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人道主义与劳动人道主义。劳动主体伦理是劳动关系的伦理包括马克思的劳动历史观和人类历史上劳动关系伦理。该主体主要是资本人道主义与劳动人道主义,其对劳动者发展命运的关怀和社会劳动主体的权利保障。因此是人道主义。
答案:A
(一)身关怀:透过医护人员及家属之照顾减轻病痛,再配合天然健康饮食提升身体能量(实例)。
(二)心关怀:透过理念建立减轻恐惧、不安、焦虑、埋怨、牵挂等心理,令其安心、宽心、并对未来世界(指死后)充满希望及信心。
(三)道业关怀(或灵性关怀):回顾人生寻求生命意义或多半透过宗教学说及方式建立生命价值观,如永生、升天堂、往西方极乐世界等。
临终关怀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
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这既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
在临终阶段,癌症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美国的一位临终关怀专家就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体上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减轻患者机体上的痛苦的同时,做好临终患者的心理关怀。
病人进入濒死阶段时,开始为心理否认期,这时病人往往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否认自己已病入膏肓,总希望有治疗的奇迹出现以挽救死亡。当病人得知病情确无挽救希望,预感已面临死亡时,就进入了死亡恐惧期,表现为恐惧、烦躁、暴怒。当病人确信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且瞬间即来,此时病人反而沉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也就进入了接受期。一般说来,濒死者的需求可分三个水平:①保存生命;②解除痛苦;③没有痛苦地死去。因此,当死亡不可避免时,病人最大的需求是安宁、避免骚扰,亲属随和地陪伴,给予精神安慰和寄托,对美(如花、音乐等)的需要,或者有某些特殊的需要,如写遗嘱,见见最想见的人,等等。病人亲属都要尽量给予病人这些精神上的安慰和照料,使他们无痛苦地度过人生最后时刻。
梦想城乡协助经济弱势者的行动就如同奉茶般,看似微不足道,但其中蕴藏的倾听和关怀,编织了一张人际网络,让他们在面对生命困境时,能有勇气和资源再站起来。
万华剥皮寮历史街区,是台湾梦想城乡营造协会所在的地方。现址前身的长寿号茶桌仔店,虽然翻新后已不复见当时的人事物,无私的奉茶文化,却完整地被保留下来,让经过的人群可以在炎暑中喝一杯茶。
梦想城乡协助经济弱势者的行动就如同奉茶般,看似微不足道,但其中蕴藏的倾听和关怀,编织了一张人际网络,让他们在面对生命困境时,能有勇气和资源再站起来。
2014年创立的台湾梦想城乡营造协会,从社会设计的精神出发,透过在地导览、木工创作等艺术文化方案,让经济弱势者、在地传统产业和青年志工互动共学,使在这块土地上经历的生命故事可以被听见。
「我们协会主要是青年社会实践,所以请你尽量介绍他们就好,不用写我没有关系,真的。」还未与电话另一头的台湾梦想城乡营造协会创办人徐敏雄谋面,声音先落进耳里。里头除了能感受善意的不居功,还涵存著对在地参与的执意。
从2008年起,在师大任教的徐敏雄即开始向 申请计画,进行社区大学里的课程改革。他设法在旧有的课程中,融入更多公共参与的元素,「但做了四年好像一直走不出去,还是停留在学校里讲,与社区的生活仍有距离。」加上2014年卫生局向无家者洒水的社会事件,徐敏雄决定成立组织,把议题做的更深更长远。
显著的贫穷议题,是万华社区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再加上传统产业随着时代变迁面临的转型困境,以及青年志工对于在地的想法,囊括的议题多重,是否让服务内容变得复杂?徐敏雄笑着说:「当然会,一开始真的非常混乱。现在的经费也只够用到明年七月,但我们还是觉得很值得做,这是我们很想做的事情。」
而梦想城乡的创作班、木工班和导览班,是经济弱势者挥洒创意与说故事的地方。其中,不同于一般文史导览,梦想城乡在地导览的路线,全是协会里「大哥大姐」们的口述历史。徐敏雄口中的「大哥大姐」,其实就是梦想城乡服务的经济弱势者,他们仿佛是一座活的图书馆,里头藏着年少来艋舺打拼的过往,最风光和落魄的时刻,都与这块土地兴衰与共。
徐敏雄打趣地说,「透过沟通,才能让大家看见万华真实的样貌,了解这里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过这种生活。而不是每次只来剥皮寮打卡,去龙山寺拍照、拜拜就走了。」
