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语对比的角度看汉语感叹句的句法生成:英汉句法对比

从英汉语对比的角度看汉语感叹句的句法生成:英汉句法对比,第1张

  摘 要:运用句法理论对各语言特殊句型的研究一直以来就是语言研究的中心。但是,对感叹句的句法研究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运用生成语法理论对汉语感叹句的研究基本上没有涉及。本文运用生成语法理论中的最简方案思想,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分析了汉语中的感叹句,认为,占据感叹句CP中心语位置的成分既可以以显性的语气词形式也可以以零形语气成分的形式出现,并且这一中心语和其成分统制的TP同标,构成语气链。TP的移动是为了满足C的EPP特征。�

关键词:感叹句,句法分析,语气链,EPP特征

��

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对语言特殊句型的研究多侧重于对疑问句以及其他一些特殊句型如双宾语结构、被动结构、提升结构等的研究,对感叹句的句法研究基本上没有什么涉及,尤其是对汉语感叹句的生成语法研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认为英语中感叹句的结构形式和疑问句相似。�

一、英语中疑问句和感叹句的句法差异�

英语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的形式主要都是用疑问词来实现,所不同的是,在疑问句中,占据CP中心语位置的C主要表示疑问语气,而在感叹句中,运用类推的方式,我们也可以假设,C主要表示感叹的语气特征。但是,从句法行为上看,两者差别很大。以英语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为例。句1,2分别是英语中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形式,3,4是它们的结构形式:�

1 Will you help me�

2 What will you do

从3和4中可以看出,英语中的一般疑问句是T到C的提升,是中心词到中心词的移动,而在特殊疑问句中,除了中心词移位之外,还涉及到WH移动。引起WH移位的原因是因为特殊疑问句中CP中心语C具有WH特征,EPP特征的同时,还具有T的时态特征。可是,通过比较英语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在英语中,感叹句也主要是由疑问词构成,但是和疑问句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如句5,6:�

5 What fun we have had!�

6 How badly he is behaving!�

通过比较2,可以看出,英语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形式特征的最大不同在于,疑问句的助动词要倒装,句法上说是要进行中心语移位,而在感叹句中,虽然也存在WH移位现象,但是和疑问句不同的是,感叹句中的助动词没有进行移位。如何解释?对感叹句的句法解释的文献较少,但是,RADFORD2004在最简方案理论框架下的分析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他认为,和疑问句等其他句型一样,感叹句的最大投射也是CP,CP的中心语C具有感叹的语气特征,C带有[WH]和[EPP]特征,但是和疑问句所不同的是,感叹句中的C没有[T]特征,因为只有表示疑问的主句中的C才具有时态特征,因此,感叹句中的T不移动到C的位置。句5的生成过程如6和7所示:(Radford 2004)

如果认为上述分析是合理的话,那么该理论能不能套用到对汉语语言的分析中呢?�

二、英汉语感叹句的句法差异�

显然我们不能套用分析英语疑问句、感叹句的句法理论来分析汉语,因为,无论是英语的感叹句还是特殊疑问句都和汉语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例如,在英语特殊疑问句中,疑问词移动一般认为是在显性句法过程中完成的,而汉语不同,汉语一般认为是WH-IIN-SITU的语言,虽然也有疑问词,但是,它们一般是在逻辑层面进行移动。如果说英语和汉语的特殊疑问句还有一点相似性的话,也就是说,至少在两种语言中的特殊疑问句都有疑问词的存在,那么,当我们比较感叹句时,我们发现,两者的差异性则是太大了。尤其是在句法结构形式方面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共同之处。首先我们看英语感叹句的构成。英语中的感叹句主要是由WHAT和HOW来引导,分别如句5和6所示。它们构成感叹句的基本形式分别为what+n+主谓部分和how+adj/adv+主谓部分。两类感叹句中的主谓部分都可以省略,如:�

8.What a nice day (it is)!�

9.How clever (you are)!�

What,how等一般被看作是疑问词,虽然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疑问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示疑问,一类是表示指代,只有表示疑问的疑问词才在句法上出现以为现象,表示指代的who和what即使是在逻辑层面也不发生移动。这和本文的讨论没有关系,因为感叹句中的疑问词其主要特点之一仍然表示一种疑问。在英语中,用疑问词构成的感叹句占据了感叹句的绝大多数。汉语和英语在感叹句的构成形式上迥然不同。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中把感叹句的结构形式分为4类:(1)由叹词构成的,叫叹词句,如“哦”表示醒悟;(2)用一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和“啊”结合起来表示感叹,如“天哪!”;(3)有的感叹句只是一句 口号 ,有的是祝词,它们总是带有强烈的感情,例如“侵略者滚出去!”;(4)是带有“多,多么,好,真”等副词和语气助词的,如“真不容易啊!”。通过和英语感叹句的构成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的差异特别大,因而很难用分析英语的句法学理论来分析汉语。但是,感叹句作为一种基本的句型结构,在所有的人类语言中基本上都存在,因为语言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其主要的功能就是传递思想,表达感情。而强烈的感情表达主要通过感叹句的形式来实现,因此从普遍语法的角度,我们可以假设,无论是英语感叹句,汉语感叹句或是其它语言的感叹句在句法生成过程中必然有共同之处。这样以来,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感叹句的生成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汉语感叹句的研究中,我们主要研究的句法成分相对比较完整的感叹句,也就是黄,廖分类中的3和4类。�

三、感叹句的句法分析�

在CHOMSKY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核心功能语类主要有3个,分别为C, T和v,其中C表示语气。一个句子就是语气的最大投射,即CP。在陈述句的情况下,CP的中心语多以零形式而存在,如英语中的陈述句�

10.I hate him�

的完整结构形式如11:�

在疑问句中,C主要表达的是疑问语气,具有[WH]特征。在祈使句中主要表达的是命令祈使语气,在感叹句中CP的中心语C具有感叹语气。从结构关系图中可以看出,语气C成分统制TP以及TP所包含的所有成分。那么,如何从感叹句的研究中推导出感叹句结构的生成过程呢?我们假设,在所有类型的句类中,中心语,无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都成分统制某个命题成分,该成分和中心语有共同的下标,如下图所示:

也就是说,C和TP构成一个语链,本文把这一语链称作语气链。其中,C是语气短语的中心语,TP则相当于一个命题。如果说C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它的EPP特征,那么能够满足C的EPP特征只能是和其有共同下标的命题。根据左向合并以及特征核查的理论,特征核查在Spec-head的关系中进行,能够满足C的EPP特征的命题TP必须占据CP指示语的位置,如13:

如果C是显性实现,那么C是以语气助词的形式出现,如果C是零成分,那么所生成的句子便是以陈述句的形式表示一种强烈的情感。也就是说,感叹句中存在感叹语气链。同理可以推演到其他语气类型的句法结构中,即疑问句中存在疑问语气链,陈述句中存在陈述语气链,等。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中心语C必须成分统制具有共同下标的成分,进而满足最基本的句法关系,即成分统制关系。命题的前移是为了满足C的EPP特征。问题看上去似乎解决了,可是,又怎么解释如14所显示的疑问感叹句以及由副词等构成的感叹呢?如:�

14.你为什么这么做?!�

15.他真是一个好孩子!�

在14,15中,疑问词“为什么”和副词“真”对语气的表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认为,C和TP有着共同的下标,此时,位于TP内的疑问词和副词由于TPi的渗透作用而带上了感叹的语气特征,分别表示为16和17:

16.<C, TPi, 为什么i>�

17.<C, TPi, 真i>�

那么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从16,17可以发现,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下标,疑问词“为什么”在具有疑问特征的同时也具备了感叹的语气特征。�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解决汉语特殊疑问句中的隐性移动问题。如果表示疑问的中心语C和疑问词有着共同的下标,要核查特征,特殊疑问词必须移动。用本文的方法,我们假设,移动的同时,包含疑问词的TP继承了疑问特征,因此,TP和疑问词以及C有着共同的下标。这样一来,TP的移动既满足了特殊疑问句中C的特征,又满足了C的特征,只不过移动是在逻辑层面进行而已。�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感叹句中的疑问词和副词,为什么可以和C以及TP有着共同的下标,本文没有展开讨论。或许这和两者的句法性质相关。因为在生成语法理论的文献中,副词以及用于说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什么方式等疑问词往往被看作是附加成分。附加成分在句法结构的形式上是可有可无,但是,在语义上,它们往往是语义突出的中心,这和表示感叹,疑问等强烈的感情正好一致。�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的关于各语言句类的句法分析无法统一解释既有的现象。从普遍语法的角度看,既然所有的人类语言都存在用感叹句来抒发感情的现象,那么他们必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提出的语气链的观点正是统一解释的一种尝试,如果有一定的合理性,那么必然会丰富和促进普遍语法的研究。

��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Chomsky, Noam,The Minimalist Program[M]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 1995�

[3]Chomsky, Noam, Minimalist Inquiries: the Framework[M] MIT Occasional Papers in Linguistics,no 15, 1998�

[4]Radford,Minimalist Syntax[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04�

