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游击词》中哪个场景最感人?说说你的感想。(不少于200字)

《赣南游击词》中哪个场景最感人?说说你的感想。(不少于200字),第1张

赣南游击

  赣南游击词·一九三六年夏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夜难行,*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天明。几番梦不成。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

  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注释〕

  侵:侵蚀、浸润之意。《北齐书·邢邵传》:加以风雨稍侵,渐致亏坠。

  交通:指当时游击队的联络员。

  *雨:连锦的阴雨《礼记·月令》:(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雨早降。汉代郑玄注:*,霖也,雨三日以上为霖。兼旬:两旬,一旬为十天。

  兼旬:两旬,一旬为十天。

  若云屯:如云之聚集。形容多而盛。《后汉书·袁绍刘表传赞》:鱼俪汉舳,云屯冀马。北周庚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千乘雷动,万骑云屯。

  二更长:二更多。更,中国传统的夜间计时单位。每夜分作五更,二更大约相当于夜晚十时至十二时。

  稳坐钓鱼台:相传商朝末年姜太公钓鱼于溪,常用直钩钓鱼,曰:愿者上钩 。他在八十岁时遇见了周文王,成了周朝的开国元勋,事见《武王伐纣平话》。后因以钓鱼台喻事情有把握,靠得住。古代谚语有 任凭风雨起,稳坐钓鱼台的话,比喻胸有成竹,不怕风险。

  锦归:衣锦还乡,即富贵后回到故乡。《梁书·柳庆远传》:四年,出为雍州剌史,高祖(梁武帝)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联无西顾之忧矣。本州相授,用答元功。词中指凯旋而归。

  贼子狼引输禹鼎:比喻蒋介石卖国贼引狼入室出卖祖国。引狼:即引狼入室,比喻把坏人引进自己内部。《元曲选》张国宝《罗李郎》楔子: 我不是引得狼来屋里窝。输,送给、出卖、断送。禹鼎:相传夏禹曾铸九鼎,象征九洲。为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这里用以代指国家的领土和主权。

  禹鼎:又称九鼎,夏禹所铸,象征国家主权。

  [史事]

  这是陈毅元帅1936年春写的《赣南游击词》中的诗句。它记下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难忘的史实。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为了加强苏区的政治、军事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分局,由项英、陈毅等领导。到了1935年元月,苏区地域缩小。面对强大的敌人,苏区中央分局决定分9路突围。

  3月,项英、陈毅等先后到达以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地区。项英向党中央发出最后一封电报,报告部队突围情况,并收到了中央回电。因中央更换了密码,无法译出,项英便命令埋藏电台,烧毁密码。从此苏区红军与中央失去联系,并在白色恐怖中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敌人动用重兵,采取移民并村和赶群众出山的手段,长期搜山、围山、烧山,企图把游击队困死在崇山峻岭之中。红军将士整年整月都在野外露宿,大风大雨大雪天都在森林和石洞里度过。1936年1月下旬至2月,赣粤边地区出现罕见的大雪封山。游击队的粮食断绝,只能摘野果、采野菜、剥竹笋充饥。面对红军游击队的困境,赣南地下党的同志组织群众利用每月初一和十五开禁进山砍柴的机会,把大米藏在挑柴的竹杠中,把食盐溶进棉袄里,设法丢在山上,转交游击队。陈毅在油山秘密据点吃着从山上“捡”来的大米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赣南游击词》。

  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和掩护,我红军将士才坚持了赣南游击战,夺取了反“清剿”斗争的胜利。正如陈毅同志1942年在一封信中指出的:“南方的3年游击战争,也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证明了中国***是一个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

  天还未晓,游击队员们就早早醒来了。为什么起得这样早呢?这是因为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五岭深山昼夜温差很大,夜风很凉,战士们席地而卧,裹在身上的衣服、被子(被子实为一条毯子)又被重浓的露水给打湿了,所以虽值夏时夜里还是觉得很冷。这里,一个侵字便把寒气袭人之状逼真地写了出来。还不仅如此,不解人意的知了也早早地在四周树间唧唧地聒噪起来,冷冻加吵闹,又怎么能让人睡得着呢?由于衣服都给露水打湿了,所以起身之后,浑身都沾满了野草

  不仅是睡不好,饭也吃不饱。天将午,饥肠响如鼓。还不到开午饭时间肚子早饿得咕咕叫了。但是,由于敌人搞移民并村,把群众赶往山外,对山上的游击队长期实行粮食封锁,口袋里剩下的米已少得可以一粒粒数算了,因而只好野菜和水煮了。

