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第七段的赏析200

丰碑第七段的赏析200,第1张

 1、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解析 这是将军走在前面,看到的一位老战士已冻僵的样子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讲这位老战士冻死在那里从“倚靠光秃秃的树平坐着”,可以想象到他当时可能是由于疲劳,坐在那儿歇一会儿却再也站不起来了第二句话是讲老战士牺牲时的神态这是一个长句子,分为两层:前面四个分句讲他确实冻僵了,大雪已经落满了他的全身;后面几个分句讲他牺牲前似乎在抽烟,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情还是很镇定、安详的第三句话是讲老战士身上的穿着,从“单薄破旧”等词语可以看出他的衣服是十分少的,也从中可以看出他是被冻死的这三句话是按观察顺序写的

  2、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解析 “晶莹”,光亮透明的意思“丰碑”,高大的碑,比喻不朽的功绩这句话含义深刻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确实像一座晶莹的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3、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解析 这句话连续用了四个“可能”,说明红军将会遇到很多、很大的困难,不仅是恶劣的天气,还有残酷的战斗以及粮食、衣物的缺乏、不足等困难

  4、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解析 “将军愣住了”,是因为冻死的是军需处长,这出乎他的意料,“缓缓”说明当时他的心情是沉重而又激动的,沉重的是军需处长被冻死他感到内疚,激动的是他为红军队伍中有这样严于律己的好干部而自豪,所以“他久久站在雪地里”,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来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哀悼和敬意

  5、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解析 “那声音”是指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是指战士们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所鼓舞后,决心更好地完成任务,革命到底胜利肯定属于红军队伍,因为红军队伍中有无数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同志,这支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丰碑》是一篇文艺性较强的课文通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都没有明说出来,而是蕴含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文字之中其中,第7小节作者先从外貌、神态和衣着三个方面,刻画了一个冻僵了的红军老战士的形象:“好似一尊塑像”、“衣着单薄破旧”,其神态“十分镇静”、“十分安详”接着第8-12小节在描写将军见了这位冻僵老战士之后的情感变化过程中,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最后在第13小节里写这位军需处长在风雪中“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如何帮助学生从认识这“好似一尊塑像”的红军老战士,到理解“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军需处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如何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内在品质,通过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形象,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

  我校老师在教学《丰碑》一课时,利用了教材中的三处思维空间,运用“反刍法”引导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听、说、读的综合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学进入到第11小节的时候,教师用一道过渡题: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以后,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剧烈的变化自读课文第12小节

  在儿童自读课文第12小节后,抓住第一个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想象:“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可能想些什么”同时屏幕上显示了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图画

  学生边看图,边思考一会儿功夫,学生纷纷举手:

  “将军想:他就是军需处长太意外了!”

  “将军想:我还未了解情况,就先发火,错怪了老人,真渐愧”

  “多好的老人呀!为了保证战士们有棉衣穿,自己宁可穿单衣结果冻死了!”

  “将军想:军需处长真了不起,我们红军部队有这样舍己为人的战士,真值得骄傲和自豪”

  教者此时话锋一转:“大家再轻声读第12小节,仔细体会将军的这些想法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我们怎样读才能把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过程读出来”

  学生边读,边寻找,边体会像课文中的“愣住了”“眼睛湿润了”“跟云中山化为一体”……这样难以理解的词句,因为有了前面想象的铺垫,学生也都自己读懂了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了将军情感变化的过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也理解了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这时教者抓住时机,引导儿童“反刍”第7小节:“当你读到这里,觉得军需处长除了不怕牺牲外,还有什么高尚品质”

  通过讨论把学生从“老战士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的初步认识,提高到军需处长还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的高度来理解

  “大家再读第7小节,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这样通过“反刍”第7小节,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更加鲜明了

  学生“反刍”第7小节以后,教者抓住第二个思维空间,再次引导:“军需处长不是一坐下来就牺牲的呀,他牺牲前,坐在那光秃秃的树干下可能想些什么呢”同时教师在屏幕上显示了军需处长在风雪弥漫的天气里坐在树下借火吸烟的图画

  学生一边看着屏幕上的图画,一边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有的说:“军需处长看着红军战士穿着棉衣,大踏步地从他面前走过,感到十分欣慰,他想,我完成了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会对战士们说,加油啊!翻过云中山就是胜利!我吸口烟,歇一会儿,马上赶上你们!”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想,只要战士们有棉衣穿,不挨冻,我就是冻死了也心甘!”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想,我牺牲了不要紧,有这么多年轻的红军战士继续革命,长征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能成功!”

