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鱼爱吃猫
今天的笔记内容对应《谈美》第五章。
之前的三章内容里面,朱光潜先生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美感是什么”。我们现在知道,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在这一章的开头,作者总结出美的两个要素:
一、欣赏的意象和实际人生之间有适当的距离。 我们一不问它和其他事物的关系如何,二不问它对于人的效用如何。思考和欲念暂时都失去作用。纯粹的欣赏和体会是此刻的主调。
二、在观赏这种意象时,我们处于聚精会神以至于物我两忘的境界,所以无意之中以我的情趣移注于物,又以物的姿态移注于我。 这是一种极自由的(因不受实用目的牵绊)活动,它既是欣赏,也是创造。美就是这种活动的产品,而不是天生现成的。
这是我们的立脚点。作者认为,在这个立脚点上站稳,我们可以驳倒许多关于美感的误解。在接下来的两三章里,作者将会详细说明,美感不是许多人想象的那么一回事。
第一步,我们先来驳倒享乐主义的美学。
享乐主义的美学,就是把快感混淆为美感。 这其实是最常见的一种对“美”的误解,因为它已经深深地固化到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用语中,时时刻刻都在影响我们的观念。譬如,我们喝下一杯好味的酒,会称赞它“美”;看见一朵鲜艳的花,会称赞它“美”;碰见一位年轻的姑娘,还是会称赞她“美”。我们在说这些的时候,基本上是把“美”和“愉快”划了等号。
一般人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做“美”,但是都知道什么样的感觉叫做“愉快”。拿一副画给小孩或是未受艺术教育的人看,征求他的意见,会听到“很好看”。如果追问他“哪里好看?”答案不外乎说:“我看了就觉得高兴,觉得愉快,所以它好看。”
不仅普通人如此,就连许多声名显赫的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谈。朱先生说,十九世纪英国有位学者叫罗斯金,他就很坦白地告诉世人:“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能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
从让人愉快的标准来看,活生生的英国姑娘显然是要胜过冷冰冰的希腊雕像。但一个姑娘的“美”和一座女神雕像的“美”是否相同呢?显然不是。前者引起的是快感,后者引起的是美感。罗斯金的错误在于把姑娘的“性吸引力”当成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品。前文说过,艺术与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艺术世界里的东西,对于实际人生,不会,也不该,有引诱性。所以罗斯金会认为女神雕像比不过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所以对我们来说,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区别美感与快感了。朱先生对这个问题是这样回答的:
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至于活生生的姑娘,如果你见了她不起性欲的冲动,只把她当成线条匀称的形象看,那就和欣赏雕像一样,是美感了。美感的态度不带意志,所以没有占有欲,也不会因为一件事物实用功能的大小而影响对它的欣赏。
美感经验的特点在“无所为而为”地欣赏形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仍然在所表现的情感里过活,一定要站在客位把这种情感当一副意象去欣赏。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我们对一件艺术品的欣赏程度越大,就越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越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
美感所伴随的那种舒适感,在当时都毫无觉察,到过后才回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或看一场戏,当时我们只聚精会神地欣赏,无暇顾及其他。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舒坦,很值得。如果你有过这种经验,就会比较容易认同这种观点。能引起快感的东西不一定有美感,这是我们在学习审美的路上一定要注意的误区。
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红楼梦是通过各种人物的活动,宫廷贵族的勾结与矛盾,各种男女恋爱的葛藤以及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琐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一幅贵族家庭衰败历史的图卷。红楼梦这一历史悲剧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绝不是单纯地建筑在贾宝玉、林黛玉恋爱失败的基础上,而主要的是建筑在揭露贵族家庭的骄奢*逸上。由於种种的腐烂与罪恶,结果是应了秦可卿所说的「树倒猢狲散」的预言,使红楼梦在结构上一反旧有小说的大团圆形式,而创造了极高的悲剧美学价值。在中国的古典小说里,专就结构的完整与布局的细密上说,很少有其他的作品能比得上红楼梦。
高老头的主题思想
《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
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谈美的主题思想
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毫无意外地,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的确切答案。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每个人对于美都有不同的定义。在《谈美书简》中,朱光潜先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虽然这个答案不一定正确,但至少比毫无头绪要高明许多。
