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课程地址: https://classcourseraorg/nlp/lecture/31
情感分析 (Sentiment analysis)又可以叫做
意见抽取 (Opinion extraction)
意见挖掘 (Opinion mining)
情感挖掘 (Sentiment mining)
主观分析 (Subjectivity analysis)等等。
引用的论文:
Bo Pang, Lillian Lee, and Shivakumar Vaithyanathan 2002 Thumbs up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EMNLP-2002, 79—86
Bo Pang and Lillian Lee 2004 A Sentimental Education: Sentiment Analysis Using Subjectivity Summarization Based on Minimum Cuts ACL, 271-278
另外需注意,Binarized (Boolean feature) Multinomial Naïve Bayes不同于Multivariate Bernoulli Naïve Bayes,MBNB在文本情感分析上的效果并不好。另外课中也提到可以用交叉验证的方式进行训练验证。
下面罗列了一些比较流行的词典:
当我们拿到一个词我们如何判断他在每个类别中出现的概率呢?以IMDB影评为例
但是!我们不能用单纯的原始计数(raw counts)方法来进行打分,如下图
可以看出,这些否定词同样可以作为单词极性的一个判断依据。
具体步骤为:
联合概率 / 独立的两个概率乘积
之后我们可以看一下统计结果,分别来自于用户好评和差评的统计:
可以看到极性划分的还不错
</article>
</main>
转自csdn
NLP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子领域,作为AI产品经理,我们至少要知道NLP是什么,它能做什么事,这样我们就能获得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将遇到的问题和方法连接起来。接下来我从“NLP是什么、能做什么、目前遇到的难题”三个方面来简单介绍下NLP。
一.什么是NLP
NLP,中文叫自然语言处理,简单来说,是一门让计算机理解、分析以及生成自然语言的学科,大概的研究过程是:研制出可以表示语言能力的模型——提出各种方法来不断提高语言模型的能力——根据语言模型来设计各种应用系统——不断地完善语言模型。
NLP理解自然语言目前有两种处理方式:
1基于规则来理解自然语言,即通过制定一些系列的规则来设计一个程序,然后通过这个程序来解决自然语言问题。输入是规则,输出是程序;
2基于统计机器学习来理解自然语言,即用大量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来训练一个模型,然后通过这个模型来解决自然语言问题。输入是数据和想要的结果,输出是模型。
接下来简单介绍NLP常见的任务或应用。
二.NLP能做什么:
1分词
中文可以分为字、词、短语、句子、段落、文档这几个层面,如果要表达一个意思,很多时候通过一个字是无法表达的一个含义的,至少一个词才能更好表达一个含义,所以一般情况是以“词”为基本单位,用“词”组合来表示“短语、、句子、段落、文档”,至于计算机的输入是短语或句子或段落还是文档就要看具体的场景。由于中文不像英文那样词与词之间用空格隔开,计算机无法用区分一个文本有哪些词,所以要进行分词。目前分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基于规则:Heuristic(启发式)、关键字表
(2)基于机器学习/统计方法:HMM(隐马尔科夫模型)、CRF(条件随机场)
(注:在这里就不具体介绍方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了,大家感兴趣,可以自行百度了解)
现状分词这项技术非常成熟了,分词的准确率已经达到了可用的程度,也有很多第三方的库供我们使用,比如jieba,所以一般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会采用“jieba+自定义词典”的方式进行分词。
2词编码
现在把“我喜欢你”这个文本通过分词分成“我”、“喜欢”、“你”三个词,此时把这三词作为计算机的输入,计算机是无法理解的,所以我们把这些词转换成计算机能理解的方式,即词编码,现在普遍是将词表示为词向量,来作为机器学习的输入和表示空间。目前有两种表示空间:
(1)离散表示:
AOne-hot表示
假设我们的语料库是:
我喜欢你你对我有感觉吗
词典{“我”:1,“喜欢”:2,“你”:3,“对“:4,“有”:5,“感觉”:6,“吗”:7} 。一共有七个维度。
所以用One-hot表示:
“我” :[1, 0, 0, 0, 0, 0, 0]
“喜欢”:[0, 1, 0, 0, 0, 0, 0]
········
“吗” :[0, 0, 0, 0, 0, 0, 1]
即一个词用一个维度表示
Bbag of word:即将所有词的向量直接加和作为一个文档的向量。
所以“我 喜欢 你”就表示为:“[1, 1, 1, 0, 0, 0, 0]”。
C Bi-gram和N-gram(语言模型):考虑了词的顺序,用词组合表示一个词向量。
这三种方式背后的思想是:不同的词都代表着不同的维度,即一个“单位”(词或词组合等)为一个维度。
(2)分布式表示:word2vec,表示一个共现矩阵向量。其背后的思想是“一个词可以用其附近的词来表示”。
离散式或分布式的表示空间都有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资料了解,在这里不阐述了。这里有一个问题,当语料库越大时,包含的词就越多,那词向量的维度就越大,这样在空间储存和计算量都会指数增大,所以工程师在处理词向量时,一般都会进行降维,降维就意味着部分信息会丢失,从而影响最终的效果,所以作为产品经理,跟进项目开发时,也需要了解工程师降维的合理性。
3自动文摘
自动文摘是指在原始文本中自动摘要出关键的文本或知识。为什么需要自动文摘?有两个主要的原因:(1)信息过载,我们需要在大量的文本中抽出最有用、最有价值的文本;(2)人工摘要的成本非常高。目前自动文摘有两种解决思路:第一种是extractive(抽取式),从原始文本中找到一些关键的句子,组成一篇摘要;另一种方式是abstractive(摘要式),计算机先理解原始文本的内容,再用自己的意思将其表达出来。自动文摘技术目前在新闻领域运用的最广,在信息过载的时代,用该技术帮助用户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最多、最有价值的新闻。此外,如何在非结构的数据中提取结构化的知识也将是问答机器人的一大方向。