  这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概括:军需处长牺牲前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对自己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感到十分快乐,充分表现了他忠于职守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然后第二次“反刍”第7小节:“轻声读第7小节,从军需处长的姿势、神态、衣着,体会他的忠于职守,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的高尚品质”

  通过阅读、体会,又把学生的认识提高了一步:军需处长不仅有“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而且有“忠于职守、乐观自信”的精神

  这时教师因势利导:“作者是怎样歌颂军需处长这些高贵品质的呢大家自读第13小节”

  由于有了上面的两处想象做铺垫,学生对“晶莹的丰碑”是什么,都十分清楚,无须教师作任何解释

  突破难点以后,教师抓住第三个思维空间,继续引导儿童想象:“当红军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棉衣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他们可能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这时候学生想象的翅膀已经完全展开了:

  “战士们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十分难过,多好的老人呀!你是为了让我们不挨冻才牺牲的!”

  “红军战士一定会个个捏紧拳头表示决心,一定要继承军需处长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时教师引导儿童概括:军需处长的英雄形象,既使战士们感到难过,又使战士们受到极大的鞭策和鼓舞然后话锋一转:“作者是怎样把战士们的这种情感变化的过程表达出来的大家读第14小节”

  学生读着读着,知道了:“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就是战士们悲痛的心情和化悲痛为力量的情感变化的表现:“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部队还会属于谁呢”就是将军由“担心”到充满必胜信心的情感变化的具体体现;知道了作者是巧妙地通过描写将军“听到的”和“想到的”来表达将军、干部、战士们情感变化的过程的这样又把对军需处长的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的认识提高到了“激励后人”的新高度

  “大家再读第7小节,体会战士们走过军需处长前面的感情!”

  经过三次想象,三次“反刍”,军需处长那高大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同时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姿势、神态、衣着等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以及那些相关的词语、句子、句式,在涌动着生命力的真情实感的诵读中,也一起积累到同学们的记忆里

  [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发出思维能力,就此学此是一种感知、认知的初级阶段的学习,当然,这种学习自然也是有所得的然而,想出的发挥是由此及彼,在“此”以外的深层次发掘,要想得自然、流畅、合增又合理就必须做到对“此”的充分理解,由“此”生发开来,想象到“彼”,这个过程是学习的又一个层次,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启发学生想象要找到台适的“发散点”,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启而得法,学生想象的翅膀自会展开,否则便会出现启而不发、唤而不应的情况,因为不是任何事物的任何一点都能激发出人的想象的这一课中,翟老师找准了“发散点”,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效果极佳]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情节梯等,提取主要信息,概括复述故事。

 2、紧扣海力布的三次语言,小组合作,视频引路,分角色表演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初步学习创造性表演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链接旧知,明确目标

 1、回顾以前学过的汉族民间故事,如《西门豹》、《除三害》等,引入蒙古族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出示课题,齐读。

 2、民间故事在老百姓的口耳相传中流传下来,怎么学好它呢?出示单元导语。

 板块二:借助图示,熟练概述

 1、回顾长文快读的方法。

 2、用这样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

 3、找出与第一、二个故事相对应的段落,概括故事情节,出示情节梯的格式。

 (1)介绍“情节梯”。

 (2)借助情节梯,说好文章的主要内容。

 4、海力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最能反映他舍己为人品质的是第几个故事?

 5、聚焦第二个故事,还有什么办法能帮我们梳理文章写作脉络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图示:思维导图、表格、鱼骨图等),自己结合第二个故事画一画。

 6、看着图示简要复述第二个故事。

 板块三:以读促演,初学方法

 1、读一读第二个故事,找一找海力布劝说乡亲的语言,划一划。

 2、出示海力布的三次语言,比较:三处语言有什么不同。

 3、指导朗读,读出语气:从急切——急得掉下了眼泪——镇定。

 第一次语言:注意标点符号,两个“!”——关注重要标点

 第二次语言:带着点无奈(发誓)。——加上动作神态

 第三次语言:做好决定,沉着冷静。——注意感情变化

 4、四人小组第一次合作,表演三个不同的海力布,模仿他的动作、表情。

 (1)出示评价标准:关注重点标点;注意情感变化;加上动作、神态。小组试演。

 (2)小组的第4位同学根据评价标准给星。

 5、如果我们来再现当时的场景,海力布这个主角的语言要保留,还要请几个群众演员,可以是谁呢?他们会有什么表现?

