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采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采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1张

 《采薇》一诗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描绘了紧张艰辛的军旅生活,表达了戍边战士心中的报国之志及其强烈的思乡之情。全文通过对“薇菜”、“杨柳”、“雨雪”等自然事物的描绘,表现出四时的变化,在光阴流逝之间展现出战士们恋家思亲的个人情感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

 《采薇》的赏析

 全诗先写凄凉的戍边生活,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而后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

 《采薇》的全文

 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387041 :你好。

《诗经 小雅 采薇》:这首诗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这位解甲退役的戌卒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有很多人喜欢这首诗,我也是其中之一。 对诗经里的篇目,我也略知一二,非常喜欢它的风格。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这些句子写出了军旅生活的漫长,主人公早就盼望回家,而日子过了一年又一年,薇长了一年又一年,却依然征战在外。“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则直接抒发了主人公的忧思之情,句句读来感人,似有千钧之重!这些句子真实、干净、纯粹,其表达的感情也自然动人心弦。

其二是为国赴难的责任感。“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这些句子描写战事。主人公并不是那种自私的人,他也爱国,他也会为国洒一腔热血。这就让他的家国之思上升了一个高度。不是幼稚、单纯、矫情的儿女情长,而有高度、深度。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四句,是诗中情景交融的名句。“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肯体、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杨柳依依”表现他春天出征时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雨雪霏霏”使我们联想到他在征程中经受的许多磨难,并衬托出他在返家时满怀哀伤悲愤心情。

1、《采薇》的思想内容: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2、《采薇》的艺术特点:“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更增强了哀乐的情感表达,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此诗选自“小雅”,却有“国风”民歌的特点,颇为讲究句式重叠与比兴手法的运用。

原诗

采薇

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855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