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答:
陶艺的制作方法有5种,分别是泥条盘筑成型法、手捏(雕塑)成型法、泥板成型法、印模(印坯)成型法、拉坯成型法、泥浆铸件成型法。
制作方法:
1、泥条盘筑成型法
①取一块过量的泥料,用双手天然捏紧、转变,使其成圆棒状。
②将圆泥棒横放在任务台上,用手指平均地搓动,边滚边搓,左右手指走动,从粗到细 ·天然、平缓地搓泥条,依据需求搓成粗细一致、大小平均的泥条。
③将泥条放在转盘上做一底部,然后将泥条边转边接边压紧,边转变转盘,顺次加高,最终做成本人需求的造型。
④每添加了一层需求表里压平、压密、压匀以免枯燥时开裂。
⑤可用泥拍、手拍和手拉转变调整造型,可用保存泥条盘筑的原始手迹结果。
2、手捏(雕塑)成型法
手捏、雕塑成型法是制作陶艺最原始、最根本、最简略的办法之一,也是初学陶艺者体验泥性一泥的厚薄、软硬、干湿水平最根本的演习,可以不必东西,光用手捏,有较大的自在度,只需求用手把泥团捏成你本人想要造型的外形即可,这也是最陈旧的制陶办法之一。还可用雕塑刀等东西做成雕像,在泥半干时将雕像挖空。
3、泥板成型法
泥板成型就是将泥块经过人工或压泥机滚压成泥板,然后用这些泥板来进行塑造。滚泥板时,应把泥块放在两块布中心进行,从泥块的中间向周围分散(转变布块),留意泥的厚度,要契合所做陶艺作品的需求。制作时要应用泥的柔嫩性,可以像用布一样成型,而应用泥板的坚固特点时又可把它当成木板一样来成型。泥板成型使用局限很广,从平面到立体,都可以进行造型转变,可应用泥板湿软时进行弯曲、卷合,制作成天然、美好的造型,也可应用泥板半干时制作挺直的器物。
4、印模(印坯)成型法
印模(印坯)成型法是应用石膏模具来进行成型的一种办法。自古以来。此法就普遍地运用在陶瓷出产中,普遍我们运用的是石膏模具,母模可以用石膏或陶泥制作成型,然后依据造型翻成若干块模具,待模具枯燥后,即可印制坯体,印模成型。印模时要用力平均,压紧,才干把造型完好的印制出来对造型复杂的作品,要分模印制,然后再组成,在接口处要用泥浆粘接好,坯体脱模后有残损的要修补,多余的要刮失落。这种办法可以多量量地复制产物,在陶瓷出产中带来良多便当,依据小我需求可在模具上制作出分歧的肌理和其他装饰结果。
5、拉坯成型法
拉坯是应用扭转的力气共同双手的举措,再拉坯机大将泥团拉成各类外形的成型办法。也是陶瓷制作中一种经常见的和传统的成型办法。但技能性十分强,要求很高,有些师傅一辈子从事拉坯任务。这种办法需求花很长的工夫才敢把握,坯体可以先从简略的碗、杯、盘开端,纯熟后再拉瓶、罐等复杂的造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把握拉坯技能,非得下苦功夫不成。
6、泥浆铸件成型法
泥浆铸件成型法在日用陶瓷批量出产中使用普遍,也是陶艺成型的技法之一。先用泥或石膏做母模翻成石膏模(分块),石膏模留有注浆口,模具枯燥后,把配制好的泥浆注入石膏模内,跟着石膏模的吸水速度,实时注满泥浆,当石膏模吸浆到达必然厚度时,将模内多余的泥浆倒出,控干待泥坯离开模壁后,再从石膏模内掏出坯体即可,别的还要坚持(把握)必然的干湿度进行保湿,以便进行下一步修坯、粘接、装饰等。
陶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的守猎、野蛮状态走向文明和定居的生活;陶瓷的发展史,是人类进化的文明史,它影响着整个人类科学、文化艺术的进程。
陶瓷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同时也伴随着人类审美水准的提高;科技中有艺术、艺术中有科技。
陶瓷的产生,首先考虑的是满足人类自身实用功能的需要,同时在实用的基础上,通过造型和装饰又寄托着原始的朴素美,继而脱离实用功能,从纯精神的情感的需要为出发点,另僻一条纯艺术的道路。
陶艺发展的开初,本属民间艺术,它根植民间的土壤,来自民间,用于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曾有着壮观的发展和规模,中国陶瓷曾征服了海内外的人心、民心,震憾了海内外的帝王将相。
中国皇帝在景德镇曾多次设立御窑厂,为陶瓷的发展、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越到后期,由于统治者审美水准的低下,又要附庸风雅的虚荣心态,形成了一条繁琐、堆砌、做作、空虚的宫庭艺术格式,因此就有官窑民窑之分。
民间陶艺,尽管经历着各朝的风风雨雨,它仍显示了不平凡的生命力,如今在现代审美趣味的趋使下,在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世界性潮流中,更倍受重视的顽强的发展起来。