「沟通」是他最常挂在嘴边的字词,谈的其实不只是沟通本身,更多的是「共处」。「我们不是谈对错,而是了解为什么,进而协调出大家都愿意尝试的方法。」这是徐敏雄认为青年最需要学习的价值,也是他的教育初衷。
徐敏雄同时是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系的教授,坐在他的研究室就能明白为什么年轻人和老师如此亲近。一旁滑开的柜子里总是满满的零食,除了办公桌外还放置一张长长的大桌子,上头除了飞跃着诺丁斯(Nel Noddings)和杜威(John Dewey)的教育哲学理论,也承载着学生对未来的想望。
梦想城乡透过导览班课程培力无家者,让无家者在课程中回顾他们的生命故事,进而与在地社区连结,形成一条独一无二的导览路线。梦想城乡提供
坐在奉茶桌旁的陈秋欣,从大二时就在梦想城乡担任志工,至今已有三年。她不仅熟稔协会运作,身为核心成员,她谈起万华一带无家者的处境,句句深入,刻画细微。「我们发现,虽然生理需求好像满足了,社福机构也辅导他找到工作,但可能几天之后,他们就又不去工作了。」
陈秋欣说著,一般社会大众可能会认为是无家者不努力,自己放弃重新站起来的机会,但实际上在工作之外,梦想城乡观察到,并不是这群经济弱势者自甘堕落,而是更深层的心理需求。
「在他们的生命当中,与人善意互动的经验是很缺乏的,所以一旦工作上需要与人相处时,就很容易和人发生摩擦或争执,甚至有被瞧不起的感觉。所以,往往发现是人际发生障碍,而不是工作出什么状况。」
陈秋欣点出症结点,「就像我们自己发生困难,第一时间可能会找朋友、找资源,但那是因为我们的背后还有网络支持着,但他们没有。」说明无家者生活上的困窘,并不是促使他们流落街头的主要原因,而是背后人际网络的匮乏,让他们在感到紧张和恐惧时,缺乏社群的奥援,最终仍会回到熟悉的地方。
徐敏雄补充时也说道:「人比较容易在信任关系中学习与改变。」这是梦想城乡与其他组织不同之处,也是徐敏雄注重关怀伦理(Ethics of Care,强 育最重要的是真心关怀对方,一起在关系中成长)的原因。
比起培养一技之长,梦想城乡更着重于倾听、关怀协会里的大哥大姐,透过信任关系的建立,设身处地,且肯定失败在人生中存在的价值,让他们可以看见自己,离开不断否定自我的轮回。
陈秋欣随即转述创作课时,其他伙伴看见的画面:「大哥画了一个畚箕和落叶,他说他觉得这些落叶很像人负面的抱怨,他想要成为那个可以接住别人抱怨的人。」讲到这幕,陈秋欣细柔的声音里有一丝哽咽,但旋即笑着说:「你会在那些瞬间很崇拜他们,很感动的是,这些人在困境里仍能看见别人的好。」这也让她更肯定自己走在喜欢的路途上,做着心里喜欢的那种大人。
梦乡城乡创作课程里的大哥大姐们,乐于与年轻人互动。也许是出自一个长辈想说说年轻时的风光,但更多时候是希望被理解,而不仅是看到外界给予的标签。梦想城乡提供
梦想城乡的组织成员普遍是年轻人,「我自己也很好奇,为什么万华这几个组织(梦想城乡、人生百味、芒草心协会)多数的组成都是22岁到35岁的年轻人?」她观察到这群人有一个共通点,「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努力符合社会标准和期待,而且来到这里的人,都是在标准里做得蛮好的人。」
陈秋欣继续说道,「可是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会觉得,为什么我要去追求那个标准?觉得自己和那个标准不是那么贴近。」不同于分享无家者故事时的动容,陈秋欣此时的眼神像是一只迷途的小鹿,意识到即使达到社会的期待、父母的应许,走到了终点,才发现眼前是一片荒原,而不是盎然的绿野平畴。
「所以我们来到这里似乎都有个期待,我们可以不用以社会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过的舒服些。」陈秋欣所说的,正是梦想城乡的核心精神,重要的不在于扶助多少经济弱势者,而是解构社会标准赋予的「成功」形象,肯定每个阶段的不完美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徐敏雄紧接着道,「我们用不同的起点,用关怀、聆听、合作取代对立、竞争、攻击。」他希望透过梦想城乡的平台,让诺丁斯所强调在信任关系中为自己做出最佳选择的自由,可以落实于生活中,让每个人都能依据自己的判断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因此,「差异共存」的理想才有落地的一天。
「并不是知道方法,就了解怎么跟人用关怀的方式互动;而是我先被这样对待了,所以我才能如此对待别人。而敏雄老师就是这些价值的实践者。」陈秋欣绽开笑容说著。
徐敏雄是苦过来的人,也许是儿时艰难的环境,才让他即使当上了教授,也不甘于只在研究室里写论文、吹冷气。他看见问题,让方法落地;他执意搭建舞台,却从不居功,而是把镁光灯移到年轻人身上,自己站在幕后,用力地为他们拍手。
未来,梦想城乡希望,下一步可以将这套价值传递给面临生涯困境的高中生。梦想城乡核心成员林亮君则说,「我们希望结合高中生可能遇见的问题,与目前社区现有的媒材,例如无家者的生命故事,让他们回过头重新认识自己,而不是一味遵循社会期待。」
