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感教育非常的重要,而且这样的教育甚至比一些学习上的教育更为必要。作为爸爸妈妈应该尽可能地给宝宝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宝宝体验到吃惊、热情、喜欢、高兴,害怕、气愤、好奇或者是厌恶等情绪。让宝宝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对于宝宝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爸爸妈妈还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宝宝学会同情和关心,而且要激发孩子的同情心,这一切都可以通过现实生活当中的事情来进行引导。
教育方式比如说在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着很多流浪小动物,而爸爸妈妈在宝宝懂事的时候就可以带着宝宝对这些小动物进行救助。当然爸爸妈妈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宝宝,尽量不要让自己的宝宝和这些野生的动物所接触,因为宝宝的抵抗力比较弱,所以一旦被这些细菌所感染的话就非常的麻烦。因此爸爸妈妈可以选择用吓到的方式让宝宝参与到这个事情当中,而且让宝宝感受到同情心和爱心的存在。
以身作则除此之外爸爸妈妈还可以适当地鼓励自己的宝宝进行相应的表演,比如说宝宝今天学会了一首新的诗歌或者是听老师讲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爸爸妈妈可以鼓励自己的宝宝在自己面前将这些故事或者是诗歌讲述一遍。如果宝宝能够完整地完成的话那么爸爸妈妈也可以给宝宝进行相应的奖励,这些都能够鼓励小孩子的积极性,同时也会让小孩子更兴奋一些。
爸爸妈妈对于宝宝应该有着正向的情绪反馈,不要让宝宝在非常激动的情况下收获到爸爸妈妈的敷衍,这样的话对于宝宝的情感教育是非常不利的一种因素。所以说爸爸妈妈在教育小孩子的同时也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情绪来带动宝宝的情绪。
导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教育部门、家庭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一个健康的幼儿,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与否比较容易观察并采取措施。而心理健康却很难把握,但作为一名教育者,要深入研究幼儿心理,用心理学原理,教育、引导、培养幼儿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一、 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以自己的快乐情绪感染孩子
1、、营造整洁有序、 合理协调的活动环境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指幼儿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具体而言是指幼儿与成人之间、 幼儿与幼儿之间、 成人与成人之间的关好的精神环境能够促进幼儿情绪健康、 稳定的发展。而良好精神环境的创设, 主要取决于教育者的素质。 因此, 幼儿教师要深入学习 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热爱、 了解幼儿, 熟悉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 勤奋工作, 从而引导幼儿完善自我, 使之健康成长。同时, 家、园之间要密切合作, 及时沟通,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手册、 “ 开放日” 及“ 家长学习班” 等渠道,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主导思想与方法, 并使家长及时掌握幼儿的情绪变化, 努力营造一个平等、 友爱、 和谐的精神环境, 促使幼儿健康、 活泼成长、
2、、 要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帮助幼儿正确表达和描述自己的情绪。 因为只有引导幼儿以积极、和谐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他们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也才能逐渐学会与他人友善相处。幼儿教师是孩子们最直接相处的示范者,幼儿教师的言行、对待事物的态度,影响着孩子们心中的教师形象。也许我们某句话、某个动作会影响孩子一天的情绪,甚至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
3、让幼儿有“ 情绪准备” 的时间
教师以往在教育幼儿时, 往往习惯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幼儿立即听从, 不给他们留有思考及情绪准备的时间, 这样容易引起幼儿的“ 逆反心理” , 甚至会产生对抗情绪。因此, 教师在教育幼儿时, 必须尊重他们, 要让他们自然地产生积极情绪。 例如:幼儿非常喜爱区角活动, 但时间一到, 教师一般就立即停止活动, 命令幼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这种简单、 快速的处理方式很容易激起幼儿的对抗情绪, 如果教师能转变方法, 在活动时间快到时就提前说:“ 再过两分钟, 小朋友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好吗” 或者说:“ 我们来比赛, 看哪组小朋友坐得又快又好。” 这样, 就给幼儿留有情绪变化和思考的余地, 幼儿也能接受或容易适应教师的要求。
二、 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发现孩子快乐的源泉。
1、 注意表扬孩子
快乐虽然对每个成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体验,对孩子来说却是大同小异。他们会为了得到一个玩具而快乐,会因为老师的一声赞扬而快乐,会为了获得一颗五角星而快乐。幼儿特别喜欢老师的表扬, 他会因为老师一句表扬的话语, 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 有些幼儿画画时老师不动手,当问他为什么时, 他总是说我不会, 对自己没有信心。这时, 老师应给予及时帮助, 亲自教他画, 发现他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 并鼓励他独立画。孩子慢慢对自己有了信心,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画。但是我们在教育中常常会忽略很多:孩子吵了、孩子哭了、孩子皮了……这些都是我们生气的理由,是我们发怒的导火线。面对各式各样的孩子,我们有太多的借口为自己的粗暴辩解。有时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快乐而设想,还不如天天带孩子去游乐场。