许多人都认为,看过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许更深一层,会说心灵美也是一种美。但所有的这些都比较浅显的,而深入研究,又是望尘莫及的事了。通常我们对于美、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等这些问题感到很深奥,也研究甚少,关于这些问题,朱光潜先生在此书中都一并回复了,而且回复的很详尽,对于思想,文学,方法,理论等等也有详细的陈述。对于美,我们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说成的表面的,而看完这本书,我对于美则有了全新的看法,这也是读此书的收获吧。
本书作者朱光潜,字孟实。他90岁生涯的大部分都贡献给了中国的美学事业,所以晚年的他被尊称为“美学老人”。 朱光潜的《谈美》写于1932年,由著名的开明书店出版。在此之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用书信的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问题,发人思考,指点迷津,在青年中引起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30多次的畅销书。但这本书主要谈的是人生修养,还没有充分展示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于是,作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姊妹篇,朱光潜以“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为副标题,写作了这本《谈美》。 作者是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写这本不厚的小册子的,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话的语言把高深的美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从而起到了净化读者心灵、提升一代青年精神境界的作用。而我,读了这本书后同样受益匪浅。 美是联想所产生的吗?作者借用牛希济的两句词“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指出“许多通常被认为美感的经验其实并非美感”,而是“实际人的态度,在艺术本身以外求它的价值”。由萋萋芳草,联想到绿罗裙,也可以由一件古董,联想到金钱,并不是所有的联想,都是美的。纯粹的美,永远是一种“专注”,离开了专注,就已经离开了美了。 讲解了基本的美学观念之后,作者又进一步跟我们谈了艺术与游戏、艺术与想象、创造、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告诉我们艺术创造除了想象之外,还需要情感。 艺术创造除了想象之外,还需要情感。作者借司空图《诗品》中的一句话“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指出:“诗人于想象之外又必有情感”,“情感是综合的要素,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调协,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机体”。“意象”是朱光潜美学理论的重要概念,这里情感的作用十分突出。没有情感的统帅,想象也许会杂乱纷纭,有了情感的主导,则纲举目张,“意”与“象”合了。 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观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文艺理论当有以观其会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会有真知灼见的。”我认为确实如此,通过他的讲解,我真正认识了美,欣赏了美,发现了美。他的见解也的确“人性化”。 学术界有人指出:“朱光潜对美学的理解可以说是非常之深,他对西方美学的介绍,在《谈美》中已经达到了一代大师的化境。” 我认为学习美学也好,学习艺术也好,关键不在能否掌握一两种技能,而是要看我们能否达到一种境界。若能够达到朱光潜先生所崇尚的“艺术化的人生”,恐怕可以说“今生无愧”了。
一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四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
五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六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
七 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八 “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九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
十 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
十一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
十二 “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律
十三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
十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十五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感悟“美”——读弗兰西斯·培根《论美》有感