采访当天有一场给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坊,华江高中辅导组长杨理安特别于假日前来了解议题,「也许有机会可以和辅导室的生命教育结合,让孩子更认识自己,也更认识贫穷议题。」
当年的日本总督府将「艋舺」改为「万华」,是希望更名之后的艋舺「万年均能繁华」。百余年后的今日,虽然荣景已不再,但脱胎换骨的传统产业、街区弱势者的故事导览、青年对地方创生的热忱,正在构筑一个梦想之地,容纳多元异己的理想城乡。
在工作坊中,参与者大部分为教育工作者,希望透过梦想城乡在社区的经营与对贫穷议题的了解,将概念与议题带进高中校园,让素养向下扎根。梦想城乡提供
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或义务劳动,在实践中加深对劳动成果的认识,体会到奉献的乐趣,从而树立帮助他人,服务 社会的责任感中学生年龄小,力量单簿,但是可以为社会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为贫困儿童献上一份爱心,宣传环保知识,法律知识,扶助老弱病残等。通过参加公益活动和义务劳动进一步了解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了解国内外大事,感受蓬勃发展的生活,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关心祖国的事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心身边的实际问题,并积极为解决这些问题献计献策,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学生敢勇于承担责任,嬴得别人的信任,增强自己的信心,能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在履行责任中增长才干,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誉。人们只有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道德的功能: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以使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协调一致,并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的动态平衡。道德现象是由道德意识现象、道德活动现象、道德规范现象构成的有机整体。
道德的特征:阶级性与全民性的统一、变动性与稳定性、理想性与现实性、自律性与他律性、协调性与进取性。职业道德的特点:专业性、多样性、稳定性、适用性。
护理道德特殊性:全人类性与人道性、继承性与时代性、规范性与可操作性。
护理伦理学研究对象:护士与患者、与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与护理科学、医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护理伦理学研究内容:基本理论、规范体系、基本实践、道德难题。
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意义:可以提高护士的道德水平及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有利于实践护理技术与伦理的统一,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医院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护士解决护理道德难题,促进护理科学的发展。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历史分析、比较、系统。
我国古代优秀的医护道德传统为:济世救人,仁爱为怀;普同一等,尽职尽责;精勤不倦,博及医源;廉洁正直,不为名利。孙思邈《大医精诚》,扁鹊:与巫医做斗争。董奉:杏林春暖。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秋瑾:《看护学教程》。
护理道德品质的特点: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相关性与连贯性。护理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护理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
