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元稹的寺院新竹的译文

求元稹的寺院新竹的译文,第1张

寺院新竹

宝地琉璃坼,紫苞琅玕踊。

亭亭巧于削,一一大如拱。

冰碧林外寒,峰峦眼前耸。

槎枒矛戟合,屹仡龙蛇动。

烟泛翠光流,岁馀霜彩重。

风朝竽籁过,雨夜鬼神恐。

佳色有鲜妍,修茎无拥肿。

节高迷玉镞,箨缀疑花捧。

讵必太山根,本自仙坛种。

谁令植幽壤,复此依闲冗。

居然霄汉姿,坐受藩篱壅。

噪集倦鸱乌,炎昏繁蠛蠓。

未遭伶伦听,非安子犹宠。

威凤来有时,虚心岂无奉。

寺院新竹

宝地琉璃坼,紫苞琅玕踊。

亭亭巧於削,一一大如拱。

冰碧林外寒,峰峦眼前耸。

槎枒矛戟合,屹仡龙蛇动。

烟泛翠光流,岁馀霜彩重。

风朝竽籁过,雨夜鬼神恐。

佳色有鲜妍,修茎无拥肿。

节高迷玉镞,箨缀疑花捧。

讵必太山根,本自仙坛种。

谁令植幽壤,复此依闲冗。

居然霄汉姿,坐受藩篱壅。

噪集倦鸱乌,炎昏繁蠛蠓。

未遭伶伦听,非安子犹宠。

威凤来有时,虚心岂无奉。

1介绍一下竹子

竹之七德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曰正直;

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曰奋进;

竹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曰虚怀;

竹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是曰质朴;

竹超然独立,顶天立地,是曰卓尔;

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是曰善群;

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是曰担当。

描写竹的古诗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裴迪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惟山鸟,幽深无世人。

慈姥竹--(唐)李白

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 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严郑公宅同咏竹--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俯瞰涓涓流, 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哲鸣山禽。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新竹--韩愈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 。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出五六,当户罗三四。高标凌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迸出疑争地。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含泪。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题刘秀才新竹 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初食笋呈座中--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竹石吟--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李贺

入水文光动,插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东楼竹--白居易

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森然一万竿,白粉封青玉。卷帘睡初觉,欹枕看未足。影转色入楼,床席生浮绿。空城绝宾客,向夕弥幽独。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竹子的种类有:楠竹、凤尾竹、小琴丝竹、佛肚竹、大佛肚竹、寒竹、湘妃竹、冷箭竹、大箭竹、唐竹、泰竹、大泰竹、孝顺竹、粉单竹、牛耳竹、方竹、四川方竹、龙拐竹、车筒竹、青皮竹、粉单竹、短穗竹、黄竹、花秆黄竹、巨龙竹、拐棍竹、光巨竹、阔叶箬竹、水银竹、人面竹、毛竹、花毛竹、花竹、紫竹、斑竹、龟甲竹、淡竹、刚竹、苦竹、金竹、龟纹竹、银链竹、玉边竹、茶秆竹、矢竹、泡竹、罗汉竹、苗子竹、鹅毛竹、刺竹、菲黄竹、华箬竹、墨竹等。

竹子的象征:

象征气节,宁折不弯,挺直脊梁;象征华而不实,外强中干。 竹子开花节节高! 寓意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梅兰竹菊此四君子,竹,有节也,高风亮节是竹之本色 “竹报平安”,竹子代表平安吉祥

2有关描述竹子的诗句

竹白玉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

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竹郑板桥(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篱竹(清)郑板桥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竹(清)郑板桥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题画(清)郑板桥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清)郑板桥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清)郑板桥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题画(清)郑板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清)郑板桥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清)郑板桥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竹石清·郑板桥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清·郑板桥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题画竹郑板桥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道。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题画竹郑板桥四十年来来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庭 竹(唐)刘禹锡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气伶伧学凤凰。竹石轴(清)李方膺人逢俗病便难送,歧伯良方竹最宜。

墨法未干才搁笔,清风已净肺肠泥。咏竹杨万里宋凛凛冰霜节。

修修玉雪身。便无文与可。

自有月传神。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唐杜甫《咏春笋》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唐杜甫《咏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清)康有为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

――明徐渭《风竹》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清郑板桥《题墨竹图》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题画竹》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

――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唐 韦式 竹竹,临池,似玉。悒露静,和烟绿。

抢节宁改,贞心自束。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宋 陆游 东湖新竹插棘掠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初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宋 陆游 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清寒直入人肌骨,一点尘埃住得无。

溪光竹声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

唐 李贺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

清 郑板桥 题画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清 郑板桥 题画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清 郑板桥 题画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清 郑板桥 篱竹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清 郑板桥 竹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清 丘逢甲 题画 竹二首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

平生观物心,独对秋篁影。此君在今日,大觉无不可。

风雨震诸天,空山自龙卧。明 李日华 竹清风一榻水云边,不独柳眠竹亦眠。

束得古书来作枕,梦中熟记筼筜篇。宋 朱子 谢刘仲行惠笋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参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宋 黄庭坚 咏竹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南北朝 谢朓 咏竹诗窗前一丛竹,青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疎已密,风来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但恨从风。

3关于竹子的古诗

1、《新竹》 宋·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着,箨龙未信怯春寒。 2、《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3、《赋得阶前嫩竹》 宋·张正见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4、《咏竹》 唐·李峤 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 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5、《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令狐楚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6、《秋日白沙馆对竹》 唐·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7、《初食笋呈座中》 唐·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

8、《咏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9、《竹风》 唐·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旅人愁坐思无涯。 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

10、《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4关于竹子的现代短诗

《竹子》作者:道平常,《竹子开花的季节》作者:水之凝,《竹子的信念》作者:散人行,

《竹子》作者:陶叟,《竹子的精神》作者:张御祺。

原文:

1 《竹子》

作者:道平常

竹子虽然空虚

但它有坚韧的性格

面对狂风暴雨

它只是弯曲而不折断

无论什么季节

它都有乐观的心态

因此四季常青

它是一个经验主义者

每一次成长

都会做一个小结

它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每一次花开

都在生命的尽头

选择在最美丽的时候离开

只为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它活着坚强

死了也浪漫

2 《竹子开花的季节》

作者:水之凝

竹子开花的季节

山风漂洋过海 在草丛中

寻找月亮和传说

那亘古的光辉与誓言

那守夜的明灯与信仰

潮湿的黎明是为你写诗的方向

蜿蜒的山路长满鲜花

从沉寂的山后走来

阳光在你的发际寻觅芬芳

山一样的男子

背负着青石纯洁的重量

沉甸甸的甜蜜

羞落了脚边的露

薄薄的浅雾

缠绵着绿竹纤瘦的身影

清凉的山泉

是我们汲水的地方

高高低低的鸟声

婉转着几片顺流而下的竹叶

自我放逐的诗人

以及诗歌的六弦琴

在点燃的篝火旁

寻找千年的爱情

夜清如斯水

心境如斯夜

永恒的月亮缀吟成诗

3 《竹子的信念》

作者:散人行

在未成年的时候

我对土地说

我会破土而出

摧毁你的压迫

有人嘲弄我

好个嘴尖皮厚的胆大狂徒

世间岂容你逞能露峥嵘?

