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苗族的服装特点
黔西北、滇东北的苗族男子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冬天脚上多缠裹绑腿。
苗族妇女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湘西苗族的上衣无领,衣袖和裤脚绣有宽大花边,头缠格子布或青布头巾,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饰物。苗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挽髻于头顶,配上各种式样的包头帕,有的包成尖顶、圆顶,有的把头发绕在支架上高竖于头顶上。
二、苗族的生活习性
1、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
2、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子、燕麦等主食。
3、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把糯米饭和蔬菜一起封存坛内,一、二个月后再取食的醅菜,是一种特具风味的酸腌菜。
4、苗族饮酒的嗜好十分普遍,凡遇婚丧、节日或亲友来访,都用酒招待宾客。
扩展资料
苗族的建筑风格:
黔东南居民住木制平房和楼房。楼房一般为两层,建筑形式多为“吊脚楼”(即按山坡斜度竖桩,在桩上建筑),屋顶为双斜面。顶棚上层贮藏粮食、杂物,吊脚楼下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
湘西和贵州松桃等地,采用木质结构、双斜面瓦顶或草顶平房,每幢3-5间,“偏厦”作灶房或牲口圈。过去,地主或富裕人家还筑有庭院,并砌高墙或石碉围护。
云南文山地区苗族居民住宅的墙壁多用竹条编织、外面糊上泥土的方法建造,屋顶为平形草顶。昭通地区的苗族居民多装权权房”,即一种用几根树干交叉搭糊,盖上茅草,用树枝或竹子编织、糊泥作墙的房屋。一般隔为两间,人畜各一。
-苗族
1905 年被大花苗人称为“龙年得道”之年。为逃避杀戮,这支被称为“大花苗”的族系逃到了滇黔川最荒凉偏僻的山区。在那里他们没有土地,靠租种彝族土司地主的土 地,过着刀耕火种、结绳刻木的生活。就在那年的7月12日,威宁和水城一带的四个形容枯槁的大花苗人跋山涉水走了几天,找到了昭通圣经公会布道所的牧师柏格理。这年柏格理40岁。这个23岁就来到中国的牧师一直希望能像到非洲传道的李文斯顿那样引领一个民族归信。尽管他在昭通做了很多传教的工作,还曾冒着 生命危险到金沙江附近的凉山彝族中去传教,但效果甚微。他一直在默默祷告。神让他看到了大花苗民族伸过来的犹豫的手。他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年冬天,柏格理和几名苗族、汉族信徒到了滇黔交界处的石门槛。他向彝族土司讨要到了一块地。
初入苗乡,对于已经在中国生活了数年的柏格理仍然是一个挑战。当年的苗族,由于生活极其艰苦,使得他们头盘长辫,身穿粗麻布衣,披着蓑衣,打光脚或穿草鞋, 很少洗脸,身上肮脏污秽,气味很重,很难接近。但柏格理从不因艰苦而退缩。柏格理进到苗寨去的时候,身着苗族服装,说苗语,住苗家,和苗家人同吃洋芋、包 谷、荞麦饭,同宿臭虫跳蚤成群的麦草堆。有两次他竟在牛棚里与一头母牛及其牛仔同睡于一捆干草之上。他不骑马、不坐轿。路上遇到苗民,就像看到长者一样谦 让。由于他与人们同吃同住,甘苦与共,他不仅被他们视为老师和医生,还被他们视为在苦恼之时可以倾诉的贴心人,被苗民视为最可信赖的人,以至人们称他为“ 拉蒙”(苗王)。
能够被苗人所信赖,这正是柏格理所企盼的。在他的《苗族纪实》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曾问过这些最早的来访者,他们是不是像乡下的汉族人常表现出的那样害怕 我们。其中一位回答:‘我们听到汉人和诺苏人时常谈起羊人!羊人!所以我们第一次来到你们这里时有些紧张。但是,当见到你们后,我们发现你们不是羊人,而就和我们自己的同胞一样。你们和我们是一家人,只不过你们来自很远的地方。’和他们是一家人!在我的生平中还从来没有被给予过如此崇高的赞扬;而且是被中 国最贫穷和后发展起来的少数民族群众认可为一种父兄般的形象,这对于我来说是最大的幸福。成为苗族中的一位苗族人!所有这些成千上万的蒙昧、不卫生、落 后、犯有罪过的但又是最可爱的人们,我的兄弟和姐妹们,我的孩子们!”他把这些蒙昧无知、身上散发着难闻气味的人看作是他的孩子们,是最为可爱的人。并且 他为自己能“成为苗族中的一位苗族人”而感到莫大的幸福。如果不认识神的爱的力量,这样的情感几乎是不能被人理解的。
《民族团结》教案
第一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及突破: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提问:(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是大杂居。小聚居表现的'很明显。
四、结合练习,指导行动。