英汉语言的八大差异

SunnyHoliday

07月19日

一、 英语为静态语言,汉语为动态语言

英语有一种少用(谓语)动词或使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自然倾向;汉语则有使用动词的固定习惯,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汉语往往大量采用兼动式或连动式的说法。英语的静态特征表现是多维的,但简而言之,不外乎句法方式或词汇方式两种。前者如使用非谓语动词或非限定动词,省略动词以及将动词名词化等;后者如使用动词的同源名词、同源形容词、介词及副词等等。相对而言,汉语的动词由于无英语动词那样的形态变化,若要表达动作意义,往往别无选择,只能采用动词本身。如:

1.You must be a very bad learner; or else you must be going to a very bad teacher

你一定很不善于学习,要不然就是教你的人很不会教。

2.I am afraid of you misunderstanding me

我担心你误解我。

3.The computer is a far more careful and industrious inspector than human beings

计算机比人检查得更细心、更勤快。

二、英语重抽象,汉语重具体

英语的名词化往往导致表达的抽象化。英语的抽象表达法主要见于大量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词含义概括,指称笼统,覆盖面广。往往有一种"虚"、"泛"、"暗"、"曲"、"隐"的魅力。常用于表达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抽象表达法在英语里使用得相当普遍,尤其常用于社会科学论著,官方文章,报刊评论,法律文书,商业信件等文体。与英语相比,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这主要因为汉语缺乏象英语那样的词缀虚化手段。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形式相同的词,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还可以是形容词或其他词。1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明、直、显、形、象的表达的法,即措辞具体、涵义明确,叙述直接,常常借助于比喻和形象,因而比较平易、朴实(down-to-earth style)。如:

1 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

没有消息即表明有令人满意的进展。

从形式上看, absence , intelligence 和 indication这三个词都是抽象名词,但译成汉语时,应化抽象为具体,而且应化静为动,分别译成了"没有","消息","表明",这样既表达了英语原句的具体内容,也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 Again, therefore, she applied herself to the key, and after moving it every possible way, for some instances, with the determined celebrity of hope's last effort, the door suddenly yielded to her hand

(JAuten: Northanger Abbey,Ch6,VII)

因此,她又搬弄钥匙她怀着最后一线希望,果断利索地朝着各个方向拧了一阵之后,柜门忽然打开了。

三、英语多替换,汉语多重复

英语的行文多用近义词、上位词(泛指词)和代词进行"替代",目的是使遣词以及行文显得准确甚至精确。而汉语的准确和精确则通常以"重复"上文出现过的为此多用替换词语来求得的。如:

1.You should help her since you have promised to do so

你既然答应了要帮助她就应当帮助他。

2.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bigger than that of America

中国的人口比美国的人口多。

3.He hated failure; 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 risen above it, and despised it in others他讨厌失败,他人生中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四、英语重形合, 多复合长句;汉语重意合,多简单短句

所谓形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英语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或独立的单句居多,彼此间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如:

1.The many colors of a rainbow range from red on the outside to violet on the inside

彩虹有多种颜色,外圈红,内圈紫。

2 Ordered! Oh, everything is ordered when a person has to find some way out when he has been stupid (MTwain:The Man That Corrupted Hadleyburg)

命中注定!啊,一个人干出了傻事情,要替自己找理由,那就什么都是命中注定!

五、英语重物称,多被动句;汉语重人称,多主动句

英语的物称倾向在其造句中十分明显。最具代表性的是主语的选择。英语常出乎意料地选择不能施行动作或无生命事物的词语。而汉语一般更习惯人称化的表达,尤其是主语,能施行动或有生命的物体为主语首选。如:

1 What has happened to you

你出了什么事儿啦?

2 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我突然想到一个主意。

3 A strange peace came over her when she was alone

她独处时感到一种特别的安定。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被动和主动两种语态,但一般来说,英语比汉语更喜欢用被动语态。这与英语的物称倾向有关联。充任主语的词既然有大量"无灵"( inanimate)物称,其被动句式则有了繁衍的前提,反之,汉语具有人称倾向,自然采用更多的主动句式。如:

1.A few years ago it was thought unusual that programs could ever be called up by viewers to be displayed on their TV screens at home

几年前人们还以为,观众居然能打电话要求在自己家里的电视屏幕上播出节目是一种稀罕的事情。

在原句中,有两个被动语态,其一是主句的主语用了形式主语it来充当,这个句子虽然没有表明施事者,但显然泛指所有的人,所以译者加了主语"人们"作主语。后面的主语从句也是用的被动语态,但这一被动语态中已明确标明了施事者和受事者。译成中文时,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将其正好对调了过来,原来的被动语态变成了译句中的主动语态。

2.I was astounded that he was prepared to give me a job

他准备给我一份工作,这使我大吃一惊.

