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到一些同事抱怨,当初不该选择教师职业,因为苦,累,还有清贫。这就是典型的没有职业认同感 ,他们心中一定是痛苦的吧。
相反,也曾见到很多把教师职业当做事业甚至当做生命一般去爱的朋友,如此拥有职业认同感的老师,心中一定是幸福的!
今日读到山东特级教师王有鹏老师的文章,心生共鸣,部分摘录如下,以供日后再学习。
“职业认同感是指教师内心接受教师职业,对教师职业积极认知和正面评价,并且愿意长期从事教师职业的主观感受。职业认同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是教师职业幸福的重要源泉,也是干好教师职业的重要前提,还是影响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乃至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怎样应该深度培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呢?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深度激发教师的职业情感
职业情感,是指教师喜欢、亲近、热爱教师职业,对教师职业充满热情甚至激情,它是职业认同感的基础。教师的职业情感越强烈,职业认同感就会越强。深度培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需要从深度激发职业情感做起。
深度激发职业情感最主要的就是要求教师亲近学生。要增强职业情感,教师就要与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多交往。师生交往越多,越能赢得学生的好感、信赖,越能增进师生感情。现在的情况是,许多任课教师“例行公事”,到点上课,到点下课,按点上班,按点下班,根本就没有多少接触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交往的机会,也没有与学生交往的愿望,如此不亲近学生的结果是,师生关系淡漠,职业情感缺乏。学校应该为教师亲近学生提出要求,创造条件。例如,要求教师把与学生交往、交流、谈心,作为自己工作的内容之一和应该完成的任务之一,为教师提供师生交往的良好环境,为教师提出师生交往的时间等。
亲近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承担班主任工作。校长要告诉老师的:如果你当了一辈子教师却没有当过班主任,就相当于没有“亲学生”,你也就难以深刻体会师生真情。不当班主任,就会影响职业情感的增强,这应该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的班主任很难当,一些教师往往不愿当班主任。但是,凡是希望提高职业认同感、收获职业成就感、幸福感的教师,都应该积极地、主动地、愉快地、勇敢地承担班主任工作。
二、深度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念
职业信念,是教师坚信自己所追求的职业目标是正确的并且毫不动摇地为之奋斗、执着追求的观念、认识或看法。职业信念是教师重要的精神理念,是推动教师成长的巨大动力,是职业认同感的核心。要深度培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就要深度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念。
增强职业信念最主要的就是,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职业规划,给自己提出职业奋斗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学会分析自己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自己的特长、优势,或不足、短板,在此基础上制定三年、五年、十年的职业发展规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育计划:适合往名师方向发展的,促进其立志成为各级名师;适合往行政方向发展的,要重点培养,为学校准备优秀的管理人才,激发其成为名校长的愿望和动力。在职业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就会干劲倍增,不但职业信念会越来越坚定,而且职业认同感也会越来越强。
三、深度端正教师的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就是教师对待职业的观念、看法和态度,以及在职业行为方面所反应出来的行为倾向。正确的、积极的职业态度,会恰当评价教师职业,会正确看待教师地位,会正确对待教师工资待遇,会正确面对教师工作的苦辣酸甜,从而具有职业认同感。可见,职业态度是职业认同感的重要表现。一个有较高职业认同感的教师,肯定是职业态度端正的教师。
一个教师,职业态度如何,工作的积极性高低,完成教师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价值观念。学校要引导教师端正职业价值观,充分认识教师职业对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要意义,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对个人成就和幸福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教师职业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对家庭希望和幸福的重要意义,对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教师职业价值观越端正,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认识就越深刻,职业认同感也就越强。
四、深度提升教师的职业境界
职业境界是教师职业生活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职业境界标志着教师的职业修养水平和层次,体现着教师对职业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反映着教师对自身职业意义和价值的体会和感悟程度,也表现出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和存在方式。职业境界是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尺度”。职业境界越高,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就越深刻,把握就越到位,职业认同感也就越强。
