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唐诗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赠汪伦》谢谢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9月前
    3300
  • 高分!!!请大家为我推荐一首诗词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9月前
    1700
  •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的那两句诗用了移情于物的写作手法?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移情于物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

    9月前
    1800
  • 六丑 周邦彦 一词抒发了作者哪种情感

    《六丑》,词牌名。此为周邦彦创作“中吕调”曲。据周密《浩然斋雅谈》,邦彦曾对宋徽宗云:“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比之。”一百四十字,前片八仄韵,后片九仄韵。例用入声部韵,诸领格字并用去声。本词咏杨花。杨

    10月前
    5800
  • 兰陵王春恨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运用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艺术手法。《兰陵王·春恨》是南宋词人张元干的词作。词共分上、中、下三片,上片绘景,起首两句,交代环境,规划了全词绘景言情的一个界限,中片是对昔日欢游的追怀。下片脱出回忆,转写别后之思,饱含忧伤、离

    10月前
    2700
  • 分析苏轼的 《蝶恋花》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

    10月前
    3100
  • 《渡荆门送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流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10月前
    1800
  • 邯郸冬至夜思家和度荆门送别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1这两首诗都是描写诗人离家远游从而引发了诗人的相思之苦和羁旅惆怅之思。都没有直抒胸臆,倾诉衷情,而是落笔对方,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让读者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2《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李白,抒写诗人“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11月前
    1900
  • 渡荆门送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的大好河山,心生豪放。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诗的前三联描写的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最后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时,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没

    11月前
    2700
  • 古人送别时都喜欢折柳,折柳送别有何深意?

    通过学习古代诗文,我们发现:在中国古代,每当行人远离,送行者往往折柳相送,以表惜别之情、祝福之意。这种独特的送别方式在文人墨客中颇为流行,为原本落寞惆怅凄凉伤感的离别场面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一般认为,“折柳送别”发端于西周初期,而《诗经》中

    11月前
    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