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一切都好的经典语录

愿一切都好的经典语录,第1张

愿一切都好的经典语录

愿一切都好的经典语录,如果许愿都能实现,那菩萨就太忙了!运气靠的是努力才有的,霉了两年,我真的要重新开始了!给自己加油!一切会好起来的。下面是愿一切都好的经典语录!

愿一切都好的经典语录1

1、等到明天的太阳升起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人若简单,快乐便会相随;心若诗意,一切皆会美好。

3、学会安慰自己,生活就是磨练,风雨后还会看到彩虹的。

4、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5、生活从来都不会辜负谁,觉得丧的时候就要让自己忙起来,世界没有变小,我们一定要让自己越来越可爱的活下去,不要消耗生命,而是享受生活。

6、每一天都是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现在有多努力,将来就会有多幸运!

7、无论发生什么,都要面朝阳光,心怀希望。

8、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每段青春都会苍老,但我希望记忆里的你一直都好。

9、没问题的,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10、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形式归来。

11、十级都扛过来了!没有什么事过不去的!一切会好起来!我可以的!

12、新的一年不要再堕落不要再一蹶不振了,不要只会哭和丧,不要再做一个自闭少女了,好好生活好好学习,一切都会好起来,只有努力才会好起来。

13、他是唯一一个24小时以来,问我腿还疼不疼的人。第一次全马是我自己的决定,本也与他人无关,但还是很感谢。2021年了,希望一切会好起来,让我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就这样吧。

14、如果我曾经没有放弃那份热爱该多好,也许那一切就会好起来,又或许一切都不一般,是命运的安排吗?

15、新年的意义对于我来说就是,我可以有理由重新期待一切事物会好起来的。

16、2021,好像来得有点匆忙,没有准备,但是“因为生活本身有质量,它会拽着我们往前走,继续往前面走下去”所以,一切都会过去,会好起来的!

17、2020已经过去了,2021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吧,好好爱自己,不要像以前那样那么容易走心,找不找到那个爱我的人仿佛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要那么傻了,会好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18、错过了过去,珍惜可以拥有的未来,一切还会好起来的吧。

19、2021,家人工作平稳,生活简单平静,身体安康,是最最安逸舒适一年。因喜欢上了养花种草,正如花友们说的,养花怡情养性,心情舒畅,烦心事儿困难事儿就不去想了。2021,希望面对压力,困难,且行且过,相信一切会好起来!

20、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好的,今年一年我也会靠自己奋力拼搏的。

21、本想整理一下2020年,发现现在才能整理2019年,2020年还是模糊一团,然而昨天晚上传染到的紧张感,还在左右着我的胃,一牵扯到某人就很胆小,这种没有存在感的现实,还有已经做好的决定,一切会过去,一切会好起来,一切会明了,新的一年要好好控制自己,要加油。身体健康,平安顺利,开开心心,快乐自足。

22、如果许愿都能实现,那菩萨就太忙了!运气靠的是努力才有的,霉了两年,我真的要重新开始了!给自己加油!一切会好起来的'。

23、人们常常有一个错觉,昨天夜里过往一笔勾销,今天就是崭新的,一切会好起来的。但是生活的困境没有得到解决,人性还是屡教不改。会好到哪去了?想要好,就争取自得其乐。千万不要寄希望于任何人。

24、我觉得一切会好起来,你要相信不要害怕,什么事情我们慢慢一起去成长一起去度过,我觉得你要加油会好起来。期待你好起来的那一天我们演唱会相见。

25、就算每天活的心累,只要有了喜欢的人,一切就会好起来。

26、迈不过去的都会过去,时间会带走一切,说过的话亲吻过的脸颊拥抱过的臂膀,深刻的细节会渐渐模糊,后悔遗憾或懊恼。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也会好起来。

27、由大女人回归回小女人,那是因为幸福;由小女人渐长成大女人,那是因为无奈。这个男人以及他身后支离破碎的原生家庭,我还能催眠自己一切会好起来吗?

28、2021年的第二天,终于是要上班的人,虽然做好了万万全的准备,可是真的开始的时候,会觉得特别难,成长的道路中始终要学会享受孤独,有很多的迷茫,内心也是五味杂陈,会好起来的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吧。

29、一切都会好的,妈妈会好起来的,爸爸会去上班的,我的面试一定会过的,我的初等数论中外教育史中外美术史一定都会过的,我们家过年的时候一定是开开心心的,一定的。

30、静下心慢慢生活,一切都会过去,也会好起来的。

31、2021磕磕碰碰一团糟。摆正心态,认真努力,会好起来的。祝大家2020一切顺利。

32、2021,希望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虽然今天头很痛,但是一切会好起来的。

愿一切都好的经典语录2

1、只愿你一切安好,我便心满意足。

2、外面的阳光真好,阴暗潮湿带来的永远都是低沉。很爱这样的温暖,请告诉我一切安好。

3、何为兄弟?兄弟就是在千军万马于前,与你平肩而立。九曲黄泉中,和你笑谈风声。万里江山,与你共之分享。即使面对天下人的刀锋剑雨也决不言弃。这样的人才能称为兄弟!兄弟们,愿你一切安好。小弟幽鹤在此谢过!