义务论的意义:培养了一代代具有优良护理道德的护士;促进了护士为维护、促进人类的健康和护理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是护理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局限性:忽视了行为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忽视了对病人尽义务于对他人、社会应尽义务的统一、忽视了护患关系的双向性。
功利论的意义:有助于护士树立正确的功利观,将病人的健康功利和社会大多数人的健康功利放在了首位,将有限的资源放到最需要的病人身上。肯定了护士的正当个人利益,调动积极性。弊端:容易导致利己主义、小团体主义的增长。它又分为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
护理的基本准则的具体内容:救死扶伤、防治和护理疾病,(最基本的)实行社会主义的医学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护理道德的具体原则: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尊重原则、公正原则。
有利原则对护士的要求:1)护士的行为要与解除病人的痛苦有关2)有可能解除病人的痛苦3)对病人的利害关系共存时,要是行为对病人产生最大的益处和最小的伤害4)护士的行为使病人受益而不会给他人带来太大的伤害。公正即公平或正义的意思。
公正原则对护士的要求:1)公正的分配卫生资源2)不仅在卫生资源分配上,而且态度上能够公正的对待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精神病、残疾、年幼等3)在处理护理纠纷、护理差错事故的处理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
尊重原则对护士的要求:1)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和选择的权利,对于缺乏或丧失能力的患者由其家属或监护人。2)要履行帮助、劝导、甚至限制患者选择的责任。
护理道德的范畴:权利与义务、情感与良心、审慎与保密、荣誉与幸福。
护士的道德情感主要表现在:1)同情心,最基本的2)责任心3)事业心,最高层的。
护士道德良心的内容:1)表现在为病人满腔热情和高度负责的服务2)是以护理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和出发点。
道德良心对行为的作用:1)行为之前的选择作用2)行为中的监督3)行为后的评价。审慎的作用: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作风,提高责任感,避免差错事故;促进钻研业务知识和技术;促进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病人。
对病人保守秘密,解密的条件:1)获得病人的同意后2)医学上认为没有像病人征求同意的理由,因解密是基于病人自身的利益3)医生护士有高于替病人保守秘密的责任,如传染病4)进行医学护理研究,经批准后可以采用,但不公开姓名,相貌5)当法律程序需要病人的资料时6)患者的秘密对他人或者社会造成了伤害的危险。
护士道德荣誉馆的内容:1)是建立在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基础上的2)是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的统一3)仅是过去的工作印记,不代表未来。道德荣誉的作用:对护士的行为起着评价与激励的作用。
道德幸福观的内容: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统一;是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统一。作用:促使护士自觉地履行护理道德义务,促使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患者的道德权利:1)平等的医疗权利2)对疾病的认知权利3)知情同意权4)要求保守隐私权5)获得休息和免除一定社会责任权6)诉讼或要求赔偿的权利。患者义务:1)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义务2)积极接受、配合治疗和护理3)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4)支持医学和护理科学发展。
护患关系中的技术关系的三种模式:代理母亲模式、护士-技师模式、约定-临床医师模式。非技术关系的内容:道德、利益、价值、法律、文化关系。
护患关系的道德规范:1)热爱本职,精益求精2)举止端庄,态度热情3)尊重病人,一视同仁4)认真负责,任劳任怨5)语言贴切,保守秘密6)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护士相互之间的道德规范:尊重爱护,相互学习。团结协作,相互关心。
