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寒蝉的诗句 关于寒蝉的诗句

带寒蝉的诗句 关于寒蝉的诗句,第1张

关于寒蝉的诗句有哪些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

记醉踏南屏, 彩扇咽寒蝉,倦梦不知蛮素。--吴文英《霜叶飞·重九》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卢挚《沉醉东风_秋景挂绝壁》

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李白《代秋情》

描写寒蝉的诗句以及作者出处

来雁无消息,回头故乡千万里唐代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宋朝晏几道《采桑子》:一寸愁心:薄暮寒蝉三两声。

宋朝赵彦瑞《点绛唇》:寒蝉鸣处“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三国曹植《赠白马王彪》:寒蝉鸣我侧

唐代冯延巳《采桑子》:寒蝉欲报三秋候,寂静幽斋。

宋朝敖陶孙《夜坐》。

唐代郎士元《送别》,日日寒蝉夜夜砧,回首斜阳暮,寒蝉久寂寥

含有寒蝉的诗句

1、寒蝉凄切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

2、寒蝉鸣我侧

魏晋

曹植

《赠白马王彪》

3、寒蝉鸣高柳

魏晋

陆机

《拟明月何皎皎》

4、寒蝉欲报三秋候

冯延巳

《采桑子·寒蝉欲报三秋候》

5、日日寒蝉夜夜砧

晏几道

《采桑子·前欢几处笙歌地》

6、彩扇咽、寒蝉倦梦

吴文英

《霜叶飞 重九》

7、衰柳寒蝉一片愁

卢挚

《沉醉东风·题红叶清流御沟》

8、闻之似寒蝉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9、寒蝉始悲鸣

白居易

《酬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示兼呈梦得 时梦得》

10、抱叶寒蝉静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11、五月仿佛闻寒蝉

杜甫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12、如管奏寒蝉

许敬宗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

13、古木寒蝉满四邻

刘长卿

《郧上送韦司士归上都旧业(司士即郑公之孙,》

14、逆旅悲寒蝉

岑参

《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

15、寒蝉碧树秋

杜甫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

16、薄暮寒蝉三两声

郎士元

《送别》

17、初听寒蝉凄切

朱敦儒

《念奴娇·晚凉可爱》

18、柳外寒蝉懒

洪适

《生查子》

19、或者寒蝉自比

魏了翁

《水调歌头·宇宙一大物》

20、落叶寒蝉悲

葛长庚

《菊花新·忽水远天长》

21、听得寒蝉声断续

葛长庚

《酹江月/念奴娇》

22、寒蝉晚、正伤行客

无名氏

《雨中花慢·宴阙倚栏郊外》

23、疏磬寒蝉树几重

许浑

《长庆寺遇常州阮秀才》

24、竹上寒蝉尽散时

方干

《听段处士弹琴》

25、寒蝉计会一时鸣

方干

《李户曹小妓天得善击越器以成曲章》

26、白露寒蝉急

韦庄

《闺月》

27、但老树寒蝉

张可久

《木兰花慢 维扬怀古》

28、寒蝉停哀响

黄庭坚

《送吴彦归番阳》

29、默默同寒蝉

文天祥

《高沙道中》

30、寒蝉遂不号

陈与义

《连雨书事》

31、噰寒蝉鸣

魏晋

陆机

《拟明月皎夜光诗》

32、冽冽寒蝉吟

魏晋

徐干

《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诗》

33、寒蝉久寂寥

敖陶孙

《夜坐》

34、又似寒蝉吸晓风

白玉蟾

《快活歌二首》

35、写出寒蝉湿兔来

陈杰

《和张纯父霜月三首》

36、勿谓寒蝉吾原学

李昴英

《迎广帅徐意一大参五首》

37、忍作寒蝉俦

刘黻

《追和渊明贫土诗七首》

38、满树寒蝉噪不休

释法泰

《颂古四十四首》

39、寒蝉初

杨冠卿

《秋怀十首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为韵》

40、寒蝉泣露曳秋声

朱权

《宫词》>>

有关寒蝉的诗句

唐代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三国曹植《赠白马王彪》:寒蝉鸣我侧

唐代冯延巳《采桑子》:寒蝉欲报三秋候,寂静幽斋。

宋朝赵彦瑞《点绛唇》: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宋朝晏几道《采桑子》: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

