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遍存在的困惑和反映的问题
(一)、面对现代学生复杂的心理及多方面的心理需求,教师现有的心理学知识,难于适应教学的要求。
(二)、教师面对现在的考核机制、课时的紧张(每周二课时),教学内容的繁多,部分学生的顽皮,迫于压力,教师不敢大胆放手进行开放式教学。
(三)在社会、学校、尤其是学生对思品课还未得到充分重视的情况下,增加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进行一些探索
(一)、有效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新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特别是七年级思品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是直接与心理健康的内容相关,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要挖掘这一资源,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例如,在讲《学会学习》、《在分数的背后》的教学内容时,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克服考试焦,以适度紧张的心情精心备考,从容应考,考出理想的考试成绩。又如,在讲《成长的烦恼》、《情感世界》等内容时,教育学生面对青春期心理的变化和出现的种种烦恼,如何正确看待,并采取科学的态度,寻找适当的方法和途径,解决青春期出现的种种烦恼。面对初中生多彩的情绪和缤纷的情感。教育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调节、控制和培养自己积极的良好情绪,要重视情感的培养,培养自己丰富的、健康的、高尚的情感。
(二)、运用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在课堂上巧用典型案例,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重要性和道德情感教育。如列举:马加爵因心理不健康,导致人格扭曲,最后导致因泄愤报复行凶杀人的典型案例,教育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要从自卑心理中走岀来。又如列举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许多学生失去了亲人和朋友的实例,引导学生要认识到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它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和痛苦,也能磨砺人的意志成就事业,教育学生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摆脱困境,克服消极情绪,树立信心,战胜挫折,还要教育学生通过关注灾区,关爱灾区人民,来培养自己高尚的爱国情感。
(三)、合理运用课堂幽默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幽默在保持心理健康上有独特的功效,它可以放松紧张的心理,解除被压抑的情绪,减轻焦虑,陶冶学习情趣。老师通过讲幽默故事,打破课堂的沉闷,缓解紧张的情绪,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和启示。生活处处有幽默,如上课预备铃响了,有位同学还在午睡,老师可以说:“某某同学正在做帘幽梦,梦到花果山水帘洞去了”,同学们大笑,笑声活跃了全班同学的情绪,也惊醒了午睡者。合理的课堂幽默,犹如心灵的催化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摆脱困境,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谈笑风生、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
(四)、恰当运用暗示教学法和激励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运用暗示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是体态暗示,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眼神、表情、姿势、动作和距离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可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等作用。如每节课前,我自己尽力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面带微笑,用饱含激励的目光启意学生认真听课,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受到鼓舞,人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会随之高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它燃烧起来,以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效地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结合学科特点,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教会学生掌握心理调节艺术,自行消除心理障碍。在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和谐统一的合力的作用下,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是培养个体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培养个体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各种教育途径,各门学科教学的共同协作。而德育在个性心理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随着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深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形成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这是在思想品德课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下面,笔者就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触动学生心灵
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处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对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加以梳理,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中的《珍爱生命》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生命的精彩,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走近中学》一课,让学生们认识道怎么才能使我们新建立的班集体更加有凝聚力,同学之间怎么相处等等;《自强不息》一课,同学们能领略到自信者的风采和自卑给人带来哪些影响,从而在生活中超越自负、告别自卑,走向自信……再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中的亲子关系、同学友情、师生结伴同行、诚信等;九年级教材中的正确对待学习压力,笔者的责任等其中也不乏正确看待自己、锻炼心理品质、善于调节情绪、磨砺坚强意志、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塑造良好性格、陶冶高雅情趣、培养爱国情操、增强自律能力等与中学生心理密切相关的内容。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情境,加强学生心理体验
在课堂上,教师可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就当前学生关心的敏感问题、热点问题、疑点问题展开讨论。以《学习要独立思考》为例,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专题讨论:为什么学习应独立思考?学生通过思考,畅所欲言,最后对“学习为什么要独立思考”这一问题有了正确的理解:学习是劳动,并且应当是充满了思想的劳动。学习也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只有学会独立思考,才能学会知识,学会学习,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劳动,成为自己自愿地、热心地、专心致志的劳动。教师引进辩论这种学生很感兴趣的方式,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辩论既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辨别是非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学生喜欢的学科,通常就是他们学得好的学科。我在教学中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教学时,围绕教学目标,在学生充分明理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实际,设计一些正面的、反面的和似是而非、容易混淆的问题,让他们进行辨析,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培育健康心理的自觉性