2、 寓教于乐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 游戏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使幼儿情绪愉快。例如: 通过穿珠子、 捡落叶等游戏让幼儿练习数数, 通过“ 娃娃家” 让幼儿练习使用礼貌用语, 学会与人交往等等, 幼儿对这些游戏感兴趣, 就能积极主动地去玩, 并在玩中掌握各种知识, 不需要老师反复地督促提醒, 幼儿就能认真听、 专心学。用成人愉快饱满积极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的情感,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老师和孩子一起玩, 一起动手制作, 一起充当角色。如在玩“ 老鹰捉小鸡” 的游戏时, 如果老师扮老鹰, 跟孩子们一起玩, 孩子们就会特别兴奋, 玩得更带劲,幼儿的情绪也会更高涨。因为幼儿喜欢老师, 他们渴望老师像朋友一样跟他们玩。老师要善于利用这种关系, 调动幼儿的愉快情绪, 使幼儿精神饱满, 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一日活动中去。
三、增进对“快乐”的体验,促进幼儿个性和谐的发展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并与他人融洽相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向幼儿渗透、灌输“好孩子要常常想到别人的需要”的思想,介绍一些对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物。让幼儿在实践中加深感受他人的情感体验,加深理解关心他人行为的意义。让幼儿学会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思想情感。并教给孩子关心他人的一些做法。提醒幼儿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组织一些“玩具大家玩”、“喂娃娃吃饭”等活动,引导幼儿学着关心别人,说说“今天,我帮助了x x”,及时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关心他人的快乐。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使这种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让幼儿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如:让值日生整理图书、排放桌椅等等,让孩子的生活得到充实,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会获得满足和愉快。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是的,时代的发展已不容我们用昨天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孩子;用昨天的方法来进行今天的教育。在新的世纪里。我们教师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塑造今天的孩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快乐”,快乐每一天。
四、 创设良好的物质及精神环境
1、社会、 家庭、 幼儿园三方面对幼儿的影响。
首先,应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尽量避免幼儿接触暴力、 武力、 色情等方面的影响。一些为成人制造的影视节目孩子看了以后,使其经常模仿武打、 侠客等行为,互相打闹,情绪浮躁。有些幼儿看见小动物、 昆虫,一点同情心都没有, 说一些! 搞死它! 整死它的言语。这样发展下去,容易形成不健康心理,给社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其次, 在幼儿园里, 教师之间、 师幼之间的感情融洽也会促进幼儿良好情绪的健康发展。
2、有目的进行家访,家园 “零距离” 接触
在家访时,教师应针对幼儿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 不能把目光只关注在幼儿的学习上, 而应根据该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从“ 优点” 和“ 缺点” 两方面去与家长沟通, 制定合理的家访目标。如: 通过家访要使幼儿有什么进步, 达到什么水平, 要让家长知道哪些情况, 怎样配合幼儿园搞好家庭教育等。家访前要像备课一样, 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时期,幼儿园规程明确要求: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我们应该把握好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 重视情感投资,使幼儿体验到爱和关注,同时经历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在积极的情绪情感的支配下,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 学会创造。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使快乐浸润孩子的每一天。才会让孩子拥有一个不老的童年。
拓展幼儿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据儿童教育学最新研究指出: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孩子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易怒、悲观、具破坏性,或者孤独、焦虑,对自己不满意等,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其今后的个性发展和品格培养。而且,如果负面情绪常出现而且持续不断,就会对个人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发展。
所以,作为父母的你,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早重视孩子的情感要求并对孩子情绪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认识、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他人,即为孩子做好“情绪管理”,让孩子从小就拥有优质的情商。