在风雨和雷霆中

怀着对山的热爱

我的根深深地扎在山峦间的泥土

有人吹捧我

说我咬定青山不放松

高风亮节有风度!

面对着他们

我申辩一千次

就会得到一千零一次的嘲弄与吹捧

4 《竹子》

作者:陶叟

卯足了劲儿

突破成功

脚踏实地有内功

希望拧成一个尖儿

猛往上冲

定住了神儿

意志坚定

风吹雨打都不怕

节节胜利骨头硬

敢于抗争

明白了理儿

虚怀若谷

不骄不躁涵养高

天天向上仍从容

笑傲苍穹

5 《竹子的精神》

作者:张御祺

一座山崖,一片竹林,

相互依靠地兀立在崖缝中!

在火辣的阳光下挺拔着,

是在告诉我们:

它的坚定的意志。

尖尖的竹笋露出小脑袋,

在滋润雨水中成长着。

经过无数的风雨后,

它们终于屹立在崖壁上,

向我们展示它的精神。

5竹子的品质诗句

表现竹子品质的古诗有:

1《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2《赋得阶前嫩竹》

陈·张正见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3《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

唐·杜甫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5《洗竹》

唐·王贞白

道院竹繁教略洗,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一、竹子的精神

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它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它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 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

竹在清风中瑟瑟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文人墨客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依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无可医。”显示出竹的悠久文化精神已经深入士人骨髓。

明月如霜,凉风如水。庭院中翠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即有梅花凌霜傲雪的铁骨,又有兰花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在其中充分体味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气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二、竹子的象征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65653935意义

竹子中空 象征: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 不可居无竹:意思是自己和世俗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不一样,自己只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民间还有句话:竹报平安竹是花中四君子一样 ,最普遍的象征意义就是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质,比如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不怕威逼利诱,坚持自我等。

三、竹的分类

按照竹子地下茎部分邢台特征可分为乔木状竹类、灌木状竹类和藤本竹类。

乔木状竹类:乔木状竹类具有往往高大挺拔的竹杆。如毛竹。

灌木状竹类:灌木状竹类往往较为矮小,外观上没有明显的主干,生长密集呈丛生分布形如灌木。如箭竹。

藤本竹类:藤本竹类的竹杆一般西昌而柔弱,不能直立,呈藤本植物的攀援状态。如爬竹、小蓬竹。

根据竹竿和竹鞭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散生型、丛生型和混生型。散生型竹类有紫竹、方竹、毛竹、淡竹等;丛生型的有佛肚竹、凤凰竹、青皮竹等;而混生型的有茶竿竹、苦竿竹。

6竹子的古诗及赏析

1、古诗: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63373764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7有关于竹子的诗歌

现代诗 a《竹子》张润峰 清隽的高洁 在寒碧的涟漪抒怀 文人有吾虚怀若谷 大家闺秀不被深阁尘累 春天看水田飞白鹭 夏听采茶女啭黄鹂 秋收中送燕子新迁 腊月焐松梅岁寒二友 银婚的竹席,一句句 在篾匠的手里娓娓道来 b竹子开花 这是我今生的第一次 也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 ——题记 长久以来 我固守着脚下的那片土地 从小小的一丛开始 逐渐茂盛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悄悄地向外生发 我就是我 从来都不曾理会过 那些文人墨客 或褒或贬的言语 自顾苍翠着 春来我向外延伸的根须 漫延出新的生命 如果没有你 一切可能就会这样 平静地延续下去 直到地老天荒 直到我生长的土地 被海水淹没 可是世界不相信假设 我的生活同样 不可能再回到 假设之前的原点 你的出现 让我空虚的内心 陡然充盈起无边的激情 我想要为你爆发 用尽我全部的心力 你知道我从不开花 你对我的欣赏 也只是碧翠的叶子 但我清楚你的遗憾: 作为一种植物 怎么能不开花呢? 于是,我决定开花 为了你,只是为了 你 我不管不顾上天对我的警告 甚至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能 开出美丽的花 我只是想证明给你看 我的决心 于是,在那样的一个夜晚 我为了你 而开出了花 我是那么的疲惫 在清晨的阳光中 我甚至都无力打量自己 是一副什么模样 我只是告诉自己 我已经完成了 一生中最大的心愿 你向我走来 脸上带着的分明是惊诧的表情 我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 但我知道已经错了 你的遗憾 仅仅只是遗憾 可是现在 我却连让你欣赏的资本 都已经没有了 憔悴的叶子只是为了开出 那并不美丽的花朵 于是 你只是惋惜地望了我一眼 转身离去 那一瞬间 我再也支撑不住自己 枯萎 是我最后的结局 3。

散文 a竹 ·朱闻麟 环绕小村的青青翠竹已和我的童年一样只留在记忆之中了,连片的竹林把古老的水乡小村妆成绿的世界,袅袅婷婷的竹子齐齐伸向天际,似我童年那高不可攀的梦想,似剪的竹叶把春夏秋冬一一剪去,只留下片片破碎的回忆。多情的暖风,把竹的清香送入鼻息,沁人心脾。

无比的清纯,溶入深深的记忆,时时回味。 竹影摇曳的日子已成过去,只有那编有美丽图案的竹席依然在夏日里伴着怕热的我,失去生命力的竹子整个被用作了晾衣服的工具,长年的日晒雨淋,早已失去了原有的绿色,变成了泛黄的回忆。

也没见竹子的开花,但它却真正地在我的面前消失了,也许是现在的孩子已经不需要这样的竹林了,他们更多地拥有了昂贵的玩具。已都是独生子女了,父母们也不放心让他们进入竹林,因为竹林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危险,在幽深的竹林里我也曾经遭遇过蛇。

竹子的清高或许是它消失的真正原因,有一日,小村的边上建起了一座小化工厂,从此竹子就走向了灭绝。没有竹的日子,人们一样快乐,那是经济腾飞的结果。

然而,竹林在我的心中却占据了很大的一块,在竹林中,有着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有过我的欢笑、我的快乐。 鲜嫩的竹笋是我最喜欢的食物,笋衣包成的粽子又是那样的异常清香。

日暮西斜时,成群的鸟雀是我追击的目标,虽说手中有的只是一把由几根橡皮筋制成的弹弓,射出的小石子未必能击中鸟雀,但兴奋的心情却是无法形容的。爬竹子、荡秋千、掏鸟窝……竹的清雅高洁,因此与文人墨客产生了不解之缘,以至于到了"不可居无竹"的地步。

在院子里种上一丛竹子,它在带给你绿色的同时,也给生活增添了一份雅致,于是就有了"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偏疑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唯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近窗卧砌两三丛,佐静添幽别有功。影镂碎金初透月,声敲寒玉乍摇风。

无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自是子猷偏爱汝,虚心高节雪霜中。

"的感慨,元稹与刘兼把新竹的静幽和坚贞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隐在山间的的小舍,那几丛青翠的竹子就是全部的装饰,隐士就像仙者神客,在院间品茗赏竹,这大概就是我们从小就被灌入的世外仙境之美景吧。 文人爱竹,不单是爱它的秀美,更因它的高洁,它那刚正不阿的性格,不畏风霜严寒,正是文人学者毕生所追求的,也是做人的根本所在。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给予竹的刚正之誉;"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是竹的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的坚强;"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是竹的清高;"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侵见前峰。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阴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是竹的可人。能得到如此的美誉,人们自然而然地也就喜欢竹了。