有人把教师职业境界分为功利境界、道德境界、科学境界、生命境界等四个层次。这种划分是有道理的。功利境界表现为把教师职业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通过教师职业来养家糊口;道德境界表现为把教师职业作为事业,在良心和责任的驱使下认真工作,人们把达到这种境界的教师形象地称为“教书匠”;科学境界表现为积极研究教师职业,把教学工作作为学问来追求,人们把达到这种境界的教师形象地称为“教育专家”;生命境界表现为把教师职业像自己的生命一样对待,把教学过程看成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过程,把学生的生命健康看得比分数更重要,努力提升自身和学生的生命质量,人们把达到这种境界的教师形象地称为“教育家”。怎样引导教师达到职业境界的较高层次乃至最高层次呢?那就需要引导教师不懈奉献、奋斗和追求,为教师职业“燃烧自己,照亮学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自我生命融入教师职业,追求自我完善,提升人生品位。
五、深度培养教师的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是指教师喜欢、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对教师职业有兴致和趣味,甚至积极探索、心驰神往。洛克菲勒说过:“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职业兴趣能够增加教师工作的满意度,能够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职业兴趣是职业认同感的动力。在职业兴趣的推动下,教师会积极从事教师职业,从而有助于提高职业认同感。
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可见,增强职业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职业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也许,最初对教师职业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在长期的职业实践过程中,就会慢慢地培养出职业兴趣来。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教师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心中有爱。这种爱包括对自己的爱,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乃至对社会的爱。因为心中有爱,所以即使没有多少兴趣,也会坚持做下去,并且坚持做好。这样久而久之,职业兴趣就会增强起来。
第二,心中有情。所谓心中有情,是说教师要有激情。这种激情既包括对工作充满激情,也包括对生活充满激情。一个缺乏工作激情的教师,工作就提不起精神来,职业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一个缺乏生活激情的教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自然也就对职业没有什么兴趣。
第三,心中有责。所谓心中有责,是说教师心中要装着责任。这种责任包括教师要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正是这些责任,让教师不敢懈怠,不敢马虎,不敢草率,其结果肯定会取得良好的工作业绩。工作成绩有了,职业兴趣也同时增强了。
第四,心中有志。所谓心中有志,是说教师心中要有志向,有目标,有理想。正是因为心中有志,在工作中才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达目标决不罢休。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心中有志,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在成功的激励下,兴趣也就顺理成章地增强了。
六、深度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们完成活动质量和数量水平的个体心理特征。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教师职业的综合能力,它表现为教师完成教师职业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教师的职业能力越强,工作越出色,职业认同感也就越强。职业能力是职业认同感的根本,如果职业能力不足,什么教学工作都做不好,自然就不会有职业认同感。
引导教师深度提高职业能力,最主要的是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工作具有极大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的体现是以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为支撑的。如果教师缺乏教学研究能力,那么教学工作也就谈不上创造性。教学研究能力主要包括:
第一,研究教材的能力。要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实现三个转化:一是把教材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好教材。二是把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教学理论、教学改革的理论相联系,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教学方向。三是把教材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形成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教学要求,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研究学生的能力。包括研究学生的行为表现,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状况,研究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状况,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等。只有深入研究学生,才能有效教育和引导学生。
第三,研究课堂的能力。包括研究课堂的组织,研究课堂的结构模式,研究课堂文化,探究课堂的人际关系,研究课堂语言,研究课堂的方式方法,研究课堂的活动开展,研究课堂的问题设置,研究课堂的情境创设,研究课堂的训练与评价,等等。只有深入研究课堂,才能真正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能力。
总之,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提高,既是教师本人之福,也是学校之福,更是学生和家长之福!”