4、明天过后,一切烟消云散,不再想得到我不曾得到的不曾拥有过的。当明天的明天的太阳升起时,愿一切安好,即使是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

5、我会想你,在如此沉静的夜里,也会是在最喧闹的世界里。愿你一切安好,Ill be there。我一直都在。

6、转眼九月份就要过去了,正如朴树《九月》里这样唱到的:北风就从今夜开始吹起,我的心灯火闪闪忽明忽暗,怎么说起又怎能说清,这漫长迷茫的夏季,当那聚会要散去时,该谁远行,谁不醒。。。。。。大概秋天真的是一个别离的季节吧,这个九月,我经历了几场离别,而我并不是一个擅长说再见的人,但快乐的分别总比心塞的伤感要好很多吧。愿他乡的朋友们一切安好,我们,相识有时,相聚有期。

7、我想很快的,对你,我就可以从想念变成想起了。最重要的,还是很感谢你给我那么多那么多美好的回忆,如果可以重新来一遍,我还是会选择认识你,我从未后悔过。祝你一切安好。

8、有一种回忆叫历历在目;有一种思念叫望眼欲穿;有一种体验叫刻骨铭心。曾经的挚爱,如今是否一切安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9、管理好你的情绪,让心情舒畅,让人生优雅。心态决定情绪,情绪决定心情,心情决定心境,心境决定生活。心态好,一切安好。好心态,一半在性格,一半在涵养。性格怎样,看你和什么人在一块;涵养如何,看你怎样要求自己。打造好心态,管理好情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然自在,从容优雅,幸福常在。

10、见你,会在什么时候?想你,我只能用苍白无力的文字叙说心事。若今生无缘,我愿为你一世的朋友,能关心你,能照顾你,能让你幸福,能让你事事如意,一切安好。这样,我心已足!这样,我如愿以偿!这样,我心得慰!

11、愿我们不在青春的青春一切安好。

12、就算一切安好,也会有一瞬间的不安与悲伤。

13、当你在某时刻跌倒,你感到再无力气站起来,所以你带着面具上学,假装一切安好,然后你回家。

14、淡淡的日子淡然地过。生活如水,人生似茶,再好的茶放到水中一泡,时间久了,也就淡了。也许是棱角平了,或许是成熟稳重了,脚步越来越踏实,日子越来越平淡。人生步入另外一种境界——淡然。得与失,成和败,聚或散,虽然一样渴望一切安好,但也能安然地接受一切不好。淡然,是人生的一种成长。

15、情感,融通快乐的日子;友情,浇灌美好的花蕾;情谊,芬芳人生的路途;问候,温暖朋友的心窝。愿朋友开心常伴,幸福永远,心情愉悦,一切安好!

16、将青春润成歌,暖成诗。请你相信,一切安好。

17、对我来讲你是我最好的景色!没有你的存在,再好的景色,也会渐渐失去观赏的意义。

18、那一日,雪花纷飞,我冻得浑身瑟瑟发抖,你毫不犹豫的脱下大衣,便披在了我身上;那一月,我饱受病痛折磨,你握紧我的手说,别害怕,有我在;那一年,秋寒露重,在沉甸甸的枣树下,我说,我想吃枣,你说,好,我上去给你摘。那一日,偶遇凶犬,毫无征兆地便要扑向我,你的身子轻轻一闪,一声不响地便挡在了我的前面;那一月,整天不在状态,颓废失落,你说,我会一直在你身边;那一年,花开又落,我们披星戴月,背写练读,效仿苏秦车胤,只为最初的梦想。那一日,天寒地冻,我为你送别,万般不舍皆化作声声凝噎;那一月,隔千山万水,我天天为你默默祈祷,只愿你一切安好;那一年,桃花依旧,稚时诺言仍在耳畔回响,桃花树下,你的笑仍和当初一样纯真。

19、偶尔为街头独特的风景驻足,偶尔因高山流水的美丽停留,偶尔被惊鸿一瞥的美丽吸引;或者走进一条深沉深沉的巷道,期待遇上一位撑着油纸伞,结着忧愁丁香一样的姑娘;或者在春暖花开时,看看花儿冲破北疆漫漫寒冬,妖娆绽放;或者在河边放下一盏写着心愿的河灯,祝愿一切安好。

20、流言蜚语如利剑般斩断我手中仅有的一线牵,线那边的朋友望你一切安好。

21、我愿以孤独终老换你一切安好。

22、阳光灿烂,一切安好。

23、你似那只在百花丛中翩跹起舞的蝴蝶,浑身沾满了飘香的花粉,不知在哪个安谧的夜,悄然飞进了我的。梦里。你华丽的舞姿将我引诱进这荼蘼的花开,也许从那时,你便再也未曾离去,成为我记忆中美好的期待。陈旧的时光安之若素,一切安好无恙。你在生命的隧道里款款而来,笑容满面,轻抚纱袖。逆着光,我看不清你的脸,却调和着光与影的残缺凝刻了一幅斑斓的画面。你的音容笑貌,掩盖了我生命那片空虚岁月的荒芜。

24、风儿吹呀吹,雪花儿飘呀飘,但愿来到他驻足的地方,将祝福送到。许久不见,祝,一切安好。

25、在炫彩缤纷的世界,谢谢你曾荒度了我的年华,而我希望不要摧情你的岁月,只愿意一切安好。。。

26、时光在快乐中穿梭,岁月在幸福中沉淀,日子在美好中发酵,心灵在互动中开怀,情谊在联络中升温,问候在真挚中传递:朋友,记得多联系,愿你一切安好!