医护之间的道德规范:1)尊重与信任2)平等与协作3)制约与监督。护技之间的道德规范:团结互助,合作共事。以诚相待,相互关心。
社区卫生护理的特点:群众性、预防性、经济性、全程性。
社区卫生护理的道德规范:1)礼貌待人,文明服务2)任劳任怨,无私奉献3)格守规章,遵守纪律。家庭病床特点:护理内容全面、护患关系密切、易于开展心理护理。
家庭病床的道德规范:1)维护病人利益,即使准确护理2)自律慎独,优质服务3)密切协作,目标一致。
健康教育的内容:疾病的性质和康复方法;诊察、医疗处理及护理措施;传染性疾病;孕产妇、妇幼、中老年、不卫生习惯、机关、学校。
健康教育的护理道德规范:1)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积极主动地开展健康教育。2)深入农村、基层,把健康教育作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3)不断自我完善,以科学的态度开展健教。
社会重大灾害的急救护理特点:工作强度大、任务重;护理工作协同性强,技术难度大;准备工作两大,生活护理任务重。
重大灾害道德要求:格守职责,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树立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勇于克服困难,富有献身精神。
基础护理的特点:经常性与周期性;连续性与值勤性;整体性与协调性;科学性与普及性。
基础护理道德要求:1)提高认识,默默奉献2)严守纪律,坚守岗位3)工作严谨,严防事故4)团结合作,协同一致。
精神科护理特点:人道性与开放性、自觉性与主动性、理智性与安全性。精神科护理的道德要求:尊重病人、格守慎独、环境温馨、正直无私、保证安全。
儿科护理特点:内容的复杂性、工作的紧迫性、护患关系的特殊性。
儿科护理道德要求:1)要有一颗慈母般的心2)要及时为医生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3)要有治愈病人的责任感。
传染科护理的特点:消毒隔离要求严,心理护理任务重,社会责任大。传染科护理道德要求:热爱专业,具有献身精神;尊重患者,注重心理护理;预防为主,对全社会负责任。
整体护理的特点:整体性、全面性、专业性。整体护理的道德要求:刻苦钻研的进取性、承担责任的自觉性、独立思考的主动性。
心理护理的特点:程序性、艰巨性、严格性。
心理护理的道德要求:1)以高度的同情感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2)以高度的责任心了解和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3)以高度的事业心创造一个有利于病人康复的环境4)以高度的信任感为病人保守秘密和隐私。
门诊护理的特点:1)组织管理任务重2)预防交叉感染难度大3)服务性工作繁琐4)群体协作性强5)发生护患矛盾多。
门诊护理道德要求:1)热情接待,主动协助病人2)保持优美、清洁、安静的环境3)密切联系,团结协作4)作风严谨,准确无误。
急诊护理的特点:1)常备不懈,应变性强2)风险较大,责任心强3)群体协作,主动性强。
急诊护理的道德要求:1)争分夺秒,全力以赴2)深切同情,周到服务3)灵活主动,尽职尽责4)齐心协力,敢担风险。
供应室的工作特点:广泛性、严格性、潜隐性。
普通手术护理特点:严格性、衔接性、协作性。普通手术护理的道德要求:1)手术前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待术环境,准备要周密,认真负责2)
手术中:环境安全、保持肃静;关心病人,体贴入微;操作熟练,认真负责;团结协作,耐心解疑。3)手术后:严密观察,勤于护理;减轻痛苦,加速康复。整形外科在我国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美容科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整形外科护理特点:心理护理要求高;生活护理任务重;审美意识强。
整形外科道德要求:1)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尊重手术者的人格2)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关心受术者的痛苦3)奋发进取,更好的为广大群众服务。
康复护理的特点:协调性、连续性、整体性。自我护理又称为自理或自顾。内容包括自我护理需要和自我护理行为与能力。
自我护理的特点:教育性、自主性、渐进性。自我护理道德要求:1)认真细致,高度负责2)一视同仁,耐心指导3)密切协作,提高自我护理质量。
