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春恨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兰陵王春恨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第1张

运用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艺术手法。

兰陵王·春恨》是南宋词人张元干的词作。词共分上、中、下三片,上片绘景,起首两句,交代环境,规划了全词绘景言情的一个界限,中片是对昔日欢游的追怀。下片脱出回忆,转写别后之思,饱含忧伤、离愁。

词笔法凌厉而不失沉郁,感情热烈而不失肃穆,意境深沉幽眇,远胜平常的儿女情长之作。词结构上先后写现实之愁闷、往日之繁华、对故国之怀恋,层层深入,尽显亡国之痛、离乱之悲,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扩展资料:

这首词是借“春恨”以抒发故国之思的深情,写词人南渡后感怀故国的“黍离”之悲。以往日之欢乐衬今日之悲哀。一句勾转,突然转向现实,看是陡然,实质正表现出作者恍若隔世的那种心境。

从对往昔的梦境般的幸福追忆中清醒过来,转入下片,抒写凄凉索寞的心情与对故国故乡的极度思念。全词分为三叠,而意脉贯通。上叠写醉中春光。中叠写少年产台游,追思昔日游乐。下叠是从回忆转写别后相思如梦,主要抒写离恨。

虚实相映,有铺排、有转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因洛阳之战受猜忌,因为一句话:“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断送性命。北齐后主高纬荒*残暴,疑心重重,因为这句话他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

1洛阳之战

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北齐武成帝万分焦急,急诏全国各地的军队前去解洛阳之围。当时的并州刺史段韶、大将军斛律光、还有兰陵王一并领命前往洛阳救援,为了解救洛阳之围,三军将士奋力死战,但也仅仅是突破了第一道防线,后续便无力再进,北周看到北齐的援军过来后,外不见援军,内已无粮草,就在洛阳守卫绝望之际,一位身披铠甲、手握利刃,脸上还戴着鬼脸面具的将军,率领五百名士兵勇猛冲入北周军阵。宛如降神兵,其疾如风,其势如火,硬是从十万北周人马杀中出一条血路,直冲到洛阳城下。

2兰陵王深感大难将至

兰陵王说错话后,深感大难将至,整日惶恐不安,尽管一再低调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终是躲不过“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宿命。武平四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肃,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于是,兰陵王便饮下毒酒。

3北齐后主高纬的猜忌

北齐后主高纬性格懦弱,荒*有余,残暴,疑心重重。一天,高纬在与兰陵王谈及邙山之捷时,颇有人情味地说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听到自己的皇弟如此心疼自己,内心不免激动、热乎,深情 地回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正是这句表亲近、表忠心的话为他招致了杀身之祸。史载:“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因为在疑心病重的后主高纬看来,这些话是不可以随便说的。开始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

总的来说,还是因为北齐后主高纬对北齐兰陵王不信任,太善与猜忌,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兰陵王·涵碧

[作者] 曹冠   [朝代] 宋代

晚云碧。松巘飞泉翠滴。双鱼畔、疑是永和,曲水流觞旧风物。波光映山色。时见轻鸥出没。壶天邃,修竹翠阴,虚籁吟风更幽寂。

登临兴何极。上烟际危亭,彩笔题石。山中猿鹤应相识。对远景舒啸,壮怀豪逸。刘郎何在玩石刻。感往事陈迹。

还忆。少年日。帅旗鼓文场,轩冕京国。如今老大机心息。有陶令秫酒,谢公山屐。闲来潭洞,醉皓月,弄横笛。

《兰陵王·涵碧》作者曹冠简介

曹冠字宗臣,号双溪,东阳(今属浙江)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二十五年,为平江府府学教授,镟除国子录擢左宣议郎、太常博士,寻兼权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桧死,为撰谥议,称桧“光弼圣主,绍开中兴,安宗社与阽危之中,恢太平于板荡之后。道德先天地,勋业冠古今”后数日,以右正言张修等论罢。明年,又被论为秦埙假手驳放科名。孝宗时,许再试,复登乾道五年(1169)进士。绍熙初,知郴州,转朝奉大夫赐金紫致仕,年八十卒。有《双溪集》二十卷,《景物类要诗》十卷,词有《燕喜词》一卷。