27、晚上那时候,她多希望他在身边。而现在,她宁可当初跑出去,躲到什么地方,偷偷把孩子生下来,等事情结束了,才回来告诉他一切安好。她痛也痛了,就如同在沸油里滚了一遭,简直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痛也痛过了。亲爱的上帝啊!这还不够吗?干嘛让他也受这个罪?他不是受苦受罪的命,可是她是。感动。大抵这就是所谓的真爱吧。作者:贝蒂·史密斯出处:布鲁克林有棵树

28、相思春意盛,绿草蔓,杨柳曳,清泉咚,吾谓将军,尔已离家一年有余,不知在外征战,可否负伤,望身体安好,吾在家中,一切安好,只是心中牵念将军,望将军收信必回,以安吾之心。外征战,已一年,未战胜,不可归,吾之妻儿,是否安康?吾在外一切安好,也未曾负伤,虽苦战,无险情,尔定小心家中一切,待我凯旋归来,必向圣上辞去军中一切事务,与尔一起汗洒江湖,笑留青木,快意闯荡。

29、遇见你一眼万年,爱上你覆水难收,眉宇间纵横的青春回眸时天真的表情,惊鸿一翩刹那芳华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时间把过去浓缩成回忆,可以回首但无法回转,一切遇见诀别拥有失去都无法更改,再回首已成经年一转身便是天涯。是相守不够还是岁月无情,这浮生流年还有多少可以等待?又有多少值得等待?但只要回忆还在便祝你一切安好。

30、人生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丽的年华里遇到了你。最后,望你一切安好。

31、我不适合在一个地方长久待着,可也不介意在一个地方就这么待着。日子就这么过着,时间就这么溜走。那地方的人,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故事留下,却已经分别。所有的一切还没来得及在思念里生根,又将会见面吧,愿再见时会知道你过的很好。道一声,又见面了,一切安好。

很多人婚姻走不下去的原因常常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事,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积攒下来,日复一日的积累最后成为压倒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在所有的小事中,家务活的分配也是很多家庭争执不下,甚至直接结束婚姻的点。

听起来好像有点危言耸听,可是事实上确实如此,一个家是什么样子,就可以预见出两个人的感情状态。

如果两个人连自己的小家都照顾不好,都搞得乌烟瘴气,那么他们对于感情的经营能力肯定也是欠缺的。

两个人之间做家务的分工更是揭示了彼此感情的状态。我观察了很多家庭的生活状态,发现那些对家务活参与度越高的男人, 感情就越好,两个人之间对家务活分工得当,感情浓度越高。

而反之那些在家庭中充当甩手掌柜的男人,感情肯定会很差,这个家庭中的妇女越是满腹抱怨。

老实说一个家庭中根本没有多少大事,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而家务活便是不起眼的小事中占据比重最多的一项。

两个人平日里都在忙碌,在单位呆的时间比在家呆的时间还要多,回家后一起做做家务,干干活,说说话,有利于情感的交融。

如果只是回家睡个觉,和旅馆有什么区别?

两个人一起做家务活的次数越多,感情越好

两个人一起做一次家务,就是一次感情的洗礼,也是一次深切的交流过程。

很多夫妻之所以走不下去就是因为两个人之间没有话说,你讲你的,我讲我的,都没有你来我往话语间的传递。

没有话题就没有交流,也就不会有情感的融通。可能很多人会说是因为工作太累,太忙,回到家太晚,根本没有时间交流,那就一起做家务啊。

若是没有时间的话,一周做一次总可以吧。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你们可以一边做一边聊,或者吐槽一下对方汗水滴下来的样子。

你会发现两个人一起做起家务来好像觉得家务活也没有那么无聊,也没有那么不想干,平添了很多乐趣。

两个人一起做家务的家庭幸福指数要比光是一个人做要高很多。毕竟家是两个人的,就需要两个人共同来经营。

若是一个人在那干活,另一个人坐着玩游戏,或者置之不顾,那么,即使对方不说,心里肯定也会有意见,觉得你不疼她。

男人越疼你,越会一起分担家务

男人的疼爱不是光靠嘴说说,是需要行动出来的。

《长亭送别》表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离愁别恨,反映“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送别主题,情节并不复杂。整折戏崔莺莺主唱,由三个场面构成:长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时。随着戏剧场面的转换,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风景画面,让一个个描绘秋景的组合意象融人了戏曲空间。读者欣赏优美的唱词,如同陪同剧中人在如画的风景中行进,进入了一种诗化的境界。下面的设计,淡化戏剧情节,突出对人物心理的把握、曲词意境的感悟和戏曲语言的欣赏。

一、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

人物心理

离愁别恨:经历艰难,始能结合,昨夜允婚,今日别离。

忧心忡忡:荒村雨露,野店风霜,无人扶持,最难调护。惴惴不安:异乡花草,再行栖迟,停妻再娶,忘情负义。埋怨不满:拆散鸳鸯,催逼上路,此情难诉,此恨谁知

细腻刻画

直抒胸臆:如“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借景言情:如“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以景衬情:如“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妙用修辞:如运用典故、比喻、对偶、夸张等手法。(例略)

二、对离别情境的生动描写

1.曲词中描写秋景的组合意象

[端正好]长亭路上——斜晖霜林图:碧天白云、黄花堆积、秋风阵阵、北雁南飞

[脱布衫]筵席之中——黄叶衰草图:飒飒秋风、黄叶纷飞、袅袅烟气、野草零落

[一煞][收尾]分手之时古道烟霭图:青山疏林、轻烟薄暮、夕阳古道、风啸马嘶

2.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曲改写成散文。示例:

暮秋时节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

一辆油壁香车从普救寺驶出,穿过疏林,驶向十里长亭。车上坐着相府千金崔莺莺和侍女红娘。傍晚清冷的阳光斜照在莺莺挂满泪痕的脸上,·哀怨中透着几分娇媚。轻车左前侧,张生骑在马上,不紧不慢行着。秋风掀开车厢幕帘一角,红娘顺眼望去,恰见张生向车厢投过深情一瞥,面容凄惨双目噙泪。