4实体识别
实体识别是指在一个文本中,识别出具体特定类别的实体,例如人名、地名、数值、专有名词等。它在信息检索、自动问答、知识图谱等领域运用的比较多。实体识别的目的就是告诉计算机这个词是属于某类实体,有助于识别出用户意图。比如百度的知识图谱:
“周星驰多大了”识别出的实体是“周星驰”(明星实体),关系是“年龄”,搜索系统可以知道用户提问的是某个明星的年龄,然后结合数据“周星驰 出生时间 1962年6月22日”以及当前日期来推算出周星驰的年龄,并把结果直接把这个结果显示给用户,而不是显示候选答案的链接。
此外,NLP常见的任务还有:主题识别、机器翻译、文本分类、文本生成、情感分析、关键字提取、文本相似度等,以后有时间再为大家做简单介绍。
三.NLP目前存在的难点
1语言不规范,灵活性高
自然语言并不规范,虽然可以找一些基本规则,但是自然语言太灵活了,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不管是基于规则来理解自然语言还是通过机器学习来学习数据内在的特征都显得比较困难。
2错别字
在处理文本时,我们会发现有大量的错别字,怎么样让计算机理解这些错别字想表达的真正含义,也是NLP的一大难点
3新词
我们处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网上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新词,我们如何快速地发现这些新词,并让计算机理解也是NLP的难点
4用词向量来表示词依然存在不足
上述,我们讲到,我们是通过词向量来让计算机理解词,但是词向量所表示的空间,它是离散,而不是连续,比如表示一些正面的词:好,很好,棒,厉害等,在“好”到“很好”的词向量空间中,你是不能找到一些词,从“好”连续到“很好”,所以它是离散、不连续的,不连续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可导计算机是处理可导的函数非常容易,不可导的话,计算量就上来了。当然现在也有一些算法是计算词向量做了连续近似化,但这肯定伴随着信息的损失。总之,词向量并不是最好的表示词的方式,需要一种更好的数学语言来表示词,当然可能我们人类的自然语言本身就是不连续的,或者人类无法创建出“连续”的自然语言。
小结:通过上述的内容,我们已经大概知道了“NLP是什么、能做什么以及目前存在的难题”。作为人工智能产品经理,了解NLP技术能够提高我们自己的技术理解力,在理解行业需求、推进项目开展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其实这可以让我们获得是一种连接能力,将需求与工程师连接起来,将问题与解决方案连接起来。虽然NLP等人工智能技术存在很多不足,但我们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人工智能应用化才刚刚开始,必然是不够完美的,不要成为批判者,而是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推进者。
nt-sizf@�2W��
一种流行的自然语言处理库、自带语料库、具有分类,分词等很多功能,国外使用者居多,类似中文的jieba处理库
为单词序列分配概率的模型就叫做语言模型。
通俗来说, 语言模型就是这样一个模型:对于任意的词序列,它能够计算出这个序列是一句话的概率。或者说语言模型能预测单词序列的下一个词是什么。
n-gram Language Models
N-gram模型是一种典型的统计语言模型(Language Model,LM),统计语言模型是一个基于概率的判别模型统计语言模型把语言(词的序列)看作一个随机事件,并赋予相应的概率来描述其属于某种语言集合的可能性。给定一个词汇集合 V,对于一个由 V 中的词构成的序列S = ⟨w1, · · · , wT ⟩ ∈ Vn,统计语言模型赋予这个序列一个概率P(S),来衡量S 符合自然语言的语法和语义规则的置信度。用一句简单的话说,统计语言模型就是计算一个句子的概率大小的这种模型。
n-gram模型可以减轻单词序列没有在训练集中出现过而引起的问题,即数据稀疏问题
n-gram模型问题
对于n-gram模型的问题,这两页ppt说的很明白
N-gram模型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当前词的出现只与前面N-1个词相关,而与其它任何词都不相关,整句的概率就是各个词出现概率的乘积。这些概率可以通过直接从语料中统计N个词同时出现的次数得到。常用的是二元的Bi-Gram(N=2)和三元的Tri-Gram(N=3)Bi-Gram所满足的假设是马尔科夫假设。
一般常用的N-Gram模型是Bi-Gram和Tri-Gram。分别用公式表示如下:
Bi-Gram: P(T)=p(w1|begin) p(w2|w1) p(w3|w2)p(wn|wn-1)
Tri-Gram: P(T)=p(w1|begin1,begin2) p(w2|w1,begin1) p(w3|w2w1)p(wn|wn-1,wn-2)
注意上面概率的计算方法:P(w1|begin)=以w1为开头的所有句子/句子总数;p(w2|w1)=w1,w2同时出现的次数/w1出现的次数。以此类推。
对于其中每项的计算举个例子:
由上可见Bi-Gram计算公式中的begin一般都是加个<s>标签。
N-gram存在的问题:
举一个小数量的例子进行辅助说明:假设我们有一个语料库(注意语料库),如下:
老鼠真讨厌,老鼠真丑,你爱老婆,我讨厌老鼠。
想要预测“我爱老”这一句话的下一个字。我们分别通过 bigram 和 trigram 进行预测。
1)通过 bigram,便是要对 P(w|老)进行计算,经统计,“老鼠”出现了3次,“老婆”出现了1次,通过最大似然估计可以求得P(鼠|老)=075,P(婆|老)=025, 因此我们通过 bigram 预测出的整句话为: 我爱老鼠。
2)通过 trigram,便是要对便是要对 P(w|爱老)进行计算,经统计,仅“爱老婆”出现了1次,通过最大似然估计可以求得 P(婆|爱 老)=1,因此我们通过trigram 预测出的整句话为: 我爱老婆。显然这种方式预测出的结果更加合理。
问题一:随着 n 的提升,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前置信息量,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下一个词。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当N过大时很容易出现这样的状况:某些n-gram从未出现过, 导致很多预测概率结果为0, 这就是稀疏问题。 实际使用中往往仅使用 bigram 或 trigram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平滑来缓解参考: https://mpweixinqqcom/s/NvwB9H71JUivFyL_Or_ENA )