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民教师,自然学生是第一位的。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行为品德,作为一个老师,当然希望自己能够桃李满天下,自己教出来的学生将来能出人头地,能成为这个社会的积极方面的箭头人物那当然是最好了。你试想一下,假如你是老师,你会不会有这么一个梦想,有一天假如国家主席是你的学生,或者国内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你的学生等等,那你该是多么的荣耀啊,因为人家会说,你看,谁谁谁是那个很有名的谁的老师怎么怎么样的。即便是完全不会给你带累什么实质上的所得,但是你听了会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做为人,谁不追求成就感,玩游戏中追求胜利,工作中追求表现出色,生活中社交中追求更多人对你的欣赏,其实这都是追求一种成就感。那么老师也是人,他也有这样追求。
那么回归现实,很多老师的追求或许不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是国家***,而是希望自己班上的所谓差生能够知道怎么学习,哪怕不知道怎么学习,最起码能知道咋么做人,好将来不误入歧途。抑或者,他只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你身上,比如他欣赏你的聪明才智,内心里希望你能替他圆了清华或者北大之梦,或者其他的种种。但,作为一个老师,他的情感基本都是对于学生,对于教育事业的,而你们就是他的事业。老师不会荣华富贵,不会多么荣耀的光宗耀祖,那个职业决定了他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我不说什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是,他们确实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你们试想一下,带过的学生一年一年,一届一届,有的是三年换届,有的四年,六年。刚刚和一群新面孔熟识了,了解了,转眼间,或许一年或许三年或许六年,但对于他们来说,可能真的就恍如昨日,转眼间就要送你们走,是他看着你们慢慢成长,慢慢成熟。那么人生有几个这样的一年两年三年四年六年呢,有时候想想老师们这样带学生,真的换我我会害怕,为什么,因为那就好比为自己的生命在倒数计时,不是吗。可是他们依然坚守者自己的岗位,或许有些不称职的老师,或许与欧写你不喜欢的老师。但不可否认,只要他在三尺讲台,只要他是个正常人,他会不希望自己培育的花朵尽情的绽放吗?他会希望自己教出来的学生没出息,希望他们走向高墙之内吗?不,他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优秀,或许只是方法不对,但至少出发点是好的,他对你的期待是好的。这就是老师的情感。
个人愚见,望批评指正
其实最重要的是本人有对职业有一定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只是辅助提高。另外,伟人都是把自己的职业当做一种改变世界、为人类创造价值,以此类比,教师也应该在心理将自己的职业地位拔高,自己教的不是学生,是中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
教师必备的职业心态
教师的心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更关系到千家万户以及教育的发展。每一位有良知的教师,都应负责地调整好心态,做一个有良好心态的教师。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必备的职业心态,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那么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态呢我认为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几种心态:
一 要有流水心态。
天下至柔莫过于水,水能随遇而安,水能以弱胜强,自己流动,并能推动他物流动,水亦有滋润万物之恩德。作为教师当有流水心态,用自己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要象水那样,遇到阻碍要找寻前进的方向,在知识的世界遨游,在真理的世界探求,心怀感激之心,心怀敬畏之意,回馈社会,回馈教师的职业理想,面对利益纷争,要淡定,在评优晋职方面要看得开,想得透。要保持一颗朴实的平常心,冷静看待别人头上的光环,客观评价自己的工作,在事业上的兢兢业业终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的。
二要有阳光心态。
阳光带着温暖,阳光带来光明,阳光是人类亘古长存的巨大能量。阳光心态是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应该是阳光,用温暖去解冻尘封的冰,用光明去驱散弥漫的阴云,用阳光般的微笑感染学生的乐观,让自身的辐射带给学生情绪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用阳光般的热情热爱所从事的事业,没有阳光般的热情就没有自身发展的动力,就会陷入人生的苦闷与迷惘。用阳光般的心态面对学生,带给学生纯美的精神享受,帮助他们发现潜能、完善自我,享受人生并创造人生。
三要有松柏心态。
松柏是坚韧不拔的代名词。他们一年四季长青,不论风云雨雪,他们的根紧固大地,从不失去向上的渴望,从不消退自己的色彩。如果你有坚韧不拔的意志,相信你的理想会慢慢实现,不要把暂时的苦恼放在心上,压力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有时我们需要正确的运用它,没有困难就没有前进的动力,教师要面对许多压力,所以要学松柏,用坚强和毅力战胜工作中的困难。
四 要有小草心态。
小草无人赞美,小草并不高大,小草漫山遍野,小草一年一发。小草是那么安贫乐道,他们不因自己的矮小而消逝在广袤的原野,他们不因无人歌唱而忘记带给大地绿意浓浓,教师要像小草那样,承认自己,悦纳自己,并带给他人人生的启迪和向上的动力。不要因为工资少而打击自己,不要因职称低而费劲心机,不要因学生差而乱发脾气。
五要有大海心态。
大海具有宽广博大的胸怀,具有包容万物的慈悲,我们要象大海一样,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家人、同事和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倾听、学会关心,学会换位,不要让自卑和猜疑伤害你自己,不要与现实的不如意做心灵的对抗,用自己的真心和真情感动你身边的人,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为追求民主和独立坐了27年牢,出狱做了总统后,他以海一样的心胸包容了所有的人和事,他曾经说过一句让人心灵震颤的话:“如果我不从仇恨的记忆中走出来,那么无论我在哪里,其实还是在监狱中。”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内心和谐,拥有这种有益的、能够原谅对方的“钝感力”,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就能将许多不利的消极因素,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积极因素。
做一个有良好心态的教师吧!你会发现生活如此美丽,教育事业如此美丽!
拓展延续: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有哪些?