一间破败的亭子孤零零坐落在山脚路旁。车马声惊动亭上栖鸦“噗噗”飞起。莺莺被红娘搀下车来,目睹此景,倒吸一口凉气。此处就是分手之地么“开席吧!”老夫人冰冷的声音告诉莺莺:这是无法拒绝的现实。张生和莺莺对视一眼,纵有万语千言要讲,却又无从说起。看着南飞的大雁,莺莺在心里对张生说,托付深情的大雁,传来平安的消息吧1

3.运用想象,以“临行”为题,将[耍孩儿]一曲改写成话剧片断。示例:

莺莺 (举杯,神情惨恻)今日一别,且饮此杯!未知何日相见(泪落杯中),复为公于举筋

张生 (接杯)**放心,此一去,定然争得功名,早日回归!(饮酒)

[红娘见张生有自负之色,轻笑]

红娘 金榜题名,倒要小心招婿。

张生 (语塞)这……红娘是了解我的心迹的。(摔杯)有违情义,如同此杯!

莺莺 夫妇情投意合,如同并蒂莲花,胜过状元及第,何必千里奔波求取虚名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回来就是。

张生 (感动,流泪)**知我。(传来马嘶声)时辰不早,我得准备上路了。

莺莺 且慢。君行别无所赠,但有一物送君。(展帕,轻吟)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张生 (恭听,接帕端详)**不必多虑!谨庚一绝,以剖寸心。(吟诗)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红娘 (轻叹)劳燕分飞,一对苦命的人儿1

4.以“怅望”为题,将[一煞][收尾]两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歌,尽量用上曲中意象,从莺莺的视角表现离别之情。示例:

一骑绝尘去,山峦笼轻烟/转山坡,穿疏林,熟悉的身影依稀可见/道一声平安,道一声珍重,陪伴游于的是冷清清的斜阳/秋风掠过禾黍,飘来声声马嘶,马嘶声声叩击莺莺心田/劳燕分飞谁主使离愁别恨苦难言/说什么功名仕途,只问何处归程何时归年/山程水泽情难忘,夕阳古道心相连/青山下,秋风里,离人泪,心自颠/那离愁呵,长如水,沉如铅/一辆车儿,如何载得起如何拖向前

三、对戏曲语言的深入品味

1.《长亭送别》中,莺莺的反封建意识具体表现在哪些曲词中

①对拆散鸳鸯的不满。莺莺“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②对功名富贵的蔑视。莺莺劝张生休忧“文齐福不齐”,休提“金榜无名誓不归”,认为“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功名富贵不过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2.《长亭送别》曲词以词采典雅见长。试以[端正好]为例,说明这一语言特色。

[端正好]一曲因景生情,堪称“情景交融”的元曲绝唱。其妙处,一在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一在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一在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遽然变化,而且令这种变化带上了剧中人强烈的哀怨情绪。朱权《太和正音谱》称:“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是为定评。

3.[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阳”、“烟霞”四种意象。试从唐诗宋词中查找运用这些意象写“愁”的名句。示例:

青山: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吴山青》)

古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赵企《感皇恩·别情》)

夕阳: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王贾谊宅》)

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烟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四、讨论

西厢》第五本写张生高中状元,衣锦荣归,莺莺“金冠霞帔”、“五花官诰”,有情人终成眷属。明代以降流行的金圣叹批点本《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砍去《西厢记》第五本大团圆结局,崔、张分手,亦即剧本的结局,遂令《西厢记》由喜剧变为悲剧。对金批《西厢》的结局,谈谈你的看法。(示例)

第一种看法:剧中主人公生活的时代,封建礼教坚如磐石,大团圆结局本来就缺少生活依据,而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崔、张爱情走向毁灭是合乎逻辑的结果。状元及第,奉命完婚更是入了俗套,令人感到先前崔母的刁难竟是如此“合理”。金批《西厢》让崔张爱情在凄凄切切中收场,揭露了封建礼教对美好爱情的摧残,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批《西厢》的流行,是历史的选择。

第二种看法:爱情的极点便是幻灭的终点,这不符合作者“让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美好愿望,也不符合观众希望“花好月圆”的审美心理。崔、张从一见钟情到两情相悦,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起码,在王实甫看来,大团圆是这对痴男怨女的最好结局。第五本中的封建因素是时代局限造成,不宜苛求古人。金批《西厢》尾截王实甫《西厢记》是没有道理的。

——备课资料——

1.杂剧知识

曲调:乐音七声,即宫、商、角、变徵、徽、羽、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元杂剧常用“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黄钟宫、仙吕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长亭送别》用正宫,其声情“惆帐雄壮”。正宫联套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么篇]、[快活三]、[朝天予]、[煞尾]等。

(据王力《汉语诗律学》)

曲词:押韵,平仄通押,一韵到底,用韵较密。对仗,常用对句,不计平仄,形式多样。曲文中多衬字。(据王力《汉语诗律学》、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等)

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晓畅也。”“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徐渭《南词叙录》、单宇《菊坡丛话》)

科介:“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皆谓之科”,“以科字作介宇,非科介有异也”。

(徐谓《南词叙录》)

2.重要关目

①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君瑞于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国崔珏(已故)千金崔莺莺。莺莺“眼角儿留情”,“回顾觑”,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遂借“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史”。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②墙角联吟:莺莺月下至西厢侧花园焚香,张生于墙角吟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魂,不见月中人y”莺莺心动,依韵和之:“兰闽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莺莺的才情进一步打动了张生。

