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中文中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丰碑中文中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并画出相关的句子。,第1张

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

1、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例句: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

2、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例句: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例句:

将军楞住了,久久的站在雪地里。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扩展资料:

丰碑》来自于作者李本深的亲身经历:“我们军区文化部有一位让我十分尊敬的文化部长,他叫赵戈,上海人,是贺龙120师战斗剧社出来的老战士。

有一天,我陪他散步的时候,他回忆起当年120师过云中山,天气奇寒,“冻得人直想尿尿,只想哭”,就在那山上,活活地冻死了两个人,还都是后勤部的人。

我一听,心头一热。回到家就写出了现在这个《丰碑》。寄给了解放军报。”

小学语文课文课文《丰碑》说课稿

 以下是小学语文课文《丰碑》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丰碑》是人教版第十册的第二十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为了把棉衣让给战友穿,而自己却被活活冻死的感人故事。课文用了大量的笔墨细致地描述了军需处长和将军的神态,有力地表现了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

  二、教学目标

 遵循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通过对本单元训练目标和本课三维目标的整合,我把本课的微观目标设定为:

 1、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感受军需处长崇高的精神世界。

  四、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诵读感悟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法:根据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读一读、悟一悟”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习课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酝酿情感

 利用多媒体出示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的行军画面,播放狂风呼啸的录音。教师激情导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板书课题“丰碑”)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理解“丰碑”的含义,并再次引疑——“丰碑”文中指的是什么等问题。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教学时启发学生质疑,会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影片导入则能激发学生情感,达到“课未始,情已发”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出文章的表达顺序。接着,让学生交流初读收获,粗略地体验情感。最后,让学生质疑问难。初读课文后,学生不难从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找到答案:“丰碑是指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思考后可能提出:“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冻僵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呢”等问题。

 这样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而且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三)品读感悟,深化情感

 圈点勾画,初步体会

 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对文章主题方面的想怎么圈就怎么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既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

 紧扣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揣摩心理活动

 在学生对文字有了表层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去揣摩军需处长的心理活动,从而让学生更近地触摸人物的心灵,挖掘人物的品质。

 深入理解,突破难点

 这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小组讨论:为什么把军需处长比作“晶莹的丰碑”在刚才品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明白:原来,是因为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丰碑一样永垂不朽啊!这样,难点自然不攻自破。

 专题整合,合作探究

 在学习“抓住将军的神态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采用找、品、演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探究。

 找是让学生找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和语言变化的句子,进行课文集美、教材整合;

 品则是让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态细读品味,如:体会“肌肉抽动”和“肌肉抖动”在神态上和感情上各有什么区别;从“愣了一下”到“愣住了”这之间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得到了训练。

 演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表演,通过学生兴趣盎然地研究人物的情感,模仿人物的神态,创造性地设计人物的对话和动作,这时我再趁热打铁,在同桌排练的基础上,推荐一名同学扮演将军,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记者采访,如:

 将军,你为什么发那么大的脾气

 将军,我发现你的眼睛湿润了,为什么

 将军,你为什么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这就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当了一回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代角色说话,让他们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更深刻的体察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继而成为自己的情感。

 (四)巧妙拓展,升华情感

 课堂虽已接近尾声,但此时学生内心的情感却在彭湃着,内心的激情却在涌动着,我不失时机让学生为“丰碑”写碑文和献花圈,将自己要说的话写入其中,使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倾吐他们对军需处长那份由衷的敬佩。接着,我又加以引导:“无论是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今天的和平时期,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丰碑还是无数座,“白衣天使”“抗洪英雄”“消防战士”等等。他们的确是人们心中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也是共和国的中流砥柱!请同学们在课余多找这一方面的书籍读一读吧。”

 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走出了文本,而且丰富了文本解读的内涵,激起了学生读书欲望,文本解读和情感熏陶相得益彰。

  六、作业设计

 首先我推荐学生课后借阅红军长征的故事书,然后在班里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同时附有“推荐目录”和“借阅途径”来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

 (1)推荐书目:《长征故事》、《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红星照耀中国》、《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陈云的《随军西行见闻录》等;