 (1)交流,评价标准:是否符合年龄、身份、生活经验、实际情况。

 (2)重点指导老人的语言朗读。

 (3)我们刚才演了那么多,书里只用了一句话,(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这叫“细化情节。”(板书:细化)

 4、观看动画片片段,仔细观察海力布的表情、动作、语言。

 哪些情节你印象最深刻?

 交流1:改叙述性语言为人物语言。(板书:修改)

 交流2:加入想法、动作、语言、神态。(板书:添加)

 5、小组第二次合作:演一演,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把课文中的情景再现出来。

 (1)出示评价标准:把握故事主干;细化情节;添加动作神态语言;修改

 叙述方式;其他方法。

 (2)小组试演。

 (3)展示,评价。

 6、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的故事,知道创造性表演要在保留主要人物语言的基础上,运用细化情节,添加语言、神态、动作的方式,这样能使故事变得更生动。下节课,我们要学着用这样的方法来创造性地复述第一个故事。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边读边想,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想象故事的情境。

 2、能从海力布舍弃生命拯救乡亲们的感人故事中受到教育,对故事中的人和事有自己的体会。对民间文学产生兴趣,热爱民间文学。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浏览课文的方法,练习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板书:猎人海力布。)

 师:我们一起齐读课题,思考: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引导: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这个人的身份是:猎人。

 师:这个叫海力布的猎人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去文中看看吧。

 二、重温课文,预习检查

 1、组长组织组员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整理读不准的词条及读文时产生的困惑。

 3、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三、研读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提示:

 (1)独立默读课文,边读边画,是从哪看出海力布的优秀品质的,并标注自己的体会。

 (2)小组交流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优秀品质写具体的,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合作方式:

 先独立读文,然后组内交流。

 2、根据问题,交流学习所得。

 (1)在文中找出对海力布和小白蛇的语言描写,说一说,从中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善良、为他人着想。)

 (2)详细阅读海力布跟乡亲们说的话,说一说,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舍己为人)

 四、复述

 这篇文章故事性很强,我们要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就需要我们进行创造性地复述。怎样进行创造性地复述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生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感想。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创造性复述就是根据原文内容的主要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充原文的情节。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创造性复述。

 指名复述,并让学生们进行评价。

 五、总结检测

 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将一个热心助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猎人海力布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那你又有多少收获呢?

 六、布置作业。

 读课文,想一想,当乡亲们逃离洪水灾难后,他们会首先想到什么?互相会说些什么?

 七、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课文《丰碑》说课稿

 以下是小学语文课文《丰碑》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丰碑》是人教版第十册的第二十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为了把棉衣让给战友穿,而自己却被活活冻死的感人故事。课文用了大量的笔墨细致地描述了军需处长和将军的神态,有力地表现了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

  二、教学目标

 遵循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通过对本单元训练目标和本课三维目标的整合,我把本课的微观目标设定为:

 1、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感受军需处长崇高的精神世界。

  四、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诵读感悟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法:根据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读一读、悟一悟”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习课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酝酿情感

 利用多媒体出示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的行军画面,播放狂风呼啸的录音。教师激情导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板书课题“丰碑”)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理解“丰碑”的含义,并再次引疑——“丰碑”文中指的是什么等问题。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教学时启发学生质疑,会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影片导入则能激发学生情感,达到“课未始,情已发”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出文章的表达顺序。接着,让学生交流初读收获,粗略地体验情感。最后,让学生质疑问难。初读课文后,学生不难从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找到答案:“丰碑是指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后可能提出:“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呢”等问题。

 这样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而且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三)品读感悟,深化情感

 圈点勾画,初步体会

 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对文章主题方面的想怎么圈就怎么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既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

 紧扣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揣摩心理活动

 在学生对文字有了表层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去揣摩军需处长的心理活动,从而让学生更近地触摸人物的心灵,挖掘人物的品质。

 深入理解,突破难点

 这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小组讨论:为什么把军需处长比作“晶莹的丰碑”在刚才品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明白:原来,是因为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丰碑一样永垂不朽啊!这样,难点自然不攻自破。