一、民间陶艺的特征:民间陶艺就地取材、就地制作、土生土长、地方特性、地方习俗很浓的一种群众性创造。
民间陶艺有结合实用的,也有纯欣赏性的。
民间陶艺从造型到装饰,既没有重大的历史题材,也没有现实中的重大内容,它往往反映着人们淳朴的、善良的、理想的、吉祥的愿望,流露着纯真的乡土感情和对人生、大自然的深刻涓涓思念;形式大方、朴素、不加修饰、不求形似、只求意到;用笔弄刀,运用自如,活泼、粗犷、洒脱、自然天成;形象处理,高度简炼、概括、夸张、稚拙之美、妙趣横生、耐人寻味;要说现代抽象艺术的发源地在哪里?我看 就数民间陶艺了,因为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彩陶纹样就是抽象的典型。
民间陶艺的选材,往往不求高品格,只求价廉物美,因材施艺,化腐朽为神奇。
对于艺术创造来说,材质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加工细致,纯度很高的材质,固然有它用武之地,而粗加工,纯度较底的材质,更能体现粗犷,朴素,原始的材质本身的美,因为这种材质一经火焰烧成后,化学反映复杂表面肌里效果丰富。
从而使纯真的感情,自由的艺术风格,得到更好的体现。
景德镇的民间青花坯胎,就是采用含铁质较高的下脚料,使用单纯一种青料彩绘,有料有笔,层次分明,在单纯中见真情,从素雅中见含蓄。
再加上使用白里泛青的石灰石釉,一次高温烧成,画面呈现青白相映,晶莹透彻,“娇翠欲滴”,互为渗透,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手艺是民间陶艺的重要特征,只有纯熟的手工技术,手感、才更具人情味,才更能随机应变的体现心灵的感受,才能产生千变万化的笔迹刀痕的艺术效果,才能更加直接的显示人的智慧和创造性。
火焰是陶艺最具特征,最受制约的一关,所以陶艺也可说是火的艺术,任何不经火的考验,就谈不上是陶艺了。
火是可怕的,但人为的控制它,又能造福于人类,造就着千变万化,神奇莫测的釉彩。
钧瓷无双,靠的便是火焰的变化和气氛的控制。
制约看起来是坏事,也是好事。
人们不可能超越制约的一面,但只要能在制约的范围内去充分发挥其特殊作用,这才是陶艺的真正语汇。
民间陶艺便是最能适应的体现火焰的作用了。
民间陶艺,从立意、选料、造型、制作、装饰、火焰的运用,都是有机的完整的结合,既是科学的,又是艺术的,处理得当,才能产生和谐的,自然天成之美。
二、景德镇民间陶艺的现状 a、现代工业的冲击 自从五十年代初期,将无数个体的,作坊的生产方式,改造成全民的大规模的、号称十大瓷厂(最大的五千人左右)之后,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工艺流程,也不遗余力随之改造,曾显赫几个世纪,为中华民族为之夺魁的几十座传统柴窑被倒焰煤窑所代替(至今仅保留二座柴窑“,随后手工淘泥,手工拉坯,修坯,手工绘制民间日用瓷,都用机械精制原料,机械压坯修坯,用花纸贴花,用橡皮印花所代替,几乎凡是用手工的工序,都进行了改造,因为手工被认为是“落后的”;同时将景德镇传统的多品种单件艺术瓷、小配套的日用瓷、釉色以白里泛青为主体的产品结构改造成以高白泥釉、大配套的日用瓷为主体的产品结构。
于是产量扩大了,数量提高了,然而原料单纯了,温度一致了,装饰规范化了,质量降低了,原有的手工淘泥、拉坯、修坯,民间青花几乎都不见了;更可怕的是这种技艺被淘汰了。
景德镇的优势和固有特色几乎被消亡了。
B、宫廷艺术的冲击 景德镇自从有了御窑厂的建立,宫廷艺术就开始产生。
这些专为皇宫营造的瓷器,民间不得使用。
宫廷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不惜工本,从原料的选择、加工、造型、制作之精工,画工之细微,烧炼之讲究,都是优选最佳;另一方面,画工由原来的自由选择题材内容,自成画风,到完全听从督陶官的指挥、宫廷意趣和画风所左右,于是由自由、泼辣的画风转到工整、呆板,以致到繁琐、堆砌的宫廷艺术画风;同时们误认为,宫廷主张的、喜欢的东西一定是好的。
于是这种画风一直延续至今,越来越繁琐,越来越刻板。
更令人痛心的是,如今的许多海外华人却误认为这是中国传统陶艺的代表;外贸人员也以画工的多少和画面的繁简来定价格了。
C,文人艺术的冲击 民间陶艺与文人艺术,有它共同的东西,也有它不同的东西,民间陶艺讲究直观、单纯、明快、夸张、趣味;文人艺术更讲究意境、含蓄、诗画、金石相配。
在装饰方法上,民间陶艺,当它装饰一个主体的器皿时,它往往考虑的是全局,是面面可观,是与器皿的高度结合;诗书画不同时装饰在一个可视画面上,图章或年号是写在器皿的底款上。
这样更能使人感到它们是一个完美的立体的整体。
