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
第二段: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蕴含的感情:
借妹妹的口吻阐述母亲病情,表现作者后知后觉的懊恼悔恨之情。
《秋天的怀念》中运用了寓情于景的部分: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表达了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第一意义段(1-2 自然段):写“我”双腿瘫痪后, 母亲尽力劝慰“我”,“我”却不知道母亲已患有重 病。
第二意义段(3—6 自然段):写母亲没能推“我” 去看菊花,就离“我”而去了,但临终还惦记着她 的儿女。
第三意义段(7 自然段):写“我们”怀念母亲, 真正懂得了母亲的话。
中心思想: 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
全文语言平淡、文字朴实,没有经过精心的编织与雕琢,但却句句含情,字字如金。
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2018年1月《史铁生全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共350万字,按体裁分为各类小说、散文随笔、剧本诗歌、书信、访谈等12卷。10月18日根据史铁生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改编的话剧《酗酒者莫非》在北京上演,该剧由波兰戏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执导。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81年,最初发表于当年《南风报》上,那年史铁生30岁。在史铁生21岁时,也就是1969年到陕北延安“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在生龙活虎、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遭遇到生命的不幸,因而他的脾气变得阴郁无比、暴怒无常。而他的母亲此时肝病相当严重,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仍鼓励儿子好好活着。母亲猝然离去后,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以纪念他的母亲。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