唐代郎士元《送别》:薄暮寒蝉三两声,回头故乡千万里。

宋朝敖陶孙《夜坐》:来雁无消息,寒蝉久寂寥。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押韵的毕业成语 押韵的毕业赠言 下一篇:打电话卖房子的台词 卖房子的女人日剧台词

关于寒蝉的诗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个貌似是词。

李商隐有一首诗,不过是蝉,可搜: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诗词中“寒蝉”的意象是什么?~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订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寒蝉鸣泣之时 每篇章的开头的诗句

你所能看到的 只是虚伪的居所

在那能看到的 只是空虚的眼神

我所能看到的 只是重演的悲剧

请不要畏惧 明日的彼方

请不要伤害 你的心灵

请不要道歉 昨日的一切

希望你能凝视 真正的自我

希望你能原谅 无常的你

希望你能理解 另一个我

想见到的 是黑暗中的形状

想听到的 是迟疑的脚步声

想知道的 是真正的居所

正在颤抖的 是你的心灵

正在靠近的 是黑暗之影

正在冻结的 是虚伪的我

无法终结的 后悔

无法致歉的 故事

铭刻在那的是另一个我

已经忘却的是 你的那份温柔

不断重复的是 悲伤的脚步声

邀你进门的是 记忆的小碎片

无法全部拯救的 是一行泪水

无法完全阻止的 是向绝望的呐喊

将来拜访的是 仇恨的连锁

所寻求的 是往昔所拥有的安睡

所听到的 是充斥着恶意的雨声

所流入的 是通向黑暗的门扉

诱惑的是 后悔的脚步声

追赶的是 疑惑的眼神

彷徨的是 另一个自己

脚步声 是由过去而来的细语

所看见的 是迷雾之中的真实

所听到的 是给予你的宽恕

来访的 是黄昏的光辉

闯入的 是时光的黑暗

邂逅的 是过去与未来的间隙

所追求的 是不变的容貌

所寻找的 是阳光的退路

被给予的 是如旧的悲伤

邂逅的是 指向温柔的代价

坠落的是 通向悲伤的迷宫

焦虑的是 走向憎恨的思绪

所失去的 是平日的归路

无法守护的 是与你的约定

无法消去的 是我的回忆

被消去的 是记忆的芳香

所看到的 是仇恨的伤痕

所响起的 是过去的足音

所追求的 是仅有的安稳

所见到的 是仇恨的回廊

所坠落的 是黑暗的彼方

所碰触的 是摇曳的面容

所响彻的 是悲伤的回音

所散发的 是烧毁的回忆

所路过的 是往常的歧路

所驰骋的 是黑暗的拐角

所到达的 是破减的深穴

被捕获的 是过去而来的残象

所邀约的 是未来而来的虚像

在那里的 是另一个玩笑

所贯穿的 是幸福的回忆

所立下的 是与朋友的誓言

所拯救的 是片刻的犹豫

所驰骋的 是平日的归路

所蠢动的 是不幸的通知

被打开的 是欺骗的剪报

渗出的血 是过去的记忆

察觉到的 是罪孽的深重

在那里的 是终结的未来

所误入的 是回忆的教室

所响起的 是通向绝望的计时器

所到达的 是起始的终结

ひぐらしのなく顷に

哪位有中国古典诗词中写"秋蝉""寒蝉"的句子

(1) 蝉声响亮而高远,古往今来,那“知了,知了”的鸣唱,曾使情感丰富而细腻的诗人们写下了诸多优美动人的诗篇。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玄鸟,即燕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潘岳《河阳县作二首)

“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隋 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 许裳《闻蝉》)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南朝 萧子范《后堂听蝉》)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唐 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唐 卢仝《新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

“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南朝陈·刘删《咏蝉诗》)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唐·戴叔伦《画蝉》)

“听秋蝉,秋蝉非一处。细柳高飞夕,长杨明月曙;历乱起秋声,参差搅人虑。单吟如转箫,群噪学调笙;风飘流曼响,多含断绝声。……”