文人画则不是这样,而是将一个立体的器皿当成平面来装饰,诗书画、印章,同时在一个可视画面呈现,其它的几个面也许就毫无价值。
这样的画面往往呈孤立的,有强加于器皿之感。
至于民间陶艺那种,自由、洗染、奔放的潇洒风格更是没有。
但是文人画的社会基础雄厚,格调高雅,书卷气浓,一旦将其搬到陶瓷装饰上来,也就很快占有了重要的席位。
纵观这些因素,都对民间陶艺的生存、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的冲击。
现在我们要呼吁、要用现代观念来保护和发展手工民间陶艺,要适当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其更具现代人审美心理的现代民间陶艺。
三、现代陶艺 现代陶艺是现代文人用现代的审美观念,采用可塑性很强的土质,直接手工成型或用一定的科学手段辅助成型,经火焰烧成后形成一种硬性的、永不变质的一种陶艺。
陶艺有原作陶艺,有产业陶艺。
产业陶艺是指通过模具或机械的手段能大量或批量生产同一造型或画面的陶艺产品。
目前这类产品在国内有所发展,有一定的市场,因为可以价廉物美。
原作陶艺系指直接用陶土、瓷土手工成型、加工、烧成或烧成后再行加工多次烧成的单件作品。
现代原作陶艺,既不是宫廷艺术、文人艺术,也不是现代工业设计。
它是用现代艺术观念来表现一种纯精神和情感的、个性化很强的纯手工原作陶艺;它可以说是民间陶艺的延续的发展,是现代艺术和民间艺术的综合体现;它重新恢复自由、奔放、纯朴、天趣的艺术风格;它重新肯定手工的价值;它放宽了对材质的运用范围和对泥土本质的探求;它不拘一格的追求更多的表现手法;更重视火焰的神秘作用和偶发性的肌理效果。
它是民间陶艺之光,是回归意识的 反映,是二十世纪现代审美的体现。
也可说是寻找失落了的民间陶艺的质朴情感和语言以补充、丰富和 现代陶艺的新语汇。
现代陶艺的出现,是国际性的普遍现象;是工业化、机械化产品大量泛滥后,失去人情味,而追求回归自然,日常生活归真的情感需要。
这说明科学上的规范化,代替不了艺术上的多样化,复制品代替不了原作,机械也永远代替不了手艺。
现代陶艺是交叉的综合性的学科,科学中有技艺,技艺中有科技,科技需要艺术,艺术需要科技,科技为陶艺的发展开僻了前景,陶艺的发展又体现了科技。
陶艺的构思、构想、设计必须通过科技得以实现。
对现代陶艺的创造,适当的采用科技成果是可取的,滥用科技成果是可悲的。
陶艺的制作和装饰过程,不能立即看到最终效果,往往处于朦胧状态,只有通过火焰,才能最后显现真面目,因此要求陶艺家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既要有科学的头脑,又要有艺术的细胞;既要能熟练的驾驶材质 、制作过程、烧成温度的选择的控制,又要有现代的造型能力,只有在基本上掌握这二方面的知识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发挥材质、工艺流程、烧成的特殊作用,现代陶艺这一特殊的个性语言才能得到发挥。
四、中国现代陶艺家的处境 中国的陶艺家基本上都是在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的工厂、研究机关、学术里进行创作,其主要创作任务是为生产服务;其主要考虑的是适应市场,适应生产规程,适应大量的推广,要陶低成本。
他们不可能用过多的主观意识强加于生产,强加于市场,当然这是主要的,但长此以往,陶艺家也就很难发挥自我的创作性和个性。
中国现代的原作陶艺,还处在萌芽状态,还难于很快扩展。
其主要原因是国内没有市场,没有市场的主要原因:一是作品尚欠成熟,还不够对路;二是经济水平还远不到能购买原作的程度;三是多数文化层次未能达到能接受的水准。
目前有些陶瓷产区的原作陶艺有所发展,主要是销往国外,那些没有打开国外渠道的就难于扩展了。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陶艺家几乎都没有自己的起码制作、烧成设备,只好求助于大型工厂的大型设备。
这些工厂一般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多属大批量,有自己特定的规范化的工艺程序,它不可能适应不同陶艺的追求。
其结果是陶艺家的追求,只适应现成的工艺流程,而不是工艺流程适应原作陶艺的需要。
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的陶艺家,多数懂得造型的,不懂得工艺、泥料、制作,烧成是怎么一回事大都不知道;懂得工艺的又不懂得造型艺术,甚至连一点美感修养 、美与丑、高雅与庸俗都分不清。
当然这里牵涉到一个如何培养陶艺家的问题,是科学和艺术的分家,还是科学和艺术溶为一体? 综上所述,无疑都影响着民间陶艺、现代原作陶艺的提高与扩展。