竹的伟大还在于它能制成各色的物品,小巧精致的竹篮能盛放物品;坚实的竹凳、竹椅能让人坐着舒心;精制的竹席又是盛夏必不可少的。竹制的钓杆虽不是金贵之物,但却是实用的。

小时就是用它一次次为餐桌上增添了新鲜的鱼汤,在那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这样的日子也就算是幸福了。竹还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秀长的竹节制成一支支竹笛、箫等乐器,随即,天空中就会响起一曲曲动人的思乡曲,竹把我们的情感融化在这一个个。

8求几个成语用来赞美竹子

高风亮节 胸有成竹 顶天立地 胸怀坦荡 清雅脱俗 未曾出土先有节,即使凌云也虚心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我喜欢植物,但一直只限于欣赏,极少动手养,但是也有例外我的屋子里有一盆文竹,已经养了好几个年头平时只给它浇水,但是生长得很好,远远地看去,那鲜绿的羽状枝叶就好象片片飘浮的绿云我之所以破例,就在于文竹的清雅脱俗和我一直钟爱的竹子有些神似古人也爱竹,并且写下了不少描写与赞美竹子的诗篇其中我以为以郑板桥《题墨竹图》最妙,“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句子简单却点出了竹之神韵,也难怪古人会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样的感叹喜欢竹子!因为它的千千节,因为“竹有节,有千节,风过不折,雨过不浊人之有节,犹竹之有节也竹有节,故能劲立人有节,故能坚刚”虽然忘记是从哪听来的句子,但想必写下这诗句的人一定是一位顶天立地、胸怀坦荡的大丈夫所以慢慢也喜欢那种如竹之君有句话叫做“君子当如竹”,就是指君子要有节,要像竹子一样处浊世而不浊,要有操守而坚强刚直但是这样的人我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反而听过许多因为遭遇了一些挫折或者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放弃了自己的尊严与原则,走上了歧途的事情也许住在竹林中在古代是件美好而另人向往的事情,而在现代这不过是粗糙的幸福吧,或许是这样。

  你要找的是不是《百家讲坛》(蓝版)2008年第五期的《元稹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我只放了一部分,你可以看看是不是这个。其结尾是诗句是元稹的《行宫》

  元稹对自己诸多本领也很自豪,他这样隆重地介绍自己:“能唱犯声歌,偏精变筹义。含词待残拍,促舞递繁吹。”能歌善舞,还精通筵席上最时髦、最流行的游戏——酒令,拥有这样多能够拿出来“晒”的本领,简直比韩国综艺节目里那些艺人还多才多艺,不像当前国内一些大碗,除了能歌一曲外别无它能。此外,元稹还能写一手好字,《宣和书谱》说他的楷体字“自有风流蕴藉,挟才子之气,而动人眉睫也”。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前人总结道,那是因为“诗中有笔,笔中有诗,而心画使之然也”。明白地说,因为元稹的诗歌有风流倜傥之气。

  元稹诗歌中的倜傥风流之气确实很浓,昔人有言:“元和以后,诗学*靡于元稹。”也就是说,从元稹开始,诗歌里靡靡之音开始多了起来。作为时尚先锋,元稹的影响力不容低估。“不胫而走”这个词虽然是孔融发明的,但当时是用来形容珍珠宝玉的收集或钱财的流通,最早用在人身上用来表示传媒的力量,还是白居易。白居易在元稹的墓志铭中说,元稹诗歌传播的速度真是迅猛啊,当时六宫粉黛、两都士子、八方民众乃至文化素质偏低的南蛮以及东夷,都在传写他的歌诗。“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简直比珠玉转手的速度还要快,放在今天可能就要赶上牛市期间股票买卖的速度了。

  每当一个人走向成功,就会出现大批的模仿者、追随者,元稹也不会例外。在写给令狐楚的信中,元稹得意地说,当时江湖上那些写诗的,都来追捧他、模仿他,但是没有他那份的才气,于是就“颠倒语言,重复首尾,韵同意等”,把元才子的诗复制粘贴后据为己有。元稹的诗歌受到追捧,不仅仅是他的诗歌里有较多的靡靡之音,他不是一个靠身体写作的文人,他是一个“改造诗歌的祖师”——鲁迅说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这里作简单比附。元稹与他好朋友白居易对诗歌进行了大胆改革,把诗歌严肃的面孔换成了可爱的笑脸,让诗歌的服装丰富多彩起来,大量写作流连光景的“小碎篇章”与逞才使气的次韵酬和之作,使诗歌走上了娱乐化与通俗化的道路。白居易赞扬他“海内声华并在身,箧中文字绝无伦”,夸张的成分并不多。

  元大才子这么有才,却只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五十三岁那年,他就暴病而亡,虽比四十九岁的柳宗元强,但比起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就差了许多。尤其是无论当时后世,都是“元白”并称,但他的个人形象与白居易简直无法相提并论。一次没有结局的恋爱,使他背上了“忍情”的名声;妻子死后再娶,又得到了“薄幸”的评价;好不容易达到事业的顶峰,做上了大唐帝国的宰相,但位置未坐稳就被挤了下来,还让他背上了趋炎附势、卑劣无耻的骂名。

  宋代以来,提起元稹,我们见到的都是讽刺、挖苦、批评。自以为耿直实则鲁莽没有头脑的石介,在《上郭殿院书》中发难说,元稹没有忠骨只有佞气,没有正色只有谀容,溜须拍马,侍奉权贵,虽然登上了宰相之外,可无所作为,对国家民族没有做出一丝一毫的贡献,“君子鄙之,史臣讥之,万世之下,为后人贱”。

  元稹有首诗《梦上天》,写他做梦时被人唤醒:“哭声厌咽旁人恶,唤起惊悲泪飘露。千惭万谢唤厌人,向使无君终不寤。”明人何孟春《余冬诗话》因此编造了一个故事,说元稹进入中书省办公后,讨厌他的人边驱赶苍蝇边唠叨:哪里来的苍蝇,这样不知天高地厚,居然也混到这样来了。何孟春先生还说,听到赶苍蝇者的唠叨,元稹是不是该从梦中醒过来呢?

  在当今有些读者眼里,元稹的形象似乎有所好转,至少大家不把他比喻为苍蝇,顶多看成一只花蝴蝶,在花丛里飞来飞去,不知疲倦,不愿驻足片刻的那种花蝴蝶。大家都说,元稹虽然多情,但他痴情。每一朵儿面前他都说着动人的情话,这情话如此动人,连他自己都被感动了,以为自己会从一而终。不过,看到下一朵花时,他又深深地感动了。这博爱的形象,让人马上联想到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那位段皇帝。

  最权威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则认为元稹根本不是多情而是多奸诈。他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说:“微之年十五以明经擢第,而其后复举制科者,乃改正其由明经出身之途径,正如其弃寒族之双文,而婚高门之韦氏。于仕于婚,皆不惮改辙,以增高其政治社会之地位者也。抑更推言之,微之之贬江陵,实由忤触权贵阉宦,及其沦谪既久,忽尔变节,乃竞干谀近幸,致身通显。则其仕宦,亦与婚姻同一无节操之守。惟窥时趋势,以取利自肥耳。综其一生行迹,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其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

  陈寅恪先生说,元稹抛弃初恋情人改娶名门望族女子,抛弃原来痛恨宦官的立场而依附奉承,都是没有操守的表现,瞅准时机,取利自肥,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实惠与好处。他哪里是多情博爱,情不能已,分明是狡猾得很。权威的评论,自然少有人敢质疑。于是元稹薄情而奸诈,几乎成为时人共识。要想给他翻案,就要有超人的力气。还是先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打击他。

  陈寅恪先生说,元稹“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意思是政治这东西——封建时代的,本来不太干净,耍点手腕,出卖气节,换个高官来做,虽然不可取,但也不那么令人讨厌,反正官员们(封建时代的)都彼此彼此,这样做也不醒目。可恨的是元稹玷污了纯洁的爱情,把婚姻也当作向上攀附的阶梯,是可忍而孰不可忍?