(同上)

③月夜听琴: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得崔莺莺,张生修书,召白马将军杜确解围。老夫人许亲复赖婚,张生深夜弹琴作歌,词衷意切,令莺莺“芳心自懂”情难禁。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④红娘传书:张生托红娘传书,“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表达了亟盼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莺莺复书:“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如约跳墙莽撞而入,却遭莺莺羞辱,怏怏而去。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⑤崔张成婚:张生染病,莺莺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休将闲事苦萦怀,取决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札,谨奉新诗可当媒。寄语高唐休咏赋,令宵端的云雨来。”是夜,莺莺冲被封建礼教束缚,迈出决定性一步:与张生私下成婚。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3.《西厢》体例

元杂剧的通例是一本四折,而《西厢记)却是五本,作为一个整体“通谱一事”。突破一本四折通例的,虽非仅为《西厢记》,但五本的规模,毕竟是一特例。究其原因,一是所敷演的故事本身,悲欢离合,曲折复杂,一本四折的通例,难以容纳;二是《西厢记)作为一部古典诗剧,有浓厚的抒情性,它不仅交待一个故事,而且表现人物的感情波澜、内心世界,这就必然要有大量的唱段,相应的篇幅;三是《王西厢》以《董西厢》为基础,而《董西厢)是一部五万言的巨制,这也要求(王西厢)有相应的规模;四是在《王西厢》产生的时代,南戏已有发展,它的动辄几十出的体例,也必然影响着王实甫的杂剧创作。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册第373页)

4.《西厢》评本

明代文人评论《西厢记)成风,出现诸多评本。现存明人批评《西厢记》有十多种。主要有王世贞、李贽合评本(元本出相北西厢记》、李A赞批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北厢记)、陈继儒批评本<鼎镌陈眉公先生批评西厢记)、汤显祖批评本(汤海若批评西厢记》、徐渭批评本(重刻订正元本批点画意北西厢》、汤、李、徐的《三先生合评元本北西厢》等。这些批评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西厢记》的立意、结构、人物形象发表了很多看法,从中可以看到明代丈人、进步思想家和戏曲家对《西厢记)的各种理解。

(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第127页)

5.金批《西厢》

在明清刊本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是金圣叹批评本,即《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金圣叹除了随文评点,还在书前撰有两篇序文,一曰《恸哭古人》,二曰《留赠后人),又有《读法》八十一则,颇多妙论,还对《西厢记》原文作了多处改动。对于金圣叹的评点和改动,历来众说纷纭。例如清人梁廷楠认为:“金圣叹强作解事,取《西厢记》而割裂之,《西厢》至此为一大厄;又以意为更改,尤属卤莽。”(《曲话》)但亦有称颂者,如谓:“自有《西厢》以迄于今四百余载,推《西厢》为填词第一者,不知几千万人,而能历指其所以为第一之故者,独出一金圣叹。”(李渔《闲情偶寄》)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册第372页)

6.前人评点

世传实甫作《西厢》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构思甚苦,思渴,扑地遂死。

(梁廷楠《曲话》)

其“风中”、“烟草”四句,非复写[端正好]中语,乃是特写双文(莺莺)眼中曾未见坐于如是之地也。[端正好]是写别景,此是写坐景也。

(金圣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

“青山隔送行”,言生已转过山坡也;“疏林不做荚”,言生出疏林之外也;“淡烟暮霭相遮蔽”,在烟霞中也;“夕阳古道无人语”,悲己独立也;“禾黍秋风听马嘶”,不见所欢,但闻马嘶也;“为什么懒上车儿内”,言己宜归不宜归也;“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生已过前山,适因残照而见其扬鞭也。

(《闵遇五六幻西厢记五剧笺疑》)

天地间最动人归思者,莫如山色,而最慰人悬望者,莫如残照。何别天涯游子,触景增怀。对青山之无恙,久客而悲他乡,睹落日之无多,长策而归故里。人情往往然也,未有伤心特甚如今日也。

(陈维崧《才子西厢醉心篇》)

7.今人鉴赏

“长亭送别”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对“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的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即将来临的“南北东西万里程”的别离的无限悲戚,对逼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强拆鸳鸯在两下里”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对当时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爱情悲剧的不尽忧虑。同时,也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复杂心理内涵的纯净的灵魂荚。莺莺在送别张生时的依恋、痛苦、怨恨、忧虑,都是与她荚I好的爱情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纯真专一、天长地久的爱情幸福,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总之,作者不仅写出了人物心灵中颤动着的爱情旋律,而且写出了激荡着巨大情感潮汐的人物心灵。

(蒋星煜主编《元曲鉴赏辞典》第348页)

“长亭送别”的曲文在《西厢记》中颇具代表性,既有丽藻,又有白描,既有对前代诗词的借鉴、化用,又有对民间口语的吸收、提炼,在总的风格上,不仅构成了协调的色彩,而且形成了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特色。论者有《西厢记》是诗剧之说。“长亭送别”是全剧诗意最浓的部分,它在情节上没有多少进展,也没有戏剧矛盾的激烈转化,只是以抒情诗的语言,叙写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使全折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而又是悠长的衷愁。明代胡应麟把王实甫比作“词曲中思王太白”(见《少宝山房笔丛》),这比喻曾引出后人异议,但如果把它理解成是对王实甫的诗胆才气的赞誉,那么,胡氏确是有识见有眼力的。

(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第124页)

——扩展阅读——

[天净沙]莫不是步摇得宝髫玲珑莫不是裙拖得:

卜,环佩叮咚莫不是铁马儿檐前骤风莫不是金钩双控,吉丁当敲响帘栊

[调笑令]莫不是梵王宫夜撞钟莫不是疏竹潇潇曲槛中莫不是牙尺剪刀声相送莫不是漏声长滴响壶铜潜声再听在墙角东,原来是近西厢理结丝桐。

[秃厮儿]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圣药王]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中。

我近书窗听咱。(红云)姐姐,你这里听,我瞧夫人一瞧便来。(末云)窗外有人,已定是**。我将弦改过,弹一曲,就歌一篇,名曰《凤求凰》。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有文君之意。(歌曰)“有荚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张琴代语兮,聊写微肠。何时见许兮,慰我彷惶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旦云)是弹得好也呵!其词衷,其意切,凄凄然如鹤唳天;故使妾闻之,不觉泪下。

[麻郎儿]这的是令他人耳听,诉自己情衷。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怀者断肠悲痛。

注:红娘定计,让张生用琴声对莺莺作试探。莺莺月下焚香,张生弹琴撼动芳心,作歌直抒衷情,莺莺为之感动,埋怨违约悔婚的“狠毒娘”,钟情一往情深的“志诚种”,决心以身相许。

[阅读提示]

1.[天净沙]、[调笑令]、[秃厮儿]三曲如何对琴声作艺术描绘[秃厮儿]一曲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2.节选部分如何表现琴声、歌声对莺莺心理的作用

[参考解说]

1.描绘:①用比喻手法写琴声,与白居易《琶琶行》写乐声有异曲同工之妙。②逐步展示莺莺对琴声中意境的理解。初时,莺莺不辨何处声响,怀疑是“宝髻玲珑”、“环佩叮冬”,又怀疑是风摇“铁马”、“金钩”敲窗。继而,莺莺为这种美妙声音触动,觉得如同寺庙撞钟、竹林鸣风、尺剪相碰、“滴响壶铜”。并听清琴声“近西厢”“在墙角东”。此时,莺莺已猜度到弹琴之人是张生。雄壮深幽高急低缓的琴声卒令崔、张情感融通。特点:[秃厮儿]一曲运用通感手法。以整场的排句将诉诸视觉的琴声转换成铁骑刀枪、落花流水、风清月朗、小窗儿女等视觉形象。

2.作用:一个是“断肠悲痛”“思不穷”;一个是“芳心自懂”“意已通”。悠扬美妙的琴声和词哀意切的歌声,成为沟通二人情感的媒介。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选曲)

[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满庭芳]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下功夫将额颅十分挣,迟和疾擦倒苍蝇,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螫得人牙疼。

注:[混江龙]一曲,莺莺唱。莺莺“自见了张生,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时当暮春时节,心中十分烦恼。[满庭芳]一曲,红娘唱。张生解普救寺之围后,老夫人令红娘招张生赴宴。张生以为老夫人将践约许亲,乃“打扮着等他,皂角也使过两个也,水也换了两桶也,乌纱帽擦得光挣挣的”。张生的迫不及待受到红娘的善意调侃。

[阅读提示]

1.试说明两段唱词刻画出人物怎样的性格。

2.试比较两支曲子不同的语言风格。

[参考解说]

1.[混江龙]一曲,莺莺大胆表露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前六句写伤春,“落红”、“池塘”、飞蝶、燕子这些物象,引起莺莺年华易逝的感触。后四句写伤情,“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写崔、张情思绵绵却又如隔天涯,引起了莺莺的埋怨、怅恨。[满庭芳]一曲,活画出张生的“酸丁”模样。红娘送张生“文魔秀士”、“风欠酸丁”两个雅号,十分有趣。张生的“打扮”,“额颅”揩净,“擦倒苍蝇”,“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螫得人牙疼”,活生生写出了这位“酸丁”的酸态。同时也写出了红娘的俏皮性格。红娘是要玉成其事的,红娘对张生的奚落折射出张生迫不及待的心情,使这个“傻角”(红娘语)显得可笑又可爱。

2.[混江龙]一曲,典雅含蓄。“落红”句,寄寓着莺莺对妙龄易逝的感慨。翅沾飞絮的彩蝶、口衔香泥的燕子引发了莺莺的惜春情绪。“春心”则是莺莺渴望爱情的隐语。由于现实环境的制约,莺莺不可能与意中人自由交往,以致金粉香消精神消减。全曲借景言愁景真情切语句雅丽。[满庭芳]一曲,幽默风趣。红娘眼中的张生,酸傻与忠厚相连,呆气与痴情并存。红娘一方面热情地作“撮合山”,一方面又要对张生的痴呆予以嘲弄。红娘绘声绘色的唱曲,融宋元口语成分于曲词之中,具有“本色当行”特色。两段唱词的安排,与莺莺、红娘的身分、教养、个性完全吻合

《长亭送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了解王实甫及《西厢记》。

能力目标:鉴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曲词;欣赏崔莺莺的形象;学习本文运用多种修辞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教学重点:

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多种修辞方法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难点:

艺术形象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课时安排及教学设想:

拟用二课时。以诵读为基础,以文学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二、简介作者和《西厢记》剧情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所作杂剧14种,现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