 专题整合,合作探究

 在学习“抓住将军的神态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采用找、品、演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探究。

 找是让学生找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和语言变化的句子,进行课文集美、教材整合;

 品则是让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态细读品味,如:体会“肌肉抽动”和“肌肉抖动”在神态上和感情上各有什么区别;从“愣了一下”到“愣住了”这之间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得到了训练。

 演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表演,通过学生兴趣盎然地研究人物的情感,模仿人物的神态,创造性地设计人物的对话和动作,这时我再趁热打铁,在同桌排练的基础上,推荐一名同学扮演将军,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记者采访,如:

 将军,你为什么发那么大的脾气

 将军,我发现你的眼睛湿润了,为什么

 将军,你为什么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这就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当了一回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代角色说话,让他们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更深刻的体察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继而成为自己的情感。

 (四)巧妙拓展,升华情感

 课堂虽已接近尾声,但此时学生内心的情感却在彭湃着,内心的激情却在涌动着,我不失时机让学生为“丰碑”写碑文和献花圈,将自己要说的话写入其中,使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倾吐他们对军需处长那份由衷的敬佩。接着,我又加以引导:“无论是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今天的和平时期,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丰碑还是无数座,“白衣天使”“抗洪英雄”“消防战士”等等。他们的确是人们心中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也是共和国的中流砥柱!请同学们在课余多找这一方面的书籍读一读吧。”

 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走出了文本,而且丰富了文本解读的内涵,激起了学生读书欲望,文本解读和情感熏陶相得益彰。

  六、作业设计

 首先我推荐学生课后借阅红军长征的故事书,然后在班里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同时附有“推荐目录”和“借阅途径”来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

 (1)推荐书目:《长征故事》、《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红星照耀中国》、《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陈云的《随军西行见闻录》等;

 (2)借阅途径: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或村办图书馆等均可找到相关图书。

 自选题:1、观察,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摘录文中你所喜欢的词句,并把它抄写下来。

 第二,我布置了两道选做题。此设计目的是落实讲练结合,大量积累的教学初衷。

 以上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去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这一主攻目标进行探究和训练,学生学有所疑、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对话中,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创新为灵魂,以发展为目的”的课堂优化目标。

;

 《丰碑》是赣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第十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丰碑》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课文语言朴素、自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采用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人物形象饱满,读罢令人难以忘怀。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教学宜以深情朗读、想象感悟为主,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的理念的前提下,教学时,我抓住重点,即课文第七自然段,以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穿着,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同时,引导学生领悟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从而感悟丰碑,使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

 通过这一节课,我深刻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真不容易。 做一个好老师真不容易。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更不容易。纵观我的课堂,有成功也有失败。

 成功之处:

 一、较好地体现了“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我通过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品析关键词语,品读重点词句,感悟故事的内容,体会感悟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我以自己动情的导读,感染学生,达到与学生心灵的共鸣。这样学生已不单单是在学一篇课文,而是一种情感的熏陶。这样学生的体会和感悟就不是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而是植根于语言文字之中,较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二、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空白进行大胆想象

 “空白”是作品在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而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造力的高低。如:当将军得知,眼前这位战士,就是自己刚才还迁怒于他的军需处长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描写:“将军楞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此时无声胜有声。怎样帮助学生体会将军沉重而又激动的心情,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呢我设计了补白联想。“将军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沉重而又激动的,他的`心中必有千言万语要说,然而他却一句也说不来,他当时会想些什么”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补白联想,让学生感受到哪怕是将军,在失误面前同样敢于自责,同时更使学生受到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陶冶。这一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渗透了做人的哲理。

 三、语文实践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我在反复引导学生揣摩、体会、咀嚼语言的蕴涵,品味语言的妙处后,带领学生朗读,以心契心,以情悟情,从而与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载体产生最大限度的共鸣。情动而辞发,当学生真的被感动了,有了不得不发(抒发)愿望时,让学生“写碑文”就水到渠成了。我不失时机地说:“假如你是红军战士,这时你最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话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请同学们在课本的插图下题上一两句碑文。”学生潜文入境,发挥想象,写下碑文,他们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真正受到了熏陶和启迪。

 不足之处:

 《丰碑》一课重点突出,“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划出直接把军需处长和丰碑联系起来的句子。接着以“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个问题突破全文,交待学习任务。这样一来,虽然从教的角度而言,本课的学习任务交待清晰,但是从学的角度而言并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对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丰碑》教学设计及反思2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抓住第 7 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学习作者有主有次地安排材料来表达主要意思的写法。

 2 、感受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2、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内外结合,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回忆《金色的鱼钩》中的炊事班长。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课题、释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回答。

 3、交代军需处长的职责。

 三、细读文本 体会人物

 1、了解环境

 a、让学生细读课文,想想故事发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红军面临着怎样的考验

 b、学生回答,配乐读第一二段。

 2、初识军需处长

 a、师:环境这么恶劣,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忽然有位警卫员跑过来告诉他,前面有人冻死了。将军走过去看到了什么情景

 b、学生答第七段,再全班齐读。

 c、问:此时的将军有怎样的反应当他知道这就是军需处长时,又有怎样的反应

 d、学生回答,出示文本框,说说将军是怎么想的,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再引读。

 e、问:在将军的眼中,他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3、再识军需处长

 a、再读第七段,让学生画出最受感动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b、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特别抓“镇定、安详”。

 c、再配乐读这段。

 d、理解为什么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e、为军需处长写几句碑文,读碑文。

 四、深化主题 升华感情

 1、问此时的将军还担心这支队伍经不住这样的考验吗

 2、读最后一段。

 3、小结。

 五、布置作业

 搜集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丰碑》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丰碑》一文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赞扬了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质。教学时,我力戒琐碎的情节分析,抓住重点,即课文第七自然段,以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穿着,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领悟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从而感悟丰碑,使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设想

 (一)抓住重点,感悟品质

 军需处长冻僵时为什么会表现得那样镇定、安详他是什么人他掌管着整个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怎么会被活活冻死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1、2自然段红军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即环境的恶劣、装备的落后和战斗的残酷等充分地展开想象,理解军需处长冻僵的根本原因,体会到军需处长是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而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多好的战士啊,多么伟大的战士啊,多么崇高的精神啊!此时,我采用跳跃式导读法,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让学生全部起立深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孰读精思,在此基础上再诱导“牵动”全文,直奔主题,既讲究实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感悟了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

 (二) 揣摩体会,突出品质

 “侧面描写”是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通过描写将军的神态、动作的变化,烘托出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和高大形象。

 教学时,抓住将军神态的三次变化,启发讨论:“将军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些神态描写,表现了将军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体会到这些神态描写既表现了将军对军需处长工作的不满,又表现了将军对红军战士深深的爱。当得知这位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些神态、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将军内心的巨大震动。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读、思、品、悟,体会到将军此时既有因错怪军需处长而感到的深深愧疚,又有对军需处长崇高的敬意。理解透彻后,再训练分角色有感情朗读。例:用激愤高昂的语气读“将军对身旁的人吼道……发棉衣”,用低沉缓慢的语气读“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军需处长。”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从中体会将军由愕然到发怒到崇敬的心理变化。此外,我用复合片投影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融情入境,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感受军需处长被冻死的悲壮情景,并注意抓住军需处长的动作:夹、伸;神态:镇定、安祥;穿着:单薄、破旧,从而体会他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献身精神。

 (三)激发想象,升华品质

 面对行军途中的种种困难,将军担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面对这位伟大的战士,将军坚信:“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将军的态度为什么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我引导首尾联系,综合思考,加深理解。继而,启发学生思考:将军的神情为什么发生变化将军当时会怎么想学生大胆想象,如,有的学生是这样想的:“将军愣住了,因为他根本没有料到冻死的竟是军需处长,误以为这是军需处长失职造成的后果。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想着,军需处长掌管部队所需的给养物资,而他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补活活冻死。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精神!想到这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接着想,军需处长用生命为代价,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呢于是,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以此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哀悼,并且为红军队伍中有这样的干部而感到自豪。让学生体会想象将军丰富的内心世界,产生心灵的共鸣。

 军需处长是用自己的身躯,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灵魂铸造了这座丰碑。为了进一步升华人物的感人品质,我启发学生为军需处长写碑文。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去想象,去贴近人物的心灵,入境动情,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人物的形象更加高大。

 三、教学得失

 课堂设计思路清晰,考虑了文章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在学习课文内容、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但教师组织课堂时,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不如人意,这也是以后提高自身素养的一个努力方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986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