  元稹如何出卖自己纯洁的爱情?一般人都认为,最有力证据是他自己的供述。元稹写过一部著名小说《莺莺传》,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唐代贞元年间,有位张生风度潇洒而意志坚定,凡是不合乎礼的事他从来不做,即使有些场合要牺牲身体去应酬,他也只表面上逢场做戏般敷衍着,所以二十三岁的人了,还没有真正接近过女色。他自己的解释是,他不是没有感情,而是没有遇到让他动情的人。不久,张生到蒲州游览,寄居在当地的普救寺。恰好崔家夫人带着一家老小要回长安,路过蒲州,也暂住在这个寺庙中。更巧的是这位夫人姓郑,排起来是张生的“转折亲”,是他远族的姨母。不巧的是,当时官兵失去控制,大肆抢劫蒲州人。崔家财产多,顿时惶恐起来,后来张生挺身而出,托关系找到人马来保护崔家人。

  郑姨母感激张生的恩德,摆酒席款待张生,还让自己的女儿莺莺出来拜见这个远房的表哥。本来张生以为自己只是见义勇为,没有英雄救美的不良动机,但一见表妹,神魂颠倒,再也迈不动双脚。后来绞尽脑汁找上莺莺表妹的丫鬟红娘,用艳词——当时的情书表达出自己的心事。莺莺表妹动情了,约好日子邀他去西厢幽会。张生兴冲冲赶去,莺莺又变脸了,将他训斥了一顿。正当张生徘徊无主、感到绝望之时,莺莺又主动前来与他幽会,并经常性同居。

  过了几个月,张生离开寺庙前去首都参加考试,谁知考试失利,于是他不得不滞留在京城。莺莺表妹深明大义,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书信表示慰问,并奉上贴心的小礼物。这封信文采飞扬,比现在的有些“宝贝”写得还要好。张生很得意,把表妹的这封情书拿出来四处炫耀,一时间让京城的才子们相顾失色。不过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莺莺的幸福,张生还是理智地与表妹分手了。大约一年后,张生有了自己的家庭,莺莺表妹也顺利的嫁人了。等到后来张生路过表妹的婆家希望再见上一面时,已为他人妇的莺莺表妹坚决拒绝了,张生很惆怅,莺莺表妹知道后,暗地里写了一首诗略通款曲:“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后来张生将要走了,崔莺莺又写了一首诗:“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从此以后,两人彻底断绝了音信。

  这个故事,大家肯定越看越眼熟:邂逅惊艳,一见钟情;诗柬传话,小婢通容;花前月下,幽会西厢;海誓山盟,私订终身……这不就是《西厢记》吗?连约会的情诗都是一样,当年学习《西厢记》,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首《明月三五夜》:

  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幽会的情书都写得这样雅致,真让人仰慕。不过,结尾有所不同,《西厢记》是有情的终成了眷属,《莺莺传》却是劳燕分飞,天各一方。问题也正出在结尾上。《西厢记》大团圆的结局,符合人们的审美期待——这也是文学史上所强调的进步意义;而《莺莺传》站在表妹莺莺的角度来看,则是表哥张生始乱终弃,这种薄情寡义的举动注定要遭到历史的唾弃,尤其是随着妇女地位的不断高涨,涨到张生难望其项背的程度。

  更重要的问题,则是张生犯了错误后态度很恶劣,不仅不自我反省,不做出一副追悔莫及、撕心裂肺的可怜模样,还振振有辞地自我辩解。在作者元稹问及他为什么要与楚楚可怜、深情款款的莺莺表妹分手时,张生义正词严地说:莺莺表妹乃天生尤物,诱惑力与破坏力都过于强大,当年商纣王、周幽王都是为这样的尤物而葬送了江山,遭受天下人嗤笑。现在,我的德行还不足以克制表妹那样的尤物,我只有克制自己的感情了。

  把绝情都说得这样正大光明,说得这么崇高而富有自我牺牲精神,也让人佩服有时候人真的可以无耻到那种地步。最致命的问题则是,宋代以来,许多专家学者都认定《莺莺传》这部小说是作者的自传,元稹就是张生的原型。这群专家里包括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人物,如刘克庄、胡应麟、鲁迅、陈寅恪、汪辟疆,他们众口一词,咬定张生就是元稹。既然权威们言之凿凿,大家就都对元稹痛恨起来。为人应该讲良心与道德,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即使偶尔做了也千万不要说,一个人偷偷去笑可以了。最可恶的是做了坏事还把它写成小说,得意洋洋地到处宣扬,惟恐别人不知道,这就有些“衙内”风范了。

  也不是没有人为元稹辩解。大学问家王士祯就在《池北偶谈》中说,元稹在他的作品中教育小朋友时称自己行为端正,从来不涉足烟花场所,是一个典型的正人君子,“吾生长京城,朋从不少,然而未尝识倡优之门”,他怎么会做出这等风流之事呢?马上有人批评王士祯:这种自我吹嘘的话也能作为证据,太幼稚了吧,更何况是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即使经常出入这种场所,只要不抓现行,他都会死不认帐。退一步说,不进倡优之门还不等于没有感情失足。于是张生就是元稹的“马甲”几乎成为定论。

  陈寅恪是二十世纪最痛恨元稹的国学大师,另一位也让我们崇拜得不敢呼气国学大师钱钟书,却在这个问题上与陈寅恪大师打上了擂台。1978年,钱钟书参加了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欧洲汉学家第26次大会,并作了《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的宣讲。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应用” 使传统的文学研究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就是说,少了一些烦琐无谓的考据、盲目的材料崇拜,多了一些文学理论和艺术理论的学习研究,他说:譬如解放前有位大学者(其实就是陈寅恪先生)在讨论白居易《长恨歌》时,花费博学与细心来解答“杨贵妃入宫时是否处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比西方研究的“济慈喝什么稀饭?”“普希金抽不抽烟”等话柄更无谓的。

  后来,钱夫人杨绛先生对钱先生的意思进行了清楚地阐释,她写了一篇《事实——故事——真实》的文章,明确反对陈寅恪大师的说法(当然,也包括研究方法),认为文学真实不同于历史事实,文学形象不同于是历史人物。陈先生是在以读史的方法读诗。

  如今,又有人持子之矛攻子之盾,从考据的角度论述张生原非元稹。以陈寅恪为代表的考据派精心搜集的证据有那些呢?

