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声乐演唱中的表现
摘
要: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它从一个较高的音乐审美角度来表现声音。它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发声过程,而是通过情感情绪的变化来表现声音的,所以大家听到的众多的声乐作品让人感觉美不胜收,正因为人类是有感情的高级生物:情感左右声音的变化,声音又是情感的体现,才让人有美的感受,才让人们从情感的角度去对声乐演唱进行审美。这是声乐演唱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情感;声乐;歌唱艺术;音乐审美
古语云:“情之所至,音之所生”,表明了任何发声过程都是情感的体现,声发声过程也不例外。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音响学、哲学等学科元素于一体,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和技巧,最终反映人的思想活动和精神面貌。它通过歌唱来传达思想感情,又被思想感情作用而生,必须在人们自身的生理基础上,通过正规、系统的训练,甚至达到一定高难度或者近乎残酷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水平才能完整地抒发其情感。例如,在国外有一些歌唱家为了达到声音和音色上的要求而忍痛自宫,成为曾经盛极一时的阉人歌手。这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相当大的伤害,所以现代音乐界废止了这种残酷的做法。
声乐要求声音自身包含艺术上的美,但仅仅是声音上的美不足以代表声乐中需要表达的全部艺术含义。在课堂上,老师往往为了追求发声和气息的准确而忽视了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让学生总局限于声乐技巧之中不能自拔,所以我们应该从一个更高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表现声音,以情感以及情绪变化为基础,将最美的声音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最终使听众产生共鸣。声音因情而生,情又为声音所表达,这就是声乐演唱的真实意义所在。
艺术以情感交流为目的,因此这就需要思想情感的表达和接受要互相一致,至少也应该建立在相互接近的思想感情基础之上,才能够达到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感动,才能够发出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感的自然的情感流露的声音。我们现实中有很多反面例子,例如笔者初学演唱,过分追求歌唱的技术,忽略了情感的作用,致使每唱一歌,都让人感觉歌不达意,矫揉造作的丑态让人忍俊不禁。所以声乐艺术表现力的强弱取决于能否准确把握并且恰当表现出人们各种层次的共同的相通的情感思想。成语“对牛弹琴”指的就是思想感情基础不一致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熟练地运用技能技巧,但不是死板地照抄照搬的技能技巧,要通过对情感的适时调节,来处理声音方面的东西,再由声音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表现中去。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尽管科学的歌唱使声音本身的艺术性丰富起来,很大程度满足了我们的审美意识和追求,让人类的美的艺术价值得到比较好的体现,但歌唱情感表现的内涵以及由此产生的审美经验是更重要的。单纯技术发声是一种很机械的运动而已,没有达到心神合一、形神兼备的艺术审美需求,所以不带情感而过分注重的发声和歌唱也达不到我们的艺术审美需求。例如我们站在楼下呼喊楼上的人,声音也是要表达一种情感的,事情紧迫呼喊之声自然随之让人感觉紧迫起来,事情不紧迫自然声音也给人感觉不紧不慢,但事实上声音在什么时候都一样,只是由表达的感情不同,听起来声音也就不同了。如果反之我们站在楼下单纯以一种机械的发声去呼喊楼上的人,人听起来的效果肯定就不一样了。阿恩海姆认为:“在外部事物、艺术式样、人的知觉、组织活动(主要是在大脑皮层中进行)以及内在情感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统一。”[1]它们都是力的作用模式,而一旦这几个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异质同构),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声乐演唱也是如此。学习《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曲(艺术式样)时,通过欣赏旋律(力的式样),仿佛看到朵朵桃花开满了整个故乡的每片土地,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组织活动)。演唱的时候优美的歌声,饱含对故乡一片深情的发声(内在情感),仿佛能把自己和听者置于桃花盛开的粉色世界中,这样的音乐作品,净化了彼此的心灵,培养了高尚的情操,陶冶了大家的性情,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异质同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情感在审美经验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有的人 唱歌 不跑调也能跟上节拍,但就是没有感情,那么唱歌的时候怎样才能有感情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唱歌时带有感情 方法 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唱歌时带有感情的方法
首先要有了解歌曲的内涵,也就是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