追问
概括,亲,简短的!!!谢谢
追答陶艺的特点:就地取材、就地制作、土生土长、地方特性、地方习俗很浓的一种群众性创造。
从造型到装饰,既没有重大的历史题材,也没有现实中的重大内容,它往往反映着人们淳朴的、善良的、理想的、吉祥的愿望,流露着纯真的乡土感情和对人生、大自然的深刻涓涓思念;形式大方、朴素、不加修饰、不求形似、只求意到;用笔弄刀,运用自如,活泼、粗犷、洒脱、自然天成;形象处理,高度简炼、概括、夸张、稚拙之美、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中国传统的陶艺,是非常具有东方艺术的特征的,而这样的艺术表现,并非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而是在历史的发展中,经过无数陶艺匠人的创造力,再不断锤炼而来,代表了民族特性,也蕴藏了民族情感。而陶艺的传承,也是中华艺术、思想、情感的传承。
陶艺的意义是什么
陶艺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从广泛意义上来讲,陶艺中国传统古老文化和现代艺术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但是从历史的发展上来说,是陶瓷艺术的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经过长了漫长的演变和文化积淀,其中包括了绘画、雕刻、设计等艺术的传承。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西方现在艺术传入我国并对陶艺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陶艺也一度成为了陶瓷艺术节的新时尚风标,同时也代表了中方和文化文化之间碰撞。
陶瓷艺术在我国的发源十分久远,且在世界历史上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一般来说,因为陶瓷艺术的传承年代久远,各种技艺也逐渐出现和精通,同时不同的民族文化、环境等也影响了瓷器的发展,现在陶艺主要分为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两大部分,都各具特色。
陶艺感悟人生的句子具体如下:
1、泥巴在岁月里摔打,终于被你凝成陶的模样。陶,摆在那里,向每个路人诉说和你的故事。
2、岁月在走,时间在流,和你的相遇却凝固在了那一瞬间。
3、当生命归于泥土,是你,将冰冷的我重生,给予我生命的色彩与激情。本来平凡,却因你而不同。
4、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5、 融合历史精髓,展现陶艺品质。
6、陶情无限,艺往情深。艺无止境,陶就尚品。
7、千雕万琢显妖娆,烈火焚身方成陶。
8、始于土,成于火,瓷比玉,宁碎不折;公生明,廉生威,正必德,宁折不弯。
9、瓷的品质:明如镜、白如玉。受污不侵其洁;经火不变开形;入土千年不朽不锈。
10、陶艺如人生,人生如柴烧,一件好的柴烧器皿是一个陶艺人对生活情感的寄托也是对生活理解的一种态度。
11、新石器之美,润林居陶瓷。
12、美创晶致生活,陶品精彩享乐。
13、瓷时瓷刻,陶醉生活。陶艺天下,瓷惠万家。
14、泥土在炉火高温中中羽化自己,只为熔炼变成陶瓷让人们另眼相看。
15、那些瓷器精湛的装饰纹样让人想起波斯地毯。那真是一些璀璨的珍宝,仿佛一开箱,就会把整个大厅照亮一样。
生活艺术化与艺术化生活,字相近而意不同,反映着当代的社会追求,以及人们对生活美的感知和创造,笔者通过对当代生活文化语境的理解,在生活艺术化的构建中寻求一种极为普遍的观察方式,以介入生活的陶瓷器皿为对象,阐述生活艺术化与当代生活陶艺的关系。针对当代生活陶艺的审美内涵,引申出一系列的思考,通过对生活艺术化的剖析,使我们对生活陶艺与艺术的生活方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生活世界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领域,没有任何一个人不是存在于其中,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离开它而存在。同时,它又是一个最富有活力的世界,它集合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所有需要,它展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同时也显示着人类生活中最感性的文化形式。从根本上说,生活陶艺的创造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就是一种走向生活世界的物质化艺术行为。在当代社会,生活艺术化与艺术化生活构建着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作为创造美的生活陶瓷艺术同时也引领着一种新的审美风尚。