1、说一说: ①同学们,你们生活的周围有其他民族吗? 我们周围有汉、壮、苗、瑶、彝、等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节日文化和风俗。下面介绍几个主要民族的节日文化及风俗:
壮族:春节,有铜鼓的村寨,大年三十夜,经过取鼓、洗鼓、祭鼓仪式后,年初一凌晨敲响铜鼓,全寨举火把抢新水。布越(沙支系)包银锭状大棕粑。濮侬包圆筒形粽粑(俗称马脚杆粑)。三月祭龙节濮侬用植物花叶染成的五色糯米粑,广南濮侬花街节的花糯饭、富宁布越陇端节演壮剧、农历四月的牛王节、濮侬六郎节祭祀侬智高献七彩花糯饭、布越七月祭祖节做搭连粑,尝新节做扁米、土支系十月初一牛戴花、广南者兔侬支系十月初一给儿童煮花蛋碰蛋称“节傣”、濮侬支系还流传有洞经音乐、铜鼓舞、龙阿耶(手巾舞)等。
富宁瑶族概况
瑶族是富宁县境内六个主体民族之一,全县共有8132户4368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26%,居全县第三位,分布在洞波、归朝、木央、新华、里达、花甲、阿用等13个乡镇77个村委会的330个村小组。其中,洞波乡共有瑶族2464户, 11705人,占全县瑶族总人口的268%,是富宁县瑶族居住最为集中、人口分布最多的乡,1988年撤区建乡时设置为瑶族乡,是全县唯一的民族乡。
瑶族先人为古代“尤”人,“尤”人是五帝时蚩尤部落联盟的尤部成员,属“九黎”部族的一部分,春秋战国时为“盘瓠”氏族,秦、汉时为“武陵蛮”和“五溪蛮”之部分,南北朝、隋、唐时称“莫徭”,元、明、清时称“r人”。瑶族在历史上是流动较多的山居民族,秦、汉时期,主要集中在湖南的湘、资、沅江流域的中、下游和洞庭湖一带地区;进入南北朝时期,沅江流域的部分少数民族向北迁移至长江、淮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其中也有瑶族先民在内。元代以后,瑶族先民沿湘、资、沅江向云南南部迁入。而广南西道领富州(今富宁中部)、安宁州(今富宁西南部),罗佐州(今富宁东北部)、路城州(今广西田林西北)、上林州(广西田林东南)等五洲。梁居止是瑶民反元首领,可知富宁境内元代已有瑶族居住,但为数不多。造失败后,流向越南或其他州府。富宁现有的瑶族,是明末以后陆续从广西、湖南、广东、越南、麻栗坡等地迁入,以广西流入居多。 富宁瑶族分为蓝靛瑶、大板瑶和山瑶三个支系。蓝靛瑶和大板瑶的语言同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两个支系语言相近,可互通,风俗习惯也较接近,交往关系较为密切。蓝靛瑶自称“金门”或“吉蒙”;大板瑶自称“尤勉”或“玉勉”。山瑶支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自称“亚”或“卜亚”,和其他两个支系不能互通语言,风俗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异。按迁入富宁时间顺序,蓝靛瑶最早,距今约340年;大板瑶次之,距今约有270年;山瑶支迁入较晚,距今约200年。
集中和稳定。板瑶寨按姓有朝向,同姓成排建屋。山瑶则多为依山搭棚而住,生病人死移屋基,喜住单户,无定所,多为单户住的连片村,或者按姓氏或郎舅亲戚,少则三五家,多则三四十户聚族建成自然村。
瑶族在不断迁徙和与自然作斗争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根植于山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 “勤劳勇敢、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团结友善”的民族精神。瑶族迁入富宁之初,大多居住在深山区,交通闭塞,地多田少,甚至无田,只能靠开荒种地、打猎维持生活,在历史上是一个较为贫穷落后的民族。为改变贫穷落后的经济壮况,富宁瑶族继承和发扬了瑶族先人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成果和坚强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依靠勤劳的双手拓荒开田,植树造林,加强与兄弟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建立良好的民族关系,民族间的差距得到逐步缩小。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瑶族与各族人民一起投入各项政治经济改革活动,实现“耕者有其田”,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委、政府不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投入大量资金在瑶族地区进行治水、改土、修路、架电、办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茅草房改造、异地开发扶贫、建温饱示范村、小康示范村、整村推进开发等,大部分瑶族村寨修通了公路,架通了高压电线路,用上了自来水,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富宁瑶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山区经济发展路子,充分发挥资源气候等优势,大力发展八角、茶叶、油茶、热果等经济林果,因地