拿到一首歌曲,先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以便从中了解演唱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不少学唱的人,往往单纯从声乐技巧来谈歌唱表现,这样的学唱是唱不出感情来的。只有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真情的表达。
其次要尽量去启发音乐的 想象力 ,演唱者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化为一幅幅活动画面,把自己化为作家、诗人,也变成作品的主人公。换句话说,就是要象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
如果你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那么你在表达时就会很真实和生动。
我们应该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音,去感受生活,从而增强我们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这样就可以更深的了解歌曲的内涵。
另外,对声音也要有一个想象的过程,如对一首抒情轻柔的曲子时,可以把声音设想为“轻柔的纱飘逸在风中”“,树叶轻轻落在地上”这样的声音控制上;又如唱一首柔美而又轻巧的歌曲时,又可把声音比喻为“透明的露珠”、“春夜的雨滴”等等。
总之,我们要擅于调动人声的声音“库”中最恰当的声音,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地表现作品。而这一切声音的“库存”都来自于我们对大自然,对人类情感的细腻通透的感受力。倘若失去这些感受,那么很遗憾,唱不好歌曲的。
我们知道,歌唱属于听觉艺术。真正懂得歌唱的人,一定不仅仅是在唱歌中学习唱歌。除了感受自然与生活,也需要多阅读文学作品,欣赏美术作品,尽可能开启自己身上所有的感官,充分的调动自己的感受力。实现了自身与外界的通融,那么歌唱就会变得充满人性与灵性,再也不用担心不够感人了。
最后,我们唱歌的时候要丢掉一切来自思想上的或者声音上的包袱,消除一切紧张因素,以既充满激情而又放松自如的状态进入演唱,要知道,只有情感得到了解放,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达。歌唱艺术应该是“声情并茂”。
唱歌时带有感情的技巧
一、声音
第一是声音。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学问,包括气息、用嗓、口腔共鸣、吐词方式等。不同的声音可以唱出不同的效果,如何明白自己声音的特点和优势。则需要不断的唱歌自己摸索。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声方式,然后选择歌曲百利而无一害。
感受
第三是感受。音乐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后天弥补的音乐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阎维文唱“一无所有”,我敢保证会笑翻一帮人!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有的处理得很平淡,有的处理得扣人心弦。这些处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个小小的换气、一个强调的重音、一个不换气的长拖音或者一个骤然的收尾……这些就只能意会了。
三、情感
情感,这绝不会唱好一首歌。过分注重声音的原因,是因为歌手的实力有限,演唱过程中老想着到哪里要注意气息了、哪里要注意换气了、快到高音的时候要准备了等,这都是无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声情并茂”,练功相当重要。当你练声成熟的时候,演唱时的注意力才会到情感上来。有句话说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发声练到气息贯通、炉火纯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随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绎歌曲的感染力会更强。
唱歌时带有感情的步骤
一定要先了解这首歌,不光是背一下歌词那么简单,要从歌词中看出一个 故事 ,尽可能把自己带入进去。
明白整首歌的感情变化,唱的时候一定要回想那些画面,把感情带入。
1、首先,拿到一首歌后,要学会看懂歌词里传达的基本感情,一般象声乐训练的课本,在歌名下面的一行,都会有对曲风、情感的简要分析,多看是有好处的。
2、勇敢去唱,这个才是第一,然后去多听听歌,多在家里放声歌唱,但是必须辨别出自己唱的是好听还是难听,尽量模仿明星的唱歌方式,唱歌没感情,是因为自己没带感情去唱,要是唱歌唱的很好的人,你放心,那人绝对不能像明星一样连唱很多首歌,最多5首歌就累的难受,因为他们就是很投入,去模仿歌手,因为每一个人自己的声音可能都不是好听的,而歌手的声音,是磨练加自己的声带发音很美,所以唱歌就不会比那些在KTV里唱歌的唱的很好的人累。
3、唱歌是客观的事情,要表达一首歌的情绪,歌手必须借助一定的技巧、功力,这些技巧、唱功都是歌客观要求的,也是歌手客观要具备的;而听歌从本质上说应该是主观的事情,自己的经历、情绪、审美情趣等如果正好和这首歌及歌手达到共鸣,自然就被感动,也就是说听歌的感受是很主观的。
4、唱得很费力,就是有感情;唱得很轻松,就是没感情。
5、唱歌的时候不要很盲目的只想把歌词和歌调唱好了就好了,你唱歌是就把自己融入里面,想想让你感动的事,什么样的歌就有什么样的情景。
6、有唱功才说明有了唱歌的基础,该抒发什么情怀用什么音色来表现,都能自如应用。也就是说唱功才是表达感情的基本能力,试想连五音都不准,曲作者的意图都没有表现出来,又怎么去感动人。
总之唱歌前提就是要多听多练多领悟,再融入感情就是锦上添花的效果了。
唱歌唱出感情技巧
导语:唱歌唱出感情这是真实的,那么唱歌唱出感情技巧都有哪些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音色变换手法来塑造艺术形象