  睡不宁,吃不饱,还经常面临着敌人的合兵清剿和突然袭击。第三节写游击队傍晚时分正在集会议兵机,指挥员扳着指一算,联络员从早晨出去后一直没有传回消息,已过了约定归队的时限,所以立即果断地决定迅速转移他处。这一节表现出游击队富于警惕,机动灵活,巧于周旋。集会方机,反映出游击队的军事民主;交通晨出二句,则含蓄地反映出红军处境艰险,敌情瞬息万变;立即就迁居则表现了指挥员当机立断,迅敏制变。

  接下来四、五两节进一步写行军野营的艰苦和月下野营时的高度警惕性。

  连绵的阴雨已下了二十多天,在这样的天气里夜行军自然是又难又苦的。更糟糕的是由于敌人不断搜山、烧山,房屋皆被敌人烧光,恶风暴雨住无家,野营已自无篷帐,只好在大树底下遮身等待天明,努力想睡觉都几番梦不成。直到天气转晴,疲乏困顿的战士们才得以月下安营歇息。闷热的夏夜,徐徐的清风催动着人的睡意,繁盛茂密的树木聚集如云,正是避敌隐身的好所在。但就是在梦中,战士们仍然念着敌情,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

  前五节是按时间顺序组织词章,六至八节则选取了三个不同的场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现游击健儿坚韧不拨的战斗精神。

  第六节以战士们林中潜伏时的纠偏,继续写游击队的高度警惕性和严明的纪律性。战士们相互轻声提醒,潜伏时不要开玩笑,附耳说话也要把声音放低,免得被林外的敌探听到。上回不就是因为有人咳嗽暴露了行动秘密吗?一定要虚心接受教训,反映出了游击队严明的纪律性和战友们之间生死与共、亲如家人的密切关系。

  第七节则借描写战士们采集野蔬、猎取野物的生活场景,表现了游击队为打破敌人的粮食封锁,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克服困难以坚持斗争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遍山忙、二更长六个字热情洋溢地活现了游击队员们生机勃发、不知生活疲倦的生活情态。

  第八节写敌人对五岭山区的疯狂清剿和军民高昂的革命斗志。满山抄指敌人对游击区的清剿,实行凶残至极的树砍光、屋烧光、人杀光的三光政策,军阀余汉谋还曾疯狂地夸下海口:这一次不把共军打死,也要烧山把他们烧死,烧不死就把他们饿死、困死!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敌人凶残的清剿、屠杀,虽然惨绝人寰空前古,而革命军民矢志反抗、血战到底的决心却士气更高。兵交即交兵、交战的意思,一句再请把兵交,表达了战士们同仇敌忾、不屈不挠的英勇气概和顽强斗志。

  组词的后半部分,即第九至第十二节,写我红军游击队的战略战术、远大理想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以提示红军能在敌人大军日搜夜剿下坚持斗争并战胜敌人的力量源泉。

  第九节写游击队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鉴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带来的教训和主力红军长征后苏区的敌我力量对比更加悬殊,在留守苏区的红军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之前,项英和陈毅就根据中央的批示精神,开始作进行游击战争的准备,中央军区在宽田开办了游击训练班,陈毅和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贺昌等授课。突围至赣粤边区之后,即于1935年4月在大余西部的长岭召开的军政干部会上确立通过了坚持游击战争的方针。正如词中所写的,陈毅、项英等军事领导和指挥人员常常给战士们讲战术,还把游击战术编成歌诀,以便于不认识字的干部、战士们记住和掌握。红军游击队坚持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时而集中,时而分散,时而出击,时而隐蔽,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处处掌握着主动权,使游击战术达到了最精彩的阶段。(陈毅1943年写给通缉新四军战斗的奥地利国际主义战士罗生特的信中语)。

  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正是这种精彩战术的一例。正因为战术正确,所以游击队胸有成竹、胜券在握,稳坐钓鱼台,而敌人不得不晕头转向,防不胜防,乖乖听安排。从凝聚着红军以往战争经验和智慧的战略战术思想中吸取力量,是红军游击队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之一,而更重要的制胜法宝则是人民群众的支援。

里面有许多场景,希望对你有帮助

 歌曲《游击队歌》这是由我国作曲家贺绿汀所作的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游击队歌》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游击队歌》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 文化 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2、能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与他人一起背唱《游击队歌》。

 3、借助歌曲展开一次革命传统 教育 ,引发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

 2、 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咱当兵的人》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这节音乐课由我跟大家一起来上,首先请大家欣赏**《地道战》插曲,(师用多媒体播放**《地道战》插曲)

