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略有退步,太贪心,全程高速,想表达的太多,东西太满,缺乏留白空间,特效太多,节目有点破碎,转场也不太好,有点杂乱。但依然能力压其他各大卫视。有一种“我的下限,依然是你们达不到的上限”的感觉。但是不能这么搞下去了,有点飘,要踏踏实实,回归初心,有压轴有爆款才能维持影响力。作为河南人,我很珍惜家乡卫视打造出的这个来之不易的文化品牌,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态度,扎根河南做好传统文化宣传,戒浮躁,戒膨胀。不要居功自傲,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格,继续砥砺前进。
资本退潮后,真正的传统文化开始浮出海面虽然智能电视的销量不断创新高,但很多人很久不看电视了,打开电视都是各种流量明星。动辄数以亿级片酬的明星们,抠图、面瘫、念数字台词,虽然我们经常提四个自信,但文化自信方面,一直被一些浮夸的流量掩盖了真实的那一面。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也是资本精心包装的各种唱歌类的选秀,你说它不算文化吧,勉强也算,你说这是文化吧,和传统的中国文化还差那么点事。当流量资本退去后,河南台这种真正有文化的节目制作者终于迎来了春天,让更多的人打开电视机,去看一看和现代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期待更多的河南台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希望更长一点水调歌头,海上生明月这种都可以来。舞蹈都满意。说说陈军的节目,板胡等等,我河南农村的,小时候家里还有板胡,那是很幼小时的记忆,村里农闲的时候村民晚上自发聚在一起吹拉弹唱,还有一家女儿在市里读了幼师专业,我那么小的时候第一次见到手风琴表演。每年过节打铜器的。就一下子让我想起来这些,觉得以前的精神娱乐生活还是很丰富的。不像现在都是打游戏。
有人说这次中秋奇妙游给人一种少了主菜的感觉难道不是因为高质量节目太多,所以不能选出一个鹤立鸡群的节目才会给人这种没有主菜的感觉吗?就好像去饭店吃饭,以前钱不够,只能点一个鸡这个硬菜,剩下的是小菜,主菜有一个,所以大家都知道这个是硬菜。现在是富裕了,到饭店点菜,点了鸡鸭鱼肉,这些硬菜都有,还有小菜,难道就因为硬菜多了,所以现在的鸡没有以前的鸡好吃了吗?还是说跟鸡齐名的鸭、鱼、肉都有,所以这些就都不算硬菜了?这是什么道理?刚刚才能吃上这样的菜的好日子才过几天啊,就开始作了是吧!
《一转成双》,最是转身那一刹那的感动。从2013年1月5日播出至今,节目调解了数百对夫妻的矛盾,拯救了超过一半嘉宾的婚姻。常言道: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就是在告诫我们婚姻的弥足珍贵。
《一转成双》存在的意义,对于已经走进婚姻的人来说,是对于现状的思考和对于岁月静好的珍惜。而对于尚未踏入婚姻的年轻男女来说,更多的是对于未来如何经营好一段婚姻的借鉴。
凡是看过《一转成双》的观众都不难发现,那些在演播室争得面红耳赤,口口声声叫嚣着要离婚的事件背后其实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矛盾。可一旦夫妻双方互不相让,没有一个人肯做出让步,那么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随时会出现。曾经在节目中看过这样一对夫妻,在婚前协议里丈夫曾经答应妻子,如果将来生了孩子,那么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随后他们第一个女儿按照约定随了父姓,可是小儿子出生的那一刻,一切都变了味。当妻子一方办理完一切手续后,丈夫方却开始反悔。尤其是婆婆,死活不同意孙子随了媳妇的姓,认为自己对不起老祖宗,没有尽到延续香火的责任。而丈夫也完全忘了当初的约定,以一副理所应当的强硬态度直指妻子极其家人无理取闹。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的,一对原本恩爱的小夫妻闹到了要离婚的地步。只因为一个姓氏的问题,两个人不顾尚在襁褓之中的小儿子和刚刚六岁的女儿的将来,执意要离婚。
虽然最后在《一转成双》几位软硬兼施的劝说下,妻子选择转身与丈夫和好。但在和好的那一刻,妻子却仍在流泪,认为自己对不起父母。有时候我时常在想,那些在节目中已经原谅了彼此的夫妻,在离开节目后他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可是这些,我们无从知晓。《一转成双》能做到的,也仅于此。节目组能给予当事人的只有理性的分析和建议,而真正的生活仍旧是要靠自己走下去的。
有人说《一转成双》中的那些矛盾都极其的狗血,甚至负能量满满,不具现实的参考意义。而那些家长里短的事情,谁又有那个闲心愿意去管别人的家事。我只想说,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阳光下,都过得太幸福了。那些不曾曝露在人前的阴暗面,不是我们接触不到就不存在。节目中那些被你无比嫌弃的狗血故事也许就存在在离我们不远的生活中,存在在我们曾熟悉的家庭里。《一转成双》的初衷虽然是挽救婚姻,捍卫爱情。可是我认为其更深刻的意义在于教会你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幸福。