美是什么? 在弗兰西斯·培根《论美》中,主要给了我们几种答案:形体美、颜色美、行为美,概括起来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如形体美就是外在美,语言思想美就是内在美。因此,美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内涵,例如:爱国、团结、勤奋、助人、宁静、拼搏、悲伤等等都称之为美。此外课文还论述到美是不能制定和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并要求我们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做一个美的人。 但是,美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如何去判断它到底美不美呢?文章并没有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本人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判断。 一是要符合大众化。例如:某个人长得身材匀称,五官端正,穿着合体,符合大多数人审美的眼光就称为美。再如,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阳光明媚也是美。高大雄浑、峻峭秀丽的山峰,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大海也是一种美,这些可称为自然美,大众美。这种美最大的特点是符合大多数人的眼光和心理,见到电视上的环球**、游览苏州园林、见到桂林山水,我们不由得兴奋和惊叹,就因为这些人和景都符合我们的眼光和心理。 二是代表积极向上,能给予我们一种力量或者财富。例如奥运会上运动员努力拼搏,登山运动员挑战珠峰,老百姓在田地里辛勤耕作,庄稼结下的累累硕果,这些是一种运动美,劳动美。 三是给人教育和共鸣,让人的心灵得到陶冶和净化,这是一种精神之美。如霸王别姬,贾宝玉林黛玉的悲伤结局、雷锋因公而牺牲、董存瑞炸桥堡等这些结局,虽是令人流泪和伤心的,但由于给了我们一种精神上的陶治和教育,是一种悲壮和伤心之美。《巴黎圣母院》中的男主人公,虽然长相丑陋,但思想高尚,结局虽然悲惨,却令人同情甚至是崇敬,那是一种思想美的表现。同样,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吴均笔下的奇山异水,还有他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淡泊名利、放心山水的思想境界,由于也给了人们一种思想情操上的陶治和净化,也是一种很美的境界。 当然,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度和地域,还有不同的时代都有着不同的标准,因此,美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它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地域性等,由此可言,“喜怒哀乐”皆“美”也,就看你的判断角度了。相反,像一些低俗下流、损害人民利益和健康、开历史倒车的都是不美的。谈吐粗俗者不美、妄自菲薄者不美、追名逐利者不美、灵魂丑陋者不美,如汉奸、卖国贼、罪犯等不仅不美,并且是为人民所痛唾的。
长时间不曾读书,更不曾这么认真的读书。《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学出版)又名《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一部谈美学的论著。朱光潜先生在美学界的造诣这里无需过多赘述,他是我国研究美学的始祖,一代美学大师。通读完后,首先的感觉是朱先生知识的渊博,旁征博引,学贯中西。在他的书中,古今中外的文献引用得极多,而且所引用的英法德等国关于美的论述都是他最早翻译过来的。其实粗读一篇,我真没有弄明白到底什么是美。虽然他通篇都在介绍什么是美,从心理学角度、从哲学角度、从自然科学角度去研究、论证美的本质意义。但是我读的还是一头雾水,因为朱先生的思想是那么的深邃;眼光是那么犀利;观点是那么独到。都说读书就是读者和作者心与心的交流,我只觉得朱先生穿着一身长马褂,在某个黄昏的清风中,向我娓娓道来,像一切得道智者一样,他持才并不傲物,从容淡泊,虚怀若谷。对我而言,朱先生只能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形容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美 什么是美朱光潜先生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对于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者或者说是理论研究者,简单草率地定义某种事物,总不免会把读者引入歧途甚至会怡笑大方。伟人如柏拉图也曾犯下把人定义成没有羽毛动物的错误,留下了千古笑柄。美不完全是事物的属性,不能科学定性地定义。譬如我们说水,这是可以严格定义的,凡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就是水,这个不会因为不同人有不同看法而改变。然而我们很多人对美的定义其实都是成为美的条件,我们说脚长的女人比脚短的女人要美,对称的比散乱的要美,但这都是成为美的条件,但具备这些条件的不一定就是美。正如空气含有水分是雨的条件,但空气中的水分却不是雨。因此有人问圣·奥古斯丁:“什么是时间”,他回答:“你不问我,我本来很清楚地知道他是什么,你问我,我倒觉得茫然了”。 美不能定义,又不是事物固有的属性,那就没有研究价值了吗朱先生告诉我们,美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事物属性,当我们见到美的事物时,大多数人还是会觉得那是美的。但是研究判别美,不仅要在物本身着眼,同时还要着重观赏者在所观赏物中见到的价值去研究。通俗一点讲,就是美不仅在物,而且在心,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世界上没有天生自在,俯首即拾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所以美学研究的理论,不仅要讲艺术,而且要讲心理。作者用了十七章的篇幅在讲美,我才疏学浅,读了多遍亦只是管中窥豹,不能全面真正理解作者所阐述的理论。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有一个疑问,自已认为美就是美,了解那么多有意义吗 那么,为什么要研究美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攀登过山,游玩过水,欣赏过画,背颂过诗文,当我们发现某处景色让我们心情愉悦时,我们会说,这里真美;当我们读到某处诗文让我们身临其近时,我们会说这首诗真美;当我们读到某篇文章让我们长期心灵的桎梏、精神的困顿豁然开朗的时候,我们会说这篇文章真美。我们在说美的时候,其实都只是一个随性的判断,靠得是自己粗疏的经验,至于为什么会觉得美,我们都没有意识进行仔细的考量。我们要欣赏、判断美,其实是不能离开理论支撑的。如果我们没有决定怎么才是美,就没有理由说这幅画比那幅画更美;如果我们没有明白艺术的本质,就没有理由说这件是艺术品,那件作品不是艺术品。只有当我们明白美的本质的时候,才能使欣赏和创造的过程得着更准确的力量(朱自清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