我们之所以选用美声唱法为例来解释声音技巧的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在现代歌唱中具有奠基性的地位,在作品的表现时美声发音具有一般的基础性的技巧。其它的演唱形式都会以其技巧为基础来拓展和变通。美声唱法包含的技巧的领域很广,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之间进行转变,对于共鸣效果无疑是最具表现力的。这种共鸣能够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能够在音量和音色方面实现双丰收,在提高了音量的同时又能圆润音色的美感。(想获取更多声乐咨询,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声乐家APP)美声唱法还能够有效地组织各个发音的部分团结一致,各司其职,分别在不同的时候构成不同的演唱发声组合,特别是在一些需要用技巧来衬托的难度性的发音上,各个发声器官能够通力合作犹如一个庞大的乐团,每个发声器官就是乐团中的每个乐手,在人思维的指挥下不断地演艺出一段段美妙的旋律,大大丰富了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音色是指演唱者声音的个性特色,是区别于其他歌手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多数情况下是天生自然形成的,虽然可以经过后天的修饰,但整体不会跨度过大。对于音色的描述,可以用来修饰的词汇不是那种可以清晰描绘有形的概念,从现象学的角度来说是一种需要意会的东西。同样这种音色有时也可以带有情感,也并非总是空洞、没有内涵的。音色也可以被比作是人的性格,音如其人。音色也可以给听众带来重要的审美愉悦和情感体验,听者会有一种思维模式来判定某种情况下用哪种音色来诠释更好。在听众的期待中,表现节日欢庆和喜悦情绪的歌唱一般音色嘹亮,开朗且有弹性;痛苦的哭诉和悲伤失望的歌唱一般比较平淡沉闷。所以歌唱者应根据不同的歌唱风格、情感、内容、适当调整歌唱时声门的闭合状态、喉头高低、气息的`力度,共鸣腔使用的程度等以获得相应的音色。
用声音的快慢来表现曲目的张力
歌曲的表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节奏,听者在听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这种节奏感的制约,这种节奏的双方均衡使得歌者在演唱的时候对于音律的掌控要拿捏得十分到位,无论曲目中的哪一句、哪一个部分都要与曲目相应的节拍匹配得完好,只有这种感觉才能够给曲目的演唱增色。节奏的控制主要涉及曲目的快慢,在演唱歌曲速度比较快时,虽然嘴中歌速较快但内心却是安稳的,只有内心的稳定才能保证每个小节的节奏不乱,特别忌讳的是在演唱快速歌曲的时候抢拍,给听者以很忙乱的感觉,让人很不舒服。要让人感觉快的很安然、很稳定,不会因为演唱者的失误而提心吊胆,既能体现出旋律的美感,词意也能很清楚地表达出来。慢曲子常有延长的单音,唱这种长音不能只呆滞地唱完全时值就可以了,而应该在延长时做到情绪上有发展、征引上有流动的变化。(想获取更多声乐咨询,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声乐家APP)慢曲子一般更深情,故演唱时应该更富有激情。不同情况下的曲目要做感情化的处理即所谓的稳中有变,变中不乱,单位音节的长度要控制好,同时要与词义相协调,某个部分的延长或缩短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让听众感到某个音节时间过长显得拖拉,使后面的音节无处安放,让整句歌词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因为这样这就失掉了发声技术的精华部分,其它的地方再好也是无用之功。
用声音强弱对比来处理歌曲的开头与结尾
在歌曲的表达当中,要学会处理好强弱关系。强音不是用蛮力,要恰到好处、有节制,应该以兴奋、轻松、从容为好,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感情。强音也不能从头到结束都一样强,而要以感情的发展为动力,使声音向前运动,结束时自然到位。在一首曲子中多数音只需要用中等音量甚至较弱的声音唱,强音一般只是少数乐句中的少数几个音。弱音应该和强音一样地用气,一样地把声音和情感释放出来,使弱音同样很丰富、开阔、有共鸣。因此,在歌曲的演唱中,一开始就应当恰到好处地运用强弱的变化,凝聚起所有的情感,倾注于第一声发出的瞬间,使演唱一开始就能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从而为整首歌曲感情的流畅抒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用延长高音时值的办法来渲染歌曲高潮
多数听众都会很期待曲目高潮的部分,它是一个寻找桃花源的过程,在不断的等待与追寻的过程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这个部分的处理就显得特别重要,要坚持常规中的各种技巧原则,同时也要打破常规,给听者带去惊喜。所谓歌曲高潮,就是歌曲主题思想最集中、最突出的地方,也是整首歌曲感情最浓厚的地方。此时,歌曲的旋律与情感均已发展到了最高峰,不论是对歌曲本身而言还是对于歌唱者自己本身的声乐技巧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考验。(想获取更多声乐咨询,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声乐家APP)歌曲的高潮是最能对听者产生强烈音响刺激的部分,它能促使听者获得听觉上的满足,同时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此时我们需要用一些特殊的技巧比如演唱高音时值来不断地展现感情涌动的效果,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情堆叠中,勾出听者的共鸣。