一、教师的心理特征
教师的心理特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长期扮演的各种不同的角色并随之逐渐形成的特有的心理品质。教师的职业特点、社会角色决定了教师应具备一系列特定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教师的认知能力、情感、意志和人格特征。
二、教师的角色心理
(一)教师角色的含义
教师角色,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二)教师角色的形成
教师角色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
(三)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四)教师的角色适应
1角色形象适应
2角色职责适应
3角色的自我人格适应
(五)教师角色冲突
1角色职能与角色期望的冲突
2社会角色定势与个体角色行为的冲突
3角色活动性质与角色活动成果的冲突
4角色的责任要求与个人事业成就的冲突
5角色职责与不同价值间的冲突
6群体组织特性与教师个人自我形象维护的冲突
7职业劳动价值与职业劳动报酬的冲突
(六)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
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
教师必备八大基本技能具体情况如下:
1、科学与思维表达:每一名教师都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思维清晰,并且教课发音准确和上课要生动有感染力。
2、书面表达:除了要具备强大的科学思维能力之外,还要有着很强的书面表达技能。
3、口头阅读能力:口头阅读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有的基本功,并且还要做到声情并茂,让每一位学生学习起来有兴趣。
4、科学提问: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互动的,因此教师还必须要具备科学提问的能力。
5、善于倾听能力:学生多数年纪比较小,还没有很好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真意。
6、讲授能力:讲授是课堂教学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要具备的能力。
7、良好的板书:板书是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必做的,也可以说是课堂的辅助手段,好的'板书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听课。
8、探究活动的组织:必须要具备开展一些活动和组织的能力,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必备八大基本技能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会的,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平时出色的完成授课任务,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盘点一下教师必备的几大职业素养:
1、职业道德素养
(1)爱国守法: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守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素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进要“专”,而且要“博”。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5)丰富的实践知识:基于教师个人的经验积累。
3、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巧妙结合。
(2)组织管理能力:要有确定合理目标和计划的能力;要有引导学生的能力。
(3)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要善于制定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材,以加强教学工作的预见性、有序性;善于组织课堂教学,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善于组织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是各方面相互配合,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学生活动的促进、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评价学习行为、教学后省思等。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表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能力;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调整自己的预定计划以适应变化的能力。
4、职业心理健康
(1)高尚的师德: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团结协作等内容。
(2)愉悦的情感:是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强大精神力量。
(3)良好的人际关系:认知方面表现为互相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情感方面表现为彼此融洽的各种状态,如喜爱或不喜爱、好感或厌恶、妒忌或同情,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行为方面表现在各种共同活动中是否协调一致,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结果。
(4)健康的人格
是在培养人、教育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成熟的、积极的心里素质。
除了上文提到的职业素养外,教师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要求,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欢迎大家积极讨论,看看在自己心中教师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要求。
;什么是情怀?
我想便是——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不以功利的得失为评判标准,不为世俗的评价而轻易动摇。你执着地追求,愿意为它付出和栖身一切,不在乎失去什么,得到什么。
为什么说教师才是最需要情怀的职业?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换了一个新的语文老师,同时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她很年轻,大专毕业就分到我们学校任教,我清楚的记得,那时候她告诉我们,她二十岁。
从那之后,她陪着我们走过了两年。那两年,是我人生里最开心的上学时光。
上课的时候,她总是一脸微笑,不区别对待任何学生。所以不管是成绩好的或是成绩差的,都会跟在她身后亲密地喊着“沈老师”;
下课的时候,我们喜欢成群结队回家,一路上边走边玩。而我们的沈老师,总是骑着自行车悄悄跟在我们身后,有时候我们玩疯了,她就赶紧出来喊“你们要注意安全,快回家!”话音刚落,我们便嬉笑着散开;
周末的时候,她会带我们去爬山,去小河边,去农村每一个风景好的地方。那两年,我们几乎每个周末都泡在她家门口,不是去蹭吃蹭喝,就是等着她带我们去玩。
她鼓励我写作文参加比赛,带着我参加了很多全国级和省级县级的比赛。我参加比赛写过的所有作文,全在她抽屉里工工整整地放着。当时的我只觉得,老师对我真好,却没细想哪里好。现在回忆起来,那种好,是亦师亦友的好,是一个老师发自内心地爱着她的学生,尊重她的学生,不以任何利益为目的。
反观现在的老师,有几人能做到如此?
不是说现在的老师都不爱自己的学生,而是很多教师“爱”的是自己喜欢的和喜欢自己的学生,“爱”的是成绩好家境好的学生。这种“爱”,会对其他孩子造成伤害,所以这不是真正的爱;还有一些教师喜欢高高在上、高谈阔论,不顾学生的实际感受,一副师道尊严之面孔,不能俯下身来与孩子们交流,这样的教育只能称之为说教,不就是真正的教育。
说到底,爱的教育过程应该是通过心灵之间相互碰撞所激发出来的情感互动的过程。
这几年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高速变迁,人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评价也与之前相差甚远。从前提到教师,总觉得这是一个神圣的代名词。在那个车马很慢的时代,很多教师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那时候,教师的职责是教书和育人。这几年,关于教师的丑闻频发,猥琐、敛财、暴力,这些不堪的字眼,都被现实血淋淋的例子证明是教书所为。虽然这些是极端的例子,但也大大降低了人们心中对教师的尊重。
而对越来越多的教师来说,教师只代表职业,职责便是教书。育人这个问题,不在他们的考虑范畴之内。但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这个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力仅次于家长,甚至会超过家长。在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的时期,老师的作用无可取代。所以,教师如果只是简单的将教科书的知识照本宣科,实在是远远不够的。
为什么教师的社会评价不断降低?