问题二:同时由于上个稀疏问题还导致N-gram无法获得上下文的长时依赖。
问题三:n-gram 基于频次进行统计,没有足够的泛化能力。
n-gram总结:统计语言模型就是计算一个句子的概率值大小,整句的概率就是各个词出现概率的乘积,概率值越大表明该句子越合理。N-gram是典型的统计语言模型,它做出了一种假设,当前词的出现只与前面N-1个词相关,而与其它任何词都不相关,整句的概率就是各个词出现概率的乘积。它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再求每一个词出现的概率时,随着N的提升,能够拥有更多的前置信息量,可以使得当前词的预测更加准确,但是当N过大时会出现稀疏问题,导致很多词的概率值为0,为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常用的为bigram 或 trigram,这就导致N-gram无法获得上文的长时依赖。另一方面N-gram 只是基于频次进行统计,没有足够的泛化能力。
神经网络语言模型
2003年 Bengio 提出,神经网络语言模型( neural network language model, NNLM)的思想是提出词向量的概念,代替 ngram 使用离散变量(高维),采用连续变量(具有一定维度的实数向量)来进行单词的分布式表示,解决了维度爆炸的问题,同时通过词向量可获取词之间的相似性。
结合下图可知它所建立的语言模型的任务是根据窗口大小内的上文来预测下一个词,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就是一个使用神经网络编码的n-gram模型。
它是一个最简单的神经网络,仅由四层构成,输入层、嵌入层、隐藏层、输出层。(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就是一个使用神经网络编码的n-gram模型)
输入是单词序列的index序列,例如单词‘这’在字典(大小为∣V∣)中的index是10,单词‘是’的 index 是23,‘测’的 index 是65,则句子“这是测试”通过‘这是测’预测‘试’,窗口大小内上文词的index序列就是 10, 23, 65。嵌入层(Embedding)是一个大小为∣V∣×K的矩阵(注意:K的大小是自己设定的,这个矩阵相当于随机初始化的词向量,会在bp中进行更新,神经网络训练完成之后这一部分就是词向量),从中取出第10、23、65行向量拼成3×K的矩阵就是Embedding层的输出了。隐层接受拼接后的Embedding层输出作为输入,以tanh为激活函数,最后送入带softmax的输出层,输出概率,优化的目标是使得待预测词其所对应的softmax值最大。
缺点:因为这是通过前馈神经网络来训练语言模型,缺点显而易见就是其中的参数过多计算量较大,同时softmax那部分计算量也过大。另一方面NNLM直观上看就是使用神经网络编码的 n-gram 模型,也无法解决长期依赖的问题。
RNNLM
它是通过RNN及其变种网络来训练语言模型,任务是通过上文来预测下一个词,它相比于NNLM的优势在于所使用的为RNN,RNN在处理序列数据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RNN 网络打破了上下文窗口的限制,使用隐藏层的状态概括历史全部语境信息,对比 NNLM 可以捕获更长的依赖,在实验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RNNLM 超参数少,通用性更强;但由于 RNN 存在梯度弥散问题,使得其很难捕获更长距离的依赖信息。
Word2vec中的CBOW 以及skip-gram,其中CBOW是通过窗口大小内的上下文预测中心词,而skip-gram恰恰相反,是通过输入的中心词预测窗口大小内的上下文。
Glove 是属于统计语言模型,通过统计学知识来训练词向量
ELMO 通过使用多层双向的LSTM(一般都是使用两层)来训练语言模型,任务是利用上下文来预测当前词,上文信息通过正向的LSTM获得,下文信息通过反向的LSTM获得,这种双向是一种弱双向性,因此获得的不是真正的上下文信息。
GPT是通过Transformer来训练语言模型,它所训练的语言模型是单向的,通过上文来预测下一个单词
BERT通过Transformer来训练MLM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双向的语言模型,它所训练的语言模型是根据上下文来预测当前词。
以上部分的详细介绍在NLP之预训练篇中有讲到
语言模型的评判指标
具体参考: https://blogcsdnnet/index20001/article/details/78884646
Perplexity可以认为是average branch factor(平均分支系数),即预测下一个词时可以有多少种选择。别人在作报告时说模型的PPL下降到90,可以直观地理解为,在模型生成一句话时下一个词有90个合理选择,可选词数越少,我们大致认为模型越准确。这样也能解释,为什么PPL越小,模型越好。
一般用困惑度Perplexity(PPL)衡量语言模型的好坏,困惑度越小则模型生成一句话时下一个词的可选择性越少,句子越确定则语言模型越好。
简单介绍
Word2vec是一种有效创建词嵌入的方法,它自2013年以来就一直存在。但除了作为词嵌入的方法之外,它的一些概念已经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创建推荐引擎和理解时序数据。在商业的、非语言的任务中。
背景
由于任何两个不同词的one-hot向量的余弦相似度都为0,多个不同词之间的相似度难以通过onehot向量准确地体现出来。
word2vec⼯具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上⾯这个问题。它将每个词表⽰成⼀个定⻓的向量,并使得这些向量能较好地表达不同词之间的相似和类⽐关系。
word2vec模型
word2vec⼯具包含了两个模型,即跳字模型(skip-gram)和连续词袋模型(continuous bag of words,CBOW)。word2vec的input/output都是将单词作为one-hot向量来表示,我们可以把word2vec认为是词的无监督学习的降维过程。
