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歌的社会影响

游击队歌的社会影响,第1张

新中国建立以后,《游击队歌》一直在全军中广泛传唱,并多次列入总政治部向全军推荐的歌曲,成为红军歌咏活动的必唱曲目。《游击队歌》也曾有其各种改编曲,其中作为军乐曲的《游击队歌》更为动人。

在1964年首演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根据《游击队歌》编排的《游击队舞》无疑是这首军旅歌曲最形象的阐释。

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延安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时,郑重地提出:“在这里应该挂上一幅《游击队歌》曲谱照片。”由此可见《游击队歌》的重要意义。

20世纪90年代初,这首《游击队歌》毫无争议地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游击队歌》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游击队之歌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

  到处都安排同志们和兄弟

  在高高的山冈上

  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

  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

  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抢占去

  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诞生于山西的《游击队之歌》

  太原新闻网 2005-06-21 11:40 太原晚报

  199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上海举行了“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当《游击队之歌》的旋律响起时,全场听众激情难抑,热烈鼓掌,向这首歌的词曲作者贺绿汀表示敬意。那年,已92岁高龄的贺老在听众期盼的目光下站起来,老人的眼睛湿润了。那个熔铸在歌曲中的急风暴雨的年代,通过跳动的旋

  律,再一次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唤醒了老人半个世纪前的回忆……

  1937年,“八·一三”松沪抗战事件后,贺老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就在老乡土炕上的油灯下,写出了这首《游击队之歌》。这首歌在临汾刘庄八路军总部首演,当时虽然没有钢琴,没有乐队,只有剧作家欧阳山尊吹着口哨充当伴奏,但仍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游击队之歌》是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词、曲作者均为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贺绿汀生于1903年,湖南邵阳东乡人。他不仅自幼热爱音乐,而且1927年就参加了广州起义。大革命失败后,他被国民党逮捕,度过两年铁窗生涯后才被释放。1931年,他为《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左翼进步影片谱写音乐,其中《春天里》、《天涯歌女》等插曲为广大群众所熟悉。1934年,他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是较早把中国旋律和西洋复调音乐写作技巧成功结合的作品。抗战爆发后,贺老创作了许多歌曲和合唱曲,其中《游击队之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广为流传。1943年,贺老奔赴延安,筹建中央管弦乐队。建国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及音协上海分会主席。现为中国音协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据贺老回忆,这首作品是先写曲调后填词的。作者当时的写作意图,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刻画,反映***领导下的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仍保持着激昂的斗志、乐观的情绪和革命的自豪感!《游击队之歌》描绘出的岂止是游击健儿神出鬼没的身影,它也是不畏强敌、不怕艰难困苦的民族精神的最生动的写照。由于它轻快活泼和琅琅上口的旋律,当时就受到了八路军全体将士和全国抗日民众的欢迎。直到今天,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这首歌曲的前八小节为第一乐段,后八小节为第二乐段。第一乐段在节奏上模仿小军鼓的鼓点,奏出了军队行进时的感觉;第二乐段在节奏上有所变化,曲调也用同音反复,以近似数板的音调,刻画了游击队战士风趣、乐观的性格和对敌人的蔑视。这段音乐从节奏变化、旋律进行、调式色彩都与前一乐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后半拍弱起的节奏音型贯穿全曲,使作品具有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游击队之歌》是贺绿汀面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景象,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用鲜明的音乐形象,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在极其艰苦的抗战环境中,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游击健儿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乐观主义的精神,是我国歌曲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贺绿汀的音乐艺术是不朽的,到今天人们依然热爱他,这种热爱来自他的音乐那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我们从他创造的那些动听的旋律中,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美的享受。

这首旋律轻松流畅,生动活泼的歌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1937年创作的。“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沿沪宁、陇海、同蒲铁路线作抗日宣传工作,于1937年底到达晋西南的临汾,住在城郊的刘庄八路军办事处。此时他创作了这首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歌曲,在洪洞县高庄召开的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将领会议的一次晚会上首次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歌曲随即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直到多年后的今天,还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赢得了国内外群众的喜爱,这是与其内容的战斗性和音乐形象的鲜明生动、群众性的语言和通俗的形式分不开的。

想加可以加这些 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其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以富于弹性的小军鼓般的节奏贯穿全曲,既给曲调以进行感,又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典型形像。歌曲以ABA再现二部曲式为结构。第一、二、四句相似,第三句则完全不同,它在节奏、旋律、调性上与其他各句形成明显对比,全曲音域集中,形像鲜明,语言通俗,这也是这首歌能在群众中久唱不衰的原因。

这首旋律轻松流畅,生动活泼的歌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1937年创作的。“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沿沪宁、陇海、同蒲铁路线作抗日宣传工作,于1937年底到达晋西南的临汾,住在城郊的刘庄八路军办事处。此时他创作了这首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歌曲,在洪洞县高庄召开的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将领会议的一次晚会上首次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歌曲随即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直到多年后的今天,还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赢得了国内外群众的喜爱,这是与其内容的战斗性和音乐形象的鲜明生动、群众性的语言和通俗的形式分不开的。

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其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以富于弹性的小军鼓般的节奏贯穿全曲,既给曲调以进行感,又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典型形像。歌曲以ABA再现二部曲式为结构。第一、二、四句相似,第三句则完全不同,它在节奏、旋律、调性上与其他各句形成明显对比,全曲音域集中,形像鲜明,语言通俗,这也是这首歌能在群众中久唱不衰的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359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