总之,技术只是空洞的躯壳来展现音乐的美感,情感内涵才是曲目的本质。意大利声乐专业兰佩尔帝曾很贴切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嗓音不等于一切,因为歌唱家必须表达出诗人和作曲家的灵感,因此他们必须有天生的热情和崇高的心灵,否则他们不会成为一个具有风雅艺术趣味的歌唱家,而是一个喊喊叫叫的人。”一个真正可以称为艺术家的歌者不仅仅能够驾驭演唱技术,同时能够控制情的发散。
;
[摘 要] 歌唱是人们用声音来抒发感情、寄托希望和表现美以及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既是声乐艺术,又是舞台表演艺术。通过词曲作者的创作和演唱者的声音、情感的演绎,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个好的演唱者不仅要有好的嗓音条件和娴熟的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地运用和表达歌曲的情感,从而引发听众的共鸣。歌唱中的情感表达与运用是多方面的,从对作品时代背景的了解到风格的掌握以及声音的正确运用都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歌唱应该成为多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完美艺术。 [关键词]歌唱;情感表达;声音 一、情感的表达与运用对歌唱的重要性 “情感”一词在歌曲的演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被情感渲染的音乐是枯燥和乏味的。歌唱作为一种抒发情感的艺术,是最能体现和营造各种情感的艺术形式。我国古代音乐美学中的“声为情役,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就很精辟地说明了情感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情感是沟通歌者与听众的一座桥梁,就唱歌而言,一位歌者的技巧再熟练,音色再美妙,如果缺少情感,只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在歌唱艺术上来说,声音只是一种音乐语言工具,只有以“声”唱“情”,以“声”表“情”,才会有更好的艺术效果。盲目地炫耀声音技术,或不管作品的类型情感随意宣泄,会陷入一种僵硬的情感模仿和纯技术的发挥。这种歌唱技术与情感表达的不协调,使歌者难以与听众产生共鸣。正如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张美林教授所说:“歌唱者与歌唱家仅一步之遥,而情感的把握正是歌唱者与歌唱家的区别所在。”我们在欣赏一位优秀歌唱家的演唱时,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尽管语言不同,但是从歌声的情感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这说明他融入了感情。 二、歌唱中正确运用与表达情感的方法 (1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声乐作品的创作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词曲的创作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个性,也反映了他们所处的社会现实、时代精神和音乐风格。如《黄河大合唱》以昂扬、急促的旋律与节奏体现了反日反侵略的时代情绪和特征;《歌唱祖国》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新音乐的发展动向,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热爱;而《田野的春天》则以明快的旋律和欢腾的节奏反映了改革开放后21世纪人民的新生活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后,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也为我们在演唱时的感情注入了依据,这样才能在演唱时更加准确地表现歌曲的内涵。 (2)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 音乐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一首歌曲风格的形成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民族、环境是分不开的。民族不同,语言不同,风土人情不同,歌曲的艺术风格也不同。而歌曲风格掌握得好与坏,演唱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歌曲的风格主要指音乐材料所形成的曲调风格。一般来说,歌曲中的音乐语言都是比较接近生活的,尤其是民族歌曲。如歌曲《海风阵阵跟愁煞人》就是大量地吸取和运用河南地方豫剧的音乐风格,整首歌曲的音乐与剧情密切相关,开头运用了善于表现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的豫剧风格,使歌曲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且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高亢、激昂、先声夺人,把女主人公珊妹倔强的性格和焦虑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成功塑造了珊妹这个渔家女的英勇形象。在演唱这首歌曲之前,我们应该大量欣赏河南豫剧以及与这首作品有关的音响材料,了解它的音乐风格。在演唱时,要注意歌曲中大量的装饰音,控制好它的幅度,做到自然流畅,把歌曲的韵味和风格完整地表现出来。 (3)发挥艺术想象力 在歌唱情感的表达中,除了要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音乐风格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艺术想象力的发挥。只有发挥想象力,歌唱者才能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生动的音乐形象,才能通过自己的演唱将作品准确完美地表现给观众。