在此例的原句中,施事者和受事者都已明确标明,译成中文时,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将其正好对调了过来,原来的被动语态变成了译句中的主动语态。

3.The use of the satellite makes it possible to observe the universe much better

利用卫星,能够很好地观察宇宙。

在例3中,采用了无主语句进行翻译。无主语句可视为汉语的优势之一,在汉语中大量使用,既常指自然现象(如:起风了),又具有泛指性(如:山上又发现了老虎)。以它译成被动句,语流显得流畅而自由。试比较:

4 Many strange new means of transport have been developed in our century, the strange of them being perhaps the hovercraft

译文1在本世纪内,发明了许多新奇的交通工具,其中,最新奇的也许要数气垫船。

译文2在本世纪,许多新的希奇的交通工具已被研制出来。其中,最为希奇的也许是气垫船。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的被动句也并不必完全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英语的被动句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转换成汉语的被动句。汉语的被动句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带表示被动意义的标记;另一类时带有被动意义的标记,其中第一类似乎更多见一些,因此,我们在翻译时,不要把"被"字当跳蚤,到处乱跳,而应从"被"字扩散开去,在"被"、"由"、"给"、"把"、"让"、"受"、"为"、"遭"、"所"、"获"、"使"、"加以"、"予以"、"蒙"等词中进行选择。如:

1 Though Hamlet has been disappointed of the throne, every one respected him

虽然哈姆雷特被剥夺了王位,但是大家照样尊重他。

2 The dictionary has been affected with damp

字典受潮了。

3 These French words hav

■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

1Words fail me

2Not a sound reached our ears

3A great elation came over them

他们欣喜若狂。

4Alarm began to take entire possession of him

他开始变得惊恐万状。

5Your name obstinately escapes

me

6Sleep did not visit him although the silence of a dead that world was on the jungle

他还是毫无睡意……

7发怒之后,我不难过也不后悔。

Neither sorrow nor regret followed my passionate outburst

我觉得有三分惆怅三分无奈,然而思之又觉释然。

8A touch of frustration and helplessness comes over me, but a second thought brings me relieved calm

9A chill from within fills me with dread

心里一阵凄凉,不禁感到毛骨悚然。

10The satisfaction of Miss Bennet's mind gave such a glow of sweet animation to her face

贝内特**心满意足,不禁桃腮泛晕,露出一丝激动的神情来。

Dusk found the little girl crying in the street

黄昏时分,人们发现这个小女孩在上哭泣。

A little flattery will fetch him

■把非人称主语句换成汉语的无主句。

The mastery of a language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

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下苦功夫。

■把非人称主语句换成汉语的状语/介词短语。

March 1940 found me working in a small construction firm

1940年3月,我在一家小型建筑公司工作。

The news that greeted us in Canton, and our visits later to various places turned anxiety into joy

通过在广州所听到的消息,以及随后在中国各地的参观访问,我们的焦虑已转为喜悦。

■把非人性主义转化为汉语的外位成分。(翻译为“这”)

His knowledge of applied science will stand him in good stead

他懂得应用科学,这对他很有利。

stand sb in good stead

对……有好处

one, there be也有非人称倾向

英语的非人称倾向反映了西方人的客体意识。

西方哲学思维方式,本质上是理性主义的,理性有客观性的特征,表现为主客分明。

汉语的人称倾向反映了中国人的主体意识。

■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

This kind of clothes washes very well(=can be washed)

这种布很耐洗。

The room filled rapidly(=was filled)

房间很快就已经满了。

She dresses beautifully(=is dressed)

■汉语用主动式

It's poorly done

这件事做得不好。

it is well done

这件事做得好。

it was done

这事已做了。

■It 做形式主义

It never occurs to me that she was so dishonest

汉语用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为…所”

她为花言巧语所陶醉。

She is intoxicated with sweet words

“是…的”

这些产品是我国制造的。

These products are made in our country

"…的是"

推荐我的是一位教授。

I was recommended by a professor

■英语中善用名词

用名词表示施事者代替动词

他能吃能睡。

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

那男孩可真会捣乱。

That boy is a master complicator

过去我也常常有点喜欢胡思乱想。

I used to be a bit of fancier myself

你们今天老是看着钟表等待下班啊。

You're all clock-watchers today

最令人惊讶的是

The real shocker was that…

名词代替形容词

generation gap

名词优势造成介词优势

他在读书。

He is at his books

他有人给他撑腰。

He has someone behind him

说完这些话,她便走开了。

With these words, she  went away

名词+介词,弱化动词/形容词/其他词含义,增强静态感。

eg:

give  rise to=arouse

用形容词/副词表达动词的意义。

I am doubtful whether he is still alive(doubt, live)

He will be in soon

He will be home in half an hour

动词连用

他想办法摆脱了困境。

He thought his way out of the dilemma

动词词组可以充当汉语句子的各种成分。

实现理想境界要靠辛勤劳动。

To translate ideals into reality needs hard work

  笔记来自于《英汉比较研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448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