希望看过《一转成双》的男男女女们,不管成婚了也好,抑或是正在热恋,记得珍惜彼此。爱情也好,婚姻也罢,从来都是需要小心呵护的。
《斯文江南》是一档文化综艺节目,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江南文化更是独领风骚,这档节目尽显江南人的气质,带领大家解读江南文墨客的经典古籍,让大家都能领略到江南文化。这档节目很好看,他带领我们充分解读经典作品,让我们感受到文学之美,这是一档意义深远的节目,通过演艺名家将说,将经典的故事以走读的形式讲给全国民众听,这真的是一档很有意义的节目。
一,这档节目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呢?它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演读,它主要是通过文化爱好者,以演播的形式表达出来,主要是通过演播者的声音将经典文学作品解读解读给观众听,这样观众就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人物故事,而且在讲说的过程中会搭配相应的音乐和舞蹈,这样更贴合实景教学,这种是沉浸式的体验更能引得观众共鸣。第二,围谈,在演说之后文学爱好者会,会解读经典历史事件,赏析经典文学作品,以个人的情感表达,让更多人认识到经典文学作品的价值,充分展现江南文化的美,能够让观众领略到原汁原味的经典江南文化。
二,《斯文江南》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这档节目给人一种清新感,当你观看这档节目时,能够充分感受到江南文化的美,江南的山水,江南的人,美得令人难忘,这档节目展现了细腻的审美观,不仅能够感受到自然景观之美,而且也令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为观众学习经典作品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为什么《斯文江南》越来越受人喜爱?《斯文江南》属于文化类科普节目,这类节目能够让人感受到江南文人墨客的言行举止,能够带领观众品读不一样的经典,通过朗读古人经典作品,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心境,这档节目中的嘉宾黄晓丹老师和鲍国安老师对作品的点评非常到位,提高我们的审美感,这档节目真的值得一看。
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凸显,使得以文化为主打内容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受欢迎。诗词类节目作为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以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主体内容,一方面,在一定意义上它坚持“中国制造”的原则,十分的接地气,它更符合我们的情感认知,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综艺节目。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下受众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们的中国文化,强调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国人产生更多的文化共鸣,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类综艺节目越来越多,但节目模式化、同质化也在消耗着观众的兴趣。文化类综艺要想创新突围,不仅需要在形式上适应大众口味,满足不同文化层次观众的审美需求,更要在节目素材挖掘上下功夫。近两年掀起的文化类节目热潮,改变了现象级节目的驱动形式。以往的现象级节目往往诞生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争夺收视率、获得更多的收视人群进而挖掘更大的广告潜力是曾经以“好声音”、“跑男”为代表的“现象级综艺”得以发扬光大的内在驱动力,可称之为市场驱动。而当下文化类节目则是政策驱动,在“命题作文”的形式下,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节目创新的养分,进而改变综艺节目领域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的现状。“现象级综艺”不再以单个节目的形式出现,而是共同构成了一个“现象级节目集群”。虽然在这场潮流中也有诸如《朗读者》《国家宝藏》这样的领头羊,但总得来说,没有什么节目能够一枝独秀或是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综艺节目领域的文化转向依赖众多文化类节目的密集问世,而非单一节目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