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消极情绪什么又是积极情绪

什么是消极情绪什么又是积极情绪,第1张

消极情绪是指在某种具体行为中,由外因或内因影响而产生的不利于你继续完成工作或者正常的思考的情感,其与积极情绪相对。消极情绪包括: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产生的原因:对“应激源”产生的反应;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遭受了挫折;受到了他人的挖苦或讽刺;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等。

积极情绪主要是指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操作层面上主要指学生各种正向、主动、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训练。与消极情绪是相对而言的,面对生活的压力与历练,若积极情绪战胜了消极情绪即会促进人的进步,激发人性的优点使之为善;若消极情绪战胜了积极情绪即会阻碍人的进步,激发人性的缺点使之为恶。

情绪、情感不同于其它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其两极性,即人的多种多样的情绪、情感都可找到与其恰好相反的情绪、情感。这些对立的情绪、情感形成两极,而两极之间又存在程度的不同,呈两极的连续状态。多数学者用三个维度研究分析情绪,分别是:

 一、积极和消极

 愉快~不愉快。每种情绪都可从非常愉快 ── 愉快 ── 一般 ── 不愉快 ── 非常不愉快这一连续体中找到位置。情绪的积极与否决定于个体需要的满足程度,凡是满足个体的需要,就会产生愉快的积极情绪,反之产生不愉快的消极情绪。

 二、强度

 激动~平静。任何情绪、情感都有从弱到强的等级变化。

 三、紧张度

 紧张~轻松。紧张情绪常发生在人活动最关键的时刻。紧张的程度既决定于当时情景的紧迫性,也决定于人的应变能力及心理的准备状态。通常紧张状态能导致人积极的行动,但过度紧张也会使人不知所措,甚至使人的精神瓦解、行动停止。

婴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初期。在这一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各个方面都还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其主要任务为动作、语言、认知和情绪的发展。作为评估婴幼儿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自然也应该充分反映这一特点。由于婴幼儿的语言和自我感知能力还处在形成当中,他们不能有效地描述自己的内心体验,因此,对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测量最好通过父母或者照看者来实施;其测量标准,通常也应该从统计的角度来确立。也就是说,判断一个婴儿或者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达到大多数婴幼儿相应年龄段所具有的那种心理发展水平。 

儿童的心理发育的评估包括以下方法:1 通过询问、观察了解儿童的动作、行为、生活信息。2.采用问卷调查。3 选择适合的心理测试量表(如智力测验、个性测验、人格测验等)。4 综合以上信息就可以评估儿童心理发展情况。

婴儿发展评价的方法很多种,有观察评价法、发育筛选法、发育诊断法等。其共性是从婴儿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五大能区评价。观察评价法简单、直观、易普及,但粗略、误差大。发育筛查法是儿保部门常用的一种定性量表。发育诊断法是发展心理学使用的量化评价法。 

人在婴幼儿期,需要获得吸引父母注意力的社会生活方式;对同辈和成年人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这种个人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体验,包括积极的情绪情感和消极的情绪情感,如喜、怒、哀、乐等;带领、跟随同辈人,与他们合作和竞争;对成就有自豪感;从事角色扮演等活动。为此,他们应具备必需的先天生理素质,以便能在出生后的1个月内就能对说话声有反应,对人脸特别注意。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人类情绪体验的两个基本类别。

积极情绪通常指的是一系列积极的、愉悦的情绪状态。这些情绪包括但不限于喜悦、幸福、兴奋、满足和安详等。积极情绪通常与积极的体验、乐观的态度和愉快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当你感到满足、幸福或者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你可能会体验到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则指的是一系列消极的、痛苦的情绪状态。这些情绪包括但不限于悲伤、愤怒、焦虑、羞愧和恐惧等。消极情绪通常与负面的体验、悲观的态度和不快的情感相关。当你遇到挫折、失望或者面临威胁时,你可能会经历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人类情感体验的两个极端,人们通常在不同的情境和经历中经历这些情绪。积极情绪可以提升心理健康、增强人际关系,并促进积极行为的发展。消极情绪则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让人们意识到问题和挑战,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来解决或应对这些问题。然而,过度的消极情绪可能会对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必要时需要寻求支持和适当的应对策略。

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态度的倾向决定了情绪,包括脸部表情和动作表情。

态度: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人格倾向。

态度由以下几种成分构成:认知成分(对态度对象的信任与否);情感成分(喜欢与否);行为意向成分(趋向与否) 情绪和情感有三个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

二、情绪的特点

1情绪由刺激引起

情绪并非是自发的,而是由刺激引起,刺激有外在、内在,有具体的,也有隐而不见的。

2情绪是主观意识经验

情绪只有个体自己可以体验到,别人只能由表情或行为推知可能的情绪。

因此研究情绪反应只能用内省式的自陈量表法

3情绪状态不易自我控制

情绪体验很难控制,测谎仪就是根据这个来的

4情绪与动机有联系

情绪是伴随着动机性行为而产生的,是对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倾向。

在某些情景下,情绪本身可视为动机,即情绪性行为。

三、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的,情感对情绪又有巨大的影响。

是同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相互转化、相互依存。

①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情感,可能以强烈、鲜明的情绪形式表现出来,又能表现为深沉而持久的情操。