“听鸣蝉,此听悲无极。群嘶玉树里,回噪金门侧;长风送晚声,清露供朝食。晚风朝露实多宜,秋日高鸣独见知。轻身蔽数叶,哀鸣抱一枝。……”(隋 卢思道 《和阳纳言听鸣蝉篇》)

(2)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正如

宋代诗人杨万里所说:“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听蝉》)。

唐 司空曙“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新蝉》);

唐 白居易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早蝉》);

唐 刘禹锡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答白刑部闻新蝉》);

唐 孟浩然:“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秦中寄远上人》),

唐 元稹:“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送卢诗》)。

唐 雍裕之:“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早蝉》);

五代楚 刘昭禹:“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

唐 卢殷:“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晚蝉》);

唐 姚合:“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闻蝉寄贾岛》);

宋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雨霖铃》);

宋 刘克庄“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 《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

(3)古人误却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首先应该提到的当然是被称为唐代咏蝉诗之“三绝”:

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在狱咏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

三首诗都是唐代借咏蝉以寄意的名作,但旨趣迥异,各臻其妙。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对此之评论可谓一语中的:“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借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

柳永在寒蝉骤雨后的都门外,吟咏过婉约派诗词最为经典的篇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尽显 30分

今天,日出何处?东边出,天光尽现。今晚,星何明亮,皎亮现,风云吹动!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押韵的毕业成语 押韵的毕业赠言 下一篇:打电话卖房子的台词 卖房子的女人日剧台词

《不能说的夏天》(又名《寒蝉》)是国内第一部关注校园潜规则事件的影片,既有着纯爱与欲望的情感纠葛,又有着道德与法律的人性碰撞。

影片由台湾著名导演徐小明监制,杨德昌之徒王维明执导,当红人气偶像郭采洁、著名女星徐若瑄、金马影帝戴立忍领衔主演,也是收视皇后贾静雯复出后首部影片,并得到亚洲音乐天王陶喆创作演唱插曲、主题曲。

**的故事取材于真人真事,以充满各式纷争的台湾为背景,以当下社会呈现的“潜规则、性侵、出轨、三角恋、通奸、拆迁、纯爱”等社会事件为切入口讲述的一个发生在学校的骇人听闻的话题事件。这种事情每天都发生在身边,成为越来越被关注的社会现象,这种话题能引起人们共振,创作者也希望能够借此影片来唤醒装睡的人,并向潜规则宣战。

纯美的校园青春爱恋

从未见过父亲的白白(郭采洁饰),23岁时独来到东部音乐学院求学,她想离开台北的桎梏,去追求渴望已久的独立与自由。她满怀欣喜的加入学校的乐团,追求艺术的心灵,享受着自由的味道。在学校,她遇见在台东长大的19岁学弟木宏(黄远饰),木宏天生拥有的自由与单纯的灵魂,萌发了白白与他之间青春爱情的躁动。

充满欲望的潜规则

学校音乐学院的李教授(戴立忍饰),把毕生热情放在音乐上的他,在遇到学生白白之后,却唤起他对青春向往的欲念。利用手中的权利形成的封闭供生关系,让白白陷入错恋之间。一起校园师生恋迅速地成为人们茶馀饭后的谈资与网络上各自表白的激战。

宣战潜规则的正能量

方律师(徐若瑄饰)为了老朋友的托付,到了台东协助白白走出巨大的人生考验。这样让方律师的内心重燃的正义和情感,也让她与的她的老友,台东大学的王老师,重新解开了彼此的人生心结。

**以充满各式纷争的台湾为背景,描写四个女人争取社会转型正义的奋斗与成长。剧情叙述都会女孩「白白」来到纯朴东部大学攻读研究所,没想到意外身陷充满争议的悬案,与受邀而来的都更推手方律师、校园心理辅导室王老师、当地支持环保抗争的林律师,三位各有心机的轻熟女郎,陷入一场情感、记忆与正义的风暴纠葛。

这个吗 就要剧透了 不怕雷的话请往下看。。。

根据漫画进度 寒蝉最后的结局是 K1和魅音恋爱了 但礼奈还是喜欢K1的 可惜K1把礼奈只当做妹妹。。。(不排除开个外传礼奈把魅音砍掉然后轮回事件。。。。)

