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十三首其五表达的感情

南园十三首其五表达的感情,第1张

《南园十三首其五》表达的感情是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十三首(其五)》。

译文: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

赏析:

第一个设问是反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南园十三首(其五)》作者简介:

1、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

2、李贺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六岁。

李贺诗的介绍:

1、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

2、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有《昌谷集》。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以前没读过这首诗词,看了一下感觉还不错额。下面说一下我自己关于这首诗词的理解:李贺早晨起来走出院子看到路两旁一排排小的树,树叶上还依稀残留着露水,一个小树暗示着此地的偏僻和荒凉,同时也昭示着诗人心中透露着丝丝的郁闷情节,这时又看到挂在枝头的露水,湿字点出了寒意,同样也是主人公因不得志而“无所事事”的体现。紧接着诗人看到一地的柳絮内心惊讶的以为是白雪,惊讶之后的诗人抬起头注意到前几日的雨增涨了溪田,此时主人公的心情应该是愉悦的,一个惊字打破了主人公内心的浑浑噩噩,后来的一个涨字暗示了好收成,也寓意出诗人内心重新点燃了希望。傍晚的时候,从古刹中传来零星的钟声,此时诗人正遥望空中悬挂的月亮,古刹、钟声、破月营造了一幅偏远凄冷的画面,尤其是一个破字更点露出作者内心的那种压抑的郁郁情怀。岸边的渔家在击石取火,借此照亮渔船,本来是很普通的一件事情,但是联想到主人公的际遇,此时的火不仅仅是照亮渔船的火光,而应该还有诗人内心对那把能照亮自己人生方向的火光的期盼和渴望。就整篇诗来言,作者借景抒情,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意境渗透,让读者与诗人共鸣。此外作者在作品中运用比喻等修辞使诗词的韵味更加灵动深长。

就这些吧,纯属个人心血来潮,也不符合楼主的要求,就当一乐呵。赏析诗词,你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毕竟大家都不是作者本人,谁知道当时诗词怎么想的。也许是诗人早晨起来出去遛弯,本来感觉还不错,谁知道中午和隔壁邻居吵架了,接下来就借着古刹和月亮了发发牢骚,顺便应用一下阿Q精神,安慰一下自己,就好像老子在这旮旯的地方受着鸟气,还有这个破月亮,总有一天会有燃烧的灯光照着我走进辉煌。

1、南园十三首·其五

作者李贺 朝代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收取关山五十州呢?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2、天上谣

作者李贺 朝代唐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译文

天上的银河夜里还在潺潺,飘荡着闪闪群星,银河两岸的流云们,调皮地模仿着水声叮咚。月宫金色桂花树,从来就是花不落绽放飘香,仙女轻盈采桂花,纤手娴熟歌声宛转响佩缨。

3、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作者李贺 朝代唐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4、七夕

作者李贺 朝代唐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译文

天河隐隐逢七夕,独处罗帐半夜愁。乌鹊离去穿线月,萤火飞入晒衣楼。牛女双星合又分,人世情侣望玉钩。不见钱塘苏小小,独处寂寞又一秋。

5、咏怀二首

作者李贺 朝代唐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檗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

译文

傍晚著书完毕,发现头上白发忽然像霜似的落下一丝,感到很震惊。端详着镜中早衰的容颜,不禁暗自发笑:像我这样终日愁苦,年纪轻轻就生了白发,那会有南山之寿呢!

头上不裹幅巾,身上穿着用苦蘗染的黄衣,与乡野之人无异。没有看见清溪里的鱼儿,只是饮些清水,依然是那样怡然自乐吗?

南园十三首

作者:李贺

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2。

可怜日暮嫣香落3,嫁与春风不用媒。

全部注释

1南园:李贺家乡福昌县的昌谷是个依山带水的地方,有南北二园,南园是李贺读书之处。

2小白句:写花色红白相间。王琦注引梁昭明太子《十二月启》:"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

3嫣香:指娇艳的花朵。

这首七绝以美女比拟鲜花,赞其美艳,怜其红颜不永。或许其中寄寓着作者怀才不遇、感慨青春易逝之意。全诗通体比兴,清新委婉。"小白长红越女腮"之句最为美艳活泼,具体可感而又耐人寻味。一般人写颜色常用深浅浓淡之类词汇加以修饰,此诗却用"小白长红",实在令人耳目一新。通感的运用也值得注意:写花香,人们通常用浓郁、幽淡、清新之类概念,这里却用"嫣香",感觉颇奇特。一般说姹紫嫣红,嫣然一笑等等,是视觉感受,但说"嫣香",则是以视觉写嗅觉,可谓奇思妙想。"嫁与春风不用媒"一句也是意味无穷之笔。风与花皆为自然景物,用"嫁"字已觉活脱灵动,而"不用媒",则不知惜之?赏之?