MaxEnt 模型(最大熵模型): 可以使用任意的复杂相关特征,在性能上最大熵分类器超过了 Byaes 分类器。但是,作为一种分类器模型,这两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每个词都是单独进行分类的,标记(隐状态)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具有马尔可夫链的 HMM 模型可以建立标记之间的马尔可夫关联性,这是最大熵模型所没有的。
最大熵模型的优点:首先,最大熵统计模型获得的是所有满足约束条件的模型中信息熵极大的模型;其次,最大熵统计模型可以灵活地设置约束条件,通过约束条件的多少可以调节模型对未知数据的适应度和对已知数据的拟合程度;再次,它还能自然地解决统计模型中参数平滑的问题。
最大熵模型的不足:首先,最大熵统计模型中二值化特征只是记录特征的出现是否,而文本分类需要知道特征的强度,因此,它在分类方法中不是最优的;其次,由于算法收敛的速度较慢,所以导致最大熵统计模型它的计算代价较大,时空开销大;再次,数据稀疏问题比较严重。
CRF(conditional random field) 模型(条件随机场模型):首先,CRF 在给定了观察序列的情况下,对整个的序列的联合概率有一个统一的指数模型。一个比较吸引人的特性是其为一个凸优化问题。其次,条件随机场模型相比改进的隐马尔可夫模型可以更好更多的利用待识别文本中所提供的上下文信息以得更好的实验结果。并且有测试结果表明:在采用相同特征集合的条件下,条件随机域模型较其他概率模型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CRF 可以用于构造在给定一组输入随机变量的条件下,另一组输出随机变量的条件概率分布模型。经常被用于序列标注,其中包括词性标注,分词,命名实体识别等领域。
建一个条件随机场,我们首先要定义一个特征函数集,每个特征函数都以整个句子s,当前位置i,位置i和i-1的标签为输入。然后为每一个特征函数赋予一个权重,然后针对每一个标注序列l,对所有的特征函数加权求和,必要的话,可以把求和的值转化为一个概率值。
CRF 具有很强的推理能力,并且能够使用复杂、有重叠性和非独立的特征进行训练和推理,能够充分地利用上下文信息作为特征,还可以任意地添加其他外部特征,使得模型能够 获取的信息非常丰富。
CRF 模型的不足:首先,通过对基于 CRF 的结合多种特征的方法识别英语命名实体的分析,发现在使用 CRF 方法的过程中,特征的选择和优化是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特征选择问题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系统性能的高低。其次,训练模型的时间比 MaxEnt 更长,且获得的模型很大,在一般的 PC 机上无法运行。
潜在语义分析(Latent Semantic Analysis,LSA)模型
在潜在语义分析(LSA)模型首先给出了这样一个 ‘‘分布式假设” :一个 单词的属性是由它所处的环境刻画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两个单词在含义上比较接近,那么它们也会出现在相似的文本中,也就是说具有相似的上下文。
LSA模型在构建好了单词-文档矩阵之后,出于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我们会使用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 的方法来寻找该矩阵的一个低阶近似。
概率潜在语义分析(Probability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PLSA)模型
概率潜在语义分析(PLSA)模型其实是为了克服潜在语义分析(LSA)模型存在的一些缺点而被提出的。LSA 的一个根本问题在于,尽管我们可以把 U k 和 V k 的每一列都看成是一个话题,但是由于每一列的值都可以看成是几乎没有限制的实数值,因此我们无法去进一步解释这些值到底是什么意思,也更无法从概率的角度来理解这个模型。
PLSA模型则通过一个生成模型来为LSA赋予了概率意义上的解释。该模型假设,每一篇文档都包含一系列可能的潜在话题,文档中的每一个单词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这些潜在的话题的指引下通过一定的概率生成的。
在 PLSA 模型里面,话题其实是一种单词上的概率分布,每一个话题都代表着一个不同的单词上的概率分布,而每个文档又可以看成是话题上的概率分布。每篇文档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两层的概率分布生成的,这也正是PLSA 提出的生成模型的核心思想。
PLSA 通过下面这个式子对d和 w 的联合分布进行了建模:
该模型中的 z 的数量是需要事先给定的一个超参数。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这 个式子里面给出了 P (w, d ) 的两种表达方式,在前一个式子里, d 和 w 都是在给定 z 的前提下通过条件概率生成出来的,它们的生成方式是相似的,因此是 ‘‘对称’’ 的;在后一个式子里,首先给定 d ,然后根据 P ( z | d ) 生成可能的话题 z ,然后再根据 P (w| z ) 生成可能的单词 w,由于在这个式子里面单词和文档的生成并不相似, 所以是 ‘‘非对称’’ 的。
上图给出了 PLSA 模型中非对称形式的 Plate Notation表示法。其中d表示 一篇文档,z 表示由文档生成的一个话题,w 表示由话题生成的一个单词。 在这个模型中, d和w 是已经观测到的变量,而z是未知的变量(代表潜在的话题)。
容易发现,对于一个新的文档而言,我们无法得知它对应的 P ( d ) 究竟是什么, 因此尽管 PLSA 模型在给定的文档上是一个生成模型,它却无法生成新的未知的文档。该模型的另外的一个问题在于,随着文档数量的增加, P ( z | d ) 的参数也会随着线性增加,这就导致无论有多少训练数据,都容易导致模型的过拟合问题。这两点成为了限制 PLSA 模型被更加广泛使用的两大缺陷。
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atent Dirichlet Analysis , LDA)模型
为了解决 PLSA 模型中出现的过拟合问题,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DA)模型被 Blei 等人提出,这个模型也成为了主题模型这个研究领域内应用最为广泛的模 型。LDA就是在PLSA的基础上加层贝叶斯框架,即LDA就是PLSA的贝叶斯版本(正因为LDA被贝叶斯化了,所以才需要考虑历史先验知识,才加的两个先验参数)。