这里所提到的“情绪管理”,是时下最流行的教育方式之一,即通过情绪管理教育,让孩子学会倾诉和表达快乐、悲伤、紧张、胆小等各种情绪。
同时,教育孩子学会聆听别人谈话、欣赏别人优点、对待生活中得失等。这不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人际关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这一切,也是奠定孩子成功人生的基础。
儿童在5-6岁时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简单的表现规则。在做了大人禁止做的事情后,为了逃避惩罚,掩饰自己的负罪感,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孩子会学会撒谎,但是他们的策略是简单的,很容易被成人发现。成人这时也不必发怒,要先检查自己的禁令是否合理,和孩子讲清楚道理,同时要记住,原先如果申明要惩罚的,就一定要执行。
此时的爸爸妈妈,更要细微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情绪应对方法,这样孩子的应对策略才会更加有效。
幼儿情绪管理的能力
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管理情绪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压制情绪。第二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善于把握表达情绪的分寸。
觉察情绪、表达情绪,以至于利用情绪被认为是情绪管理的要素。情绪是指感觉及伴随感觉而来的想法、生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同时它也蕴藏着表现某些行为的倾向。幼小的儿童已经是个情绪的个体,能表现出恐惧、愤怒、欢愉、惊讶等情绪,三至六岁的儿童对情绪已大致了解。儿童的情绪管理教育对其长大后的情绪了解及情绪表现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孩子要想在未来有着更优良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情况,必须有五方面的能力,包含自我认识,自我约束,社会意识,人际交往专业技能,及其能做承担责任地管理决策。这五方面的能力统称为社会发展情感专业技能。与之相匹配的,是社会发展情感学习培训。
第一,教孩子学好理智。恼怒或是消沉的情绪,不但对处理事儿没有协助,还会继续损害身边人的情感。文章内容提议,为了更好地帮孩子学好理智,能够在家里布局一个和谐的角落里,作为情绪的中止区,还能够取一个名称,例如“理智角”。父母还可以和孩子约好,情绪兴奋的情况下,就先去“理智角”呆一会儿,等情绪恢复以后再探讨难题。这一办法能帮孩子学习培训怎么管理好自身的情绪。
第二,将麻烦等级分类。想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就需要降低很多不必要的忧虑和焦虑不安。SEL学习中有一个很适用的“麻烦等级分类”方法,能够正确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顺心。具体方法是,将生活中的麻烦分为多个级别。例如,最少等级的麻烦叫“庸人自扰之”,相近上校巴的情况下排在团队末尾面,这类状况既不埋汰人也没伤己,基本上能够忽视。再例如,最高级的是“灾难”,就仿佛地震灾害时什么都学会放下,逃命要紧。当孩子将遇上的麻烦不懂装懂时,他会发觉,原先生活并没有那麼不顺心,那样他就可以更沧蓝地对待生活。
第三,帮孩子学好处理问题的流程。当孩子犯错误或是碰到困难时,要正确引导孩子培养有全局性的思考问题方法,锻炼解决问题能力。最先,平心静气地讲出存在的问题,让孩子想一下很有可能的解决方法,此刻,无论孩子得出的方法是啥,爸爸妈妈都需要细心聆听而且维持重视。下面,和孩子探寻每一个计划方案很有可能产生哪些结果。最终,选择一个较好的计划方案,正确引导孩子制订计划。
现在的孩子普遍心理脆弱,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家庭和学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孩子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和生活压力。
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孩子们更容易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缺乏真实的社交和体验,导致情感和社交能力的缺失。
此外,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也可能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教育来帮助孩子们建立健康的心理和情感体验,提高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也需要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提供支持和帮助,创造积极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以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儿童情感的发展与培养
儿童情感的发展与其需要、兴趣以及个性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儿童入学后,由于教育、环境的改变,以及生理的不断发展,他们情感的倾向性、深度、稳定性及效能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下列新的特点:
(1)情感不断丰富。儿童入学以后,首先,由于学习成为主导活动,儿童把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看成自己最实际的需要,因而,学习的成败会使他们产生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其次,儿童入学后处于一定的集体之中,小组、班级、少先队、学校都是小学生的集体,集体对个人的要求和评价,以及同学之间所处的各种相互关系,都能引起各种复杂情感,例如,个体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以及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友谊感都相应地发展起来。再次,儿童入学后,还参加一些劳动和社会活动,他们在这些活动中也体验着各种复杂情感。因此,小学儿童比学前儿童情感内容更丰富,并且日益具有社会化的性质。