地制宜发展养猪、养羊、养牛,开展劳务输出、经商等,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区发展的路子,涌现出牙牌、石才、发同、西六等一大批生态村、小康村,如今走进富宁瑶山瑶寨,你会惊喜地发现,过去低矮土木房变成了一座座别墅般的小洋楼,掩映在满山的八角林中,分不清是城镇还是农村,说不清是村在林中还是林在村中,手机、电视、电冰箱、摩托车、农用汽车等现代生产生活用品也大量走进了瑶家,成为瑶族群众消费的新时尚。
《地球最后的夜晚》从开始到结束,影片传达的思想,给人一种看科幻**的感觉。
影片中的罗纮武,因为父亲去世回到凯里,和他一起回到凯里的还有12年前的记忆,他追寻着记忆里的人和事,迷失在那里。记忆是影片主要线索,它串联起影片的所有剧情。
《地球最后的夜晚》中的人物,罗纮武和12年前的万绮雯,万绮雯,作为左宏元的情人,在经历了不得不打掉和罗纮武的孩子,保存自身的事情后,他们想要离开凯里。途中被抓住,好友白猫虽然出卖了友情,却被左宏元杀死。
在影片中白猫唱歌那一段,特别让我惊艳,感觉人生到了巅峰的那种感觉。影片的两位主角,在影片开头把,男女双方那种追求与被追求中,沉默的状态表达的很好,喜欢他们没有说话时的表演,这是最考验演员演技的时候。
《地球最后的夜晚》中的故事情节,整体看,可以分为两大块,12年前与12年后,带上3D眼镜以前和带上3D眼镜以后。
回忆与现实,现实与虚构的**情节,在回忆中得不到的,想在现实中寻找,罗纮武追查杀死白猫的凶手,和想要找到万绮雯。现实中无法满足的,虚构的**情节可以给你,你想要的答案,心怀鬼胎的万绮雯变成善良的凯珍,在最后结尾处房子真的会转,不过不是说出那句密码。抛弃友情的白猫,成为帮助罗纮武,了却一桩心愿的好人。影片中的几个罗纮武牵挂的人物,在3D中都有形象反转。
房子最后转了,影片在3D影像中结束。现实中罗纮武的枪有没有开,成了一个悬念,他脱离了3D影片会干什么,这好像是导演问观众的一个问题,我们看完影片后,会做什么,家里是否有孩子在哭,女朋友打电话来问自己在哪里。很多现实中的烦心事,全都拥过来了。
《地球最后的夜晚》是在戛纳国际**节首映的一部**,所以影片的剪辑和人物形象的描写比较到位,有意境,但是,正是因为影片有了意境,国内的,有些观众会看不懂影片的剧情,这是可以理解的。
一、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服饰中可看出苗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文化沉积,集中反映了苗族在与自然的抗衡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升华,在此间也就产生了苗族的审美意识。文山地区有句俗语:“苗族住山头,壮族住水头,汉族住街头”。这句俗语大致勾勒出文山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也反映了文山苗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条件。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奠定了苗族对山中事物由感性识别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基础。服饰是进行民族识别的手段之一,也是区分民族间的特征之一,直接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观或世界观。文山苗族大致分为白苗、青苗、花苗、汉苗等。根据苗学专家对苗族服饰类型的划分,文山州的苗族服饰为几何花衣披肩型(即川黔滇型)的马关式(即挑花褶裙式)、邱北式(即白裙式)和开远式(即飘带式)。这三种服装款式包括了自称为蒙豆、蒙抓、蒙诗、蒙陪、蒙叟、蒙巴、蒙刷的苗族,他们都操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苗语,其文化习俗相近,但各自的服饰都有细微的变化而亦可区分。
马关式的苗族服饰分布于马关、麻栗坡、文山、西畴县,邱北式主要分布于邱北、广南、富宁、麻栗坡、西畴、砚山县,开远式主要分布于砚山、邱北、文山县及红河州的开远、蒙自、弥勒等县、市。这三种服饰款式虽特点各异,但其图案大多以螺蛳、蕨草、鸡嘴、螃蟹或某一动植物的形状原形构思成抽象的几何、螺形图案。文山地区苗族的服饰图案却不象贵州黔东南、湖南湘西地区苗族服饰图案那样写实,文山则是写意的、细腻的。那么,我们如何对马关式、邱北式、开远式进行区分呢?由于历史原因,苗族迁徙到文山地区后,大多居住在环境恶劣的大山之中,各支系服饰的差异往往与气候、环境有关。如马关式的服饰,由于这部分苗族都居住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亚热带高山河谷中,气候炎热,蚊虫较多,其服装款式多为右开襟绣花上衣,下着单层蜡染百褶裙,以便透风,小腿裹着单层绣花绑腿,以防蚊虫叮咬;邱北式的苗族,因居住北回归线以北海拨较高的山区,冬天气候寒冷,其上衣为对开襟,下着双层白色百褶裙和小腿裹着多层绣花绑腿,以抵御严寒;开远式的苗族也居住于北回归线以北较为平缓的山区,冬天寒风袭人,上衣为右开襟绣花衣服,下身着蜡染百褶裙,外加一件绣花风衣,几乎裹住整个身体,并且围腰宽大。