如果根据内容要求,自编或让学生创编一些短剧,并让他们在课堂上即兴表演,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高年级学生中已经出现了与家长交流的障碍。在教学《孝敬父母》一课时,教师可采用心理短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理解父母,了解父母”为主题的心理教育活动。首先,分组以“父母的烦恼”为题进行讨论。接着,让学生选出典型的父母的烦恼,并以此为主题,设计情节,分配角色。然后,进行心理剧的演出,并评出“最理解父母表演奖”。通过心理剧的演出,不管是表演的同学,还是欣赏的同学,都加深了对方面的理解,对父母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验。再如,讲到“正当防卫”时,笔者先讲述一个案例:一个青年人回到家,突然见院子里,一个人手拿刀子,正向他父亲刺去,青年人拿起地下的扁担,冲过去当头把案犯当场打重伤。这青年人的行为是否正当防卫?笔者让学生先讨论后发言,大家认为是正当防卫,笔者又问为什么只打头,不打手,不打脚?这是正当防卫吗?让学生从书中找出理论根据,得出结果。
四、化解心理困扰,适时对学困生给予个别帮助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情绪、情感。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疲劳、紧张、懒散、分心、烦躁、厌倦等情绪,要善于因势利导地进行调适、疏导,并随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使学生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态,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对学习困难生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其改进作业方法,提高学习技能与自信心,以及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中学生物有青春期教育的知识点,但教学中一闪而过甚至忽略不教或让学生自己阅读的现象却不少,学生不能从正规的途径获取性知识和正确健康的性心理,不能正确抑制性的冲动,就容易发生问题,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发育特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战胜性冲动。破除学生在性问题上的神秘感,改变对性的无知与困惑,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性心理。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缺乏,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所以,思品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途径。现在社会的发展趋于多元化,人的发展也由单一型转为多样型,所以对中学生行心理健康教育难度是比较大。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贵在潜移默化,贵在“润物细无声”,它更多的时候是内隐的、暗示的、濡染的,所以很值得提倡。但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勇于探索,一定能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上新台阶。
中卫七小 曹学军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依据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特征有效的开展品德心理辅导,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塑造良好的道德行为。在整个小学阶段存在着一个品德发展的转折点。有关研究认为,大致在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表现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发展上有“质”的飞跃。因此,小学教师应认真研究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配合思想品德教育,做好学生的品德心理辅导。
(一)小学生说谎的心理辅导
儿童说谎是指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说假话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言语行为。一般说来,小学生说谎可分无意和有意两种类型。无意说谎是指说谎者事先没有什么筹划,也没有什么预期的目的,而是把幻想或错觉当成现实向人述说。例如:达尔文小时候从郊外拣来一块色彩斑斓的化石,他坚持说那是价值连城的宝石。小学生由于爱幻想,经常把想象中的或期望的事情当作真实的内容加以表述。这种情况不属于品德问题。
有意说谎是指说谎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特意编制谎言,以掩盖事实真相,由于其行为具有欺骗的性质,所以,常遭到别人的谴责。如长期如此,就会养成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及今后的成长,因此,教师应重视儿童的说谎行为,帮助儿童克服说谎行为,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二)小学生文明行为的辅导
文明行为是一个人的文化教养和精神状态,道德面貌的反映,小学阶段是形成文明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文明的行为有:不讲礼貌、不遵守纪律、打架骂人、破坏公物、不讲卫生等等。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首先,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是非观念模糊。例如:认为“哥们义气”就是友谊;其次,小学生还未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意志薄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考试作弊;第三,受不良习惯影响。例如:不讲卫生,随手扔垃圾。第四,性格任性,执拗,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如: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吵架,第五,家庭教育不正确。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是很稳定的,是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应注意对小学生文明行为的辅导。
(三)小学生责任感的辅导
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由于小学生本身认识能力的局限,以及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包办太多,,造成了小学生缺乏责任感的现象:做事常常丢三落四,老师或家长关照他做的事总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弄不清,只得打电话问同学;借了别人的东西忘记还;在家里不干家务;在学校不知道关心集体;犯了错误不敢承担等等。教师应有意识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四)小学生劳动习惯的辅导
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习惯的养成,是儿童今后成材的必要条件。然而,在实际的教育中,劳动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学校只重视智商,而忽视劳动技术教育。我国儿童平均每天劳动时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孩子。如果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劳动的机会,缺少最基本的劳动锻炼,当他将来独立生活时又怎么能适应呢?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劳动观念及劳动能力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第一,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参加劳动的积极性,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等。
第二,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要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第三,激发劳动的兴趣。
第四,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还要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许多家长对孩子有这样的教导:“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的什么事情都不用你做。”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孩子可以承担的劳动完全由家长来承担。家长在培养孩子劳动习惯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家务劳动是一切劳动的基础,是让孩子从中受益的劳动形式。在家庭里,要求儿童学会扫地擦地、洗碗,整理房间、洗小件衣服等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还要督促儿童在学校里经常参加各种劳动,与教师共同配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