1应试教育成风,教师极少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缺少人文道德方面的评判标准;
3教育资源短缺,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教师这份职业需要的情怀,是发自内心地关爱每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学生;是不以收入衡量付出是否值得;是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依旧保持师者尊严;是不被浮躁的社会所腐蚀,保持本心。教师的情怀,不是为了自己的需要而执着,而是为了成就所有的学生而努力,这样的情怀需要无私与奉献的信仰所铸就。所以,真正的好老师,很艰辛,也很伟大。
我们希望教育的风气正直淳朴,我们也需要给教师更多的尊重与空间。希望所有老师都能被善待,也希望所有老师都能善待自己的学生。
每个行业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农民以获得丰收为幸福;工人以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为幸福;医生以医治好一位病人为幸福;作为教师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而我们的幸福是与别的行业不同的,而且别的行业人群是不可能体会到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对象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区别。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章句上》)许多人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劳动创造着民族和人类的未来”。教师职业也正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羡慕与尊敬。因此,教师职业被认为是一种幸福的职业。但我认为教师的幸福并不仅仅来自这些高尚的评价,而是来源于教师的真情感受、切身体会。今天我就从四个方面和大家谈谈教师如何感受职业幸福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四个方面是: 一、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幸福是一种美好感受,是一种积极心态,是一种快乐习惯,是一种价值追求。幸福感是一个人在物质、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或逐步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内心积极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超越的使命感。教师的幸福感指教师在教学中获得的专业满足感、成就感、快乐感和使命感。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始终有着崇高的地位。在中国,早在先秦时期荀子即将教师地位提高到与“天地君亲”相并列的高度,要求统治者“贵师而重傅”。其后中国人也一直认为教师“有父之亲,有君之尊”。在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中也存在着同样的对于教师的尊重。报纸上曾经报道说,以色列人认为,在发生大火或其他灾难时如果只能带走一样东西,这件东西不是珠宝,而是书本;如果只能救一个人,这个人不是自己的亲人,而只能是自己的老师。可以这样说,以色列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屹立于世界,以色列人之所以能够在思想、科学、商业等事业中令世界刮目相看,秘密即在他们对教育与教师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君子素其位而行,作为教师能把自己定位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能做好自己的本分是一种幸福。“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立志为过往的圣贤人继承他们学问,这就是一种幸福!唐代大诗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说作为一名教师,要传给学生正确的做人之道,能解学生的疑惑,这才是真正的教师。这又是一种幸福!君子安心在道,乐天知命,不管什么事业,能知足守分,故能随遇而安,无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都能悠然自得,幸福随处可得! 二、我们的教师为什么丧失了职业幸福感 十一五期间,新教育实验的主题语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对新教育实验的宗旨或者说目标的准确概括。这也表明,新教育实验着眼于人(包括教师与学生,特别是教师),着眼于人的“教育生活”。因此,新教育实验要改变的是师生的行走方式与精神状态,而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与精神状态,必定首先认定许多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可能是不幸福的、割裂的。 为什么说许多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可能是不幸福的?这种不幸福的根源在哪里? 这种不幸福的根源可能在于制度的压迫。在这里使用制度这个词是中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哪种社会制度下,制度与自由永远都是对立的。这种制度不仅仅包含政治制度,也包括课程制度等等。在中国语境下,这种制度很容易发生异化变形,从而对教师构成伤害。比如各种不合理的考评制度特别是教师评价机制。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这种对教师的异化越来越严重。这种不幸福的根源可能来自于学生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会发现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校园暴力层出不穷,恋爱现象严重,迷恋网络、厌学普遍化,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很难再依靠传统的权威去维持必要的纪律。――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说学生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了。教育的市场化倾向日渐明显,家长与学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发言权,也让许多老师难于应付。这种不幸福的根源可能来自于教育改革。近年来,各种教育改革你方唱罢我登场,教材再也不是数十年不变的老面孔了,特别是推行新课程以来,教育领域中的巨大变化让许多老师难以适应,理论话语与实践话语缺乏融合使得专家与教师彼此不信任,也加剧了教师的焦虑。