一、 融入生活是当代生活陶艺赖以发展的前提
形式、结构、和谐和功能是人们常常用以谈论某种产品的主导性概念,也是生活陶艺作为一种创造性产品的重要物质性和形式性特征。很明显,仅仅从这些客体形式来讨论,有着相当的局限性,它应该有更广泛和多维的语境。而这个语境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来说,就是人类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生活世界。离开了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空间,生活陶艺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生活陶艺是为生活而作,无论它有何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世界各方面的物质性和文化性的需要,任何一个生活用具都是一段历史的浓缩。作为一种物质化的艺术,显然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它以物质性的器具这种感性的方式直接切入人们的生活世界中,与使用者的包括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在内的整个生存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整个生活存在,人们总是根据自己对日常生活的看法和态度来选择生活使用品。
二、实用性与个性化审美构建生活陶艺的重要内涵
人们制造物品,都是带着具体的实用目的,所谓“物以致用”“物尽其用”,如果离开了具体的用途,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正如人们为了解决吃喝的需要才有了碗。但事情决不是仅此而已。不然,在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陶器时代,人们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证,何必要花费精力在陶器上进行装饰。“虽然陶器的发明源于生活的需要,但到目前为止,考古还未发现纯粹为应用而无审美追求的陶器。”可见,除了实用,还有审美的需要。如图1为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我们知道,盆属于陶器中的饮食器,但原始先民们在接近盆口的内壁,绘三组舞蹈纹饰带,每组五人,皆腰系兽皮,并肩携手,欢快起舞。画面再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生动景象,体现了早期先民无拘无束的精神心态和生活方式。作为造型艺术之一的陶瓷艺术也具有双重性质:既有物质产品的实用性,又具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方面的审美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它是在对物质材料进行艺术加工之后产生的工艺与美术互相制约的融合物。生活陶艺的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制作一种具有使用价值的功能性产品的活动。被制作的物品理应具有功能价值和形式价值,应当把其功能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