《西厢记》源于唐元稹《莺莺传》。写唐贞元中,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适崔相国夫人携女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途经普救寺,也借宿于此。一日,张生游佛殿,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倾心。时蒲州有孙飞虎起兵作乱,乱军包围了普救寺,欲夺莺莺为押寨夫人。老夫人在危急之中许下诺言,谁能破贼解围,就将莺莺嫁给他为妻。张生自愿为之,请镇守潼关的好友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相救。杜确率兵至,平定了乱兵。解了普救寺之围。不料老夫人嫌张生是一白衣秀士,门不当户不对,便出尔反尔,只许张生与莺莺两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不能与莺莺成亲,害了相思,经莺莺侍女红娘从中帮助传递书简,两人背着老夫人私下幽会。后两人来往之事被老夫人发现了,便把红娘叫来拷问。红娘反责老夫人出尔反尔,忘恩负义,并称此事若张扬出去,于崔家名声不利,不若答应两人的婚事。老夫人无奈,只得答应了张生与莺莺婚事。但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赴京应试,待张生应试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

《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长亭送别》是第四本第三折,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随着剧情的发展,莺莺终于克服了身心解放的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但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胁。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莺莺在长亭为他送别。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简介曲学知识,难解字词参看课文注释或查词典)

《西厢记》是一部杂剧,以唱为主,由于古代的音乐没有音响资料流传,因此宫调的问题就成为曲学的难点。

宫调是古代戏曲、音乐名词。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古代音乐有七声:宫、商、角、变徵、徽、羽、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元杂剧常用“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如《窦娥冤》中的《正宫》就是一种宫调。《长亭送别》用正宫,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说正宫的声情是“惆帐雄壮”。可见《长亭送别》这一折的音乐应是惆怅的、悲壮的。

曲牌,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比如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等等,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然属于一种宫调。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曲词是按照一定的曲牌填写的文字,一般要押韵,讲究对仗。

《西厢记》的曲词历来被人称道。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长亭送别》这一折又尤其突出。

旦:女角。 末:男角。 洁:和尚的别称。课文指长老。长亭:古代道路上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旅行休息用,常常是饯别的场所。

四、整体把握

《西厢记》突破了杂剧一本四折的形式,是五本21折的连本戏。《长亭送别》,共十九支曲文,按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四个场面。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集中刻画的是莺莺送别张生时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

送别途中: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长亭饯别: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

快活三朝天子

临别叮嘱: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

惜别目送:一煞收尾

在四个场面中莺莺的感情变化:痛→恨→怕→念。

五、赏析第一部分:“送别途中”(长亭路上、赶赴长亭)。

(一)赏析端正好

1、其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作用:借凄凉的暮秋景象写莺莺的离愁别恨。(这首曲子化用了范仲淹

是夸张的修辞手法,愁心是无法寄与明月的,作者想像力丰富,用夸张的手法抒发自己的胸臆。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已毋须多言,但广大教师主要精力集中于教材内课文的教学,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却不容乐观,随意性大,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与教学──或随其喜好,自由泛读;或置之不问,任其发展;或轻描淡写,隔靴搔痒。久而久之,课外阅读的量和质很难保证,学生的阅读能力受到影响。专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课在语文课程计划中很少有课时落实,只能借助平时的语文课内教学完成课外阅读教学任务。课外能否在课内结合一节课能否进行多篇文章的学习

  当前,语文界提出“1+ x”群文阅读教学有效地解决了课外阅读难以落实的现状。“1”即教材内一篇选文,“x”指与课文相关联的一篇或一组课文。“1+x”群文阅读就形成立足课内一篇带动课外多篇的阅读教学格局。这样的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精选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策略,真正发挥群文阅读的最大功效。笔者以课内教学为标杆,通过精心选题,重组内容,建构议题等教学构思,促进群文阅读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内外融通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选文精美,人文内涵丰富,大多选自名家名篇。课文的背后有着许许多多暗含的可学习因素,是作者的创作背景,是课文的选文出处,还是读者的评价,都是我们课内阅读教学所应涉及的方面。这样,一方面能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另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链接资料。

  有些课文背景的链接是非常必要的,能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同时对文章的主旨和内涵把握更加清晰。《祖父的园子》讲述了作者回忆童年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的无拘无束的生活,表现了亲近自然景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作者所传递的快乐和自由气息非常强烈,正因为萧红坎坷的人生经历悲惨命运促使她愈发眷恋故土,愈发眷恋和祖父在一起的日子。如果学生没有提前了解她的经历,就很难入情入境地感受文章的思想及情感。教师在课始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其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感受她的那份独有的美好与念念不忘。如《再见了 亲人》这样的文章,时代背景离学生较远,教师通过抗美援朝背景资料和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引入课文,既能铺垫理解,又能渲染情感,课内外有机连接起来,相得益彰。

  2引入关联。

  所谓的关联就是与课文有同根同脉之缘的文章,这些文章和课文出自同一作品,在写法与情感传递上近似,读后能发现课文的特质,提高阅读的效率。《冬阳·童年·骆驼队》出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文中关于看骆驼咀嚼的样子,小英子可是看呆了,那时的她只有五岁,对什么事都充满好奇。教师可以适时引入《城南旧事》中回忆自己五岁时的另一段趣事:“一只破藤箱子里,养了最近买的几只刚孵出来的小油鸡,那柔软的小黄绒毛太好玩了,我和妞儿蹲着玩弄箱里的几只小油鸡。看小鸡啄米吃,总是吃,总是吃,怎么不停啊!”教师在学生读了这段话后,体会英子的好奇,从而引导理解:看到怪模怪样的大家伙,英子的好奇更不用说了。关联的文章或片段在主旨和写法上近似文章,对语言的积累和课文内涵的把握都起到积极作用。