计划生育护理的特点:1)护理中兼具宣传、指导的任务2)体现了对计划生育者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一致性3)体现出对政策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计划生育道德要求:1)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2)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尊重育龄男女的自主性3)医护密切配合,确保手术安全。生殖技术包括人工体内受精和人工体外受精。
生殖技术的伦理原则:1)夫妻双方自愿原则2)供精者知情同意3)严格控制实施范围4)互盲和保密原则5)确保质量6)严防商品化。1996年7月,英国发育分娩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老年病人的护理特点:护理任务重、护理难度大、心理护理要求高。
老年护理道德要求:1)理解、尊重老年病人2)关心、帮助老年病人3)耐心、细致的对待老年病人。
慢性非传染性病人的护理特点:心理护理任务重、病人的自我护理的需求高、健康教育是护理的重要内容。
它的道德要求:1)加强心理护理,增强病人的信心2)积极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恢复3)创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优良的休养环境。
危重病人护理特点:护理具有艰巨性、对护士的素质要求高、护理中伦理难题多。
危重护理道德要求:机警和敏捷;果断和审慎;勤快和恒定;理解和任怨。
临终病人的特点:易发怒、易恐惧、易焦虑、易悲伤。
临终护理道德要求:1)认识和理解临终病人2)保护临终病人的权利3)尊重临终病人的生活4)同情和关心临终病人的家属。
临终关怀的特点:1)收治的主要对象是临终病人2)不以治疗疾病为主,而是以减轻症状、支持疗法和全面照护为主3)不以延长病人的生命为目的,而是以提高生存质量、维护病人的生命尊严与价值为主4)不仅注意病人的躯体痛苦,更注意心理关怀和社会支持5)不但关怀临终病人,对其家属也予以慰籍和居丧照护。
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1)是人道主义在医学领域的升华2)体现了生命神圣、质量和价值的统一3)表明了人类文明的进步4)提高了临终关怀工作者的大道德水平。
死亡标准的转变:1968年在22届医学大会上提出了“脑功能不可逆丧失”作为新的死亡标准。
脑死亡的四条标准:1)出现不可逆转的深昏迷,即对外部的刺激和内部需要没有接受性和反应性2)自主的肌肉运动和自主呼吸丧失3)诱导反射消失4)脑电波平直。以上四条标准要持续24小时观察,而且要排除低体温。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自考论坛 自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临终关怀学模式
临终关怀模式是临终关怀团队人员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标准和临终关怀实践的方法。临终关怀模式是解决临终关怀服务问题的方式(工具)。其产生的要素主要包括3个方面:临终关怀理念、临终关怀现状和临终关怀问题。临终关怀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交叉学科,其发展不可避免受到医学发展的影响,临终关怀模式随着医学模式演进发生着变化。
(一)服务的概念
服务是无形产品,它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并贯彻工作全过程。
(二)服务的特点
具备服务的无形性、差异性和不可储存性。临终关怀的服务形式具有多元化、本土化的特点。英国的临终关怀服务以住院照护的方式为主,即注重建立临终关怀院;美国则以家庭临终关怀服务为主,即开展社区服务;我国的临终关怀工作者正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服务方式。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以临终关怀病房(安宁病房、宁养病房)的形式比较普遍,因为这种形式不需很大的投资,利用医院病房的原有人员和设备,经过培训,能较快地开展工作。此外,在社区医疗的支持下,家庭临终关怀形式也是具有发展前景的形式。
(三)服务的模式
加快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进程,就要集中经济与卫生资源,提供政策和支撑条件,制定临终关怀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制度,强化培训和管理;加强对临终关怀伦理学的研究,将关怀生命、维护尊严、尊重临终者权利、满足临终者意愿和全人关怀的伦理原则落实在临终关怀的实践中。