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寻求幸福感与安全感,教师很容易拒绝变化,变得平庸。因此,许多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是以重复性为特征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种状态下生活的教师,很容易形成犬儒主义态度。什么是犬儒主义态度呢?犬儒主义是个外来词,中文里本来没有现成的对应词汇,通常将它理解为讥诮嘲讽,愤世嫉俗,玩世不恭。把愤世嫉俗、行为乖张的人格行为称作“犬儒”源于古希腊。把“犬儒”奉为信仰并坚持一定的主张,持有一定的理想,实践一种生活方式则成了一种“主义”。这种态度至少表现为: 一.怨言满腹。其实,抱怨是改变现状的第一步,因为不满现实,我们往往才着手改变它。但是,当一个老师只停留在抱怨阶段而不采取任何措施时,抱怨的意义就变了。在这种时候,抱怨中既有真实的不满,也有掩饰自己的作用。在抱怨领导、抱怨制度甚至抱怨同事的同时,他很可能也是在转移自己的无奈与无助。当我们把一切归咎于领导、归咎于制度时,我们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开脱,规避自己对于现状的责任。(也有才华横溢者怨言满腹,这里只列举其中的一种情形) 二.妒贤嫉能。对于平庸的教师而言,优秀教师的存在永远对自己是一种威胁。因此,他们可能会结成同盟,嘲讽、打击优秀教师以维持自己的地位与安全感。 三.拒绝变化。新课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教师素质。新课程在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但新课程最大的阻力或许仍然是来自于一线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既不满现状,同时又拒绝变化,因为任何变化都会带来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带来不安全感。虽然现在的安全感是虚幻的,但是也会本能地维系。因此,他们对于新课程会采取一种破坏性的批判,还不是建设性的批评。 这种教师往往墨守成规,无所作为甚至丧失人格。他们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思维,不能适应新的情境,教育教学生活日益教条化,这种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庸俗化,也是教育改革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而这种生活态度所带来的幸福感既是虚幻的,也是低层次的。或者说,教师的教育与生活是割裂的。 而对于新教育而言,“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绝对不是只进行局部的改革,更不是强加于教育生活之上的任务。“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首先是对以重复性为特征的日常教育生活的批判,在批判的基础上,试图以行动为切入点来重建教师的教育生活或者说职业生活。而这种重建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将来,它首先着眼于现在,着眼于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不仅仅意味着课堂的改变,教育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教师职业态度与生活态度的根本变化。也就是说,我们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教育,甚至是我们的人生。 当然,以上的概括和论述还不尽准确和严密,但他的确说到了一些教师丧失幸福感的原因。“满腹怨言”使我们的教师成天生活在哀叹之中,而这种哀叹一点都不能改变现实,反而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以,我们经常对老师们说“如果你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有两种办法可以选择—要么改变职业,要么改变职业心态!”“妒贤嫉能”可能是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但的确也有一些教师出于对学科成绩评比竞争,而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进而嫉妒比自己做的好的教师这可能也会增加自己的烦恼和不安全感。“拒绝变化”可能是教师幸福感丧失的根本原因。教师的幸福感是由于厌倦感的滋生,而厌倦感的滋生,主要源于两点:远离学生,拒绝变化。远离学生,不是指在物理距离上远离学生,而是指教师和学生的心灵距离拉大。本来我们面前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但因为感情的隔膜,学生在我们眼前成了物,成了分数,成了试卷,成了学习和考试的机器!“目中无人”的教育,怎么可能会有幸福感?厌倦感焉能不油然而生?拒绝变化,指的是一切都喜欢按经验办事,总希望以不变应万变,或者说总希望学生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学生,学生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愿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变化的教师,面对前所未有的教育难题,很容易束手无策。也有些教师很有责任心,工作踏实,勤勤恳恳,但观念陈旧,方法过时,缺乏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繁重的工作任务使他们无暇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因此,面对变化不断的教育对象,他们感到困惑:“哎!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蛮办法不行”,如此一来,不厌倦教师工作才怪! 三、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源于何处 我认为,教师的幸福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己。 1、享受职业。一个人只有以享受的心境对待职业,才可能获得职业幸福。享受职业本身就是坚守职业。举个例子:为了提炼出镭,居里夫妇倾注居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着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一八九八年到一九○二年四年时间里,废寝忘食,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人们在敬佩居里夫妇的时候,往往用坚忍不拔、牺牲精神、呕心沥血等词语来赞美他们。其实,我认为这种赞美并没有理解科学家的情怀。