曹冠的其它作品

○ 满江红·日暖烟轻

○ 风入松·双溪阁观水

○ 蓦山溪·九日

○ 水调歌头·红梅

○ 浣溪沙·柳

○ 曹冠更多作品

兰陵王·柳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标签: 柳树 送别 宋词精选 婉约 词 动植物 场景 其他

《兰陵王·柳》译文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著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 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朦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我暗中不断垂泪。

《兰陵王·柳》注释

兰陵王:词牌名,首见于周邦彦词。一百三十字,分三段。

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

烟:薄雾。丝丝弄碧: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其嫩绿的姿色。弄:飘拂。

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是北宋是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情状。

故国:指故乡。

京华倦客:作者自谓。京华,指京城,作者久客京师,有厌倦之感,故云。

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人休息,又是送别的地主。

“应折”句: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柔条:柳枝。过千尺:极言折柳之多。

旧踪迹:指过去登堤饯别的地方。

又:又逢。酒趁哀弦:饮酒时奏著离别的乐曲。趁:逐,追随。哀弦:哀怨的乐声。

离席:饯别的宴会。

“梨花”句:饯别时正值梨花盛开的寒食时节。唐宋时期朝廷在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故有“榆火”之说。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一箭风快:指正当顺风,船驶如箭。

半篙波暖:指撑船的竹篙没入水中,时令已近暮春,故曰波暖。

迢递:遥远。驿:驿站。

“望人”句:因被送者离汴京南去,回望送行人,故曰天北。望人:送行人。

凄恻:悲伤。

渐:正当。别浦:送行的水边。萦回:水波回旋。

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

津堠:渡口附近供瞭望歇宿的守望所。津:渡口。堠:哨所。岑寂:冷清寂寞。

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春无极:春色一望无边。

念:想到。月榭:月光下的亭榭。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兰陵王·柳》赏析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著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

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构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闲寻旧踪迹”这一句读时容易忽略。那“寻”字,并不是在隋堤上走来走去地寻找。“踪迹”,也不是自己到过的地方。“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闲寻旧踪迹”,就是追忆往事的意思。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就是“闲寻”二字的意味。现代人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动和热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亲友的音容乃至别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此时周邦彦想起了:“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释说这是写眼前的送别,恐不妥。眼前如是“灯照离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说“斜阳冉冉”,时间就接不上。所以这应是船开以后寻思旧事。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难以忘怀。这里的“又”字说明,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岁月匆匆,别期已至了。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周济《宋四家词选》曰:“一愁字代行者构想。”他认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这样曲折的解释。其实这四句很有实感,不像构想之辞,应当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写渐远以后。这两片的时间是连续的,感情却又有波澜。“凄恻,恨堆积!”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伤。

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兰陵王·柳》作者周邦彦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 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 集》传世。

周邦彦的其它作品

○ 苏幕遮·燎沉香

○ 蝶恋花·早行

○ 少年游·并刀如水

○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 周邦彦更多作品

1、《兰陵皇妃》

《兰陵皇妃》是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穿越类言情小说,作者是杨千紫。故事主要讲述了现代少女端木怜穿越到北周与宇文邕和兰陵王产生一系列情感纠葛的故事。 

2、《兰陵王:公子倾国》

《兰陵王:公子倾国》是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原创言情类小说,作者尘诺,主要讲述了一位现代少女意外穿越回了南北朝时期,与齐朝权臣高长恭相爱的故事。

关于兰陵王的电视作品:

1、《兰陵王》

《兰陵王》是由东王文化、柏合丽、上影英皇和上海耀客传媒联合出品,钟澍佳、周晓鹏联合执导,冯绍峰、林依晨、陈晓东、毛林林、翟天临、魏千翔、胡宇崴等主演的古装剧。

该剧以一千四百多年前北齐和北周两个王朝相争为背景,讲述了北齐传奇英雄兰陵王金戈铁马的一生,以及其与天女杨雪舞之间的一段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2、《兰陵王妃》