据史料记载,苗族迁入文山大约在唐代有少量进入,到了明代,苗族开始大量迁入文山的邱北等县,清朝中后期,由于苗族在湘、黔反清起义遭镇压失败后,苗族由贵州、广西大批量迁入文山,并进入东南亚的越南、老挝等国家。由于当时苗族作为战争难民,到文山后只能躲进深山老林繁衍生息,形成了“苗族住山头”的分布格局,正是这样的生存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同一文化习俗,同一民族语言的苗族服饰逐出现了与环境、气候相关的差异,也导致了文山苗族服饰款式的多样性。由此可见,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的差异是决定文山苗族服饰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苗族的生活也日益好起来,其服饰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服装款式已由原来的单一的以深蓝色和黑色为基调而发展为色彩艳丽的式样,而且更接近于艺术舞台化。苗族妇女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的色彩都是她们所需要的色彩素材,都应把它穿在身上,形成一种源于自然而超越自然的美。从文山苗族服饰的发展演变情况看,其服饰款式已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而肥、宽而松的样式发展到扬各支系服饰之长的服装样式而以展示女性曲线美的审美境界,这种美是刻在苗族女性头脑里而反映在服饰上的内在的、表现自我的审美情趣。“自然,作为人生社会的对立面或补充物,最容易引人进入这种审美境界。并诱发审美解悟。这是因为,外在形态的自然,无论在显示生命活力和生气灌注方面,还是在万象纷呈之中表现出的特有和谐引人入胜方面,都能使人产生美感而进入遐想。”
因此,苗族妇女对山里的一切自然物体的解悟到将自然中五颜六色的色彩的认识和理解,促使她们对自然物体的遐想并绣在布上,形成完美的图案,在心理上获得快感和满足。这种快感和满足是她们在异性面前感到自豪和展示自己才能,并且以吸引异性的目光为目的,这是动物的本能,也是苗族妇女服饰图案的动机。因为,苗族女性七、八岁时就必须跟长辈学习挑花刺绣,在她们的思想意识中,一个大姑娘若不会挑花剌绣,就会被人瞧不起,甚至不能嫁得好人家。正是这样的思想意识长期支配着苗族妇女对自然物的不断猎取、加工、升华而获得异性或众人的称赞。除此之外,苗族还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图案充实自己,但不是一般的照抄,则是通过筛选、加上成为适合于苗族自身审美特点的花纹图案。有人说,苗族是一个适应能力极强和的民族。不论在多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还是杂居于其他民族之中,都能适应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并原始地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而生存发展,成为今世界性的民族,就连移居欧美国家的苗族,都能完整地保留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与发达国家的民族一道飞速发展,这是苗族的可贵之处,也是苗族的生存之道。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苗族都很自豪地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并炫耀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苗族服饰与其它艺术品一样,通过苗族妇女对其款式、图案的精心设计、刺绣、蜡染等系统性的创作过程,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从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看,有着鲜明的美学价值及艺术特征,并有着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编辑本段
价值
