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心理学效应去维护自己的亲密关系?

如何运用心理学效应去维护自己的亲密关系?,第1张

人与人相处,即使再亲密的关系都是需要维护的,否则成为“路人”也是迟早的事。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心理学效应去达到维护亲密关系的效果。

首先咱们就聊聊比较常见的反哺效应。通俗来说反哺效应就是当一方对另一方辛苦付出的时候,对方是能够真切感受到的,从而反馈给对方。只有互相给予,关系才能长长久久。

就拿一对情侣来说,无论是哪一方付出的多,作为另一半肯定是能够真切感受到的,同时这也是需要给予反馈的。否则长此以往,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会受到影响,愿意多付出的那一方慢慢也会觉得心灰意冷。

我大学毕业后追求过一个女孩子,在自己的软磨硬泡下最终我和她成为恋人。恋爱中,我始终是付出更多的那一个,干什么都是最积极的一方,可她似乎并不在意和我在一起的时光,甚至回个信息都要老半天。最终在恋爱7个月后,我选择和她分手了。

还有就是瀑布效应。瀑布效应的意思就是说信息从一方流向另一方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的传导。所以这就需要两个人加强日常交流沟通,避免因为个人情感因素出现误解。

日常生活,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各种因素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就比如说我的一个同事因为和另一个同事借钱弄得不愉快。其实对方是愿意借钱给他的,只是中间人传话传得有问题,语气给人的感觉是对方不愿意借钱。后来还是一次偶然的饭局,对方主动问同事要借多少钱,同事才知道自己误解他了。

再有就是互惠效应。互惠效应是指别人对自己做出的友好行为,我们需要以同样的方式回馈。这种一般是指两个人有着亲密利益关系的,他给你好处,你也需要给对方好处,这样关系才能长久维持。

就好比说我姑姑家是做粮站的,许多大户都会把小麦、水稻运到姑姑家去卖。因为姑姑家价格给的高,所以对方愿意。同理,也因为很多人都去姑姑家卖,让她赚到了一定的收益,薄利多销嘛,这就是典型的互惠效应!

最后再说说共鸣效应。说直白一点就是对方被你的真诚感动了,从而觉得你是一个够处的朋友。在当下的社会我认为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真诚,套路大可不必,因为大家都很聪明。

交往中,你可以适时和你关系亲密的人说一些掏心窝的话(不是毫无保留的那种),用你的真诚打动对方,这也能够加深彼此的认识一种做法。像我之前合作的一名生意伙伴,我从来不忌讳表达内心真实想法,有什么就说出来,从而获得对方认可。

以上是最常见运用心理效应维护自己亲密关系的行为,其实也有一个共性特征,那就是“互惠互利,利益共存”。人是聪明的、富有感情的生物,没有谁会愿意一直单方面付出的。

影响你人生的15个心理效应:

1门坎效应

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2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有时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知觉对象给知觉者留下第一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

具体说,就是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在心理上产生对某人或某事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势,从而影响到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

3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从而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两种效应。

首因效应一般在较陌生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而近因效应一般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产生影响。两者都是对人或事的片面了解而主观臆断,使得决策信息失真。

4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

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这都会干扰对信息的评价,要克服晕轮效应就必须坚持客观,不掺杂主观成分。

5罗森特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特尔考察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智商很高。”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表现超常。

罗森特尔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6名片效应

即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意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7异性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男营业员接待女顾客,一般要比接待男顾客热情些。这便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异性效应。这种现象是建立在异性相吸引的基础上的。

人们一般比较对异性感兴趣,特别是对外表讨人喜欢,言谈举止得体的异性感兴趣。

8责任分散效应

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景时,如果只是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

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9詹森效应

有一名运动员叫詹森,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事上却练练失利。人们借此把那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竞技场上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10巴纳姆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提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如算命、占卜等。

11培哥效应

它是在记忆时,人们自创的一套记忆编码,通过联想把编码与要记的材料相连接,这就更便于记住对象。

培哥记忆术的固定编码有很多种,如按照自己身体各部分的上下编号,按进门后能看到的东西编码,按自己的亲朋好友的姓名编号等等。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避免记忆的枯燥单调。

12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一词是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的。他以此来概括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所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还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

13破窗效应

在教育中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如果一名学生因为成绩不好或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给他贴上一个“差生”或“坏学生”的标签,那么人们就会带上有色眼镜看他,只要他犯了一点小错,就抓住不放,乱扣帽子,因为既然是破的东西,让他再破一些也无妨,所谓“墙倒众人推”,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14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原始经济学上的概念,意思是一样东西的价值同它满足的需要成正比,这就是雪中送炭之所以比锦上添花更令人感动的原因所在。

15齐加尼克效应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做过一次颇有意义的实验:他将自愿受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齐加尼克对一组受试者进行干预,使他们无法继续工作而未能完成任务,而对另一组则让他们顺利完成全部工作。

实验得到不同的结果。虽然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显现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心理上的紧张压力难以消失。

这种因工作压力所导致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即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五大心理效应如下。

(一)首因效应与SOLER模式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成为首因效应(1primary effect),也叫最初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们所做的大量研究揭示,第一印象一旦建立起来,它对后来获得信息的理解和组织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由于人的保持认知平衡与情感平衡的心理作用,人们必须使后来获得信息的意义与已经建立起来的观念保持一致。

因此,对于后来获得信息的理解,常常是根据第一印象来完成的。但是第一印象有时候并非人的日常真实表现,在全面认识别人时,需要减少第一印象的片面影响。

怎样表现自己,才能给人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呢社会心理学家伊根(G.Egan)1977年根据研究发现,同陌生人的初次相遇,按照SOLER模式来表现自己,可以明显增加别人对我们的接纳性。这种模式是由五个单词的词头字母拼写起来的专业术语:

S表示“坐(或站)要面对别人”;O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L表示“身体微微前倾”;E表示“目光接触”;R表示“放松”。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按照SOl_,ER模式来表现自己时,会给人一个“我很尊重你,对你很有兴趣,我内心是接纳你的,请随便”的轻松良好的印象。

(二)近因效应

指最后的印象对人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洛钦斯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近因效应。他编造了两段描绘名叫吉姆的学生的材料,这两段内容相反,一段把吉姆描绘成性格外向、好交际的人;另一段则把他描绘成性格内向、冷漠孤僻的人。在读故事时,把上下部分间隔开来。

也就是先读一段内容,然后插入做数学题或听历史活动等无关的事情,然后再念另一段内容,让被试对吉姆作比较全面的判断。结果。大部分被试根据后面听到的一段内容(无论两段顺序如何)来评价,这就产生了近因效应。我们评价别人时,也要注意减少近因效应带来的偏差。

(三)晕轮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当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会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halo effect)。

好恶评价是印象形成最重要的两方面,如果认为某人具有好的特征,则他好像被  一种好的光环所笼罩,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也称为“光环效应”。例如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追星热等。

美国心理学家曾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班学生作为被试做了一个实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对其中一半学生介绍这位代课老师“热情、勤奋、务实、果断”,对另一半学生介绍这位老师时只是把“热情”换成了“冷淡”,同学们之间并不知道介绍时的差异。

课后让学生们评价这位代课老师,结果介绍时得到“热情”信息的学生们评价该老师“能体谅别人、有幽默感、脾气好等”良好印象,得到“冷淡”信息的学生则评价该老师具有比较消极的品质。仅一词之差,竟会影响对人的整体印象。

如果认为某人具有坏的特征,则倾向于认为这个人所有品质都坏,又称为“扫帚星效应”  (forkedtail effect)。例如发现某个学生撒谎,则倾向于推测他的品德其他方面都不好。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夸大优点或缺点,无意中认为别人一好百好、一坏百坏。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减少这种偏差带来的误解。

(四)社会刻板印象

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一般来说,生活在同一地域或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常表现出许多相似性,人们容易将这些特点归纳固定下来。例如商人精明,北方人憨厚,女人柔弱等等。

这样对人的印象很容易忽略个体性,造成过度概括化的认知偏差和成见,并非每个属于那个群体的人都如此。女人未必都柔弱,商人也未必都精明。

(五)投射效应

指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如爱议论别人的人,总以为别人也常议论自己。

投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已具有某些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例如有人对另一个人怀有敌意,则总感觉到对方也对自己怀有仇恨,一举一动似乎都带有挑衅色彩。

第二种投射是指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不称心特点,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例如想作弊的学生总感觉到别人都在作弊,自己不那样就吃亏了。又如习惯撒谎的人最不容易相信别人,因为这类人自己骗人,总以为别人也和他一样。

相见不如怀念表现了一种“回忆满足”的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指的是,个体在回忆过去的人际关系时,能够获得一种情感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可能会超过与现实中的人直接交往所获得的满足感。这种效应可能源于人们对于回忆中的情感体验更为理想化和浪漫化,而对于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更为现实和琐碎的心理偏好。

心理效应是有非常多的,近因效应是其中的一个,是指人们在交际的沟通过程中,知觉对象给人留下了印象,近因效应则是指某个人或者是某件事在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总是在头脑里面占据一定的优势,从而使人对于这个人或者是这件事有了一贯的看法,一般情况下是在比较熟悉的情况而产生的一种影响,对于人或者是事的片面了解过于主观而臆断,使决策信息失真。

还有暗示效应,主要是指在没有对抗的一种条件之下,使用的抽象诱导以及含蓄的间接方法,对于人们的行为与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诱导人们按照某种方式去接受或者是行动的一个意见,使行为、思想以及暗示者的期望目标是相符合的。当然还有奖惩效应,也就是奖励与惩罚,对于学生行为来讲进行一种外部强化或者是弱化的方法,通过影响学生的一个自身评价,对于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奖惩造成的行为强化或者是弱化,被称为了奖惩效应。除此之外还有首因效应、从众效应等。

一、心理学效应

心理学效应是指人类在感知、思考、情感和行为方面存在的一些固有倾向或特征,它们可能会对人类的决策、观念、信念和行为产生影响。心理学效应通常是人类大脑中的自然反应,往往会在人们不自觉的情况下影响他们的思考和行为。常见的心理学效应包括认知偏差、记忆偏见、情感偏见、社会认知和行为模式等。在广告、销售、政治和社交等方面,心理学效应经常被用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二、实例讲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学效应实例:

群体效应:人们在集体中容易失去自我,追随主流,甚至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布拉格效应:人们容易将符合自己期望的事件视为更可能发生,而忽略那些可能性更高但与自己期望不符的事件。

阳光心理学效应:阳光普照的天气会让人感到更加愉悦和积极。

诺斯塔尔吸引效应: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东西更有好感,甚至会对其高估其价值。

帕累托效应:少数的原因会对大多数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条件效应:人们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容易被之前的信息所影响。

倾向于回忆积极经历的效应:人们在回忆自己的经历时更容易回忆积极的经历而忽略消极的经历。

遗忘曲线效应:人们在学习某个知识点后会很快忘记,但通过反复复习,能够长期记忆。

这些效应反映了人们思维和行为中的常见偏差和不理性,深入了解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614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