 师:1942年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游击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歌颂游击战士的歌——《游击队歌》,同学们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学生阅读理解)

 二、寓教于乐

 1、初步感知:师:同学们请欣赏歌曲《游击队歌》,(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

 师:大家来了解一下乐曲的创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师:1937 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作者随上海文化界救亡队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创作此曲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在首次演唱后就受到热烈欢迎,随即流传。歌曲通过对抗日游击队战斗生活的写照,表现出游击健儿在敌后艰苦环境中蔑视敌人、机智英勇、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我们来了解歌曲的作者和他的代表作。

 作者: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主要作品

 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 独唱曲:《嘉陵江上》;

 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等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游击队歌》,首先跟老师来逐句 学 唱歌 曲的旋律。(教师多媒体展示歌曲词谱,学生进行旋律学唱三遍,)

 3、针对节奏 ×× ×× ×× × 和 ×××× 处及变化音,教师指导学生强化训练掌握。(针对学生不足及时矫正)

 师:老师弹奏歌曲的旋律,同学们用“啦”来唱歌曲的旋律。(师先示范一句)

 4、歌词学唱,师:下面我们来学唱歌词(教师弹唱旋律,学生填唱歌词,教师及时纠正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逐句学唱两遍;师生一起齐唱歌曲两遍。(教师及时点拨学生)

 5、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让学生欣赏

 师:欣赏歌曲《游击队歌》,思考、讨论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和内容(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 总结 :(多媒体显示)乐曲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师:同学们根据乐曲的情绪、内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分析(多媒体投放)师:歌曲《游击队歌》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段(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它巧妙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B段(9-16小节)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示范唱,讲解分析)

 7、师: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分析,分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女生唱A乐段,男生演唱B乐段,我们看哪个小组演唱得好。(指导学生分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小组互相评价,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8、师:A乐段女生演唱得比较轻快、灵活,B乐段男生演唱得沉稳有力,下面让我们男、女生一起,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一遍歌曲。(引导学生结合A、B乐段的对比,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 ( 10 分 )

 三、实践创作

 师:看课本第11页的三幅图画的情景,同学们分小组模仿表演,表现、体会抗日游击队员的战斗生活。

 ( 1、夜间伏击 2、奋勇前进 3、欢庆胜利 )

 1、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一幅图画的内容进行创造)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作。

 2、学生分组展示表演,表现游击战士的机智灵活和英勇善战,师生针对学生的表演做针对性评价。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铁道游击队》吗学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颂游击战士的歌曲——《铁道游击队》插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2分50秒)通过欣赏,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又是如何展开抗日游击活动的。(多媒体播放)

 师:这节课老师跟同学们一起学唱了歌曲《游击队歌》,通过学唱歌曲,我们了解了游击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充分发扬游击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充满自信,克服困难,相信大家,一定都能成为最棒的一个。

《游击队歌》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弱起及弱起小节。

 2、能力目标: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并能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和急吸缓呼的换气 方法 演唱《游击队歌》。

 3、情感目标: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并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

 1、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

 2、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处理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1、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的精彩片段(播放**《地道战》主题曲),你能 说说 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2、师:在这期间,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你知道他们是哪支队伍吗

 生:——游击队。

 3、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聆听体验,激情感受:

 1、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歌曲描绘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生:——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2、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师: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然后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聆听歌曲,从拍号、节奏、风格、旋律等角度探讨)

 拍号

 4/4拍

 节奏

 密集、活跃、富于变化。

 旋律

 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

 风格

 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师小结:《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3、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师:歌曲的音域、力度在哪里发生了变化可以将歌曲划分为几个乐段反映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一起再次聆听这首歌曲找出答案。

 生:——音域由低音区到中音区,力度由中弱到中强,所以分为两个乐段。

 师小结:歌曲分A段(第1—8小节)和B段(9—16小节)两个乐段。歌曲表现了游击队战士神出鬼没,深入到敌人后方与敌人进行机智、灵活、英勇、顽强的斗争,生动刻画了游击队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顽强决心。

 四、合作探究,学唱歌曲。

 1、音乐知识:

 师:A段采用了什么节奏形式

 生:——弱起节奏形式。

 师:那么你知道什么叫弱起或弱起小节吗

 讲解:歌(乐)曲或歌(乐)曲中的某一段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开始的,叫做弱起。弱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或称不完全小节。弱起的歌(乐)曲的最后一小节多数也是不完全的。首尾两小节的拍子相加,为一完全小节,这是歌(乐)曲常用的一种形式。如:《歌唱祖国》就采用了这种形式。

 2、节奏练习: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弱起节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歌曲的基本节奏型,并一起边划拍子边读出这组节奏。