1、艺术价值。苗族服饰经过种麻、收麻、绩麻、纺线、漂白、织布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到刺绣、蜡染、裁缝,最后成为一套精美的服装,无不反映了苗族妇女的勤劳和耐性。苗族女性抽象的刺绣、蜡染图案中反映和表现了她们的内心情感世界,同时表达了苗族女性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及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一个苗族姑娘将自己亲手绣的花带赠与情人时,则不用更多华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情人如何的忠贞,只要通过绣花飘带就将姑娘所要表达的一切都包含在其中,真正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感境界。苗族是一个感情极为丰富的民族,其精美的刺绣、蜡染工艺更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2、观赏价值。苗族的刺绣和蜡染图案,特别讲究“规整性”和“对称性”,就是挑花刺绣的针点和蜡染时的染距都有一定的规格,一定的变化规律,或等距,或对称,或重复循环。图案结构严谨,给人以整齐、紧凑感。尤其是挑花刺绣图案,很容易在其中找到圆心,坐标轴不论沿横向还是纵向折叠,都是对称的。许多图案,不仅整个大的组合图案对称,而且大图案与小图案之间也是对称的。同时很讲究图案的色彩搭配,强调色彩与图案的完整和统一,似乎事先经过精确计算过。当你欣赏苗族刺绣蜡染图案时,是否可以将数学公式、几何原理套入进行计算,其图案结构间的等距、对称关系是分毫不差的。
苗族刺绣的艺术特色
苗族刺绣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是中华民间艺术宝库中具有吸引力和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花,刺绣,苗语称“能贺”或“能蒙”。苗绣有着悠久的历史。苗族刺绣作为一种工艺,与苗族人民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不管在纹样构成、纹样造型特征和精雕细刻的工艺上都有这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一、纹样构成的独特形式
苗族刺绣的图案纹样构成主要可以归纳为抽象化构成、复合化构成和随意性构成三类。 (一)抽象化构成:苗族刺绣中对自然景物和历史故事的描写通常都采用一种高度概括的的归纳方法,用点、线、面几何纹样表现。整个纹样造型别致,具有很强的抽象形式美感。 (二)复合化构成:复合化构成是指运用“互椮性”原理,将各种具有一定内在规定或联系的动物或植物等形象,通过联想、幻想等造型方法,使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相互关联,从而构成一种新的形象。 (三)随意性构成:随意性构成是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一只能够常用表现方法,苗族刺绣造型的随意性特别的明显,这种创作的方法随心所欲,轻松自如,对于客观事物的描述并不拘泥于客观的真实性,而是以一种主观的随意的创作,创作者吧按吧自己挚爱的物象情感化,是一种自由自觉和目的性的表现,在这些主观唯我的创造中,审美主题和客体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在苗族刺绣中这种随意性表现为想怎么修就怎么绣,具体表现为野猪只长三条腿,不同季节发的花朵可以同时开放,不同空间、时间、地点的所有事物都可以描绘在同一个画面中,在现实生活中看来不合情理的事物通过刺绣者的双手表现得淳朴、自然、天真、可爱。
二、纹样造型的特征
混沌思维的群体创作意念表达是苗族刺绣造型的重要特征,同时苗族刺绣造型还具有承传性。地域性、互渗性,以及原始意念下的感知性造型、理念观察下的寓意型造型等特征。
三、集体传承式特征
苗族刺绣造型是苗族妇女集体共同创作的一项艺术活动,分布在不同地域的的妇女们人人能织布,个个会绣花,如此庞大的创作群体在中国民间工艺品制作活动中式很少见的。
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分布不同地域的苗族历经时代变迁,语言难以统一,未有苗绣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所包含的审美情趣和意念,作为程式化的文字符号在民俗中得以传承,使得苗族刺绣千百年来盛传不衰,形成一种为稳定的民俗文化元素,传承后世并得以延伸。
四、地域性特征
由于苗族历经多次迁徙以及苗族内部由不同的原始部落发展而来等多种原因,苗族社会内部发展及不平衡,各地的苗族文化,风俗,审美意念出现差异,直接影响到苗族刺绣纹样造型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皇清职贡图》关于各种苗族不同服饰的描绘就证明苗族刺绣造型具有地域性特征。
五、互渗性特征
文化和艺术与时代息息相关,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苗族服饰文化的交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苗族内部个支系之间文化交融密切,二是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互动交融,这都致使苗族服饰文化特别是服饰刺绣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六、感知性造型的特征