就临终关怀的服务模式而言,目前比较公认的有:李义庭的“PDS(One-Point Three-Direction Nine-Subject)模式”、施榕的“施氏模式”及“家庭-社会-医护人员模式”。
1PDS模式
(1)PDS模式的基本理论:PDS模式全面构建“一个中心、三个方位、九个结合”。“一个中心”即以解除临终患者的病痛为中心。“三个方位、九个结合”即在服务层面上,坚持临终关怀医院、社区临终关怀服务与家庭临终关怀病房相结合。在服务主体上,坚持国家、集体、民营相结合,共办临终关怀事业。在服务费用上,坚持国家、集体和社会(团体或个人捐助)投入相结合。
(2)PDS模式的特点:PDS模式涉及面极广,是趋于理想化的模式,在具体实施上参与机构和人员有限,使之过于简单化。
2施氏模式
(1)施氏模式的基本理论:施氏模式主要着眼点在乡村,其核心是家庭临终照护。应尊重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临终患者的祈望,有利于老人及家庭的利益,有利于社会卫生资源的公正分配。施氏模式提出:①要统一认识,全面规划,把我国乡村的临终关怀事业纳入老年医疗保健的总体规划,制定临终关怀的政策法规、家庭临终照护的相应政策,使家庭临终照护模式有章可循,健康运转。②要建立乡村家庭临终照护指导中心,对所管辖的家庭临终照护进行统管,提高全科医生、家庭临终照护的家属和有关人员的业务技能、研究能力和协调水平。③认为全科医生是乡村卫生工作中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全科医生的种种特性使其在家庭临终照护模式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提出了针对全科医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临终关怀培训。④为防止患者家属或照顾者对患者不愿或不好好照顾,有必要制订“家庭临终护理公约”。⑤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由依赖、顺从、被动的“主妇”名分,上升到独立、自由、主动的主角地位。因此,需要提高妇女角色意识,使她们更好地配合全科医生共同做好家庭临终照护。
(2)施氏模式的特点:将重点放在乡村的家庭病房的建立上,看到了乡村建立家庭临终照护的有利条件,但没有考虑到诸如传统观念、经济投入、支付能力等重要因素的制约。
3家庭-社区-医护人员模式
(1)家庭-社区-医护人员模式的理论基础:该模式吸取了PDS模式和施式模式的优点。提出由家庭为临终者提供全部或部分医疗费用(其余部分由保险公司支付),创造患者满意的临终环境,家庭成员作为临终团队主要成员进行生活护理、精神抚慰及其他帮助;社区帮助组织安排志愿者组成临终团队进行资金的筹集,如单位提供医疗费用,协助落实保险金、贫困人口医疗补助金,募捐等,并监督家庭中临终关怀的实施。由社区医疗机构或综合医院的临终关怀中心的医务人员进行其他相关的临终关怀服务。
(2)家庭-社区-医护人员模式的特点:这种模式覆盖面广,也是可行性和实用性最强的。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区在人员、技术等方面的负担。但考虑到我国的经济以及国民素质的局限性,此模式的实施,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第三节 临终关怀与医学伦理
一、临终关怀概述
(一)临终与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
1、临终 从字面意思看,临终应该是死亡前的一段时间,但死亡往往很难说在哪一特定时刻发生,因为死亡在多种情况下是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就很难确定临终具体的起点和终点。
2、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 临终病人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自己对个人处境的感悟,心理上呈现出与一般病人不同的特点,如焦虑、抑郁、孤独、消极、恐惧、绝望等。库布勒•罗斯(Ekubler Ross)将多数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和接受期。
(1)否认期 当病人知道自己的疾病已进入晚期,最初的反应是震惊、恐惧,并伴有强烈的求生欲。当疾病继续发展,死亡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时,大多数病人不得不面对现实。
(2)愤怒期 求生的欲望无法达到,自然产生了焦躁、烦恼,表现为易采取攻击态度,甚至将怒气转移到医务人员和亲友身上,拒绝配合治疗。
