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和线描的区别

素描和线描的区别,第1张

1、塑造手段不同

线描——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线描是运用线的轻重、浓淡、粗细、虚实、长短等笔法表现物象的体积、形态、质感、量感、运动感的一种方法。特点简练、清晰,可刻画各种现象。

素描使用单一色彩表现明度变化的绘画。绘画工具而在画面载体上按照一定的绘制原则而有意塑造物体形态的美术活动。速写是素描的一种变式。素描水平是反映绘画者空间造型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2、表现效果不同

线描用单色线对物体进行勾画。

素描表现三大面、五大调的立体感。

扩展资料:

在中国绘画中,线描既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画种(白描),又是造型基本功的锻炼手段,还是工笔画设色之前的工序过程。线描不仅可以勾画静态的轮廓,还可以表现动态的韵律。用线和空白还可以谱写出一支支和谐流动的线的协奏曲。

中国历代画家对线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高超的创造,他们用千姿百态的线,抒发情感,描绘自然,使“线”在艺术作品中有独特的魅力。

线描也叫白描,即单纯的用线画画,在线描中线条可以有许多变化,如长短、粗细,曲直、疏密、轻重、刚柔和有韵律等。线描写生要注意把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表现正确,一般来讲,在画面中近处物体的基线应比远处物体的基线低。

为了更好地表现出线条的美感,我们在写生中不能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应该通过比较和感受进行有目的地取舍与提炼、加工。常用的线条有直线、弧线、曲线和折线。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绘画的骨骼;也是最节制、最需要理智来协助的艺术。初学绘画的人一定要先学素描,素描画得好的人,油画自然画得好。素描的起源,普遍都是以文艺复兴开始,事实上希腊的瓶绘、雕塑都有良好的素描基础。

初期的素描是视为绘画的底稿,例如作壁画先要有构想的草稿,然后有素描的底稿,同时也要有手、脸部分精密素描图。作壁画习惯上是不看模特儿写生的,完全要靠事先准备的习作素描和画家的记忆。近代素描,已脱离了原来的底稿和习作的地位,可以成为艺术品来欣赏。

画素描的态度不只培养描写力,同时也培养造型的能力,最后仅仅是素描也可视为作品来欣赏。相反的单看油画作品就可知道作者在素描上的造诣如何。因此,素描是绘画的基础,也是绘画的骨骼,是初学画的人无论如何要先认真学素描。

素描在严格的解释上,只有单色的黑与白,但如加上淡彩或颜色,仍可认作素描。君友会美术文献依素描的表现方法分成:

一、以描画材料来看可分成木炭素描、铅笔素描、炭精素描、钢笔素描、银笔素描、毛笔素描等。

二、以所画的题材可分成石膏像素描,风景素描,静物素描、人体素描、幻想素描。

三、依素描的目的又可分成作为构想的素描、用作画稿的素描、速写、作品、习作。

-线描

-素描

一、 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影响

1 对中国传统绘画生命意识的呼唤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中,中国古代文人以及艺术家都对宇宙生命以及人的生存境地寄予了热忱的关怀,他们对人和自然的理解主要是从“道”的角度上展开的。“道”本身在我国古代的思想中就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宇宙的根源,也是生命体的根源,因此人和自然都是从“道”中逐渐生长的。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互统一的生命体,人的活动也成为了宇宙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老子也曾经说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在《周易》中也涉及到相关的思想,如“万物皆禀天地之气而生”,这些思想观点都在印证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关系。在万物当中也包括了人和绘画的关系,绘画也是从“道”中生长的。老子曾经说道,道的最理想境界则是回归自然,所以提出过“道法自然”的思想意境,从中乐意得知。“自然”才是“道”最为依赖的生长之处,是人不能代替的对象。这里所说的“自然”,不是指客观的自然世界,而是指“道”生存和运动的根本内在性,是一种完全不会受到外界扰乱的一种纯净的状态,也是一种生命的本源意识,所以中国传统绘画家的创作过程中也会着重强调“道法自然”的思想境界,并努力的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原则。宗炳在著作《画山水序》中也站在了“媚道”的是视角来阐述了中国传统绘画与“道”之间存在的关系型,并把“道”和山水以及中国传统绘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积极地凸显出“道”的精神含义,进一步揭露出中国传统画的核心内涵,也就是“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这样就充分表明了中国传统绘画家把他们自身对人以及对自然生命的把握和艺术创作进行了完美的交融,并以此奠定了山水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深刻意义和特定地位。绘画家在描绘自然时,不是局限于把自然作为和自己相对的客体来进行展现,而是上升到把自我和自然达到的一个契合点来展现出艺术中的生命意识,这个契合点保证了人和自然是相通的。当人类从自然中得以生长,并获得了定性后,还是对自然保持了依赖性,人从自然中出来,最终的结果还是应回到自然中,所以说,自然就是人类生命的母亲,既是人们生命的本原,也是人类生命的最终归属、永恒的家园。自然美展现在血缘的意义上,集中体现在人和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这种血缘关系就如同是父亲和孩子之间,是发自内心中的本能情感,是一个生命体由内而外的和谐关系。

2 对中国传统绘画人本意识的反省

我们说道家的山水观是站在生命本源的视角来阐释人和自然相统一的关系,这其实是对人身上具有的自然本性的反思;而儒家的山水观则是以“天人合德”的哲学角度从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中挖掘人和自然相互统一的一个“度”,并进一步来反省社会的真实性。孔子也有说过“重在人道”,这里的“道”更多是站在政治的视角来阐述其中包含的伦理意义。但在儒家思想中也积极地提倡画即是道,这就集中说明了画能感知到人道意涵的。这一思想表现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则是在追求山水中存在的道德功能,孔子其实很早就已经意识到山水具有导化人的性情,并启迪生活的智慧,指导人们去感悟人生、领域生命的价值。孔子还在《论语·雍也》一书中说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从中就可以得知,智者何为仁者总是习惯去欣赏与自己的精神力量相一致的自然物体,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明,自然物象受到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因为人们身上的某一种品质与自然物体的结构是相同的,于是,“比德”观把自然和人的精神价值联系在一起,着重说明自然山水的美主要反映在自然山水本身具有的某些特性上,并在这些特性能与人的某种精神品质实现共鸣,旨在从自然山水的固有形态中找寻到一种人文性和精神美。从中可以得知,儒家的山水观点主要是把对山水的感悟作为一种人文的道德标准,同时还赋予自然物象以人文的标准来进行对比。人的思想情感寄托在山水之间,自然中的山水也具有了独立的人格精神,并说明了“山水寄于人”的人本意识。正因为此,绘画家在参照山水的过程中也会超脱自己的道德意识修养,只从自然客体中去寻求人本意识的反映,从某一角度来看是把人的生命意识防止到自然山水中,并从自然山水中来感知到人的生命力量和情感内涵。关照山水的本质意义在于在自然中安放人生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力度。郭熙在《林泉高致》一书中也认为,“君子”真正喜爱山水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当人和自然出来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不仅能陶冶性情,还能从自然的山水中真正的感受到人生中的乐趣和自由。而正是由于人和自然在本源上是相通的,所以自然中的山水才能与“君子”构建成为相互的审美对象。 二、 “天人合一”和“中和”思想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具有典型代表作用的思想意识,汇集了中古哲学思想的综合精神力量,它几乎渗透到中国古代的儒、道等思想派系中,从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完整体系以及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精神。“本文由收集整理天人合一”所诠释的思想主要通过整体性以及辩证性的方式来进行疏离和解释万物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性,并从人和自然在发生上肯定了一致性的视角全新的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注重强调人和自然是统一的,并能相互交融,并总结出其中的核心内涵,即“中和论”,在这样思想中包含了深刻的生态性和人文性,无论是对中国绘画美学思想,还是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天人合一”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强调人和自然是相通的,人是自然中的一个部分,人和自然能组成一个全新的生命系统;其二强调人处在自然的怀抱中,人的每一个行为都应遵循自然的规律,并应和自然保持统一的关系。而《周易》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根源处,并在这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太极化生”的思想观念,同时也特别指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观点。另外,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老子也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也明确指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等思想观点,这些观点的立场都是一致的,都是站在宇宙是生命本原的视角出发,从而进一步确定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的,同时都积极地提倡“天地人”是统一的和谐关系,这对中国以后的思想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中,通过借助人和自然是性相通的立场来进一步把握人与自然是有机一体的关系,并把“中和”思想作为是实现“道”以及使天下和谐的最有效的手段。在《礼记·中庸》中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实这里所说的“中和”就已经在诠释天地人统一的理想境界,这也成为君子修养内涵和道德思想过程中应达到的一个理想境界。这是因为在儒家的思想中认为,宇宙中的根本便是“德”,但这个“德”应体现在人的心性之中,正因为这种以“德”为先的思想把君子的修养和万物的孕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真正实现宇宙万物的和谐关系。“中和”之美就是通过有效的原则和方法来规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使其处在一个恰当的“度”之中,它最终的落脚点就是人,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应恰当地把握好人际关系和生命态度。