  首先,元稹为一位姨母郑氏写过墓志铭,里面叙述了元稹曾在战乱中保护她们一家人——问题是这是宋人说的,原文谁也没有见过。

  其次,元稹年轻的时候到过故事发生的那个蒲州,元稹的经历同张生很接近。同时,元稹写过很多诗,就是回忆当年同居的岁月,如元和四年(809),三十一岁的元稹所的写《嘉陵驿》其一:“墙外花枝压短墙,月明还照半张床。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那墙、那床、那西畔廊,分明就是十年前幽会的场景。时间过去了将近十年,他还清楚地记得那些片段,试问:他若不是主人公,又怎会有这样刻骨铭心的记忆?

  又如元和十四年(819),四十一岁的元稹所写的《春晓》:“半是天明半未明,睡闻花气醉闻莺。狌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看看《莺莺传》:“有顷,寺钟鸣,天将晓,红娘促去。”二十年在庄严肃穆的寺庙里发生的那段缠绵爱情,那段同居的岁月,随着钟声又浮现在诗人眼前。

  最后,《莺莺传》原名《传奇》——比张爱铃的小说要早许多,侵权的应该是后者——唐传奇虽有开始出现有意识的虚构,但许多作品都有史实的影子存在。

  但是,反对派说,即使有这样一个姨母,到过蒲州,经历接近(他们认为所有的这些说法都缺乏有力的依据),就能说明张生就是元稹吗?

  也许有人要问张生是不是元稹这个问题有那么重要吗?目前比较负责任的答案就是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重要的是它已经涉及了两位顶级国学大师,涉及到了两种阅读唐传奇的方式或角度:究竟是重史料还是重想象,这是个问题,是一个学者们必须思索的问题,好比哈姆雷特必须思索是生还是死一样。

  至于对元稹本人,反而不那么重要了,即使他不是传奇中那位薄情的张生,他在读者中的形象已经不会有本质的改变,毕竟臀部上的那块红斑已经深深地映在人们的脑海中了,人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风流才子来作为谴责的对象,写这样故事的人、宣扬忍情的他不下地狱,谁入地狱?何况后来者从他身上已经吸取了教训,不再给人留下把柄,**电视开头都要强调“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故事里的事,不是你的事,也不是我的事。

  陈寅恪先生的双重证据法是二十世纪的重大贡献,据说对传统文化研究者的思维方式都所改变。在材料的挖掘与利用上,陈寅恪先生别具只眼,往往能从寻常材料中寻觅出旁人难以察觉的线索,他不仅考证出了张生就是元稹,还进一步考索出莺莺表妹的真实身份。陈先生认为由于《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而“会真”为当时习用之语,为遇仙或游仙之谓,唐代“仙”之类的名称多用作妖艳妇人或风流放诞女道士之代称,亦有以之来称呼娼伎者。这样,莺莺**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所以有宽厚的学者说,莺莺出身寒族,且颇有伎女之嫌疑,而伎女在当时亦为之一种,其身份介于婢妾之间,兼带伶人性质。当时娶伎女为妾者甚多,而娶伎为妻则仍为时论所不许。

  倘若是这样,那么人们对元稹的好感就会增加若干。唐代举子与青楼女子间的故事很多,据说后来差不多成为了一个传统。描写他们故事的传奇也很多,其中固然有一波三折而终成眷属者如《李娃传》,但毕竟是少数,其几率略低于今天买**中头等奖的概率。娶这样的女孩子为妻子,在当时而言,惟一的可能性就是男主角如《李娃传》那样被自己的家庭所抛弃,而且女主角又立下了惊天的功勋。

  元稹早年的生活虽然不太顺利,但也没有象《李娃传》中的郑生那样流落街头。在他八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两位兄长谁也不愿奉养后母和这位小弟弟以及两位妹妹。但元稹还有伟大的舅父与姨夫,他们不但照料元稹母子三人(元稹的二姐已出家为尼)的生活,还督促元稹好好学习。据说元稹九岁的时候,姨兄胡灵之就开始辅导他写诗作赋。当然,由于姨兄当“家庭教师”,管理上不免松懈,少年的元稹度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幸福时光,经常可以去走马打猎、欣赏歌舞乃至看人赌博。

  元稹学习条件很不好,他自己似乎也不太努力,从来没有听说他因为读书写字而口舌生疮的故事,但十五岁那年,他就明经及第了,可见他确乎是个天生的才子——有学者通过认真考证认为元稹是十五岁参加考试,第二年才公布成绩,所以应该算十六岁登第,那就姑且算作是十六登第吧,十六岁登第的元稹还是一个天生的才子。唐人都认为明经科考试难度远远小于进士科,不过在我等后人看来,背诵那些经书及其注疏远比胡诌几句打油诗更难。

  登第后的元稹一直寓居在长安的开元观里,等待吏部安排工作。大约在二十岁前后,传说他到过蒲州,但究竟为什么而去,具体何时而去,还不太清楚,或许就是为“保护”莺莺表妹而去蒲州的吧。总之,二十二岁那年,也就是贞元十六年(800),元稹肯定回到了长安,因为他明经及第已经七年了,按照规定,吏部给他安排了工作。

  贞元十九年(803),是元稹的幸运年。这一年三月,他与白居易八人一起通过了制科考试,当上了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仕途上的一个重要关口。明经科出身的人,总会遭受一些白眼。传说当年他去看望李贺,送上名片,李贺当即关门拒绝,说他与考明经的人没有共同语言。现在,他通过平判科考试,终于扬眉吐气了,好比一个三流大学的本科生终于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可以大声地和周围的人谈论文凭问题了。

  这一年,他与白居易成为了朋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朋友,而是那种能够进行心灵交流、真正相知的朋友,这也是白居易在《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中说的“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才华相捋的两人,相互敬重,其情谊之深厚,放在今天甚至可能引起误解。《本事诗》记载了一个小故事,元稹为御史的时候,到梓潼去办案。白居易在京城与人游玩慈恩寺后花下小酌,想念老友而赋诗一首寄给元稹:“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元稹正好到了褒城,也寄来《梦游》诗曰:“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里游。驿吏唤人排马去,忽惊身在古梁州。”诗中说,他梦见白居易在慈恩寺游玩。于是前人感叹说:“千里神交,合若符契,友朋之道,不期至欤。”白居易谪居江州时,元稹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让后世敬叹:

  残灯无焰影憧憧,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一年,元稹还成为了新郎官,新娘子韦丛是韦夏卿的幼女。韦夏卿何许人也,前年为京城最高长官即京兆尹,此年三月时为太子宾客,十月即为东都留守、东都畿汝防御使。可见韦丛身份尊贵,与莺莺表妹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新娘子只是普通官宦的女儿,即使元稹曾经做过始乱终弃等伤天害理的事,也不会引起如此激烈的反响。如今,即使元稹是与莺莺表妹友好分手,也不能阻止他人对有些事有所联想。

  元稹主观上应该有攀附权贵的故意,不过更主要的是遵从习俗,陈寅恪先生指出:“盖唐代社会承南北朝之旧俗,通以二事评量人品之高下。此二事,一曰婚。二曰宦。凡婚而不娶名家女,与仕而不由清望官,俱为社会所不齿。”这样的婚姻,元稹会感到荣耀,但作为才子,失落、无奈的情绪也会出现。婚后,他与妻子随岳父到东都洛阳,在诗歌里,他自嘲道:

  紫垣驺骑入华居,公子文衣护锦舆。眠阁书生复何事,也骑羸马从尚书。

  这里,他分明感受到自己与岳丈一家不太和谐,高头大马昂然进入奢华的公馆,锦衣绣袍簇拥着华丽的骄子,一介书生骑着瘦马不紧不慢地跟随在后面,难堪的情绪里还有那么一丝清高、一份矜持,趋炎附势的丑态还是看不出来。

  元稹从这么婚事获得了多大实惠呢?可能增长了一些见识,有机会欣赏为高级官员奉献的歌舞演出:“谢傅堂前音乐和,狗儿吹笛胆娘歌。花园欲盛千场饮,水阁初成百度过。”诗中的“谢傅”,就是他的老丈人。至于元稹的经济状况与仕宦环境,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他的生活依然拮据,看看他回忆当年生活的诗篇: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家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簪。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尤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结婚的当年,他就清楚地知道丈人已经准备隐退了,并希望他老人家走得更坚决:“谢公潜有东山意,已向朱门启洞门。大隐犹疑恋朝市,不如名作罢归园。”更何况,婚后第二年,老丈人就奔赴黄泉而去了。至于元稹在官场上成功,主要得力于他潜心的复习,得力于婚后第三年的那场考试,得力于兵部尚书裴垍的赏识。

  元稹在这场婚事中最大的收获,还是美满的爱情与甜蜜的幸福。七年后,妻子韦丛死后,元稹写了大量诗篇寄托自己的哀思,如《谴悲怀三首》、《离思五首》、《六年春遣怀八首》、《杂忆五首》、《妻满月日相唁》等,看看下面这首: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闲坐时想起了你,心中的悲苦就难以抑制,为你伤悲也为我自己。没有你在我身边,就算能活到一百岁,又有什么滋味。晋朝的邓攸没有儿子,他知道这是命中注定的;潘岳丧妻后写《悼亡》诗,也换回不来妻子的生命。分离的结局,难道真的是上天注定?除了死后我们会埋葬在一起,还能期望什么呢?来生相见,更是奢望!如今惟有长夜不眠来报答你当日的痴情。很难想象,一个薄幸之人,一个“巧于婚”的人,能够写出如此深情的诗歌。最让人难忘的,还有那首《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对他的婚姻生活这样愤怒,为什么有人抓住普救寺的那件事情死不松手?唐朝的才子灿若群星,有几人如此深情?又有几人对他们的妻子念念不忘?倘若韦丛地下有知,看到这样的诗篇,定会认为自己是唐朝最幸福的女人。即使是莺莺表妹,看到元稹那些怀念往日幽会的诗篇,也定会感动:一二十年过去了,表哥还如此挂念,比起那些一场游戏一场梦者,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挟妓游东山”、流连花丛者,很少受到谴责,而付出了真情,还备受斥责。宋代野史《云溪友议》说韦丛刚死不久,元稹又与女诗人薛涛有了绯闻,而且又是始乱终弃的那种。元稹自己可能会嗤之以鼻,因为薛涛年龄比他整整大上了十九岁,且两人未曾谋面。但这种消息,又怎么会让看客轻易放过呢?今天戏说“元稹”者,依然津津乐道于这点“风流韵事”。

  元和十年(815)左右,元稹又与裴淑成婚,此时元稹三十七岁。有人跳出来质问元稹:你说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为什么妻子死去了四、五年就变心呢?看看王维,也是三十出头丧偶后,但人家终身未再娶。

  王维不再娶妻子,却不能说明他痴情,因为他痴迷的是佛教。把他作为忠贞守节的榜样,想必王维也会不自在,因为这不是他的初衷。还有一些才子丧偶后将近十年未娶,如柳宗元,不过那是因为他没有找到门当户对的女子,在这十年同居的女性不止两三人,非婚生子也不止一、两个。

  元稹与裴淑的关系如何呢?有两个故事不能不让大家知道。长庆三年(823),四十五岁的元稹由同州刺史改任浙东观察使,裴淑不高兴,元稹写了一首诗《初除浙东妻有阻色因以四韵晓之》来安慰她:

  嫁时五月归巴地,今日双旌上越州。兴庆首行千命妇,会稽旁带六诸侯。海楼翡翠闲相逐,镜水鸳鸯暖共游。我有主恩羞未报,君于此外更何求。

  大和四年(830),五十二岁的元稹出镇武昌,写了一首《赠柔之》:

  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柔之就是裴淑的字,诗歌下有一小注:“稹自会稽到京,未逾月,出镇武昌,裴难之,稹赋诗相慰,裴亦以诗答”。意思是说,元稹从江南的会稽到京城,没有过一个月,就要远走出镇武昌,裴淑当然不愿意远走,于是元稹就写诗安慰她,裴淑也回赠了一首诗。在外为官,还很在意夫人的感受,在唐才子里也是绝无仅有的。大事尚且还要反复给妻子解释,给以劝慰,平时对妻子的尊重可想而知,这是不是唐代的好男人呢?但有人又不屑一顾了,说这是元稹哄骗女性的手腕而已。老婆情绪低落,能够主动去哄骗得她高高兴兴,这种境界不也是值得景仰吗?至于看客又云:“元稹的负心薄幸似有报应,先后曾有八个子女,七个一一夭折,只剩下一个女儿,算是绝后,这恐怕也是对他滥情的报应吧。”即使是戏说,还是厚道些好。在一个宣扬“夕阳红”的文明年代,对于元稹的合法再婚还指指点点,还要求他死去的妻子守节,未免与现代文明的宗旨背离甚远。

  元稹有首《行宫》,煞是生动。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人生漫漫,闲极无聊的宫女们扯着玄宗的“八卦”来消磨岁月。元稹是否想到,自己也成了大家闲话的对象。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自: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译文: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出自: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译文: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出自: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5、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出自:宋·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译文: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元稹的真情(元稹婚姻感情)

最近很多人都这个元稹非常感兴趣,他这个人很有意思的啊,话说前前后后有好几段爱情故事了,那么到底一共有几段呢?还有这几段最后的结局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在我们的印象中,元稹一直是一位深情才子,最耳熟能详的就是他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把逝去的妻子比作广阔海水,比作雄伟的高山,诗人见识过像大海,高山一样的女子,很难再看上其他女子了。在万花丛中飘过也不会回头看一下,这都是思念诗人妻子的缘故。

1、面对官家富千金,两情相悦皆可抛

元稹小时候的生活其实并不快乐,父亲早逝,凭借柔弱的母亲坚强长大,所以元稹从小勤奋好学,希望将来考取功名,改善自己的条件。在一路奋斗的坚持下,终于遇到了让自己一见钟情的表妹崔莺莺。

这个时候的的元稹虽然有做小官,但是生活并不富裕,而自己的这位表妹崔莺莺,不仅相貌美丽,才情俱佳,家里行商也是一位小富之女。元稹和崔莺莺两个人两情相悦,吟诗饮酒。本以为这段感情会有一个完美结局,但是这时元稹落榜了,在失落之际,只有钱财没有官势的崔莺莺不能安慰元稹受伤的心灵。

在元稹失意之际,幸运遇到了他的伯乐也是太子少保高官韦夏卿,韦夏卿看重元稹才情诗作,想把自己的女儿韦丛嫁给他,元稹没有丝毫的犹豫就把崔莺莺抛弃了,迎娶了高官之女韦丛。