感知造型是指人们对客观对象通过知觉、视觉和触觉进行综合而得到的某种概念上的认识的造型方法,他是用以对事物的全部意念和感受来表现客观对象,不追求微妙的光影变化与精确地比例关系,二是重在情理,重在心理感觉和视觉的审美需要,苗绣中这种感知性造型表现得很明显,如在苗族刺绣中龙的形象是由鄂头、蛇身、鹰爪、鱼翅、鸡尾等形象综合而成。
七、寓意性造型
寓意性造型是指一个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中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触、感知、感觉、印象的认识,进行综合、整理、加工、创造,表达某种情感和意境。
在苗绣图案中很多作品都含有一种潜在的与异性象征意义。主要造型方法有:谐音造型(年(莲)有余(鱼))、假借造型、联想造型、象征造型(万字不封口,象征富寿无尽头)、反义表达造型(如在小孩子的肚兜上绣五毒用以辟邪、消灾的意念表达)等。
苗族刺绣的审美价值
苗族刺绣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形载体和无形表征,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苗族刺绣纹样表现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显示了苗族原始古朴的崇尚意识,也反映出渗透和交融其他民族和当代艺术多姿多彩的和谐美。
苗族刺绣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又表现出“使用”与“审美”的双重机制。苗族刺绣中的美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和真联系在一起,苗族刺绣纹样组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如实描摹如花草鱼虫、鸟兽禽畜、日月星辰等。这一类纹样没有多少人工制作的生硬痕迹,因而显得原始、真实、生动和传神。是创作者用本真的心灵感觉来倾述表达的对自然的由衷的赞美,也让使秀出来的纹样表露出难以掩饰的自然天的情韵,看起来十分美丽。
另一类是通过变化重构的纹样,如各式各样的龙、凤、麒麟以及人兽组合、万字纹等等,这一类纹样最突出的特点是幻想与真实的交织,抽象与具象手法并用。这些纹样几乎没有一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固定视角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对象或场景,但是作者心灵的真实表现,是心与物的自然和谐,是一种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虽然有些合情不合理,但让人看了仍然觉得亲切、和蔼、美丽、动人。
由于苗绣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这种艺术活动中,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交织,创造了既有实用价值又融合了审美功能的产品——苗族刺绣,苗绣通过依附于服饰,体现了实用与装饰共融的统一性,是物质的实用性与精神的审美功利性相统一的审美创造,表现出本民族独特审美情趣。因此,可以说苗族刺绣是生活的艺术,实用的审美,既是苗族妇女的才智、审美价值的体现,又是苗族历史文化、习俗及宗教信仰的记录,同时也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精神。
看多了都市爱情剧,偶尔换换口味看看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也是很不错的。新上线了一部脱贫攻坚剧,开播还不到一周豆瓣口碑就已经炸了。说的就是被低估的罗晋和他的新剧江山如此多娇。江山如此多娇讲述的是扶贫二代濮泉生与都市女记者沙鸥在澧水市庸城县碗米溪村参与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挥洒青春热血克服重重困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被低估的罗晋和他的新剧他该有更好未来,和赵丽颖搭戏算不算高攀呢。从剧情摘要中可以看出,剧中没有浪漫或幻想的爱情桥梁。也没有任何戏剧让霸道的总统爱上我,有些只是村民一亩四分之三的土地闷闷不乐。勤奋勤奋的扶贫干部的游戏不能说是非常具有爆炸性的游戏,但它是真实的扎根的节奏活跃戏剧性的冲突也很激烈。这是一部难得的好戏。当然一部好戏必须伴有好演员。罗晋是这部戏的灵魂。可以说罗晋这次担当了扶贫干部蒲全胜的角色。在夸张罗晋的表演技巧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蒲全胜的性格。作为讲苗语和土家族话的杰出青年干部,他受过良好教育年轻而富有野心。他只想带领整个村子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但是理想有多充实现实有多残酷。在他来到村的第一天村民们给他上了一课。那就是这本书太浅了。在所有事情上还有很多要练习的地方。何朴全胜不想唤醒这一群几十年来没有十个半月或一年半的时间懒惰的村民。罗晋这次需要塑造的是一个这样的贫困干部,他具有勇气和策略具有文学和军事技能。可以动笔并且有勇气驯服山区人民。首先从图像的角度来看,罗晋是简单友好的。同时年轻的性格非常适合角色。有了建模的祝福没有人会把他当成安家。在徐阿姨里面他是一个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人。
