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种有哪些

剧种有哪些,第1张

中国戏曲百花齐放,历久弥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有戏曲剧种达三百六十余种。

但是现在关注戏曲的人太少了,你都知道哪些戏曲剧种?

我们选取了十大剧种:京剧、昆剧、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川剧、粤剧、晋剧以及淮剧。

当然这个排名只是一家之言,更多的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下戏曲。

,

京 剧

京剧是流行全国,是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曾一度称为“平剧”,后改称京剧。

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合了武术技巧,多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创造了许多程式性的表演动作。

演唱时讲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乐性,在唱、念、做、打方面自成京剧艺术体系,对各地剧种影响很大。

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生死恨》等。

昆 剧

昆剧是我国的古老剧种,又称昆山腔,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

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取海盐腔、戈阳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创造闻名的“水磨腔”,使昆曲音乐获得很大的发展。

昆曲有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声腔系统,曲调清新婉转,表演优美动人。昆剧的音乐曲牌、表演舞蹈对其他剧种影响很大。

代表剧目有《牡丹亭》《紫钗记》《长生殿》等。

越 剧

越剧是江南流行较广、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戏曲之一。发源于浙江一带,即古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是由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发展而成的。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越剧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代表剧目有《柳毅传书》《红楼梦》《西厢记》等。

黄 梅 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发展而成。

初以演出“两小戏”“三小戏”见长,后受青阳腔和徽调影响,逐渐发展为演出完本大戏。

它的唱腔保存民歌本色,委婉动人,在表演上保持载歌载舞的特点,生活气息浓厚。

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砂子岗》等。

豫 剧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代表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

评 剧

评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它源自河北东部一带的“莲花落|”,并吸收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发展而形成的。

这个剧种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受到话剧和京剧的影响演了许多新戏,擅于表现小市民生活。唱词通俗易懂,唱腔口语化,吐字清晰易解,生活气息浓厚。

代表剧目有《刘巧儿》《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

川 剧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代表剧目有《卖画拍门》《武松杀嫂》《花田写扇》等。

粤 剧

粤剧是我国南方一大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及港澳、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区,唱念均用广州方言。

它以“梆簧”为基本曲调,同时又保留昆、戈、广腔并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伴奏除用二弦、高胡、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外,还大胆地采用西洋乐器,如小提琴、萨克斯管等中低音乐器。

代表剧目有《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等。

晋 剧

晋剧又称中路梆子。它的活动地区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晋中一带。

中路梆子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风格。

代表剧目有《打金枝》《金水桥》等。

淮 剧

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

清代中叶,在淮安府(今盐城市和淮安市)和扬州府两地区,当地民间流行着一种由农民号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称之为"二可子”,仅以竹板击节。

淮剧后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演出,之后又受徽戏和京剧的影响(称为徽夹可),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从而形成了淮剧。

代表剧目有《牙痕记》《李斯》《磨豆腐》等。

戏曲多是人们内心的寄托,不同的剧种也代表了一方水土。

1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粤剧、越剧、秦腔、评剧、豫剧、川剧、黄梅戏等。

2 昆曲(Kun 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贯云石做过翰林学士,深受汉族的思想与文学的影响,爱慕江南风物,憧憬恬静闲适的生活,后辞官不做,隐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他善作散曲。他所创的曲调,传给浙江澉浦杨氏,后称为“海盐腔”,流传至明代,为“昆腔”的先驱。,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3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广府戏”,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是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随着粤语华人的移民及其对粤剧的喜爱和传唱,被传播到美国、 加拿大、英国、东南亚等广府华侨聚集地。如新加坡素有“粤剧第二故乡”之称。

4 川剧,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

川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在戏曲声腔上,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声腔加一种本省民间灯戏组成的。这五个种类除灯戏外,都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

5 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7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8 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近几年,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以色列、马来西亚、法国、巴西、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新加坡、土耳其、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 ,“中国歌剧”等。豫剧也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今为中国戏曲三鼎甲榜眼,在全国各地方戏曲剧种中位居榜首。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豫剧从清朝末期至今已经形成四大声腔,即祥符调(以开封为中心)、豫东调(以商丘为中心)、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沙河调(以沙河流域为中心,即河南东南部、安徽北部等地)。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9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10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

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布地以安庆为中心,遍及中国。

  中国戏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随着历史的变迁,各个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戏曲剧种。每个省份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戏曲文化。这些地方戏曲剧种包括京剧、豫剧、越调、秦腔、黄梅戏、评剧、粤剧、川剧等等。

  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之一,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它源于北京,是清朝时期在宫廷中演出的戏曲。京剧的特点是精华、高雅、华丽、精致。它融合了音乐、舞蹈、唱腔、表演和戏曲道具等元素。

  豫剧是中国的另一种主要戏曲剧种,起源于河南省。豫剧是以唱为主,表演唱腔的技巧与情感表达是其核心特点。这种戏曲剧种的音乐节奏感强烈,唱腔优美动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调是浙江省的一种地方戏曲,以其婉转柔美的唱腔和典雅的舞蹈而闻名。它的剧情以爱情、家庭、历史和传说为主题,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艺术珍品。

  秦腔是陕西省的一种地方戏曲,在明清时期兴起。它是以唱腔为主,以讲述历史故事和传说为主。秦腔的表演形式主要有武打、唱腔、念白、道具等各种元素。这种戏曲剧种的独特风格和音乐特色使其成为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

  黄梅戏是湖北省的一种地方戏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剧种以其细腻的表演和悠扬的唱腔而闻名。黄梅戏的表演风格以其柔和、细腻、感人的表现手法而著名,被誉为“江南四大名曲”。

  评剧是中国北方的一种戏曲剧种,起源于山东省。这种剧种以其丰富的表演手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评剧的表演风格以其快速、流畅、生动的表现手法著称,是中国文化的珍贵财富之一。

  粤剧是广东省的一种地方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种剧种以其逗趣、滑稽、夸张的表演风格而著名。粤剧的表演形式以唱腔为主,舞蹈、音乐、戏曲道具等元素相结合,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川剧是四川省的一种地方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种剧种以其豪放、奔放、激情、力度和强烈的表现风格而著名。川剧的表演形式以唱腔为主,舞蹈、音乐、戏曲道具等元素相结合,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总之,中国的戏曲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每一种戏曲剧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这些地方戏曲剧种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宝库,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之一,为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剧种包括以下几种:

一、京剧

有“国剧”之称,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吸收了昆曲、秦腔的部分方法,及一些地方民间曲调,最终形成京剧。

二、越剧

中国第二大地方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也称绍兴戏,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多“才子佳人”题材,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三、黄梅戏

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20世纪50年代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等。

四、评剧

曾有观点认为评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现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评剧以唱工见长,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

五、豫剧

发源于河南开封,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发展起来。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声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661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