从上一节我们可以看到,在 PLSA 这个模型里,对于一个未知的新文档 d ,我们对于 P ( d ) 一无所知,而这个其实是不符合人的经验的。或者说,它没有去使用本来可以用到的信息,而这部分信息就是 LDA 中所谓的先验信息。
具体来说,在 LDA 中,首先每一个文档都被看成跟有限个给定话题中的每一个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则是用话题上的概率分布来刻画的, 这一点与 PLSA 其实是一致的。
但是在 LDA 模型中,每个文档关于话题的概率分布都被赋予了一个先验分布,这个先验一般是用稀疏形式的狄利克雷分布表示的。 这种稀疏形式的狄利克雷先验可以看成是编码了人类的这样一种先验知识:一般而言,一篇文章的主题更有可能是集中于少数几个话题上,而很少说在单独一篇文章内同时在很多话题上都有所涉猎并且没有明显的重点。
此外,LDA 模型还对一个话题在所有单词上的概率分布也赋予了一个稀疏形式的狄利克雷先验,它的直观解释也是类似的:在一个单独的话题中,多数情况是少部分(跟这个话题高度相关的)词出现的频率会很高,而其他的词出现的频率则明显较低。这样两种先验使得 LDA 模型能够比 PLSA 更好地刻画文档-话题-单词这三者的关系。
事实上,从 PLSA 的结果上来看,它实际上相当于把 LDA 模型中的先验分布转变为均匀分布,然后对所要求的参数求最大后验估计(在先验是均匀分布的前提下,这也等价于求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 ,而这也正反映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先验对于建模是非常重要的。
分词就是将连续的字序列按照一定的规范重新组合成词序列的过程。
现有的分词算法可分为三大类: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方法、基于理解的分词方法和基于统计的分词方法。
按照是否与词性标注过程相结合,又可以分为单纯分词方法和分词与标注相结合的一体化方法。
中文分词根据实现原理和特点,主要分为以下2个类别:
(1)基于词典分词算法
也称字符串匹配分词算法。该算法是按照一定的策略将待匹配的字符串和一个已建立好的“充分大的”词典中的词进行匹配,若找到某个词条,则说明匹配成功,识别了该词。常见的基于词典的分词算法分为以下几种:正向最大匹配法、逆向最大匹配法和双向匹配分词法等。
基于词典的分词算法是应用最广泛、分词速度最快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者都在对基于字符串匹配方法进行优化,比如最大长度设定、字符串存储和查找方式以及对于词表的组织结构,比如采用TRIE索引树、哈希索引等。
(2)基于统计的机器学习算法
这类目前常用的是算法是HMM、CRF(条件随机场)、SVM、深度学习等算法,比如stanford、Hanlp分词工具是基于CRF算法。以CRF为例,基本思路是对汉字进行标注训练,不仅考虑了词语出现的频率,还考虑上下文,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因此其对歧义词和未登录词的识别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常见的分词器都是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和词典相结合,一方面能够提高分词准确率,另一方面能够改善领域适应性。
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也出现了 基于神经网络的分词器 ,例如有人员尝试使用双向LSTM+CRF实现分词器, 其本质上是序列标注 ,所以有通用性,命名实体识别等都可以使用该模型,据报道其分词器字符准确率可高达975%。算法框架的思路与论文《Neural Architectures for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类似,利用该框架可以实现中文分词,如下图所示:
首先对语料进行字符嵌入,将得到的特征输入给双向LSTM,然后加一个CRF就得到标注结果。
目前中文分词难点主要有三个:
1、分词标准 :比如人名,在哈工大的标准中姓和名是分开的,但在Hanlp中是合在一起的。这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分词标准。
2、歧义 :对同一个待切分字符串存在多个分词结果。
歧义又分为组合型歧义、交集型歧义和真歧义三种类型。
一般在搜索引擎中,构建索引时和查询时会使用不同的分词算法。常用的方案是,在索引的时候使用细粒度的分词以保证召回,在查询的时候使用粗粒度的分词以保证精度。
3、新词 :也称未被词典收录的词,该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人们对分词技术和汉语语言结构的进一步认识。
典型的文本分类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 文本表示(Text Representation)
这一过程的目的是把文本表示成分类器能够处理的形式。最常用的方法是向量空间模型,即把文本集表示成词-文档矩阵,矩阵中每个元素代表了一个词在相应文档中的权重。选取哪些词来代表一个文本,这个过程称为特征选择。常见的特征选择方法有文档频率、信息增益、互信息、期望交叉熵等等。为了降低分类过程中的计算量,常常还需要进行降维处理,比如LSI。
2 分类器构建(Classifier Construction)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选择或设计构建分类器的方法。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要根据问题的特点来选择一个分类器。我们会在后面专门讲述常用的方法。选定方法之后,在训练集上为每个类别构建分类器,然后把分类器应用于测试集上,得到分类结果。
3 效果评估(Classifier Evaluation)
在分类过程完成之后,需要对分类效果进行评估。评估过程应用于测试集(而不是训练集)上的文本分类结果,常用的评估标准由IR领域继承而来,包括查全率、查准率、F1值等等。
1 Rocchio方法
每一类确定一个中心点(centroid),计算待分类的文档与各类代表元间的距离,并作为判定是否属于该类的判据。Rocchio方法的特点是容易实现,效率高。缺点是受文本集分布的影响,比如计算出的中心点可能落在相应的类别之外。
2 朴素贝叶斯(naïve bayes)方法