(感情)1答:这首七绝以美女比拟鲜花,赞其美艳,怜其红颜不永。或许其中寄寓着作者怀才不遇、感慨青春易逝之意。全诗通体比兴,清新委婉。

(修辞)2答:拟人。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但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末句则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的时候的状态

附资料:唐-李贺《南园十三首》之一,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昌谷家中所作。南园与《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提到的“北园”同为诗人的家园。这组诗为了解、研究李贺居乡期间的思想和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因而十分可贵。

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刚劲,一者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李贺写诗构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见一斑。次句“小白长红”写花的颜色,意思是红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已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象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西施故乡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这是一首恬淡优美的田园乐曲,却也于委婉处透出淡淡的惆怅和愁怨。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昌谷家中的诗作。

远离了尘世的喧扰,舍弃了仕途的攀缘。枕青山,涉绿水,面红桃,嗅白李,心中自有一番美的情趣,心怀也趋向超然淡泊。诗章自然也如流水一样洒脱自然。因此诗歌一改作者昔日奇险、虚荒、诞幻的风格,色彩鲜丽,调子明快,词句流畅。当然,作者毕竟是终生抱着“忧宗国”或是

“忧己身之不遇” 的缺憾,在陶醉于南园暮春美景的同时,也难免会渗入身世之叹。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春暖花开,满园春色,鲜花绿草尽入眼中。花枝颤颤迎风伸向天空,绿草盈盈低曼逶迤于地,竞荣争芳,绿色参差,红白相间,把一幅南园的春光图画得热烈鲜明。第二句是在上句的基础上把镜头拉近,写花的形态。“小白长红”写花的颜色,红的多,白的少,相互映衬;“越女腮”写花的姿容,娇羞艳丽,姿态万千。“吴越多美女”,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把鲜花比作越女的粉腮,使花人格化了,就注入了诗人更多的喜春的情感,而花儿本身也由于这种人格化让人觉得千羞百媚,令人喜爱。梁昭明太子曾著文有过类似的比喻:“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似不如李贺此处用得熨贴洒脱。“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可能是故乡美好的眷情唤起他美好的诗情,此处描写春天景象的两句诗,正应了上述杜牧对其诗作的评价。

如果说上两句诗写的是诗人的眼中景,下两句诗则是诗人的心中情。“可怜日暮嫣香落”,日中花开,百花争艳,一派旖旎春色;日暮花萎,落红满地,满目悲凉凄恻。“可怜”二字犹如使人听到发自诗人心灵深处长长的哀叹,一腔惋惜之情跃然纸上。“嫣香”二字言花,“嫣”言其形,“香”言其味,日暮中花儿凋落,形味俱损,更见诗人哀情之深,言花以形味代之,更见诗人包孕密致的功力。“嫁与春风不用媒”,是对上句的评说,亦是诗人心中情感的抒发。落花离枝,委身于春风,无须他人说合,无须媒妁之言,好象两相情愿。实则残花无力禁风,耐不得风摧枝摇,风过处便飘飘摇摇落将下来。花盛时,花立枝头,花繁枝茂;花残时,容颜已老,时不我待,匆匆嫁去,选不得,择不得,身不由己。这种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贴切地道出诗人的一腔愁绪,满怀的悲凉。悼花乎?悼人乎?自悼乎?正是寄景抒情,是惜花惜春,亦是诗人自伤自叹。

当时李贺正当青年,才高气盛,却又不为人所用,犹如鲜花盛开之时无人欣赏。但人生易老,转眼红颜作白发,人生就如凋谢的花儿一样,无所作为,任凭命运的安排。“越女腮”,“嫁与春风”这种托物言情,赋物以人格的手法,淋漓尽致地道尽了诗人的满怀惆怅情绪。

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形象鲜明、意境美丽、格调清新、感情真挚。如一泓奔流于山涧的小溪,清澈、明亮、流畅,细细听来,却也于岩石缝隙处发出幽怨的呜咽,给人以别种滋味。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李贺诗词最佳十首,供大家参考!

 1致酒行

 朝代:唐朝|作者: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2示弟

 朝代:唐朝|作者:李贺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3苏小小墓

 朝代:唐朝|作者: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4出城

 朝代:唐朝|作者:李贺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5雁门太守行

 朝代:唐朝|作者: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南园十三首·其二

 朝代:唐朝|作者:李贺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7南园十三首·其三

 朝代:唐朝|作者:李贺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8南园十三首·其四

 朝代:唐朝|作者:李贺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9南园十三首·其六

 朝代:唐朝|作者: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10南园十三首·其七

 朝代:唐朝|作者:李贺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写出反衬的笔法,又写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879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