我们知道,生活陶艺是为人的生活和生存服务的,倘若它连最基本的使用功能都不具备,那它就根本不能被人的世界所接受。在实用行为中,物质功利的需求作为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需求,具有远比耳目之娱的审美需求更实际、迫切得多的意义。所以不难理解,对于一个饥饿者来说,当他面临“得珠者不能得粟,得粟者不能得珠”的选择时,他理所当然的会毫不犹豫的做出“吾取粟耳”的决断。但是只要主客观条件许可,人们决不会“谨此则止”地满足于实用价值。而总是企求实用、审美二者的兼取并收。“一件实用品的生产并不是局限在实用的范围内,而总是纳入到一定的文化体系之中并在其影响下行成的,因此它的审美价值就不仅是功能完美的展现,而且也是社会审美理想的展现。”同为瓷器,宋瓷的清雅、清瓷的艳丽,是不同时代的实用-审美需求使然;哥窑的开片、钧瓷的窑变,是不同地域的实用-审美使然;官窑的豪华,民窑的简朴,是不同阶层的实用-审美的需求使然。如此看来,当代生活陶艺的发展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又有了新的含义,那就是个性审美风尚的使然。它的灵活多变、个性的张扬正好与当今人们求新求奇的消费现状相吻合。但有一点必须看到,由于现代社会的历史发展,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科学技术的产生与运用,种种现代观念的迅猛增长,使人类的感受性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它的实用性及审美性合一,但面对着未来的发展,它正逐渐走上与实用分离的道路,以纯粹的观赏形态,步入当代生活。实际上,从手工生活陶艺中提炼出美的元素与现代工业品的设计相结合,生产出与以往大工业机械制品所不同的符合现代审美的日用生活陶瓷制品,正是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去弥补过去机械化生产所顾及不上的空白,为当代生活陶艺的多元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能性。
三、 艺术化生活更加促进了生活陶艺艺术化的发展
无论是工业文明还是后现代文明,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的生活空间越来越朝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艺术形式和美感结构不再是一种远离生活世界和对抗生活世界的精神象征和想象王国。谁都知道生活最基本的就是生存,当生存问题解决以后,人们就要追求美好的生活以及更适合自己个性的生活方式。艺术化的生活无疑是人类最为理想的、一种自由的、艺术的更为符合人本性的生活。作为人类的一种理想,其追求可以说从人类文明诞生时就已经开始萌生了,它的标志是在造物中对美的追求与物化,这通过产品和造物得以体现。艺术化的生活是美的生活,同时又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美统一的生活。不仅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物质产品和环境都是美的和艺术化的,还要求具有物质产品的精神美以及使用者、生活者作为主体所必须的超越物质之美的自由的、艺术化的精神追求。19世纪美国思想家梭罗就曾用自己的生存与事件说明艺术化生活重要的是精神世界之善与美。在当代社会和文化条件下,一方面,艺术越来越取得了生活化的形式,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日益消解,极大地促进了生活世界的艺术化倾向;另一方面,人们对于生活世界的艺术化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希望生活世界的物质性实用产品具有更丰富的艺术和审美内涵。因此,生活陶艺的创造性活动应更好地利用艺术所具有的精神价值以及艺术所具有的反思判断力以创造出更艺术化的作品,让艺术融于生活。
四、 生活陶艺设计引导了生活艺术化的趋势
我们正处于一个注重设计的年代,生活陶艺的创作是否需要设计,回答是肯定的,不容置否的。生活在新文化语境下的每个人,也都无一不时地处于设计状态中。生活陶艺的设计正是通过把艺术与人的生活世界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文明的现实世界,开创了人类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新的生存空间和文化空间。它虽然是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但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设计的物化形式。尽管它强调个性的张扬,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毫无章法地随心所欲。恰恰相反,从构思、成型到烧成以及到销售、售后等各方面均没有脱离设计的范畴。