将概率论模型应用于文档自动分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类方法。使用贝叶斯公式,通过先验概率和类别的条件概率来估计文档对某一类别的后验概率,以此实现对此文档所属类别的判断。
3 K近邻(K-Nearest Neightbers, KNN)方法
从训练集中找出与待分类文档最近的k个邻居(文档),根据这k个邻居的类别来决定待分类文档的类别。KNN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特征选取和训练,很容易处理类别数目多的情况,缺点之一是空间复杂度高。KNN方法得到的分类器是非线性分类器。
4 支持向量机(SVM)方法
对于某个类别,找出一个分类面,使得这个类别的正例和反例落在这个分类面的两侧,而且这个分类面满足:到最近的正例和反例的距离相等,而且是所有分类面中与正例(或反例)距离最大的一个分类面。SVM方法的优点是使用很少的训练集,计算量小;缺点是太依赖于分类面附近的正例和反例的位置,具有较大的偏执。
文本聚类过程可以分为3个步骤:
1 文本表示(Text Representation)
把文档表示成聚类算法可以处理的形式。所采用的技术请参见文本分类部分。
2 聚类算法选择或设计(Clustering Algorithms)
算法的选择,往往伴随着相似度计算方法的选择。在文本挖掘中,最常用的相似度计算方法是余弦相似度。聚类算法有很多种,但是没有一个通用的算法可以解决所有的聚类问题。因此,需要认真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的特点,以选择合适的算法。后面会有对各种文本聚类算法的介绍。
3 聚类评估(Clustering Evaluation)
选择人工已经分好类或者做好标记的文档集合作为测试集合,聚类结束后,将聚类结果与已有的人工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常用评测指标也是查全率、查准率及F1值。
1.层次聚类方法
层次聚类可以分为两种:凝聚(agglomerative)层次聚类和划分(divisive)层次聚类。凝聚方法把每个文本作为一个初始簇,经过不断的合并过程,最后成为一个簇。划分方法的过程正好与之相反。层次聚类可以得到层次化的聚类结果,但是计算复杂度比较高,不能处理大量的文档。
2.划分方法
k-means算法是最常见的划分方法。给定簇的个数k,选定k个文本分别作为k个初始簇,将其他的文本加入最近的簇中,并更新簇的中心点,然后再根据新的中心点对文本重新划分;当簇不再变化时或经过一定次数的迭代之后,算法停止。k-means算法复杂度低,而且容易实现,但是对例外和噪声文本比较敏感。另外一个问题是,没有一个好的办法确定k的取值。
3.基于密度的方法
为了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结果,提出了基于密度的方法。这类方法将簇看作是数据空间中被低密度区域分割开的高密度区域。常见的基于密度的方法有DBSCAN, OPTICS, DENCLUE等等。
4.神经网络方法
神经网络方法将每个簇描述为一个标本,标本作为聚类的"原型",不一定对应一个特定的数据,根据某些距离度量,新的对象被分配到与其最相似的簇中。比较著名的神经网络聚类算法有:竞争学习(competitive learing)和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map)[Kohonen, 1990]。神经网络的聚类方法需要较长的处理时间和复杂的数据复杂性,所以不适用于大型数据的聚类。
Transformer是近两三年非常火的一种适用于NLP领域的一种模型,本质上是Encoder-Decoder结构,所以多应用在机器翻译(输入一个句子输出一个句子)、语音识别(输入语音输出文字)、问答系统等领域。本文基于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这篇论文,讲解Transformer的结构,涉及到的均为论文中或经典,参数值均来自论文,具体问题可以具体调整超参数。
Transformer的组成模块分为: Attention (包括multi-head self-Attention & context-Attention), Normalization (使用的是layer Norm,区别于Batch Norm), mask (padding mask & sequence mask), positional encoding , feed forword network (FFN)。
Transformer的总架构如下图所示:
这是典型的Transformer结构,简单来说,Transformer = 预训练(input) + EncoderN + 预训练(output) + DecoderN+output。
模型的运行步骤为:
① 对Input做Embedding,可以使用Word2Vec等工具,维度为512维,Embedding过后结合positional encoding,它记录了输入单词的位置信息。
② 预处理后的输入向量经过多头Attention层处理,加入残差、规则化,数据给到FFN(全连接层),再加入残差、规则化。如此反复,经过6个这样的Encoder(即Nx=6x),编码部分结束。
③ 编码部分的第一个Decoder的第一个Attention接受的是来自Outputs的信息,其余的均接受来自Encoder和上一层Decoder的信息。最终的output的串行生成的,每生成一个,就放到Decoder最下面的outputs座位Decoder的输入。
④ Decoder也是6个,最终的输出要经过线性层和Softmax得到最终输出。
要注意的是,Encoder和Decoder的结构是相同的,但不共享权重;在Encoder部分,每个单词在Attention层的路径具有依赖关系,串行执行,在FFN层不具有依赖关系,并行执行。
在这个结构中,存在这样几个Attention,有:self-attention & context attention & 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 & multi-headed attention。要说明的是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和multi-headed attention是两种attention的计算方法,后面会介绍,前两个Attention均使用的是这两种计算方法。
这种Attention的计算公式为:
以第一个Encoder为例对流程解释如下:
① 为Encoder的每个单词创建如下的三个向量:Query vector , Key vector , Value vector。这三个向量由输入的Embedding乘以三个向量矩阵得到。要注意的是,Embedding向量维度为512,Q K V向量维度是64。
