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第1张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意为:天地之间如同一个旅店,可悲呵,人都将化为万古的尘埃。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拟古十二首》 。

原诗:

《拟古十二首其九》唐代:李白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

释义:

活的人是世间过客,死去者为归家的人。天地之间如同一个旅店,可悲呵,人都将化为万古的尘埃。月中白兔徒然捣药,扶桑神木已变成了薪柴。地下白骨寂寞无言,青松岂知冬去春来?思前想后更加叹息不己,功名富贵不值得珍爱。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这首诗是李白的晚期作品。诗中虽然流露出人生短暂因而要及时行乐、纵情享受的情绪。然而“万物兴歇皆自然(释义:其实万物的兴衰旨由自然)”,所谓“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释义:花草不对春风的爱抚表示感谢,落叶也不对秋风的凋残表示埋怨)”。

没有人的生命是长久的。但生命最美好的地方,不在于它的长久,而在于它的存在。蚊蝇的一生, 朝生暮死,想来是可悲的。但能在晨光熹微中出生,又在暮色苍茫中死去,想来也是幸福的。

没有人可以长久的停留于天地之中,天地相对于生命而言的确是逆旅。可生命已实现了它诞生来这个世上的价值,“同悲万古尘(释义:人都将化为万古的尘埃)”也许也是并不存在的罢。

诗人回顾自己一生,浮想联翩,感到宇宙间的一切都在倏忽变化,并没有什么永恒的荣华富贵。相对于那个年轻时代的李白,希望自己能“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释义:身死期待声名不灭,早题英名在麒麟阁上)”,现在的李白,其思想更加的丰富与成熟了。

——拟古十二首 

《生者世界》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rmeWiHzGQXUOk7dEZ6mw

pwd=t9j6 提取码:t9j6

简介:

体验这款游戏带来的乐趣,感受乐趣背后的阴谋。阴谋的大网,束缚住了多少人的生活?杀死了多少无辜的性命?又或是使多少人无敌于天下?屹立在这个世界的巅峰,是否就能无敌于那个世界?有时候,世界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美好。

//panbaiducom/s/1g-Y5Fg_qbcc5DxUgWAtuJQ

提取码:kgj8    

书名:聆听

作者:[美]罗德尼•史密斯

译者:思凡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1

页数:224

内容简介:

生命的消逝,是人类文明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谜,亦是我们一直奋力顽抗的恐惧。从事多年临终关怀工作的罗德尼却发现,那些身处死亡阴影的人们,往往比健康的人更能敏锐洞察生命的真谛。从这个视角出发,他记录下患者在弥留之际的心路历程,并引领读者进行内观省思,勇敢地直面死神、理解死亡。透过这一视角重新审视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生命中那些熙来攘往的迷失、纷扰和苦痛,将得到清晰的解答和温柔的抚慰。

作者简介:

罗德尼•史密斯(Rodney Smith)有过八年的修行生涯,师从缅甸著名禅修导师马哈希西亚多。1983年还俗后,罗德尼成为一名全职的临终关怀工作者。在超过十四年的时间里,他当过临终关怀社工、善终协调员、项目主管和执行董事。目前,罗德尼在全美各地举办临终关怀工作的研讨会和座谈会,并教授内观修行之法。

虚实相生,哀思无限——苏轼《江城子》赏析

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苏轼的《江城子》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主要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就是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以实带虚——一样情思,两面抒发。妻子王弗病故到苏轼作这首词时正好十年,然而岁月的流逝并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而“茫茫”前加一“两”字,意味着不仅传达了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同时也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诗人在十年里日夜思念杳无音讯的亡妻,而妻子又怎不日夜思念着同样音讯杳无的丈夫呢?生者和死者虽阴阳相隔,却一样情思,一样哀绪。词人以实带虚,既写自己长久郁结于心的悲叹,又将无知作有知写,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词人客居山东,亡妻之坟却在眉州,遥隔千里。两者之间,谁对谁也无法诉说各自的凄凉境况,这两句直承开首“两茫茫”句意,同样是将无知作有知写,概括了生者与死者两个方面,真是孤寂凄清到了极点。

虚中见实——想象铺写,现实观照。词人在极度思念之中忍不住假想了一个虚幻的境界:“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相逢而不相识,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熙宁四年(1071),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击而出外,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转徙外地,艰辛备尝。“尘满面,鬓如霜”看似想象,却蕴含了词人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同样“小轩窗,正梳妆”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过去生活的真实片断。往日不知有多少次,爱妻在小轩中临窗梳妆,诗人一旁端详,是多么赏心悦目啊!在此基础上再虚写“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纵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然而再次相见,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百感交集,却不知从哪里说起。真是无言胜过有言,四目相视,两心相印,万千思绪尽在“泪千行”里了。

实因虚果——现实梦境,情之所切。词人在上片写尽了相思之苦,下片才转入写梦。因“思”而成“梦”,自然成章。“思”是“梦”的基础,“梦”是“思”的幻化。恩爱夫妻,撤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十年忌辰,正是触动人心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心怀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止。如是乎有梦,真实而又自然。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再存在了。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境也令人感到无限的凄凉!结尾又从梦境落到现实上来。在“明月夜,短松岗”这个凄清幽独的环境中料想爱侣眷恋人世、难舍亲人,也该会是柔肠寸断吧?!这样实成虚之因,虚又强化了实,词人曲折复杂的思想感情,才得以自然、真实、深刻的表达出来。

总之,词人不管是虚拟还是实写,都情真意切,真实的表现了夫妻之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及生死相隔的悲凉之感,读后自然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322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