(3)协议期 病人试图用合作的态度和良好的表现来换取延续生命或其他愿望的实现。此时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4)抑郁期 一想到在不久的将来就要离开人世,病人有时会痛哭流涕,有时却沉没不语,要求最后会见亲人或自己思念的人以表达对世间的留恋。
(5)接受期 当感到一切办法都不能改变生命即将终结这一事实时,于是把要办的事均办妥,然后静静地等待死亡的到来。
3、临终病人的要求 临终病人在肉体上的要求主要是克服疾病所造成的诸如疼痛、憋闷等身体不适。绝大多数疾病都会导致病人身体上这样那样的不适感,有的是剧烈的疼痛,有的是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所带来的不便。这些剧烈的肉体痛苦本身就足以使病人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所谓生不如死的感觉经常使一些病人采取极端的自戕行动。
临终病人在心理上的要求,总的来讲主要是对安全感的需求。他们所有的心理不适都可以归因于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在生存与安全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孤独、恐惧、压抑、无所适从等不良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常常占据他们所有的思想而无法排遣。
(二)临终关怀
1、临终关怀的涵义 临终关怀,又叫临终照顾或安宁医疗,是对濒死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使其以最小的痛苦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这一概念来源于英语Hospice,原意指专门收容患不治之症的场所,英文释义为“Hospital for dying people”。也有国外专家将临终关怀表述为“end-of-life-care”。临终关怀的本质是对救治无望病人的照护,它不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为目的,而以提高病人的临终生命质量为宗旨;对临终病人主要采取生活照顾、心理疏导、姑息治疗等措施,着重于控制病人疼痛,缓解病人心理压力,消除病人及其家属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使临终病人活得尊严,死得安逸。
2、历史与现状
二、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
(一)临终关怀是医学人道主义的重要发展
(二)体现了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的统一
(三)是对医学中无伤原则和有利原则的尊重和实践
三、临终关怀的伦理原则
(一)不以延长生命为目的,而以减轻身心痛苦为宗旨
对于生命品质不可能复原的濒死病人而言,怎样做对他(她)最有利呢?在承认医学能力有限性的前提下,延长生命显然不再是重要的事情,而帮助病人征服肉体的折磨和心灵的痛苦成为当务之急。
(二)“社会沃母”原则
“社会沃母”( society womb)是北京松堂关怀医院通过近10年对8000多位临终患者的临床实践进行总结后提出来的。松堂关怀医院通过对8246例临终者的调查,证明衰老或各种晚期癌症、慢性疾病及意外事故造成的生命垂危而导致主要脏器衰竭、肢体致残,使部分或全部丧失自理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意识直至死亡的临终期是10个月。由此,松堂关怀医院指出,人生命的诞生必须在子宫经过10个月围产期的母体呵护,当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同样需要在社会子宫(society womb)内经过10个月围终期的社会关怀。
包括四大特征:榜样、对话、 实践和认可。
关怀理论是现代德育思想之一。
在当代价值观多元社会,如果试图在公立学校中进行道德教育,那么,一种合理的道德教育理论必须要有说服力地回答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教谁的道德”,“何人的价值”,即道德教育的合法性问题;二是帮助人们有效地面对价值观多元社会中的道德境遇,即道德教育的合理性问题。
关怀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关怀伦理学和多元智力理论。诺丁斯认为,每个人在各个时期都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接纳、尊重和认同,因此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都是人的基本需要,我们应该建立、维持和增强关怀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