得己不如人,再努力也没用。心理上顾虑太多使他们不仅在学习上分心走神,而且在成长过程中容易走向自我封闭。盲目自大的学生恰好相反,总以为自己什么都胜人一筹,甚至把老师都不放在眼里,不容易安心听课。
那么,怎样克服上课分散注意力的毛病,专心致志地听好课呢
第一,要重视45分钟的听课时间。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但是有些同学没有把握好这一重要的学习机会,他们往往寄希望于课后自己看书来解决老师所讲的问题。因而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们上课也就没有要求自己集中精力去认真听课,结果将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掉。因此,希望同学们懂得珍惜上课45分钟的宝贵学习时间,保证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第二,明确听课的具体任务。一节课刚开始时,老师往往会将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求达到的目的明确提出。这时同学们一定要一一记住。并根据这些要求认真听好老师的课。这样,带着一定的任务听课。注意力就容易集中了。
第三,打好知识基础,扫除听课障碍。有些同学学习基础不够扎实,知识缺漏多。造成听新课困难和听不懂,这样就很难集中精神往下听了。这些同学解决上课分心的首要任务是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及时补好知识缺漏,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第四,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上课坐45分钟难免会辛苦,也难免会有内外的干扰,这时,同学们要凭意志力来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控制。把注意力自始至终集中到听课上来。
第五,生活要有规律,要按时作息,并且要克服看电视或玩游戏机到深夜的习惯,不要让无聊的事耗费宝贵的精力,以保证有充沛的精力来满足学习的需要。
识别小学生的性格缺陷
小学生常见的性格缺陷的表现有:
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由性格缺陷导致的心理疾病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可从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入手,与孩子多沟通交流。比如,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磨练自己的思想意志,树立正确“三观”,多从积极层面去开导孩子,让他们从心理上自己说服自己,而不是一味的说教式的灌输孩子心理健康知识。如果孩子因为性格缺陷导致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应尽快接受专业心理治疗。
贪玩的孩子是聪明还是笨
淘气、调皮的孩子总是贪玩,他们不停地摆弄着各种各样的物品、玩具,从许多相近似的物品中形成概括力;他们喜欢“逮猫猫”捉迷藏,认真观察排除假象寻找目标,养成细致的思维习惯;他们能把一根竹竿当成骏马、火箭、飞机、机关枪,把眼前子虚乌有的东西想象得活灵活现;他们玩耍时激动、舒畅、愉快的情绪激发和调动着大脑神经的高度活动能力。
所以贪玩的幼儿多智慧。对此,成长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
生物心理学家马克——罗森茨威格在他的实验室里选择了一批遗传素质一致的老鼠,把它们任意分成三组。
第一组三只老鼠被关在铁笼子里一起喂养,此为“标准环境”;第二组老鼠被单个隔离起来,只身处在三面不透明的笼子里,光线昏暗,几乎没有刺激,这叫做“贫乏环境”;第三组十几只老鼠一起被关在一只大而宽敞,光线充足、设备齐全的笼子里,内有秋千、滑梯、木梯、小桥及各种“玩具”,此所谓“丰富环境”。
经过几个月的环境熏陶后,“丰富环境”的老鼠最“贪玩”,“贫乏环境”的老鼠最“老实”。将老鼠的大脑摘出解剖分析,发现三组老鼠在大脑皮层厚度,脑皮层蛋白质含量,脑皮层与大脑的比重,脑细胞的大小,神经纤维的多少,突触的数量、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以及与智力有关的脑化学物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丰富环境”组的老鼠优势最为显着。实验揭示,环境越丰富,玩耍得越充分,大脑的发育就越好。
玩,有助于孩子智力发展,也有助于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玩耍满足了孩子们的欲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和同伴们一起玩耍,完善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了相应的社交能力。所以,幼儿的早期教育只能是在玩中学,切莫只学不玩或多学少玩,就违背了 小学教育 学和儿童行为科学的规律。
;浅谈情感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真正要做到这三点其实并不容易,虽然我们每天都与孩子在一起,但是孩子的点滴成长往往会被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因此也不能得到我们的回应。帮助孩子成长需要教师的细心,耐心以及持之以恒的信念。无论处在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都需要老师的关心与抚慰。而现实中很多时候,教师往往忽略了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感情的机会,经常偏重于引导孩子能积极参与日常的教学活动,对于孩子在活动中情感培养的分量略显不足。