照世俗的眼光看,他们的确做出了一种牺牲,但这种牺牲在居里夫妇那里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是一种陶醉!只有把职业当做享受的人,才可能心甘情愿地废寝忘食,坚持不懈。那是一种享受职业的痴迷状态呀!回过头说我们的教师,如果我们能够以享受职业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工作,把职业事业和生活融为一体的人一定是幸福的。 2、赢得尊严。有句话经常被教育人说:“不要把教育当作谋生的职业,而要当作事业。”我认为这话不对。不当作谋生的职业,教师吃什么?靠自己的劳动谋生,这是很光荣的并不可耻,只是,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再高一些,就不要仅仅把教育当作谋生的饭碗,而应该作为事业来追求。因为作为人,特别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我们当然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还应该有一种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那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那就是自身的光荣感。这就是我说的“赢得尊严”。一个教师得到家长和学生的信赖是一种尊严,所带班级获得优秀班级他也觉得有尊严,他的学生获得优异的成绩他也觉得有尊严,他发表文章了或者出版专著了更是觉得有尊严。这种尊严就是幸福的来源之一。 3、学生爱戴。学生爱戴这是教师最大的幸福,这种幸福超过了任何来自领导的表扬和奖励,而要获得学生的衷心爱戴就必须寻找一切机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学生当中。不但在行动上和他们交往,而且在情感上和他们交融。不断被孩子感染和感动,你就会有幸福感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人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欢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理,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时刻不忘记自己是孩子的老师,必然和孩子心心相印,而且每天都会生活在被童心感动的情怀中,生活在感动中就是一种幸福。 4、同行敬佩。这说的是校内人际关系要和谐。教师之间因为种种评比竞赛,容易暗中较劲,甚至互相诋毁,教师一定要胸怀豁达开阔,不要斤斤计较。同行之间要相互欣赏,相互敬佩。只有生活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我们才会幸福。 5、家庭幸福。教师的确要比其他行业的人牺牲更多的本来属于自己的家庭生活时间,所谓“七上八下”(指早晨七点上班晚上八点回家),因此,我们的家人承担了更多的家务,这实际上也是在为我们做出贡献。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取得家人的理解,同时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多照顾家庭,另外在节假日应该多陪陪家人,只有工作快乐,家庭也和谐,这样的幸福才是完整的。 6、衣食无忧。刚才我们说教师工作也是我们谋生的饭碗,这并不可耻。我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我们是要把教师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但从事这项工作的底线,还是保证生活的基本质量。当然,追求物质生活是无止境的,如果仅仅是追求物质享受,我们永远都不会满足,因而永远都不会幸福。但是,如果连其码的生活条件都不能保证,恐怕再高尚的人也感觉不到幸福。所以,我竭力主张提高教师的待遇。因为衣食无忧的确是教师幸福的来源之一。 7、超越自己。一个人每天做同一件事,肯定会厌倦的。同样,一个教师每天做相同的工作也会厌倦的。能不能追求做最新的自己,也就是说不要重复自己,要超越自己,在超越中提升自己,我们会获得成就感,进而感到幸福。让我们的每一个工作日都充满创造的乐趣。每学年要提出一个新的目标,这个目标对我们来说也就是新的课题。 四、教师如何获得职业幸福感 1、在课堂教学中寻找 ——享受课堂 ——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的焦虑和烦恼。 ——以享受的态度对待教学,心灵就会充满着明媚的阳光,回响着和谐的音乐,体验着诗意的灵感;以享受的眼光走进课堂,就会真心地热爱每一个孩子,就会把每一节课精彩地演绎,就会感觉自己的生命在闪光…… ——每一堂课都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 ——课堂是我生命生活的一部分!对自己负责,上好每一堂课。 ——一个中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语文老师教得好,他就会做文学梦;历史老师教得好,他就会对历史感兴趣。很多第一志愿报历史系的大学生,都说在中学碰到了非常好的历史老师。 ——我想要说的是: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愿意以此与所有的教师共勉。 2、在师生交往中寻找 ——感谢学生 ——商家总是感谢客户,因为客户给他们带来利润;演员总是感谢观众,因为观众给他们带来掌声;作家总是感谢读者,因为读者给他们带来销量…… ——老师最要感谢是谁?是学生!正是学生给了你痛苦,也正是学生给了你幸福!学生给你更多的是痛苦还是幸福,主要不是取决于学生,而主要是取决于你自己! ——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因为我们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往往会感受到自己也在亲历着成长成才; ——学生的质疑会带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学生质朴与真诚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感受到:我们在为学生辛勤耕耘的同时,收获的快乐也如期而来。 ——沟通的效果决定于对方的回应;不要总是“归责于外”,而是遇事先反思自己! ——当孩子很亢奋的时候,你能否用富含感染力的言语,让他归于平静;当孩子沉闷的时候,你能否用有趣的话语或活动,让他兴奋起来;当孩子不愿意学习时,你能否用充满激励的言行,唤起他的向往,让他获得一种动力,这些就是为人师的魅力和幸福。 ——笑着做教师:不会笑的教师学生是不会喜欢的。教师发自内心的微笑,正是在传递他内心拥有的教师这一职业所独具的人性感召力,这种感召力透过教师智慧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爱、重视、指导、暗示、欣赏和接纳。 ——蹲着看学生:与学生的目光平视,意味着教师应拥有宽容、信任、理解、等待的情怀;意味着童心的回归,包容与善待孩子的问题。孩子就是孩子,每一个成长中的问题都是孩子发展的机会。要帮助学生学会乐于帮助别人与主动求得别人的帮助的策略。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商场里卖玩具的柜台边,有位年轻的妈妈领着女儿在选购。