 (2)借阅途径: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或村办图书馆等均可找到相关图书。

 自选题:1、观察,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摘录文中你所喜欢的词句,并把它抄写下来。

 第二,我布置了两道选做题。此设计目的是落实讲练结合,大量积累的教学初衷。

 以上整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去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这一主攻目标进行探究和训练,学生学有所疑、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对话中,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创新为灵魂,以发展为目的”的课堂优化目标。

;

《丰碑》

1用波浪线画出与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相互照应的一句话。(写下来)

相照应的话是: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2文中第二小节中“严峻的考验”指的哪些考验?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

“严峻的考验”指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具体指:⑴缺少食物; ⑵缺少衣物; ⑶长途跋涉;⑷突然袭击)。

3文章第7小节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体会(他崇高的献身精神)。

4请你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军需处长和将军是什么样的人。

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

将军:爱护战士,英勇无畏的人

5、“丰碑”原指铭刻着伟大的功绩高大的石碑,文中实指军需处长风雪中冻僵的躯体,也指军需部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

它象征了以军需处长为代表的红军这支部队的先人后己,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

6、将军发火的表情突然凝住了,是因为他被“那个就是军需处长”的回答震憾了,他为失去这么好的战友悲痛、自责,更为军需处长这种高尚品质所感动。

我觉得用于股市的。思维导图可以来记忆这个人物,我们在血与骨的时候可以写一些本课的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然后学会分析内容,体会人物军需处处长的人物品质,然后在思想道德品质这块在划分鱼骨抓住军需。处长的动作和神态来描写他死前坐在一棵树下,然后手递捏着没有抽完的烟,然后眼神眺望着远方神情凝重向风雪中的一个鱼。丰碑写出人物那种高尚的品格。

 《丰碑》是赣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第十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丰碑》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课文语言朴素、自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采用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人物形象饱满,读罢令人难以忘怀。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教学宜以深情朗读、想象感悟为主,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的理念的前提下,教学时,我抓住重点,即课文第七自然段,以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穿着,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同时,引导学生领悟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从而感悟丰碑,使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

 通过这一节课,我深刻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真不容易。 做一个好老师真不容易。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更不容易。纵观我的课堂,有成功也有失败。

 成功之处:

 一、较好地体现了“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我通过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品析关键词语,品读重点词句,感悟故事的内容,体会感悟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我以自己动情的导读,感染学生,达到与学生心灵的共鸣。这样学生已不单单是在学一篇课文,而是一种情感的熏陶。这样学生的体会和感悟就不是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而是植根于语言文字之中,较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二、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空白进行大胆想象

 “空白”是作品在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而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造力的高低。如:当将军得知,眼前这位战士,就是自己刚才还迁怒于他的军需处长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描写:“将军楞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此时无声胜有声。怎样帮助学生体会将军沉重而又激动的心情,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呢我设计了补白联想。“将军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沉重而又激动的,他的`心中必有千言万语要说,然而他却一句也说不来,他当时会想些什么”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补白联想,让学生感受到哪怕是将军,在失误面前同样敢于自责,同时更使学生受到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陶冶。这一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渗透了做人的哲理。

 三、语文实践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我在反复引导学生揣摩、体会、咀嚼语言的蕴涵,品味语言的妙处后,带领学生朗读,以心契心,以情悟情,从而与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载体产生最大限度的共鸣。情动而辞发,当学生真的被感动了,有了不得不发(抒发)愿望时,让学生“写碑文”就水到渠成了。我不失时机地说:“假如你是红军战士,这时你最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话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请同学们在课本的插图下题上一两句碑文。”学生潜文入境,发挥想象,写下碑文,他们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真正受到了熏陶和启迪。

 不足之处:

 《丰碑》一课重点突出,“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划出直接把军需处长和丰碑联系起来的句子。接着以“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个问题突破全文,交待学习任务。这样一来,虽然从教的角度而言,本课的学习任务交待清晰,但是从学的角度而言并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对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丰碑》教学设计及反思2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抓住第 7 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学习作者有主有次地安排材料来表达主要意思的写法。