2、假假深情悼亡妻,真真缠绵于小妾

真正的明眼人都可以看到,元稹是为了自己地前途才选择韦丛,虽然他们的婚后生活恩爱甜蜜,但是有很大可能甜蜜有做戏的成分。韦氏也是一位不幸的女子,本来凭借她的高官家庭,美丽的面庞,绝佳的才情完全可以嫁一位门当户对的官家之后,一世荣华富贵。但是在父亲的做主和元稹的追求下,嫁给了这个空有才情的穷小子,婚后生活经济上一直困难,唯一高兴的是每天两个人的互相理解的精神交流。

韦氏最大的不幸就是一起和元稹度过苦难的艰苦奋斗期,但在元稹将要飞黄腾达的时候,自己香消玉损了。枉费自己为她人作嫁衣裳。元稹在妻子葬礼上一方面自己真的伤心,另一方面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政治联姻,所以做出沉痛的怀念姿态。事实上妻子韦氏去世不久之后,写完怀念妻子并且不会看其他“花”的忠诚诗作,就和他的小妾缠绵去了。

3、元稹为仕途分手,乐妓不忘情入道

在韦氏去世的同年,元稹来到蜀州,并且慕名来拜访乐妓薛涛,薛涛是当时唐朝最负盛名的大才女。两个人见面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虽然两个人的年龄相差很大,但它们的情感依然情不自禁。

两个人的分手还是因为元稹的仕途,在元稹调离之后,薛涛不能忘情,和元稹一直互通诗信,她还创作了有名的薛涛笺,其实就是做短诗的小卡片。不管感情多么真诚,元稹是不可能带走乐妓薛涛,因为这样对他前途一点帮助都没有。薛涛在明白道理之后就披上道袍,心中一片洁白无牵挂。

元稹的感情史中最有名的就是三段,从这三段感情可以看出这是个为仕途可以抛弃感情,也可以为了仕途牺牲自己感情的男人,而这些美丽的才女的感情都被牺牲了。

描写竹子的优美散文有袁鹰的《井冈翠竹》。

原文节选: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还阵陈列着一根写着“朱德的”三个字的扁担,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

我们的老一辈无产价级革命家们,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把这个一副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城。

毛委员和朱军长下山去了,红军下山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的生机,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赏析:

《井冈翠竹》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表面上看是写毛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井冈山人。以竹喻人显得自然、贴切。毛竹生长在井冈山额,随处可见,“青了又黄,黄了又青,”“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她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无比倔强。

井冈山人,从苏维埃政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为保卫中国的红色政权而英勇斗争,参军、支前、生产;在敌人围剿的血雨腥风里,井冈山人民是钢铸的汉子,面对敌人的屠刀,铮铮伫立,宛如挺直、郁郁苍苍的毛竹,井冈山人对革命无限忠诚,顽敌围攻,喃一点盐巴也要与敌人血战到底。

毛竹有坚强的生命力,叶子被烧了,竹枝还在,竹枝被砍断了,竹鞭犹存;竹鞭被砍折了,竹很还深埋在地下。

扩展资料:

井冈翠竹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写下过壮丽的诗篇。在井冈山斗争的峥嵘岁月里,满山遍野的翠竹好像是挥舞着的杀敌长剑,军民用它作矛、作刀柄,锯成竹梆传信号,扎成竹筏送军情,编织斗笠送红军。

竹笋作过红军露营野炊的菜、竹板作过毛泽东、朱德和军民挑粮食、运弹药的扁担,竹片点燃作过红军的火把,竹梢挂过红军的战旗,深深的竹林更是红军战士出其不意打击敌人的天然掩体。

在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中,五里横排埋竹钉,黄洋界上筑长城,军民正是利用毛竹削成尖尖的竹钉,埋在山间路旁,使敌人陷入竹钉陷阱。

1 著名有关于感恩的诗句

著名有关于感恩的诗句 1 关于感恩的诗句有那些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别老母 黄景仁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西上辞母坟 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凤栖梧/蝶恋花 廖行之 吾母慈祥膺上寿。福庇吾家,近世真希有。

丘嫂今年逾六九。康宁可嗣吾慈母。

我愿慈闱多福厚。更祝遐龄,与母齐长久。

鸾诰联翩双命妇。华堂千岁长生酒。

谢五开府番罗袄 黄庭坚 叠送香罗浅色衣,著来春色入书帷。 到家慈母惊相问,为说王孙脱赠时。

初望淮山 黄庭坚 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 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

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罢柳阴阴。

寄张仲谋 黄庭坚 好在张公子,清秋应苦吟。 衣穿慈母线,囊罄旅人金。

早晚辞天阙,归来慰陆沈。 黄花一樽酒,期与尔同斟。

墨萱图 其一 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哭母诗 瞿秋白 亲到贫时不算亲,蓝衫添得新泪痕。 饥寒此日无人问,落上灵前爱子身。

四言诗·祭母文 毛泽东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擘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

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燕诗示刘叟」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

2 \关于感恩的诗句

关于感恩以下诗句可供参考。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 —— 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 —— 徐熙《劝孝歌》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 皮日休《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泪盈襟,礼月求天,愿君知我心。 —— 牛峤《感恩多》

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 —— 徐熙《劝孝歌》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 李白《行路难三首》

未知天地恩何报,翻对江山思莫开。 —— 李建勋《离阙下日感恩》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 —— 李商隐《华清宫(天宝六载,改骊山。》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 魏徵《述怀(出关)》

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 —— 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圣主恩深何力报,时从天末望修门。 —— 陆游

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 王昌龄《咏史》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 —— 纳兰性德《满庭芳·堠雪翻鸦》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 李白《行路难·其二》

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 徐熙《劝孝歌》

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 —— 徐熙《劝孝歌》

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 —— 李白《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 —— 韩愈《芍药歌》

他日见张禄,绨袍怀旧恩。 —— 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3 关于感恩的诗

原发布者:磺重像那

篇一:感恩名言、诗句感恩亲情的名言、诗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俗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俗语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堂恩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英国谚语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雨果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希腊谚语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萨克雷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英国谚语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藏族谚语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苏联谚语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谚语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日本谚语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日本谚语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日本谚语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中国俗语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衔

4 “感恩”的诗句古诗大全

1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2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3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4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5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6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7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陈寿《隆中对》

8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李白《塞下曲六首》

9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0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杜甫《端午日赐衣》

11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三首》

12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3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14 民感桑林雨,云施李靖龙。——赵汝愚《雨后送李将军还祠偕同寅饮一杯亭》

15 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王逊《西夏重阳》

5 有关感恩的诗句

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 —— 徐熙《劝孝歌》

劬劳辛苦尽,儿年十五六。 —— 徐熙《劝孝歌》

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 —— 王逊《西夏重阳》

见此不记人,恩情绝云雨。 —— 李白《代赠远》

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 —— 徐熙《劝孝歌》

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 —— 李白《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 —— 沈约《咏新荷应诏》

他日见张禄,绨袍怀旧恩。 —— 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 —— 徐熙《劝孝歌》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 高适《除夜作》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别老母》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陈去疾《西上辞母坟》