电视剧《兰陵王妃》改编自作家杨千紫创作的网络小说《兰陵皇妃》,2012年筹备,2013年开拍。由香港导演叶昭仪执导,张含韵、彭冠英、陈奕、华娇、林韦辰、田丽、刘帅良、张子文、沈建宏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混战的中国北朝,为得到拥有一统天下秘密的青鸾镜,国与国之间,宫廷内部,乃至江湖都掀起了腥风血雨。孤女元清锁也不可避免的被牵扯进这场抢夺之中,并成为众人抢夺利用的重点。

诗词鉴赏网权威发布送别诗:兰陵王·柳,更多送别诗相关信息请访问诗词鉴赏网。 《兰陵王·柳》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兰陵王·柳》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兰陵王·柳》原文

柳阴直2,烟里丝丝弄碧3。隋堤上4、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5。登临望故国6,谁识京华倦客7长亭路8,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9。

闲寻旧踪迹10,又酒趁哀弦11,灯照离席12。梨花榆火催寒食13。愁一箭风快14,半篙波暖15,回头迢递便数驿16,望人在天北17。

凄恻18,恨堆积19!渐别浦萦回20,津堠岑寂21,斜阳冉冉春无极22。念月榭携手23,露桥闻笛24。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兰陵王·柳》注释

兰陵王:词牌名,首见于周邦彦词。一百三十字,分三段。

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

烟:薄雾。丝丝弄碧: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其嫩绿的姿色。弄:飘拂。

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是北宋是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情状。

故国:指故乡。

京华倦客:作者自谓。京华,指京城,作者久客京师,有厌倦之感,故云。

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人休息,又是送别的地主。

“应折”句: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柔条:柳枝。过千尺:极言折柳之多。

旧踪迹:指过去登堤饯别的地方。

又:又逢。酒趁哀弦:饮酒时奏着离别的乐曲。趁:逐,追随。哀弦:哀怨的乐声。

离席:饯别的宴会。

“梨花”句:饯别时正值梨花盛开的寒食时节。唐宋时期朝廷在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故有“榆火”之说。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一箭风快:指正当顺风,船驶如箭。

半篙波暖:指撑船的竹篙没入水中,时令已近暮春,故曰波暖。

迢递:遥远。驿:驿站。

“望人”句:因被送者离汴京南去,回望送行人,故曰天北。望人:送行人。

凄恻:悲伤。

渐:正当。别浦:送行的水边。萦回:水波回旋。

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

津堠:渡口附近供瞭望歇宿的守望所。津:渡口。堠:哨所。岑寂:冷清寂寞。

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春无极:春色一望无边。

念:想到。月榭:月光下的亭榭。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兰陵王·柳》译文

兰陵王:词牌名,首见于周邦彦词。一百三十字,分三段。

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

烟:薄雾。丝丝弄碧: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其嫩绿的姿色。弄:飘拂。

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是北宋是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情状。

故国:指故乡。

京华倦客:作者自谓。京华,指京城,作者久客京师,有厌倦之感,故云。

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人休息,又是送别的地主。

“应折”句: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柔条:柳枝。过千尺:极言折柳之多。

旧踪迹:指过去登堤饯别的地方。

又:又逢。酒趁哀弦:饮酒时奏着离别的乐曲。趁:逐,追随。哀弦:哀怨的乐声。

离席:饯别的宴会。

“梨花”句:饯别时正值梨花盛开的寒食时节。唐宋时期朝廷在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故有“榆火”之说。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一箭风快:指正当顺风,船驶如箭。

半篙波暖:指撑船的竹篙没入水中,时令已近暮春,故曰波暖。

迢递:遥远。驿:驿站。

“望人”句:因被送者离汴京南去,回望送行人,故曰天北。望人:送行人。

凄恻:悲伤。

渐:正当。别浦:送行的水边。萦回:水波回旋。

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

津堠:渡口附近供瞭望歇宿的守望所。津:渡口。堠:哨所。岑寂:冷清寂寞。

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春无极:春色一望无边。

念:想到。月榭:月光下的亭榭。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兰陵王·柳》赏析

毛开: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唯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樵隐笔录》)

陈廷焯:美成词,极其感慨,而无处不郁,令人不能遽窥其旨。如兰陵王云:“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二语,是一篇之主。上有“隋堤上。曾见几番,浮水飘绵送行色”之句,暗伏倦客之恨,是其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631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