突然,小女还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这位妈妈很奇怪,面对这么多琳琅满目的玩具为什么哭鼻子呢?当妈妈蹲下身字安慰孩子时,这才发现:从孩子的视角看,看到的竟全是来往顾客的腿,而那些新奇的玩具,她根本就看不到。 这位妈妈从自己的视角观察孩子,觉得孩子的表现不可理解,好在她终于蹲下了身子,才明白了一切。由此可见,从成人的视角往往无法准确地解读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会“蹲下来”解读孩子。 如:“蹲下来”和学生一起生活。有学生总喜欢踩草坪,有学生总喜欢搞恶作剧,有学生总喜欢追逐打闹,有学生总喜欢放学不进家门泡网吧……这样的一些屡教不改的“顽固派”,说教、训斥、请家长……有用吗?教育一个学生好难!为什么不“蹲下来”呢?“蹲”到学生中间,和他们聊聊、玩玩,开展一些游戏,增强我们的亲和力,然后再开展“咨询”活动,解读透了,最后对症下药。当我们团结了“顽固派”,当我们触动了他们的心灵,触发了他们对生活的情感,培养了他新的兴趣爱好,我想一切问题会因育人思想的转变而迎刃而解。 ·“蹲下来”解读教育学生是一种教育理念的革新,它需要教育工作者以一种全心的视野和思想去施行。“蹲下来”用学生的视野看学生,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有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 3、在学习反思中寻找 ——学会反思 ——在学习中成长,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今天你不生活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用学习重新塑造自己,每天淘汰你自己。 ——在教学中反思,对自己平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是一条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最理想的途径,也可以使我们从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教师,必然是一个读书的教师。新教育实验希望教师对于日常教育生活始终保持一种反思的态度,这种反思是通过包括阅读、写作和教学在内的行动来完成的。当一个教师在采取教学行为的时候,他往往是受某种内在的对教育的理解的支配,也就是说,每个教师都会拥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与解释,这种理解与解释往往是未经检验的,带有偏见的。而反思,则是指与书籍、与同事、与专家、与自我保持对话关系,从而洞察与反省自己的理解与解释,不断地修正,教学行为因此会不断地调整。只有这样,教师工作才会具有创造性,才会不断地超越自我,专业化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才会真正地体会到一个教师的职业愉悦,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当教师自己无力促成这种反思的时候,则可能会依靠外在的启蒙与介入,而外在力量(比如专家或政府推行的教育改革等)的介入往往会对教师原有的日常教育生活构成冲击,使教师陷入到恐惧或者说焦虑状态,甚至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因此,作为这种不安全感的反弹,有的教师可能会倾向于抱怨,拒绝改变以缓解焦虑,获取虚幻的安全感。 但是不断地接受这种有益介入的老师,则可能促成正确的反思,进而改变自己的敉育教学方式,从而获得真正的专业化发展,也获得真正的安全感。 ——在动力下提升。动力也有能力持续不断地吸收人类思想和知识的精华。他们的读书与“赶考”、“评职称”无关,更多的是出于自己内在的需要。 ——在阅读中超越。他们的阅读视野远远超出“教参”,因为他们需要不断拓展精神的空间,让自己不仅成为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更成为有人格尊严、独立思想、丰富情感、科学精神、人文关怀的大写的“人”。这样的人,幸福的支撑点非常强大。 ——在快乐中创造。各行各业的“优秀者”、“能手”、“骨干”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对所干的工作有乐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工作的极大的热情干出来的,教育更是如此。一旦一个老师到了仅仅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的时候,那他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 4、在日常生活中寻找 ——善待生活 ——每当看到我们的同行病倒在讲台上,英年早逝而被树立为学校榜样的消息,心里就特别地不是滋味儿。 ——每当听到有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比喻老师,心头就涌上一种酸楚的感觉。 ——事业诚可贵,健康价更高。身体是1,其他的都是0,没有1,再多的 0 也还是 0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你热爱你的职业,那么,请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懂得休闲,张弛有度。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会、喝茶、旅游。 ——幸福的教师都是一样的,不幸福的教师却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着你的幸福(让它尽量多一点儿),痛苦着你的痛苦(让它尽量少一点儿)! ——作为教师,你的幸福,决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靠你去寻找、创造的;如果你指望别人奖赏、施舍,那么,你永远与幸福无缘! 书上说,快乐是一种消费性的心理状态,身体的快感,心里的快乐,消耗过了,满足了,也就消失了。可是一种有目的事业,在一个一个目的达到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创造成果,得到的是幸福。幸福感是持久的,深刻的心理感受,不仅看到结果的时候是快乐的,就是想到这个过程,就是在进行着这种工作,在经历着这个过程的时候也是幸福的。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的工作,也是我们的生活主题,其中有付出之乐,也有获得之乐,有助人之乐,也有创造之乐。工作是繁重的、琐碎的,是辛苦的。但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孩子的纯洁可爱,可以体味孩子的创造和快乐,可以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的,我们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让我们以此共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