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数学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一个子目标,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等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总目标,就作用而言,情感目标是其它目标的动力保障,它包括了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意志、态度、价值观、习惯在内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等重要作用。
所谓情感,是指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体验,换句话说即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按照性质和内容划分,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按照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则可分为激情、心境、热情。 情感是人们普遍共有的,情感的变化对人的心态和行为有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在人的事业及发展中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情感就象发电机一样能够正常“供电”,可以使人振奋精神,使人生活得充实,能够提高人们的活力,促进人们保持生活的积极态度。良好稳定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和调节器,它有很强的感染力、有巨大的调节作用和引动力量,它能使后进者激起上进,失望者燃起信心,冷淡者出现热情,敌视者转为友善,悲观者勇气倍增;它能推动人们忘我追求某种事物或是毅然舍弃某种事物。只要产生强烈的情感,就可能引发出相应的行动。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作用下,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且愉快地进行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知识的传授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
综合实践课新《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分类界定了课程具体内容目标。作为学科教师,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综合实践发展的角度理解,知识、提高能力。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学科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精心备课,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学情,确定并细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预定了我们教学的方向和资料选择,如果仅以教参为依据显然是单薄、教条的,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必须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我们教师应认识到: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课程的优先目标是课程设计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心理学者认为,“价值观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没有个体的需要,就无所谓价值及价值观问题”。这就是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不是教师通过教育的手段加到学生身上的,它是由学生自身的需要产生的。因此我们在备课设计教学活动,渗透情感价值观教育时要能遵循学生价值观形成规律,运用心理学的需求层次论方法,避免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理解与细化是目标落实的基础。课标中的分类目标不等于教学中的课时目标,两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我们在备课确立教学目标时,要以课标分类目标为指导,理解和细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才能设计出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使目标真正得以落实。二、灵活应用不同教学方法,在课堂互动中传递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制定出来要能被学生认知和接受,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所以教学过程要讲究方法。如果教学方法运用巧妙得当,可以改变学生认为实践课无趣讲大道理的错误认识,实现在课堂互动中传递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课堂实效。 三、以作业为载体,检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作业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作业质量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反映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公民素质、学习能力等。特别是情感目标型的作业较清晰的展现了学生个体情感体验。情感目标类型的题目,有助于我们间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但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也许仅限于作业试题中,而没有真正的道德行为表现,设计实践型作业或能弥补这一不足!综合实践教学离开生活,必然枯燥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要激励学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亲情交流、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将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如高年级学生道德行为的实践训练,可以布置学生做一件关心他人的事、爱心助残活动、绿色环保行动、定一个孝敬父母日、找一个家务劳动的岗位等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利于学生加深认识、增强体验、形成信念、养成习惯。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深深体会到:实践型作业比之于传统的书面作业,是一种突破,较为综合的考查了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立体目标,能将道德规范及道德情感体验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实践内容,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四、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取向,评价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实践课在学生评价上存在评价方式单一(考试评价制度),注重成绩忽视学生全面素质(尤其是综合实践课)和个体差异等弊端。这导致教师教学重知识目标,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重实践知识的记忆,轻实践意识的树立和培养。(如之前说的,书面作业优于实践性作业!)新课标指出: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综合实践课教学呼唤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求知过程和实践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研究精神、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首先,对学生学习发展的考查方式要多样化。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并不能完整反映学生实际,容易挫伤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其次、改变单向的评价制度。单向评价制度中被评价者无发言权,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应付心理。应该提倡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达到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调整和自我教育。再次,评价要注重过程。重视学生在过程中的转变,让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与提高的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幼儿园活动的情感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写:
一、情感目标∶
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念、社会适应能力由兴趣、态度、价值观与正确的判断力、适应性的发展诸目标组成。常用引导词感受、喜爱、乐于、感悟、喜欢等。
二、动作技能目标∶
感知动作、运动协调、动作技能的发展由感知动作、运动协调和运动技能诸目标组成。
常用引导词学会、掌握、提高等。可以理解为动作发展的运用。
三、好的目标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具有针对性。这就是避免一些大、空的目标。
例;语言领域的故事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喜欢听故事。目标2∶懂得故事中小熊妈妈对小熊的爱,知道母爱的伟大。
2、目标制定要多面。我们的目标分三维,分别为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
3、要坚持难易度适中的原则。每个阶段的目标是不同的,目标是幼儿活动的目的,难易适中是指不能太简单当然也不能太难,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特征
2、情感目标: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和对待青春期心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初步采用体育锻炼和其他方法来调节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了解青春期易产生的问题及调节心理问题的途径。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养成心理健康的好品质。
四、教学过程: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