 2 、感受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2、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内外结合,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回忆《金色的鱼钩》中的炊事班长。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课题、释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回答。

 3、交代军需处长的职责。

 三、细读文本 体会人物

 1、了解环境

 a、让学生细读课文,想想故事发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红军面临着怎样的考验

 b、学生回答,配乐读第一二段。

 2、初识军需处长

 a、师:环境这么恶劣,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忽然有位警卫员跑过来告诉他,前面有人冻死了。将军走过去看到了什么情景

 b、学生答第七段,再全班齐读。

 c、问:此时的将军有怎样的反应当他知道这就是军需处长时,又有怎样的反应

 d、学生回答,出示文本框,说说将军是怎么想的,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再引读。

 e、问:在将军的眼中,他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3、再识军需处长

 a、再读第七段,让学生画出最受感动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b、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特别抓“镇定、安详”。

 c、再配乐读这段。

 d、理解为什么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e、为军需处长写几句碑文,读碑文。

 四、深化主题 升华感情

 1、问此时的将军还担心这支队伍经不住这样的考验吗

 2、读最后一段。

 3、小结。

 五、布置作业

 搜集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丰碑》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丰碑》一文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赞扬了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质。教学时,我力戒琐碎的情节分析,抓住重点,即课文第七自然段,以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穿着,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领悟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从而感悟丰碑,使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设想

 (一)抓住重点,感悟品质

 军需处长冻僵时为什么会表现得那样镇定、安详他是什么人他掌管着整个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怎么会被活活冻死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1、2自然段红军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即环境的恶劣、装备的落后和战斗的残酷等充分地展开想象,理解军需处长冻僵的根本原因,体会到军需处长是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而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多好的战士啊,多么伟大的战士啊,多么崇高的精神啊!此时,我采用跳跃式导读法,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让学生全部起立深情地朗读第七自然段,孰读精思,在此基础上再诱导“牵动”全文,直奔主题,既讲究实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感悟了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

 (二) 揣摩体会,突出品质

 “侧面描写”是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通过描写将军的神态、动作的变化,烘托出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和高大形象。

 教学时,抓住将军神态的三次变化,启发讨论:“将军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些神态描写,表现了将军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体会到这些神态描写既表现了将军对军需处长工作的不满,又表现了将军对红军战士深深的爱。当得知这位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些神态、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将军内心的巨大震动。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读、思、品、悟,体会到将军此时既有因错怪军需处长而感到的深深愧疚,又有对军需处长崇高的敬意。理解透彻后,再训练分角色有感情朗读。例:用激愤高昂的语气读“将军对身旁的人吼道……发棉衣”,用低沉缓慢的语气读“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军需处长。”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从中体会将军由愕然到发怒到崇敬的心理变化。此外,我用复合片投影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融情入境,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感受军需处长被冻死的悲壮情景,并注意抓住军需处长的动作:夹、伸;神态:镇定、安祥;穿着:单薄、破旧,从而体会他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献身精神。

 (三)激发想象,升华品质

 面对行军途中的种种困难,将军担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面对这位伟大的战士,将军坚信:“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将军的态度为什么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我引导首尾联系,综合思考,加深理解。继而,启发学生思考:将军的神情为什么发生变化将军当时会怎么想学生大胆想象,如,有的学生是这样想的:“将军愣住了,因为他根本没有料到冻死的竟是军需处长,误以为这是军需处长失职造成的后果。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想着,军需处长掌管部队所需的给养物资,而他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补活活冻死。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精神!想到这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接着想,军需处长用生命为代价,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呢于是,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以此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哀悼,并且为红军队伍中有这样的干部而感到自豪。让学生体会想象将军丰富的内心世界,产生心灵的共鸣。

 军需处长是用自己的身躯,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灵魂铸造了这座丰碑。为了进一步升华人物的感人品质,我启发学生为军需处长写碑文。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去想象,去贴近人物的心灵,入境动情,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人物的形象更加高大。

 三、教学得失

 课堂设计思路清晰,考虑了文章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在学习课文内容、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但教师组织课堂时,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不如人意,这也是以后提高自身素养的一个努力方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55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