一件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包含了许多巧妙的设计思维。良好的设计能解决许多问题,能够提升和美化人们的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而低劣的设计会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在陶艺的创作过程中,其设计既可能是有意识的从事,也可能是无意识的进行,个人采取的某个行为也许就构成了一种新的生活设计。还有可能的是,他本来是想这样设计偏偏导致了别样的结果。无怪乎,在一套作品中找寻到多个灵感,也不足为奇。只不过,“相比之下设计成分多的作品其理性、严谨、装饰的成分多,作品的内敛倾向和共性的范围相对也广泛一些。反之则表现随意,浪漫的成分多,作品的外张性和个性的范围也相对更大一些。”所谓设计的艺术化和艺术化的设计,就是一种赋予人类的生活世界中的物质形式以审美特征的设计,是一种真正依靠美的规律来塑造世界的物化形式的艺术。要求我们的设计活动赋予我们的生活世界一种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引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朝着更为艺术化的方向发展。我们不仅可以从文学艺术这样的纯粹审美文化产品中得到艺术的感受和体验,而且也能从饱含设计的作品中感受和体验到一种艺术化和审美化的东西。如图2为江南秀的作品,作者以质朴的蓝印花布为装饰,透露着浓郁的江南气息,把物质性实用产品的创造与非物质性的文化活动联系起来。因此,生活陶艺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实践行为更加促使了生活世界的艺术化。当然,它设计思维的产生无疑还有赖于陶艺家对生活世界客观存在的认识,有赖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和生活经历中认识和把握客体对象,由此才能创造出更为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性产品。
结语
物质化的生活带给我们一个丰富的世界,然而物化的美的却是每个时代人们为之不懈的追求。生活的审美不仅仅是艺术人士的专爱,它以各种媒介的方式融入到生活当中,为人们熟知被人们接受,生活陶艺只是其中的媒介之一而已。
生活的艺术化发展为生活陶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人们又可通过艺术来审视生活,促进两者艺术化的进程。“生命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过程,当现代人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这一过程时,现代生活便和现代艺术融为一体,显示出现代生命的新光辉。”
注释:
[1]吕金泉 生活陶艺之我见 中国陶瓷工业 2002年
[2]李建盛 当代设计的艺术文化学阐释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2年
[3]丁亚平 艺术文化学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年
[4]许江 人文艺术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2年
[5]李建盛 当代设计的艺术文化学阐释 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2年
[6]罗筠筠 审美应用学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
[7]白明 世界现代陶艺概览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1999年
[8]张道一 工艺美术研究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1988年
[9]方李莉 新工艺文化论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年
詹伟:景德镇陶瓷学院湘湖校区设计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唐宏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