张金武

张金武1944年生于哈尔滨。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文史馆馆员,哈尔滨画院创作室主任。作品自成风格,并提出“戏剧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作品入选法国巴黎秋季沙龙美展,以及赴欧、美等国举办联展、个展。

中文名:张金武

别名:武子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哈尔滨

出生日期:1944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哈尔滨文艺学院

主要成就:作品入选法国巴黎秋季沙龙美展

代表作品:《大车店》《张金武画集》

人物概述

张金武,笔名:武子,河北省人,生于1944年。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文艺学院,后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哈尔滨画院创作室主任。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期间,入姚有多教授工作室学习。深得姚有多,李少文,卢沉,周思聪、史国良等诸位先生教诲。曾多年游历于西南、西北、华北、华中等地。取北地之恢弘,南方之灵秀,加之敦煌撼人心魄的艺术精神,致使作品渐成风格。

主要作品有《情深水甜》《大车店》《北满风雪》等。

奖项荣誉

七届全国美展铜奖

省美展金奖四次

省文艺大奖一次

全国级优秀做评奖五次

中国十大部委授予《中国红色经典百名人物画名家》称号

代表国家获奖作品入选九一年法国巴黎秋季沙龙美展

应邀参加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举行个展联展多次,诸作品被收藏

在省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举行个展联展多次。作品获黑龙江省政府文艺大奖美术金奖

业绩被省文化厅,省文联,省宣传部表彰嘉奖

省美术大展六次金奖(银奖以下略)

天鹅文艺大奖美术金奖

全国《讲话》美展优秀作品奖

全国第七届美展铜奖

全国第八届美展优秀作品奖

全国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美术大展,《全军》,《讲话》,《体育》等全国美术大展二十余次

著作出版

《张金武画集》

《中国线描》

《全国名家邀请展画集》

《中韩美术名家作品选集》等十余册

作品发表

《美术》

《中国画家》

《收藏》

《光明日报》

在全国、省、市报刊发表介绍近千幅

创作随想

戏剧与中国画

“大江东去浪千叠,

趁西风驾着这小舟一叶。

才离了九重龙凤阙,又来探千丈虎狼穴。

大丈夫心烈,

觑着这单刀会赛春社。

(白)这哪里是江水,

分明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借用了戏剧《单刀会》中红净赴会东吴,面对东逝的江水发出的感慨,以增加此文一点雄豪之气。