要将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到所演唱的作品中,进入一种忘我的思想境界,用最真挚的情感来诠释角色,才能使自己的声乐演唱更接近完美。俄国音乐评论家谢洛夫曾说过:“音乐是灵魂的直接语言。”演唱中贯穿丰富的想象,想象与情感活跃的交互作用,使情感得到升华,声乐作品才会散发出更大的艺术感染力。演唱者应该将歌曲的内容在自己的头脑中化为一幅幅的活动画面,把自己化作作家、诗人,也变成作品的主人公。换句话说,就是要像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如果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那么唱歌者在表达时就会很真实和生动。例如,在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时,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美丽动人的维吾尔族姑娘,手拿细细的皮鞭,在宽阔的操场上赶着羊群的情景。这样的想象和意境会帮唱歌者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歌曲的主人公形象。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统一了,歌曲的主题思想也就明确了,这样就会达到情真意切。当然,这种解释音乐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种生活的积累,这种积累越多越丰富,“灵感”也越活跃、越丰富。所以作为歌者应该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音,去感受生活,从而增强我们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4)声音的正确运用 我们在演唱一首作品时,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符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作为歌者,有了美妙的声音之外,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的变化的能力尤为重要。比如在演唱一首进行曲时,要选用雄壮的声音,而面对一首圆舞曲时,应该用比较明亮、华丽、轻巧的声音,面对一首摇篮曲则需要用柔和、甜蜜的声音。这里的声音也需要有一个想象的过程。总之要善于调动人的声音“库”中最恰当的声音,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地表现作品。一般来说,表现高兴而欢乐的情绪,声音必须明亮而有光彩,明快而灵活;唱气势强大的或感情强烈,音量就应放大,音色要洪亮、有力;表现爱情的歌曲,声音则要尽量的柔和、温情,流动感较强,只要用半声的效果就可以表现出爱情缠绵的意境。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巧妙地运用声音色彩的变化,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只有全心全意地投入角色当中,刻苦钻研,把音乐形象与生活感受紧密结合,运用恰当的声音进行演唱,才能更好更完整地表现歌曲内涵。 歌唱中的情感表达与运用是多方面的,从对作品时代背景的了解到风格的掌握以及声音的正确运用都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歌唱应该成为多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正如清代著名声乐理论家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唱曲不得其情,则正邪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词曲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着索然无味矣。”这段论述说明了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强调了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在演唱声乐作品之前,要仔细地对歌曲进行分析和了解,知根知情,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歌曲的感情。只有把“声”和“情”融为一体,做到“声情并茂”,才能使我们的声乐演唱更加接近完美,从而散发出更强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51-54 [2]王占文声乐中的情感艺术与表达[J]黄河之声,2008,(18):71 [3]张智斌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09 [4]王鸿俊声乐学概念[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143-145 [5]王春萌论民族歌剧的演唱――以歌剧《红珊瑚》选曲《海风阵阵愁煞人》为例[J]音乐创作,2012,(04):186 [6]彭晓玲声乐基础理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4 [7]黄振华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的情感运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04):97 [8]张建国声以情为源,请随意而行――论歌唱中的“意情气声”[J]中国音乐(季刊),2009,(02):234 [9]赵淑云歌唱艺术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82-18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