形象和气质都符合要求,这个角色是成功的一半剩下的一半是演员的表演技巧。罗晋参加了蒲全胜的首次露面,被称为动荡山洪龙书记的牺牲和降级。这些都是罗晋表演技巧的亮点,而罗晋的表演只是一个单词稳定。当暴风雨来临时面对仍然在这里进行斗牛的村民,罗晋急着说服村民带着一堆伟大的真相和副市长的名字回家但是所有人都嘲笑了他。此时罗晋一个人站在栅栏上,到处都是汗水生闷气他的脸是黑色和蓝色他不容易招惹。这里的愤怒更多是因为他缺乏能力,未能说服村民。
然后他起初积极地冲向了斗牛场。当时愤怒的身影和焦虑中的神情对这群不听话的村民更加生气。两种愤怒瞬间出现了。足以显示罗晋的作用有多强大。当他出现在舞台上时罗晋就用他的表演技巧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弹性和血统的朴全胜。紧接着面对龙书记的牺牲场面,罗晋表现了蒲全胜的内在脆弱性和情感。无论是听见他意愿时救护车上的红眼睛,还是秘书被推入手术室后的颤抖房间。听到秘书去世的消息后,他的手或他紧绷的身体慢慢站起来。可以说罗晋的每一缕头发都在空中飘散,产生了肉和血为他活了普泉生观众。
从剧情到演员江山如此多娇确实获得了但是由于题材的限制,该剧似乎无法吸引更多的主流年轻观众。豆瓣的声誉四颗星或以上,但收视率和人气并不令人满意。许多人说罗晋不支持该评分。确实有时候我不想否认它。但是我想说的是他的表演技巧和表演不可低估,他应该拥有更好的未来和资源。据说安佳是依靠孙莉的,但是那些对戏剧有真实感的人知道罗晋的角色塑造显然更好。有多少人去了孙丽但最终他们被徐阿姨迷住了它。
被低估的罗晋和他的新剧他该有更好未来。和赵丽颖搭戏算不算高攀呢。罗晋还与热门的小华赵丽颖合作制作了新的农村话剧开心一万。很多人说罗晋和赵丽颖正在与潘高志合作,但说实话罗晋的表演技巧显然要好于赵丽颖。而且两个人的相互成就更大。总的来说无论是江山如此多娇还是演员罗晋,每个人这次都低估了自己的实力希望他们将来能成功反击。
公元前209年,徐福船队出海,载着数千童男童女和百名能工巧匠东渡扶桑,为秦始皇寻访长生不老药,却“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再未归来。河北盐山县千童镇古时称为“饶安邑”,意为“其地丰饶,可以安人”。“始皇遣徐福将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莱”后,遂于此千童侨寓之地置“千童城”,汉高祖五年于此置千童县。
登高远望盼儿归
数千童子的父母盼儿盼到眼穿,生死两渺茫。每逢千童被迫出海的农历三月廿八,他们便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汇聚千童东门,登高远望,呼唤子女的名字,后来渐渐发展演变为具有特定仪式流程的大型祭祀节日——千童信子节,自西汉末年至今60年一次,从未间断。人们在当年千童的起航地,用木棒、铁棍捆绑成高高的酷似航船上的了望塔的平台,让童男童女或老年夫妇登高,呼唤亲人魂归故里,极为壮观悲切。之所以六十年一轮回,是思亲心切而无可奈何的千童人,将重逢的希冀寄托在了来生,有希望亲人的魂魄能归来,重新投生之意。
这是个凄怆的故事,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孟姜女哭长城。长城怎么会被哭倒?显然是老百姓将自己的心声托付给孟姜女了。一个孟姜女代表了千万个孟姜女、千万个百姓家庭,千童信子节也是。大概为缓解民间抵触情绪,自西汉始,统治者便默许了当地百姓举办千童信子这种特殊祭祀形式。
经过2000多年演绎的千童信子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祭祀节日,而成为了当地百姓集祭祀、娱乐、表演于一体的大型民俗盛事。“信”即尊崇,“子”即指出海的童男童女,千童信子节即怀念出海未归童男童女的节日。这个节日与一般祭祀节日有所不同的,正是其祭祀的对象——千童。从源头上讲,是父母盼儿归,是长辈召唤晚辈的殷切心声,是一曲数千年荡气回肠的游子吟。
千童庙会一生能看几回
“去过京,串过卫,不如到千童赶庙会”。千百年来,到千童镇赶庙会,成了方圆数百里人们心中的梦想。六十年一遇,一个人一生能看几回?为了将思念之情送得更远更高,千童信子将表演发展到了极致。信子表演的实质是一种抬阁,但这里的抬阁更高、更奇、更险,一般也要十四五米,高时能达17米。支撑童男童女表演舞台的木杆下端固定在由铁、木制作的架子上,架子上放着许多石磨盘、石块。架子由36名粗壮的大汉抬着,踏着鼓点演出。在高高的微型舞台上,童男童女要做各种惊险别致的造型,表达如天河配、饶安招募、击浪东渡、扶桑授艺、魂兮归来等主题内容,犹如在蓝天里临风起舞,让人叹为观止。上世纪50年代的表演中,童男端着茶壶,童女竟站在壶嘴上!每逢表演时,天津、济南、德州等地的观众提前几天抵达千童镇,人山人海,喧声震天,数万人涌满大街小巷。据说1950年信子表演时,观众把当地井里的水都喝干了!