②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情绪,都可能由所赋于的社会内容而改变它的原始表现形式,从而表现为情感。

③具有高级社会内容的情操,即可表现为情绪,又可表现为情感。

四、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情绪情感是人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可以调动能量和传递信息。

2、动机功能

可以驱动有机体进行行动,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降低效率。(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有时候情绪就是动机。

3、组织功能

积极情绪情感可以促进和协调活动,而消极情绪会瓦解和破坏活动。

可以促进知觉选择,影响记忆、思维。

4、信号功能

可以帮助传递信息、思想的作用,尤其是表情。

5、感染功能

指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对他人情绪情感的影响作用。

6、迁移功能

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其有关的对象上。

总体来说,人们所能体验到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健康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物质条件或客观环境等同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程度高的人比程度低甚至不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更多的幸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心理健康与幸福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心理健康与幸福的论文篇一

《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人口学变量、情景性因素和人格特质因素对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广州市政府、企事业单位340名青年白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广州青年白领积极人格特质处于中上水平,生活满意度处于中下水平。(2)情景性因素和特质性因素与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3)阶层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压力知觉、社会支持和乐观是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的显著预测变量,而心理健康的显著预测变量是乐观和社会支持。结论:广州青年白领对生活状况不甚满意,但对自我评价积极、乐观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且情景性因素和特质因素对广州青年白领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13)02-0175-04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水平飞速提升,在此发展过程中白领青年作为国家人力资本的中坚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着财富,但是,物质上的丰富并不能等同于主观上的幸福。相关调查显示,诸如公务员、高校教师、外企职员等白领青年的幸福感相较于其他人群并不高,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时常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紧张、失眠、无意义感常常充斥着他们的生活(谈杰,2008;田振敏,2010)。该研究把青年白领定义为: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有大专(包含大专)以上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依靠知识和技术谋生,月薪4000元以上,有较稳定经济收入和较高社会地位的工薪阶层。

产生于20世纪末美国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重要力量,它反对传统心理学过分关注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消极取向,它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包括积极个人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组织系统。目前,关于主观幸福感和核心自我评价这一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多以学生群体、教师群体、老人群体等为研究对象,涉及青年白领群体的研究也更多的是偏向于社会学、人口学等视角,并且多以理论上的描述性研究为主,鲜有实证研究去探讨青年白领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而作为社会发展主要推动力量的青年白领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如何他们对自我的评价状况又如何他们的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究竟存在何种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到底存在哪些影响机制当了解了这些关系之后,又该如何改善他们的自我评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状况呢这些都是摆在研究者面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学术界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这正是提出该研究的理由所在。因此本文将以广州青年白领为研究对象,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在调查基础上考察他们的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分析核心自我评价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机制。

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众多,可以分为人口学变量、情景性因素和特质性因素。压力和社会支持作为情景性因素对个体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已经得到了诸多证明(严标宾,郑雪,2006;Schiffrin&Nelson,2008)。而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积极人格特质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Shimai等人(2006)对1099名美国和308名日本青少年的研究表明,热情、希望、好奇心和感恩等性格优点与人们的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Peterson及其同事(2006)通过网络取样所进行的一项回溯研究也表明,积极特质有助于帮助个体从生理和心理疾病中恢复过来。而目前对于白领青年心理健康或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仍缺乏整合研究,因此该研究拟从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情景因素(社会支持、压力知觉)和积极人格特质(核心自我评价(CSE)、希望、乐观)三个层面探究白领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客观揭示白领青年群体心理状况及其内外部影响因素,为白领青年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理论支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广州市越秀区(政府单位集中)和天河区(商业中心)的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青年白领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3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0份,有效回收率为895%。其中,男性213人,占630%,女性127人,占370%;未婚51人,占150%,已婚210人,占618%,其他79人,占232%;一般员工202人,占594%,基层管理者77人,占226%,中高层管理者61人,占18%;被试年龄22~35岁,平均为283岁。

22 研究工具

221 主观幸福感量表

Diener等人(1995)编制,共19个项目,7点评分。包括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分量表。该研究中主观幸福感及其三个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4、083、083、080。

222 心理健康量表

李虹等(2002)修订,共20个项目,采用“是”和“否”计分。包括自我肯定、忧郁和焦虑3个分量表,总量表的Cronbach仪系数为0,88,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9、076和085。

223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杨晓峰等(2009)修订,12个项目,5点评分,单一维度,其Cronbach α系数为076。

224 乐观量表

袁立新等(2007)编制,共11个项目,5点计分。

32 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831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