我喜欢戏剧,也曾把戏剧作为人生的“一种美好”、一种“学”去追求。

戏剧具备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几乎所有的艺术因素。“社会是大舞台、舞台是小社会”,戏剧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浓缩反映,是生活的高度提炼,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是东方美学观念的集中体现。用戏剧的这种独特的视觉语言看社会现实生活、看人生、看艺术就很特别。表现自己的一些绘画创作构想时,用这种观照方法和表现形式很得心应手,觉得更能贴近生活的本质。在形式上也可以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其空白处不着一字,可以极尽中国写意的长项。

我觉得戏剧现实主义是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怎样画?开始是画戏剧的再现,效果不大满意,觉得很多东西表现不出来,太受戏剧本身的束缚。后来有机会请教叶浅予先生。先生说:“戏就是戏,画就是画”这种偈语般的语言使我感悟很多,也可以解释为"生活就是生活,艺术就是艺术"。它不应该是简单的再现,而是用感受、理解过的生活体验加之戏剧语言的视角观察,把戏剧当成为自己思维目的表现深邃的那部分,让自己总是处于创作状态中。还要大量画默写,以锻炼自己捕捉生活感受以及驾驭有价值材料的能力。

多年来,我创作了不少的戏剧题材作品,现就一点创作得失与体会请教于学界同人。

《旧戏台》的创作,深感于国人劣根性中最伤神、耗时、费力、残忍、大伤民族元气的顽症就是“窝里斗”,这种民族的重伤口,从古至今,始终没有愈合,这是一个民族最可憎恶最应丢弃的东西

如何反映这个严酷的题材,形式选用戏剧+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模式、环境、人物、情节都需要到生活中去感受、去收集、去发掘。

在故宫的戏楼上,“导和怡泰”的匾额引起我很多的遐想。多年来,在这“平和安泰”的希望与粉饰中,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演了多少惨烈和多少民族争斗的悲剧。首先环境定了,就用这个雕龙画凤的戏楼,用“导和怡泰”这个很有特色的匾额,又在那三层戏楼上画满了多阶层无数的争斗着的人群。用突出的位置,画了有明显寓意的京剧《三岔口》,用一女执灯照亮整个黑暗

此画后来虽参加了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但我认为创作的初衷表现得并不充分,语言不够犀利,欲言又止的东西太多了。因此,作品的精神含量与强度及承载能力都大打折扣。这种创作模式的作品还有很多。

《钟馗与外甥》表现降魔大神钟馗培养小外甥不畏艰险、前赴后继、除恶务尽的愿望。画中象征着荣誉的披红花的神马,马下的八个奋力前行的鬼卒,并加进了纪念碑式浮雕的因素等,力图使表现力更丰富一些。

《雪夜钟馗图》表现得是英雄驱魔受阻的无奈,但仍具有一往无前的气概;

《霸王别姬》反映一种真正的情感与美失落的悲凉。

这一系列的戏剧现实主义中国画作品,区别于别人的就是加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成分,使作品有了一些自己的独特面目和表现语言。

在戏剧现实主义中国画创作中,现实主义较熟悉;而戏剧,很多则需要补课,这样对戏剧就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它的一些程式和方法现学现用,自然就和创作联系得较紧密。我感到从美学系统来看,我国的传统戏剧和国画是民族文化中相互最接近的,就连它们的教习方式都几乎一致,都是把临摹活动本身看做是一个有序的系统。在这种有序中再强调层次的丰富性。两者都重写意,都是似与不似之间去丰富、发展、升华。

戏剧中在教习表现张飞的剧目《芦花荡》时,一要学表现威猛粗豪的一面,还要补学极尽深宫哀怨、缠绵悱恻的一面。

作品赏析

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在于意境体验。

对于美的认知,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感观认知,眼耳鼻喉等直观的认知。中式美学是超出事物本身的,“意境”为中式美学的核心,出于对宇宙本体“道”的尊崇,中国人将美归之于道,又基于对道的艺术诠释,将美归之于道的形态——“意象”和其高级形态“境界”,美在道,亦即美在意境。

