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蝶恋花》表达了词人怎样的爱情观?

柳永《蝶恋花》表达了词人怎样的爱情观?,第1张

蝶恋花①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②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③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④

对酒当歌,⑤

强乐还无味。⑥

衣带渐宽终不悔,⑦

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④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这首词表达的意境极为丰富。

柳永是秦楼楚馆的常客,歌妓舞女的宠儿,宋朝人大多据此否定其人格,甚至贬低他,不免眼镜着色,以偏概全。等到看了此词,方觉得柳永依红偎翠,固有不得已之处(没有经济来源),但并非一贯逢场作戏、追声逐色,其中大有真情缱绻、两心相悦的深刻情感。这篇词以思念情人为主题,表现了柳永在离别情人之后挥之不去、难以自拔的相思之情,笔端情感历历、荡气回肠。

起笔七字,含蕴极丰。“伫倚”即长时间斜靠之意,盖登楼之前即已怀愁;危楼风细,亦足启人情思。“望极”以下四句,皆写登楼所见,不是触目成愁,而是词人将一己之愁绪尽情投撒到客观之物中,使物皆著我之色彩。“望极春愁”四字笔力极重,望而极者,无非是希望在视觉的尽点能出现一些堪作安慰之景,而结果却是愁生天际,正是愈努力愈显悲伤。情深一往之态,已露端倪。“草色”句写日暮景象,生动传神。朦胧凄迷之景,为突出词人无人会得凭阑之意的孤寂,铺建了苍茫的背景,孤独怀人之意隐隐而出。而伫倚以致日暮,望极而尽天际,皆非薄情人所为。思念之渴,昭然在目。

下阕笔锋陡转,由无人会意之凄凉,转写词人自我安慰,自得其乐。柳永性本疏狂,只是奔竞仕途压抑已久,如今既仕途不遇、漂泊异乡,官场、情场两相失意,遂自解其缚,以一醉展其疏狂。然而当他如曹操般“对酒当歌”之时,“人生几何”的感慨也随之而起。追求快乐反得伤感,“强乐还无味”一语伤心备至,有点类似“酒醒添得愁无限”之境。“衣带”句化用《古诗十九首》中“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二语,乃酒后痛悟之言,其对爱情执着无悔之精神,尽见于此。“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是浑然流露出一派无怨深情。语决绝而情意深妙,与冯延巳“不辞镜里朱颜瘦”之语同有《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之精神,是在经历种种迷茫和痛苦之后的大彻大悟之语。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以这两句话(衣带…憔悴)所表现的执着精神,而把它喻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二种境界,可见其概括了一种相当普遍的磨难意识,可以引发一些相同或相近的感受。

通阕语言雅致,心理变化的描写曲尽其致,写境写情俱浑厚可感。

至于你问的爱情观,四字概括——无怨无悔。

但愿对你有所帮助。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蝶恋花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欧阳修深挚真切的思想感情。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此词描写闺中**的伤春之情。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

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全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用语自然,辞意深婉,对**心理刻划写意尤为传神。

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扩展资料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意境深远,词中写景写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

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

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作品赏析

赏析

  词作当写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时赵明诚为莱州守,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途中宿昌乐县驿馆时寄给其家乡姊妹的。它通过词人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姐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的深厚感情。

  “泪湿罗衣脂粉满”,词作开首词人即直陈送别的难分难舍场面。词人抓住姊妹送别的两个典型细节来作文章:“泪”和“脂粉”,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自己无限的伤感。次写“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热泪纵横,犹无法表达姊妹离别时的千般别恨,万种离情,似唯有发之于声,方能道尽惜别之痛,难分难舍之情。“四叠阳关”,苏轼《论三叠歌法》中的说法可参为注解:“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若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得乐天《对酒》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由此观之,“四叠阳关”的说法无误。“千千遍”则以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离别场面之难堪。值得注意的是,词人写姊妹的别离场面,竟用如此豪宕的笔触,一来表现了词人的笔力纵横,颇具恣放特色,在其《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中有“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似同出一机杼;二亦展现了词人感情的深挚。“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词人的笔触在结拍处一折,纷乱的思绪又转回现实。临别之际,姊妹们说此行路途遥遥,山长水远,而今自己已行至“山断”之处,不仅离姊妹们更加遥远了,而且又逢上了萧萧夜雨,淅淅沥沥烦人心境,自己又独处孤馆,更是愁上加愁。词作上片从先回想,后抒写现实,从远及近,词脉清晰。

  下片,词人的思绪又回到离别时的场景,但笔触则集中抒写自己当时的心境。“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直陈自己在临别之际,由于极度伤感,心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也没有印象。词人以这一典型细节,真切而又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难别的心境,同时也是“方寸乱”的最佳注释。歇拍二句:“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词人的思绪依然飘荡在那令人难忘的别离场合,但词作的笔力却陡地一振,奏出与前面决然不同的充满亮色的音符。词人告慰姊妹们,东莱并不象蓬莱那么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讯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厮守在一起。词作至此,已不仅仅表现的是离情别绪,更表现了词人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蓬莱”,传说中的仙山。李商隐《无题》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本词不仅有李清照词作特有的抒写心理细腻、敏感的特点,更有笔力健拔、恣放的特色。以此特色来写离别之情,对一个女词人来说,尤显难能可贵。

《蝶恋花》 和漱玉词

凉夜沉沉花漏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续连珠弄。

这是明朝王士祯和李清照的漱玉词,以女子的口气所写的。网上没找着翻译,我自己的理解:

微寒的凉夜寂静无声,连计量时间的花漏都似乎冻的凝结了。(这里可以引申为仿佛连时间都停止了)躺在枕头上却睡不着,隐约的听见三更前的鸡叫声。这个时候,心怀愁绪,却没有你和我一起分担。月亮已经照到窗户的缝隙里,春天的寒意越发的重了。想起我们曾经睡在一起亲密无间,你好比梧桐花,我就像栖息在梧桐花上的凤凰那样不离不弃。遥远的往事只能在梦中重温,只有不断的弹起并不连贯的琴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023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