② 计算Score:对于每个词,计算它自身的 与所有的 的乘积。
③ 计算Attention:按上面Attention的公式,将Score除以一个定值(这个操作称为“scaled”),进行Softmax变换,使所有Score之和为1。最后乘以对应位置的 ,得到该单词的Attention。
这就是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这种机制的计算方法,Transformer架构中的两种Attention都使用的是这种计算方法,不同的是二者的Q K V的来源有些差异。
注 : 为什么Softmax中要除以一个根号? 论文中给出的原因 是本来 和 都是均值为0、方差为1的变量,假设二者分布相互独立,他们乘积的分布就是均值为0、方差为 ,除以根号使得Softmax内的值保持均值为0、方差为1利于梯度计算。如果不加根号会使得计算收敛很慢,因为Softmax中的值处于梯度消失区。
进一步思考: 为什么很多Attention中没有Scaled这一步? Attention分为两种,前面那种是乘法,还有加法的一种: 。实验表明,加法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计算起来并没有快多少(tanh相当于一个完整的隐层),在维度较高时确实更好,但如果加上Scaled也差不多。Transformer中选择乘法是为了计算更快,维度大的话就加上Scaled。
多头注意力机制也是一种处理的技巧,主要提高了Attention层的性能。因为上面介绍的self-attention虽然包含了其余位置的编码,但主导的还是自身位置的单词,而有时我们更需要关注其他位置,比如机器翻译中的代词具体指代哪个主语。
多头注意力机制是把Q K V三个矩阵通过h个线性变换投影,然后进行h次self-attention的计算,最后再把h个计算结果拼接起来。
在Encoder的self-attention中,Q K V均是上一层Encoder的输出,对于第一个Encoder来说,他们就是输入的Embedding与positional encoding之和。
在Decoder的self-attention中,Q K V也是上一层Decoder的输出,对于第一个Decoder来说,他们是输入的Embedding与positional encoding之和。要注意的是,这部分我们不希望获取到后面时刻的数据,只想考虑已经预测出来的信息,所以要进行sequence masking(后面讲到)。
在Encoder-Decoder attention(即context attention)中,Q是Decoder上一层的输出,K V是Encoder的输出。
Transformer中使用的是LN,并非BN(Batch Normalization)。什么是Norm规范化,一般地,可以用下面公式来表达:
公式一为规范化处理前,公式二为处理后。规范化是对数据分布的调整,比如本身数据是正态分布,调整后的数据分布就是标准正态分布,相当于调整了均值和方差。这样做的意义一是让激活值落入激活函数敏感区间,梯度更新变大,训练加快,二是消除极端值,提升训练稳定性。
Transformer使用的是LN,而不是BN。首先看二者的区别如图:
LN是对每个样本自身进行规范化,BN是对一个批次的数据在同一维度上规范化,是跨样本的。在CNN任务中,BatchSize较大,并且训练时全局记录了样本均值和方差,适用于BN。而时序问题中,对每个神经元进行统计是不现实的。LN的限制相对来说就小很多,即时BatchSize=1也无妨。
mask分为两种,一是padding mask,二是sequence mask,这两种在Transformer中出现的位置不同:padding mask在所有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中均出现,sequence mask仅在decoder的self-attention中出现。
由于每个batch的输入序列的长度不同,padding mask被用来对齐序列长度,简单来说就是短序列向长序列对齐,对齐的方法就是补0。补充上的地方是没有意义的,那么Attention就不应该给以关注。实际上,我们并不是直接在相应位置上补充0,而是补充-inf(负无穷),这样在Softmax之后,这些位置的概率就接近0了。
在处理过程中,padding mask是一个bool张量,false的地方就是补0的地方。
前面提到,sequence mask的作用是不让decoder看到当前时刻以后的信息,所以要把后面那部分信息完全遮盖住。具体的做法是,产生一个上三角矩阵,上三角的值均为1,下三角和对角线均为0。
在decoder的self-attention部分,sequence mask 和 padding mask同时作用,二者相加作为mask。
RNN处理序列问题是天然有序的,而Transformer消除了这种时序上的依赖。以机器翻译为例,输出要是一个完整的合理的句子,就需要对输入数据处理时加入位置信息,否则可能输出结果的每个字是对的,但组成不了一句话。positional encoding是对输入信息的位置进行编码,再和输入的Embedding相加。
positional encoding使用的是正余弦编码:
在偶数位置,使用公式一正弦编码,奇数位置使用公式二余弦编码。由于正余弦函数的特性,这种编码既是绝对位置编码,也包含了相对位置编码的信息。
相对位置编码信息主要依赖于三角函数和角公式:
FFN 是一个全连接网络,顺序上先线性变换,再ReLU非线性变换,再线性变换,公式如下:
参考文献:
[整理] 聊聊 Transformer
碎碎念:Transformer的细枝末节
图解什么是 Transformer
文本分类实战(八)—— Transformer模型
深度学习:transformer模型
什么是自然语言处理(NLP)的未来前景?这件事让王印明白,培养孩子不见得只在理论课上下功夫,教育也不仅仅是老师在讲台上灌输,还应该跳出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品质和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为未来埋下一颗种子。孩子们周末不回家,跑去看他做手工。王印决定带着他们“开干”。他们曾一起看过一部名为《武士刀传奇》的纪录片,片子里讲,一把武士刀会经过反复锻打,最后的成品有5000多层纹理截面。这个细节打动了一位小男孩,他说,老师,我也想做一把武士刀。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活动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英文单词之间是以空格作为自然分界符的,而汉语是以字为基本的书写单位,词语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标记,因此,中文词语分析是中文分词的基础与关键。中文和英文都存在分词的需求,不过相较而言,英文单词本来就有空格进行分割,所以处理起来相对方便。但是,由于中文是没有分隔符的,所以分词的问题就比较重要。分词常用的手段是基于字典的最长串匹配,据说可以解决85%的问题,但是歧义分词很难。举个例子,“美国会通过对台售武法案”,我们既可以切分为“美国/会/通过对台售武法案”,又可以切分成“美/国会/通过对台售武法案”。