由中式美学引发出了一系列相关的中式美学词如:雅、逸、妙、空等等,皆是意境。中式美学空灵,比如一副中式的画作和一副西方画作一同展览,西式画作就直白易懂,写实、色彩绚烂;而中式则引人驻足细观,引人入境,观画悟道。由无至有,由有至无。

中国古人一直就有九雅之说:寻幽、酌酒、抚琴、莳花、焚香、品茗、听雨、赏雪、侯月。都为极其简单平凡的事情,却都涵盖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对美的追求及感受。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

1、远古时期

远古时期更趋向于崇拜自然,陶塑、陶器等多出现动物造型,艺术造型多符合对称、均衡等形式美法则,初具节奏和线条的韵律美。玉器的艺术是区别于其他文明的特色之一。

2、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是我国历史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具备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风格独特等特点。此外,商周时期,我国已经出现最早期的绘画:譬如长沙楚墓出土的帛画《龙凤仕女图》,以及战国时期的《御龙图》。

3、秦汉时期

秦汉时代的艺术品多用于墓葬,以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霍去病墓石刻为代表。而非墓葬品的艺术风格,则逐渐开始受到佛道等宗教和百家哲学影响。

4、两晋南北朝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代中,中原第一次被北方游牧民族大面积占领,分裂而动荡的局势,反而刺激了古代艺术的发展。美学标准逐渐诞生了。比较有名的有文学评价方面,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著的《昭明文选》。在《文选》中首次提到了诗文的评判标准,不应由道德观念所限制,而更应该遵照审美价值本身,正所谓“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5、隋唐时代

隋唐时期的开放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唐代,世界各国的商人和游客出现在长安的街头。大概是受到这种国际化的影响,唐代的审美更倾向于丰满的形体,穿着也较之前开放许多。

在绘画方面,除了一直存在的宗教绘画外,出现了宫廷绘画和文人绘画的划分。这种划分,也深远地影响到后世,两个派别一直为孰高孰低争论不休。

宫廷绘画,又称为院体画,是指中国古代皇室宫廷画家的绘画作品。这些画师专门为宫廷从事绘画创作,一般被称为“待诏”。他们是专业的画师,绘画风格多以工整细腻、细节繁复而写实逼真为主。代表人物有:阎立本、张萱、周昉(后两人更擅长仕女图)。

6、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的文人政治和理性思维的出现,使中国古代艺术又一次达到了高峰。在著名皇帝兼画家宋徽宗的领导下,宋朝的宫廷绘画达到鼎盛。

宋朝在建国之初建立了翰林图画院,然后集中了社会上的名西蜀南唐两地的画院画家。翰林图画院归内侍省管理,专门为宫廷及皇室贵族服务。画院通过考试录用或升迁人才,考试标准是:“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既要求状物绘形的严格和写实技巧又强调立意构思,多摘取诗句为题目。宋徽宗赵佶对皇家专门的画院即宣和画院的支持,使得院体画在北宋后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7、元代

虽然是一个非汉族统治的朝代,但中国艺术并没有如想象般消亡。虽然宫廷画比之两宋降至了历史低谷,但文人画却罕见地发扬光大。元代最著名的当属赵孟頫和“元四家”。赵孟頫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中可谓是承前启后的人物,虽然他以货真价实的“赵家人”身份出仕元朝多多少少给他背上了骂名,但他的画作是一种全新风格的开启。

8、明代

在著名画家和评论家董其昌的影响下,绘画艺术被分为了南北两宗。他将文人画尽数列入南宗,讲究顿悟。同时他认为,只有文人和士大夫可以将画家本人的道德观与画作对象的道德规范结合并体现出来。

9、清代

清代中国艺术受到西方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这主要表现在宫廷画家开始追捧西方的阴影技法和透视技巧,尝试将西洋画的风格和传统绘画结合。宫廷画家焦秉贞在西洋教会的指导下学习透视、景深等技术,开辟了全新的绘画风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097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