郭沫若先生曾经这样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入手。一个人对父母、对同伴、对周围的人有了深厚的感情,才能服务与社会,立足与社会。”可见幼儿期是人的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发展幼儿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行为,对于提高其社会化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现在的教师或家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而轻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忽视情感方面的培养,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对智慧的发展,德性之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来说,像阳光,如雨露,没有健康的情感,便没有完美的童心,更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重视良好的情感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用爱心拥抱孩子,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不爱的教育,没有不需要爱的孩子。教师只有把爱心献给孩子,孩子才能积极接受教师的教育。如我班有个叫沈旻宇的小男孩,十分可爱聪慧,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但他每天入园时,总哭着要奶奶陪他呆在幼儿园,若他奶奶不答应,就哭得非常伤心。每当这时,我就连忙走近他,拥他入怀,轻声告诉他:“老师也像妈妈一样陪你上课、吃饭、睡觉,跟你一起做游戏好吗?上课时经常请他回答问题,自由活动我时常把他叫到身边,摸摸他的小脸蛋,拉拉他的小手。在我真情的感染下,倔强的旻宇终于接纳我。如今,能说会道的他经常向我倾诉他的喜悦和烦恼,我也会帮他出主意,共同想办法,从不轻易指责他,更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如朋友一样平等对待他。有一次自由活动时,旻宇玩太投入了,忘了上厕所而尿湿裤子,小朋友纷纷告状说旻宇尿裤子了,但为了维护自尊,他极力掩饰,说是下雨天妈妈没把裤子晒干,不是尿裤子,面对这种说法,我并没有当众揭穿他,而是理解地说:“回家要告诉妈妈,以后裤子要晒干,旻宇穿上才不会湿湿的。”他机灵地说:“下次没晒干的裤子旻宇不穿了”。同时又引导他以积极的、合作的言行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我们要真正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把爱的情感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多些鼓励、多些关心,用亲切的态度、甜甜的微笑与孩子进行交流,藏起教师的尊严,以自身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的震撼,并主动地尝试去爱别人。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教育。
二、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学校,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为了让幼儿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教师可以定期的让幼儿带上心爱的玩具或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活动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交往过程、交流各自的交往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节日活动为幼儿创设了愉快的交往机会,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动之一。我们曾充分利用“六一”儿童节,因为这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这一天是属于他们的。为了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我们把传统的表演节目改为开展一些趣味游戏活动,让大班、中班和小班的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参加到游戏中来,他们都是主角,教师当配角。这一天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在一起活动,无拘无束的他们感到特别有趣,无形中孩子们既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同时又享受到节日的快乐,并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及同伴之间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从而发展了交往能力。
三、发展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培养良好情感的重要因素