  3推荐读物。

  课文只是个例子,由此及彼确实可以带动整本书的阅读。通过课内的阅读兴趣激发,引起阅读期待,对推动整本书的阅读起到关键作用。比如,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一次次地提及《城南旧事》中的情节,就能激发学生去读《城南旧事》;在教学《祖父的园子》后,推荐孩子阅读《呼兰河传》,走进作者的精神家园……总之,许许多多的课文都有与之融通的课外读物可以推荐,就需要教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定期进行课外读物的交流会。

  二、重组建构

  在群文阅读中,由课内的“1”确定议题,衍生出一类群文,重组成同一议题的“1+x”模式。重组与建构时,教师所关注的点大致有以下四种:

  1立足主题建构。

  教材大多以人文主题组合单元,一个单元往往选编四篇课文,到了中高段略读课文占据的篇幅越来越多,教材编写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通过精读同主题课文,迁移阅读训练,升华主题。然而,通过一两篇略读课文完成这项任务就显得浅尝辄止。略读课文的教学为我们提供同主题群文阅读打开一条通道,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童年主题编排,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儿童诗两首》,有位教师抓住主题进行一组儿童的拓展阅读,引入《野菊花》《村小:生字歌》《我喜欢你狐狸》时,引导学生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同时感受作家借助细小的事物表达真实的童年,感受儿童语言通俗易懂,读来趣味无穷的特点,最后鼓励孩子自己创作儿童诗。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略读课文《学会看病》组合的群文是《剥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拐弯处的回头》,通过不同角度文本的阅读引导学生思辨父母的爱。

  2立足文体建构。

  语文本体性教学要重视文体意识,通过大量接触同一文体的文本,让学生感受文体特点,习得语言表达方法。学习单篇课文,文体特点不易被发现,然而放在一组文章中学习,就比较明晰,印象深刻。小学阶段的童话、寓言、神话体裁的文章教材在各册安排不均,为了凸显这种文体的语言密码,将同一体裁的文章组合学习,效果明显。如《亡羊补牢》,教师用《拔苗助长》《南辕北辙》组合成群文,演说故事,归纳道理,使学生对于寓言故事借用小故事揭示道理的文体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读寓言故事的兴趣高,反复演说中提高语文能力。再如《夸父追日》,教师用《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组合成群文,感受神话故事的夸张写法和表达美好愿望。同一体裁的文章组合阅读,我们也可以进行专题性学习,如“走进童话王国”“走进寓言世界”“走进神话王国”……

  3立足作家建构。

  在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中,我们能找到作家的表达特点、写作风格、情感倾向的共同点。张祖庆老师在教学《金钱的魔力》中,将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竞选州长》《被偷的白象》进行组合阅读,读出马克·吐温写作风格──“马克·吐温成了幽默家,是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着哀怨,含着讽刺,则是不甘于这样的缘故了。(鲁迅语)”教学《刷子李》时,笔者拓展阅读冯骥才的《苏七块》《泥人张》《张大力》,通过多篇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哪些情节运用“一波三折”的写法。作家所传递给我们的表达特点,是学生习作模仿的鲜明例子,学以致用是阅读通向写作的一条捷径。

  4立足题材建构。

  同一题材不同作家写法风格迥异,体现了表达是个性化行为,提倡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如老舍先生写的《北京的春节》,课后阅读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与斯妤的《除夕》,将三篇同内容的文章在一起阅读。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是热闹喜庆的,而梁实秋觉得过年是那么无趣,斯妤的除夕充满了温暖和眷恋。原来同样的春节,不同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写作就是这样的。《难忘的一课》将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和都德的《最后一课》组合阅读,读出中外不同作家同一题材同样情感的流露。

  三、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群文阅读最能激发学生无意识地比较、发现一组文章的特点,把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本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就能找出文本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点。

  1同文比。

  同一篇文章或编者修改过,或后人改写过,在不同场合呈现了不同的版本。在教学《夸父追日》时,可以巧妙地将古文版的《夸父追日》匹配课文阅读,引导学生发现神话的神奇,课文的想象尤为明显,读起来生动有趣。通过句子的比较,学生发现作家通过想象,加以夸张、比喻等修辞,增加动作表情描写,使得故事情节更感人,夸父形象更高大。

  《窃读记》原文近三千字,进入课文的选文只有八百多字,课文虽结构紧凑,中心突出,但是删改幅度很大,难免有不当之处,对学生理解文本会有影响,通过课文与原文的比较阅读就能获得文本本身更多的秘妙。《巨人的花园》改编自王尔德的《自私的巨人》,学习课文时对比原文,引导学生发现原文在情节设置和语言表达上自然而生动。这种比较式阅读的目的在于开阔学生阅读的视角,形成一种和原文对照读书的习惯。

  2异文比。

  不同的文章或因主题相同,或因结构相似,或因写法相同,这是进行群文比较阅读好素材,教师要立足整体,精心设计问题,对比阅读出不同文章的共同点。如教学《白杨》一文时,可以组合《落花生》《桃花心木》一组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操作流程大致为:

  先阅读《白杨》,感悟白杨树的特点──研读对话──体会爸爸的内心──懂得写法(借物喻人)。再阅读《落花生》,带领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发现借物喻人的写法,合作读懂父亲借花生教育子女做怎样的人;最后阅读《桃花心木》,自行理解种树人语重心长话语的含义。

  在学习中,从扶着读懂第一篇课文到合作读懂第二篇,最后自主读懂第三篇,几篇课文的学习方法相同,学生不难发现这类课文的共同特点──借物喻人。而如何才能巧妙地借物喻人,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首先这“物”是不一般的物,要和人有着关联的内涵,是能给人以启示的物,能被人们赋予精神追求。

  这样,在比较中阅读,在阅读中比较,一文牵动多文,相互加深理解,促进阅读的增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841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