其实寒蝉感人的情感有很多啊 看完就会发现很多催泪弹。。

赛杀篇里梨花对她妈咪 祟杀篇K1对沙都子 罪灭篇K1对礼奈 皆杀篇小时后的鹰野34。。。。。

PS 诗音喜欢的是沙都子的哥哥悟史。。解里面有说明。。。具体很复杂 看完了就会知道咯~~~

下面有寒蝉吧大透礼的文章。。。防雷小心啊。。。

寒蝉的解释

(1) [winter cicada]∶天冷后不叫或低鸣的蝉 (2) [a kind of cicada]∶蝉的一种,身体小,黑色,有黄 绿色 的斑点,翅膀透明。雄的有发音器,夏末秋初时在树上叫 寒蝉凄切。——宋· 柳永 《雨霖铃》 详细解释 (1)蝉的一种。又称寒螿、寒蜩。较一般蝉为小,青赤色。 《礼记·月令》 :“﹝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郑玄 注:“寒蝉,寒蜩,谓蜺也。” 孔颖达 疏引 郭璞 云:“寒螿也,似蝉而小,青赤。” 《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李善 注:“ 蔡邕 《月令章句》 曰:‘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也。’” 清 赵翼 《汪文端师殁已数月每欲一述衷情卒卒未暇也辍直枢曹闲居无事甫得和泪渍墨以诗哭之凡一千字》 :“身原飞退鷁,情比噪寒蝉。” (2)寒天的蝉。秋深天寒,蝉即不鸣,故常以遇事 不敢 讲话比作寒蝉。 《后汉书·党锢传·杜密》 :“ 刘胜 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 罪人 也。” 李贤 注:“谓寂默也。 《楚词》 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蝉寂漠而无声。’” 宋一鸿 《和萝庵钝公诗》 :“有教既无类,敢噤寒蝉口。” (3)古代 妇女 的面饰。因状如蝉,故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 :“向妆台半贴寒蝉,挥玉管羞题冰蠒。”

词语分解

寒的解释 寒 á 冷,与“暑” 相对 :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 寒食 (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害怕 :寒心。 穷困, 蝉的解释 蝉 (蝉) á 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面有发声器,叫的声音很大:蝉联。蝉蜕。蝉韵(蝉鸣)。寒蝉。金蝉脱壳。 古代的一种薄绸,薄如 蝉翼 :蝉纱。 部首 :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描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扩展资料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翻译: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蓝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注

 自古以来多情之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

 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从大处落笔,指出自古以来多情之人皆因离别而伤,具有普遍的意义,以伤情总起全词。“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则是在离别的基础上把情感更向前推进了一层,与李易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有异曲同工之妙。景物层层推进,感情层层递增,景与情实不可分。

 词中大致有两种情,其一即词人的宦途失意,不得不离京远行,郁郁而不得志,前途惨淡渺茫;其二,词人与恋人分别,失去了感情上的寄托,惆怅苦闷。两种悲愁融合在一起,又正好遇上这凄凉冷落的秋景,一瞬间愁增百倍,悲添万分,无怪乎词人哀呼“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己的悲苦虽然也是来自“自古多情伤离别”,但与他们比起来,其凄惨之多之大,唯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全词笼罩了一种过度的伤感,令人不忍卒读。

扩展阅读:柳词内容

 1、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

 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柳永的这类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柳永的词才走向平民化、大众化,使词获得了新的发展趋势。

 2、描写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

 柳永词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些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

 3、描写羁旅行役

 柳永多次科举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以期能谋取一官半职。柳永工于羁旅行役词,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在这类词中,柳永写其行踪所至,自抒漂泊生活中的离别相思之情,背景远比五代以及宋初词人所写思乡念远词阔大,意境也更苍凉,特别真切感人。

 4、其他

 柳永还写过不少歌颂帝王、达官贵人的词,也写过一些自叙怀抱,自叹平生遭际的词,例如其《戚氏》一篇,是《乐章集》中最长的一首词,他在词中对自己的生平作了回顾,字里行间颇多感触,唱出了天涯沦落的不遇之士的悲音,被誉为《离骚》的遗风。

 扩展阅读:柳永的后世影响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从柳氏来”。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

 

出自宋代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188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