幼儿时期能否具有一定克制冲动,控制情绪的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他将来能否获得成功。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把握情绪控制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当孩子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会表现出跺脚、哭闹等消极情绪。这时,我们要理解并真诚接受孩子的情绪表现,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机会和场合,进行及时正确疏导,让其把不满情绪发泄出来,因为不满情绪的压抑有碍身心健康。但还要教育孩子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已的情绪,提高情感表现的自控能力。如:我班有个小男孩,刚入园时任性、暴躁、自私,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要小伙伴听从他的指挥,谁不听他的,他就推谁,攻击性行为较多,班上的孩子大多不喜欢与他玩。
于是,我常利用孩子们的情景表演、角色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引导他与小朋友友好相处。这孩子记忆力特强、体育动作很到位、爱劳动,我就发掘他的这些闪光点,经常鼓励他、表扬他,同时引导他为集体做好事,帮助他在同伴中树立威信和良好形象,小伙伴们逐渐地接受他并乐意亲近他。同时,我们成人也要注意控制自我情感,无论遇到什么打击和不幸,都能始终以乐观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面对孩子、面对生活,而决不能把孩子当成发泄不良情绪的对象,我们要做一个情感健康的人,以自身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有意识地教给他们为了他人的利益控制自已的需要和情感,使他们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四、家园密切配合,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
《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 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不强化爱的行为。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孩子在幼儿园爱老师、关心同伴;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如:我班陶珠含小朋友在家与在园表现不一样,在家要家长喂饭,不吃青菜、鱼,不收拾玩具。可在幼儿园自已吃饭,没有挑食的现象,午休起床时,她自已穿衣叠被,还能主动帮助其他小伙伴扣钮扣、系鞋带等。我了解她这两种回然不同的表现后,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认识到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危害,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园配合教育,能干的陶珠含不再是一个宝宝两个样。因此,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促使他们改变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些培养孩子爱的情感的教育经验,在“家长学校讲座”活动中,组织家长学习“如何在家庭中营造友爱和谐的精神环境”等文章。这样家园互通,形成合力。使孩子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已,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独立性强、有责任感、善于社会交往等积极情感,让幼儿从小开始学习做人,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
总之,在平时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沟通”这个渠道,让我们可以更公正、更客观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不光要渗透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还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同时,要为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良好的个性、特长,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具有时代精神的人,使孩子以健康的心理来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师的重任。
论消费者情感需求对品牌定位的影响与案例分析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没有个性和特点的商品和品牌已经无法取得长久的胜利。
只有当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为目标消费者提供有别于竞争者的利益时,
这种产品或服务才
有可能在长期内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从而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因此,