(2)情感不断深刻。这表现在下述方面:由对个别具体事物产生的情感转化为对社会集体所产生的情感;由体验与事物外表相联系,转化为体验与事物本质相联系,例如学前儿童常常根据一个人的表面特点来评价其好坏,从而产生好恶感情,而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已能根据一定的道德品质来评价好坏,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
(3)情感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学前儿童的情感一般是不稳定的、易变的、最明显的是表现在和同伴们的交往中。这种不稳定的情感也表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但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的情感就较稳定了,这与较大儿童已开始形成自我意识有关。
(4)情感的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的冲动性不断减少,对情感的控制能力不断增强,这突出表现在他们能够更好地自觉克服各种外部诱惑、坚持完成学习任务。
(5)高级的社会性情感逐步发展。小学儿童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在教学的影响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步得到发展。
针对小学儿童的上述情感特点和他们的年龄特征,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时,需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
培养小学生优良的积极情感,应注意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使其情感向正确方向发展。要通过各种活动,注意调动各种因素的积极作用,引导儿童全面分析问题,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情感。
(2)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情感榜样。首先,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注意自身的情感在儿童情感发展中的榜样作用;其次,具体的材料,实际的范例比单纯的口头讲述效果更大。
(3)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行动结合起来,使情感体验具有实际效果。
(4)培养学生控制和调节情感的能力。首先,教师应教会学生善于调节情绪的强度,使他们学会用语词或理智防止或缓和自己不适当情绪的发生;其次,要鼓励和发挥儿童的自觉性,养成自我检查与调节的习惯;再次,需要丰富儿童的情感经验。
(5)升华学生的社会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羞耻心和自尊心。培养同情心,要教育学生同情弱者、尊老爱幼,帮助苦难者,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爱护小动物,防止捉弄残疾人,虐杀小动物。培养学生的羞耻心,主要是让他们懂得什么行为卑鄙,什么行为可耻,要启发学生对错误的内疚、后悔的情绪体验,要坚持正面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挖苦、讽刺、羞辱和体罚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的途径是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和长处,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表场,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成绩,表扬过份,以防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情绪的产生;同时也要向学生提出期望和更高的要求,鞭策他们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儿童克服消极情感。小学生的消极情感主要有害怕、焦虑、妒忌感、自满和自卑等。
在学生的生活中,对某些东西感到害怕,是正常的,但是有些害怕是完全不必要的,例如怕黑暗、怕老师等,甚至有损于身心健康的,这往往与成人不正当的教育有关。教师帮助学生克服害怕的情绪,可采用下列策略:
(1)说明情由,消除不正确的认识。
(2)帮助学生获得应付他所害怕的对象或情境的信心和方法。
(3)系统脱敏法。这个技术的基本前提是害怕的心理状态不能与不紧张的身体状态(如肌肉放松)同时并存,而且认为这种不紧张的身体状态能够阻止与害怕相联系的反应。根据这个原理,教师先要训练学生学会放松身体的技术,同时将害怕刺激分成几个等级,然后,用、幻灯或言语指示向儿童呈现害怕的对象和事件,并要求学生想象害怕的对象或事件,每次想象时,都要求学生放松肌肉,当害怕刺激呈现后学生不再害怕时,就说明他对这级刺激的害怕消除了,于是,再逐级上升害怕刺激,直到过去最使学生害怕的刺激呈现也变为中性为止。
(4)预防害怕的发生。小学生的焦虑主要是怕失去老师的爱、怕学习失败、自己的愿望与社会规范冲突、怕自己不为同伴所接受、体验到太多的羞耻或怀疑感、关心自己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安全等原因引起。
教师针对引起焦虑的原因,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焦虑:①提供爱和支持,帮助学生处理矛盾;②满足儿童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③鼓励独立性和创造性,回避可能导致怀疑、羞耻或内疚的反应。
妒忌是由于自己和别人比较,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好,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教师要教育学生,在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时,不要觉得别人比自己好,就产生妒忌,而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力争赶上和超过对方。
另外,教师对班上成绩优异、表现好的学生,要适当表扬、提高要求,以防他们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成绩差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教师要注意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长处,给以适当的鼓励,提高他们在班级中的地位,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