中文分词技术可分为三大类: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里,往往需要对词的词性进行标注。词性一般是指动词、 名词、形容词等。标注的目的是表征词的一-种隐藏状态,隐藏状态构成的转移就构成了状态转移序列。例如:我/r爱/v北京/ns天安门/ns。其中,ns代表名词,v代表动词,ns、v都是标注,以此类推。
词性作为对词的一种泛化,在语言识别、句法分析、信息抽取等任务中有重要作用。
http://blogcsdnnet/truong/article/details/18847549
命名实体是指从文本中识别具有特定类别的实体(通常是名词),例如人名、地名、机构名、专有名词等。主要包含两部分:
命名实体识别是信息提取、问答系统、句法分析、机器翻译、面向SemanticWeb的元数据标注等应用领域的重要基础工具。
https://blogcsdnnet/u012879957/article/details/81777838
句法分析往往是一种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当然也不是说它不能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构建,不过最初的时候,还是利用语言学专家的知识来构建的。句法分析的目的是解析句子中各个成分的依赖关系。所以,往往最终生成的结果是一棵 句法分析树。句法分析可以解决传统词袋模型不考虑上下文的问题。比如,“小李是小杨的班长”和“小杨是小李的班长”,这两句话,用词袋模型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句法分析可以分析出其中的主从关系,真正理清句子的关系。
中文中代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它的作用的是用来表征前文出现过的人名、地名等。例如,清华大学坐落于北京,这家大学是目前中国最好的大学之-。 在这句话中, 其实“清华大学”这个词出现了两次,“这家大学指代的就是清华大学。但是出于中文的习惯,我们不会把“清华大学”再重复一遍。
一般情况下,指代分为2种:回指和共指。
回指是指当前的照应语与上文出现的词、短语或句子(句群)存在密切的语义关联性,指代依存于上下文语义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能指代不同的实体,具有非对称性和非传递性;
共指主要是指2个名词(包括代名词、名词短语)指向真实世界中的同一参照体,这种指代脱离上下文仍然成立。
目前指代消解研究主要侧重于等价关系,只考虑2个词或短语是否指示现实世界中同一实体的问题,即共指消解。
中文的指代主要有3种典型的形式:
所谓情感识别,本质上是分类问题,经常被应用在舆情分析等领域。情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正面、负面,也可以是三类,在前面的基础上,再加上中性类别。一般来说,在电商企业,情感识别可以分析商品评价的好坏,以此作为下一个环节的评判依据。通常可以基于词袋模型+分类器,或者现在流行的词向量模型+RNN。经过测试发现,后者比前者准确率略有提升。
自动纠错在搜索技术以及输人法中利用得很多。由于用户的输人出错的可能性比较大,出错的场景也比较多。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纠错系统。具体做法有很多,可以基于N-Gram进行纠错,也可以通过字典树、有限状态机等方法进行纠错。
这是一种类似机器人的人工智能系统。比较著名的有:苹果Siri、IBM Watson、微软小冰等。问答系统往往需要语音识别、合成,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图谱等多项技术的
问答系统(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 QA)是信息检索系统的一种高级形式,它能用准确、简洁的自然语言回答用户用自然语言提出的问题。
基于自由文本的问答系统,基本上分为三个模块:
问句分析->文档检索->答案抽取(验证)
https://blogcsdnnet/class_guy/article/details/81535287
针对目标句子,进行各种句法分析,如分词、词性标记、命名实 体识别及链接、句法分析、语义角色识别和多义词消歧等。
抽取目标文本中的主要信息,比如从一-条新闻中抽取关键信息。主要是了解是谁、于何时、为何、对谁、做了何事、产生了有什么结果。涉及实体识别、时间抽取、因果关系抽取等多项关键技术。
主要包含了对文本的聚类、分类、信息抽取、摘要、情感分析以及对挖掘的信息和知识的可视化、交互式的呈现界面。
将输人的源语言文本通过自动翻译转化为另种语言的文本。根据输人数据类型的不同,可细分为文本翻译、语音翻译、手语翻译、图形翻译等。机器翻译从最早的基于规则到二十年前的基于统计的方法,再到今天的基于深度学习(编解码)的方法,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严谨的方法体系。
对大规模的文档进行索引。可简单对文档中的词汇,赋以不同的权重来建立索引,也可使用算法模型来建立更加深层的索引。查询时,首先对输人比进行分析,然后在索引里面查找匹配的候选文档,再根据一个排序机制把候选文档排序,最后输出排序得分最高的文档。
针对某个自然语言表达的问题,由问答系统给出一个精准的答案。需要对自然语言查询语句进行语义分析,包括实体链接、关系识别,形成逻辑表达式,然后到知识库中查我可能的候选答案并通过-个排序机制找出最佳的答案。
系统通过多回合对话,跟用户进行聊天、回答、完成某项任务。主要涉及用户意图理解、通用聊天引擎、问答引擎、对话管理等技术。此外,为了体现上下文相关,要具备多轮对话能力。同时,为了体现个性化,对话系统还需要基于用户画像做个性化回复
参考: https://mpweixinqqcom/s/QjpOzO8Mt17mtnC7efT8nQ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