产品的差异化就成为了
品牌保持竞争力的一种必须而有效的手段。
这种差别化可以是功能上的,如海飞丝定位于“专业去屑的洗发液”。另一方面,差异
化也可以是情感上的利益,如金六福酒诉求于“福气酒”,迎合了多数中国人的情感需求;
女性消费者用欧莱雅这一品牌来进行自己对时尚与成熟的情感表达。
这种情感需求与表达都
属于消费者的情感因素,
而本篇论文就将探讨消费者的这种情感因素与企业品牌定位之间的
密切联系。
品牌定位的概念
品牌定位是建立品牌形象的提供价值的行为
,
是要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相关的品牌形象
的过程和结果。
通俗来讲,
品牌定位就是指为某个特定品牌确定一个适当的市场位置,
使商品在消费者
的心中占领一个特殊的位置,当某种需要突然产生时,随即就会想到与这种需求相对应的某
一特定品牌。
品牌定位的目的
品牌定位的目的就是将产品转化为品牌,
以利于潜在顾客的正确认识。
成功的品牌都有
一个特征,
就是以一种始终如一的形式将品牌的功能与消费者的心理需要连接起来
,通过这
种方式将品牌定位信息准确传达给消费者。
消费者情感因素对品牌定位策略的重要性
品牌定位的提出和应用是有其理论基础的。
消费者情感因素的差异就是品牌定位的最核
心依据之一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为市场上的所有顾客提供所有产品或服务,
处处兼顾的结果
一定会是处处失败。
凡是成功的品牌都有准确的定位。
品牌之所以成为名牌,
是因为其所营造的品牌个性影
响着消费者。
这种影响着消费者的品牌个性,
实际上就是迎合了特定群体的消费者情感因素。
消费者情感因素之所以对于品牌定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原因如下:
(
1
)人们只看他们愿意看的事物,即与其消费者情感相称的产品
一件相同的产品会给两个不同的人留下不同的印象,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自动过滤掉
一些对于自身没有意义的细节,
只留下一些对我们有意义的内容。
这就导致了对于一个特定
的消费者群体,
一个产品与他们的自身特点相关性越大,
就能得到他们的关注,
从而得到这
部分消费者更大的青睐。
同样的道理,
如果一件产品的某个细节特征与某个特定群体的消费
者情感因素相悖,这个产品就会引起这部分消费者的反感。
(
2
)人们对同种事物的记忆是有限度的
这是个信息超量的时代,
产品种类的数量以呈爆炸式增长。
然而,
人们的记忆是有限的,
很少有人能准确列出同类商品七个以上的品牌,人们往往能记住能是市场上的第一、第二。
这就意味着在选择产品时,人们往往只会记住与其消费心理最为相称的一或两种。换言之,
如果一类产品不能在极大程度上迎合一个特定的消费者群体的消费者情感因素,
就很难在激
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稳定的市场份额。
案例分析——世界顶级时装的品牌定位
普拉达、香奈儿、安娜苏、路易威登、古奇、迪奥、圣罗兰均是世界顶级时装品牌。这
些品牌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奢侈品市场中长久地占据一席之地并享有很高的地位,
离不开
其制作精良的产品。
但另一方面,
这些品牌精准的市场定位与在此品牌定位基础上极有针对
性的市场营销策略也密切相关。
在这里,
本文通过分析这七个奢侈品品牌的品牌定位所满足
的不同消费者情感因素,来更好地揭示消费者情感因素与品牌定位密切关系。
1 求爱遭到拒绝时
林某,女,22岁,林业专业三年级学生。来自祖辈都是林业工人的东北地区,对于能到省城上大学,林某感到万分高兴。到校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大一时曾被评为三好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异性的倾慕与日俱增,盼望早日有位白马王子出现。当她把自己的感情向本专业另一男生诉说时,遭到婉言拒绝。寒假时她忍不住又写了一封信给那位男生,但他顺路约请同学一同返校已离开家了,他的哥哥便把这封信原封不动地"加快"转寄到学校来了。信到校后,同寝室的同学以为他家里出了什么事,便拆开了信。此事被公开。消息一传出,原本内向、忧郁的她,心情更加沉重了,心里的矛盾也更大了,为此,她整天精神恍惚,萎靡不振,夜不能寐,觉得丢了面子,做了件丢人的事。看见同学们在一起说笑,她就以为同学们在取笑她,她便上前去和同学们解释,可自己又说不明白,搞得满城风雨。由此经常剧烈头痛,胸中憋闷,度日如年,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最终产生自杀念头。她写完给系领导、父母、同学的信,便吃了大量的安眠药。由于老师、同学发现及时,送到校医院被抢救过来。
点评:当求爱被拒绝后,小林一方面感到自己的行为有愧于父母,另一方面感到自尊心受到创伤,在同学中抬不起头,产生了焦虑、抑郁,甚至轻生自伤。事实上她追求自己的爱情、向心中的恋人勇敢讲出自己的真心话,这是大胆追求美好生活的表现,并没有什么过失,更没有错,不应该自责。但是,爱情是相互的,每个人都有爱与不爱的自由,不能得到一个人的爱情,不等于失去所有异性的爱。天涯处处有芳草,何愁他人不识君。居里夫人19岁时曾爱上了一位英俊而富有的大学生,由于家庭的反对,那位大学生又无力抗争,使居里夫人不得不承受失恋的痛苦。居里夫人当时也很痛苦,但她马上理智地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失恋而不失志,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获得了新的科学发现,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爱情。
案例2:当分手已成事实