千童信子节有虔诚庄严的祭仪。当日千童镇要清水泼街,黄土洒路,首先到开化寺千童碑、千童殿举行开祭仪式。寺内僧人鸣钟诵经后,身着仙童玉女服装的童男童女手持祭香和招魂幡,登上高杆顶端,然后由壮汉们抬着游祭。一直走完古镇四街,才出东门到城外。古时,东门外就是无棣沟,徐福带的几千人就是从这里走向大海的。行进中,高杆顶端的童男童女有的举香叩祭,有的摇幡呼唤:归来吧,回家来吧……群众跟着呼喊,一时声荡天宇,催人泪下。
当历史成为民俗,仪式往往只是一种符号。在同一个符号下,最本原的意义可能会被隐含、被遮蔽,而其附加意义却越来越凸显。千童信子节却以一甲子一轮回的方式缓慢而坚定地传承,再一次证明我们的民族是个善于记忆的、有绵长生命内核的、注重精神血脉渊源的民族。
解放后,人们认为60年太漫长,渐渐缩短祭祀周期。从1993年之后,定为每5年一次。2006年,千童信子入选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又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好段:苗族“龙船节”龙船节:这是苗族的一种水面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的台江、施秉两县交界处的清水江两岸,和注入这段河的台江巴拉河两岸,黔东苗语称为“哈仰勇”(qab niangx vongx)。在这里的平寨、廖洞等六七十个苗族村寨,每家都有一至两条划船比赛用的龙船。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这五天,居住在河两岸的苗族群众轮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龙舟竞赛。在湖南湘西的凤凰、泸溪、吉首、保靖、花垣等地,也流行划龙船,而且分男队、女队、男女混合队比赛,场面非常热闹。苗族的龙船节,虽是以赛龙船为主要内容的节日,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娱乐和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中老年人探亲访友、交谈年景和生产经验的节日。
好段:关于“水”的好段沿河两岸连山皆深碧一色,山头常戴了点白雪,河水则清明如玉。在这样一条河水里旅行,望着水光山色,体会水手们在工作上与饮食上的勇敢处,使我在寂寞里不由得不常作微笑! ——沈从文《湘行散记》
一江秋水,依旧是澄蓝澈底。两岸的秋山,依旧在袅娜迎人。苍江几曲,就有几簇苇丛,几弯村落,在那里点缀。你坐在轮船舱里,只须抬一抬头,劈面就有江岸乌桕树的红叶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 ——郁达夫《烟影》
水流虽然比起上游来已经从群山之中解放了,但依然相当湍急,因此颇有放纵不羁之概,河面相当辽阔,每每有大小的洲屿,戴着新生的杂木。春夏虽然青翠,入了冬季便成为疏落的寒林。水色,除夏季洪水期呈出红色之外,是浓厚的天青。远近的滩声不断地唱和着。 ——郭沫若《峨眉山下》
湖的周围是连绵不断的山峰。湖水碧绿,清澈见底。无风的时候,水平如镜,朵朵白云,青青山影倒映于湖面,山光水色,融为一体。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好像是在崇山、白云之间游动,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边巴扎西《神秘的错高湖》
好段:描写“母爱”的好段母爱是一份香包,把祝福带给子女;母爱是一团炉火,让温暖填满心田;母爱是一段蜡烛,把美好无私奉献……每当我细品那至深至切的母爱时,我便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母亲,想起那张慈祥的面孔,想起那段生动曲折的幼时往事。
我的母亲十分的平凡,却是那么的伟大。她跟别人异样,整天在勤勤恳恳地工作着,照顾着我,是我处处都感到温暖和幸福。
母爱是深沉的,母爱是细腻的,母爱是无私、伟大的。我用心去体会,去感觉才能有资格接受这份爱,这份无价的爱。而今年的母亲节,我又想起一位哲人说的花:母亲,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是啊,母亲给予的爱,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母亲启迪和培育着我的良知,也永远的温暖着我的心。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成吉思汗曾满含深情地说过:“世上只有一个的女人,便是我的母亲。”其实,我的母亲也是如此。
母亲,我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表达你对我的爱,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才能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之情,我该怎样才能来回报你?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护花。母 爱如海,母爱如山!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因为它是人类最纯真,最挚朴的情感,是一份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珍惜这份最平常而又最神 圣的母爱,让我们一起来感谢我们伟大的母亲吧!
我有一个好妈妈。她整天忙里忙外,每件家务都要她来做。清早,妈妈早早的起床,给我准备早餐 ;还要去开店,中午妈妈从店里赶来,给我做午饭、洗碗;晚上,妈妈还要给我洗澡、做晚饭……一年365天,你为我,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啊!天 冷了,妈妈亲手给我做棉衣,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母爱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深深地浸透在每一份思念,每一份叮咛,甚至是每一道目光中。
妈妈 , 多么亲切的称呼 , 被奉上这个称呼的人是多么的伟大 ! 然而 , 又有谁 曾经真心诚意地喊一声 ” 妈妈 ” 呢 谁试过每天见到母亲都对她说一句 “ 我爱你,妈妈! ” 呢哪怕是多么肉麻,只要是她疼爱的儿女对她说的,她都会高兴
每当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时,就会想起我的妈妈。
我妈妈是一位中年妇女,今年35岁,中等身材,一张慈祥的脸庞,给人一种慈祥和蔼的感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