6 感恩的诗句古诗

关于感恩的诗1、《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6、《慈母爱》元·杨维桢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别老母》清·黄景仁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13、《西上辞母坟》唐·陈去疾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14、《谢五开府番罗袄》宋·黄庭坚叠送香罗浅色衣,着来春色入书帷。到家慈母惊相问,为说王孙脱赠时。

15、《初望淮山》宋·黄庭坚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

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罢柳阴阴。

16、《寄张仲谋》宋·黄庭坚好在张公子,清秋应苦吟。衣穿慈母线,囊罄旅人金。

早晚辞天阙,归来慰陆沈。黄花一樽酒,期与尔同斟。

7 十则感恩诗句

关于感恩的名人名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 泰戈尔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堂恩

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 英国谚语

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谚语

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萨克雷

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 ——英国谚语

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 ——藏族谚语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苏联谚语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谚语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日本谚语

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 日本谚语

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 日本谚语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 中国谚语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衔环结草,以恩报德

竟夜孤灯剪影萧,视子如蛟,望子腾霄。

悠忽双鬓冷霜飘,春下裙腰,秋上眉梢。

卅二年风雨浪浇,雨霁云消,心事如潮。

念慈母半世辛劳,跪乳羊羔,还报今朝。

--------------------------------------------------------------------------------

感恩诗

白云飘走的时候

谁会停止流浪

海水拍打着紫百合的梦境

美人鱼在天堂微笑

古老的婚礼 香槟酒的色泽

在**花丛中传递

她的歌声

离去是否存留

希冀的不曾放弃

积雪的森林 麋鹿的圣诞节

美丽的公主已经安睡

传说的夜空中

无数的珠翠无人采摘

时间的巢穴

安琪儿飞翔 羽翼的光芒

穿越巴比伦的花园

安拉是个女人

她的化身不是太阳神

娇滴的千金

沙漠戈壁的罅谷

比宫殿华贵的

河流是生灵的母亲

圣洁的浪花 普泽万物长存

七彩的花容是雨水

光照古埃及艳美的妇人

白云飘走的时候

背影将要远去

海水拍打着紫百合的梦境

美人鱼在天堂微笑

王子的婚礼 香槟酒的色泽

在**花丛中传递

她的歌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爸爸妈妈

感谢你们

把我带到了这个

美好的世界

感谢你们

给了我自由的空气

灿烂的阳光

感谢你们

谆谆的教导

殷殷的嘱托

我长大了

而你们却老了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我会向你们献上一片诚挚的孝心

祝你们永远健康

8 有关名人的感恩的句子

没有母亲,何谓家庭?——艾·霍桑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尔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苏联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慈母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高贵而深沉的爱存在其中。——英国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父亲和儿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爱的是儿子本人,儿子爱的则是对父亲的回忆。

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没有哪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但是,我们大家都有某种推测或某种信任。——米南德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

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 ——藏族谚语

母亲,我祝福您,因为您知道怎样把您的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他将在人生的战斗中获得胜利。——阿斯杜里亚斯

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堂恩

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忠诚的、纯真的爱情。——苏霍姆林斯基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萨克雷

9 关于感恩的诗句古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 泰戈尔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堂恩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 英国谚语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谚语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萨克雷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 ——英国谚语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 ——藏族谚语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苏联谚语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谚语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日本谚语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 日本谚语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 日本谚语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 中国谚语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衔环结草,以恩报德竟夜孤灯剪影萧,视子如蛟,望子腾霄。

悠忽双鬓冷霜飘,春下裙腰,秋上眉梢。卅二年风雨浪浇,雨霁云消,心事如潮。

念慈母半世辛劳,跪乳羊羔,还报今朝 寒江独钓图天涯何处觅佳音,世路茫茫本无心。无情未必真豪杰,知交何须同生根?垂泪一别人千里,日后寒暖各自珍。

慷慨自古英雄色,甘洒热血写青春。华 泽 峰多少新梦成虚幻,多少旧梦化云烟。

雄心已在九霄外,壮志不改天地间。君曾为我送温暖,我今为谁扬风帆?妙笔生辉一万卷,何人灯下读新篇?平遥浑浑噩噩如一梦,传来慈母唤儿声。

声声似有千均重,声声铭刻在心中。三九天,好大风,风中有个白头翁。

七旬老父虽年迈,依旧为儿去担惊。天女散花图美名留在诗书中,芬芳飘在万花丛。

带给少男多少梦?带给少女多少情?花开后,别样红,年年净化我心灵。年年祝福天下人,太平天下享太平。

醉花荫两首1狂壑晴岚图巍巍青山真如削,登山心似火。山外有高山,天外有天,劝君莫忘却。

常念此身已许国,何曾失本色?人间有正气,扬善除恶,风雨又大作。2 耕 织 图天旱农夫盼春雨,泪眼望稻谷。

儿女可曾问:衣食父母,向谁诉冤屈?而今读书为民族,不辞长劳苦。难忘老村长,当年赠我,一把故乡土。

别老师逄伟难分难舍,字字读来都是血。各奔西东,从此相逢在梦中。

暑来寒往,羽扇轻摇天下广。叶落雪飘,我自逍遥天自高。

步 辇 图几度寻君君不遇,梦里依旧相眷顾。千言万语难再叙,向谁诉?同在茫茫人生路。

待到枯枝发新绿,春风吹进千万户。子孙满堂花满树,再相聚:只有泪水止不住。

丹崖翠谷图昔年搬进山中住,只为夜间能听雨。如泣如诉如心曲,不胜数:为我驱散多少苦?雨后相伴为何物?八月桂花九月菊,圣洁芳菲飘满屋,入肺腑:化作柔情千万缕。

断桥香雪图年年送花到海港,岁岁手上留余香。年年岁岁守寒窗,作华章,书中玫瑰更芬芳。

难舍青春好时光,两鬃为谁熬成霜?沧桑岁月话沧桑,莫悲伤,明日春风过长江。2 玉台咏南望故乡,云海中:景色如画。

叹游子,千里万里,空劳牵挂。岁月多少忧和喜?人生几许苦与辣?向慈母,梦中再诉说,我不怕。

男子汉,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

纵无人和我,齐驱并驾。风里依旧敢逞雄,雨中何妨再称霸?古人云:一笑乾坤大,任叱咤。

疏影世间何处寻奇葩?一剪寒梅凌天涯。仙客对此欲归俗,农夫叹绝忘桑麻。

流芳千载任风雪,独呈丹心报中华。谁道三冬无春色,冰山高处万里霞。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落花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为谁归去为谁来, 主人恩重珠帘卷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是一对挚友。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除了流芳千年的“元白之谊”,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芳20的韦丛下嫁给24岁的诗人元稹。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韦夏卿出于什么原因同意这门亲事,已然无考,但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相反,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甜蜜。可是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此时的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最著名就是: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 , 除却巫山不是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 , 半缘修道半缘君 。 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任何女子都不能取代韦丛。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 贫贱夫妻百事哀 。 《遣悲怀三首》作于韦丛去世后两年。虽然就在同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有些言行不一,但是他对韦丛的感情是真挚的。我们不能用王维终不再娶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 是的,也许我们无法像元白那样风雅相深,但可以学习他们的患难与共;也许我们无法拥有像韦丛一样的贴心爱人,但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 离思五首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麹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遣悲怀三首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057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