小E,女,19岁,某高职院校二年级学生。自述近一个月以来内心非常痛苦,有时候难受的用头撞墙,甚至想到了自杀,但终于没有勇气那样做。寒假里,男友向她提出了分手,她一直无法接受、感到很伤心、很无助、很不甘心、同时又很压抑。心里总是想着以前俩人在一起时开心快乐的时光,现在面对他冷漠无情而又决绝的态度,她总是不能相信那是真的,总是幻想着两个人还能和好。心里很苦很累,这一两天更是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再也承受不起了。
点评: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使当事人受到伤害。失恋是人生中最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失恋所引起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会导致身心疾病。失恋是恋爱中经常的挫折现象,许多青年为此而痛不欲生。小E应面对现实,接受分手的事实,而不应一味地停留在过去的回忆以及和好的幻想里;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试,比如找亲人或知心好友倾诉、适当地把情感转移到其他的人或事物上、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等;尽快地消除心灵的创伤,恢复心理的平衡与健康。
案例3:在失恋的背后
小D,男,22岁,工科四年级学生。该生自述,在校外学习外语时,认识了本校一女生,他对她印象不错,遂主动接近。该女生比他高一年级,当时已面临毕业。四月中旬的一天,他突闻姥姥去世,悲痛欲绝,找到该女生向其倾诉从小与姥姥共同生活的情景,以及对从姥姥处得到的母亲般的深深眷恋。该女生听后,非常感动,马上表示要与他交朋友。他象抓住了救命草,立刻把全部感情投入其中,在以后的交往中,他的感情越陷越深,不能一日不见,一时不想。可该女生自答应与他交朋友后,又十分后悔,觉得自己欠考虑,特别是她父亲非常反对他们之间的交往,因此多次表示结束恋爱关系。可他不同意关系的断绝,曾写过血书,表示过要断指,自杀。由于他的情绪一直处在极度的波动中,并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他们的关系上,致使期末考试三门不及格。该女生毕业后,分到本地工作,表示与他只能做一般的朋友。希望他不再打扰她,并退回了他给她的所有信件。他一时冲动,到该女生的单位,动手打了她。致使该女生和单位的领导找到学校。他当众流着眼泪表示不再与她来往。可他的内心仍觉得自己是真心爱她,不想失去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特别是到了节假日,经常打电话,写信,甚至到该女生家门口或上班的路上等她。他知道这只能使她离他更远,而且也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但不能自控。眼看已接近元旦,情绪更是难以自制,既怕做出失控行为,更怕考试再亮红灯。因他已累计八门课不及格,学位已没有,若在最后一学期毕业设计再出问题,将无法毕业。他感到内心痛苦至极,不知怎么办才好。
点评:小D失恋后的情绪反应比常人要强烈的得多,持续的时间长。那女孩与他分手已近半年,他仍不能自制,情绪激动,这其中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他不愿失去她的原因,是觉得她是他的第一个真正的恋人,是他离开姥姥后以后的十余年里,第一次感到被人爱,被人珍惜。她的爱使他多年的情感饥渴得到了补偿。他怕再回到以前的状态,不愿意恋爱失败,所以总是是纠缠不放、希望能挽回。可他的做法不但不能帮自己摆脱情感纠葛,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更加糟糕的境地。小D应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把精力转移到学习和工作中去,从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走出来,不能只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努力战胜自己。
案例4:因失恋而断指自残
小K,男,20岁,某高职院校三年级学生。面对女友向其提出分手,他痛苦万分。某日中午在教室用特意买来的一把大菜刀将自己的一截手指跺下,事发后被同学及老师及时送往医院急救。
点评:面对失恋的挫折和打击,没有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而是采取消极和毁坏性的方式来应对,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加深了对自己以及对父母、亲人的伤害,甚至会对社会造成负担和影响。大学生应理智地对待失恋,积极面对、正确对待、冷静处理,尽快消除心灵的创伤,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健康。
案例5:"情敌"导致的校园暴力
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 点评: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案例十六:同性恋者痛杀"男友"
深圳市某大学一名男生杀死和其十分要好的另一名男生,据警方调查其男生与其男友是同性恋恋人关系,而其男友则为双性恋,同时和另一名女生有恋爱关系,该男生认为其男友背叛了他,一气之下将其男友杀死,铸成大错而无法挽回!
点评: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被认为是不同的性倾向。大学生中同性恋者倾向追求相对稳定的感情和性爱生活。本案例中的男生便是由于发现自己的同性恋男友的"背叛"而采取了过激行为,造成恶劣后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