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写自己悠闲从容地登上赤壁矶,紧扣题目而起。
颔联怀念苏东坡,暗用苏轼《后赤壁赋》中的"攀栖鹘之危巢",冠以"岂有",和下句"亦无"配搭,表达了不见四十年前苏东坡留下的遗迹,只见沙鸥飞翔时的惆怅的心情。 诗人追慕前贤,也许从飞鸥中感悟到了什么,便产生了颈联"鸥盟",也就是隐逸的思想,也暗用苏东坡《游金山寺》诗意──"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最后以题诗江楼为结。一代诗豪尚且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自己能当百日太守,也就知足了。话是这样说的,实际上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和苏东坡联在了一起,抒发了贤才不遇的怨恨之情。因写得很含蓄,故不易察觉。
赏析:
运用了对偶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景物的喜爱之情。
翻译: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落下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芷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绿。
扩展资料: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出处:
出自于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写的。作者于前一年出知邓州。就是说,作记的时候,他已经是“迁客”。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迁客”往往也是“骚人”。那些“迁客骚人”,大都因“怀才不遇”而牢骚满腹,多愁善感。
作者在几次被贬谪、如今又做“迁客”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却能否定一般“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被个人得失和环境变化所支配的卑微情感,而提出所谓“古仁人”做榜样,这分明是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对因受“邪党”迫害而做了“迁客”的许多朋友的勉励──首先是对滕子京的勉励。
“天地一沙鸥”出自杜甫的《旅夜抒怀》,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它反映了羁旅行役的愁苦。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表达了诗人孤苦伶仃悲哀难过之情。
第三、四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诗的头四句写景。首两句写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颔联写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诗的后四句笔势急转,直抒情怀。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岂”“应”是关键字眼,上下关联。尾两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结全诗。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孤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