 4/4 0xx ∣xx xx x xxx ∣xx xxxx xx x∣

 (注意:弱起节奏、十六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

 3、视唱 曲谱 。

 (1)找一找,唱一唱。

 师: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的眼力。请同学们找出 歌谱 中与这组节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并唱一唱。

 4/4 0 55∣11 22 3 2 34∣31 2176 76 5∣

 (注意:弱起小节的起唱、十六分音符要唱得均匀)

 (2)比一比,唱一唱。

 师:B段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旋律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你能试着把它唱出来吗

 (自由练习,分组展示,相互纠正)

 4/4 33 3 22 2∣3 23 21 76 5∣33 3 66 6∣2 22 3#4 5

 比较:3 4 5 ,3﹟4 5

 师:4升高半个音使我们在演唱时能够联想到战士的气势怎样呢

 生:——战士的气势更加的高涨。

 师:B段第二乐句与A段的第几乐句基本相似

 生:——B段第二乐句与A段的第二乐句基本相似。

 师小结:B段第二乐句再现A段的第二乐句,所以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3)完整视唱全曲。(轻声、慢速、划拍视唱)

 4、学生用Bang模唱曲谱。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棒。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用Bang(也就是模仿枪声)把这首歌的曲谱模唱一遍,看谁能唱出游击队员个个都是神枪手的气势。

 5、填唱歌词。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那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状态把歌词再试着唱一遍(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试着轻声填唱歌词)

 6、教师伴奏,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注意:声音有弹性、咬字要清楚、换气记号)

 7、复听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听游击队员抗战到底的决心吧。听后说一说:歌曲A、B乐段间情绪和力度有什么变化我们应该如何演唱才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深刻内涵(放歌曲录音)

 8、歌曲处理:

 (1)A段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轻巧、有弹性。

 (2)B段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力度可以稍微强些,应该带着一种坚定有力、充满必胜的信心来演唱。

 9、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伴奏,并指挥全体学生齐唱。

 10、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你们的歌声让老师觉得格外的振奋!那么,这首歌曲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演唱(男女生分组,一领众合……)

 五、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1、作者生平及作品: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曲,那么,你们知道是哪一位作曲家创作了这么优秀的音乐作品吗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贺绿汀。

 简介: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主要作品有独唱曲:《嘉陵江上》;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等。

 2、创作背景:

 《游击队歌》是贺绿汀在1938年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首抗战歌曲。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做抗日宣传工作,通过与指战员接触,他对我军游击战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住在一个冰冷的煤仓里,但是他不畏严寒,在一夜之间连词带曲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军抗战歌曲——《游击队歌》。歌曲随即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

 六、拓展欣赏,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游击队歌》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后又改编为 芭蕾舞 ,被引用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欣赏。

 (观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版本的《游击队歌》)

 七、课堂小结:

 岁月的长河流淌着许多难忘的旋律,它们讲述着历史,记载着过去。请同学们回去之后查找一下反映抗日战争的一些小 故事 和相关的音乐作品,下节课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游击队歌》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弱起起唱。

 教具准备

 风琴、多媒体、音响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咱当兵的人》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这节音乐课由我跟大家一起来上,首先请大家欣赏**《地道战》插曲,(师用多媒体播放**《地道战》插曲)

 师:1942年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游击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歌颂游击战士的歌——《游击队歌》,同学们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学生阅读理解)

 板书:游击队歌 (5分)

 二、寓教于乐

 1、初步感知:师:同学们请欣赏歌曲《游击队歌》,(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

 师:大家来了解一下乐曲的创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师: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作者随上海文化界救亡队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创作此曲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在首次演唱后就受到热烈欢迎,随即流传。歌曲通过对抗日游击队战斗生活的写照,表现出游击健儿在敌后艰苦环境中蔑视敌人、机智英勇、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我们来了解歌曲的作者和他的代表作。

 作者: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主要作品

 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 独唱曲:《嘉陵江上》;

 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等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游击队歌》,首先跟老师来逐句学唱歌曲的旋律。(教师多媒体展示歌曲词谱,学生进行旋律学唱三遍,)

 3、针对节奏 ×× ×× ×× × 和 ×××× 处及变化音,教师指导学生强化训练掌握。(针对学生不足及时矫正)

 师:老师弹奏歌曲的旋律,同学们用“啦”来唱歌曲的旋律。(师先示范一句)

 ( 10分 )

 4、歌词学唱,师:下面我们来学唱歌词(教师弹唱旋律,学生填唱歌词,教师及时纠正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逐句学唱两遍;师生一起齐唱歌曲两遍。(教师及时点拨学生) ( 8分 )

 5、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让学生欣赏

 师:欣赏歌曲《游击队歌》,思考、讨论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和内容(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总结:(多媒体显示)乐曲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师:同学们根据乐曲的情绪、内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分析(多媒体投放)师:歌曲《游击队歌》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段(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它巧妙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B段(9-16小节)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示范唱,讲解分析)

 7、师: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分析,分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女生唱A乐段,男生演唱B乐段,我们看哪个小组演唱得好。(指导学生分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小组互相评价,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8、师:A乐段女生演唱得比较轻快、灵活,B乐段男生演唱得沉稳有力,下面让我们男、女生一起,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一遍歌曲。(引导学生结合A、B乐段的对比,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 ( 10 分 )

 三、实践创作

 师:看课本第11页的三幅图画的情景,同学们分小组模仿表演,表现、体会抗日游击队员的战斗生活。

 ( 1、夜间伏击 2、奋勇前进 3、欢庆胜利 )

 1、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一幅图画的内容进行创造)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作。

 2、学生分组展示表演,表现游击战士的机智灵活和英勇善战,师生针对学生的表演做针对性评价。 ( 7分 )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铁道游击队》吗学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颂游击战士的歌曲——《铁道游击队》插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2分50秒)通过欣赏,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又是如何展开抗日游击活动的。(多媒体播放)

 师:这节课老师跟同学们一起学唱了歌曲《游击队歌》,通过学唱歌曲,我们了解了游击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充分发扬游击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充满自信,克服困难,相信大家,一定都能成为最棒的一个。

  游击队之歌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

  到处都安排同志们和兄弟

  在高高的山冈上

  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

  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

  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抢占去

  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诞生于山西的《游击队之歌》

  太原新闻网 2005-06-21 11:40 太原晚报

  199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上海举行了“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当《游击队之歌》的旋律响起时,全场听众激情难抑,热烈鼓掌,向这首歌的词曲作者贺绿汀表示敬意。那年,已92岁高龄的贺老在听众期盼的目光下站起来,老人的眼睛湿润了。那个熔铸在歌曲中的急风暴雨的年代,通过跳动的旋

  律,再一次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唤醒了老人半个世纪前的回忆……

  1937年,“八·一三”松沪抗战事件后,贺老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就在老乡土炕上的油灯下,写出了这首《游击队之歌》。这首歌在临汾刘庄八路军总部首演,当时虽然没有钢琴,没有乐队,只有剧作家欧阳山尊吹着口哨充当伴奏,但仍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游击队之歌》是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词、曲作者均为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贺绿汀生于1903年,湖南邵阳东乡人。他不仅自幼热爱音乐,而且1927年就参加了广州起义。大革命失败后,他被国民党逮捕,度过两年铁窗生涯后才被释放。1931年,他为《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左翼进步影片谱写音乐,其中《春天里》、《天涯歌女》等插曲为广大群众所熟悉。1934年,他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是较早把中国旋律和西洋复调音乐写作技巧成功结合的作品。抗战爆发后,贺老创作了许多歌曲和合唱曲,其中《游击队之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广为流传。1943年,贺老奔赴延安,筹建中央管弦乐队。建国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及音协上海分会主席。现为中国音协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据贺老回忆,这首作品是先写曲调后填词的。作者当时的写作意图,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刻画,反映***领导下的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仍保持着激昂的斗志、乐观的情绪和革命的自豪感!《游击队之歌》描绘出的岂止是游击健儿神出鬼没的身影,它也是不畏强敌、不怕艰难困苦的民族精神的最生动的写照。由于它轻快活泼和琅琅上口的旋律,当时就受到了八路军全体将士和全国抗日民众的欢迎。直到今天,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这首歌曲的前八小节为第一乐段,后八小节为第二乐段。第一乐段在节奏上模仿小军鼓的鼓点,奏出了军队行进时的感觉;第二乐段在节奏上有所变化,曲调也用同音反复,以近似数板的音调,刻画了游击队战士风趣、乐观的性格和对敌人的蔑视。这段音乐从节奏变化、旋律进行、调式色彩都与前一乐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后半拍弱起的节奏音型贯穿全曲,使作品具有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游击队之歌》是贺绿汀面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景象,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用鲜明的音乐形象,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在极其艰苦的抗战环境中,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游击健儿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乐观主义的精神,是我国歌曲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贺绿汀的音乐艺术是不朽的,到今天人们依然热爱他,这种热爱来自他的音乐那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我们从他创造的那些动听的旋律中,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美的享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75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